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19-05-13 03:4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究》。

第一篇:对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究

对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究

学生:范畅

指导教师:付明忠

(2008级体育教育)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足球文化的落后、足球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以及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懈怠,直接影响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足球培养方面的经验,营造学校足球氛围,完善足球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足球

教育改革

自九十年代开展职业联赛以来,中国足球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取得一些进步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出我国足球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如注册球员人数有限、球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球员心理素质和意识不足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足球发展的恶瘤。表面上看是部分球员和教练员自身的问题,但是深挖根源就不难看出,我国教育体制的诸多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我国足球发展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我国的足球事业走上健康的道路,也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了保障中国足球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迫切需要从足球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探究适合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的模式。

一、我国中小学足球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足球发展已经到了近二十年来的最低谷。造成目前这种现状,除了注册球员越来越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青少年足球教育方式的不足。按照《亚洲体育》杂志的说法。我国足球之所以跟日、韩有较大差距。最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培养不足,在培养机制上也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日、韩已经从欧洲和南美吸取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足球人才培养方式。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落后。

首先,我国没有像巴西那样的足球环境。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足球爱好足球,虽然没把它当成一种职业的培养,但把足球当成了一种爱好培养。并且有专门人员和机构去挖掘具备足球天赋的小球员。在我国,足球从娃娃抓起,口号喊了好多年,道理妇孺皆知。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曾在诸多阻碍。招生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义务教育阶段,足球特长生没有自主权,招生渠道受阻。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连小学生都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因此,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踢球就不能好好学习,即使孩子有天赋,家长也不允许,宁愿花高价钱让孩子去学网球、游泳,也不肯让他们参加免费的足球训练。他们一致认为踢球难获得学位,将来前途暗淡。

其次,我国的足球教育模式还属于应试教育。在日韩等国的足球教育模式,除了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还注重了身体素质、实战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日本的足球也曾一度衰弱过,但日本政府为了振兴足球,由文部省决定把足球列入了日本中小学校的体育必修课。日本足协也相应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甚至幼儿园老师进行大量初级教练员培训,以保障教学质量。而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学却没有专业的足球老师给于学生正确的指导。这导致了大多数中小学的足球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他们培养的只是学生的足球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培养。在足球基础知识方面,我国的中小学生与国外的中小学生差异不大,甚至超出了国外。但当进行实战时,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生在球场上根本不知道怎样运用足球知识。而国外的中小学生则能灵活的运用足球知识。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中小生在足球知识上值的差异。

最后,我国的足球教育忽视文化教育。我国的足球教育与欧洲的足球教育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主要的差距并不是在足球方面,而是在文化知识方面。与大多数我国中小学球员不同,欧洲小球员在踢球的同时,也要按照年龄进行正常的文化学习。学校要确保在文化方面安排最好的老师,同时也很注重文化课基础内容的教学。老师会经常进行测验,而不是上完课了事。在我国足球学校相对较少,对于球员的培养大多数只能在正常的中小学中进行,然而,这些小球员人数较少则没有专门的班级进行授课,他们只能寄读在别的班上。有时其他同学上课时,他们在训练,这样就促使他们的文化知识教育得不到根本保障。因而导致了球员今后文化知识方面的缺陷。

二、改变我国中小学足球教育现状的思路。

根据我国中小学足球教育的现状,制约我国中小学足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校园足球文化的落后、足球教学模式的不完善、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懈怠等。对此我们可以从加大营造学校足球氛围、完善足球教学模式、文化知识与足球知识结合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营造校园足球氛围。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以阳光教育为主,因此我们应将足球当作阳光足球的模式进行宣传。将足球纳入学生每学期的体育测评当中,加大校园足球赛事。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足球。

设置专门足球课程。围绕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分享足球快乐,感悟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走进足球文化领域,涉猎足球与历史、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让学生走向足球场地,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激情,体验挫折,走向成功。

依托体育俱乐部开展各项足球活动,营造氛围,形成学校特有的足球文化。依托体育俱乐部开展各项足球活动,呈现出这样一种态势,即:学生参与度高,认知度高,师生教学互动频率高。学生在上课、训练过程中表现出认真的求知态度,渴望掌握技巧和技法。面对逐渐追加的训练强度和配合的训练、比赛,学生没有任何抱怨和逃避,而是乐在其中地体验、调整、配合。这些都为营造足球文化,创造体育健身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充分的实施基础和可能性。

完善足球教学模式。完善足球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足球培养的理念。对此可以借鉴欧洲对于亲少年足球培养的理念。一是享受足球,让足球给自己和大家都带来欢乐;二是要尊重他人(当然包括队友、对手、裁判和观众),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大家的尊重;三是参加比赛就要争取胜利。从孩子接触足球开始就接受这样的启蒙,在欢乐的足球活动中,相互友爱,相互尊重,共同努力去争取比赛的胜利,这样的足球是多么灿烂,多么美好。孩子们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学习踢球,感受良好道德风尚的熏陶,也接受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锻炼和集体主义的精神的培养,得以在蓝天阳光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采用启发教育的模式。让孩子们在学足球的过程中多自己摸索,然后老师根据学生们技术的错误进行真确的引导。上世纪70年代,球王贝利曾在日本办过少年训练营,教日本小孩儿踢足球。他没有教孩子怎么传球怎么射门,而是让他们分队打比赛,踢得欢天喜地。这时,只见一个孩子面对破门良机却把球踢歪了,贝利立刻停下比赛对孩子们说:“这个球为什么没能踢进,因为他踢得不对,应该这样射门才行。”说着给孩子们做了一个标准的“正足背”示范,球应声进网。赛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练起了正足背射门。贝利说小孩子爱足球是喜欢比赛竞争的痛快和欢乐,不是排着队一脚脚的传接球。

加强足球意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中小学在足球基础知识的教育方面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但缺少了对他们在意识、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一个优秀运动员除具备良好的体能和技术,还必须具有很强的意识和心理素质。要培养运动员在客观情况下,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能做就做好。在比赛中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比赛任务,发挥最佳水准,达到预期目的。对此,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添加一些模拟训练,如在训练比赛中,教练员故意制造一些错判,误判或反判,使学生们产生急躁、埋怨等情绪,思想不集中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赛后教练员应及时总结,让他们吸取经验教训,逐渐培养他们成熟的比赛心理。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抗干挠的毅力和适应各种比赛环境的稳定心理。并逐步提高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在不同的比赛条件下和场上环境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适应各种赛事。

足球教育与文化知识同步进行。根据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在学校成立相应的足球兴趣班,对其选择最好的文化课老师。让他们在学习足球的同时,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当然,这种教育绝不能是形式化的。而是实事求是的,要让学生在文化教育质量方面得到根本的保证。作业和考核制度也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们在拥有专业足球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身文化素质。从而让孩子从用“身体踢球转”变到“用脑子踢球”。同时也不影响孩子将来长大后的发展。

三、结论

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以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为辅,完善足球教学模式、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质为主。从而使孩子们喜欢足球爱好足球,在足球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法,既丰富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较快掌握足球技术,提高足球教学效果。同时让孩子们在将来的升学或职业队员选秀中即便没有被选中,也能继续自己的学业。在学校里让学习足球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篇: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探究

延川中学《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探究》研究课题实施指南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然而,时至今日,当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超导体、遗传工程、WTO等纷至沓来的时候,任何民族都无法游离于这一潮流之外,任何民族的文化也同样的,既面临着失却个性自我,被潮流淹没,并消解亡失于其中的危机;也迎来了一个文化扩张发展,日趋强大,势成主导之流的机遇。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为近百年来的落伍而自暴自弃。因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再次阐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危机和挑战。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个紧迫任务。

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像。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重点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勤熟读成诵、勤校勘查证、勤运思练笔。二是“课文无非是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范、合读,文质兼美。对最能体现汉语特点、汉语规律的诗、词、赋和散文等,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对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时事美文、文学精品、科普读物,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读,力求使学生做到通古知今,融会贯通,化而能用。三是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重整体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优势,在读写中既学会系统、全面、动态的审视、分析、解决问题,又达到思想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和超越的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理念的全面实施,语文的活力又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而也为弘扬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小学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在这座珍贵宝库中,蕴藏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老子、孔子、庄子、荀子、墨子等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关汉卿、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诗经》、《论语》、《孟子》、《离骚》、《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这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其实是对文化的解读。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探究”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探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我校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本课题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学说为核心理论支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的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是一个人类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改造的过程。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中介,使人类个体从接受人类文化遗产发展到创造新文化,人的素质正是沿着这样的历史过程不断得到改造、提升和完善。本课题在具体策划与实施中以现代认知理论、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为支撑理论。

2、本课题是一个应用性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新课程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铬下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担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之材。

3、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先进的教育理念。

4、不断发现、搜集到的报刊、网站的动态资料。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探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探其冰山之一隅。它首先应该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小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对中学生,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因此,我们立足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和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作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现代中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2)、新教材所蕴涵的本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4)、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 5)、在新课标下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6)、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励志篇等以及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展示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新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课题研究对象:

第三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论文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于为社会相关领域和行业培养具备从事体育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近年来,随着相关行业和领域对体育人才素质需求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从学生职业培养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是推动大学体育教学发展,提高大学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职业培养;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经完全进入到信息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高校教育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大学体育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已经显得十分具有现实必要性。一方面,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已经难以适应是形式下的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需要,影响了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大量体育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和社会对体育类人才素质需求的提高也使得大学体育教学面临中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此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培养为基础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体育人才,突破体育专业就业瓶颈的关键路径。

1职业培养视域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其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让学生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具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基于职业培养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和体育教学需求,加以改革和创新已是必然选择。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他们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要在体育学习中能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的更加全面的素养,能够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因此,基于职业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体育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基于职业培养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培养,根本目标在于将学生打造成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创新,以职业培养为基本导向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学生从事体育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而实现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

2基于职业培养视域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大学就业国家统一安排的就业模式的影响,包括大学体育教学在内的大学各专业教学都养成了僵化、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就是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开展基本的体育训练以应付专业教学考察为主,总体上采取根据大纲施教,能简化就简化,能应付就应付的思想去对待。这种教学观念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就业压力严峻的当下更是难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意识和能力,是造成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不能较好适应的关键原因之一。二是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给出了宏观的规定,但是具体到各个专业教学中,根据专业的特性和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素养的需求情况,人才培养和教学的目标又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现代大学培养的应该是具有精深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从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然而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显然并未适应这一变化,没有从体育专业特性和市场对体育人才素养需求的角度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只是简单的对一般专业的教学目标加以照搬,换个名头就成为本专业的教学目标,这种专业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给体育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成为体育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特别关注的现实问题之一。三是体育教学没有凸显职业特性。当前,我国高校虽然都在大力倡导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在实践中,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多数大学的教学改革仍然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创新不够,只知道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认为体育就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没有结合就业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对教学加以改革创新,这造成大学体育专业教学课程与实践的联系严重缺乏,体育的职业特色在专业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体育教学对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四是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科学。完整的教学应该是包括教学评价这一必须环节的。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提升和发展的推动力。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汇总,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内容不确定,没有定向运动项目指标,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不重视学生体育爱好、特长和体育素养养成状况,是大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中,要对教学评价体制的完善和改进予以足够的关注,从实践层面构建科学完备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体制,助推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职业培养视域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究

3.1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大学立足于培养能够在不同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不同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不同的需求。具体到体育专业来说,相关岗位工作不仅对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职业能力、社会适应性等都有相应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本身要立足于就业市场的这一需求,在教学改革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职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针对学生从事的体育岗位工作特色,设置相关的教学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培养其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相应职业从业需要的人才。

3.2职业特点为出发点

在社会发展进步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教育,趋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素质,大学的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多样化。为确保大学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为学生能够顺利走入社会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顺利就业,高校的专业教育在突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要请到职业导向,一职业特点为教学出发点,围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为中心展开教学改革创新。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要突破原有为教学而教学的束缚,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设置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学生实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提高教师队伍素养

教师是开展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的第一实践者,是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队伍的素养应该成为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职业培养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更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消极对待、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以积极、负责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规定和任务,不打折扣、不偷工减料,将各项教学内容认真贯彻实施。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自身对体育专业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对职业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中自自觉落实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3.4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是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阵地。结合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要针对性地现有课程结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设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如体育拓展训练等,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起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品质。同时,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传统项目淡化其规范性和竞技色彩,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为不同条件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为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还应该要重视教材改革,完善体育课程选修课和教学安排。如,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教材,结合地方性特色开发体育教学校本课程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兴趣爱好开设一些体育选修课,如社会体育方向的学生可以开设诸如健美操、瑜伽等课程,对体育教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一些诸如室外体育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为学生以后走入相关工作岗位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尽可能地奠定专业基础。

3.5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对个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素质的强健作用,同时还有个人品格的完善。在大学教育中,无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的体育教学工作,还是一般性的工作,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于其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的。然而,学生这种体育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在促进学生身体锻炼以保证其能完成在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以及独立自主完成体育锻炼的体育能力,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强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和自我完善,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使终身体育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4结语

大学体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的体育教育,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个人品质的养成,以及进入社会后的体育习惯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民健身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中,针对体育专业人才职业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终身体育意识又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同时有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未来社会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要根据这一思想理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沈艳.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路径探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4):92-95.

[2]陈青.张翠玲,李金龙.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106-111.

[3]连洋.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82-84.

第四篇:农村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究

农村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究

参观矮寨中学之感

自从新课改以来,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灵活。健康第一成了体育教学的新理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教学成了当今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因为如此,体育考试分数纳入了中考成绩,成了衡量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体育教学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体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规划中的地位没有充分体现。体育课成了所谓主科的候补课时。多数农村学校为了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虽然都排有体育课程,但大多数都是把体育课分摊搭配给各科教师,体育课时实际成了各大科目的填补课时,这样一则可凑足课时,二则各科教师可灵活机动地调节课时安排,体育课有名无实。真正的体育教师却被分配去做其他。而且这种做法似乎已经成了多数农村学校 的一种潜规则。

二.体育教师师资匮乏,教师观念陈旧。

笔者所在的毕节地区很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即使有也就是一到两个,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由于此种情况,很多学校用非专业体育人员来上体育课,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出现很多兼职或代课教师,兼职教师或代课教师上体育课结果就是备课走形式,上课是自由式。教学无目的,授课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学校对体育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上课而且散漫。教师上课“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绝大部分教师只能在操场上走走、跑跑,做做样子,几分钟就完成一堂体育课。活动用具只有一些破旧的皮球、乒乓、跳绳等。这样的体育教育,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了。

三.体育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经费紧缺等原因,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匮乏,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尽管两基以来,上级主管部门给很多学校配备了不少的体育器材,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很多体育器材室里仅有几个篮球、几根跳绳和几副乒乓球拍。有的学校操场上除了一副篮球架,便是旁边一个摇摇欲坠的单杠,并且为了安全起见,有的已经拆除了一些联合器械,单、双杠也加了防护,一些健身设施也被封闭。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少得可怜。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有限的体育课效果很不理想。一些“危险”项目。比如单杠、双杠、铅球、标枪等已从体育课中被“移除”。学校唯一能保证的就是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四.体育考试走过场

尽管这么多年来体育考试已经计入中考或小考成绩,但是因为考试的形式相对开放,所以体育考试分数人为操纵因素很普遍。体育考试由市教育局抽调各学校体育教师组队分头到不同学校进行考试,虽然这种考试方式相对前几年公正了很多,但也不是没有问题。为了让自己学校学生在体育上能拿高分,很多学校领导施展浑身解数,想尽一切办法招待好考试老师,一包好烟,三餐佳肴,来回车辆接送,考试的时候本校人员旁边奉陪(实为监视),加之很多考试人员和被考学校教师或领导是熟人,于是考试睁只眼闭只眼,所有成绩就由考试人员笔下生花了。这种考试形式下出来的考生哪怕考试成绩在高,你也不敢相信。并且这种过场式的考试形式导致的是对体育教学的一种软性伤害。体育教师会认为,反正考不考都能的高分,那教不教无所谓,学生也会认为学不学都能得高分,那平时还有什么可学的?于是寻一轮的恶性循环开始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现状呢?

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监督力度,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评估范畴。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克服单纯以“升学”来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不断发现和培养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使学生和老师把对体育的学和教当做一种爱好,一种本职,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填空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改变以往的体育教育观念。只有这样老师才会把体育教学当一件事去做,学生也才能把体育学习当一件是去学。其次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学习提高,尽可能使现有体育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专业化、稳定化。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实践中去,使体育教学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再次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可以靠上级行政部门专项拨款,学校也可以自筹资金。同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动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器材开展学校群体活动。将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之中。这样不仅能节省资金,还能激发学生或老师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科目的热爱。

另外体育考试制度化。尤其对初中毕业体育考试要形成制度。成立相关考试监督机构。对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处理考试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相关纪检部门还要受理、处理考体育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事项。考生如在体育考试中遇到上述有关问题,可以通过这些职能部门来解决。在体育考试实施前,要对考务工作提出了科学、严密、务实的要求,制订考试方案的实施细则,对监考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业务培训。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确保体育考试公正进行,要求每个考务人员熟悉考试规则和流程,掌握工作方法,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方法,对违规操作者,不管是考试人员还是被考学校人员,严肃查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考试的公正公平。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现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改变观念,把体育教学纳入常规教学议程,使之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究

内容摘要:

【摘要】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深入探讨和研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和造就21世纪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并增加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图解教学的比重,使学生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深入探讨和研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和造就21世纪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并增加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图解教学的比重,使学生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是大学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深入探讨和研究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扎实完成教学计划、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一、增加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如系统讲授法、对比法、演示法等,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颇为有效的,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能收效欠佳。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所谓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要有所知,还要有所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概念时,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家庭在购买房产时,往往面临多种付款方式的选择,常见的是分期付款或一次性付款。假定银行利率为6%,分期付款每年初付20万元,连付5年,一次性付款只要支付82万元,为什么?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又如,在讲授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时,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一些城乡结合部,有一些被承包的公交专线车,司售人员常常赖在车站等乘客,久久不开车?以此引发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接着针对学生的发言,循序渐进讲解边际贡献、保本点、安全边际等基本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财务管理源于 经济 生活和生产实践,其理论与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校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又没有对 企业 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那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呢?案例教学,尤其是采用真实的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下载对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学校体育是由早操、体育课、课余体育活动、业余体育训练和学校运动竞赛等组成。要使学体育工作和谐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解......

    对中小学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探究

    对中小学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探究 作为东方文化瑰宝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中国古典哲理,以脉络学说为基础,强调整体性,是一种具有强身、健体、益智、修性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

    中小学教学改革作业

    我“看”杜郎口 早就听说过杜郎口教学模式,可惜一直无缘亲得一见。学校也有人去参观过,带回了一些资料和感受,从其他渠道也看到不少关于杜郎口的资料、报道及各式各样的看法。......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1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1.1高等数学课作用的定位不准确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有些人把它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工具,过分看重它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忽略了高等数学的逻辑......

    足球体育作业

    中国足球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足球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广大球迷心中的痛,每次满怀期待,却又每次铩羽而归。正所谓“国足虐我千百遍,我待国足如初恋”。但随着近几年一系列事情的......

    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报告

    xxxx体育教学改革情况报告 xxxx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基本要求,优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等方......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初中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要审视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改革。完成素质......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首先阐述了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