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的操作与评价策略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3: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的操作与评价策略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的操作与评价策略的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的操作与评价策略的研究

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的操作与评价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社会发展之需要。社团是一种社会组织,是社会的血脉。一个国家拥有社会组织的多与寡,早已成为衡量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参加社会组织的多与寡,也早已经成为考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尺度。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平台,为有自主、个性发展需求的农村孩子拓宽视野,启迪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教育模式转变之需要。《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为本。社团活动是一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生生之间的交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

3.校园文化建设之需要。一所优质的学校,不在于规模大小,也不在于条件的优劣,而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的魅力,是让人的精神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学生社团建设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凸现出来,它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是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的中心。

二、课题的概念及界定

小学生社团:由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有特长的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带领下,小学生在传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开设多元社团,并让学生、老师和家长,自愿报名和社团招募等形式组建,集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技能提升、自主发展为一体的成长共同体组织。

农村小规模小学:以我校为例,泛指学生数在三百人左右的地处农村的小学。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意义与理论依据

研究现状:2000年左右,大学生社团建设已经盛行,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旗帜引领下,高中、初中、小学也掀起了一股“学生社团”热。但由于学生社团重在自主,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因而在小学阶段很少提出学生社团建设方面的研究,更不要说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了。为满足据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教育模式的全新转变,我们提出了该课题。

研究意义:其一,不仅从理论上探索社团建设校本化实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做出尝试;其二,探索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其三,探索在校本研发过程中进行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共同体发展的一般模式,逐渐形成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包括由语言文字、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旋律、人际交往、自我任知和自然观察智能八项。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因此学校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的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该理论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学生发展的潜能。通过不同的社团组织,才能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享受个体发展带来的幸福。教育的艺术在于,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现代教学必须改变学习方式的单一性,以适应学生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2.全面发展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在学校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一、第二之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使人的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尤其是罗杰斯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教育的目标是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四、课题预期目标

1.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积累小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参与社团辅导的老师和家长,特别是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提高。

2.建立完善的操作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小学生社团活动的路子,促进本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使活动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得以更有效地发展。

3.确立有效的评价方案。通过本课题研究,打破以往传统的、单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局面,创新对社团活动运作过程的评价方式,增强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延续性。

4.营造自主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本课题研究,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社团不流于形式,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5.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教师内涵发展的目标,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社团,凸显本校的文化底蕴。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形式的研究。

研究要点:文献研究;对学生、老师、家长进行问卷调差研究。2.小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内涵及其特征的研究。

研究要点:社团文化建设的内涵、社团文化建设的特征研究。3.小学生社团实践主题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社团活动内容的选择;社团主题活动的设计研究。4.农村小规模小学学生社团评价的策略研究。研究要点:社团活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5.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中小学生发展的个案研究。

研究要点:社团建中过程中小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个案研究。6.农村小规模小学学生在社团文化建设中能力发展的研究。研究要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往、创新能力的研究。7.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文化建设路径选择的研究。

研究要点:社团个案研究;社团发展的社会意义;社团活动的文化架构研究。

其中以2、4、6、7为重点。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对象:上圩头小学全体学生、社团辅导老师、家长志愿者

课题研究策略:

1.文献研究法。大量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得本课题研究所需的理论依据。

2.调查问卷法。主要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社团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喜好;对家长和老师问卷,建立优质“师资”的“资源库存”。

3.行动研究法。实践和研究相结合,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的师生进行个案研究,点面结合,使实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七、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前期研究阶段

从2010年开始,我校已经开展了社团活动,三年来,我校已初步构建了社团活动的操作模式,形成了社团活动评价方案《香樟果子评价手册》。但由于本校学生社团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社团的组建和运作与学校整体工作缺少有机的整合;社团的运作缺少科学的管理,缺少计划性;社团的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炼,没有将社团活动与学校文化和品牌建设有机融合起来。

二、准备阶段:(2013.4——2013.8)1.成立课题小组,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开题,通过文献研究、专题学习、资料整理积累该课题的理论知识,对参与研究的教师、家长志愿者进行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操作和实施办法。

3.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前期摸底

三、实施阶段:(2013.9——2014.8)

1.开发农村小规模学校小学生社团建设校本课程;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社团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如何在小学生社团活动中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社团的实际意义。2.完成中期报告。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继续全面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社团文化建设和完善,归纳其操作和评价模式。

四、总结阶段:(2014.9——2014.10)

收集课题成果,汇编成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八、研究条件及人员分工

研究条件:

1.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学科教学基本功扎实,责任心强。

2.学校教师教科研的一些基本原则、常用方法比较熟悉,研究组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争出科研成果的良好氛围。

3.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直接由教导主任兼大队辅导员负责课题研究工作,校长也参与其中,并在研究时间、精力、外出培训学习上予以全力支持。每学期拨款专项用于本课题研究。

人员分工:

1.课题组长:傅小妹,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开展、指导、组织、设计策划工作;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组织撰写“开题报告”、各阶段“研究成果报告”和“结题报告”;落实研究经费的筹措和管理使用,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审查课题相关材料,做好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汇总评审工作;写好阶段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研究信息审查报送工作。

2.诸葛建军:负责课题实施监督管理与指导;做好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工作;负责课题成果的阶段性检查与评比表彰工作;关注并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3.余琴:搜集相关理论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表”,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统计;积极参与研究成果集的编辑、校对。

第二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 %,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3、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在这一轮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六、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组长:汪丽芳 课题成员:马忠明

孙高峰

姚春

江飞

陈燕

通元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该课题负责人曾参加县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组织能力。根据本课题目标,负责人有能力,有责任按阶段目标严格实施,并进行阶段总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教学及课题研究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同时课题组成员也都参与了“创建大阅读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组积极认真,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研究讨论、反馈信息,修改计划、方案。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

275 字体: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江小学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是老师和学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下,学生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东西,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依然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种僵死的课本,僵死的课堂教学,最终僵死了他们的思想。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们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我们认为: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国外

1、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2、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查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3、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提到:“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工具,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它。大自然以及它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思维的主要源泉,是发展智力才能的主要学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

(二)国内

1、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语文新课标》(实验稿)十分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3、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4、我国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人们都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向四十五钟要效益。但年复一年,收效不明显。原因何在?看法不同。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背诵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和论断,要求一字不改;学习一个又一个的程式和方法,要求如法施行。教学远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变成空洞乏味的东西。学生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大大减损了学习语文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才欲罢不能。”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语文素养得到主动发展。

四、研究目标:

(一)教师方面

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二)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五、研究内容: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在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突出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二)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1、学生生活积累研究。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2、学生生活实践研究。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六、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五、六年级两班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初步建立课题框架,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再延伸至五、六年级其它班级的学生和一——四年级的学生,使得课题起到连贯性、整体性,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郦天林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及分工:

1、翁善庆:负责课题的指导、监督课题的实施

2、赵国芳:负责课题的创意和指导

2、郦天林:负责课题的组织、统筹

3、许 惠: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课题方案的制定,并负责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4、吴孟儿、寿圆芳:负责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5、徐 令、吕建萍:负责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八、实施步骤:

(一)前期工作:(2003年4月——2003年8月)

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明确各研究内容的负责人。

2、各负责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3、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4、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5、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6年6月)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6月)

课内:仔细研究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明确该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意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一道理。加强古诗文的诵读和对课外名作的阅读,学习写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2004年7月——2005年6月)

课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缩短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重在实实在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课时,对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

课外:由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多种活动,由被动吸收知识转为主动获得,并能写出一定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学会交流信息。

第三阶段:(2005年7月——2006年2月)

课内:由老师教转为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和一定的理论建设。

课外: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制定自己的阅读、写作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参与

一、两项课外团体活动,并在语文的某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中期汇报(2005年10月)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三)成果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学生写自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下的收获和体会;

4、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5、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第三篇: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由本人负责的县级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今天终于在这里开题了。在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关心,感谢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有关本课题的设想: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它的使用价值,这种价值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本质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该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知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常有的弊端,面对教师布置的大量以书面作业为唯一形式的数学作业,学生被动地应付了事,甚至出现了抄袭现象,以至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重视作业的结果而忽视其中的过程,以巩固知识为唯一目的。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的评价,而不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忽略学生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思考学生对于现今数学作业认识的如何?怎么样的数学作业类型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而现在我们学校里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2、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在调查中也反映出“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非常的少。

3、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内容中“算”的内容是最多的,讲究“多算多练,才能掌握”。作业形式单一;重复作业较多;

4、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忽视了个体思维的价值异同,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提出“农村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价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作业适应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突出思维的可显性。同时要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合理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地完成作业为学生自主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2、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3、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要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4、因人、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5、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不同类型的作业运用不同评价标准,体现多元化、人文性,能起到教育激励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对样本学生的现实作业情况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成功的做法为我们进一步提高作铺垫;对于不足与弊端要认真地分析,了解其成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不但要分析课内作业的情况,也要研究课外作业所存在的问题。既要研究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缺陷,又要剖析教师设计作业的问题,更要探究教师检查及批改的措施,才能使我们的作业设计有所突破,并富于创新之举。

2、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作业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在我们本课题的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内容。不同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对于陈旧的评价方法,我们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调整,力求方法的多元化,答案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减少其局限性,让每个学生都产生成功欲。同时,评价时的措辞也要体现人文性、丰富性,努力起到激励与激趣作用,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启发,或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境界。

3、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研究。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作业的兴趣,以至在作业中形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懒做,很多时候应付了事,漫不经心,书写马虎,甚至抄袭。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一直依赖家长的“代教”、“代查”。种种不良习惯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拦路石。这种消极的作业状况,长此下去,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我们首先要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其成因,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其次,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正面诱导,让他们去发挥积极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

4、小学生家庭作业资源的开发研究。学生作业以前的提法往往是狭义的,书面的或口头的,抄抄做做,读读背背而已。作业内容的来源往往也局限于书本以及一些教辅用书。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的作业涵义应该是更宽泛的。如还应该包含调查作业、收集作业、动手操作等,这样给学生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深化知识的内涵,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是很有作用的。我们要将知识融入社会与生活中。通过实践的认识与操作,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很自然地顺应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涵与生活的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态势的关系来开发作业资源。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深入地开发并利用作业资源。学科内部的延伸,相关学科的渗透,边缘学科的交互,社区各种资源的整合,使作业的涵盖面更宽。

5、小学生合作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带着一定的学习任务,两个人或几个人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作业,这是合作作业。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会不 同。学生在其中得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有所差异。如何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取得最佳的成效。学生组合的动态化,任务搭配的具体化,内容设计安排的创新化等,是我们研究的要点。

6、小学生有效作业个案研究。个案的研究是典型的材料。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各自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或者在各学科中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对比。或者截取某一作业的情景,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完成情况和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一次分析性剖析。同时要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适当地变换研究的个体和作业的类型,使其更有代表性。教师的个体的设计也要加强分析,特别是平行班,同学科,在不同的作业形式、要求时,对教师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感悟情况,都要作仔细的分析和比较,以求得改进与提高。

7、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我们将作业成效的表现形式分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两大层面。教师在设计时要同时兼顾,并能充分地融合起来。在知识的巩固与掌握方面要突出以理解为主,要倾向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认为作业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更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科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地认识作业的重要性,适时适量布置作业,要在设计上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时间上,作业要拓展延伸,尝试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

2、在操作上,注重“三个性”,即作业要求的分层性,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它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通过描述---并列---比较---解释的步骤进行对比研究,强调研究的价值,以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

2、实验法:选择不同班级认真分析,运用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学科、年级的最佳策略。

3、个案研究法:教师在班里选择个体,进行追踪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

4、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采用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研讨,为本课题提供具体、真实的数据。

六、研究的步骤:

1、选本校一(1)班、二(1)班、三(1)班、四(1)班、五(1)班进行研究,其余班级参照比较。

2、研究的主要阶段:

2011年1月---2月:理论学习和调查学生作业布置和完成情况 形成调查报告和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和成绩分析报告

2011年3月---4月:改变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和评价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调查学生关于作业的感受和意见、分析学生作业转变情况、及时反思、分析单元检测成绩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研究进程、形成阶段小结。

2011年5月:继续认真设计布置和检查学生作业,做好记录,分析学生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变化,反思研究工作、形成小结。

2011年6月---7月: 在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同时做一次相同年级学生作业比赛,对照同年级学生分析本课题试验班级学生作业完成与成绩相关性,总结经验、写出反思。做学期研究工作总结。

2011年9月---10月:在上期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改正在前期研究中出现的失误,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引起的学生学习和作业的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特别是后进生)。

2011年11月---12月:收集整理各年级本期的作业设计,开展一次师生对作业布置与评价的讨论会,对本研究工作作一个完整深入的分析和总结。2012年1月---: 在对前期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下一工作开展计划,在其他班级开展研究。

七、预测成果及形式:

1、成果报告。

2、经验文章。

3、作业设计与评价反思集。

八、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与评价有现实的认识;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乐于学习和研究,积极投身素质教育,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每个周的业务学习和听评课时间都可学习课题有关 4 资料、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学月和期末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长:陈映

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协调实验教师,实验报告撰写 副组长:魏昌蔺、袁先康

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搜集资料,数据对比,撰写阶段性总结,经验论文,典型课例。

组员:数学组教师

2、学校除了提供必需经费,保证研究时间,同时借助中心校的指导和支持,为课题提供行政管理保障,确保课题研究完成。

九龙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组 2011年3 月30日

第四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济源市思礼镇洛峪学校课题组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步入手,一方面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另一方面,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环境,打造打造高起点型课堂、互动型课堂、自主型课堂和创新型课堂,以创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创新 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相对陈旧、模糊,对新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自我反思,依然习惯于教“书”,缺乏对学生乐观自信和积极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机械接受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学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师重教轻学,重知识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高耗低效的劳动中流失,师生身心俱疲,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改下,教师在理论上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在实践操作中不得要领,不得其门而入。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调整,增强教学智慧,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

果配合得合理、恰当,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形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合力;反之,就会形成分力,不但每种要素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谐是一种指导思想,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谐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高目标。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洛峪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个人经验总结法。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并适时在课题组交流。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研究目标

在最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模式和措施,进而实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既定目标。

(二)研究内容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分课前准备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和课堂操作实效性的研究。课前准备工作的研究包含教师集体备课和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课堂操作的研究包含教学目的、师生角色、课堂提问和学习评价等方面。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1、精心准备,充分发动

(1)问卷调查,实情分析,对症下药

2008年,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发动全校教师,利用一周时间,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不进行课前预习;有预习习惯的仅占10%;有复习习惯的占 15%;有学习计划的仅占20%;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占60%;有总结习惯的仅占30%。以上数字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部分表现和原因。

(2)更新观念,转变教法,促进学法

针对当前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书本、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随意、死板”等诸多不足,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教师思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抛弃过去片面追求结果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转变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上来。第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请本土专家已退休的**绍校长做学术报告,讲授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在教育教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市区及同等条件的乡镇学校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充实自我。第三,严格按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研究,更新观念,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在集体摸索探究中,增强科研意识。

2、全面贯彻,实施分工(1)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为保证学法指导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们明确了校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实践措施:

第一,校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加强学习,理解课题的内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激励引导; ③全面保障。

第二,课题组组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主持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进行课题实证研究并积极总结研究成果。第三,课题组教师的责任与措施

①有良好的师德,掌握理论和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出成果;

②形成个人教学特色。第四,学生的责任与措施

①增强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发言,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课堂交流; ③边学边用,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④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与教师、同学互相结合,及时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切实巩固学习效果。

(2)结合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工作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不仅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备而来,提升教学实效。

①明确教师认真做好课前教学设计。首先,本着“同课异构集优”原则,做好集体备课。主讲教师提供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料,并讲述设计的方法及其原因、会遇到的困难及预设的处理方法,其他每位教师只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的构思,这样集思广益,献课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决定最优教学设计。其次,集体备课内容范围扩大。不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等方面进行拓宽,在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通过集体备课,将备课的范围扩大,增加新鲜感话题,不断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②分类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如何预习的具体指导,要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我们抓好阅读。在低年级学生从以娱乐为主到以学习为重的过渡中,要安排学生预习阅读,如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带着疑问读),通过预习,使低年级学生逐步达到会读,读通,读顺课文,为中年级的阅读打基础。数学预习重在学具准备和课前温习旧知,做到准备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我们设臵语文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课文知识点提示、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和

学生自己预习的形式等。预习提纲一目了然,简洁有效,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可谓得心应手。数学预习重在复习旧知识,钻研新知识,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准备,并书面表述出预习中的困惑,以便课堂请教老师和学生。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自主习惯上。在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自读、自划、自查,要读预习提示、读课后练习、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自己整理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收获,形成预习习惯。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不仅得自制学具,还要在此基础上钻研并学会初步讲解原理、初步质疑、自觉运用。总之,新教育理念中说“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3、采取措施,深入课堂研究

在提高课堂操作高效性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使研究逐步深入:

① 教学目标体现灵活

有专家曾说过:“三个维度是综合的一堂教学设计,它们不是等分的,可能有的课更侧重知识技能,通常我们把这一类课叫做传授课;有的课更侧重过程方法,我们通常把这类课叫做探究型的课。但无论哪种课型,其实三维目标都是融在一起的,它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课堂教学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时应有所侧重;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应时要克服死板,体现灵活,及时检测目标,做好目标教学的量化与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实效。如我校语文教师在执教《长城》一课时,她的预定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带来的关于长城的资料非常多。是简单带过、按自己的既定程序往下进?还是处理好学生的资料、对长城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她决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介绍与交流。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等,原以为枯燥的背景资料却被孩子津津乐道地交流着,学生对长城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为交流资料的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也能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说,她并没有按部就班,但她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更多:学生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增多了、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得更深入了、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她

灵活地对待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才有了这节生动的课、富有实效的课。

②师生角色体现互动

新课改倡导“双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形成个人魅力,努力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人际吸引,通过这种向心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求知、探索、思考。其次,注重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进一步转换思维,抛弃传统教师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有问题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有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养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体现优化

a、课堂交流显高效。课堂交流高效性是通过指师生与生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首先,我们积极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我们教师拿出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教师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课堂交流时量“生”而行、扬长避短、避轻就重,实现预知学生学习基础、预习情况、接受程度,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其二,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说出问题、发表见解,确保师生交流融洽到位。第三,我们注重向学生传授交流方法。交流是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增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正确,学会用符号表达;我们要求教师耐心聆听学生发言,不得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使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得到改善;我们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客观地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我们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师讲授的知识,都要学生来吸收转化为个人所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独立思考能力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都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深化,加深效果。

b、课堂管理显和谐。首先,我们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课堂管理经验、知识,充分运用先进管理技巧,实际教学中,注重课堂环境、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掌控,提高课堂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我们加强对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我们注重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实际深挖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本中的美丽,让学生在探究课本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c、课堂提问显实效。首先,我们注意在课堂提问中把握好难易度。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使提问覆盖到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深入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回答提问并回答正确的机会,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深入程度,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组织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第三,我们注意确定问题的指向。我们明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尤其是要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向性,坚决克服“漫谈式”的提问法,确保课堂提问不偏离课堂主题。

d、学习评价显成效:我们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始终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三大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切实使学习评价作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使教师、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小组、学生小组、家长全部成为评价主体,甚至提倡学生个人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多元而全面的评价中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二,我们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学生的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评价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点点滴滴纳入评价范围,涉及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高年级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乡镇平均水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使我们找到一条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路子,达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一年来我校各年级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六年级学生总成绩名列全镇榜首。不仅如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使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潜力明显增强,从而带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全镇、全市“曙光杯”体育比赛中,均取得好名次;中高年级一年来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不少奖项(如在省关工委“心系奥运 健康成长”征文书画中,孔双峰成绩突出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六中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学生李珍珍、李君苹、李佳敏等学生分别获一、三等奖,在小学生学习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学生新概念智能竞赛”中我校的茹欣欣同学成绩突出获一等奖);在市教研室举办的“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可见,我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对学生来讲具有实效性和持久性。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在认识到了预习有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主动精神、开拓思路、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诸多好处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教材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发现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再如,学生在认识了“无准备、无目的、无方法”三个弊端的基础上,就能代之以科学的方法,如有计划的利用好早息和临睡前这段时间,预习新课知识,温习重要知识或需牢固记忆的知识;也知道学习目标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还懂得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与专心致志同等重要。许多学生形成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二是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据统计,我校80%以上的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30%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70% 的同学能主动提问,80% 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积极,75%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科学合理。25%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几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学习渠道由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向兼顾课外、有目的坚持自学转化;

2、理论研究结硕果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实践和深刻分析,对课堂教学实

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索出了一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模式,经过归纳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打造“四型课堂”。

打造高起点型课堂。高起点型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就初步向学生明示课堂教学目标,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安排,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认识,力争在课堂教学起始时,学生克服“零起点”,开好课堂教学的头;其次是教师的课前集体备课。使教师真正多方位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要在课堂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找准重难点的突破点,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患于未然。确保一节课中学生真正弄懂弄清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有所体会,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打造互动型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书的思维定势,从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地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深入探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打造创新型课堂。教师要及时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营造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课堂上挖掘、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打造自主型课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激励者、参与者、喝彩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自主型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师重在动员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探讨、探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出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进而教师的教学

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论与讨论

1、必须坚持学生的发展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唯一标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引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坚持累积的教学经验,大力提升教学智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建立目标明确、实效学习的课堂。

3、必须坚持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安排,将课堂学习向前后两端延伸拓展,在课前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加强预习,在课后做好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自主教育,进而推动课堂实效性提升。

4、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课题组中人员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再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和紧张,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有限。如何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个体差异,将课题组成员揉为一体,更加高效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迫切加以破解。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9.4.章叶英等,《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3.2009 年7 月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有效的激励、多元化的引导、延时评价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既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身就在于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的信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系列可行之策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评价要多元化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语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比如,对学生的聆听能力的评价,就要看看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在瞬间收集、筛选语言信息。例如:在听完一个故事后,我让学生概括故事的内容,一个学生站起来,只是概括了一半的内容,我是这样评价他的:“你真不错,如果再集中一点精力,你概括的会更全面,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认真听你会概括的很全面。”我鼓励着,通过这样的评价,委婉的指出了学生聆听中的不足,引导学生掌握聆听要集中精力。评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全身心的参与过讨论,从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要观察学生是如何积极解答问题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此来评价学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领会他们的心声。对于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同学老师要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对那些溜号的同学教师要及时引导使他回到课堂中来。评价就是这样,适合不同的学生,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

二、让延时评价和随机评价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把双刃箭。

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如一位老师让学生找出“麻雀、老虎、狮子、狐狸”中不属同类的一个词,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麻雀”,理由是老虎、狮子和狐狸都是兽类,而麻雀是鸟类。老师不急于评价,进一步问:“还有其他原因吗?”于是又有学生说:“麻雀有翅膀,会飞;其他三种没有翅膀,不会飞。”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说:“麻雀爱吃粮食,老虎他们爱吃肉。”“麻雀是母亲下的蛋孵出来的,另外三个不是。”“麻雀只有两只脚,其他三个却有四只脚。”······老师运用延时评价,让学生产生了富有个性的思维和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一节公开课上,灵活运用随机评价,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堂学习。“请停一下,我发现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画,把这五种事物的名字都给画下来了。”表面看是中断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实际上却是用心良苦,老师一句看似简单的随机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倾听中得到发现,在榜样的力量中给予了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三、以明确化的激励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导行。

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有时还存在着单

一、模糊鼓励的模式。如:“你回答的好,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语言,几乎成为了老师的口头禅,呈现出比较泛滥的趋势。学生到底回答的如何好?如何棒?又为什么能干呢?这种缺少启迪思维、挖掘潜能、激励挑战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费解、泛味,同时还让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得不到发挥。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尽可能的明确。诸如:“会提问的孩子,就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为你鼓掌!”“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很有创造性,大家都很欣赏你!”“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看到你大胆举手发言,我真为你高兴!”“你每一次的朗读都是那么吸引人,真棒!”“你朗读的声音多动听呀,要是再大声点就更富有感染力了!”类似这样的评价语言无论在激励方面还是在导行方面都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尊重差异,并给予差异性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明指出:做评价不是对学生的智力进行甄别,而是帮助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应尊

重差异,鞭策优秀生、鼓励中等生、激励后进生。如:“你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你的优秀,继续努力你还能在优秀的前面加一个‘更’。”“这个自然段很难读,你却只错了一个字,真不简单!试着再读一遍,相信你都能读正确!”“你在文中运用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说明你是个善于积累的同学,如果把它们用到合适的句子中,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对吗?”

五、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共同活动,所以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因此,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

1、教师的评价:

课堂上教师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激力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支持学生敢于创新,宽容学生的错误理解,解决学生的困苦,善待学生的缺点。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导向功能。

2、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意识、有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同于我们成年人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例如:在读课文时,同桌之间的互听互评。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倾听同桌的朗读,找出同桌朗读中的错误,及时指出同桌的缺点与不足,自己读书时又会加倍小心,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在互听互评中学生的朗读得到很好的提高。

3、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落实到学生学习的主体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自己反省自己。语文课堂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一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总结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将评价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的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更加树立信心不断发展。

下载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的操作与评价策略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规模小学社团建设的操作与评价策略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与操作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与操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告 镇巴县田坝乡中心小学康积燚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经陕西省教科所批......

    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迟宝忠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小升初阶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卜洪涛 摘要:学困生转化问题在小升初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

    城区小学课堂评价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工作报告

    “城区小学课堂评价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实验工作报告 城区小学课堂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组 二Ο一三年六月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研究课题的管理,依据济宁市教科所下......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精选)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开题报 告 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2012年6月 1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班规,也可叫班......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策略123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策略 三贤学校 闫武宏 【内容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材”为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未来姜堰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些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而是致力于将整个姜堰市建设成为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的“旅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