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寒假里阅读了《家庭作业的迷思》这本书,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书中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后者的争议不多,几乎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可是,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等。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要说家庭作业是一无是处,无法帮助学生学习,需弃之?我并不认同。关于家庭作业与学习技巧,中国有两句成语,一谓“熟能生巧”,二谓“举一反三”。其一,多练习,自然对技巧的把握更熟练精准,这是提高学习技巧的浅层。其二,多练习,把知识技巧磨透了便能用将此内容收为己用,甚至还能生出些其他巧思,去突破新的知识枷锁,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便是深层了。所以,家庭作业在这一方面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对于孩子来说要“一通百通”可能需要一些引导,也就是老师要更好的去设计布置家庭作业中的拓展练习部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了。
回忆我们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很幸福,经常在菜地里跑来跑去,在河边捕捉小鱼小虾,看着河水随夕阳变换颜色,躺在草地上看云彩浮动,变化万千,和小伙伴跳皮筋、踢毽子、跳绳,一直到天黑也不知道回家„„时间就那样流淌着,我们在里面漂着,很安全,很自由,很快乐。细细想想,觉得现在的孩子童年这一路走得太辛苦,他们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了色彩,因为有太多的学习,太多的作业,这确实是件让人心疼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作业的设计如何才能真正有效,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也需要我们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有一些新的认识。
(一)让家庭作业充满乐趣
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倾向于绘画类作业、收集类作业、实践型作业代替抄、背类作业。众所周知,量变产生质变,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练习的量的积累,才算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有了这个量奠定的基础,他才有能力去选择,去拓展,否则好比空中楼阁,虚无飘渺。这类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主动参与作业,而且更能扎实基础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做到有效作业。
(二)控制作业的量,自主选择。
精选回家作业的内容。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位学生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可多可少,可自行设计也可广泛参考。基本要求是:做你喜欢做的作业(目的是体验喜悦,激发做作业的内驱力);做你认为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作业(目的是体验不同的自我需求);做你能够胜任的作业(目的是体验成功,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体现人文性。
(三)赏识激趣,有效评价
每个人做的事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做回家作业同样如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多加关注,孩子的回家作业有了进步时,应及时予以表扬,激励他们更好地表现。
1.有的放矢地评价学生的回家作业,不同性格的孩子给予不同的评价。如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她:你今天的作业一定是唱着歌写出来的,不然怎么会这样干净?写出的话怎么会这样甜美呢?作业缺乏韧性的学生,鼓励他:今天你的作业按时完成了,你的行动距离你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如果明天能坚持又会怎样呢?
2.看到孩子的进步,教师和家长应该一起奖励他们,这种奖励应该是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奖励的是女孩,可以精心为她制作一棵丰收树,让她把老师奖给她的,同学们精心用彩色装扮的优质回家作业获得者的奖牌挂在上面。
3.经常展览不同学生的优质家庭作业,进步家庭作业。
4.定期评选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标兵,并举行颁奖活动,也可以请家长参加,并为他们颁发辅导奖。
总之,我们应该把作业作为孩子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把握好作业与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系,让家庭作业变得有趣、有效、有益。从而让孩子在有效学习的同时,更加快乐地成长。艾菲尔·科恩在该书最后指出:“我们欠所有的孩子一个以真相、以合理为基础的家庭作业政策。”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第二篇:《让写作不再成为负担》 论文
让写作不再成为负担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所以我觉得在作文教学这一方面主要应从教师自身入手,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也来谈一下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让赏识走进作文教学。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今天的教育应是赏识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作文的第一步。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其自身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信、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没有权利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应该做的是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发挥、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对学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许,你的一个微微的笑意,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在学生中绽放出心灵之花,孕育出成功之果。
曾经有一位学生在班里成绩平平,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的作文是按照《小学生作文》上的几幅图改写的,虽然写得不好,但以前他的作文几乎都是抄袭之作,这次,却能够“另辟棘荆”,实在令人感到欣慰。第二天的作文课上我把他的作文在课堂上宣读了一遍,没想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成了他学习生涯的转折点,作文有很大进步,各课成绩都明显上升,到了期末,成为全班总评第二的三好学生,现已经读高三。一次,我们师生相聚,他还提了这一件事,可我早已把它忘了。
二、课外阅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和写作被喻为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可见二者关系之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这还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在阅读内容上,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向他们推荐读物,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这些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
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我向学生提出要求,每天读一篇,放假读一本,多进图书室,多读课外书。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相结合。还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才能获取知识,积作文才能水到渠成、自然流泻。
三、融入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比如,我们学校今年搞校建,学校来了一台大型装载机,先是把几棵长了十几年的果树连根拔起,后又把学校的几间房子铲倒,并把砖瓦碎片推进大坑,一会儿功夫,树没了,房没了,眼前一片空旷。学生在教室里听着机器的嗡嗡声,一点心思也没有放在学习上。我就组织学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远远的站着观看,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边看边交流讨论。我适时启发他们:如果用人工干这些活,会不会这么快?由此,你想到什么?过后,我让学生以此写一篇作文,学生好象都是有备而战,个个写得都很精彩,有内容,有感想,有的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房子这么好就扒了太可惜是一种浪费,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由此我想: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没东西可写,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四、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作文课上我总是想方设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愿望,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也有真情实感。
这几年,我们学校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学生在学校成立了《校园小作家》编辑部,由学生组稿修改和编辑,一月出一期,学生写得好的文章可以推荐在上面登载,这样一来,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近的、容易实现的目标,学生看着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在校园杂志上发表了,写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另外,通过进一步筛选还把最优秀的作品向校外各地报刊推荐发表,这样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声中获得了力量,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从而充分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生就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勤于指导,让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现实,以赏识的目光善待学生的每一次
写作,提高其自信,培养其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不难提高。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
第三篇:让家庭作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让家庭作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又有学生没完成作业,真气人!”每天早上,大都能听到老师们的唠叨。分析学生完不成家庭作业的原因:一是量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往往各顾各,都认为自己布置的作业不多,可学生做完往往要超过一小时。二是机械重复,枯燥无味。抄写生字一般都是一个字3-5遍,英语单词也是这样;计算题有时一做就是几十道。三是只练基础,不讲技能。布置作业一般都是一些纯基础题,学生无须动脑思维,不用操作实践。四是只讲数量,无的放矢。有的教师只知道多布置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做,自己不厌其烦地改。因此,小学阶段如何布置让学生喜欢的家庭作业,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让家庭作业成为孩子的最爱已经成为老师们迫在眉睫研究的课题。
(一)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心声 为了具体、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作业方面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学生问卷“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庭作业?为什么?”调查了五年级所有学生,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
1、联系生活实际类。“我喜欢搜集类的各种作业,从中能学到不少东西。如:搜集各种昆虫、树叶等。”“我喜欢找春天、秋天。”可以贴近社会,拓宽眼界,心情也较放松。也可以更深刻认识生活现象,有时也能帮助解决现实问题。
2、动手操作类。不少学生表示喜欢实践操作的,“科学课学的东西我都想亲自做一做,如果小制作材料再多些就好了。”认为这类作业好玩,有挑战性,能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践探究型类。很多学生表示喜欢探究性的、开放性的作业,不喜欢抄写型的作业。“喜欢一些查找资料的作业(如剪报本)和动手的实验作业,因为查找资料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还非常有趣”,“喜欢科学性强的小游戏、小实验,培养科学精神”。
4、趣味类。“作业要有趣,能动手、能思维,不要总是抄写”,“尽量题型不要太接近,题目灵活一点,形式上活泼、多样”,“喜欢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文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不要机械的抄写、背诵的作业”。
5、轻松省时类。“喜欢花费时间少的作业: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判断题。这样比较轻松”,“一般能自己完成,时间不要太长。因为时间长容易疲劳,难度大做不出,觉得自己很没用”,“喜欢口头作业,这样方便、花时间少”,“喜欢抄写、默写这样的作业,因为可以不用动脑筋,快速将作业完成”,“喜欢简单有意义的作业,因为太难做不出,明天交上去,老师认为你故意不做”。
从调查的情况看前四种占了百分之九十,只有部分同学对最爱的家庭作业就是轻松省事。老师们根据问卷情况,针对各学科的特点,设计了几种学生最爱的家庭作业
(二)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形式
老师们根据调查问卷情况,针对各学科的特点,设计了几种学生最爱的家庭作业: 1.活动式作业
活动式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1 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听说读写全面开花,把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a.找一找
克服作业的封闭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如学习《月球的自述》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月球的知识资料,再记录下来,在课堂介绍相关知识。b.查一查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让家庭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上街时留心店名、街名、路名、广告语等,从中揪出错字、错词、病句,然后在班上请“大夫们”会诊。
c.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艺术享受。d.做一做
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乌鸦喝水》,要求学生按课文揭示的步骤做个实验,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复习课文内容。2.“自助餐”作业
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活动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学生个体。所以,作业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几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上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英语学科对单词的掌握设计了3个不同的作业供学生选择:
1、要求“三会”和“四会”单词都要掌握,单词听写正确率要达90%以上。
2、要求“四会”单词全部掌握,“三会”单词部分掌握,单词听写正确率要达80%以上。
3、只要求“四会”单词掌握,单词听写正确率要达60%以上。
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自由选择,但在布置这类作业的时候还应注意方式方法,以防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3.情境性作业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意境中,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为作业设计打开广阔的天地。情境类作业,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积极心态,而没有什么思想负担。
(三)以语文学科为例,设计几种学生最爱的家庭作业
1、基础性作业
语文课程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丰富的语言积累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让家庭作业来辅助实现这个目标。我设计的基础性作业包括包括常规作业和特定作业。我把语言积累作为语文的一项常规作业长期坚持,具体安排是:每天至少有20分钟时间看课外书并做好词佳句的摘抄。常规作业的完成时间不局限于晚上,自己灵活安排。特定作业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进度布置相应的配套练习。如新课前布置预习作业。一篇课文上完后布置巩固性与拓展性的练习等等。两者相结合,既能与课堂教学相衔接,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又能很好的完成整个语文学习的目标——语言的积累。这类作业布置的时候突出重点,少而精。
2.选择性作业
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使困难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因材施教”。所谓选择性作业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在学生统一完成保底作业后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学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后,可设计如下作业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①回家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背诵给家长听;②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③模仿这首诗的写法,自己写一首诗歌。选择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类作业布置的时候就确定好,分好组便于检查。
3.合作性作业
《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新生。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为便于合作,同一小区或邻近小区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小组人数视作业的难度而定),共同完成一项家庭作业。一般来说,基础的,难度小的家庭作业可由学生不需要合作完成,如词语抄写、课外阅读、日记等等。发展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家庭作业则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我们经常布置的手抄报的作业,就可让三五个同学进行合作,喜欢美术的负责版面设计,字写得好的负责抄写,文字功底好的负责文章的采写和编排,家有电脑的或图书资源丰富的负责搜集资料等。对于那些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业和带有不安全因素的作业,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这种合作的作业充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特长,更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的快乐。一些活动性的作业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也应合作完成。这类作业布置的时候要讲清楚要求,力求完美。
4.实践性作业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如果把书面的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我经常会结合教材的内容、节假日等布置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然后以活动报告或活动心得的书面文章呈现活动的成果。如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学生搜集各类昆虫,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它们,懂得生活习性,共同写出调查报告。学了《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带着陶校长的四个问题调查身边的人,然后小组内汇总,写出调查感受。学了《成语 3 故事》我就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给成语故事分类,分清哪些是历史成语故事,哪些是语言成语故事,哪些是神话成语故事。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掌握了语文,还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这种一举多得的作业我们何乐而不布置呢? 如此自主、开放的家庭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真正为“减负提质”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成为孩子的最爱。
第四篇:优秀议论文:“当感恩成为一种负担”
当感恩成为一种负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看来是一句经典,因为它提醒人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做一个有心之人。自古至今都有许多感恩的人和事件被时代所铭记被后人所传颂。可是,当工业化的社会来临一切似乎都有所改变了,为了金钱,为了名利,甚至为了所谓的“面子”感恩在有些人看来却已变成了一种负担,当有机会感恩时他们却以旁观者的姿态来面对当初给予自己大恩的人,难道这仅仅是赠恩者的悲哀么?
不感恩,让我想到了农夫与蛇的故事,怀有一丝怜悯之心的农夫就下了将要冻死的蛇,可蛇不感恩也罢反倒将农夫咬死。这与社会上的某些情况不是异曲同工么?当好心人将被撞的人送入医院,非但没有被感谢,反而被人反咬一口,我们的英雄怎能不落泪?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源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有的人的心已被这个社会的某些污浊所沾染,变得自私,变得以名利和金钱为重,变得越来越冷血了,冷到面对自己的恩人可以大言不惭的污蔑,冷到竟将感恩变成一种负担。而这个社会面对它身上的污浊视而不见更催生了越来越多不感恩现象的发生。
当感恩成为一种负担,当不感恩事件一次次发生,无疑会打击那些赠恩者的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奉献,他们或许只要一句慰问或感谢的话就够了。丛飞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失败者,他的失败在于那些受到他救助人的冷血和他们那种“将感恩变为担”的心态。可是,若所有接受别人恩情的人都将感恩变为一种负担,那么这个社会还会有人把自己的爱奉献么?这样的社会无疑是可怕的,但也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将“负担”变为“习惯”我们可以启动媒体、网络力量进行宣传,甚至启用法律条文的力量进行规范„„总之,我们可以有太多的方法来改变。
当感恩变为一种负担,那些见义勇为的英雄怎么能不落泪,怎么能不心寒;当感恩变为一种负担,那些将要无私奉献,将要见义勇为的人怎么能不犹豫和胆颤?当感恩成为一种负担,当以一个个“农夫”被“蛇”咬死,这个社会怎能不那么污浊?
第五篇:三一口语-英语口语思维训练法 让“心译”不再成为负担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http://m.meten.com/test/fayin.aspx?tid=16-73675-0 美联英语提供:英语口语思维训练法 让“心译”不再成为负担
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从我们中国人的Where is the book?到美国人的what is a book ?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 what is a book。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 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比如,I love you, 按中国的替换方法就把 you 换成 her,my mother,them 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换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在 love 谁,现实生活中也不能这么随便 love.如果替换为 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 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 that is love,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
好相反。美国人说“我向雪山走去”,中国人就会说“我从雪山走来”。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住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我们听评书常说,欲知后事好何,请听下回分解,中国人很认可这种压轴戏、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国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把收音机砸了:我听的就是 what happened, 但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还要让我下回再听, 岂有此理!因为美国人在时间上描述时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
因为任何语言除了标准化的东西以外,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了”,老外永远也理解不了,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我认为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想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因为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不仅汉语没有说得越来越糟,而且英语也没有说得越来越糟。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
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岐义?就是因为“猜测”。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中国人学习口语讲究背诵,背句型、背语调,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讲口语的时候讲着讲着眼就开始向上翻。实际上是在记忆中寻找曾经背
过的东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测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中国学生如果能做到这六点,用很短的时间肯定能学好口语。
英语语音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不需要钻牛角尖,一定追求发音象一个native(本地人),只要我们的发音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解,其实就可以了。我们在平时,不需要迷信什么科学方法,只需要记住一点: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标准的英语或美语。在模仿的基础上,每天,我们每天保持1个小时的自我口语练习,这个练习必须假想一个双向交流的场合,即仿佛有人与你交流一样。
最后,讲讲用气问题。我们在发音时,尽量气运丹田,而避免用肺发音,这样的结果将使得你的英语发音洪亮圆润。
其实我们学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这种语言的某些部分来进行交流。communication is our purpose(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