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五篇]

时间:2019-05-13 03:3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让童心在广阔的蓝天上自由飞翔──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是学生加深对文本理解、体验的关键环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有效的教学拓展能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进行有效拓展,点燃思维火花,不但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教学;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它是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理解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所以,要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教学拓展不可缺少。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作为语文能力基石的阅读,如果仅仅靠有限的课文,那只能是杯水车薪。学生单从课文获得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于分析问题及表达的需要,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借力“拓展”了。

所谓的教学拓展就是结合文本适度地拓展相关内容,如主题相同的短文、片段,或链接与文本关系密切的课外知识,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之中,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更为直接地说,语文教学拓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所以,有效的教学拓展能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课文中的训练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拓展,在实践中得到了不少收获与启示。

一、巧挖契点,训练思维

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的结尾写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最后的省略号就是一个难得的思维训练的“契点”。因为这个省略号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小男孩后来扔鱼的情形,也包括他的思想情感,这无疑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围绕这个省略号,我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第一,小男孩捡了那么多鱼,他累不累?他最后有没有放弃呢?第二,假如你是小男孩,你心里会怎么想?第三,假如你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怎么感激小男孩?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从这个省略号里能看出小男孩捡了很多很多的鱼,他一定也很累,可能腰都酸了、手都疼了,但是他不会放弃的,因为小男孩很爱这些小鱼,很在乎小鱼的生命,他一定会挽救小鱼的生命,决不放弃。被救的小鱼儿一定会非常感激小男孩,它们会对小男孩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我会永远记着你的。”“谢谢你还给我生命,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生活了!”“我要告诉我的爸爸妈妈,是你救了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课堂变得活跃而充满灵动。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课文,孩子们读得绘声绘色,体验到了文章带来的深厚情感。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将思维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融为一体,实现多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奠定一定的写话基础,课前我收集了一些图片,如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地震过后的悲惨景象、被污染后的浑浊河流、被破坏的土地与森林等。图片播放出来,孩子们的心灵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仿佛一下子从课本的小世界走向了社会的大世界。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世界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在孩子们说完自己的愿望之后,我出示课后练习,让学生把“我要给„„”这个句式补充完整。学生很快就能按照课文的格式进行述说,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积极活跃的状态,续写课文已是水到渠成。看,他们是这样写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奶奶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她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可怜的流浪狗画许多好吃的食物,它再也不会在街上苦苦寻食。”“假如我有一双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孩子画一座座学校,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也能在温暖的教室里安静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我不由得佩服起孩子们来了,他们的思维就像一口深井,让你带着喜悦越挖越深。

让孩子有感情地读课文,加上教师有意识的拓展活动,打开孩子思维的天窗,打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塑造孩子关心自然、贴近生活的金子般的心。让孩子在感受课文和拓展活动之后提高写话的能力,学会仿照课文形式续写课文,养成关心周围世界的习惯,培养善于想象的能力。

二、续编故事,激发思维

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编写故事。我先出示编写要求:“可以改编课文的故事,也可以写其它动物当上‘万兽之王’之后的表现等等。”

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

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编写故事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他们很有兴趣。这同时也是紧扣教材开发的一次书面语言训练机会,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写小松鼠当上万兽之王后的得意忘形,有的写大老虎当上万兽之王后的气焰嚣张,有的甚至写小兔子当上万兽之王后的无所适从。可见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是多么的宽阔。

三、诗意仿写,发展思维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含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应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其包含的哲理,领会写作方法,通过说、写的拓展训练,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儿童的语言原本就是充满诗意的,从他们嘴里不禁意间流淌出来的稚语趣言,常常令你忍俊不禁,亦或令人童心飞扬。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六》中有一首可爱的小诗《谁和谁好》,诗意浅显易懂。读完后,我让孩子们快速仿写一节诗,要求结构相似,内容有新意,最好能押韵。不大一会儿,一节一节的小诗便珍珠一般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了。“谁和谁好?小鸟和树好。小鸟来唱歌,大树伸手抱。”“谁和谁好?鱼儿和水好。鱼儿水里游,浪花哈哈笑。”“谁和谁好?我和小狗好。我将小狗抱,狗儿尾巴摇。”„„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这就是孩子们灵感的创作。

再如《我爱绿叶》,文中开头一段:“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蓝天上的缕缕白云?是苍翠的座座山峰?是香味四溢的奇花异草?还是碧波荡漾的水?„„至于我,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开头方式尤其值得揣摩借鉴,短短的几句话,运用了设问、排比、衬托等多种修辞方式,浑然天成,没有雕饰的痕迹。词语丰富准确,“缕缕白云”、“座座山峰”(AABC)等词的修饰使作陪衬的景物(白云、山峰、花草、湖水)显得特别美丽,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学完后让学生学着写一写《我爱„„》的开头,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话题丰富,而且用词优美。如“朋友,在万紫千红的百花里,你最爱什么呢?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出污泥不染的荷花?是香飘十里的桂花?还是傲霜挺立的花?„„至于我,我却要向梅花献上一片痴情。”“同学们,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是姹紫嫣红的春天?是热情奔放的夏天?是果实累累的秋天,还是银装素裹的冬天?至于我,我却喜欢那生机勃勃的春天。”

抓住这个“读写结合点”进行诗意仿写,学生不仅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更重要的是要他们能借鉴作者的手法,发挥想象力,点燃思维的火花,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写出童真、童趣、童心!

四、整合教材,点燃思维

《我是什么》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又进行了教学拓展,就是让孩子说一说水还可以为人们做哪些好事,水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因为联系到了生活实际,孩子们一个个显得那样兴奋,争相表达。最后,我告诉孩子们一句谚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旨在教育学生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能有两面性,人们如果想要完全降伏大自然,就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热爱科学,探索科学。

待孩子们理解之后,我继续追问,课本中还有哪篇课文也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风娃娃》。是呀,风娃娃既可以帮人们做好事,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人类如果要征服它,就一定要想出科学的办法,解决风带给人类的危害。这样将课外的知识引入进行有效地拓展,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也让文本更加丰厚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环节。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拓展时,应冷静思考,分清良莠,择优慎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拓展的角度和落脚点等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若能抓住事物的变化特征,拓展教学的时空,课堂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激情的天地,师生必将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创新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中尝试着理解与发现,感悟着快乐与收获,同时也开启了智慧的门窗,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第二篇:浅谈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乡镇小学,习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很难有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抒真情,有童真童趣,有创意的习作。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不但能让学生走出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的困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别具一格。从中展示社会变革、人类的进步、事物的新生,开拓人们的视野,点燃智慧的火花,这是我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终目的。

当然,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笔者以为,在习作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强烈的开放意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依据教材,激发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就是让学生用大语文观的眼睛去观察、去想象、去品味课内语文教育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大多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有许多好的构段、构篇方式,是学写习作很好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课文的读写因素,从具体的读写训练点进行练笔,做到读写结合,一举两得。例如:《东方之珠》一文,第五自然段,教师可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总分结构,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这种训练,为布局谋篇打好基础。又如:课文《第八次》中布鲁斯带领军队七战七败,在这种情况下,他偶尔发现了一只结网的蜘蛛也是在第八次才成功的,于是他深受启发,也要干第八次。这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如果,布鲁斯看到的蜘蛛在第八次结网中失败了,他会怎么做?学生通过想象,突出主题。还如:教《掌声》一课,当我讲到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说完我随即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她那感人的一段描述下来。这种补空白的训练既调动学生习作的热情,又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读写结合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材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仿写中,既能积累知识,又能深刻理解文章句段的意思,还能欣赏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大家写得高兴,想得奇妙,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体味生活,拓展观察视野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习作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时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让学生充实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小能人”。叶圣陶老先生强调:“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溪流自然活泼不息,学生在习作中就不至于因无米下锅而断炊了。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无一不是积累习作素材的场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日益繁难的环境问题,有些现象和问题人们至今还不得其解。教学时,以此为内容,让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当然对其可行性并不作具体要求。如看到母亲河水被不断污染,大家心情很不好受,都想为母亲河出点力。针对这一情况,我除要求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好母亲河。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一些保护母亲河的方法,大家积极想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专吃垃圾废物的机器鱼,让它吃进垃圾,吐出鱼食。”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堵污草,只要有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这种草就会在那里旺盛地生长,直到把排污口堵得严严实实,不让污水流入河里。”还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长手的树,把这种树种到河边,当有人向河里倾倒垃圾时,它就会伸出手来,把它牢牢拉住。”大家各抒己见,谈得非常热烈。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以《保护母亲河畅想》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学生写作情绪明显高涨,写作欲望强烈,连一些平日怕写作文、凑满字数了事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了五六百字,出现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这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创编童话,释放想象空间

《新课程标准》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作文教学也一样,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勤于思、善于想、敢于闯。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去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勇于竞争。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写作。

如:我在教学生续写作文《狐狸和乌鸦》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展开想象,再各小组选派代表戴头饰上前表演。“演员们”都纷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抓住狐狸和乌鸦的不同神态、语言、动作,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逐渐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道理。最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任凭学生自由翱翔,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文方式之一。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不同的个性;有的同学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的华丽……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创设情境,引导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很明显,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地倾吐,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生动、真实、感人。如:我在教完《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表演“购物讲价”的活动,学生们有的做顾客,有的做营业员,相互讨价还价,表演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练习形式,学生们喜闻乐见,也顺从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适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从而达到了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环境,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写“创意”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诚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就更需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源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从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定能发现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篇: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马山县永州镇州圩中心小学

农霞

摘要:

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社会。而明日的社会将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就小学生而言,就是指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而作文教学是学生将自己发现和认识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外化到书面的一种综合体现,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力求从观察、思维、想象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假设思维、虚构幻想、范文求异、质疑求异、同题求异。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写作练习更富有创新性。鉴于观察具有参与性、兴趣性、激励性、娱乐性等特点。我常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写作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串联事物

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这么反映:“这种题目的素材就在学生的身边,可他们硬说写不出内容。”我想其中原因之一是老师没有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学

生自然熟视无睹,写不出文章。比如:我在教三年级写作时是这样训练的,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拿出一个人的文具盒。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看清文具盒中的东西后,盖上盒子。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颜色、形状。再让写出自己所记的盒子里的每个物品,想想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用处。然后要求学生把铅笔盒中的事物进行整理、归类,并开展一定的想象,把它们串联成一个小故事。如盒子中放着铅笔、钢笔、修正液、橡皮等学习用品,我就要求学生把这些物品通过想象,写一件在铅笔盒的物品中曾经发生的事情,每个人写一个小片断。然后进行合理的组合、删减,拼凑成一篇事例完整的文章。教给一种观察的方法,并进行不断的训练,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由此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变换角度

即使是同一事物,我也常常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如我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上观察,假如作者移动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是一样。当然,观察角度的不同,映在眼里的景物也不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不同。正像达.芬奇的老师让他画蛋一样,从不同角度看,没有一个地完全相同的。于是,我在让学生参观我们学校新建实验室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参观前我先布置了几个观察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重点观察。结果文章内容完全不一样。学生的作文多姿多彩,没有雷同,思维积极活跃,创造力无比巨大。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的训练。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写作文时就会妙笔生花。在作文教学中,我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假设思维

在运用中,我常常假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根据我所假设的情境,凭借生活的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写作,如我设计这样一个片断:

美术课结束了,同学们纷纷来到自来水龙头边洗毛笔,这时小明在楼道的拐弯口,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手中的毛笔正好碰在了对方的白衬衣上,一个黑黑的墨汁印在雪白的衬衣上。我就对学生作了如下的假设:

a)假如小明和对方是同学。b)假如小明和对方不相识。c)假如对方是小明的师长。

d)假如小明和对方相识却有过矛盾。

请根据这四种假设情况,分别写出小明和对方当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依据这四种不同的假设情境,写出不同立意、不同构思的好篇章。此类文章学生也乐于写。他们认为,这种练习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思路开阔、创造力极强。正如苏霍姆林基说的那样: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2、续写作文

在我们语文教材中,就语言文字而言,许多课文后面的练习都给我们续写故事。给人以言尽意未尽之感,让读者去想、去说、去写。此类文章是进行想象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如:我教三年级上册教材《小摄影师》一文。上完课后,我在学生的周记中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练习作业《当小男孩回来时》,星期一当我收上来批改时,发现了十多种结局。十多个不同的结局都烘托了一个主题,即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3、虚构幻想

幻想是创造的萌芽,没有幻想就是难以有创造。我们要开发学生右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虚构幻想能力的培养。

如《当我登上月球》,都是学生们幻想的好题材。当然幻想也要有明确的主题,不是胡编乱造。如学生李婷在写《当我登上月球》这篇作文时,他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去写。她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哎,我这个地球现在觉得越来越累了,你们老是砍我粗壮的‘胳膊’和‘腿脚’,弄得我常常伤口流血,可你们还要骂我兽性发作,叫我怎么办?淹没你们的良田,冲毁你们的房屋,冲去你们人类,我也痛心,可我又有什么办法,这都是你们造成的呀!”幻想作文的训练,激发了学生探索未来,保护地球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而思维性贯穿于上述诸性之中。思维训练到位,创造能力也会随之萌发。

1、范文求异

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的思维类型。在作文训练中我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借助范文进行求异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如我教写《赞美春天》的作文。教师每年都要求学生写,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不是绿油油的小草,就是粉红色的桃花,词语枯燥乏味。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觉得主要是求异思维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提供给学生一些名作家写春天的文章,作为范文,如朱自清的《春》、《我爱绿色》等,帮他们分析异同点,启发学生求异,经过比较、分析,学生感受很深,许多好文章也随之诞生。

2、质疑求异

在小学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未关的水龙头等,对这些见惯了的现象,学生常常是不假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文章内容浅显,三言两语了事。于是我 就加以引导,拿出一篇范文,让学生抄在黑板上,然后让大家小组讨论,分别提出问题。经过思考与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自行车为什么会被撞倒的?撞倒自行车的人到哪里去了?这辆自行车是什么牌?说明了什么问题等等。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扩充写作,文章的内容就显得特别的充实。

3、同题求异

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是命题作文,这是为训练有序的逻辑思维而安排的,那么如何写出新意呢?有的题目三年级写过,四年级写过,到五、六年级还写,老师就应在立意,选材上进行指导,尤其是立意。三年级时,我们班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急忙忙冲进教室,忽然“啪”的一声,有一位学生不小心将一块黑板给踢倒了,许多同学都跨了过去,只有李婷同学,她把黑板捡了起来。于是我急中生智,抓住这个素材,在黑板上出了个题目“小黑板摔倒后”让学生写作。写前我提醒学生这个题目可从几个方面去写,允许同桌讨论一下。结果出现了许多答案,有的说写李婷做好事,自觉捡起小黑板爱护公物。这是从正面用表扬的眼光去写。有的说许多同学不捡,说明爱护公共财物不够。这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也有的用童话的语气写了黑板摔下后的叹息。从反面写了那些不爱护公共财物的同学。同题异作,思维开阔,不落他人俗套,学生的佳作也随之而诞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利用作文教学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刘柱红

(遵义县虾子镇南坪中学563125)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培养培养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直觉思维 发散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数学教学要标新立异,改变观念,注重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求异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提高数学素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往往会发现新的方法新的规律或新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多种优良的思维品质,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探索问题的非常规解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激发学生根据情境,大胆猜想,或由因索果,或执果寻因,或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总之,这类问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较高,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

例1.解方程(x-1)(x + 2)= 70 该题的一般解法是把方程化为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除此之外应激发学生去思考有无更巧更妙的解法?诱导学生去发现x+2与x-1的关系:它们的差是3,且x+2>x-1,故可把70分解成差为3的两个因数,从而求解。

解:原方程化为(x-1)(x+2)=7×10 =-10×(-7)∵ x+2 >x–1 ∴ x+2 =10 或 x+2 =-7 ∴ x1 =8,x2 =-9。

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拓思路,诱发思维的发散性

徐利治教授曾指出:详细说来,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公式来估计:创造能力 = 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一题多串,一题多用,一题多解(证),一空多填,一图多画等训练,都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1.如图,在△ABC中,∠ACB = 90°,CD⊥AB,由上述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

此题求解的范围、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通过不断思考,互相启 发,多数学生能找出7~10个结论,然后

教师诱导学生从边、角、相似及三角函数关系等方面归纳出至少 15种结论:

⑴.∠BCD=∠A,∠ACD=∠B,∠ADC=∠BDC=∠ACB.⑵.AC2+BC2=AB2,AD2+CD2=AC2,BD2+CD2=BC2.(勾股定理)⑶.AC2=AD·AB,BC2=BD·AB,CD2=AD·DB.⑷.AC·BC=AB·CD,⑸.△ABC∽△ACD∽△CBD.⑹.SinA = cosB, tgA = ctgB, sin2A + cos2A = 1, tgA·ctgA = 1.这类题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审视,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此类题往往称为“开放型”试题。开放型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三.创新多变,探索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指在同一问题中,敢于质疑,产生各种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如图已知a // b , c // d , ∠1 = 115。⑴ 求∠2与∠3的度数。

⑵ 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 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 出∠1=∠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

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 , c//d 求证: ∠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变式1:已知a//b , ∠1=∠2 , 求证:c//d。变式2:已知c//d,∠1=∠2 , 求证:a//b。变式3:已知a//b, 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选择恰当的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问题,作为施教的载体。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广泛收集问题外,最好能创造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停留在把课本的题目在条件、结论在逻辑上互动,而是把课本题进行改造,成为情境题、开放题、应用题。并加以积累,不断完善,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通过启导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湖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毛永聪主编。中学数学创新教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6

第五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

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读书成了我的习惯,一次偶得,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讲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这是我读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内容。读后,我获得了不小的启示。试想,如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它的鳄鱼,如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结局!由此可见,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多么重要!在教学中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应勇于创新,才能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不会有自己的天地。

在这教育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对于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便要求处于这一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否则,就必定会被飞驰的时代所抛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创新奠定海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不忘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求同思维为主,从众心理,群动行为,标准答案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表现。这种思维模式心理学上称之为集中思维。集中思维固然有它的优点,但不能不看到它抑制人们创造性的一面。而创新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与集中思维相对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极为复杂,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常常是多种形式互相重叠交错在一起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向性”、“可知性”和“新颖性”原则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对象精巧练,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有趣。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诗句时: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配之以图,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能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美好向往的艺术情怀,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可以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压缩课本,使它由“厚而精”变为“少而精”。例如:学习完一篇文章,让学生去评价,去写作,去联系生活,去感悟生活。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过去太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其次,要从传统的文化角度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他指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依据“学贵知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格言,培养大胆而合理地怀疑。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质疑。

三.评价机制的“创新”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在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养成,才能逐步提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人人有创造力”的观念,时常注重学习、借鉴、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老师对学生评价有着导向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不同意见,要充分肯定其极积的一面,要给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壤。老师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习惯于把目光集中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身上, 这是一种偏见,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创造力的高低。成绩好的同学,基础知识学得扎实,有利于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但学习成绩不等于创造力,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是潜在的发明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从小开始,教师要善于不失时机地激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重视,也应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较小学生来讲更易带来创造性的成果。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不断引导。教师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尽力开发每个同学创造的天赋,人人都是创造之人。爱因斯但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作为教师,更加要注意保护好学生好奇和创新的“幼苗”,尤其是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因为他们更“脆弱”。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仍是一个新课题,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一个繁复而持久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努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也曾高瞻远瞩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们争取站在新课改的最前沿,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奋斗!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浅析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浅析 教师的创造与学生的创造是密切关联的。富于创造性的教师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宫殿,使学生发挥创造才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时代发展——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创新思维俨然成为当下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

    培养科学实验中的创新思维

    培养科学实验中的创新思维【摘要】实验的目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一定要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能只是为......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建湖县高作小学 王银巧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已逐渐成为农村教学的热点问题。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在这方面作了一......

    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精选合集]

    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阿用中心校:查 影 “培养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 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因此,......

    浅谈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字桥中心小学郑登锡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贵在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含五篇)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