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意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性别差异
注意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性别差异
在体育活动中我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侧重于节奏轻快、力度较小的运动,而男孩侧重于力度较大、速度较快而刺激的体育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如在组织大班女孩喜欢的跳绳活动时,她们积极性高,能坚持锻炼很长时间。而在进行他们不喜欢的滚铁环活动时,她们则情绪低落,刚玩一会儿就问:“老师我不想玩了”,“老师怎么还不结束啊?”男孩子对他们不喜欢的活动也是如此。如何对待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如何使每项活动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幼儿的性别差异是先天就有的,就像女孩喜欢布娃娃,男孩喜欢汽车和枪一样,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提供条件让幼儿在自己擅长的那一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但幼儿期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教师不应人为地加大性别差异,而应尽量缩小这种差异,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活动,从各方面都得到积极的锻炼。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限制儿童参与性别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内容,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增进两性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减少性别偏见,使两性的气质与性格得到互补,充实各自的心理内容。由于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在体力和速度方面由于女性,因而竞争性的体能活动被认为不适合女性而限制了女性的体能训练和发展。心理学家曾指出,青春期之前运动体各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青春期之后才逐渐出现。因此教师不应当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上划分严格的界限,规定某种活动只准男孩参加或只准女孩参与,而应当鼓励所有的儿童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促进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二、从主观上平等对待男女幼儿
经过分析讨论,我们否定了以前那种男女分组带活动的方式,而是以男女各半进行活动或全体幼儿一起活动为主。这样教师首先从主观上平等对待男女幼儿,使幼儿淡化角色意识。如在大班的跑步比赛中男女穿插,以组为单位来决定胜负。刚开始有的幼儿仍受角色意识的影响,不愿和异性比。如有的男孩提出“她是女的,我不愿和她比”,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女的跑得慢呗!”对于这样的男孩,除了进行正面教育外,我还让他们亲自比一比试一试,当女孩超过他时,他就不会再振振有词了。当然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坚持男孩与男孩比,女孩与女孩比。因为研究表明,同性相比幼儿的积极性更高,小组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比全是男生或全是女生积极性更高。
三、激发幼儿对因性别而显现出来的弱势体育项目的兴趣
在研究中发现,我们不可能使每项活动都受到所有幼儿的喜欢,但经过努力却可以使每项活动受到大多数幼儿的欢迎。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去激发幼儿对弱势体育项目的兴趣。
1、从合作入手教幼儿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活动前,我一般都提醒幼儿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向别人学习自己不会的技能,这样才能不断地发展自己、锻炼自己。如在练习跳绳时,女孩会主动地示范给男孩看,并有意识地教他们如何拿跳绳,如何离地跳,如何跳地轻松等,在不断的观察、实践、练习中,男孩的跳绳技能有了明显的长进。有的还从女孩那里学到了很多花样跳法,如两人一起跳、翻花跳、转圈跳等。在练习近平衡台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帮助。有了男孩的鼓励与保护,女孩不再胆小;在女孩的喝彩声中,男孩更加勇敢有魄力。
2、合理地组织活动,设计符合幼儿性别特点的游戏情节。如把滚铁环想象成开小车,要想开着小车去旅游就必须先学会开车,谁学会了就可以从老师这里得到一张“驾驶执照”,得到“驾驶执照”的小朋友就可以跟着老师开车去旅游了。在这样的激励下,孩子们反复练习,循序渐进,由直线滚到曲线滚,再到灵活自如地滚。期间老师可用拍手累计、小粘贴累计的方法来获得“驾驶执照”,一段时间后,不但男孩子大都得到了“驾驶执照”,就连不善于此项活动的女孩也陆续走进了司机的行列。
3、多组织竞争性游戏或比赛,提高幼儿的兴趣。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经常组织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如“比弱点比不足”的活动,就是让幼儿先找出自己的弱势项目,然后加强练习,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比赛。如男孩子们比踢沙包,女孩子们比滚轮胎。在幼儿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后,再举行集体比赛。另外,幼儿还可以自己进行纵向的评比,并学着做简单的纪录,如用绘画和数字来表现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活动。也许在横向比赛中幼儿会输,但在纵向比赛中幼儿却总是在进步,总是在赢。我们注重的是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孩子努力地去做了,他就会有收获。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班的男生王庆阳在集体跳绳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当我把大红的奖状发给他时,他高兴地说:“谢谢老师!”
4、增强幼儿不服输的决心,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活动之余,我经常给幼儿讲女排和女足的故事,告诉他们,只有勇于上进不怕困难的人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5、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让幼儿受到感染,乐于参与。
6、多用赏识的目光,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幼儿也不例外,大家都知道,在赏识中长大的孩子,他就会学会自信。而自信是幼儿敢于尝试的最大动力,所以,体育活动中离不开赏识教育。
总之,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着性别差异,我们承认这种差异,但我们决不能夸大这种差异,我们应尽量削弱体育活动中的性别差异,使男女幼儿都喜爱体育活动。我们应从小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所有幼儿都健康成长。
第二篇:幼儿园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体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幼儿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体育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体育活动,我们应在不偏离幼儿身体素质发展这个核心的同时,适当的渗透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安全知识等,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但不要以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过多的领域渗透就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过多的领域渗透会使得一节体育活动显得本末倒置,这样反而背离了体育活动的初衷。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兴趣 领域渗透 发展
一、重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在的“健康”一词不仅仅局限于人生理上的健康,更要求人心理上的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自然环境,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幼儿正处于人生起跑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和完善,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婴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旺盛的时期。因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是此时期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较差,如身体活动能力、体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等。依赖性较强,意志较为薄弱,知识经验相当缺乏,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动作,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需要通过成人的保育和教育才能实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我们必须提出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身心两者和谐发展两者并不是单纯机械相加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而是要统一、协调的发展。虽然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对这种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往往会忽视两者的统一,而过于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对另一方面的发展形成制约。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较容易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过于强调幼儿身体的发展的同时忽视幼儿心理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目标时,大部分内容偏向幼儿身体素质发展,而缺乏对幼儿心理方面的锻炼,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缺少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内容;同时也有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身心和谐发展”这个目标而牵强地加入一些心理培养方面的内容,反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而另一种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幼儿心理的发展而忽视了体育活动本质上对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举例说明:我观摩过这样一节体育活动,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喜羊羊,穿过几个障碍带着沙包去打灰太狼,在活动中幼儿根据教师的各种提示来穿过障碍。就游戏本身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游戏,但问题在于这是一节体育活动,而这位教师为这节体育活动制订的身体发展方面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匍匐钻爬能力,但是在这节体育课中,关于匍匐钻爬能力锻炼的障碍只有一个,教师在只进行了一次范爬的情况下,就带领幼儿一窝蜂的爬过继续进行游戏,继续进行他的“喜羊羊大战灰太狼”的游戏,孩子们玩的是很高兴了,但是这节体育活动却没有起到一丁点儿对幼儿匍匐钻爬能力的锻炼。
我想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通过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智力上的发展,但他或许没有意识到,当一节体育活动的天平过多地倾斜向了其他领域,幼儿又岂能专注于身体方面的锻炼,忽视了体育活动本质上对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那还能算是体育活动吗?
所以,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真正地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能获得心理上的积极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不要盲目追求领域渗透
从而忽视体育教学本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是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为主,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其他领域的能力。我们有些老师在制定体育活动时总会本末倒置,把一节体育活动上的五花八门,各个领域都进行一下渗透,反而把纲要中要求的最本质活动目标给忽略了,达不到一节体育活动应该起到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制订一节体育活动的目标的时候,应当首要把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放在第一位,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掺杂一些体育活动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适量的安全教育,切勿追求盲目的领域渗透。
三、要充分利用现有器材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内容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制约,如何让有效的活动器材发挥最大的功效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现在幼儿园的班级内一般少则二十多名幼儿,多则三四十名幼儿,而与之配套的体育活动用具往往只有十几套,还要几个班级循环使用。这样消极的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我们主观上对体育课的重视,认为反正器材就那么多,需要2.3个幼儿合用一套,造成体育活动耗时长,加之课堂常规不易保障等负面因素的凸显,让我们感觉给幼儿上一节体育活动还不够麻烦的,由此搁置了我们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在体育课程的制定中应考虑可以让幼儿携带一些活动器材来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园体育器材匮乏的现状,且在活动器材的选择上应懂得就地取材、一物多玩。比如班级里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椅子、桌子等,就可作为活动的器材。比如可以用椅子配合韵律音乐来开展抢椅子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而且利用这些器材开展的活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为在幼儿眼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可以当作“玩具”,可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四、幼儿体育活动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让幼儿在挑战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要合理制定难度,不要因为害怕安全问题而降低活动难度。
经过近一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幼儿普遍对有一定难度及挑战性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一次玩轮胎的体育活动中,我提出让幼儿在搬、抬、、翻、滚等方法中自由选择合适的方法搬运轮胎,由于在上一环节我已经告知幼儿滚轮胎是最简单省力的方法,所以大部分的幼儿选择了搬轮胎这种最有挑战性的方法。由此可见,孩子们都喜欢冒险,喜欢挑战自己,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然而在幼儿园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幼儿的要求缺乏难度,幼儿不必费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发展,主观上对现在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存在误区,没有尝试去挖掘幼儿潜能的意识,仍以老标准衡量和要求孩子;第二点是教师不敢增加难度,有的教师想要增加难度,但顾忌到一旦增加难度,幼儿在活动中容易产生危险,在幼儿安全和活动难度面前,教师首先放弃的肯定是难度。这样就造成幼儿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更为可惜的是错过了培养幼儿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因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难度上要敢于突破。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难度适当,保护恰当,孩子们并不会遭受到安全上的威胁,有一定挑战性的要求反而能使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而他们的表现着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在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可以使幼儿更好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体育的追求与爱好。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还要改变过去统一对待的做法,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都提出一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会感到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成功,愈发的不敢尝试。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要求上要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提供给幼儿难度不同的活动器材,每种器材至少有2-3种不同的难度,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如练习跳跃,障碍物距离的远近;练习投掷,球有轻有重等。通过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和增加难度的方法,使每个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体育活动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到这些问题,科学合理的制订体育活动内容,当前在幼儿园中尚属薄弱的体育活动现状将大为改善,我们的孩子也将拥有更好的身体、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设计科学合理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并书写完整的教案。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教案上课。
3、情感目标:重视备课及教案的书写,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强化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设计科学合理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并书写完整的教案。
2、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教案上课。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优秀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人手一份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简单串讲前六章知识点,指出本课是对前六章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本教程真正的核心。
前六章知识点为:
(1)认识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3)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教育活动设计(4)幼儿身体认识与安全教育活动设计(5)幼儿园早操活动设计(6)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设计
2、摸索练习。出示“有趣的长凳”这样一个幼儿园中班体育教学活动方案,让学生现场准备5分钟设计该活动,进而上台表述设计思路,以同学为小朋友展示教学过程。(难点)
3、新课讲授。
(1)、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2)、运用讲解法,教授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设计。教师主导,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为主。(解决教学重点)
4、【巩固与练习】
分组讨论,同样是“ 有趣的长凳”这个中班体育教育活动,通过本节课学习完善教案。(突破难点)
5、【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用练习的方式重复性的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
6、【课后延伸】:
1.幼儿健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幼儿的健康水平?
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组
2015年6月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节奏
浅谈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节奏
摘要: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和各项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他们形成安全感、乐观精神和态度十分重要的阶段。我们应该在孩子还没有很多识别能力的时候为孩子的这些健康行为买单,让他们有一个发育良好的身体、情绪愉快、体质强健、动作协调、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节奏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里所说的节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适时适度的使用音乐,把音乐节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第二,体育教学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幼儿的身体节奏,让体育课对幼儿身体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 体育教学 身体节奏 音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幼儿健康有了全新认识。健康一词不仅表现在身体上的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强调:“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和各项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他们形成安全感,乐观精神和态度十分重要的阶段。我们应该在孩子还没有很多识别能力的时候为孩子的这些健康行为买单,让他们有一个发育良好的身体、情绪愉快、体质强健、动作协调、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这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各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最坚实基础。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幼儿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孩子的这种健康在自然而然中形成呢?我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节奏揉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里所说的节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适时适度的使用音乐,把音乐节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第二,体育教学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幼儿的身体节奏,让体育课对幼儿身体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准备活动,用音乐唤醒幼儿身体,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活动前,我会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唤醒身体的每个细胞,让孩子身心逐渐兴奋起来。如在小班体育活动小猫钓鱼中,老师带领幼儿带着小猫头饰和猫妈妈一起在温暖的阳光下做着各个可爱的动作:吃东西、小猫之间互相嬉戏打闹,(做各种下蹲,起身,跳跃,慢跑,拉扯,捉老鼠的动作),这些动作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变得有节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音乐素养,增加了感受美,表现美的欲望,也给体育课增添了无限乐趣。当然,不可喧宾夺主,过度强化音乐,使用音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二、在示范动作时做到流畅、优美,充满节奏感
我们知道,每个体育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节奏,不管是拳击、跑步、跳马、吊环都要遵循一定的节奏,这里的节奏是身体节奏。就像跑步我们要让跑步节奏和我们身体节奏紧密结合,如果掌握不好会让我们的心脏感觉不舒服,更不会有好的成绩,孩子虽然小他们的运动也没有那么强的竞技性,但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小处着手让孩子的身体有个良好的发展。如简单的体育游戏,好玩的木棒,孩子在连续跳跃木棒时,如果掌握不好跳的节奏,动作就会不流畅,好多幼儿会出现在木棒前犹豫不决,把握不好跳的时机,迟迟不能完成动作,甚至出现绊倒,踢棒等情况,所以老师首先在示范时就要动作流畅、优美,充满节奏:下蹲――摆臂――蹬腿――上纵身体,并适时加上口令,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身体素质。
三、小组活动中成员配合讲究节奏的把握
小组活动中讲究节奏的运用。活动前,小班孩子提前欣赏大哥哥大姐姐的比赛,让他们感受比赛的气氛,学习比赛经验,增强比赛信心;中班孩子可以在试玩中寻找经验,比赛前允许孩子分组试玩,试玩的目的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寻找比赛方法,积累比赛经验,尝试经过自己探索获得比赛经验;大班孩子则活动前先讨论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小组活动。比如,在小组接力完成的动作这项比赛中,除了奔跑速度外,要考虑其它影响完成整组动作的因素,如起跑、接力的方式、拍手、拍肩还是递物都要掌握好节奏,避免丢棒,接棒慢的问题。大班运球比赛中,孩子们活动前分组讨论了接力方案。A组方案:跑时球抱在胸部前下方,集中精力以防摔倒,交接球时递球者向前送出,接球者手放胸前张开,并做好跑步的预备动作,递球者喊一,接球者喊二的同时快速跑出。B组因为活动前没有把方案商量好,交接球时出现几次接球者没接住球的现象,影响了速度,因为影响了速度,其他队员拚命想提高速度,结果因为急于求成又出现跑动中掉球现象。结果当然是B组输了!所以,我们经常听教练说注意掌握节奏,这种节奏和其它幼儿素养一样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这种长期素质的锻炼,让我们班孩子在几次运动会比赛中均获得良好成绩。
四、教师在体育课中全盘掌握孩子的身体和情绪节奏,随时调整活动方案和活动节奏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掌握孩子们运动的节奏,不要等到孩子累得筋疲力尽时再结束游戏,而是要时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的变化,及时叫停游戏,或者调整游戏方案,变化游戏难易程度,运用总结等方式让孩子及时调整身体节奏和活动节奏。如果活动内容有些激烈,那就要一个活动环节完成后让孩子稍事休息再进入游戏;如果游戏内容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调动孩子情绪,那老师要调整游戏方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竞赛性,用语言、动作、口号激励每个孩子积极游戏。
五、结束部分运用音乐,让孩子进入身体舒缓期,放松身心,交流体验
活动结束部分,我们应该让孩子的身体慢慢平静下来。我一般会放些幼儿喜欢的音乐,并且音乐经常变化,当音乐响起,孩子们知道体育活动要结束了,他们会自觉进入放松状态,互相敲敲打打,伸伸踢踢,或者三五成群地讨论今天的活动有哪些地方自己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影响了小组发挥,听听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当然,孩子们少不了因为本组失败后的互相埋怨争吵,我一般不会去干涉他们的讨论,而是帮助他们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和调控情绪。如果出现肢体冲突,我会适时出现让他们冷静表明自己观点,用和平方式解决,商讨下次应该如何避免类似失误发生,并且下次的活动我会看似无意的把他们还是分在一组,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和心得体会,发现个别孩子不高兴时,上前主动学问情况,帮助化解他们的消极情绪,做到对孩子收放自如,“收”不是要管制他们,“放”也不是任意放纵他们,教师不但要管理好孩子的身体状态,还要把握他们的心理节奏,让孩子在和同伴的不断碰撞中,学会怎样处理问题,增强如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作为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幼儿教育,在对孩子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专业作用,让体育课更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让孩子的动作充满节奏,充分激发幼儿身体正能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关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关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摘 要】 幼儿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差异层次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促进全体幼儿同步发展,确保每一位幼儿受益。
【关键词】 幼儿园体育教学 关注 幼儿 个体差异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我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了更为有效的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我园针对园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开展了幼儿园体育课题的研究。我在参与开展中班体育活动《快乐跳跳跳》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训练以及其他各项体育训练中,一部分幼儿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在某些方面的技能掌握得较好,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规定的目标,而有的幼儿相对而言就比较困难,感到力不从心,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我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的几点思考:在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如何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地方法,因材施教呢?
1 针对个体差异,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存在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的孩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相互间是有一定差异的。所谓幼儿间的差异指的是幼儿由于受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所反映出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幼儿都受益。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幼儿。因为一个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除了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他们所具备的一些个人的身体特征、体能或体育技等方面的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教师一定要正视幼儿身体上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位幼儿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如我在首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青蛙捉害虫》这一活动时,由于忽略了幼儿在身高和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投放的“害虫”在悬挂时所设高度一致,从而导致了“小青蛙”们一进入庄稼地去捉害虫,个子较高和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很轻易就把害虫捉到了,但他们依然意犹未尽,还觉得捉得不过瘾;而个子较小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却一只害虫都没有捉到,面对“满载而归”的同伴有种很强的失落感,感到很沮丧,丧失信心。经过课后的反思,发现问题所在就是教师在布置体育游戏的环境时,没有考虑到幼儿个体间的身高的差异以及能力掌握程度的差异,导致一部分个高或能力稍强的幼儿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任务,而个子较矮、能力稍弱的幼儿却没有收获。《纲要》第三部分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既要兼顾群体,又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依据幼儿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幼儿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差异发展。考虑幼儿差异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幼儿差异,是要力求幼儿通过努力来完成,使每个幼儿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曾强学习自信心。
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更应注意从幼儿的个体差异方面的因素来考虑,既要注意幼儿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幼儿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另外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来考虑,可以悬挂高度不一的害虫,让个高或个矮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捉“飞”得高或者“飞”得低的害虫,这样既能很好的照顾到不同身高、不同能力幼儿纵跳触物技能的发挥,又能让敢于挑战更高高度的幼儿大胆的去尝试,孩子们在捉害虫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纵跳触物的技能,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幼儿个体差异,选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关注个体差异,要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在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必须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充分预想了幼儿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例如由于受先天、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虽然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幼儿,身体条件却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必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幼儿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女孩和男孩的身体条件不同,男孩比较活泼好动,不用老师特意去发动,给他们一些体育器械就可以玩得满头大汗、兴致勃勃。而女孩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通常比较被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参与他们的练习,发挥活跃幼儿的带头作用与影响力,和她们一起游戏、一起比赛,在玩的过程当中,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起她们的动力、热情与兴趣,使幼儿忘却彼此的技能差异,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她们的运动技能,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精神,缩短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也加深了师幼间的感情,学习效果会非常明显。
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在体育活动一开始,就尽量使活动达到公平、统一的状态,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活动过程中应很好利用时间和空间,对能力强的幼儿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幼儿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幼儿。可通过观察老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逐步通过试探练习过渡并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教无定法,教要讲法,贵在得法。”只有根据体育活动的实际,选择灵活恰当的方法,才能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获得最佳健体效果,增强幼儿体魄。
3 关注幼儿兴趣爱好的差异,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的学习保证。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教师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多的观察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让他生成下去。因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发展、得到发挥。我认为,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观察,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提出相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不敢“吃”,丧失了信心,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观察后在对幼儿的要求上要因人而异。以“小小跳水运动员”活动为列,为了发展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活动中我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高度,让幼儿自主选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作为教师,我只是起到引导、保护的作用和用微笑鼓励他们。通过活动,大多数的孩子能从最高的高度上跳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不敢完成,但我没有强求他去完成。因为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他们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所以,活动中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征,避免枯燥重复的技能训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善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丰富的游戏情境,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之中,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并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采用自由组合群体、按技能分组、尝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难易不同的内容,让不同体质的幼儿都有活动的机会,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创新的认识上,要重在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如“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活动,第一层次的探索可以是自由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比赛谁跳得远;第二层次的探索是找出别人跳得快、跳得远的方法;第三层次可为幼儿提供布袋、呼啦圈、画格子等辅助材料,使幼儿与器械积极交流,创造出“袋鼠跳”“过荷叶”“跳房子”等各种饶有趣味的新花样、新玩法。让幼儿在教师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指导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成功乐趣,培养了幼儿自尊、自信、团体合作和相互竞争的意识,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4 教学中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个体不同,运动技能也就千差万别,在体育学习中,运动技能的好坏一下子就可分辨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这种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为不同个体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采用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方法,使不同的运动技能水平的幼儿都能很好地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感受到成功。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幼儿在跳过“障碍物”时,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缩短跳的距离或改变“障碍物”的宽度等等,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完成教学目标,更能使不同人体享受到在自己获取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幼儿普遍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小小跳水运动员”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自由选择从不同高度的椅子上往下跳,大部分的孩子在较高的椅子后面;当我在另一边将几张椅子叠放成最高时,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的排在了我的后面,都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孩子们喜欢冒险,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作为教师,要了解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能力发展的不同程度,提供给幼儿的运动的材料要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水平,不同的层次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活动的器械与材料,才能让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
总之,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生理发育、心理状态等,针对他们间的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选择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使幼儿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确保每一位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0
2 张向葵主编.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
3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7
4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