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模式教学在麻醉本科生见习期的应用
多模式教学在麻醉本科生见习期的应用
摘要:探讨在麻醉本科生见习教学中使用观摩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ning)教学、模拟教学结合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麻醉学;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28-02
在麻醉专业教学中,课间实习课是联系学生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1]。我院从2001年招生麻醉本科生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摸索,近期在课间实习中采用观摩教学、PBL教学、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2008级麻醉本科生,共81人,按学区分两组,试验组,39人,采用多模式教学法,对照组,42人,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均完成21次(82学时)的见习教学。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主讲为主,结合学生手术室参观。试验组,在气管插管技术、椎管内麻醉技术、有创循环监测技术、心肺复苏技术采用模拟人操作学习法,在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其余内容按亚专科分类进行两次(8学时)的学习,即观摩教学与PBL教学。具体如下:①手术室观摩教学。同学参观指定亚专科的手术与麻醉,教师重点总结此亚专科手术的麻醉特点。②拟定下周相同亚专科的PBL教学课程。选择临床实例与相关问题,如:头颈颌面手术的麻醉、胸科手术的麻醉、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腔镜手术的麻醉等。病例中提供主诉、现病史、主要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拟定的手术方案。问题涉及评估病人分级、术前准备是否达标、如何选择麻醉方式、术中麻醉管理计划、预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等。③任务布置:病例讨论内容布置到小组长并落实到每位同学。由组长对学生进行任务分工,组织学生以问题为线索,查找资料,寻求病例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④课堂讨论:每个小组分别有代表发言,报告各自负责问题的资料查找来源与结果,并就病例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或对其他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在讨论过程中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防止“跑题”,并控制讨论进程及时间。⑤教师点评:讨论结束后,教师就讨论中对问题的解决程度、知识的横向结合能力、知识点的准确性、资料的查找和把握能力、组员间的协作沟通等进行点评。对重点、难点,以及讨论中未能解决或分析深度不足之处进行深入阐述。整个过程始终贯穿在同学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讨论和发言中。
3.评价指标。见习教学结束后,两组同学均进行常用麻醉技术、典型病例分析的模拟考试(满分100分),并记录。此外,针对PBL教学与观摩教学结合的教学效果要在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该教学法是否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创造力、资料查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分别计1、2、3分。
4.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13.0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考试成绩结果。试验组常用麻醉技术与病例分析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模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见表1。
表1 麻醉科课间实习考试结果(x±s,分)
2.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在是否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创造力、资料查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麻醉科课间实习问卷调查结果(x±s分)
三、讨论
临床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单调,学生完全被动学习,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与学都面临很大困境。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既调动学员积极性,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真正的临床医师,面临提高操作技能、处理临床病例的问题才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最根本的动力。模拟教学与PBL教学能完全达到上述目的。医学模拟教学是指,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的工作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无风险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模拟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而模拟人的应用为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3]。麻醉实践教学中涉及大量的临床操作,如气管内插管、硬膜外腔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桡动脉穿刺等,在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中,操作不当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模拟系统具有很好的仿真性,训练过程不受医疗安全、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等因素的干扰,且可重复操作,完全能保障麻醉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事实证明,我们采用的模拟人教学与训练在麻醉技能操作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ning,PBL)是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该方法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该方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进行的,是一种纵向综合的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扩展横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理论知识,在解释各种现象时学习与运用基础知识[4]。PBL教学法与传统医学教育的“主题导向学习模式”(subject based learning,SBL)完全不同,PBL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5]。二者相比,PBL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获得极大的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实现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间的多向交流。②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而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记忆深刻,因此,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③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加强。④培养了学生把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初步培养学生以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进行思维的能力。⑤它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综合理解、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语言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在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将对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患者对临床麻醉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医院在选择人才时纷纷提出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麻醉毕业生[6]。而高素质的麻醉医师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院采用的模拟教学、观摩教学、PBL教学能切实提高同学的学习主动性与综合能力,是麻醉学课间实习期实用、高效、高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健,张金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POM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71-72.[2]路志红.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杂志,2010,(1):183-185.[3]闫肃,刘功俭,刘金东.麻醉学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83-84.[4]张晗.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2):423-424.[5]Koh GC,Khoo HE,Wong ML,et al.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CMAJ,2008,178(1):34-41.[6]袁红斌,李永华,张红武,等.运用数字化直播示教系统提高临床麻醉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66-367.作者简介:钟海燕(1973-),女,医学硕士,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二篇: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心得体会
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心得体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学生走向临床工作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环节,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是临床医师基本技能的培养,临床医师基本思维的培养.其专业特殊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历史的原因,我国麻醉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晚,因此,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教学,作为提高麻醉医学生重要阶段.我院我科自1998年开始接受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工作,共有6批,68名实习生,来自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麻醉专
业本科生麻醉专业临床实习教学.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大学教学大纲,结合我院的特点,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保证实习带教工作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正常运行,确保带教质量.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调整实习计划
我院是广东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技术力量雄厚,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病种病例丰富,我们充分发挥我院的特点,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及教学基地的现状,合理安排,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尽可能多见、多学、多动手.将实习生按麻醉亚学科分类安排手术麻醉,使实习生可以尽可能的将理论科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接触的.收到很好的效果.三、加强管理:强化带教意识,提高带教质量
科室在医疗工作外,强化带教意识,不把带教任务当作”额外”的负担,提高带
教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抓好岗前教育,提高实习的自觉性.同学从学校的理论学习转入临床实践,是一个大的转折,为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进入角色对每届实习生都进行上岗前教育,内容包括实习纪律,科室规章制度,科室工作程序及工作安排,并请已毕业留院的医师座谈,交流实习体会.实习第一天由教学秘书上课内容为:麻醉实习生管理;实习生学习、工作、生活管理;麻醉工作的特点.介绍概况、工作特点、以及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各项规章制度、医疗文书的正确书写、医疗安全、实习生职责、组织纪律性,以及在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作重点讲解和教育.从而使学生们能在较 短的时间内了解医疗工作的程序,适应环境,进入角色.使同学在短时间内应使之适应科室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常规.能在最短内适应环境,完成单纯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四、从严教育,重点”三基”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合格医师过度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中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论和技术的指导和训练,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基础技能训练,在老师的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结合专题讲座和教学查房,全面提高实习质量.使同学们成为一个思想成熟、知识面广、业务熟练、服务优良的合格医师
工作中,要求掌握麻醉前、中、后处理的基本原则,麻醉物品摆放位置,各种麻醉机、监护仪、麻醉药品的基本性能及初步使用.同时由带教老师负责一对一的带教完成麻醉.五、关心实习生的学习与生活
学习与生活是不可分隔的.实习生远离学校与亲人,到一个新的环境,特别是就业的压力增大,肯定会在生活上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科室领导及带教人员应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解除后顾之忧.
第三篇:见习期教学工作总结
见习期教学工作总结
在2016年9月份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转眼间就过了半个学期,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半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使我对自己业务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现特将这半学年的教学工作情况做简要的汇报。
首先是在思想方面,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同时要有渊博知识,精湛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德。我知道作为一名新教师,师德的修养,不能靠一朝一夕而就,也不能挂在嘴上,夸夸其谈,要善于学习,用心修炼,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心里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去做。使自己在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长和进步。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热爱自己的事业,团结同事,为人师表。
在教学工作中,我做到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不仅如此,还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收获不少。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教育教学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和所有教师一起融入了新课改的浪潮中。新课改推行以来,我们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师不再将知识填鸭式的传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方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注重过程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新课改以来,随着考核目标的转变,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目标。更加注重德育,并且严禁教师体罚学生。让教育以培养下一代合格的中国公民为目标。在备课方面,认真备课,虚心求教由于我带学校七、八两个年级的生物课,教学任务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书籍,经常从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平时我认真虚心的请教我的师傅、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学习好大纲,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上课、听课、评课,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之前我都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和图片,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上课时认真讲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课余时间,我多和学生交流,看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惑,以自己的过往的学习经验给他们提供建议,询问他们对我课堂的意见,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意见,使自己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夜自修期间,对于学生的提问,我都尽力解答。在实习过程中我认真对待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并及时给予纠正。发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我就会想办法督促,或者在课余和课后帮他们补习。对于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在下一次上课我会及时纠正大家的错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予以解答,帮助他们在求知路上顺利越过一些障碍。而我,正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教学从表面上看是简单的,每个教师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教学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不只是讲授,它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做得很优秀而无需模仿。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抱积极的态度去做,不要消极,人要懂得爱自己,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爱身边的人,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与此相关的人。还有待人我们要宽容得计求全,切记简单,骈面的评价学生,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智慧,而教师的智慧,是从整体上反观世界,他超越聪明。最后在这个岗位上,我们要处理好人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为人之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微笑与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我们要用平等,博爱,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这些。
猫场中学
熊维茜
第四篇:本科生导师制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法律专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近年来,各高校法学专业都增加了法律实践课程,法律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比例也日益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开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很多实践课程没有发挥预期作用,流于形式。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弥补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不足,对于法学实践教学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法学教育归根结底是实践教育。法学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法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很多学科不同,法律在实践中发挥着定纷止争的作用,而“纷争”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非但当事人的利益会受到侵害,还有可能演变成群体事件,危及整个社会的公共秩序。近年来各地频发的群体事件,多数都是由于个人利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引发的。所以,法学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法学教育一方面应传授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加强法律实践。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目标,为此,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充分利用法律实务部门的资源条件,建设一批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覆盖面广、参与性高、实效性强的专业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为贯彻该文件精神,加之近年来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纷纷改革原有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法学课程中的比重。
我校从2008年已经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课程在整个法学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经过五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开设了包括毕业实习、法律诊所、法制调查、初高级辩论赛、模拟法庭等七类九门实践课,共42学分,实践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0.64%。在天津、河北两地的法院、检察院、社保局建立了36个实践基地,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参加到实践基地实习,为每一名同学提供实践的机会。但是,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形式主义。在实践教学的推进中,很多老师的态度比较消极,被动接受任务,甚至不进行有效指导,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实践教学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投入更大的精力。以法律诊所为例,在诊所教学中,要求我们使用实践中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以律师的身份真实的参与到案件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在各方面经验都不足,所以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指导,包括案件本身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当事人关系的协调,和法院等部门的协调,以及案件调查等实践过程的协调,对各种文书写作的指导,出庭的技巧的培训等等,这些所花精力和时间远远大于传统的理论教学,突然间的改变必然会受到抵制。同时,现行的评价机制,往往只关注教师的科研水平,考察教师时主要看发表了哪些论文、做了哪些项目,如果教师把大量精力花在实践教学中,影响教师晋升。
第二,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很多同学还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基于种种原因,不愿去实践基地实习,浪费了实践教学资源,影响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很多实践课程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例如法学辩论,需要参加的学生互相配合,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写作文书资料,还要和团队配合,很多同学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一本书来的实际,早早退出比赛。有些实习,需要进入实习基地,参与日常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感到压力很大,选择逃避;还有的同学认为现在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应该考研或者考司法考试,为将来工作增加砝码,他们全部的大学生活都要为这样的目标准备,有的甚至大二时就开始相应的准备工作,进入实习基地需要像工作人员那样按时上下班,影响他们复习考试,所以拒绝参加实习或者找种种借口逃避实习。这样,学生缺乏主动性,不参加实习或者不认真参加实习,学生的能力不可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影响了实践课程的推进和实习的效果。
第三,缺乏有效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实践课程的组织来看,目前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很多实习单位没有有效的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有些实践课程由于资金、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没有落到实处,需要不断完善。
目前,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工作任务,全部由法学专业教师承担,包括实习前的分配、安全保障、实习中的考勤、安全实习后的考核等,专业教师有自身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还要面临各种考核和评职称等压力,很多时候有心无力。在实习中,有些实习单位对任务不明确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对实习学生管理松散,不分配实际任务,或者分配那些明显不适合实习生的任务,无法让学生得到真正锻炼。还有一部分在外地的实习基地,由于距离远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学生在实习期间私自离开实习单位等,这些现象都需要学院和实习单位,进行有效配合,明确分工,切实提高实习效果。某些实践课程没有落实,如法律诊所,缺乏案源,难以落实,变成了模拟法庭。
为了解决当前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法学教学的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现行教学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其中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对法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中国成立后,本科教育采用了苏联模式的学年制,导师制仅用于研究生教育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本世纪初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一批高校再次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本导师制。虽然该项制度再次推行已有十年历史,但是至今国内对本导师制的内涵也没有统一的、权威的界定,也没有上升为高校普遍适用的管理或者教学制度,从各个已经推行本导师制的学校来看,本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指导内容也不同,有“生活导师制、实习导师制、素质导师制、学习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德育导师制”[1],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有的是全员导师制,有的是精英学生导师制,有的是入学就配备导师,而有的则是三年级后才配备导师。尽管实践中具体实施时做法千差万别,但其基本精神就是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的指导关系,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英人才。
我校于2011年在09级本科生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所有法学专业学生配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的任务不仅体现在学习指导,同时还要与学生加强沟通,承担一定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的任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做人”。基本做法是:首先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然后由学院进行调整,一般每个老师指导学生不超过十个。由指导老师制定自己的指导方案,实现个性化督导。这种指导方法突破了传统大班上课的局限,使老师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有针对性的提供学习、科研指导,科学评价学习效果,这正是解决目前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
实践课程无论是低年级的专业感受教育、初高级专业辩论赛、初级社会法治调查、模拟法庭,还是高年级的法律诊所、高级社会法治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都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大班教学的结果是使很多学生得不到指导,或者逃避实践,实践教学的效果无从实现,所以,通过将本科生导师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落实指导环节,最大化地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做法上就是由本导师直接作为实践课程的指导老师,对实践课程进行指导、考核、监督。具体做法如下:
1.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毕业论文不仅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方式和环节,更主要的是深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和分析实践问题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毕业设计一般在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大约是十五周的时间,在这十五周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选题、资料收集、分析、加工并写作论文定稿的任务,同时,还要提交前期报告、中期报告和外文翻译、初稿等文献资料,而这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还要面临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或者找工作等任务,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任务,毕业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学校很多老师抱怨毕业论文质量太差的原因。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论文质量,就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去做这件事。
指导老师在二年级已经确定,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科研能力,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相关论题,查阅文献和案例资料,在学期末确定选题。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确定的选题查阅文献材料,进行文献综述,制订论文写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等前期工作。进入四年级,法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每年九月份有司法考试,会有大量的学生参加考试,所以,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十月份以后,才能继续论文的相关工作,继续搜集资料,写作中期报告,翻译相关外文文献等,跟指导老师进一步深入交流论文写作。在这期间,很多学生会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所以任务不宜过重,在第二学期开会后直接开始论文终稿写作,进行反复修改并定稿,参加答辩。这样把原本一个学期的任务,分解开来,减轻了论文写作压力,也能切实提高写作质量,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2.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实习中的应用。毕业实习是全面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方式。现在的教学计划中把毕业实习安排在暑期进行,可以避免和正常理论教学以及学生考研等的矛盾冲突,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但是,在管理上现在由一位老师负责,随机选择几个老师负责外地实习学生的接送,有些实习单位的学生很多,老师很难有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造成实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关于专业实习的监督、评价等都由指导老师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指导老师对学生比较了解,对那些各方面比较认真的学生可以少花一些精力,而对于平时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这样可以实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监督,评价,考核,有利于实现实习的效果。
3.本科生导师制在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中的应用。模拟法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角色感和诉讼技能,熟悉相关法律的学习。我校法律诊所是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与我校学生在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志愿导诉和河北工业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相结合,通过真实案件的处理,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从事法律职业奠定基础,是培养实践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两门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模拟法庭是学生模拟案件审判的过程,而法律诊所是实际处理真实案例,这两门课程需要老师对个案进行具体指导,关于专业知识、出庭技巧、会见技巧等,如果是大班教学,很难实现真正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制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案例,在课程中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扬长避短,首先从人数上看,每个指导老师指导十个左右的学生,精力上能够承受,从案件办理的角度看一个组十个左右的学生在分工上比较好协调,而且指导老师对学生比较了解,在分工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实现更好的团队配合,有目的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本科生导师制在其他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专业感受教育,主要是参观法律职业设施和法律文化展览;聆听法官、律师和检察官等法律职业人士的报告和讲述、观摩法院庭审等,增强法律职业认识和法律理想崇高感。两次专业辩论赛,使学生形成辩论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两次社会法治调查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社会法治的了解,形成服务社会、服从大局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以往的做法是不专门配备指导老师,学生有疑问可以选择找任何熟悉的老师咨询,结果在这几门课程的开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专业感受教育基本上学生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没有真正的“感受”,法治调查和辩论赛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的规则和内容不了解,根本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如果由本科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规则,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在课程中会表现得更主动、更专业,才能锻炼其实践能力,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专业感受教育中,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选择参观的地方,听取的报告和参加的庭审,让学生有“感受”的时间和氛围,避免了所有的学生一窝蜂地“只参观不感受”;在法治调查中,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调查的内容,实现调查内容的多元化,全面化;在专业辩论赛中,由指导老师就规则进行讲解,辩题进行解析,辩论技巧进行指导,对人员分工等进行协调,这样才能通过辩论赛锻炼“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在将本科生导师制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几个先决问题。首先,改变传统的考核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指导实践课程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教师在科研上的精力投入,应当将实践课指导计入学时,给予相应的报酬;指导的结果,作为考核和晋升时的成果进行考虑。其次,在一年级应当确定指导老师。目前的做法是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指导关系,从时间上看略晚。从学生的角度看,刚入学正是他们面临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巨大转变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或者指导和帮助;从学习内容上看,三年级以后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等基本定型,个别指导对他们的影响较小,而且三年级以后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考研、司考、找工作上,很难进行有效指导。所以,可以在入学时就确定指导老师,这样更有助于本导师制度目的的实现。最后,建立指导老师遴选机制。由于指导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保证指导效果,应当选择那些实践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上进心,有工作热情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的选聘可以两年一次,这样也使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荣誉感,激发其工作热情。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gal profession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cultivate legal talents, in recent years, law majors from all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creased legal practice course and legal practice course 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proportion is also increasing.However,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so that a lot of practical courses do not play the expected role, a mere formality.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can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gal practice teaching.First,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practice teaching Legal education is a practical educa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education is to be able to apply the theory of law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is ability to practice requirements and many different disciplines, law in practice plays a constant disputes role, and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parties, if can not be solved properly,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not only will have been infringed, and may evolve into mass incidents, endanger public order of society as a whole.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ass incidents, most of which are caused by personal interests have not been properly resolved.Therefore, law educ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art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To this end, we must reform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leg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strengthen the legal practice.In 20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central politics and Law Commission jointly issu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cellent legal tal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in a number of opinions”, put forward “after 10 years of efforts, the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advanc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gal education philosophy,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posite type legal professionals....Strengthening students' legal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law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law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legal problems, promote the depth of cohes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legal profession.”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of legal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practice department, common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objectives, common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common development of good textbooks, jointly organize the teaching team, together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base,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norm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xcellent legal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law.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to ensure that the legal practice of cumulative credits(hours)is not less than 15% of the total.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methods courses, do a good job in case teaching, run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urt, the law clinic, etc..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 conditions of legal practice department, construction of a number of off campus law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coverage wide and high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legal interpretation, legal reasoning, legal argumentation ability and explore the ability of legal facts."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document, in recent years, coupled with law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deepening, opened law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o reform the original law curriculum,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law.Since 2008, our school has begun to reform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and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courses in the whole legal system.After five years of efforts, has now opened including graduation and law clinic, legal research,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ior debating competition, moot court and other seven categories of nine practice course, a total of 42 credits, practice courses accounted for 20.64% of total credits.In Tianjin, Hebei, the courts, prosecutors, social security bureau to establish a 36 practice base, to ensure that each student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base practice, to provide practice opportunities for each student.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Two, the problems of legal practice teaching First, formalism.In the promo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any teachers' attitudes are more passive, passive acceptance tasks, and even less effective guidance, which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Practice teaching requires not only teachers have certa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tronge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put greater effort.Legal clinic, for example, in clinic teaching requires us www.fsjct.net www.sanheshun.net to the use of practice in the real case, let students to lawyer real participation to the cas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experience are insuffici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teachers put a lot of effort to guide, including the case itsel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guidance, coordin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the courts and other departments of the coordination and case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ion and guidance on a variety of document writing, court skills training and so on, these took time and energy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teaching, all of a sudden change must be resisted.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often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examining teacher mainly depends on the published which papers, which projects, if the teacher to spend a lot of energy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impact of teacher promotion.Secon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to be improved.Many students also failed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eaching practice, think this is dispensable part, on the basis of a variety of reasons, unwilling to go to the practice base practice, waste of teaching practice.
第五篇:“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少教多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提倡课堂上教师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向质量的转移的“少教”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的这种课堂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结果式”应试教育模式和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理念。初中英语阅读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英语重点学习的知识。将“少教多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思维,更好地完成阅读课。
【关键词】少教多学;阅读;预习;提问
“读”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经常听到人们说“成也阅读,败也阅读”,意思就是说,在英语学习中,如果你阅读理解的好,学习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反之,就不会好。可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在英语阅读和阅读中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阅读课高效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老师“少教”学生又能“多学”呢?下面浅谈我的做法。
一、阅读前
1.导入。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引出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一般可以利用图片、实物、英文歌、一段视频、猜谜语等引出话题并导入文章,可以进行谈论图片、师生问答,让学生根据图画和文字提示进行猜测、现场表演、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方法,话题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个环节关系到本堂课的整体效果,目的是力求达到一种热情活跃的教育氛围,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新词汇。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所以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采用的方法可以利用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创设一定的情境学习新词汇。而对于一些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猜的能力的培养比动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义。
3.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它如铺路之基石,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向前延伸,课前一至两天提前发放导学案,学生可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该环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
二、阅读过程
1.听。根据导入,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心听课文,使课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并回答问题,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2.掠读和跳读。掠读和跳读是两种不同的快速阅读法。掠读是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抓住文章所要涉及的主要问题,学生不需要详尽地理解所读材料。而跳读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的过程。跳读是在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相关信息。3.细读。细读是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经历了掠读和跳读后,学生仍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没完全弄清楚,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推理性、概括性、评价性、启发性的问题,或是通过制作图表等手段,把课文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概括,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作者意图,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阅读提问
课堂提问非常有讲究,尤其是初中英语阅读课,任何一个问题的设置都将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结合起来,在关键之处设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重点内容的把握过程,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层深人,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推进,教师的提问可采取开门见山式,就某个重要知识点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都千篇一律,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教师要就提问方式做适当变通,使问题极具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问的方式,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变得更加融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普遍勤思善学,但也比较贪玩好动,在课堂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因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思维动向,若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则可抛出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学生轻易解答过程中,注意力重新放在学习上,这就是提问的实时性。学生顺利解决一个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无法做出回答时,教师要适当做出鼓励,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阅读后
这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信心,而且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学生的阅读效果的反馈。1.复述或演示。复述课文是阅读的升华。学生在听、读、讲、练的基础上,把学过的新课文经过自己深层的理解,再以说或演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将知识“反馈”,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但用英语讲,还要用英语想。2.练。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如:调查、采访、编故事、编对话等。目的是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3.写。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将课文进行缩写或改写,不但加深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4.作业。英语阅读课作业应力求多样化,避免单一。比如,演讲、表演或上网搜集资料等。这样的作业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不但发挥了阅读作业的实效性,更重视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