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范学校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
师范学校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和训练
摘要:钢琴演奏活动是一种作曲家与参演者心灵交融和进行合作演绎的音乐形式,演奏者需要对乐曲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构思在演奏之前进行全面了解,再把自身对乐曲的理解结合起来进行演奏。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钢琴乐曲的相关情感内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和感受能力,以便于对乐曲作品的演奏能力能够有更好的提高。本文从音乐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关键字:培养;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训练
“乐器之王”作为钢琴在乐器中的称号,与其它乐器相比,在音域、音效和音色中钢琴有很大的优势,受到全世界的喜爱。很大一部分人为了能够达到娱乐和陶冶情操的目的,通常都会想要用钢琴演奏,虽然他们经历一段学习过程,对钢琴的演奏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却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感染力,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演奏前没有真正了解音乐中的情感,使得演奏达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针对此类情况的频繁出现,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音乐演奏表现力进行重点培养。
一、音乐表现的因素对钢琴教学过程的影响
1、从老师的方面来讲,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很多父母为了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都送孩子去学习乐器,钢琴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使得它成为人们丰富精神生活的首选乐器。但是,在钢琴教授过程中,一方面,因为教师短缺,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人们钢琴教学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另一方面,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些钢琴老师的态度极不严肃,教学目标不明确,敷衍对待教学工作,授课过程中没有按照教学要求,缺乏钢琴技术难点、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完善的教学,使得对钢琴的认识以及演奏技巧没能够准确把握,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不到位。
2、从学生的方面来讲,一场成功的钢琴演奏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良好的演奏心理、作品的记忆能力、现场的应变能力、作品的情感表现力等。但学生心理素质在日常学习中普遍比较低,因为一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有时候会因紧张而不敢上台,最终影响演奏成绩,在演奏过程中缺乏协调,手指僵硬,不仅影响美感表现,同时也使得力度、速度和节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培养学生感受音乐
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可以用来表达钢琴家包含在作品中的思想和感情。使得作曲家广阔的内心世界在旋律中得以体现,这其中包括作曲家期望,情感和向往,以及对世界各地演奏者对作品形成的深刻理解。创新性地展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是演奏者的任务,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从而能够塑造作品准确的音乐形象。
过去的这种一个人对音乐的敏感是天生的,后天是难以培养的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乐感无非就是对音乐准确领悟。由于不同的条件和原因,人们感受不同,产生不同的音乐高与低之间的碰撞,但要求几乎不可能听到任何音乐的人产生乐感,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如果对乐感认知力认识不足,就很难用钢琴演奏进行联想,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音乐敏感度进行培养。
由于每个人喜欢的音乐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因此,有意识地指导和培训,有针对性地听音乐,尤其是关注一些不同表演者对同一作品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演奏的方式。例如,肯普夫和施纳贝尔在贝多芬奏鸣曲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它们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但因为肯普夫是在努力地阅读、最大限度地挖掘作品的精神内涵、研究乐谱及独特乐思上对音乐语言进行表达,所以肯普夫的演奏的贝多芬,根本不存在灰蒙蒙的阴郁的气氛,或故意制造紧张的气氛,而是简单地表达出对贝多芬内心情感,对“人”的理性精神追求,因此充满了一种独特的美。在施纳贝尔键盘下对贝多芬进行理念反思,他的音乐重大贡献就是释放人们的天性,除了传统音乐的“老相识”,还阐释了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个性”,所以比起花哨的技巧,他却崇尚不拘常规,在他的演奏之下慢乐章要比一般演奏家还要慢,而其他人演奏的快板乐章却没有他快,他从来都不会拘于陈规,但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作曲家乐谱手稿和版本,准确记下节拍和创作意图,从中“唱”出了自己的声音。
总之,对音乐的感受是培养音乐表现力的第一步,这种体会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有些学生可以记住乐谱上所有的东西,但听起来总是缺点东西,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最卓有成效的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多听并且形成自己对音乐的体会。
(二)、培养学生理解音乐文化
学生经过长期的培训,专心致志的在一段时间聆听一种音乐,从而产生一定的音乐敏感度,但是这仅仅是学习的漫长过程的第一步。因为万物的理解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音乐的敏感度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对音乐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敏感度要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并且使学生全面了解音乐文化。首先,必须对音乐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人们听到自己的演奏作品或者别人的演奏作品的时候应该对风格特点形成更加理性和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在随后的过程中将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对作曲家创作背景、音乐结构的了解,以便于尽可能的理解作品造型、音乐语言、协调性以及其他方面。而在这种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作曲家,不同风格的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浏览一点历史文化和作曲家简介,能够对每一首乐曲,每一个段落和特性变化可以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就拿巴赫的作品来说,弹奏巴赫作品是大多数学生弹奏的必选作品,而对其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并没有形成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对巴赫作品弹奏的准备阶段,学生也可以从巴洛克时期整个艺术气氛可以得到一些自己的理解,巴赫对复调处理有自己的音乐研究和方式方法,学生也应该要知道钢琴家如何弹奏巴赫的这些作品。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和比较,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世界最有名的钢琴家古尔德、席夫在弹奏巴赫作品为例,可以对他们的基本风格和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将通过现代的钢琴演奏把真正的巴赫展现出来,同时也把古典钢琴曲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换句话说,钢琴演奏使巴赫有了新的人物特点,新巴赫在人们面前,把之前所有的沉闷,冷漠的形象都打破了。取而代之的巴赫是充满活力的伟大的音乐家,巴赫身上有许多即兴风格等待着学生的挖掘。因此对音乐的理解需要长期培养。“只有理解的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弹琴过程中只知道什么地方该强,什么地方该弱,而不仔细全面地去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这样的学生将永远是学生”。
(三)、培养学生养成弹奏技能
弹钢琴并非没有技能,相反,对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就像在在美术绘画和书法中那样,各种技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法国杰出女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技巧就是丰富的表情调色板,可供钢琴家根据乐曲风格,根据他的灵感而自由调度。”简单来说,对钢琴演奏能够完全掌握这也是一门技术,学生只有学会了才可以随时使用这种技术。所以说,弹钢琴的方式和手段才是必须具备的技巧,用快速、均匀、光滑、不同强度的方式进行演奏这仅是一个狭隘的方面。当然,由于钢琴演奏非常富有挑战性,既可以以华丽的效果的体现,而且还能够模仿乐器,甚至可以模仿人的声音,以两个角色,多种语音弹奏音乐,也能够达到整体效果的和谐和协调。因此,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作品的内容,良好的钢琴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两个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它们相辅相成。
尤其是教钢琴的过程中,给学生建立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般情况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钢琴技术技能训练:
1.手指的功能,主要是对手指的灵活运用和控制,而且又能保证各手指的独立性。其中包括手指可以自由进行连奏,断奏,并充分发挥手指的灵活性,可以迅速、均匀、准确地弹奏,并根据各种音调变化可以自由发挥。
2.“全身弹奏法”的培养与使用。必须加强对手腕和手臂培训,使肩部的主要力量从大小臂,手腕传递到手指并且能够准确掌握这一技能,能够让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全身的细胞都在运动,从而减轻手指的压力。
3、对弹奏八度及和弦的能力进行训练。固定音型反复、快速的同音反复、双手同向或反向、单手的音阶琶音等等都八度训练主要项目。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连续性,反弹性,柔软,歌唱,就是为了最终的出色发挥所掌握的不同方法。和弦重点主要有瞬时的、厚重的、韧性的、轻快的方式等等。指尖位置和灵活性以及手腕的控制,指掌关节的支持,肩膀和手臂力量下放和放松等都是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师范学校在教授钢琴的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教授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弹奏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对钢琴音乐文化有一个认知能力即在音乐作品中表现情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最终通过音乐达到修身养性和娱乐的双重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法,把钢琴乐曲的音乐美、旋律美和意境美挖掘出来,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学会富有情感的演绎一部音乐作品,而不是毫无情感的弹奏,善于把自己对每一部作品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不断改进演绎作品的能力,使作品富有生命力,最终实现弹奏作品与表达情感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俞真真.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J]华章,2013(3).[2]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阮甲.大众文艺.2016(21)[3]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研究[J].翟璐.黄河之声.2016(08)[4]如何提高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陶思佳.戏剧之家.2016(22)[5]谢颖.20世纪钢琴大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6]童道锦,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7]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8]姚恒璐.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第二篇: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从听觉能力、知觉能力、感受能力三个层面分析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重点探讨钢琴音乐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即加强钢琴作品内涵背景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培养、开展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高校钢琴专业一线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不断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水平,达到提升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
培养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某些教师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缺乏对钢琴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忽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钢琴演奏素养的根本性提升,难以将钢琴音乐的精髓呈现给受众。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则显得极为必要。对此,本文以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
音乐具有独特性,若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则需要明确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会弹奏音乐的技巧,借助精湛恰当的手法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彰显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就是说,若想实现音乐表现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通过听觉、知觉、情感三方面的充分调动与有机结合,才可以发挥出音乐的表现力。具体来说,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听觉能力
敏锐的听觉能力是理解音乐情感、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演奏的基础上用心聆听自己的演奏声音。因此,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要将听力训练放在首位,利于倾听音乐基础之上深入理解音乐内涵,从而感受整体的音乐效果,进而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在钢琴音乐作品倾听时,在停留自我演奏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善于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想象力,弹奏出表现效果最大的钢琴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声音的艺术表现以音乐为主要形式,需要借助耳朵听力功能的发挥得以实现,学生自身钢琴表现能力的提升更是需要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
(二)知觉能力
音乐的知觉能力属于心理情感范畴,与学生自身的内心活动紧密联系。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若想实现表现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精准客观的判断音响,在较高音乐素养的指导之下根据自身的独特体验强化对钢琴音乐的表现,从而了解钢琴作品的情绪、性质、弹奏速度、感情基调等,并将此看作是彰显整个钢琴音乐作品风格的路径之一。音乐旋律的形成是建立在音符基础之上,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在演奏者力度、音色等行为活动的表现之下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促使倾听者走进钢琴作品作者的灵魂深处。
(三)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是个体理解音乐作品的一种形式,是个体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表现,是建立在理解、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钢琴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将自身思想情感融入其中的成果载体,通过表现长存于人的心灵深入,且经典的音乐作品总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因此,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将表现与再现相融合,将钢琴音乐作品放置在特定的时空内,立足于精神思想层面与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对话。
二、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钢琴作品内涵背景分析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透彻理解钢琴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思想情感、内涵主旨等方面的全方位分析,为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创设更为广阔的空间。对此,教师要明确自身的钢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内涵、创作背景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生平经历,以便精准把握钢琴作品的真情实感及深刻内涵。例如,浪漫时期与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又具备独特性,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各个时期作曲家的思想生活、创作特色,从而准确的把握钢琴作品风格。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将钢琴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彰显学生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将音乐表现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之中,结合钢琴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艺术素养。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学生要加强对手指的技巧训练,弹奏时动作要干净利落、迅速准确,确保手指技巧与其他演奏技巧处于有效衔接的状态。同时,在弹奏力度的把握方面要将全身的力量送达到之间,将一时之力凝聚在钢琴演奏的整个环节当中。此外,要加强对乐谱的分析,重视乐谱上音符、节拍、力度记号等表示,指导学生体验钢琴作品内容,将钢琴作品的风格、旋律、节奏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三)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培养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并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得以实现的,而是要在钢琴音乐作品处理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并将听觉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学生获得表现力的基础环节,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保障。对此,高校钢琴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练习演奏过程中善于倾听自己的演奏声音,实现手、耳、心三者的高度配合,根据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钢琴演奏声音,以便确保自己所演奏的声音符合钢琴音乐内容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钢琴练习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学生要善于聆听一些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渊博的音乐世界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强化学生的钢琴音乐感受力,更好的表现钢琴艺术价值。
(四)开展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为学生讲解钢琴演奏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钢琴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训练环境,不断遵循并落实教育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钢琴演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演练当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钢琴音乐表现力。一方面,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于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讲解基础乐理知识,在课外开展各类型的钢琴艺术活动,大力开发第二课堂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成立乐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汇演、工艺演出等活动,逐步走入社区、走入社会,将钢琴音乐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演奏层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学生提供表现性较强的舞台实践机会,以大型文艺汇演为主,不断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可以以从容镇定的心态面对钢琴演奏中的突发情况,以平常心或者超水平发挥的状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音乐享受。
(五)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培养提升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知觉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心理素质、舞台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强化,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在掌握钢琴演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演奏更好的传递钢琴音乐作品内涵。对此,钢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书籍,如文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书籍,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加深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内涵,强化钢琴演奏艺术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透彻理解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结合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方案,探索钢琴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内涵背景的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将钢琴练习、技巧训练、理解升华、表现力培养等方面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综合素养,使得学生的钢琴表现力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最大限度的彰显钢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袁星光.关注音乐表现力让钢琴演奏衍生无穷魅力———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8,(08):63-64.[2]付胜利.“音乐表现力”视域下普通高校钢琴公共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7,(10):35-36.[3]刘春序.刍议大学钢琴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5,(08):58-59.[4]魏敏.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7,(11):84.
第三篇: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纲要》的艺术领域,在强调幼儿教育的儿童化、整体化与生活化的同时,敏锐地抓住了艺术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即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艺术教育观。幼儿舞蹈教学综合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舞蹈动作的控制和把握,以及表演时的情感表达。
幼儿由于舞蹈知识、生活阅历浅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花在怎样模仿好这个动作上,常常舞蹈时有动作无表情。一个舞蹈,即使幼儿的动作模仿得再像,但缺乏感情,整个舞蹈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仿佛一个小木偶在表演。那么,怎样改变这种小木偶式的表演,使每个舞蹈表现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呢?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提高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知能力,而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漫长而细微的过程。让孩子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和渗透;在玩耍中感悟艺术、感悟美,同时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意蕴,培养人文情怀,才能逐步提高孩子的审美及表现能力。那么,我们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情感表现力呢?
一、感知音乐及舞蹈的背景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帮助孩子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幼儿舞蹈之前,教师要给孩子充足时间,满足他们地聆听的需求。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孩子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孩子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孩子表现音乐的欲望。孩子在把握乐曲的基本基调以后,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跺脚、拍腿等掌握乐曲的节奏感,同时也为孩子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
(2)感知舞蹈的文化意蕴,引发孩子的审美能力
教师首先就要进入状态,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表演将孩子带入表演的意境。教师也要适当借助媒体教学,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蒙古舞《飞腾》以前,我先给孩子讲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给孩子丰富一些有关蒙古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奔放、豪爽的特点,我就让孩子欣赏两段比较典型的蒙古舞《骑马》、《摔跤》。舞蹈中,让孩子观察舞蹈者的神态、气势及动作,然后让孩子和着音乐自由的模仿。孩子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蒙古舞中的提压腕、碎抖肩、耸肩、扭肩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幼儿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
二、引导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1)注重平时点滴的积累与渗透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由于表演的更多内容源于生活,他们随时拥有旺盛的激情,时刻准备着去发现、去欢呼、去雀跃。要使孩子较准确、细腻地表现舞蹈所蕴含的情感。为了让孩子轻松掌握这些枯燥的技能,我们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
首先,要靠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也可借助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来培养孩子对的喜、怒、哀、乐的表达。和老师一起来玩你演我猜的游戏,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猜一些简单的表情或一些日常生活动作。孩子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还掌握了一些表情和动作的表演。如: 受到表扬心情好时,世界是红色的,孩子的表情是眯眯笑。做错事,挨批评时不高兴翘着嘴巴,不服气的样子。当听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心情差时,让孩子琢磨小女孩的悲惨童年是多么的不幸的悲伤感和孤独感。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时,让孩子不受约束的开心的哈哈大笑。这样反复琢磨,积累经验,就为舞蹈的情感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
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教师在教舞蹈时要注意把动作和表情统一起来,避免把动作与表情分开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老师首先要给孩子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才更便于孩子理解。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眼睛要亮起来,动作要轻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例如:舞蹈《粗心的小画家》,整个舞蹈的基本特点是夸张、幽默、滑稽、多变的。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内容提示,然后请他们把自己也当作是小画家,去揣摩并讲述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情绪激动,讨论热烈,都说着自己的感受,将小画家的表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创设环境,激发孩子对表演的兴趣。
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要用更多方法激发他们的表演的兴趣。如: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活动区,在活动区中我扮演医生,你扮演病人;我扮演王子,你扮演公主;我扮演警察,你扮演小偷;孩子在这个活动区中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也要对孩子的大胆表现进行充分的鼓励。其次,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材料,孩子自己动手制作表演道具,不仅丰富了表演的色彩,孩子还更带劲了。
总之,这些有趣的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舞台表现力,动作协调力和想象力,孩子也掌握了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了自信心。孩子们的改变使我明白,舞蹈让他们享受到快乐,快乐的生活会因为他们的舞蹈而更加美好。
第四篇:音乐论文--基本功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本功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有了更迫切的需求,社会上学习钢琴的热潮久盛不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且更加趋向于低龄化。但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也暴露出来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盲目追求高难度的曲目,忽视对基本功的训练。因此,特别重视对基本功的训练成了现在钢琴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基本功 钢琴学习钢琴弹奏
钢琴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是一门集乐理、视唱、伴奏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课。盖房要打好地基,学习也要打好基础,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因此,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关系到钢琴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因为乐理知识的欠缺会导致不能正确识谱,当然也就不能正确弹奏乐曲;不当的弹奏方法会导致动作的僵硬甚至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半途而废;忽视基本练习的弹奏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走弯路,造成即使花费成倍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后果。
一、要重视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听起来学习基本乐理和钢琴弹奏没有太多联系,但是学习过钢琴的人都知道,它和钢琴学习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特别是乐理知识中的读谱法,是钢琴学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首作品往往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它的性质和风格,如:舞曲、进行曲、夜曲等。只有学习过节奏节拍等知识才能掌握乐曲的律动,使乐曲具有生命力。反之,会使乐曲结构和旋律变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
同样,不懂得记谱法中各种记号的真正含义,也无法做到精心研读作品,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只看到了音符,而对乐谱中的句法、奏法、延长记号、重音记号、力度记号、表情术语、调性变化、曲式结构等其它各种标记视而不见。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曾说过:“精心研读乐谱是窥探作者内心奥秘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深入理解作者特有的音乐语言,从而对
作品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得到充分的印证。
因此,扎实的乐理知识是学习一切音乐知识的基础,它贯穿于钢琴学习的整个过程。基础越扎实,道路会越走越顺,反之,则会遇到数不尽的麻烦,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二、重视初学打基础阶段,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
钢琴学习的初学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弹奏方法是否正确,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包括坐姿、手型和几种基本的弹奏法。
在钢琴弹奏中,坐的姿势最重要,因为正确的重心位置,可以使身体、手臂活动自如;适当的座位高低与远近,便于在弹奏时把手臂的重量,力量集中送到指尖。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随时调整坐姿的好习惯。
此外,良好的手型也是学习钢琴弹奏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它不仅是“门面”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弹奏方法的学习。正确的手型不仅给人在视觉上以美的享受,而且更容易弹奏出集中,有颗粒性的,圆润饱满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随着所弹乐曲的不同风格、性质随时调整手型,增添乐曲的色彩。
在坐姿和手型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就进入了钢琴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弹奏。
(1)、断奏:它是每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弹奏方法之一。首先,它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琴起就建立用重量演奏的概念,体会用重量演奏的方法,因此我们才能听到悦耳、饱满、富于表现力的声音。其次,断奏作为钢琴弹奏的“先行官”和“起跑线”,是解决肩臂放松和锻炼手指支撑的最好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连奏:它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弹奏方法,但也是众多弹奏法中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不仅需要认真地向老师学习,更需要细心的揣摩、用心的体会和反复的练习。
(3)、跳音奏法:这是一种增加乐曲色彩的弹奏方法。是在前两种弹奏法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手臂和指尖的力量,使声音变得短促的一种奏法。处理得好,可以使乐曲显得更加活泼、欢快,处理不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总认为打基础阶段枯燥无味,着急弹一些旋律性
强的乐曲,认为钢琴学习就是弹曲子,殊不知这反而起着揠苗助长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对年龄小,手又软的学生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重视基本练习的弹奏。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钢琴业余考级制度,有利地促进了钢琴教学的发展,但也使学生只练曲子,忽视基本练习的问题暴露得愈加明显。
有的学生可以用一年或几年的时间把考试曲目练得滚瓜烂熟,但是却不会弹奏最基本的五指练习、音阶和琶音,甚至不知道哈农是谁。
如果把弹奏技术、弹奏方法比做钢琴艺术大厦的地基,那麽基本练习则是整个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任何乐曲的弹奏都离不开灵活、有力、均匀、敏感又听指挥的手指。生来就具有这些条件的人是极为罕见的,绝大多数人要通过学习、锻炼来达到。要使手指既有力、均匀又有速度,达到真正的协调,从学琴之日起,就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经过有效的训练以后,很多曲子只要一看乐谱,手就“顺理成章”地弹出来了。如:《献给爱丽丝》中的琶音与半音阶,巴达尔兹维卡《少女的祈祷》中的琶音,还有很多华彩乐段中大段的音阶跑动等等,不胜枚举。
可见,重视基本练习的弹奏,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使我们尽情地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面队当今持续升温的学琴热潮和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钢琴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培养出更多的符合规范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简明钢琴教学法》 吴铁英/孙明珠 著 2002年9月
第五篇: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手腕训练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手腕训练
在钢琴演奏中,只有手指、手腕和手臂三者完美结合、协调运用才能弹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古往今来,不少教师和学生无不把手指的独立、灵活、有力、均衡和手臂的放松等方面作为重要的训练和学习内容,而且投入大量精力精心研究。本文则着重探讨手腕在钢琴弹奏的作用,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铜琴演奏中手腕的作用
手腕是连接手臂、手指以及将臂部所发出的力量传送到手指的桥梁,是协调手部与臂部动作的重要纽带。没有手腕的参与协调配合,而仅靠十个指头的积极活动,是不可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完美演奏。正如俄罗斯钢琴家阿?尼古拉耶夫所说:“我们必须记住,手指技术是完全靠手腕灵活来决定的。”
在钢琴弹奏技巧中,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演奏风格。古典乐派强调的是:手指在独立、快速的跑动中,颗粒性强而均匀、音色清晰明亮。在这种弹奏方法中,手腕始终起着支配手指的运动方向、调节手指活动幅度、保证手指各种动作的轻松自如的作用。例如莫扎特的《C大调简易奏鸣曲》(K545)第一乐章。在浪漫派的钢琴作品的演奏中,要使旋律线条更富感染力、准确刻画出内心变化的感情色彩,手腕则起着调节手指、手臂及整个躯体的协调作用。如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在印象派、现代派以及通俗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如若没有手腕的参与协调,就无从谈起对其音乐风格的把握和音乐的表现。在自然重量弹奏法中,手腕的作用在于支撑着手臂乃至躯体的自然重量畅通无阻地通过指间传送到琴键,根据不同音乐风格所需的不同音响,调节手指与琴键的高度、角度、速度,调节重量传送的大小等。
总之,手腕在整个钢琴演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支撑;(二)调节。赵晓生先生在其所著的《钢琴演奏之道》中称其为:力量的“中转站”和“调节器”。
二、手腕的训练
(一)连奏中的手腕动作
连奏:不间断地、连贯地奏出旋律中的每一个音。连音奏法的关键是力量的转移。在弹奏中要使手臂放下的重量从一个手指移到另一个手指上,手腕起着“送”的作用。
1.单音连奏中的手腕动作
单音连奏的训练应先从两个音的连奏开始,其基本弹奏方法是:弹奏第一个音时,手臂落下,手指站稳,手臂和手向外向上(向里向下)的动作“滚”起来,把弹奏第一个音时的力量“送”到第二个手指上(这里的“滚”就是指手腕把力量“送”过去)。
在掌握好二音连奏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三个、四个等多个音的连奏练习。
2.弹奏音阶的腕部动作
音阶弹奏是各种演奏技术的基础,当其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时,腕部即向手指运动的方向倾斜,并带动手指沿着音阶的前进方向进行弹奏。因此,腕部姿势的变化是能否弹好音阶的关键所在。
3.弹奏琶音的腕部动作
琶音:有长短两种。①短琶音的训练可以采取先将手型固定下来,用重量先将第一个音弹下去,以后三个音(或两个)在手腕的支配下使手平滑地沿着键盘移动,手腕逐渐提起:
②长琶音的训练则是在短琶音的基础上加以转弯动作,手臂带动腕部移动。
4.固定音型的手腕圆形动作
①手腕从左至右,由上向下的圆形练习:
②手腕从右至左,由上而下的圆形练习:
(二)断奏中的手腕动作
断奏:是指间断地、单个奏出每个音的演奏方法。在钢琴弹奏中,手腕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单音断奏的手腕动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学习前臂断奏弹奏,然后再学习手腕断奏。具体做法是:先做徒手练习,将前臂抬起,手腕放松,手部自然下垂,手指弯曲,然后前臂自然落下,手指支撑,使手腕达到富有弹性的上下运动。在掌握其正确的弹奏方法之后,然后再进人乐曲的练习。
2.双音与和弦的断奏
双音断奏:弹奏双音时,手腕的弹性和灵活性尤为重要。以布格缪勒的《儿童联欢会》为例:弹奏此曲的要求是,右手的手指站稳、手腕灵活、富有弹性,腕关节轻松自如地上下活动。
和弦断奏:弹奏和弦时,手腕必须做到坚挺与弹性的结合,如同弹簧一般具有柔韧性和爆发力。训练方法是:先将手指按在键盘上,手臂放松,手指各关节站好,掌关节、指关节不能塌陷,借助臂力使手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上下进行活动,使其具备支撑和弹性调节的双重功能。例如:在弹奏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时如果手腕僵硬,弹出的声音就会粗暴、僵死,很难把握乐曲的风格与情感。手腕疲软,弹出的声音不仅缺乏力度,而且还会含糊不清,就像一个口齿不清的孩子表达不出自身的要求一样,让人无从理解。
3.八度训练
八度是钢琴弹奏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技巧,尤其是在快速的八度弹奏中,手腕的问题显得异常突出,很多习琴者过早地产生疲劳感,其主要原因是手腕、手臂放松不够,手腕不具爆发力,对指端的力度、速度、重心调节反应不够敏锐。因此,在训练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①把握好手型,手掌、1、5指构成一个结实的架子,这个架子结实但不僵硬,放松但不松软,1、5指扣在键盘上构成八度的两个音,手掌自然打开呈拱形状,下键时,指间的关节和肉垫承担起手臂下垂的重量。②手腕的颤动练习,在弹奏之前做一些辅助练习,如:拍皮球,可帮助腕关节灵活、放松。③由慢至快的八度练习。
以上八度练习,节奏由松至紧,速度由慢至快。弹奏时,应把重量放在主要的音符上,小音符则靠手腕自然颤动的力量进行弹奏,手腕自身有控制的“颤抖”能力越强,肘部、大臂乃至全身放松的可能也越大。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中快速连续八度为例,手腕坚实地支撑,将下臂和手腕动作以不同的比率混在一起,依靠其自身的爆发力,在极小的动作幅度范围内精确地把力量集中在手掌上,手腕仿佛不离开键盘,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由1、5指构成的八度架子上,就可把这一技术片段弹奏的干净利索、轻松而准确,从而获得朗诵般的效果,这就是李斯特八度的典型特征。
以上仅是个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不是手腕动作的全部归纳,只要在具体的弹奏实践中.根据对不同乐曲的理解和音乐效果的倾听以及作品的要求结合起来,并在音乐的表现和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就会产生满意的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