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说我的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3 04: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说我的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说我的作文教学》。

第一篇:四说我的作文教学

“四说”我的作文教学

一、说观察

观察是搜集材料、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具体生动的描写也来源于对生活、事物细致认真的观察。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因此,观察是写作的“先遣部队”,观察得认真仔细,写起作文来如有神助。可是也有很多孩子反映:我观察了,可为什么还是没收集到足够的写作素材呢?为什么还是无话可写呢?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对熟悉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杆+枝+叶+花+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克服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细心体会,时常练笔,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如何进行有效观察呢?

1、观察务必细致,观察结果力求准确。如:法布尔在《昆虫记》中的记录:蝉的幼虫每到夏至前后就从地下的洞里钻出来,洞口直径2.5厘米,洞深4厘米。蝉体型小,它的洞穴更是不值得一提。可是法布尔不但观察蝉出洞的时间,还准确地丈量了洞口大小和深浅,用厘米为单位,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怎么样,够细致的吧!相信每个人看到这组数据都会有所感悟。

2、观察要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事物自身特有的,其它事物所不具备的特点。如长颈鹿的脖子长、头小,鲸鱼身躯庞大,胎生哺乳,这都是动物自身的本质特征。事情各有各的起始缘由、经过、结果;人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性格,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同之处。总之认识一种事物,一个人,给人留下印象最深、最鲜明、最富有感染力的就是它的典型特征。如果我们通过细致观察,抓信各自本质的特征,就能把人和事物写得生动具体。

3、观察不仅用眼看,要多种感官齐上阵。如:法布尔在《昆虫记》中的记录:往土铳里装满火药,轰隆一声巨响,但是蝉却无动于衷,仍旧唱个不停。为了观察蝉是否是个“耳聋”,法布尔动用了火炮,土铳,制造出“巨响”,得到了特别的观察结果。观察时我们不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手触摸,各种感官一齐使用,观察结果就是立体多元,丰富多彩的。倘若只用眼睛,所得的必定十分有限。

4、学会反复观察。反复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才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如蝉唱歌时,先是延续几秒钟,短暂沉默后,歌声突然提高,保持几秒钟,逐渐降低,成为呻吟,然后突然又高起来。

启发:观察要抓住变化,不要满足于单一的结果。蝉的叫声变化多端,一切都被法布尔收入文中,成了百转千回的文字乐章。可见法布尔在观察时不满足于单一的结果,他善于捕捉观察对象的变化。我们在观察对象时也要耐下性子,留意对象的哪怕只是细微的变化,这将使你的观察结果与众不同。

5、学会连续观察。蝉蜕皮分为两步,第一步只需要10分钟,第二步需要半个小时。

启发:观察讲究持续,“不到长城非好汉”。粗略一算,法布尔观察蝉蜕皮至少用了快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蹲在地上或者卧在树枝上一动不动,这种观察时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有了时间的保证,你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惊喜。试想一下,在十几分钟后如果法布尔就离开的话,他就见不到蝉第二次蜕皮。再往下想,法布尔可能花更长的时间追踪观察蝉第二次蜕皮后的变化,虽然无果,没有记录,但这份执着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6、学会对比观察。

总之一句话,观察在于用心。只要观察到位,写作不愁!

二、说情境活动

具体,是记叙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而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却常常会把文章写成“流水帐”,出现泛泛而叙、空洞笼统的毛病。即使是很熟悉、很精彩的人或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写不具体。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呢?

1、要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来扩展情节:

作文时,对于与文章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情节,要详写;但有些同学却只习惯于概括叙述。怎么办呢?行文中如果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就能够把情节写的具体详细。

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有一次,我在教室写作业,写着,写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做不出来,这时我的同桌李洁走过来,耐心地帮助我。最后,我终于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就显得很笼统。

如果我们根据文章的思路,多问几个“怎么样”,就可以把这段文章所记叙的情节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如:“我”遇到了一道怎么样的难题?做不出来时,我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同桌是怎么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么说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自问,我们就会描绘出这样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

这是一道列方程解应用题,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该怎样做。‘非算出来不可’我心中暗暗地和它叫起劲来,„„可不知怎的,脑子就像打了个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不知何时,我的同桌李洁悄无声息地凑了过来,小声问道:“怎么啦?”我指着那道题,无可奈何地说:“喏,进了迷魂阵了。”

她仔细地看了看那道题,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轻轻地说:“这道题要求什么?”

“两次各倒出纯酒精多少升。” 我说。

她好象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设第一次倒出x升纯酒精,加满水后又倒出x升,难点应该是„„”

“第二次倒出纯酒精多少升。”我接过她的话说。

“那第二次倒出多少呢?”顺着她的思路,我边思考边说,“第一次已经倒出x升,应该拿总数减去x,除以总数,就是„„对,再乘x!”我豁然顿悟,兴奋地脱口而出。

“对呀!”她笑着点头。经过她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做了起来„„

看,扩展前的文章干巴巴的,只有骨架,就像一个瘦骨伶仃的人;扩展后就变得血肉丰满,精神焕发了。

2、要学会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开写:

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可以使描写变得具体生动。

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一次足球赛中的射门动作“小刚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同样显得很笼统。

如果把这一进球过程分解为接球——带球——过人——射门——进球。然后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最后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接起来,就会使描写变得生动具体:“小刚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巧妙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以灵活的动作晃过后卫的阻击,又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一脚抽射——进啦!”

3、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

在作文中对事物的描写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从左到右,要么先主要再次要„„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具体充实。象《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对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如,有位同学写《看菊展》中对菊花的描写“红的、黄的、紫的„„这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各异,而且姿态万千——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倒挂枝头,有的昂首怒放。瞧!那一株象美丽的少女安详自若,那一株又象翩翩少年笑迎秋风„„一阵微风吹来,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段描写就是从视觉到嗅觉,从颜色到形态,把菊花的美丽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具体生动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事物细致认真的观察。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而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却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找出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对熟悉的花草树木的观察可依照:根+杆+枝+叶+花+果的顺序对其色、形、味进行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可依照:外貌+情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只要我们坚持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克服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细心体会,时常练笔,就一定能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三、说“轮流日记”

目的: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都有自尊心, 有上进心,自己写的日记班上的其他同学,尤其是其他同学的家长都要看,所以都很慎重,不敢马虎。二是可以增强家长的责任心。家长可以从学生的日记本上看到其他孩子的习作, 从而对自己孩子的习作在班上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看到别的家长认真负责的评阅,指导.自己也不敢随便。三是老师可以当面辅导,效果比每天批改68本习作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愿意写,家长愿意看,老师也愿意改。

操作程序:

1、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人小组,优、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以“一周”为一轮,每人写一天日记,什么内容都可以写。

2、每个小组自备一本日记本(由组员出资,组长购买),给日记本取个动听的名字,并安排好组员写作的日期。

3、日记后面可创设家长留言版,老师留言版,同学留言版等,组内成员要对组员日记做点评

4、每两周开一节日记评讲课,评出最佳文采奖、最佳评论奖、最大进步奖。

四、说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就不重复了。我们语文老师要远视,不要近视,要有大语文观的意识。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著名教育家张志公也说过:“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就连教育部也明文规定从小学到初中课外 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小学就要 达到145万字以上。初中课程紧,不趁着小学时间多,记性好多看些,还等什么时候?初中、高中的考试明确提到课外读物必考。只有好读书的学生才会不断地在书海中积淀语文素养,丰厚语文底蕴,才能达到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 阔天地。

第二篇:我说大语文教学

我说“大语文教育”

安化县清塘铺镇中学

邮编413524 刘盈庭

为育人而教书,这似乎是一个早已认识了的老问题,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中并非如此。常有的情景是:为考试而教语文,更是为升学而教语文,跟着考试升学的“指挥棒”走,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这样语文教学之路就越走越窄,老师越来越厌教,学生越来越厌学,也就是说学生不满意、老师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同时与我们的育人宗旨也背道而驰,原因何在?人们往往对教材、教法议论得较多、研究得颇多,而很少从思想观念上去找原因,因此我觉得只有开拓语文教学的范畴,充实语文教学的内涵,坚定不移地走“大语文教育”之路,语文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才会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一、“大语文教育”的特点

所谓大语文教育,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注意到生活化、实用化、现代化。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密切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和社会生活的名篇时文作为课文。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致女儿的信》一文,就告诉学生一个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是“爱情”,很切合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实际,加上文中的主人公和学生的年龄差不多,因此这样的文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的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如我校运动会期间要求学生写通讯报道,组织他们编写“校运特刊”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知道,为了对付考试,现在普遍是一种应试教育。不是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这时语文教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语文能力既是一种生活能力,就决定了它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的;它既是一种能力,就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反复领悟、揣摩、训练才能形成,正如游泳不跳进水里反复练习就学不会一样。一夜可以成为富翁,一夜不能造就高尚,文化知识的积累,道德修养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等,都不可能仅靠课堂教学一蹴而就,而是在生活中长期积累、修炼,逐渐成为个人素质的。

(三)“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是一切人类文化成果的载体,教语文必然要与教学做人、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也即语文教育的内容必然贯穿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语文教育本身虽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然而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树立一种科学的、正确的观念,总比掌握一种具体的方法显得更重要。一旦我们的观念科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运用将会更自觉、更清醒、更有效。

二、落实“大语文教育”势在必行。

“大语文教育”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对“语文”的内涵,叶圣陶多次作过说明:“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做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对语言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了。那么,语文教学就当然不应该只教书面语言,还应去接触口头语言;不能只教课本上语言,还应教课本外的语言;更不能只教语文课本上的语言,还应涉及其它;万万不能只教语言的外壳“字词句语修逻”,更应去教语言内涵。同样,语文的性质也决定了语文教学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的必要性。语文是交际的工具,工具性是其主要特性,另外还带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而是同时应接受思想教育、精神陶冶,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知识,而这种教学效果只有“大语文教育”才能达到。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很多年来,语文教学界的优秀教师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成功的尝试,为我们开创了一条崭新的语文教学之路。魏书生所以能在语文教育的园地里获得硕果,就是因为他早在多年前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作为语文老师,他在课堂上大讲科技革命、知识爆炸,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兴趣;他把数理化课本上的一些章节作说明文来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认识了语文的工具性,使他们尝到了学习语文的甜头,从而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语文。笔者深受启迪,在此想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实施“大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

三、落实“大语文教育”的几种构想 ⒈拓展课堂,走近生活。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其实根源主要不在学生,而在于学校教学。我们给了学生多少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书看报呢?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有机会认真地去读几部文学名著呢?每学期我们开展了多少辩论、演讲、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呢?又曾几何时我们让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学习于生活呢?我们的教学常局限很小的圈子,施行的是封闭式的教学,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只是把学生当成马驹,关进马厩,拴上木桩,秣以干草,那么能指望他膘肥体壮吗?能指望它日行千里吗?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解开诸多束缚,拓宽教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近几年来我校举办的校园之声广播站,清涟文学社、演讲会、知识抢答赛等活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课堂、校园、家庭、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天然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大语文教育圈来开发这些环境资源,创建语言运用教学体系。建立大语文教学圈,就是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放到语文课的高度来规划,组建一条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构成的圈化的语文能力训练驿站,把语文技能放到这条驿道上,一站一站地滚动训练,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编写刊物,搞社会调查,写影视评论,作读书心得交流,组织朗诵演讲比赛,这些虽是“传统”方法,但只要教师脚踏实地认真组织、指导,切实有序地作为语文教学常规去做,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语文教育中开设了“五分钟演讲”课和班会感悟课,每周确有感触者自愿写一篇“班会感悟”,且效果不错,这样做的目的正在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这样一来语文教学的课堂可谓大矣!熔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写作能力为一炉!

其实生活中孕育着教学,教学中也体现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学校组织去廖家坪瞻仰革命烈士的活动,组织为特困学生献爱心的活动,学生平时制作玩具的事情等等,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又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宁添一座坟,不添一口人”等等,这一类不规范用语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家庭是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2、学科渗透,注重整体。

作为语文课本的主体是课文,其内容也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各门学科,而各门学科知识又必须运用科学的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联系就显而易见。再者,我们虽反对狭隘的应试教育,但并不要谈试色变,我认为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突出整体文化观,重视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语文试卷中会考到数学、生物、化学、人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政治、历史试卷中又会出现要用古文词法、句法去诠释才能理解掌握其含义进而展开分析的题目;语文学科在数理化以及其它学科中的渗透也十分明显。据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为轴心,合理地巧妙地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训练,掌握学习其他学科的钥匙。最近班上举行了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活动,有同学问成绩一直名列年级榜首的同学:你各门功课都这么好,你哪来这么多时间呢?那同学回答道:我常常在读地理课本时,注意思考其内在逻辑的严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说明的合理性,甚至遇到一些特殊的标点,如冒号、问号等,我还会去考虑其使用的正确性。一份时间学习两门功课,这就是优秀生的学习诀窍,而且这样做也符合语文工具性的要求,既是工具就得充分合理地去使用。

3、注重立体化,突出综合性。语文学科是一门多方面多侧面综合性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能力来说,有听、说、读、写;从大的体系来说又分语知、阅读、写作,从大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中还须十分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课要上得立体化,这也是一种“大语文教育”的构思。

熔思想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不论是讲读课、阅读课,也不论是写作课、练习课乃至复习课等等,都可在教学目的比较单一的情况下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课由平面而立体,知识覆盖面就广,能力训练角度多,侧面多,学生可获得多方面的培养,思想情操相应受到熏陶。这样的课容量丰厚,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的语文教学天地中,“大语文教育”确实会是一条越走越宽、越走越灿烂的道路。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苗圃地,精心浇种,以校园为育林场,勤心修剪,以家庭为转移站,小心呵护,以社会为大山林,倾心培植,促成知识的丰富,技能的内化,智力的开发。有了“大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从无效中解脱出来,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我们也会不再发出“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的感叹,并取而代之以对学生由衷的赞赏。

第三篇:作文我说我家

【口语交际】《我说我家》教案 写作 我说我家 【教学构想】

这个主题是为了让青少年学会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温暖。家庭成员虽存在着代际差异,但要彼此尊重和宽容,青少年要理解父母,学会体贴父母,能够承担一份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八年级学生有十几年的家庭生活的亲身体验,一定留下了很多感人的记忆和故事。我想,让学生们把这些精彩的场景和感人的故事呈现给大家,共享这些生活中的经历,一定能感悟到什么,这些感悟会让学生们终生难忘,因为这事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其教育效果将是深刻的。

在上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口述家庭的感人故事,也可以带自己家的照片给大家看,但如果能用数码相机将家庭的环境和感人的场面拍下来与大家共享,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八年级的学生感情丰富,但对父母的辛劳不见得有很深的了解,拍摄的过程也是更深一步地了解家人、与家人增进感情的过程。经了解,有部分孩子家里有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具备活动的条件。学校也有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可为活动过程中的照片和摄像的处理提供设备和资源。就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将拍摄的照片或摄像做成简单的影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大家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设计】

课前设计若干题目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所得设计教学

程序,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层次。在教学中激发思维,先回忆描写亲情的诗句,回忆学过的描写家庭生活的课文,然后自然过渡到叙说家庭中发生的各种平凡的、不平凡的往事,让同学们能用真情实感去开启家庭生活的“仓库”,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得体的态度表述“我”家的故事和对家人的爱。

2.从讲述和拍摄的故事中体会家在成长中的作用,探讨家为什么可爱,理解父母的辛劳,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将热爱家庭的观念转化为行动。

3.学会发现和积累家庭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爱思考、善探究的习惯。

4.通过拍摄、编辑、展示自家故事等系列活动,提高信息素养,学会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好习惯。

6.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关心他人,培养热爱亲人的感情及对家庭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做到具体真切、生动感人,有真情实感。

难点: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人真情实感。[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进行家庭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境况。

2.学生完成问卷调查表,收集~至两句抒写亲情的古诗句。

3.收集家中有特别意义的物品或照片,弄清物品发生的趣事。

4.调查班上有哪些学生家有摄像机,将全班同学分组,保证每组有一台摄像机。

5.信息技术准备:

①摄录(课余时间,小组合作完成)。

收集家庭感人故事,用相机或摄像机汜录下来。如对家庭的感觉——家庭的介绍,可以照片为主;“我”在家庭中成长——“我”的成长历程,照片、摄像均可;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我”的教育;天伦之乐——大家庭的温暖;其他感人故事——父母的一天,各种难忘的家庭故事。

②编辑(信息技术课时问,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完成)。

将拍摄的照片和摄像剪辑合成,配上音乐、字幕或画外音,制作成主题明确的小影片。[教学步骤]

多媒体教室里,一阵悠扬的音乐响起,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引人遐想的画面。《我说我家》一课,就在这优美的氛围中开始了。

一、品味家庭亲情温暖

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首曲子很耳熟?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有学生举起手来:“我知道,这是肯尼基的《回家》。”

师:“听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回家的喜悦。”“我想到家人等我回家的情景。”“我有点儿想家。”学生们纷纷回答。

师:“看来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我也体会到了。请同学们说一说,当一个人在外的时候,最想念的人是谁?当取得好成绩或遇到不开心的事时,最想告诉的人是谁?”

多数学生答道,当然是自己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或妹妹等。

师:“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一句话来表达家是什么?”

有的说家是一棵树,自己是树上的一个果子;有人说家是航空母舰,家是海洋,家是撒娇的地方,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避风的港湾„„对家的认识从同学们精彩的比喻中可见一斑。

(看来,学生们对家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已有所体会。)

师:“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

“再好的地方,都不如自己的家。”

“自己的家也许不够豪华富贵,但是很温暖,自己的家永远是最好的。”

“自己的家虽穷,但却是最可爱的。”

二、感悟亲情我说我家

说起家就有一种亲切感,家是心灵的海,亲情是海中的浪花,从古至今.家是人们感觉最温馨的港湾。无论身在何处,首先想到的是家,挂念的是亲人。即使是离异的家庭,或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也有一股别样的亲情。

1.由两至三个学生自愿诵读自己搜集到的表达亲情的古诗句。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现在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是写家庭成员之问的故事的?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朱自清的《背影》表达的是父子情。莫怀戚的《散步》描写的是三代亲情。《金黄的大斗笠》写的是姐弟情。

这些文章都很感人,为什么能打动人呢?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文章所选的素材上得到一些启发?(学生总结,教师适当点拨。)

①所选的事例其实都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②作者善于观察、发现身边小事,从中挖掘深意。

2.教师拿出来一张自己的照片,讲述自己感悟最深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用深情的话语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温馨怀旧的氛围中)

这时,教师播放了苏格兰民歌《可爱的家庭》,在优美舒缓的歌声中,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厢尽量和缓的语调问:“说到家,最先

浮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什么?你们最爱家的哪一点?”

学生的回答中,有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阳台上的花、家里养的小宠物、小而温馨的客厅、拥挤的卧室、漂亮的书架,等等。

教师点头赞同:“家实在可爱,有家的感觉真好,刚才浮现在同学们眼前的,除了最喜欢的东西,一一定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吧?能讲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吗?”

3.学生拿出收集的家中有特别意义的物品、照片,或是最能体现自家中温暖亲情的小事在班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各说一件自家中最能体现温暖亲情的小事,包括和父母之间,和爷爷奶奶之间,和外公外婆之问,以及和其他亲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体贴、相互谦让等。如,一杯茶、一盆洗脚水、一个电话、一句问候等等。要求说话时要有条理,简洁明白,每人最多不超过2分钟。然后嘲绕“家”字各取一个文题,看谁取得又快又好。

4.用5_7分钟的时间,小组推荐好的文题在班上交流,并请出题人说说自己文题中隐蔽的小故事。要求口齿清楚,语言尽量简洁、流畅。

(学生自由点评)

教师点拨:

同学们向我们讲述了家中的故事,这足以证明他们平时能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小事,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展现自己的家庭

面貌。如在反映家庭亲情时,有尊老情,有手足情,也有夫妻深情;在反映家庭矛盾时,有父母、子女之间的观念、见解冲突,也有夫妻间的情感冲突。那么,要把家庭中发生的事情讲述得感人、明白易懂,你们认为需要做到哪几点呢?

(教师适当点拨)①感情真挚②举例典型③思路清晰④注意细节的描摹

5.小组展示并解说了自己拍摄的家庭影片。

师:“同学们,家有风和日丽的时候,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候,经历风雨,我们更能体会家的重要和可爱。”“一周以来,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拍摄和制作了自己家庭生活的小影片,下面,就请各小组同学来展示你们拍摄的‘可爱的家’吧!”

(几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展示并解说了自己拍摄的家庭影片,赢得了阵阵掌声。虽然他们的拍摄和制作并不怎么专业,甚至还有许多瑕疵,但他们以声像方式与同学们共享了自己可爱的家,情景感人。)

三、抒写亲情我爱我家

1.师生情感互动。

师:“同学们想没想过,家为什么这么可爱?让我们如此留恋?”

“因为有爱”、“因为家人互相倾心相爱”、“家庭温馨和睦”。

师:“同学们,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家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家更加温馨可爱,我们应该怎样爱我们的家?我们怎样才能让爱常驻我们的家呢?”

“爱是不吵架”、“爱就是忍耐”、“爱就是付出”、“爱是不嫉妒”、“爱是感谢”、“爱是珍惜时光和年华”„„

2.将课前的家庭情况调查结果略作介绍。

概括起来有三类:

①撒满温馨 ②充满矛盾 ③埋藏痛楚

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从同学们对家的感情和责任感来看,都有一颗热爱亲人和家庭的心。从今天同学们搜集的素材来看,有的是非常平凡的事,甚至是平时认为理所当然、不屑一顾的小事,但都能充分体现出对亲情的感悟。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关心家庭,还要学会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3.如何进行作文材料的积累和筛选呢?

作文材料的积累和筛选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发现和感悟,即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家是小家,其实,每人对家的理解都不同,小到自家,大到集体,甚至是国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大家爱我们的“小家”,更要爱我们的班级、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大家”。

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①写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中心明确:动笔前先确定中心,在写作中注意始终不偏离这

个中心。

③详略恰当:详写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

④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的可贵,有真情实感。

⑤字数为600字左右。

(作文写完后,可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可找出不同层次的作文,让学生现场修改。学生讨论反思,今后应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教学小故事】 曲折有致写深情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他们比较敏感,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又羞于表达,为了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我让学生回忆完学过的描写家庭生活的课文后,就拿出来一张自己的照片讲述自己的故事,用深情的话语把学生带人了一个温馨怀旧的氛围中。

当我主动讲述自己感悟最深的情感体验时,学生还沉醉其中,此时他们的心扉完全敞开。于是我引导学生拿出收集的家中有特别意义的物品或照片,或是最能体现自己家中温暖亲情的小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述了发生在自己家的感人故事——有父母无私关心自己的;有与家人闹别扭又和好的;有个学生满怀感激地回忆了自己那年被人拐走,父母含辛茹苦地找了好几年的感人故事,话语中处处流露出她对父母深深的眷恋之情。

这堂课给我很多启示:我们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以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思维活跃,发展个性。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师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

第四篇:我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李老师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既全面又具体,同时也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了一系列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同时李老师还抓住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的年龄特点,在提出质疑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实验探究。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实验结论中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挑战,面对那一个个的现象迥异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同时对现象等信息的分析处理也给学生提出了挑战,经过小组的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出新知。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沉甸厚重的知识点。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陶醉着并享受着。我刚才细心留意了一下,课堂上学生的表情,他们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喜上眉稍。这种切身体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财富。有人说体验是最好的老师,我想经过今天学生的切身体验,有关实验室制取CO2 的药品、原理、装置选择和实验注意事项,学生会刻骨铭心的终身难忘。通过合作探究的环节,不仅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第五篇:四马说教案

苏教版八(下)教案

徐静

四、马说

韩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结构,把握课文内容。

3、明确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体会作者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于在位者不 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做法给予的强烈愤慨。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课文托物寓意的特点,深入理解名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的关系导入。关于伯乐相马的故事历来被人们所推崇,良驹配名士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一段佳话。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

古人说“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这句话中的“韩”说的是谁呢?韩愈,大家了解多少呢?(潮——气势宏大;海——博大深沉;泉——纯净明澈;澜——起伏多变)

四、通读课文,正音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首先要读通,读准,读熟。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遍,请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

3、齐读

五、翻译课文,把握内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苏教版八(下)教案

徐静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感知内容

1、课文开篇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

明确: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识别就成为前提了。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2、当“千里马”被埋没时,他的遭遇怎样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明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那么,千里马为什么会被埋没呢?

明确:因为“食马者”的无知。由于“食不饱”,因而“力不足”,于是“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活画出执策者一副愚昧蛮横的丑态。

4、韩愈对千里马的不公遭遇持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品味意境,把握主旨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俗话说,不平则鸣。韩愈怎么会单单为一匹马的不公遭遇而鸣不平呢?这岂不是小题大做?你们怎么理解呢?

明确:(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所以: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激发情感,拓展延伸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 明确: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在这里我送几句话给大家虽不是什么金玉良言,对大家也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是金子,无论放在何处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哪怕是一块煤,也有它的价值。苏教版八(下)教案

徐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忧伤,不要忧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竞争是当今生存的一门功课,别等机会寻找你,而是你要去寻找机会

2、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明确:我也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睛。

3、小结:韩愈以良马谓英雄,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

下载四说我的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说我的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说叙事作文

    我对说叙事作文 我对说叙事作文1 妈妈,我想对你说是谁把我带到这个繁华的世界上?是您,我最亲爱的妈妈,是谁把我养育成这么大?是您,我最亲爱的妈妈;是谁给予了我期望和鼓励?是您?我最......

    我想对时间说作文(范文大全)

    我想对时间说作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

    我对说叙事作文

    我对说叙事作文1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们哺育了一棵又一棵稚嫩的幼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人才。在她们那精心呵护之下,我们健康、活泼的成长。在那么多的老......

    你说,我说,他说. 作文

    你说、我说、他说 爱,从来就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情。 ——题记 岁月错落有致,绿萝败在裙角,我们在迷茫与顿悟中成长,就像熬过一轮又一轮瑟缩的秋冬,还会有蓬勃欲出的新春。不要过......

    名家说作文教学

    一、 黎锦熙 1.1写作重于讲读 1. 2日札优于作文 1.3改错先于求美 “日札优于作文”是我国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作......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材料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材料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说话;2、能根据听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 乔玉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3.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教学重点:说清楚游戏怎样做,怎样有......

    我说你搭 教学设计

    我说你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 2、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 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