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的恋爱诗(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4:5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诗经》中的恋爱诗(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诗经》中的恋爱诗(范文模版)》。

第一篇:浅谈《诗经》中的恋爱诗(范文模版)

浅析《诗经》中的恋爱诗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开启了中国爱情文学的传统。其中风诗中着墨描写了男女之间的婚姻恋爱。这一类婚恋诗表达的内容、形象各异,较全面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男女的恋爱生活。有劳动人民真挚、纯洁、愉快的爱情,有男女间的漫漫相思,有幽期密会的甜蜜;有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强烈反抗,也有嗟叹弃妇的哀怨。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现了古代人们对于感情生活的淳朴、热烈,及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爱情自由的向往。本文将根据阅读过的相关恋爱诗,阐释个人对《诗经》恋爱诗内容上的理解。

关键词:诗经;恋爱诗;爱情;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其所编辑的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作。其精华则是民歌部分(国风和小雅中一些诗歌)。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由此可见国风中的大量诗歌是以男女恋爱作为题材的,且艺术价值极高。《诗经》中的恋爱诗各言其情,有男女间两情相悦的欢乐、有幽期密会的甜蜜、有男女间苦苦的相思、有虚无缥缈的若即若离的爱慕、也有为爱反抗的刚烈,弃妇无言的哀怨。下面就大致对上述方面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赏析。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沟通,狭义上表现为男女之间的纯洁的心灵融合。《诗经》里描绘的每一首恋爱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感人至深的情感融汇于富有韵律感的短短几句里,却情真意切,给人以灵魂深处的触动。

如《召南·野有死麕》中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郊外互表爱情,男女相悦的情景。文中以“野有死麕”开头,“吉士”英勇善猎,并将战利品作为向女子求爱的礼物,“女子怀春,吉士诱之”,最后“吉士”凭借勇敢和才能获得了女子的青睐。诗并没有重点描写男女的深情,而是将读者置身于野外林间,以女子温婉的话结尾:“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表现男女的亲昵,一场喜剧悄悄展现。

读《邶风·静女》,则会因细腻而形象的幽会而怦然心动,诗中用另一种表现形式描写了男女相悦佳期密会的情景,形象而细腻地刻画了恋人热恋中特有的心理活动。幽会,对于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来说,是多么富有神秘色彩和诱惑力,并且女子既“姝”又“娈”,本就迫不及待,但是诗人却宕开一笔,女子“爱而不见”藏了起来,男子焦急地“搔首踟躇”,文章曲折跌宕,最后等到女子“贻我彤管”才让人会心一笑,女子无意间赠送的朴素的茅草,被男子感慨“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可见物因人美,青年男女间互相爱慕之情更加浓郁、纯洁,堪称天籁。

男女间情意浓浓固然让人欣喜祝福,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因现实的阻隔分离而生的相思苦楚却令人倍加煎熬,于是便有了漫长的等待与无尽的相思。《郑风·子衿》描绘的就是一种几近心碎的相思之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好一个一日不见如隔三月!女子苦苦思念翘盼男子的音讯,在城阙上踱来踱去,眺望远方,迟迟等不到男子。于是陷入无尽的相思,想起男子的衣襟,只因一日不见,便思念入骨。女子的悠悠相思情,让人读后余味无穷。

思念太苦,但爱情本是不易,唯有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才能幸福。如《周南·关雎》,《诗经》中的第一篇,也算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全诗以男子的口吻,歌颂了其对一采荇女子深切的爱慕之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幅淑女采荇图在我们面前悠悠展开,女子灵巧的双手,优雅的身姿拨动着男子的情弦。男子深情地凝视着女子“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毛之”,继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夜夜不能眠。但女子是那样的美好,引得男子愿与其琴瑟和鸣、钟鼓欢腾。全诗痛苦与欢乐交织,波澜起伏将男子求爱之不易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表现了男子对女子感情的真挚及对爱情的执着,难怪在过去的时代里,此诗常作庆贺新婚的乐歌伴奏了!

比起《关雎》中的“辗转反侧”,《秦风·蒹葭》中的男子面对虚无缥缈的思慕,怕要苦恼得多了。因为男子对伊人苦苦执着追求,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即。全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形式上一叠三唱,全诗开头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塑造了神秘飘渺的意境,也为男子对伊人上下求索而始终不得的迷离恍惚铺垫,男子几经“溯洄”“溯游”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似隐若现,可无论如何努力都到达不了伊人身边,欲索而不得的苦恼心情跃然于纸上,韵味无穷。读《诗经》中的恋爱诗,让人的心情时而欣喜时而焦躁,如《郑风·将仲子》中的女子,因为封建礼教而心生畏惧,不敢大胆地表露自己对爱人的心态,让读者为其捏了一把汗。诗中的女子含蓄地表达了另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男女相爱,却因封建礼教而产生既爱又恨的矛盾、苦恼。诗以女子独白的方式,将其矛盾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诗开头是情意深长的祈使句,女子细心告诫仲子不要“逾墙”、“逾里”,不要折“我树杞”,只因人言可畏,“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古代女子婚嫁都需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齐风·南山》中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中女子既爱又畏,但是爱还是占了上风,她表白“仲可怀也”,鼓励仲子“逾墙”、“逾里”,在矛盾面前,女子为爱做了悄无声息的反抗。

相比于《郑风·将仲子》的含蓄矛盾苦恼,《鄘风·柏舟》中描绘的女子却来得直率简单。诗中的女子将爱情自由看得极重要,坚决地为爱反抗,为捍卫自己爱情婚姻自由的权利,勇敢地与封建礼教抗争,为爱宁肯以死殉情,也不愿意遗憾终生。女子决绝说道: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即便是遭受到父母的反对,女子并没有屈服,反而更加顽强地向往那纯洁的爱情、自由的婚姻,一个勇敢地女汉子形象油然而生,在当时的时代已是罕见,令人佩服万分。

恋爱诗各种各样,有缠绵悱恻的爱情,便会有哀怨悲伤的爱情。《卫风·氓》便是典型的哀怨诗的代表,是弃妇诗中的经典。《氓》的开篇一二章即写了男女从初恋到结婚的经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男子老老实实地与女子商量婚期,女子倾心相爱,并不介意“子无良媒”,决定“秋以为期”嫁给男子。男子就凭借女子的痴情骗取了她的感情与钱财。至第三章起,便以“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起兴,用桑树从茂盛到凋零,一荣一枯,一盛一衰的对比,象征着女子婚后生活的憔悴与痛苦。女子的青春在像桑树那样“其黄而陨”之后,她的丈夫竟然抛弃她,于是女子在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礼教下,女子发出了无奈的感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同时也在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易交付真心,以免遇到负心汉。原本期待的白头偕老到最后皆是空话,加之社会的舆论、封建家族的压力,使得女子痛苦不堪怨中有怒,但她大胆地向吃人的封建礼教宣战,喊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了她的坚强,可见其决绝!让人读来为之动容。

读《诗经》中的恋爱诗,我认为现代人的恋爱观大概是古代人恋爱观的延伸,现代人敢爱敢恨,不畏惧流言,只为恋爱自由,恪守心中那一片纯洁的净土和纯洁的情意。古代亦然,无论是缠绵悱恻的相爱,苦苦的单相思,还是弃妇的哀叹悲愁,它们都是恋人发自肺腑的恋歌,表达了古人对待爱情的真挚、执着、专一,以及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黄素芬选析,秦似审订.《诗经》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2]刘立志.汉代<<诗经>>学史论.中华书局,2004.[3]刘立志.<<诗经>>研究.中华书局,2011.[4]程俊英 《诗经译注》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2月第1版.

第二篇:《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

《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活系列讲座

广西桂林工学院副教授 卜正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前天给大家讲了一个专题“谈天道与孝道的问题”。对于什么是道,大概很多人听得稀里糊涂的,这也很正常,无论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根本的问题就是道。如何学道,儒家和佛家、道家在形式上有些不一样,儒家所说的学道,是从哪里开始的呢?从家庭开始,把孝道做好,把男女关系处理好,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汇报的主题是“《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

大家看这个题目好像有些罗嗦,既然说恋爱,那肯定是男和女恋爱了,所以男女恋爱问题就觉得好像是罗嗦,然而我又想了一下,还是加上“男女”二字好。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同性恋(众笑),《诗经》我研究了三分之一,还没发现有同性恋问题,所以我就把今天所讲的专题定为“《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所以今天下午所谈的不是同性恋问题,谈的是男人和女人的问题。大家听到这个问题都觉得很害羞,其实没什么好害羞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男人,另一种女人。所以男女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孔老夫子也曾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说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一个是饮食,另一个是男女关系。人吃饱了就有男女问题,也就是说男人想要女人,女人想要男人嘛,这是很正常的,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如此,所以没有什么好害羞的。

但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呢,就会出现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汇报的,是如何把男女关系给处理好。关于男女关系,如果我们只是一种教条式的说教,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听。但说《诗经》中的男女关系,很多同学就喜欢听了,这就是经典的摄受力。谈到《诗经》,大家都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是接下去的诗句,大多数同学们就不知道了。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悲哀,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许多同学也搞不清楚,以为仅仅是男人追女人的情诗。从文字看似乎是男女恋爱的情诗,但是它的内在含义是很深的。

(一)《诗经》的来历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诗经》,我首先给大家讲讲《诗经》的来历。孔子与《诗经》有很大的关系,《史记•孔子世家》有云: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这一段文字是说,从上古开始到孔子那个时候,流下来的诗大概是三千余篇,孔子重新编排和删减,最后选定三百零五篇编成《诗经》。这三百零五篇诗歌孔子弹着琴唱了一遍(因为古代的诗是可以唱的),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诗经》从孔子以后往下流传,经过战国一直到秦始皇时代。秦始皇特别不喜欢儒生。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秦始皇也很冤枉,他活埋的儒生也不过二三十人而已,他当时也没烧多少书,只是把民间的书全部收起来,放到阿房宫。后来项羽进了咸阳,一把火烧掉阿房宫,烧了三个月,才烧完,所以大家看到底是谁烧的?说不清楚了,你说不是秦始皇干的吗?也不对,因为他不把民间的书收到阿房宫,项羽也没法烧。其实是这两位老兄一起干的,书烧掉了,但是烧掉不要紧,因为古人读书不同今人,古人读书一般能背诵。如果是你们就惨了,烧完了再也记不住了。古人不同,所以烧掉不要紧。秦始皇很快完蛋了,到了汉朝时,儒生们把烧掉的经典重新背诵出来,重新记成书,儒家的经典才得以流传下来。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后世所谓的“四家诗”。《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生,《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传自荀子的弟子毛亨,毛亨为之作《诗诂训传》,后传毛苌。前三家,西汉时立为官学。《毛诗》东汉方立于官学。后《毛诗》盛,三家衰。《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三国魏,《韩诗》亡于宋,今仅存《韩诗外传》一书。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经》是由毛公所传的《毛诗》。

孔夫子非常强调诗的教育,大家读过《论语》都知道,孔子和他的弟子经常谈诗,如果你进不了诗的殿堂,可以这么说,你当孔子的学生应该是稀里糊涂的,估计考试肯定不及格。《论语》第一篇里记载,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说,“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已,告诸往而知来者。”意思是说,子贡,现在可以跟你谈诗了。为什么把这一句放在《论语》的第一篇呢?这样编排的意思是说,要进入孔子学问的殿堂,要登堂入室,你不了解诗是不行的。中国古人,特别是儒家,修学道,往往是通过诗歌,通过诗歌来使自己的思想纯净下来,最终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由此可知,古代的诗和我们现代所讲的诗有很大的差别。

大家都很喜欢诗,然而到底什么叫诗呢?《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个讲得妙,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诗就是志之所之。志又是什么呢?我们心中愿望所指向的,在心称之为志,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称之为诗。这就是诗最权威的定义。我们心中有所感悟,我们就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心有所感触,我们就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语言还不足以表达,就拖长语调感叹之,感叹还不足抒发内心所感就歌咏之,也就是写诗来唱。如果歌咏之还不足表达内心所感,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所以古代的诗,常配有音乐和舞蹈。但是有些同学说,哎呀,我现在想成为亿万富翁,我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能写出来诗来吗?估计写不出,因为你这个志之所之,“之”错了。古人所讲的志之所之是什么呢?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夫子认为人生在世,志向是在道上。人心向于道,在学道、求道当中有所感悟,发言也就成诗。所以说为什么你不能发言为诗呢?因为你心所志的那个不是道。还有些同学呢,哎呀,看到一位漂亮姑娘,我要追求他,要给她写情书,写情书还不过瘾,最好写情诗,所以往往谈恋爱的人能写出诗。因为你谈恋爱的时候就没有想到名和利的问题,你用的是真情,这就稍有了点诗的感觉。但是只有志于道,你才能写出真正的诗。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夫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诗的作用,是让我们的思想无邪纯善。《毛诗•序》有云: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句话所讲的就是诗的作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无邪”,让我们的思想无邪,纯洁。人人能思无邪,自然就能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就天下太平。当然孔夫子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写诗的根本原则,就是思无邪。当我们思无邪时,自然也就会从心中流出诗歌。人的初恋都很纯情,天真无邪,所以初恋的人很容易写出情诗。以后大家不要乱谈恋爱,初恋一过就没了。以前初恋的时候就写过好多诗,后来一把火把它全烧了,因为志于道有所得,再看以前的东西就没什么意思啦。所以说志于道,才能写出真正的诗,因为诗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但是由于物欲的蒙蔽而丧失。所谓的道前面我们讲过,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在《易•系辞》里说得更精微,什么叫道?夫子说:“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道虽很玄,但也很简单,当你的思无邪时,对道一定会有所体悟,将这一体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可成诗。

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些有关道和诗的故事,学过中国哲学史的同学都知道六祖慧能,六祖慧能在中国历史上是了不起的人物。六祖慧能出身贫寒,以打柴为生。后听人诵《金刚经》有所体悟,便从广州步行到湖北,投到黄梅五祖弘忍门下学习。五祖年纪大了要把他的衣钵传给接班人,传给谁呢?五祖让所有的弟子都写首偈,看谁对道的感悟高就传给谁。大弟子神秀很有心得就写了一首偈:

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常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树是释迦牟尼悟道的地方,“身为菩提树”,就是我们的身就像菩提树一样如如不动。“心如明镜台”,就是说我们的心要像明镜一样。为此就要时常勤拂拭,不要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污垢,勿使其惹尘埃。但六祖慧能认为他的师兄,还没有悟道,为了表明自己的见地,他将神秀的偈稍改动一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一看慧能的这首偈,便知道六祖对道的体悟要高于神秀。所以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慧能,但是怕别人害六祖,就让慧能赶快南行。六祖走了好几天,五祖才向弟子宣布慧能为自己的传人。神秀没出声,但其他的弟子不干,将军出身的慧明,提着刀就去追杀慧能。慧明追上慧能后,没有杀慧能,当然也杀不了慧能,慧能传了些道与慧明,慧明有所感悟就返回修道去了。慧能便就在猎人堆里隐居修道,十五年后,慧能出山,至广州法性寺。正好印宗法师在讲课。这时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六祖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六祖慧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圣人,但有一个事实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六祖慧能是一个文盲,他不认识字的,但他会写诗,很奇怪吧。六祖也会讲经,他怎么讲经呢?他让弟子念一段,然后他给解释一段。这个老师蛮好当的吧,文盲也可以当老师,这个了不起!六祖慧能去世以后,后人把六祖慧能教学的内容总结起来,记录下来而成为经典,即《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是中国十大哲学名著之一,毛主席最喜欢读这部书。毛主席也很喜欢研究六祖慧能,他说六祖慧能的佛学是老百姓的佛学,不是士大夫阶级的佛学。毛主席是用阶级斗争的观念来研究佛教思想的,这个很有特点。六祖慧能是个文盲,为什么他会写诗呢?因为他思无邪,他自然就会写诗了,是不是呢?道理非常简单嘛!所以印度的佛学思想到了中国,跟儒家的诗歌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禅。中国禅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相当大,禅宗非常讲究诗的修为,很多禅师一悟道,马上写诗以言道,这些诗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诗中的意境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够达到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和尚,大家都知道的,是谁呢?济公,济颠和尚。济公的诗写的相当好,他的诗与当时的陆游、范成大是齐名的。济颠和尚有一首诗写得相当好,其诗云: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这首诗太妙了,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依旧水连天碧”。这首诗朴直、优美,且每一句都充满着禅意。所以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当你的思维纯净、无邪,诗自然从胸襟流出。不知大家有点感觉了没有,有点消息没有。我明道之路程,也曾有所感,有所感自然就有诗。下面这首诗我就是这样写出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翔集山梁任急湍,只因魂断万仞崖。为山一篑千劫难,待到胸襟化沧桑。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翔集山梁”出于《论语•乡党第十》,是说野鸡在天上盘旋,之后落在山梁上。山梁是什么?两座大山当中的桥梁,古代的桥梁一般都有绳索的,这只野鸡就停在这个绳索上面,它停得非常妙,下面是激流而下的河水,这只野鸡呢,安祥地停在山梁上。为什么它在这么湍急的河流上能如此安祥,悠哉悠哉呢?“只因魂断万仞崖”,就是说曾经在万仞的悬崖上,掉下去过,由于再困难的环境都已经过,现在停在山梁上也就是小菜一碟了。“为山一篑千劫难”,是说我们要筑一个高山,用铲子一铲一铲去积土,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困难重重。这是比喻,也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在世间上做人,要成就道德学问,要经历重重困难。“待到胸襟化沧桑”,是说对这些困难,不要过多去计较它们,这些艰难困苦到了我们的胸怀中,全部都可以把它包容。以后同学们遇到困难时,记住我这一句诗,“待到胸襟化沧桑”。果能如此,你做人就有气度了。这就是中国儒家讲的,诗的修养。不知道大家有点感悟了吗?所以古人所谈的诗,它讲的都是道德学问的问题。下面再看看苏东坡的名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阕讲的是宇宙自然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讲的哲学问题,宇宙什么时候出现。大家看,用诗词表达哲学问题多美。“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东坡先生超凡脱俗道学的境界。下阕是人生问题,“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境界,做人要洒脱,要随缘,要存善心。讲道的境界用到生活中,这个就是道德学问。行道有所得,发言就是诗,所以中国的文学是和哲学、历史、政治不分的。很可怜,我们现在的大学一般都有设中文系、哲学系、政治系、历史系,好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断章取义,学中文的不懂哲学、历史、政治,学哲学的不懂文学、历史,学历史的不懂文学、哲学。这如何能真正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呢?我们研究《诗经》,如果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不是从道学的角度去研究,那就麻烦了,这就远远地偏离了诗的意境。此外,苏东坡还有很多的诗都是讲道学的,下面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景的,其实苏东坡是借景来写他对道的认识。这个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不相同,所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你不知道道是什么呢?因为你就在它当中,就像迷了路的人,不知道他就在路中嘛,所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就是苏东坡对道的认识和见地。苏东坡很喜欢参禅,也喜欢跟和尚做朋友,他有一位和尚朋友叫佛印。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有一天,苏东坡两腿一盘打坐参禅,境界很好,下了座也就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天中天”,指的是大圣人释迦牟尼。“稽首”,就是磕头礼拜。毫光遍大千,任何东西分到后面都是光,苏东坡体会到这个境界了,打坐参禅时身心合一,一片光明,照遍大千世界。所以他说:“毫光遍大千”。“八风”,是指苦、乐、贫、富、毁、誉、贵、贱。“端坐紫金莲”是说苏东坡他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心。你骂我,不要紧,我是一片光明,随便你骂好了;你打我,我也不动心了;即使我很贫穷,也很快乐了;我很富贵,也很快乐。苏东坡写完,觉得自己的境界很好,他读了几遍还是觉得自己的诗很好,写得好那找谁来欣赏一下呢?对了,找佛印来欣赏。于是他就叫两个小童拿着这首诗,乘着一叶小舟过了长江找佛印。小童找到佛印,请佛印批阅一下,佛印看罢,拿起笔写了两个字:放屁!两小童不敢说什么,又回去了。回去把佛印的批阅给苏东坡看,苏东坡一看,“放屁”,气愤了。东坡先生说,这个佛印怎么能这么说呢?便亲自去找佛印算帐,一进门就破口大骂佛印,“哎,你这个老和尚!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好心写一首诗给你,不好也不能称之为放屁嘛!”佛印看他一眼,便说了:“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两个字就把你打过江来呢?”(众笑)这个就是诗,就是中国的禅宗,非常活泼,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禅宗公案。苏东坡呢,只会嘴上说,实际做不到,所以苏东坡那个禅叫口头禅,没用的。中国的道学,是让我们将道的真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去。什么叫道?道就是刚才讲的“八风吹不动”,无论是在逆境当中顺境当中,是贵还是贱,是贫还是富,你都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所以大家记住一句话:平常心是道。诗,它是言道的。如果诗歌偏离了诗的本意,而是为了卖钱,这种诗只能叫“尸”,尸体的尸。那些“尸”没有做到思无邪,读这些诗,没有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人格的教育,所以不能叫做诗,读了反而起了邪念,这就麻烦。

古人的诗是为了使人的心灵无邪,如果诗还不能完全表达对道的体悟,就配合音乐、舞蹈来表达他内心的世界。所以音乐非常重要,先王的音乐同样能让人思无邪。孔子之所以对三百零五篇诗歌都弦歌之,就是正当时的音乐,使之合《韶》、《武》雅颂之音,以教化人。中国古人对音乐的认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古人认为声、音、乐是三个不同的境界,《礼记•乐记》有云: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音和声有什么区别?音是有节奏的,动物只能知道声而不知道音,一般人是只能听其音而不能闻其乐,只有君子有音乐的修养,有道德学问,才能听其声闻其乐,以纯净自己的心灵。古人通过音乐和诗歌,来使人思无邪,平治天下。西方人非常重视音乐的教育,所以他们的国民素质很高。我们现在很可怜,不注重音乐教育。在座的各位能看得懂五线谱的举手,(同学们举手)很可怜,只有三个,麻烦了,没有了音乐的教育。全国上下大家都在听流行音乐,就说明没有了音乐的素养,这样国民的素质怎样能提高呢?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听古典音乐,因为古典音乐的声音中正平和,听多了自然就有中正平和之气,思想自自然然也就无邪。靡靡之音,听多了人就会很消沉的,本来就有点伤心,听了以后就更伤心,本来想死的,听了以后就更想死了。这些靡靡之音,不能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而是一种颓废的,我们的青少年在这种音乐中成长必定是颓废的一代,所以不要听这种音乐。

古乐和诗一样都是言道的,舜的音乐尽善尽美,所以孔子特别推崇。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不是孔子神经了,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不是的,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在三个月,夫子全部沉浸在这首音乐的境界当中!所以当时的齐国人都非常敬佩孔子,有如此之高的音乐修养。有一次我走在学校的小路上,忽然听到一首非常著名的古典音乐,非常震撼人心,我一下就定住在那里不动了,不是我神经了,而是一下沉浸在音乐里面。当然我不能像孔子那样三月不知肉味,我是一小时不知肉味,一小时而已。一小时的思无邪的境界,遇到外在的让人惊心的雪景,也就自然从心中流出一首诗:

幽幽琴音履冬雪,茫茫无痕回头却。怵惕恍惚行心灭,昭然发蒙始知乐。

这首诗第一句是描写雪景的,一天清晨起床,推开窗一看,茫茫一片白雪,心为之一惊,此时此心就跟白雪一样一片洁白,这就是思无邪。此时,传来幽幽的古琴声,琴音在空中飘荡,轻轻的履着白雪向远方而去。此音此景,如此之美,让人完全融入其中而不知,忽的惊醒,念头回转,才知刚才的瞬间,自己所有的妄念都已熄灭。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音乐,才真正体会到夫子所说的思无邪。古人将自己学道所感,以诗的形式记载并流传下来,后人通过诵读前人的诗,而契入诗人的境界,甚至还能有所发挥。所以诗是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诗所和的音乐和舞蹈,都是使人思无邪。我们现在的诗,现在的音乐,现在的舞蹈,都不是让我们思无邪,而是让我们思有邪。这是文化的丧失,这些诗、音乐、舞蹈充斥于耳目,污染我们的心灵。如果大家的思想很多邪念,这个社会就不能稳定。所以古人平治天下,就是诗的教育,养人以中正平和之气,使人思无邪,这才是诗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什么叫风呢?《毛诗序》有云: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风,是一种体裁,这种体裁的诗如果是描写国君的,就是用来教化百姓;如果是民间的百姓写的,也就是用来讽刺上面的领导人没有把政治办好。上面的领导人看到民间讽刺他的诗歌,他就引以为戒。古代的天子到下面的诸侯国去巡守的时候,都要委派官员去采风,通过收集上来的诗歌来看当地领导人把政治办好没有。如果收集的诗歌是赞美当地领导人的,肯定把政治办好了,相反诗是讽刺的,就证明当地领导人肯定没把政治办好,对这些领导人天子就要降爵位、削封地。这种讽刺的诗表现当时民间的思想、怨气,这就是风。对于这些讽刺诗是不会追究责任的,所以满清时搞“文字狱”就不得人心。诗给人的教育是温柔敦厚,人有意见用诗的方式表达就很含蓄。根据我人生的经验,遇到不顺心时,写写诗骂人,就把怨气消掉了,所以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种就是诗的修为,使一个人思无邪。现在大学的“课桌文学”、“厕所文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类似风。我经常留意校园的“课桌文学”,也收集了些精品,下面给给大家念一首:“作夜喝酒过度,误入校园深处,呕吐呕吐,惊起情侣无数。”(众笑)这是窜改了李清照的一首名词。前见天,我外甥女给我念了一首小学生们的杰作,“床前明月光,李白爬上窗。看见奥特曼,吓得尿裤裆。”(众笑)但这些都已是诗歌末流之末流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雅,雅,就是描写、歌颂天子、王者的诗歌。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因为政事有大有小。颂,是天子在祭祖的时,歌诵祖宗的诗歌。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而赋、比、兴可以说是诗写作的手法。《周礼•大师》郑注云: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赋,就是平铺直叙诗人所感,或所叙之事。比,是比喻的方式来表达。兴,见物而起兴所感。大家用这六义来研究诗,才能找到研究诗的门道。

(二)《关雎》与夫妇之道

下面我们开始给大家讲《诗经》中的一首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大概分三章,第一章是起兴,第二章是求淑女之方,第三章是求到以后如何过夫妻生活,夫妻要闲邪存诚。毛公在注解《诗经》时在每一首诗前都写有序,告诉我们这首诗大概描写什么内容。当然也有人说,研究《诗经》不要序,因为看了序以后思维就给框住了,诗应该由读者自由去联想和发挥。这个说法虽然不错,但是如果偏离了作者原意去联想和发挥,那会离题千里。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应该是基于古人的注解再加以发挥和联想,这样就比较合乎情理。《关雎》这一首诗到底写什么呢?我们看一下毛公他怎么说的。《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毛公认为,《关雎》一首是赞美后妃德行的诗。谁的后妃呢?是周文王的后妃。文王的太太非常有德行,这一首诗赞美她的德行。这首诗描写文王如何求到一位窈窕淑女,当然,古人的注解很多认为,这首诗是后妃在求一位窈窕淑女来帮助自己治理家庭。在这里,我采取前一种说法。窈窕不是苗条,窈窕是很娴静的意思。文王和一位有德行的窈窕淑女才是一对佳偶。文王他非常想得到这样一位有品德的女子来做他的后妃,帮助他把家庭治理好,所以文王他“忧在进贤不淫色”,也就是说文王不是注重后妃的美色,而是注重后妃的德行。淫就是过分的意思,文王选太太不是过分看重美色。我们很多同学就不一样,找女朋友要找漂亮的,身材好的,这就是淫其色;女同学呢,找男朋友要找帅哥。文王就不同,文王是进贤不淫色。看看圣人,我们应该感觉到惭愧。

文王在求窈窕淑女时,是“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窈窕就是内心很安静,很慈善的,纯善的女子。文王希望得到这样的一位女子来做他的后妃,来帮助他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文王在求窈窕淑女的时候,无伤善之心,没有失掉自己的善心。我们有些同学就不好了,他追求女朋友伤了自己的善心,给别人写情书,别人不理他,他又去缠别人啦,人家去哪里他跟去哪里,人家女孩子讨厌他,他就死缠硬磨,麻烦了,他失去了自己的善心,人家不喜欢你,你干嘛一定要喜欢别人呢?人家不喜欢你,你就是要得到她,不得到就誓不甘心,想尽办法弄到手。还有一些看到别人的女朋友很好,怎么办呢?挖墙脚,甚至别人已经结婚了,也不管,要把别人的家庭破坏掉。这些做法,都伤了自己的善心,文王不一样,文王求窈窕淑女并没有失掉自己的纯善之心,这个就是《关雎》这一首诗的意义所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就是鸟叫的声音,叫得非常和谐动听。“雎鸠”是一种鸟,诗人他听到这个鸟“关关”的叫声,很和谐很动听,顺着声音往下一看,原来是雎鸠,雎鸠在哪里呢?在河之洲。大家看这个诗写得多美,所以大家注意呀,如果说雎鸠关关,就没有了诗的意境,先闻其声,后见其鸟嘛。洲,水中可居者曰洲,即水中突出来的土堆,或者在岸边,都可以称之为洲,这种雎鸠很喜欢在河洲上行走,所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是什么一种鸟呢?《毛传》云:“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笺》云:“挚之言至也。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朱熹《集传》云:“雎鸠,水鸟也。状类凫(音服)鹥(音一),今江淮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这些注解就写得非常清楚,雎鸠是一种水鸟,后人称之为“鱼鹰”。这种鸟有一个特点,即“生有定偶而不相乱”,而且这种鸟挚而有别。一般的动物发情的时候,是乱来的,当着人的面就抱起来了,人看了就很气愤,常骂它们畜生。雎鸠这种鸟就不一样,它发情的时候是躲起来的,人看不到它,一般的动物也看不到它。我们很多同学可能不如雎鸠,发情的时候呢,就没有躲起来。我经常看到一些男男女女同学在校园的路上抱在一起,发情了,躲起来嘛!(众笑)人不能不如鸟儿,而且大家要注意,雎鸠是定偶不相乱。什么意思?就是说雄雎鸠,它只要找到它理想的伴侣结婚了,就再也不跟其它雌雎鸠往来了的。雌的也是一样,它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以后,也再不跟其它雄雎鸠保持暧昧关系了,所以雎鸠是“生有定偶而不相乱”。现在有些同学就不如雎鸠,在学校谈了一个男朋友,在家乡又有一个,在其他学校又有一个;有一些男同学呢,就更不好了,女朋友一大堆,手机一响,听是女孩子的声音,就不说话,因为女朋友太多,怕搞错。还有一些人,自己结了婚,又去找女朋友。所以我们不如这个雎鸠,雎鸠非常重感情,而且相互尊重。雎鸠“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乱开玩笑,夫妻相互尊重。雎鸠能做到这一点,夫妻在一起生活相敬如宾,这就是男女有别。不像有的男女同学谈恋爱时就不知道这些道理,在食堂里面吃饭,你喂我一口了我喂你一口,这样亲亲我我的,似乎感情很好,过了一段日子,你发现我的缺点,我发现你的缺点,然后便是相互指责批评。人无完人,所以男女同学恋爱时,要相互尊重。即使感情很好,也要不相狎,不要乱开玩笑。有一天我走过我们学校的灌木丛,听见有些动静,有一对恋爱的男女同学在里面,男同学使劲往女同学身上乱摸,那女同学躲来躲去的。恋爱之初,男女双方有新鲜感,如胶似漆,相处久了没了新鲜感,如果相互不尊重,那感情很难牢固。夫妻生活在一起,更没有新鲜感,如果不相互尊重,家庭如何稳定呢?如何给小孩作榜样呢?所以我们很多人与雎鸠相比,不如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章是这首诗的起兴。诗人描写文王,听到这个关关雎鸠叫声就想到了自己要找到一位妻子,她的品德就像这个雌的雎鸠一样,能和自己白头偕老,能帮助自己把国家治理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毛诗传》云:“窈窕,幽闲也。淑,善也。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幽闲”,就是内心非常的安祥,娴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文静。“淑”就是善、好的意思。“窈窕淑女”就是很文静,内心很慈祥,很安静,没有杂念,能够做到思无邪的好女子。逑,就是匹配的意思,也就是说窈窕淑女,和君子匹配是一对佳偶。诗人描写文王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情景,就想到自己要找到一位窈窕淑女来帮助他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家看一下,文王求太太之前就有善的念头,所以注定就有一个善的结果。我看现在很多同学求女朋友,应该把这首诗改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苗条美女,帅哥追求。”要知道窈窕淑女不是苗条美女,苗条美女是注重的是外在的形象,窈窕淑女讲究的是女子内在德行的修为。君子是有德行的人,唯有君子和窈窕淑女,才是一对佳偶,所以我们同学们要向文王和后妃学习。

接着我们看第二章的第一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是不整齐的意思。“荇菜”,就是水草,开黄花。“流”,当求字讲。“左右”,是帮助的意思。在古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教化百姓懂得感恩祖先、天地、鬼神,有了感恩之情,就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的人格,人才懂得孝顺父母,尊重领导,社会才太平。所以古人是非常重视祭祀,特别是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时候要有很多种物品,荇菜就是其中的一种,谁才能去采荇菜,谁才能向祖宗供奉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才做得到,如果你不是有德行的女子,你不能去采这个荇菜,你采的荇菜祭祀祖宗,祖宗是不来飨用的。所以文王他要治理好国家,就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位窈窕淑女。文王是“寤寐求之”。“寤寐”,“寤”是醒的时候。“寐”,是睡觉的时候。文王他在醒的时候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如何求一位窈窕淑女,文王是用至诚心去求。服,是思的意思。悠哉,是深思的意思。文王求一位窈窕淑女做妻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文王为求一位好太太,深深的沉思,反省自己有什么过失,通过不断地改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感动上天。文王如此,以致难以入睡。文王求好太太,是用自己的真诚心去求。用真诚心去求就容易求得到,不用真诚心去求就不容易求得到。什么叫真诚心?就是自己的纯善之心、至善之心。因为文王求窈窕淑女,不是为他自己的欲望在求,他为谁在求呢?他是为百姓在求一位后妃,求一位有德行的后妃来帮助他教化国民。文王是用这种至诚心去求,不是用自己的私心去求,所以文王能够求得到。

接着我们看文王求到后妃以后,是怎样过夫妻生活的,是怎样给我们作表率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白虎通》云:“琴,禁也。瑟,啬也。”禁,就是纯洁我们的思想,不要让邪念进来。瑟,亦作闲,即关闭的意思,就是不要让那些邪知邪见进入我们的思想。所以古代的音乐,是中正和平之声。通过弹琴鼓瑟,把邪的思想堵住,不让它侵入我们的心灵,保持自己的纯善之心。“友”字在篆书中,是两个手握在一起,所以可理解为帮助的意思。“琴瑟友之”,意思是说夫妇相互帮助,各尽其职,就像琴、瑟之声配合得非常和谐。这种琴瑟之声,就也像关关之鸟鸣声一样和谐动听,所以文王听到雎鸠关关的叫声,就想到要求一位窈窕淑女帮助他治家、教化国民。文王用真诚心待后妃,后妃亦用真诚心待文王,故夫妻能如此和谐互助。闲邪存诚,就是夫妻用真诚心相待,就是夫妻都能够安分,不胡思乱想,不是同床异梦。丈夫跟妻子生活在一起,偷偷又去跟其他的女子去约会,这种就不是闲邪存诚啦;或者作为太太,还跟很多男性保持暧昧的关系,这也不是闲邪存诚。这些行为都有伤于夫妻的感情,这个就不是“琴瑟友之”,不是互助的。文王的后妃不是,他们能够真心相待,闲邪存诚,一心一意为家庭,为国家而生活。夫妻之所以能和谐互助,就在于大家能够闲邪存诚,内心是真诚地去对待对方,不是欺骗,这个就是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毛传》云:“芼,择也。德盛者,宜有钟鼓之乐。”这句诗的意思是,后妃她带着其他女子去采荇菜,并用所采的荇菜到宗庙上去祭祖,由于后妃很有德行,所以她祭祖时,有钟鼓之乐来配合赞美她的德行。

《关雎》这一首诗告诉我们要重视男女这一伦。如果男和女这一伦乱掉了,这个社会就乱了,就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这首诗,讲这个事实,其实是在帮助大家,也是在帮助我自己。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女色和情感,心志就会被物欲闭塞,就会丧失理智,失去善心。《尚书》有云:“玩物丧志,玩人丧德。”所以夫妇之间这一伦不能不重视,夫妇不能有别,父子则不能亲。我有一位朋友,结了婚,成天去泡妞,后来太太知道了,儿子也知道了。你说这个儿子会尊重他父亲吗?一般儿子对母亲感情很深的,因为父亲伤害了母亲,所以他就讨厌父亲,所以一家人都不幸福,所以孝道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孝道,如何正君臣的关系呢?文王作为一国之君,他让他的臣子要尊敬他,他自己首先得把夫妻这一伦摆正,把父子这一伦摆正,这样臣子对文王才真正是心悦诚服。文王当时是诸侯,天子是纣王,但是天下有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顺于文王的,因为文王非常有德行。如果文王不能处理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哪个诸侯会归顺文王呢?纣王虽是天子,但沉溺女色,丧失理智,以致众叛亲离。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

文王要教化国人,所以他要正夫妇这一伦,所以他要求一位窈窕淑女来帮助他治理国家,所以并不淫其色,而且做到男女有别。什么叫男女有别呢?古人是这样的,一位男性给东西给女性,是不能直接给的,要放在桌子上,女性再去拿。这就是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现在不管这一套都是直接给,好色之徒就顺手摸一把,(众笑)吃别人豆腐。现在没有了男女之礼,则不能防微杜渐。当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回到古时候,过古人的生活。但是要坚持礼的本义,古代男女之礼就是使得男女有别。男女有别意思就是说男女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人生邪心,即使是夫妻也不要相亵狎,而要相互尊重。男女有别还有一层含义是男女的职责不相同,双方要安于自己的职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放到后面说。文王他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把自己的家庭办好,把夫妻这一伦办好,把父子这一伦办好,这样群臣才尊敬他,他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出去以后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告诉你,你要做一番事业,你没有一位好的女朋友,你没有一位好的太太,你的事业很难成功。反过来也是如此,一位女性如果没有找到一位君子来做自己的丈夫,你一生都不可能幸福,为什么呢?因为到你四十多岁了,人老珠黄了,不好看了,又胖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丈夫去泡小秘了,你能高兴吗?家庭能和睦吗?男女之伦是社会的基础,很重要。孔子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也就是说不明白《诗经》中的男女关系,不能正男女这一伦关系,学道就是“犹正墙面而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儒家学道,是从家庭入手,要把孝道做好,把夫妻这一伦处理好。同样我们要成就自己的事业,把企业治理好,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把男女关系处理好,不然我们就像瞎子一样,撞在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我现在看到很多人都离婚了,至少我周围的朋友,基本上有一半是离婚的,很可怜!离婚对谁的伤害最大呢?小孩!小孩会问妈妈:爸爸去哪里啦?爸爸不要我啦?或者问爸爸:妈妈去哪里啦?妈妈不要我啦?小孩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就很难有一个好的人格教育,这对小孩一生的成长是很不好的。现在很多人都说,跟太太不是感情不好了,就是没有共同语言了,都不是的。哎呀,夫妻这一伦搞不好,很多男人过不了“色”这一关。男人天生好色,好多女人都不喜欢好色的男人,其实天下男人都好色的。哎呀,女孩子也不要瞧不起男性了,男人好色,女人好情,所以连在一起叫色情。(众笑)都这样的啦,不然男人不叫男人,女人不叫女人了。女子好情,哎呀,跟女人谈恋爱很辛苦的,整天就是缠着你说,说一句爱我好啦,说一句Iloveyou嘛,说一句嘛,就喜欢这样嘛。天下很多女子常沉迷于情感,成天愁眉苦脸。你看那个林黛玉,为什么身体不好呢?天天忧愁嘛,发愁嘛,我的宝哥哥在哪里呀?三百六十五日,不在愁中便在病中,那身体能好吗?

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你所喜欢的那个人,往往不是那人本身,而是喜欢你去喜欢的感觉,就像男人好色一样,他喜欢的是他的感觉。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你看我的手也很白的,细皮嫩肉。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的美眉,皮肤好白,很想摸一下。当你去摸她手的时候,你闭着眼睛去享受,快摸到的时候,把这位美眉的手拿走,把我的手替上去,告诉你,你得到的感觉肯定是一样的,对不对?好舒服啊,(众笑)事实上你摸的是我的手嘛,你是在摸你自己的感觉,懂不懂?所以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嘛。懂不懂这个道理,你所谓的爱,其实你是爱去爱的那个感受,明白吗?所以你会为之悲哀,会为之痛苦,流泪,你都愿意去爱,你是爱是这个感受。你要明白你就开悟啦,就解脱了。

找男朋友,就要找一个像文王一样有德行的,他才能够一心一意对自己好嘛。要找一位太太,要找一位什么样的呢?要窈窕淑女,不要整天想苗条美女。同学们要懂这个道理,如果男女这一伦没有处理好,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的。我看到现在的大学生,男男女女经常在外面同居的很多。其实都搞错了,很多同学谈恋爱,甚至同居,其实都没有想到要建立家庭,要生小孩,要去尽家庭、社会的责任。很多男女同学恋爱、同居,只是觉得很新潮,好奇,或者受情欲驱使。但是当你还没有搞清楚家庭是什么回事,还没搞清楚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关系,你就过上夫妻生活。不知道大家这么做时,是否想过自己未来的丈夫、妻子和小孩。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不是老封建,这些话我相信我说的跟你们父母说的是一样的。我是比你们大十几岁,虽然看起来我很年轻,作为过来人,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因为见多了,不希望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在重演。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背下很多感情债,到他结婚以后,这些感情的纠纷不可能使他家庭幸福。所以大家现在的一言一行,都要想到未来自己的家庭,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好丈夫,做一个好妻子。如果现在大家乱搞男女关系,会为此而付出代价的。不要那么幼稚,大家一定要冷静的去想,你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要搞清楚再去做,还没搞清楚,稀里糊涂就去做,那就很麻烦。

(三)太太的来历

男女有别的另一层含义是说,男女的职责不相同。女子承担着家庭、社会的重任,而且都是默默无闻地在奉献。所以古人对女子的赞美是:厚德载物。下面我再给大家讲《诗经》的另一首诗,《思齐》。“齐”字,念“斋”音。这首诗赞美了一些伟大的女性。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思齐》这一首诗出至《诗经•大雅》,毛序云:“《思齐》,文王所以圣人。”孔颖达疏云:“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大贤故,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经四章首章言太任德行纯备故能生此文王,是其所以圣也。二章以下言文王德当神明,施化家国,下民变恶为善,小大皆有所成,是其圣人之事也。”《思齐》这一首诗告诉我们文王是为什么可以成为圣人。文王为什么可以成为圣人呢?是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贤母,由于文王的母亲很有德行,所以她能把文王教育好,使文王成了圣人。虽然文王了不起,但他的母亲更了不起。这一首诗一共是四章,第一章是赞美文王母亲太任的德行;第二章至第四章,讲的是文王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王为政是以德教化群臣、百姓。

“思齐大任”。《毛传》云:“齐,庄也”,庄,即庄严肃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心庄严肃穆的。这句诗是说文王的母亲太任,她的内心一直定在庄严肃穆中。文王母亲的德行事迹,大家可以参阅《烈女传》。唉!《烈女传》这部书,现在你在书店里绝对找不到。因为大家都不想当烈女,都想当美女,一提起《烈女传》很多人说那是残害妇女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妇女最重要的是什么?她的家庭,她的小孩,这部书告诉我们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这是帮助女子的怎么说是残害妇女的呢?《烈女传》里说到太任在怀文王的时候,就是做到思齐,内心庄严肃穆,这样生下来的小孩非常聪明的。如果一个小孩体弱多病,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一定是多愁善感,为什么母亲多愁善感呢?一定是夫妻感情不好。如果夫妻感情很好,生活很美满,那么怀孕的时候心情很愉快,如果内心又庄严肃穆,生下来的小孩一定非常聪明、活泼健康。这就是胎教,中国古人老早就懂得了。现在西方科学家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女子怀孕以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非常重要。我主张大学里男生女生的课要区别开来,因为上天赋予男女的职责不同,男女有别嘛!现在大学男生女生的课程都完全一样,而把女性建立家庭,生育小孩的教育全部推给社会,社会又没有去教育,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方面的事情。这就导致整个国民的素质下降,为什么不在大学开一门课呢?开设这些课程,告诉女子怎么去对待这些问题?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告诉女子怀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当好一个母亲,这个是应该的呀!难道在座的女生都不想当一个好母亲吗?以前我有一个女学生,很讨厌小孩,过了几年,她年纪大了后,就很喜欢小孩,看到小孩就想抱,很想生一个很活泼健康的小孩子。这是女人的天性,母爱是女人的天性,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要把我们的女子都当做男人来教育,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清楚来的。太任她就懂得这个道理,她怀文王的时候庄严肃穆,所以生下来的儿子能当圣人。

“思媚周姜”。媚,是爱的意思。周姜就是太姜,是太任的婆婆。文王的父亲叫王季,王季的太太叫太任,王季的父亲叫古公亶父,就是文王的爷爷,文王爷爷的太太就是文王的奶奶,文王的奶奶叫太姜。太姜也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女子,古公亶父这个人相当了不起,他原来是豳国的国君,但是周边的少数民族整天去攻打他的国家抢夺他的财物,他为了不让百姓打仗,就把财物送给这些少数民族,要粮食就送粮食,要钱就送钱。然而这些少数民族还要攻打他的国家,目的是想抢他的土地,后来古公亶父就说,“哎呀,你们不要打仗了,会死很多百姓的,干脆我不当国君了,我走,把国家送给你们算了。”所以他大清早也不上朝,骑上马要远走他乡。百姓可不让,百姓说我们组织军队来,肯定能把少数民族打败。古公亶父对百姓说,“国家在我手上和在别人手上对你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为了我个人的利益,牺牲你们百姓的生命不值得。”说完,古公亶父骑着马就离开了豳国,谁跟着他呢?他的太太,太姜,跟着他。如果一个不好的太太,哭得死去活来,哎呀,我要做王后呀,我要做后妃呀,你不能不要国家。我看他古公亶父,也得东倒西歪。太姜没有这么做,太姜很支持古公亶父,跟着古公亶父一起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这一群百姓一看,他们的国君如此之厚道,如此关爱自己,不能离开这样的国君,所以这些老百姓携妻带子的,跟着古公亶父翻山越岭到了歧下,从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后来的周,古公亶父为周八百年的江山奠定厚实的基础。太姜的德行非常好,能辅佐古公亶父成就德业。太任她就经常思念太姜的德行,以太姜作为自己的榜样,所以她就成为了“京室之妇”,也就是成了国君的夫人。

文王的父亲王季不是古公亶父的长子,而是小儿子,泰伯才是长子。但是由于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内心庄严肃穆,生下的文王有圣人的瑞相,所以古公亶父就想把国家传给这个孙子。但是要这么做就得把江山传给小儿子王季(即文王的父亲),但是古公亶父很为难,因为泰伯是长子,应传为给他。泰伯很孝顺父亲,知道父亲的心思,就和虞仲(古公亶父的二子)偷偷跑了,跑到了南蛮之地,纹身断发,不再回国。后来古公亶父就把国君之位传给了王季,太任呢,也就成了“京室之妇”。王季最后将把江山传给了文王。文王受了母亲的教育,知道要治理好国家,就要找一位像自己母亲一样的贤妻良母,所以他要求一位窈窕淑女做后妃,文王用真诚心求,所以求到了。这位后妃是谁呢?如果我没理解错,就是太姒。所以将《雎鸠》和《思齐》这两首诗连在一起研究,这就明白了许多道理。文王所求的窈窕淑女是太姒,这位后妃非常有德行,能帮助文王以百里之地而王天下。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嗣,就是继承的意思。徽,是美的意思。这句诗是说,文王的后妃太姒能够继承太任的美德,能够行太任之德行,能够续行太任之教令。太姒她有十个儿子,其他妾所生的儿子近百个,文王这一家人丁兴旺,家庭和睦,这都是后妃管理有方。后妃非常了不起,因为她还生了两位圣人,一位是武王,另一位是周公。这样的母亲的确是太伟大了。文王有一个好的母亲,又有一个好的太太,所以能成圣人。文王很有德行,虽只有百里之国,但却能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归顺他。文王去世以后将国君之位传给了武王,武王最后才把纣王给灭了,建立了周八百年的江山。文王、武王、周公父子三人,综合上古文化,建立了庞大的人文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对人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孔子称赞周的文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周朝八百年的江山,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这些丰功伟绩,是谁奠定的?是三位女性,太王的夫人太姜、王季的夫人太任、文王的夫人太姒,是这“三太”。所以古人称妻子称为太太,是出自于这“三太”。我们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叫妻子为“太太”,不知道所以就不叫“太太”了,叫老婆,(众笑)一点都没有尊敬之心。“太太”是尊称,因为女子厚德载物,犹“三太”一样,为人所尊敬。以后各位女同学做别人的太太,别人叫你老婆,不要答应他,要叫“太太”。明白吗?称呼可以提醒我们要向“三太”学习,要懂得教育小孩,教育丈夫。叫我“太太”是尊重我,叫“老婆”好很难听的,老婆就是老太婆的简称嘛。(众笑)

古人称夫人为“妻”。妻者,齐也,言与夫齐体,主辅为一,说的就是和丈夫为一体。古人也称妻为“夫人”。夫者,扶也,犹能扶成主之德也,说的是作为妻子,她能够辅佐自己的丈夫,能够完成他的德业的修养,就是古人讲的“相夫教子”。“相夫”,不是天天帮他洗衣服,做饭,是帮助他成就自己的德行,帮助他。所以女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她相夫教子,能够教育小孩成人,能扶成丈夫之德业。大家看看这“三太”,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赞美女性用“厚德载物”这四个字。女德,太伟大了。古人男女关系的处理是效仿天地秩序的,孔子在《易经•系辞》有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之,坤能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公;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谓乎其中矣。”

人类社会的秩序,若是效仿整个宇宙的,符合天道,必定是天长地久。如果乾坤颠倒,必亡矣!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尊地卑”,大家不要依文解字,说天是尊贵的,地是下贱、卑微的,是不重要的。如果没有土地,我们何以立足,那简直是不堪设想。所以“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我们换一种说法,意思是天在上,地在下,相辅相成,自为一体。也就是说天在上,地在下,一个是主,另一个是辅。天地有尊卑,那么事情就有主辅。换一种说法,大家容易理解。主,就是主要的。辅,是辅助。二者为一体,不可以偏废。尊卑在于万事万物,我们可以看它是上和下的关系;对于事情来说,可以理解为主辅关系。事情要成功,就要有主、有辅。家庭也是如此,在古代的家庭男为主,女为辅。有些女同志说,我们不服气,我们也当主。女主男辅也可以。总有一个人要作辅,不能两个都作主。两个都要作主,就一定会打架。现在的家庭夫妻为什么不和?因为两个人都想当老大,所以不和。主和辅,它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的两面。任何事情有主,肯定有辅;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有上级必定会有下级;作为一个家庭也必定有主辅。没有了这个人伦,全部都乱套了。乱套,就称之为乾坤颠倒。你能想像地在天的位置,天在地的位置,人怎么活呢?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男尊女卑”,但现代人依文解字,会误解为岐视女性,所以我换一个说法,就是“男主女辅”,这样大家好理解。

现在提倡男女平等,是说男女有同样的人权,不是说男女一定要做相同的事才叫平等。难道男人跟女人做一样的事吗?不可能嘛!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你稍为冷静去想就懂了。首先,女子她要生小孩,男人是不能完成这件事情的。男人他怎么能怀孕生小孩呢?这不可能吧?所以男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尽的职责是不同的。古人认为男女有别,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从文王以礼对待后妃,就知道古人夫妻相处,是相敬如宾。所以古人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心是平等的,但在家庭的职责上是有别的。这就是相有差别、有尊卑的不平等,而心是平等的,这就是天道。现代人颠倒了。男女在事相上要平等,但夫妻之间心不平等,所以家庭不和,离婚率相当高。我们现在不可能回到古代去过古人的生活,让我们的女子躲在家里不出来,如果那样是历史的倒退,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现代的社会女子相夫教子的职责是不能丢的,所以这个时代的女性是了不起的,既要尽相夫教子的职责,又要在社会上和男子竞争,女性在这中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能力与智慧会越来越强,所以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越来越强,这就是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众笑)因此,这个世纪一定是女人的世界。但是有些女性,就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借口忙于自己的事业而完全忽视对小孩的教育,其实所谓的事业不外乎名和利,为了自己的名利而放弃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是不对的。没有女性的付出,家庭、社会都会混乱。所以,在座的各位女生要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古人将女子比喻为土地,不是没有道理的。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说女子犹土地一样,生长了万物,繁衍了人类,没有了土地和女子就无所谓在天成象,四时不会有,事不能成。

文王有一个好太太的帮助,所以做起事来就如有神助,才成就他的丰功伟绩。“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毛传》云:“宗公,宗神也。恫,痛也。”《笺》云:“惠,顺也。宗公,大臣也。文王为政,咨于大臣,顺而行之,故能当于神明。神明无是怨恚,其所行者,无是痛伤,其将无有凶祸也。”“宗公”,有几种解释,一种说是自己的祖宗,一种指说是大臣。“惠”,当顺字讲,也就是说文王为政,能常常请教自己的大臣,能够顺天道而行之,所以他做事情如有神助,没有什么过错。“罔”,是无的意思,就是众神对文王没有任何的怨恚之心。“恫”,是痛的意思,就是说众神对于文王所做的事情没有伤痛。众神即文王的祖宗,死而为神,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的祖辈,对于文王所做的没有任何伤痛,可见文王的德行如此之好,就是鬼神也挑不出他的毛病。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邢,法也。寡妻,嫡妻。文王能够以礼法来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兄弟,即对自己的妻子,他很尊敬,对自己的兄弟懂得友爱。御,是治的意思,文王能以礼法待其妻至于宗族,以此为政把整个国家治理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用儒家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王怎样把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好的呢?文王用礼来对待自己的妻子。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不到。你们男女青年谈恋爱你就会体会到,谈恋爱之前朦朦胧胧,男女都文质彬彬的,你尊敬我,我尊敬你。确定恋爱关系,开始谈恋爱的头

一、两个月,爱得要死要活的,之后,距离就越拉越近,你看到我缺点,我看到你的缺点,接着就开始你攻击我的缺点,我攻击你的缺点,然后就是互相谩骂,一点也不相互尊重。夫妇也是如此,相处久了,对方的缺点全看透了,就开始讨厌,不用以礼来对待。

丈夫在单位里面工作,受了气,回到家里面找谁出气?找妻子出气,妻子很难过了,说你干嘛要找我出气呀?因为你是我妻子才找你出气!多么荒谬的理由!妻子是你这一生最爱的人,你有气你为什么找她出呢?想过没有,她是你最爱的人,你干嘛要找她出气?搞错了!就像女朋友是自己最爱的人,你有气你干嘛要找她出气?男朋友也是一样,你最爱他,为什么你有气你一定要往他身上发呢?根本不懂得以礼相待。什么叫做礼?自卑而尊人叫做礼,对待自己的妻子、丈夫要以礼相待。夫妻相处,生活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睡在一起,但是要懂得用礼来对待,这个叫做人熟礼不熟。所以夫妻关系怎么把它搞好呢?经常互相请客吃饭送礼,一定能搞好。今天是太太的生日,哎呀,送一些礼物给太太,请她吃餐饭,经常请客送礼,说好话,一定能搞好。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

这些道理,我们其实都懂,为什么做不到呢?是因为在单位、在社会上做事,人际关系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大家都知道要克制。但是夫妻、恋人相处时,就不懂得克制自己而是任自己的性子说话、做事,所以容易伤害对方,因此夫妻相处更应该要懂得克制自己,最好得方法是以礼相待。文王懂得这个道理,能“刑于寡妻”,所以能把家治好。同样,文王治理国家,对待群臣懂得以礼相待,君臣和睦团结,所以又能把国家治理好。文王能“刑于寡妻”,所以太太能尽心尽力帮助他,而且太姒又是一位品德非常好的女子,文王不可能后院起火的,所以他才能专心治国。如果文王在朝廷上处理政务,忽然有人来告诉他,文王不好啦,你的太太跟别的帅哥、猛男约会去了,文王听了肯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不知怎么办才好。你说文王能把国家治理得好吗?你的太太也是如此,她在家里面操持家务带小孩,忽然听说,自己丈夫跟其他的美眉不知道跑哪去玩了,她会怎么想?家庭能稳定吗?道理非常的简单,所以夫妻相互的尊重,用真诚心对待,不要相互欺骗。

《思齐》这一首诗告诉我们,文王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他有一位好的母亲,有一位好的太太,有两位女性教育、帮助,所以成就了他的事业。我经常讲,教育女性是很好的事情,教育好一个女性至少可以影响两个男性,一个是她的丈夫,另一个是她的小孩,所以今天来听课的女性越多越好。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男人要靠女人教育的,我没说错吧,对不对?你一出生第一位影响和教育你的就是母亲,她是你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对不对?像你们这样年纪的年轻人,往往是受异性影响很大。你们看那男同学踢足球,累了,一点精神都没了,这时女同学一鼓掌,他就会拼着老命踢。(众笑)这个道理很简单嘛。如果女性有品德,想追她的男子就会向着君子的方向进行,所以女德非常重要。如果女性认为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男性就会来追求我了。这不行,因为来追你的看上你的是什么呢?是美色,出发点不好结果就不会好,到后面你肯定倒霉,因为他看到一个比你更漂亮的,身材更好的,他就跟你bye-bye,跟更漂亮的美女去了。所以女子要注重德行的修为,你注重德行的修为,追求你的男子就会用道德去塑造自己。女人对男人的影响很大,不要以为男人很厉害,你说是英雄厉害还是美女厉害?英雄征服天下,美女征服英雄,(众笑)美女都是征服英雄的,美女出现的目的就是征服英雄,不然不叫美女的。英雄的出现是征服天下的,美女征服英雄,历史都是这样的。但美女不能征服圣人,圣人是美女没法征服的,圣人是教育英雄和美女的。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这两段诗文是说,文王德行的能教化群臣和百姓,使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四)色与情——青少年的最大障碍 《关雎》、《思齐》这两首诗,告诉我们一定要懂得把夫妻这一伦处理好,夫妻这一伦处理得不好,问题就非常严重。在《礼记•哀公问》里有一段话,这一段话从另一个大的原则来讲明这一问题。

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公曰:“敢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

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古代所讲的为政,不是现在说的从政,而是教化。作为国君,为政就是教化百姓,所以自己要懂得把夫妇这一伦搞清楚。夫妇这一伦正了,父子之间才有亲情可言。父慈子孝,家才能治,作为领导家齐,下面的干部自然会忠诚于你,所以“君臣严”。在古代,教化人,爱人为大。要教化国人懂得爱人,礼教非常的重要。礼教,敬为大。敬到了极处,才知道婚姻很重要。古代的婚就是黄昏的昏,因为古代的婚礼,是在黄昏的时候进行的。作为一个人,就要重视自己的婚姻,不要稀里糊涂的,自己的婚姻影响自己一生的。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如果作为国君,影响一个国家;作为组织里的领导人,影响一个组织;作为自己,如果婚姻搞得不好,影响你的一生;所以大家现在在大学生活,你的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你未来的一切,所以大家要注意,恋爱和婚姻最关键的就是一种责任感。人为什么要结婚,大家想过没有?很多同学没想过的,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不结婚那谈恋爱干嘛!谈恋爱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婚,那干嘛要结婚,很多同学真的讲不清楚。结婚都不知道为什么结婚,干嘛要结婚呢?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责任。如果每一个人都不结婚,不生小孩,不出三十年人类就快灭亡了,快没人了嘛!

人类要延续下去,家庭很重要,为什么要组建家庭,这是社会的一种责任。所以在家庭中,对于后代的教育非常的重要。古人对小孩是爱和敬的教育。爱是由母亲教育;敬,由父亲教育。古代母亲对小孩很慈爱,这样就有了爱的人格,父亲对小孩一般很威严,小孩怕父亲,从小小孩就有了敬畏之心。现在的人倒过来的,母亲对小孩很严厉,父亲对小孩很宠爱,颠倒的,所以现在的小孩很难教。而且有一些就更糊涂,不知道婚姻的道理,结了婚稀里糊涂把小孩生出来,也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小孩子很可爱,很好玩,父母喜欢玩小孩,我对他们经常说,你不要玩小孩了,今天你玩他,长大他玩你。(众笑)小孩的教育很重要,要给他人格的教育,给他爱的教育,给他敬畏的教育。父亲很严肃,给他敬畏的教育;母亲善良、体贴,小孩就有爱心的教育,夫妻配合,小孩才有好的人格教育。如果夫妻相亵狎,互相不尊敬,家庭不和,夫妻经常吵架,你去看一下他们小孩,对任何人都不会有恭敬之心,不会有爱心。如果家庭不幸福,那小孩的爱心、敬畏心从哪里培养起?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如何把恋爱、婚姻、家庭搞好,作为年轻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男子是色字,女孩子是情字。所以孔子讲这么一句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年轻人血气未定,这个时候容易纵于色溺于情;到人壮了,血气方刚,就喜欢斗,像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有能力了,就喜欢争名夺利;老了就喜欢贪,因为快老了,快退休了,不贪就没得贪了。所以很多干部,到了五十八岁,五十九岁容易出问题。孔夫子是圣人,他讲的这句话很对的,年轻人戒之在色,中年人,戒之在斗,老年人,戒之在得,戒之在贪,没有讲错的。年轻人要将精力放在学习、工作上,多培福;中年人有能力,要为社会造福;老了要懂得享清福。大家作为年轻人,特别要注意这两个字,一个色字,一个情字,要戒之。

如何戒呢?近代的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一书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参考。这一段话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

“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打不过,任他才高绝学,都无受用。盖万事以身体为本,血肉之躯,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血为阴,气为阳,阴阳之凝结者为精,精含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贯尾闾,人生之至宝也。故天一之水不竭,则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如水之润物,而百物皆毓,又如油养灯,油不竭则灯不灭,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既济。盖心,君火也,火性炎上,常乘未定之血气,炽为淫思。君火一动,则肝肾之火皆动,肾水遭铄,泄于外而竭于内矣。男子十六通精,古者必三十而后娶,盖以坚其筋骨,保其元气,且血气稍定,亦不至如少年之自耗也。近世子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元神耗散,未娶而先拔其根本,既婚而益伐其萌蘖。数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虽具人形,旋登鬼录,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为立三大则,曰勤职业以劳其心,别男女以杜其渐,慎交友以绝其诱,如此则内外交修,德定日进,而父兄之道尽矣。”

“天一之水”,出自《易经》。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印度的哲学家认为,万物本源的物质是水。人生命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水。所以印祖云:“故天一之水不竭,则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如水之润物,而百物皆毓,又如油养灯,油不竭则灯不灭,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既济。盖心,君火也,火性炎上,常乘未定之血气,炽为淫思。君火一动,则肝肾之火皆动,”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很重要,身体最重要的三个:精、血、气。血和气相结合就是精,人的精含于骨髓,非常宝贵。如果人的天一之水充沛,必定健康聪明,就像油养灯一样,油不竭,灯当然不灭了。人心,君火,属火。如果身体的血气未定,火性一起,这个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想入非非的淫念。一些同学看了些色情照片、电影,就会想入非非。这个时候,肝肾之火一动,则“肾水遭铄,泄于外而竭于内矣。”

我们这个时代,报纸、杂志,特别是网络都有许多的色情内容,这些东西充斥耳目,所以许多同学过早发生性的行为,并不能责备大家。男子十六通精,所以青少年沉溺于色情,有损于身心健康。古代男子三十以后结婚,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男子三十,筋骨已坚,血气稍定,有了自制力,纵有婚姻的生活也不至于犹少年一样自耗伤身。从另一角度说,男子三十心理已成熟,所以三十后娶妻,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男性的心理成熟的时间要比女性晚,女性十七八岁她大概什么都明白了的,男同学十七八岁、二十岁还是个傻小伙子。现在大学男女同学谈恋爱,年龄相差很近,我经常说,你们男男女女,年纪相差那么近,结了婚以后都会抢厕所用,(众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因为男子二十多岁,血气未定,火气大嘛!年纪稍微大的男子,心理成熟了,懂得道理,懂得去关爱,所以男子三十而后娶,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二十来岁年轻人,看起来还是像小孩一样,结婚生了小孩,一家都是小孩,(众笑)家庭关系能处理好吗?男子三十而后娶,这个时候男子血气已定,即使有夫妻的性生活,对身体的耗费不会太多。

但是“近世子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元神耗散,未娶而先拔其根本,既婚而益伐其萌蘖。数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虽具人形,旋登鬼录,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我们现在很多男女同学不懂这个道理,年纪轻轻男女同学在外面同居,我看到我都很心痛,你们父母肯定不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父母其实并不知道你们这群大学生在大学都干嘛?不仅许多男女同居,甚至有不少同性恋。唉!父母知道,气都得气死!过早的男女的冲动行为,对身体不好,特别是男性,消耗精力和体力。纵欲过度,麻烦还是自己,到自己真正要结婚生子的时候,自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小孩就不会健康。所以过早的这种行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没有一点好处,特别是对未来的家庭和小孩没有一点好处。这个点,印祖讲得好:“未娶而先拔其根。”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于年轻人来说,情和色是我们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去对待它?印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立了三大原则:“曰勤职业以劳其心,别男女以杜其渐,慎交友以绝其诱,如此则内外交修,德定日进,而父兄之道尽矣。”“勤职业以劳其心”,就是说你不要让你的心,整天无所事事,悠哉游哉的,这样容易生邪思。要多看书,多学习,多思维,就不会去想入非非了。所以古人有云:“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别男女以杜其渐”,就是说男女要有别,男同学女同学距离不要太近,太近就容易起邪心,会胡思乱想。我不反对男女交往,男同学女同学不交往,性格一定会有缺陷。男性心粗,女性心细,所以男同学跟女同学交往他心会细一点,女同学跟男同学交往她的性格会更刚强一些。但是交往要有一定的距离,这个就是“别男女以杜其渐”。“慎交友以绝其诱”,就是说交朋友要谨慎,所以大家上网的时候要注意,要谨慎,你不要乱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看完了想入非非。此外,交朋友你要注意,不要去交那些专门引诱你的坏朋友。“内外交修,德定日进,而父兄之道尽矣”,也就是说要依以上的三条去做,自己的修为一定会有所增进。此外,父母兄长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子弟,才是尽父兄之道。同学们不懂这些道理,是因为父母、兄长没有跟你们说,不知者无罪。

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说这些,不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跟大家说的,而是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以一位兄长的身份,来跟大家说的。我所说的,是真正关爱你们的身体和你们未来的家庭。为了自己未来的家庭,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要向文王学习,向太姜、太任和太姒学习,以圣贤作为我们的榜样,把男女关系的处理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第三篇: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作者:

[摘要]《诗经》中的婚恋诗数量很多,约占全诗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诗感情热烈纯真,文辞朴素清新,内容、形象各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婚恋生活的方方面面。《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恋爱诗和婚姻诗。恋爱诗主要表现了青年男女从追求、约会到别后相思的恋爱过程和种种细腻微妙的心理情感。婚姻诗则主要表现了婚姻生活的幸与不幸。

[关键词] 《诗经》,恋爱诗,婚姻诗

爱情,是一种男女之间相互倾慕和渴求结为终生伴侣的极真诚或极强烈的情感。情诗,便是由爱情升华与凝聚而成的结晶;便是用爱情灌溉与培育出来的花朵。所以,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青年男女相爱相恋的恋爱诗,一类是表现婚后生活的婚姻诗。

一、恋爱诗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因此,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并且曲折的,都经历了从追求到相约再到不见而相思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哪一段过程被忽视都会破坏它的完美。

(一)追求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话,而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诗歌,也是一首相思之歌,是美好的爱情颂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沙洲上,他见到她,至此,姑娘美丽的倩影一直在他的心湖荡漾,使他无法忘怀。夜漫漫,思绵绵,姑娘的身影如同那水中左右摇摆的荇菜,飘忽不定,更使他急不可耐。终于,他痴痴入梦,梦见自己弹着琴瑟向她表示友好和爱情,并在钟鼓中共结伉俪。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位;河洲、雎鸠,则象征着东方人始终迷恋的飘香朦胧的情感意境。整首诗歌语言含蓄且内敛,情调始终是平静的,感情真挚而单纯,悠悠的欣喜与淡淡的哀伤,充斥全诗,也充斥着读者的心扉。

(二)相约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颇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时的不同心情和境况,虽然有时因为很多原因,那个“所谓伊人”永远都只能“在水一方”,但是也不乏有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景况:

静女其姝,佚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朴素,这是《诗经》中诗歌的普遍特色,因为在当时《诗经》中的诗歌都是以民间传诵的歌谣形式流传下来的,所以我们只要一读这首诗歌就可以清晰地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邶风·静女》一诗,将一个古代恋爱中的少女形象生动地跃于纸上,我们就像看见这样一个女孩真实地站在我们身边。所谓“静女”,就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但是,这样一位腼腆而内敛的姑娘,怎么会有故意将自己隐藏的这种调皮的举动呢?乍看,似乎是有些纳闷。但是,这又有什么值得纳闷的呢!纵使天性是这样子的,但在极兴奋的时候,这个年轻 的女子也会不自觉的将自己内心潜藏的一面显现出来。这是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却也是最人性最自然的一面。无论哪一种女孩都只是女孩而已,都会有自己渴望的爱情,希望得到所爱的人的呵护,在内心的深处都会有自己可爱调皮的一面,其实每一个女孩都是活泼的天使。此诗中的女孩更是深情、动人的,明明自己一早就去等候心仪的男子,可是看见他来了又调皮的故意躲起来,想看看男子的反应,看见男子因为见不到她而着急的样子,我想她的心里一定既感动又开心,因为男子的着急更体现出了他非常在乎这个女孩。

《邶风·静女》这首诗虽然是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的,但是全诗都没有从正面描写描写这个男子的形象。可就算这样,从诗句的细节我们仍可以知道男子对女子也是一往情深,对爱情抱有纯洁、美好的向往。例如他见不到女子便“搔首踟蹰”的急样,以及女子赠送了礼物给他——虽然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红管草,可在他看来却是比珍珠都珍贵、美丽,因为这是他心爱的人送给他的。就算这样东西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因为送的人不一样,使这件东西的身价也非同凡响,因为它承载的是他心爱的女子的心意。

《诗经》中描写男女相爱约会的诗还有很多,如《召南·野有死麕》和《卫风·木瓜》等诗也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男女幽会的境象。

(三)相思

有相聚就一定会有别离,特别是在男女恋爱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要时时刻刻在一起,但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又不能时刻在一起。相爱又不能相见,于是相思就成了爱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诗经》中《郑风·自矜》一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调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是一首女子唱的恋歌,是她盼望见到恋人的心情写照。“悠悠我心”,既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也包含了“久别”不见的埋怨:这悠悠之心,你能理解吗?从对情人看似抱怨的低喃,到对自己悠悠之心的描绘,再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每一字每一句都包含着无限的甜蜜。爱情真的是“纯粹的黄 金”,拥有它,就拥有了世界上最纯粹的快乐。这首诗歌和《诗经·王风·采葛》有异曲同工之妙,《王风·采葛》中的男子对思念的女子,也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些诗歌都形象地将恋爱中的男女缠绵悱恻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四)失意

爱情的美丽与珍贵在于双方都是全心全意的付出,都是在全心全意的维护这段感情,自然也就希望自己的爱情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不是所有的感情都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终曲。总有那么一些,要经历新娘不是我的痛。就像《诗经》的《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有很多人把这首诗看作是弃妇诗,但我宁愿相信它是一首女子失恋之后的诉歌。此诗每章的前三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其中第三、四句重出——男子的薄情集中表现在这一句,女子的痛苦不幸也根源于这一句,因而采取了反覆咏叹的形式。重出的这一句子中的关键字,各章不同。从一章的“以”,一转而为二章的“与”,再转而为三章的“过”,愈转愈深,男子如何薄情,曾经的女友又是如何痛苦不幸,都因了这一关键字的置换而得到一层深于一层的表现。全诗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用字精审,笔法却极为自然,语言又十分浅近,达到了精工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新郎娶亲了,新娘却不是我。这大概是我们女主人公现在正面临的尴尬处境吧。曾经深爱的人牵着别人的手踏入婚姻的殿堂,一切都那么美好,只有她是不美好的,心中的疼痛随着那吹吹打打的喜乐声更加剧烈。为什么,你不娶我?为什么,我们的感情是有始无终?后悔吧你!你以后肯定会后悔,因为你没有选择我。不过,就算你以后后悔,我也不会再理你了,你错过了就别想再重新拥有。典型的报复心理,也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心理。人家未必会后悔!

二、婚姻诗

几乎每一段感情的开始都是美丽、缠绵悱恻的,而当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热情的火焰渐渐冷却,爱情也渐渐开始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就像《安娜·卡列尼娜》里所说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样,有些婚姻给人以隽永的温馨,而有些却向人们展现了它无情冷酷的一面。

(一)新婚

从恋爱跨入婚姻,诗爱情的延续,也是爱情的升华。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可以朝夕相处,不用再凄凄楚楚的想念,浓情蜜意的生活就此展开。《郑风·女曰鸡鸣》展现的就是新婚的幸福。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鴈。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是一对夫妇的联句诗,诗歌采用对话的形式,诗中妻子说“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一对新婚夫妇情投意合、欢乐美好的家庭生活。原本花烛夫妻,慢慢在一粥一饭里建立起的平凡感情,虽不再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浓烈,却润物细无声地被一种亲情所替代。男女之间,一旦从兴高采烈的爱情步入小河淌水般的亲情氛围,彼此的感情则显得更加牢靠了。

(二)思念

思念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的白色的花,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像天暗下来独自点亮的一盏烛火,像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忧伤而美。《诗经·周南·卷尔》就是一首思念之作: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寊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褚矣。我仆陠矣,云何吁矣。

这是一首妻子怀恋远行丈夫的诗,同时也是《诗经》中一首别具一格的思妇诗。之所以说它别具一格,原因之一它不像《伯兮》那样直接倾诉自己“甘心疾首”的刻骨相思,虽然明明是妻子思念远行的丈夫,却大写丈夫如何思念自己;其二它不像《君子于役》那样通过黄昏暮色、牛羊下山等环境描绘和气氛渲染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和惆怅。《卷尔》一诗虽然是现实劳作中的思人之作,但却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幻想丈夫的病马疲人之态和长吁短叹之声。伟大的莎士比亚曾慨叹过是人的这种神奇的想象,他说:“诗人的眼睛在神奇狂放的一转中,便能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天上。想象会把虚幻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它具有如实的形象和名字。”这种神奇而狂放的一转在《卷尔》中的这位思妇的眼神里就有,于是长期以来思念不已的丈夫出现在高高的山岗上,似乎在向她诉说自己的行途之苦,在向她倾诉自己的思恋之深。这种通过神奇的想象,以丈夫思妻来曲写妻子思夫,不言妻子之苦而愈见其苦,不言妻子思念之深而愈见其深。不言而胜于言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许多诗人的思念之作都有影响,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周南·卷耳》一诗从头到尾都只是对妻子思绪的描写,虽然其间并没有从正面去描述夫妇之间相处的的融洽和深情,但是却从妇女的思绪中我们可以见出他们婚姻生活的和睦、幸福。首先,从丈夫远行后,妻子在家魂不守舍,只顾着思念丈夫,可见对丈夫的感情是非常之深。而后,我们对妇女所想的内容进行分析又可以看出丈夫对妻子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这首诗歌用的是“思中思”的方法让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组并列的画面,第一幅就是妻子思念丈夫,第二幅就是出门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的画面。尤其是对丈夫思念妻子的画面描写得十分生动,丈夫远行,跋山涉水,却在路途中不时想起自己的妻子,心里顿生伤悲,只好用酒来消愁,却还是忍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用侧描的手法,将这对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并不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事物的描述,而重在抒情,此诗这种别巨匠心的表达方法更是把所要表达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凝重。

《诗经》中描写婚姻幸福美满的诗歌有许多,但大都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进行表达的,但是《郑风·女曰鸡鸣》一诗,却是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直白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乡野优美的晨景和一个恩爱和谐的小家庭以及夫妻间真挚的爱情。

(三)决裂

婚姻自然有幸福的与不幸的,有的婚姻,家庭和睦,其乐融融,而有的婚姻却只是恋爱的时候轻声细语,你哝我哝,婚后才知道遇人不淑,终日愁苦。《诗经》中的弃妇诗可以说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人性的刻画却非常深刻,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或是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手法上都颇具艺术特色。

《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弃妇诗应当属《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两首。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被弃妇女的口吻,来表达对薄情男子的控诉。在诗歌中,妇女和男子的形象都显得非常生动、清晰。如果说,《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在倾诉自己的遭遇时,更多地体现自己的委屈与不甘的话,《氓》更多地通过婚前婚后的鲜明对比来揭示前夫的“二三其德”。而同属弃妇诗的《遵大路》,里面的女子留给我们的只有心酸,被弃还要苦苦的哀求,是何等的卑微。相比之下,《卫风·氓》中被抛弃的妇女少了一份怨愤,多了一点理智的坚强,更值得我们的同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篇幅较长,我们先对此诗的结构进行简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整首诗的研究。此诗共分为六章,第一、二章写妇女回想当初与氓相爱幽会和结婚的快乐光景,第三章则是妇女告诫年轻女子,千万不要太沉迷于情人,否则必难以自拔,也提示男子的薄情,无论一个男子怎样倾情于一位女子都是能够说放就放得下的。第四、五章则是妇女诉说自己在几年婚姻生活中操劳家室,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地为了这个家,可见女子本身十分地贤良淑德。而丈夫却十分反复无常,前后不一,当妻子达到自己所有愿望时,便忘情负义,对妻子十分冷酷无情。这不禁引起人们对这位妇女的深切同情,和对氓的行为嗤之以鼻。在这两章中妇女的情感深入到恨,令人心头一紧。最后一章则是妇女的悔,后悔当初被“及尔偕老”的誓言和两小无猜的说说笑笑蒙蔽了双眼,自己辛苦的操持这个家,而氓却变心,把誓言全部忘在一边,给人以凄凄楚楚的感觉。特别是最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简单的两句话,宣告女主人公由往事的回忆进入到理性的抉择,女主人公遭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之后,既不向氓乞怜,也不消沉,而是在用事实和道理控诉之后,毅然与氓决裂,一刀两断。这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刚烈的性格。

在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非常成功。尤其是氓这位男主角。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氓这个人是一个擅用心机的人,他在爱情面前是一个爱耍小聪明,城府极深的人。他向女主角求婚的时候,并不是直接、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抱布贸丝”来做掩饰。其次,氓又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这点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诗中没有明确地提到氓生气、发怒的情况,但是我们从女子的话里可以看出:氓在女子拒绝他的求婚后非常愤怒,女子为了平息他的怒气,又马上说定下秋天为婚期。所以氓的性格特点也决定了女子将来被弃的命运,他的脾气暴躁、善用心机,先用“及尔偕老”的甜言蜜语哄骗女子,但当女子达不到他愿望的时候就露出了凶恶的一面。诗中的女子本来是一个懵懂、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孩,在经历了被氓的抛弃、被兄弟的嘲笑,那么多悲惨命运的降临,却依然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追求,虽然她因为在婚前没有看清楚对方的真实嘴脸,导致被弃的命运,但她不放弃生 8 活的希望,刚烈、坚强的性格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诗经》中的婚恋诗用它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男女之间感情的萌生、发展和结果。并通过对不同婚姻的描述,记录了人类真实、美好的情感,再现了远古的先人们对高尚婚姻爱情的赞颂和追求,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冷酷的一面。在《诗经》中爱情和婚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因此,《诗经》是永恒的经典,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王秀梅.诗经.中华书局,2006 [2] 安意如.思无邪.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 赵运仕.古代爱情诗精选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诗经中婚恋诗思想内容

浅析《诗经》中婚恋诗的思想内容

摘 要:我国最早的情诗汇集在

定比例的。《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内容;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简要概括为:爱河初涉;漫漫相思;甜蜜约会;为爱反抗。

一、《诗经》中的“爱河初涉”

《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当时原始性文化自由发展,人们的感情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显得更加自由、热烈、浪漫。《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大都描写男女从互相爱慕慢慢发展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表达出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和人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观。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的婚恋诗多表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热烈率真的追求,同时也不忘体现男女主人公细腻真挚的感情。比如《周南·关雎》和《邶风·静女》,这两首诗就分别体出了大胆浪漫和真挚细腻两个方面。

对爱情自由浪漫、热烈率真的追求男子见到好姑娘怦然心动,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感情冲动。

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此类事分成两小类:一类是男对女的爱慕和追求,另一类是女对男的倾心和思念。先看

过好时光,到“迨其今兮”今天正是好时候,到“其谓之”我就等你一句话,只要你开口,我就跟你走,姑娘那迫切的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充分反映了古代人们追求爱情的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社会现象。

古代人们虽然物质生活困乏,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是丰富多彩的,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是如出一辙,不同于面所介绍的那种热烈真,《郑风·出其东门》就采用一种温文尔雅的方式来表现人们内心细腻真挚的情感。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窝思存。缟衣綦巾,聊我乐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窝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纯洁专注的爱情。诗中用“如云”、“如荼”写出了城外女子多且美的情形。这样简单的描写便让读者由云由荼产生联想,云和荼花使人想到女子的轻盈素雅,又充满活力。这首诗的妙处也就正在于诗人在对这些如云如荼的美丽女子的美中,表达出了男主人公的真挚情感:他爱的仅仅是那个人群中衣着素的姑娘。

二、《诗经》中的“漫漫相思”

(一)婚后思妇诗

秦观《鹊桥仙》中有句诗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情人之间无一不想着厮守终生,但是在当时社会由于戍边、劳役等原因,他们往往被迫两地分居,不能长相厮守,所以就有了长等待和无奈相思。《诗经》中有许多作品都真切地描绘出了情侣、夫妻之间难耐的相思之苦,有的表现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有的诉说戍边的将士对持家妻子的思念,有的是抒发女子对已故之人的沉痛哀思,还有表达男子思念亡妻的痛苦心情。下面主要以《王风·君子于役》、《唐风·葛生》为例来感受一下《诗经》所传达给我们 的那份深深的思念。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首诗主要抒发了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情,全诗采用触景生情的方法,选取了“鸡栖于埘”、“羊牛下来”、的场景触动思妇的深切思念和绵延惆怅。

这位思妇在忙完一天的农活之后,眺望暮色中的田野,一股股愁思自然涌上

心头,他为自己的丈担忧,鸡牛羊到晚还有个归宿,可是自己的丈夫此时此刻却还不知道漂泊在哪里,是否饱经严寒酷暑,是否能免于饥渴?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劳动妇女的一种很真实的感情,她惦记丈夫“苟无饥渴”,这种相思之情更多的是基于生活的困苦和无奈,这是无疑是一种深厚朴实的情感。“谁与独处”、“谁与独息”、“谁与独旦”表面是在描写亡人在这墓野之中独处无人陪伴,实际上也暗示出活着的人孤独无亲的凄凉。不难看出他们二人生前是多么的相亲相爱,互相依靠,以至于到妻子发出“归于其居”“归于其室”死后同穴的悲号。他们之间这样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流芳千古,为人敬叹。

(二)情人幽会诗

情人约会见面,肯定是快乐无比的,二人都沉浸于一种你侬我侬的幸福感之中,《诗经》中涉及这方面的也有不少,看《诗经》中描写约会的欢快、幸福,得人们对于古代人民的热情浪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深了我们对于古代人民那种自由真挚的向往。下面主要以《邶风·静女》、《郑风·溱洧》为例来感受古代年轻男女的恋爱热情。《邶风·静女》是地点在“城隅”的约会。笔者认为这大概是最纯真的情歌之一。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以情人幽会时的小小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男子心爱的人儿一时还没有到来,他心情焦急以至于徘徊又不停地抓头,通过这一个动作,就将男子等待爱人的那种焦急之情写的活灵活现。待到女主人公来到,以彤管相赠,男子分外爱惜,“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礼物很平常,但送礼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爱恋。短短几句便将一对恋人约会时相互逗趣的情景跃然纸上,充满生活情趣。

整首诗采取对话体的方式表现出了这些青年男女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这种开朗、大方的性格更体现在姑娘身上。“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女子主动要求意中人去观赏河边的优美风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给我们呈现出了男女青年尽情游戏欢乐的美好场景。最后他们“赠之以芍药”互相表明心意。整首诗像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天真、朴实、热烈、浪漫,亲近自热显得格外清新。

三、《诗经》中的为爱反抗

(一)封建礼教的压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礼教逐渐形成,它在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同时也束缚、干预、甚至扼杀了自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然而,追求恋爱婚姻自由是相爱的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所以,相爱的男女往往进行大胆的反抗,以求得婚姻爱情的自由。《郑风·将中子》这样写道:“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祀。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女子迫于无奈拒绝和情人的约会,但是心里却依然保持着对爱人的忠贞和浓浓的情意。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一场母女之间的冲突,这位女子的恋爱遭到母亲的反对,她呼天唤地,面对母亲的权威,却也只能发出“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感叹,最终一切都无济于事,“之死矢靡慝”女子选择了以死相抗。这类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爱情同封建礼教、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往往情侣们的爱5 情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外来的社会压力,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逼到了死角,为了心中对自由爱情的美好向往,他们选择了为爱抗争。《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

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二)古代爱情的束缚

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内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秦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上述的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爱情的悲欢离合。而用文学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先民们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始于《诗经》,在《诗经》里主要集中于《国风》部分,约占其一百六十篇的三分之一,多数为民间所作。《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当然关于婚恋爱情方面的诗是占有一定比例的。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很温馨、美好、伟大的感情,是一种复杂、纯洁、高尚的心灵交融。《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为后人展现出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爱情婚姻生活。《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内容;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简要概括为:爱河初涉;漫漫相思;甜蜜约会;为爱反抗;悲伤怨

歌。

结语: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当然关于婚恋爱情方面的内容也是开创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先河,《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诗,从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方面贡献卓越,总而言之,它是我国古代爱情诗里的瑰宝。

参考文献

[1]陈振衷.诗经全释[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67-88

[2]裴薄言.诗经快读[J].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101-110[3]陈铁镔.诗经解说[J].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67-70[5]郭培忠,诗经快读[J]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89:56-78

[6]闻一多,风类诗钞[M],上海:古典出版社1956:75-97

第五篇: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读《诗经》有感

诗经中的情歌,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源头;《诗经》时代,是我国情歌的黄金时代。

而诗经情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相爱的,当时有哪些恋爱和婚姻习俗,而且,还在于它为后世的情诗创作提供了“赋、比、兴”等艺术方法。这些艺术方法,对我们当代的爱情文学创作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而今天我主要探讨的是诗经中的弃妇诗。古代的妇女,似乎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她们唯一的希望,是嫁给一个可靠的丈夫,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过上平静的生活。但是,就连这个最起码的要求也很难实现,许多女子在结婚之后就遭到的丈夫的遗弃,成为弃妇。

《谷风》(邶风)、《氓》(卫风)和《小弁》(小雅)是诗经中三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可以说这三首诗都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一、弃妇诗的内容——古代弃妇的悔与恨

古代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不能自主、没有任何地位,这是她们遭遇婚姻不幸的主要根源。婚后,她们以辛勤的劳动改善了家庭生活,却反而使丈夫在较富裕的情况下,有条件另寻新欢。或者是婚后只因丈夫听信谣言而惨遭抛弃(小弁)。《谷风》和《氓》这两首弃妇诗,相当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妇女遭受婚姻悲剧的经济根源。离开了经济地位,妇女的婚姻是没有保障的。

《氓》这首诗作为弃妇之辞。全诗第一、二章写恋爱和结婚的巾帼,第三章写对恋爱和结婚的追悔,第四、五章写自己的美德和男子的负心,末章表达了她的悲痛心情和与之决裂的坚定态度。正如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所写到“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的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的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虐待被抛弃的遭遇,但她并不徘徊留恋,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表现了她性格刚强和反抗的精神。”

《小弁》这首诗是弃妇的悲歌。她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丈夫听信了别人的谗言。至于谗言是什么,我们虽然无从知道,但从弃妇的反复陈述中,我们知道她是清白的。弃妇被赶出家门以后,因为娘家的双亲均已去逝,因而无家可归,她愁绪满怀,悲痛欲绝。诗开头就羡慕寒鸦归家,又说桑、梓乃父母所种,对他要恭敬,哪有不瞻望、依靠父母的呢?显系对父母有留恋之情。但是父亲却听信谣言,驱逐女儿不收。诗中又有雉鸣求其雌。“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显系对丈夫的责望之词。本诗情文并茂,细腻地抒发了自己被放逐的忧愤哀怨,或兴或比,或反衬,或寓意,手法多变,布局精巧,很有艺术感染力。

《谷风》此诗写的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妇女,诉述丈夫的无情和自己的痴情。本诗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弃妇的不幸遭遇。首章从即将被抛弃说起,二、三章叙述被弃,四、五章追述婚后的生活,六章以早年的恩爱岁月结尾。诗中的这位弃妇对抛弃她的丈夫委婉地诉说、曲意地规劝、痴情地望其回心转意。她的诉说催人泪下,只可惜感动不了喜新厌旧的丈夫。

二、弃妇诗中的艺术手法(1)“比”的艺术

对于《诗经》中的“比”,朱熹解释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就是说,所谓比就是打比方。如《氓》(卫风)诗中,弃妇现身说法,向未婚的女子诉说自己的惨痛教训: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弃妇用斑鸠贪吃桑葚,因为吃醉了而落入猎人设置的罗网这以具体现象,来比喻姑娘相信了男子的花言巧语而坠入情网这一抽象道理。

(2)“兴”的艺术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又叫“起兴”,往往在诗的开端,就是朱熹说的“先言他物”。

如《谷风》中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中先以“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起兴,是说泾水和渭水相比之下才显得浊,泾水在止而不流的时候也是澄清的,可见不是真浊。言下之意是说自己同新人相比之下显得丑,自己的容貌若不和新人相比也不见得丑。再说丈夫沉溺于新婚之乐,不肯和自己同居。

诗经中的情歌,是《诗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诗经》中的弃妇是去相当深刻的反映了古代妇女在没有经济保障的情况下,遭遇被弃的现象和其中的深沉原因。

下载浅谈《诗经》中的恋爱诗(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诗经》中的恋爱诗(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精选5篇]

    《诗经》中的男女恋爱问题 春趣商城给大家讲了一个专题“谈天道与孝道的问题”。对于什么是道,大概很多人听得稀里糊涂的,这也很正常,无论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根本的问......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专题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王丹 奉节县上坝中学 404600 摘要: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其中的爱情婚姻诗内容及其丰富。有写......

    诗经中的婚恋诗五篇范文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六篇笙诗有目无词,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摘要:本文通过对《诗经》婚恋诗的解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摘要】本文主要从《诗经》婚恋诗的思想内容作为出发点,结合《诗经》婚恋诗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诗经》中书写男女相思相恋各种情感的诗篇有很多,内......

    浅析《诗经》婚恋诗

    浅析《诗经》婚恋诗(2009.8.30)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学创作的优秀成果。《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字的源头,同时也是当时民俗风情的真实......

    诗经中描写秋天的诗(五篇模版)

    诗经中描写秋天的诗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