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3 03:4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第一篇: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实用性阅读的教学

所谓实用性阅读,是相对于文学性阅读而言的。文学性阅读是为了培养审美能力,实用性阅读则旨在培养一种为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而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用性阅读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这几类文章:说明性文章、新闻、科技作品、非连续文本、简单的议论文。课程标准从第三学段开始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和非连续文本。初中阶段,实用性阅读的文本更为多样,加上了新闻、简单议论文、科技作品等。这里重点说一说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兼及其他实用性文章。

1.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说明性文章,是在向人们传达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严谨的、科学的、不容臆造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实用性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介绍景点及景物特征为主的写景文章,如《三亚落日》;一类是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如《恐龙》。

关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四学段目标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和“获取主要信息”。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能把它上成自然常识课。因此,对于此类课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语文元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的顺序

文本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同样需要读者去认真地发现,并形成读者、作者间的认知共鸣。比如,《三亚落日》作者按日落过程的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说明海南三亚夕阳滑落时的景象;《烟台的海》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构思行文,说明北面临海的烟台的海上景观;《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先后顺序运思成文,说明双龙洞的秀丽神奇;《航天飞机》作者运用了童话的体裁,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较为完整地说明航天飞机的特点。教学说明性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事物的特点和知识的理趣。

(2)说明的要点

任何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的。比如,《石头书》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抓住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石头书里的学问”这三个要点来展开人物对话,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教学时,就可以抓住文中的6组对话,通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来把握课文的说明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某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比如,《神奇的克隆》的作者在具体介绍“克隆”的时候,就采用了多样说明方法:一是把深奥的话通俗地说——“<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孙悟空可以快速克隆自己”。二是把深奥的话对比着说——“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如果不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三是把深奥的话举例子说——“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这些形式多样的说明方法,把“神奇的克隆”说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再如,《鲸》的作者为了说明鲸的大小、种类、生活习性,不仅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打比方、做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这些说明方法的渗透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来说明什么,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好在哪里等。

(4)词句的运用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有这样的句子:“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一个谜。”这种带有推测性质的问题,作者锤词炼句,非常考究,运用了“推测”“可能”“只要„„就„„”“如果”等词语,保持着一种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该文中还有“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等形象鲜活的词语,这些词句的运用,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火星上关于“水”的来源和消失的推测。这些词语的运用精准妥帖,使得原本深奥难懂的科学语言变得通俗化、趣味化了。教学中,就是要紧扣这些语言,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

把握顺序,抓住要点,了解方法,品味语言,这是说明性文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其实,只要有了这些方面的发掘与解读,学生自然就会对此类课文产生兴趣,文本中的知识理趣和语文味道,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

把握了这些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实施呢?下面试以《麋鹿》的教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语言简洁,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来安排教学流程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在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要求学生提取出一些关键词句来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本文讲了几方面的内容,尽量用课文中的语句。

第二步,自读课文,了解特点。

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自己对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认真读读那个方面,看看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的?然后按三个方面,引导进行交流。

第三步,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朗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较深刻印象?仔细品味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

第四步,语言实践,鼓励创造。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创造性地加上自己的语言,学着讲解员的样子,给同学们作一番介绍。

第五步,巩固练习,延伸课外。

设计这样一个语文活动:假如请你编写《动物词典》“麋鹿”的条目,100字左右,你将如何概括?请写下来。回家后,仿照动物讲解员的样子,给家人介绍麋鹿。

如此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把激发兴趣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掌握知识与学习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把课文学习与培养语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的课例可以看出,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彰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性课文的积极性。第二,要引导学生在抓住要点、了解方法的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理趣和情趣。第三,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能够有效地拓展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第四,要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注重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努力做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篇:说明性文章阅读复习

说明性文章阅读复习

一.回顾所学说明性文章

1、回顾我们学过的说明性文章有哪些?

2、那么,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呢?指名读说明性文章的概念及分类。

3、课件出示:说明事理文章有——说明事理的文章有——

4、无论是说明事物的,还是说明事理的的我们小学阶段的考察主要是三个方面。

说明性文章阅读能力的考查要点

(1)说明对象,把握其特点。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今天我们就以说明事物的文章为例,进行以上三方面的复习。二 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点。

1、一般情况下,有些文章的标题就告诉我们说明的对象。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埃及金字塔》

2、但是练习时我们会遇到文章没有标题,甚至还要我们加标题,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出示方法二:从材料入手,逐段梳理,找各段的总括句,中心句,再加以概括。如《练习册》

人类是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不但产生电,而且,整个生命运动都离不开电刺激来传递信息。据计算,人的心脏正常跳动时,可以产生1一2毫伏、频率为几十赫兹的电流。大脑也可以产生20一100微伏、频率约10赫兹的电流.心电图仪和脑电图仪就是根据这种生物电的存在进行工作的,并通过它们的变化过程来诊断人体的疾病。除此之外,肌肉、耳蜗、肠胃等也会产生“肌电”、“耳蜗电”、“肠胃电”等强度不同的微弱电流。

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发现水中的鱼类就有500多种能够放电。其中,非洲和意大利的电鳗、电鳐的放电量都达到220伏以上,电压强度超过了我们日常用电,至今还被用来治病。更为有趣的是,电鳗的头上还有一个微微突起部,可以接收其它水中生物发出的电波。而生长在非洲内河中的象鼻鱼,能够连续发出电流,遇到障碍物便被反射回来,被它的接收器官接收后,就可以判别对方是敌人还是猎物。随着对生物电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科学领域纷纷应用生物电技术和方法,相继取得了新的成就。在现代医学中,除了心电、脑电以外,胃肠道的生物电活动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重视,用来进行胃癌及腹部手术后的观察有很好的效果。还有的国家通过对人体皮肤电位的测定,从变化中研究某些心理疾病的发展和变化。在航天、航空方面,可以利用心电扫描器来记录人在高空飞行中的心率变化和地心引力与心脏位置的关系.利用脑电记录仪来测知飞行者精神状态和觉醒程度。甚至可以利用动物产生的生物电作为宇宙飞行中无线电发射机的电源,来进行通讯联络。

此外,在电子仿生学中,生物电的作用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仿造电鳗身体结构制造的潜艇,使人很难分辨出是船还是鱼。日本通过接收鳗鱼、金鱼发出的电流,可以判断水源污染及气象变化。有的科学家用电子元件,制作出模拟人鼻子功能的“电子嗅觉器”,来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测。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直接利用生物电来用作能源。在法国举办的一个展览会上,一座走时准确的时钟竟用一条电鱼来驱动。还有的用生物电控制假手,其握力可达1公斤,能提起10公斤重物,还可以推测出承受力的大小。一次,一个15岁的孩子,利用自身产生的生物电控制假手,写了一排大字,受到在场人们的赞叹。

学生分析回顾每一段落的意思,最后做出总结: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生物电。

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将文章的局部说明对象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3、掌握了说明对象的方法还不够,还要弄清事物的特点。其方法可以遵循找说明对象的方法。(出示幻灯:)练一练:

语段一: 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08年镇江市调研试卷阅读理解《堰塞湖》)语段二: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六上课文《麋鹿》)

1.两段文字所属课文都是________(事物说明性文章、事理说明性文章)。2.语段一,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 3.语段二,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方法:通过练习,你记住了哪些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点的方法?(一从标题入手;二从文章入手)三.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性文章中,作者往往都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这些说明方法为说明的事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我们还是在练习中体会吧。2练一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海洋像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六下《海洋 ——21世纪的希望》)

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海洋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五下《埃及的金字塔》)

列数字、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具体、准确的数据,并将这些数字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金字塔外观的宏伟。

3总结方法: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更准确无误。作比较:用相关事物对比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特点。

看来对于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大家掌握较好,常用的说明方法还有哪些呢?(出示:下定义,举例子)指名读一读。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神奇的克隆》)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说明事物.(《埃及金字塔》)

5总结过渡:适当的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就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使人一看就明白事物的特点。那么,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体现在何处呢?

四 理解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出示语言特点)在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词,这些词是不能更改的,也不能删除。练一练:

1句中“放养”和“饲养”能不能交换,为什么?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六上《麋鹿》)

总结方法:首先表态,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最后说明这是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综合练习:

阅读《苍蝇防病的绝招》完成练习。

从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苍蝇全身都带着病菌,而自己却不被病菌所感染。其中的奥妙究竟在哪里呢? 原来苍蝇有着奇妙的防病绝招。它吃了带有多种病菌的食物后,能在消化道内进行快速处理,迅速摄取食物的营养价值,把无用的糟粕、病菌很快的排除体外。一般只需要7—11秒钟时间。细菌进入苍蝇体内后,刚要“繁衍子孙”已被苍蝇用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排出了体外。如此高速度、高效率的处理方法,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哺乳动物从进食到排便,最快的也要几十分钟,有的要几小时。我们人类在正常情况下,是24小时排便一次。所以当人们吃了带有病菌的食物后,一旦不能将病菌及毒素迅速排出体外,它们就会在人体内“兴风作浪”、“大闹天宫”。

苍蝇纵然有快速“排外”的本领,但有些病菌也有快速“繁衍子孙”的能力。遇到这些“对手”时,病菌就会在苍蝇体内大肆活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苍蝇会用 “原子弹”和“氢弹”。最近,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病菌 “侵犯”苍蝇机体时,苍蝇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射” 两种特殊的球蛋白。这两种球蛋白像人类使用的原子弹和氢弹一样,会射向病菌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有趣的是,这两种球蛋白从免疫系统内“发射”出来时,一前一后,成双成对,从不错乱,而且发射快,制造也快,好象发射不完的“原子弹”“氢弹”,很快就能将“敌人”消灭。

科学家感叹地说,这真是奇迹啊!这两种特殊球蛋白杀菌力要比青霉素强千百倍。如果能提取出来用于人类抗病,该有多好啊!

1.归纳一下,苍蝇有哪些防病绝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苍蝇排便“一般只需要7—11秒钟时间”,而哺乳动物从进食到排便,“最快的也要几十分钟,有的要几小时”。人类在正常情况下,是“24小时排便一次”。这里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中:苍蝇会用“原子弹”和“氢弹”。这里的“原子弹”和“氢弹”指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更加突出的表明。

3.第三自然段中:最近,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病菌 “侵犯”苍蝇机体时,苍蝇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射” 两种特殊的球蛋白。句中 “最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防防病绝招(1)把病菌很快的排除体外;(2)苍蝇有两种特殊球蛋白杀菌力极强。

2.列数字和作比较 , 说明苍蝇排便的速度快.两种特殊的球蛋白 打比方 这两种特殊球蛋白杀菌力极强

3.“最近”一词不能删去。“最近”一词告诉我们这项发现是刚刚不久前的,如果删去了不符合实际.“最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篇:课程标准观照下的说明性文章教学解读

课程标准观照下的说明性文章教学解读

一、问题的提出――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困境

与以往的说明文相比,课程标准提出的“说明性文章”扩大了这类文章的范围,这一提法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按照文体进行教学的观念,但是,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状况并没有因此而改观。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困扰在于,语文教科书涉及的文本内容尽管不一定就是“教学内容”,但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加工。而且,语文知识不断更新、充实,呈动态性的发展样态。语文教科书的这些特点影响甚至干扰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因此,对很多说明性文本的解读实际上是教师凭个人经验进行的,学生所学的完全是由语文教师任意择取的文本内容,也就是有些专家所言的:教师所教的是“教师的语文”而不是“课程的语文”。由于不明确说明性文章的课程标准导向和教学内容,部分老师以文章中科学知识的学习代替教学,对科学精神进行僵硬说教,或是强化说明文的“老三样”(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事物特点)。

二、问题的解决――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解读

(一)立足课标,明确导向

课程标准已颁布多年了,然而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课程标准的教师还不多,处处以课程标准指引教学工作的教师则更少。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教师文本解读的“无政府状态”。所以出现了种种“教师的语文”。

文本解读基于教科书。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有必要对教科书的内容、组织方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以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其优化和整合的基准就是课程,具体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优化和整合的目的正是更好地达成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表述了对学生的基本期望,其落实是由课时教学目标逐步达成的。课时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主题、内容和活动。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目标是一个分步转换的过程:课程标准(各学段结束后预期达到的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可见,教师文本解读的基点就是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将课程标准进行细化,依据实际教学情况转化为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解析文本包含以下步骤:

1.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目标导向;

2.明确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学生需知道的文本内容)和能力(学生需要形成或迁移的相应能力);

3.链接教学单元,分析文本的主要知识技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

4.用学生能明白的语言,表达最主要的文本内容。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性文章”单元为例,教师要“明确与教学相符合的目标导向”,即了解并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四学段阅读教学方面的目标和教学建议。“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就写作方面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据此,第四学段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教学导向如下:

1.通过比较,能够区分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

2.能够阐述说明对象及特征,知道并懂得说明事物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能够用说明性语言明白、清楚地说明某个事物;

3.能够把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类型;

4.能够快速地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能够体会说明性文章所蕴含的基本情感趋向。

以上教学导向,并不直接等同说明性文章的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应简单地列为每篇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内容。例如,七年级出现的说明性文章《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我们并不需要把它们当做说明文来教。对于“通过比较,能够区分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这一教学要求,可以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这些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的时候,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作介绍。

(二)立足单元,整体解读

日常阅读时,对于一个普通文本,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揣摩。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文本时,则要考虑其在整个学段、整册课本、整个单元中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求,还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和兴趣爱好等等,并且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如今,语文教科书的单元以主题为主线设计,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应当立足单元整体,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通盘考虑单元各篇课文的教学处理,使每篇课文的教学“各司其职”。各篇课文要为我所用,不必顾虑编者定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师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根据各篇文章的特色,教学要求可有所侧重,使单元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便于学生掌握。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单元导读提示,“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据此可见,该单元教学关注课标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这应当成为该单元的教学重点,而“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这一单元要求则要根据不同的文章的特点各有侧重。

《化石吟》是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诗歌教学应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理解作者行文之中对化石的赞美之情,以此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对于单元教学重点,教师不妨教授以点评标注法简练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帮助学生自主归纳,以一句话或一个语词提炼内容要点,点评标注于相应的诗节旁。教学《看云识天气》,同样是落实单元教学重点,这课继续练习快速默读,学会以图表概括法(或找出关键句)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绿色蝈蝈》一文,继续学习圈点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如何描绘蝈蝈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品味作者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浓浓的生命意识,理解和尊重生命,以至于小巧玲珑的昆虫,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积极性。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信息较多,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用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山市》是自读课文,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三篇文言文,学生学习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阶段,所以对文言字词、语法的要求可以尽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只需要学生疏通文意,以创造性复述再现“山市”奇景,以此落实单元教学重点。记录神奇怪异的故事是《聊斋志异》的生命所在,《山市》是其中一篇,当然也要记录神奇怪异的内容。对这件怪异的事情,首先是令人惊疑:“世间真有此事?”接着是令人纳闷:“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最后就该是羡慕、是可惜了:“我要是也能身处其中该有多好!”因此,教学不妨由“鬼市”二字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山市”神奇、壮丽的幻景,初步体会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神奇怪异”之特点。同时,拓展与“山市”一样的其他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变化之奥妙。

(三)立足文本,突出个性

从叶圣陶、夏?D尊在《国文百八课》里提出“说明文”(解说文)概念始,至今说明文教学仍然是“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讲语言”。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就被肢解为文体知识几个要素的圈点勾画,失却了每篇说明文特有的个性,进行着低水平的循环教学。因此,教师还应立足文本,突出个性,驾驭课程文本的生成转化。这里所谈“个性”,一是文章作者的语言表达个性,二是指文章作品的独特意图。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这里的“要点”,是指对文本内容材质的把握,而不是文本所带来的科学知识和常识这些表面层次的内容。我们在进行说明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忽略对文本内容材质的把握,即作者写作这篇说明文的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说明文?这篇说明文写给谁看的?)和个性特色(作者介绍了什么知识要点?作者用什么语言形式介绍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面?)带给我们怎样的美的欣赏(科学性和知识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就是对这种现状的提醒与纠正。因此,教师的文本解读既不能作简单的单方向的对象性解释,也不能对文本做简单的评判,应是一个把握文本规定性意义的过程。教师驾驭说明性文章的目的不在于课堂授予学生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相似的自然、社会现象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认识它、介绍它。

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教学,教师解读文本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故宫博物院的介绍,或者仅停留在对故宫的对象性解释,《故宫博物院》的美在于体现了故宫的博大,更在于文章展示了说明顺序的理性美,作者介绍的简洁美。该文原来是一篇广播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由于《故宫博物院》最初是为广播写的,所以对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等,比起书面文章来要求就更严一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教师画出参观游览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介绍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对重点说明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又如,《苏州园林》一课,一般教学这篇课文会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和特点,于是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概括园林的特点就成为主要的课程内容了。殊不知,此文原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原文题目是《拙政诸园寄深眷》。既然是序文,那么文章对读者了解“拙政诸园”有没有帮助呢?文内并没有一句抒情的语句,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眷恋”呢?如果教师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苏州园林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标本”,何谓“标本”?再细读文本,我们会知道这“标本”带来的典范性就是观者无论怎么看苏州园林,“眼前总是一幅图画”。画意如何让突出?图画如何构图?教学内容应当始终围绕标本式的“图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本要点的同时,感悟语言文字,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匠心。

第四篇:品读说明性文章,彰显习作方法

品读说明性文章,彰显习作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说明性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品读说明性的文章,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写作技巧呢?

一、巧用总写,突出动物的外形特征

为了把某种动物的外形特点讲清楚,作者往往采用介绍整体外形的方法来写动物,即先把某种动物的漂亮外形讲清楚、讲明白,让读者对某种动物的外形美做到一目了然。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课文生动地介绍松鼠是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动物,同时又是非常聪明、敏捷、警觉性非常高的小动物。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总体入手,用“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来说明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接着用“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一段话从面容、眼睛、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品读文本,了解松鼠的外形美,然后让学生借鉴文本,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让学生通过仿写的小练习,既学习了介绍动物的说明方法,又把某种动物的外形写得生动、逼真。

二、介绍特征,彰显动物的聪明、勤快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本和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习作打好基础。作者为了把动物的吃、住、玩耍介绍得一清二楚,常常要认真、长期观察,通过对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的描写,如描写动物怎样吃东西,如何居住与睡眠,怎样活动与玩耍等,从而让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与生活习性。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第三、四自然段侧重描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是用“松鼠它横过水的时候溪流时,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帆和舵。”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是从“有人触动大树”时松鼠的反映来表现它的警觉;三是从松鼠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是从松鼠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是从松鼠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通过列举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的同时,学习作者描写松鼠特点与生活习性的写作方法,在小练笔中把自己要介绍的动物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介绍的清清楚楚。

三、运用“四法”,凸显动物的明显特征

有些动物经过几千万年的地球变迁与气候变化,其外形和生活习性往往会退化,改变了原来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鲸》一课时,要突出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教师就要巧用“四种说明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1.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为了介绍鲸的体形非常大,课文一开始就拿鲸和象进行对比,说明鲸比象大得多。2.用列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为了说明鲸体形大和重,课文巧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最小的鲸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重;鲸的嘴巴宽,“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列举这些数字把鲸的体形大和身体重介绍得清清楚楚。3.从“体形的退化”来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像鱼,其实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因为鲸是胎生的,用肺呼吸。鲸的祖先生活地点由陆地到靠近陆地的浅海,为了适应海洋生活,鲸的前肢和尾巴逐渐变成鳍,后肢完成退化,变成鱼的样子。从而进一步说明鲸是哺乳动物。4.用层次分明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第二-七自然段用层次分明法来说明鲸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等的生活习性。(1)介绍须鲸和齿鲸吃食物的不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鲸的食量大,捕食的方式不同。(2)鲸是用肺呼吸的,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3)鲸的睡觉方式很有趣:“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这样睡觉既安全,又便于逃窜。从听觉灵敏,说明鲸睡觉时警惕性很高。(4)最后写鲸的生长,是胎生动物。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的,介绍刚生下来的鲸有多大、多重,每天长多少,多少时间长成大鲸,还讲了鲸的寿命很大。“四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动物的特征,不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也能启发学生灵活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四、介绍产品,突出科学“六新”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许多新的产品在不断地走进了千家百户,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课文为了让读者对新产品的构造、特征、用途、功能了解、掌握清楚,在文章中通过说明方法来介绍新产品。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文本通过“六新”来介绍新型玻璃:1.防盗自动报警“新”。第1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当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报警器就响起来了,犯罪嫌疑人就被抓住了,这种玻璃是多么神奇啊!2.坚硬不易破碎“新”。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3.变色“自动窗帘”“新”。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变色玻璃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特点,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起着“自动窗帘”的作用。4.吸热冬暖夏凉“新”。第4自然段,介绍了吸热玻璃的的特点能吸热,能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多么奇妙啊!5.吃音消除噪音“新”。第5自然段,“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这段话介绍了吃音玻璃能消除噪音的特点,噪音强度减弱。真是神奇呢!6.文章衔接过渡“新”。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而且富于变化。例如,第二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自然段用“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来开头,既链接了上下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清楚明白;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的开头过渡非常自然,令人感到亲切;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课文通过多种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能让读者对新产品的构造、特征、用途、功能等了如指掌,也能让读者学习介绍物品的写作方法。

五、读写结合,勤练笔学写说明文

读了说明性文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介绍动物和物品的说明方法写好习作。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3:“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仔细观察,了解物品的形状、性质、功能。如写一文,《小闹钟》可写小闹钟的外形、样子,着重介绍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作用,还可以写小闹钟给你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2.巧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的介绍物品或动物。3.列数字。要把物品说明清楚,可以通过列数字来说明。如介绍南瓜王,通过南瓜王直径有62公分,外围有183公分,重580公斤,比一般南瓜大20倍来说明南瓜王真可以称得上是南瓜中的“王”。4.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事物、事理,会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如果用已熟知的事物来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能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掌握。5.要按照观察顺序来介绍事物,做到清楚、明白。如介绍水果、蔬菜的生长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电冰箱可按空间顺序,由外到内,由上到下,还可以讲述分层摆放蔬菜等。通过读写结合,学生既能学习运用文本中的说明方法进行习作,又能在习作中提高习作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

第五篇:基于言语形式学习的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

基于言语形式学习的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

言语形式是指文本中承载作品主题、思想感情的具体的内容形式。作为编进教材的选文,每篇都凝聚着编者的智慧,每篇都有其独特的、典范的言语形式和文字运用的学习点。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的阅读教材分为四种文体――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和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较之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说明性文章的范畴相对宽泛一些,是广义上的说明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类文本更多的是带有说明性的童话、小品和记叙文等。这些文章比较浅显,在内容及言语形式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更好地发挥它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对其合理归类,恰当选择言语形式学习点,在有效的言语实践中,习得阅读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一、理解编者意图,合理归“类”

通行的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型教材,它是由一篇篇选文构成的,编入教材中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文本。王荣生教授认为文章一旦变成文本,它就不仅具有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原生价值,还具有了一种新的价值,即教学价值[1]。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教材编者在编排选文时可谓用心良苦。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清楚了解了编者意图,对文本进行合理归类,才能真正理解教材,找寻到不同类的说明性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言语形式学习。梳理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所有说明性文章后,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宽泛概念的)主要有三类。

1.景物、景点和建筑类

这是说明性文章中最多的一类。其中,有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有状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等;还有介绍著名建筑的,如《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类文章,编者一般都是成组编排,每单元安排3~4篇结构、表达顺序等言语形式相似的课文。结构上,这类文章一般为“总分”或“总分总”;表达顺序上,或按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或按游览先后顺序运思成文,或移步换景,或点面结合。

2.科普知识类

这一类文章是严格意义上说明文。文本内容要点明确,表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方法在这类说明性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恐龙》(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从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三方面介绍了相关知识。《神奇的克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和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3.事理说明类

这一类文章最少,它类似于中学阶段要学习的议论文。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让他们学习纯说理的文章会很枯燥。因此,编者在编排这一类文章时,并没有集中安排,而是与故事性很强的1~3篇叙事性文本或富有哲理性的经典古诗文编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如《说勤奋》(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第五单元的首篇,下一篇是“叙事性文本”《李时珍夜宿古寺》。编者这样编排处理,旨在利用下一篇课文的事例对上一篇《说勤奋》的事理进行形象说明。《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第六单元的第四篇,也是尾篇。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前三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通过具体事情突出人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对前三篇文章的概括,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最后写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单元编排,或用相关故事来验证说理性说明性文章的观点;或用说理性说明性文章的观点来概括“事例”的内涵。同时,也引导着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感悟同一单元中这两类文章中的“故事”“例子”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二、整体解读文本,恰当选“点”

分清了文章的类别、理解了编者的意图后,下一步就是对说明性文章的整体解读和言语形式学习点的恰当选择了。毫无疑问,不同类别的说明性文章,作者在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在立足文本整体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言语形式学习点开展言语实践。

1.选文章结构点

景物、景点和建筑类的说明性文章,结构鲜明,或在开篇、篇中、结尾都有一个中心句,文本内容围绕中心句展开;或点面结合,总体特点概括介绍与重点部分详细描述相结合;或整体上首尾呼应,体现此类文章结构上的严谨性。这些点就是文本的教学价值,就是此类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点。例如,《三亚落日》开篇以“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总起,然后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和夕阳滑落前、滑落时的美丽景象。《秦兵马俑》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以过渡段的形式出现在第三自然段,处于课文中间,既承上启下,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规模宏大”,作者先概括介绍三个俑坑的大(面),然后详细介绍一号坑最大(点),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对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本文教学重点),下文用了六个自然段,详写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略写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2.选内容选择点

“科普知识”类的说明性文章,科学性强,中心鲜明突出,富有条理性,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这一类文本言语形式的学习,一方面要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要点材料,文本中的这些要点材料前后顺序是如何安排的。另一方面要学习文本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方法。前者是抓住要点,后者是初步领悟基本说明方法,两者兼备,缺一不可。例如,《恐龙》一文,作者从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条理有序地介绍了恐龙的相关知识。为了让谁也没有见过的恐龙生动形象地再现,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麋鹿》(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按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传奇经历的顺序,形象具体地介绍了它的坎坷命运。类比鲜明、委婉含蓄,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文中的这些要点和行文顺序,就是科普知识类说明性文章言语形式的学习点。

3.选论证方法点

事理说明类的说明性文章,一般先提出问题(表明主要观点),然后运用事例证明观点(选择事例论证),最后总结观点或者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此类文章,开篇一般用一个设问句、比喻句或一个现象引出观点,或者直接切入正题。前者如《说勤奋》,文章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设问句开篇;再如《学与问》(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以“……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形象的比喻句开篇;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则以“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的自然奇观引出“观点”。其次,这类文章或者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展开论证(如《滴水穿石的启示》),或者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如《说勤奋》《学与问》)。以上的观点引出和展开论证的材料选择方法就是这一类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点。

三、领会课标要求,扎实习“法”

阅读是习得语言的过程,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过程,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2]。为了避免将说明性文章阅读课上成“知识教学课”,上成“资料分享课”,教学要“以本为本”,依据教材展开有效的听说读写,从而习得此类文本阅读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1.习得要点知识

要问说明性文章教什么?言语形式学习学什么?笔者认为,抓文章要点是此类文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读通文本,在读中理解内容、提取信息、获取知识,落实知识教学目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疏通了课文,理解了内容,获取了“要点知识”,还在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提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语文技能。这样的教学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又实现了能力培养目标。例如,《恐龙》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提取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相关要点知识;《神奇的克隆》提取克隆的含义、克隆的重大意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和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等要点……

2.习得表达顺序

通过研读文本提取相关信息,只是说明性文章言语形式学习的第一步。因为这类文章不像“叙事性文本”那样通过形象刻画,动人以情、示人以范。它是通过如实的解说,给人以知、解人之惑。它的特点是“明白性”,结构必须突出条理性,即言而有序。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要从言语形式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初步阅读抓住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通读文本,然后对所有“要点”信息合理排序,从中发现文章的逻辑顺序。这样的言语实践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定能习得这一类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这一类文章语言的条理性。例如,通过对“要点”整理排序,学生发现《神奇的克隆》是按照“概念―实例―意义”这一逻辑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通过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比较,按大胆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上一样,也有水和生命存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照“总分”结构组织材料,先总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然后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等四个方面分述,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因此,这类文章的言语形式学习,还要把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引领学生研究文章的表达顺序上,放在体会语言的条理性上,放在训练条理表达上。

3.习得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除了结构上条理清晰,它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为了达到说得清楚,让读者读得明白,它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诸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例如,“也许”“可能”等一些表示推测、猜测、估计的限制性词语或概数词,在说明性文章中的使用,乍一看,很模糊,细品味,却是很精确的。这样的例子很多,《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的“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和“……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两句话。其中的“也许”和“可能”两个词,充分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行文中用词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用去掉这些限制性的词语,进行句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其准确遣词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具体的说明方法在言语表达上的优越性。《秦兵马俑》的第二自然段(兵马俑规模宏大)、《埃及的金字塔》第三自然段(胡夫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五自然段(国家歌剧院),都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初读圈画数字,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字说明的准确和说服力。通过与生活中熟悉的对象进行类比,感受这样的说明方法对要说明的事物特征和事理的强调作用,然后再读比较,内化数字,体会这样表达能让抽象变得形象,使枯燥变得生动,进而充分感悟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优点。因为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的三段构段方式典型、说明方法相似,教学中还可以拓展延伸,进行写法训练。

语文教学要以本为本,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真正把教材当成例子,真正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阅读课堂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作为方向,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目标。说明性文章的言语形式学习,要在整体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归类,准确选择言语形式学习点,在有效的言语实践中习得阅读和表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陈国庆]

下载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例谈(共5篇)

    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例谈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说明文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部分的语文教材中,说明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明性演讲稿

    篇一:介绍性英语演讲稿 morning everyone, ifeel excited to have the chance to give you a short speach here. let’s see a phenomenon,we can’t live for a minite wi......

    说明性英语演讲稿

    morning everyone, ifeel excited to have the chance to give you a short speach here. let’s see a phenomenon,we can’t live for a minite without it,cellphone.j......

    功能党小组说明性材料

    功能党小组说明性材料 一、党支部就业工作站职责: 1、根据国家教育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及我校有关就业的法规政策,负责拟定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安排......

    013 六年级语文“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太平)

    六年级语文“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2016年春期 一、《麋鹿》节选(15分)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性文章”主题

    U盘 本文作者:郭泽 在21世纪,人们最常用的一种东西就是电脑,但是,如果这个电脑上的文件要传到另一个电脑上的话,那就不得不用这件物品了——U盘。 U盘的形状通常是长方形的,一般......

    教师说明性体态语言

    把握说明性体态语言的特点。 (一) 伴随性 教师符号性体态语言与言语行为之间也有伴随性;可以在讲话之前伴随,也可以在讲话之后伴随。 (二) 可创造性 教师的符号性体态语言,就像语......

    说明性文章的研读范式及教学路径——以《大雁归来》一文为例.docx

    说明性文章的研读范式及教学路径——以《大雁归来》一文为例 一、关于“说明性文章”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