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06:课程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管理(肖成全)

时间:2019-05-13 04:2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座06:课程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管理(肖成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座06:课程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管理(肖成全)》。

第一篇:讲座06:课程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管理(肖成全)

课程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管理

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副主任 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指导专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研究小组核心成员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中心学术顾问、全国希望工程讲学团 讲师

四川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硕士生导师

全国”十一”规划课题《基于有效教学经验建构的教师实践成长研究》课题组长

肖成 全

xchq909@yahoo.com.cn ***

国内教师有效教学提升的五种行动研究取向 • 基于教学结果实证的有效教学取向

• ¡ª¡ª如:中小学学科检核的效能实证项目研究

• 基于名师示范效应的有效教学取向

• ¡ª¡ª如:各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的项目研究

• 基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教学取向

• ¡ª¡ª如:教研员和教研组的听课评课项目研究

• 基于课程标准遵循的有效教学取向

• ¡ª¡ª如: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领衔的项目研究

• 基于有效经验建构的有效教学取向

• ¡ª¡ª如:肖成全领衔的有效经验成长的项目研究 有效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热点: • 改到深处是教学 • 改到难处是课程 • 改到痛处是教师 •

观念转型之痛; •

素质提升之痛; •

利益调整之痛。

• 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 • 改变不了大环境,我们改变小环境; 改变不了将来,我们改变现在; 改变不了他人,我们改变自己;

„„。

一、课程领导与教学力

提升

1.课程领导力是学校干部的必备素养

新的热点聚焦 •

••• 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战略——课程建设力

• 干部专业发展的新动力——课程领导力

• 教师个体成长的新能力——课程实施力

• 学校品牌发展的新视野——课程文化力

讨论: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指导

• • • • • • • • • 确立一个思路:

作一个有课程思想的管理者,将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变成具有课程意义的活动。抓住二个关键:

通过学校课程的整体建设,培养干部的课程领导能力; 通过课程管理督导评价,重构学校课程文化。处理好三个关系:

课程组织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课程建设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关系;

课程实施如何与上级部署性活动结合进行的关系。

我区课程文化建设业绩回顾:

• 中学:

• 12中的“缄默知识”课程文化;

• 礼仪职高的“职业预备项目开发”课程文化; • 武侯高中的“综合高中”课程文化;

• 棕北中学的“既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的课程文化建设; • 武侯实验中学的“平民教育”课程文化; • 双楠实验学校的“三国”课程文化; • „„

• 龙江路小学的“长短课时制与学校课程文化开发建设”; • 川大附小的“现代儿童生活教育”课程文化; • 棕北小学的“绿色教育”课程文化;

• 玉林小学教育联合体的“多元课程文化”; • 红牌楼小学的“礼仪教育”课程文化; • 机投小学的“爱心教育”课程文化; • 科华中路小学的“缤纷教育”课程文化; • 磨子桥小学的“阅读”课程文化;

• 桐梓林小学的“科学教育”课程文化;

• 锦里小学的“社区”课程文化;

• 龙江路小学分校的“快乐教育”课程文化; • 武侯实验小学的“智慧教育”课程文化; • 红专西路小学的“思维教学”课程文化; • 金花小学的“平民教育”课程文化; • 华兴小学的“公民教育”课程文化; • 武顺街小学的“实践教育”课程文化; • 簇桥小学的“幸福教育”课程文化; • 新苗小学的“合作教育”课程文化;

• 科技园小学的“科学与人文”的课程文化;„„

2、基于课程素养的教学力提升

案例:课程改革与教学教学改革的关系

• 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专题研修

• 研修问题聚焦:

传统的教学经验是“坚守双基”,但是“为考而学”的双基坚守,容易• • • • • 导致学生数学思考的缺失;新课标倡导数学思考的习得,然而花哨的做法又容易出现双基落实的虚化。

研修主题确立:

在落实双基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数学思考素养。研修策略实施:

运用典型例题学习指导的策略,让学生习得“数学迁移、数学分析、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的思维习惯。

•••研修的成果:

(1)掌握数学思考的教学建模 •

(2)获得理性认识:数学思维的独特育人功能 •

3、课程能力的提升 我们的有效实验研究:

• 对教师群体:

• 由教学力提升转向

——课程能力提升的聚焦

第一步:辨别“课程”与“教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步:训练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第三步:将教师由一个教学工作者提升为一个课程与教学工作者

修炼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 什么教课程实施?简单地说,就是:赋予某种事物教育教学价值意义的过程,就叫课程实施。

• 课程实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 要有价值载体——寻找什么样的事物 ;

• 要有价值行为——用什么行为去赋予它价值; • 要有价值目标——体现什么样的目的。

• 力争让每一位参训教师将来都具有这样的理念和素养:

• 生活处处有课程,•

一言一行皆教育。

精神?

• 案例2:看看抗震救灾战士的手,你必然而生感动和感恩的情怀,你学到了什么

案例: • 一个男人的精彩应答。

• 一个女人的临终遗言。

二、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管理创新

理念:化理论为操作。

案例:“自主、合作、探究”在管理上的运用策略。

理论:合作的四要素

• 有参与主体的意愿; • 有可以分解的任务; • 有共享的游戏规则; • 有互惠互利的结果。

1.案例1:¡ª¡ª青岛二中的经验

● 无障碍听课制度:

——在无形监控中推进过程管理 ● 教师高考制度:

——在实战中锤炼教师真本事 ● 教研组内轮流主讲制度:

——在校本研修中提升学术品位

2.案例2:成都武侯¡°1+1¡±教研评价方式

3、教研组深度合作的“4112”教研模式

4、学段贯通的管理审视

• 盘活三块阵地:

• 初一年级突出“形成”。• 抓衔接教育,促方法形成; • 抓学习风气,促习惯形成; • 抓基础学习,促信心形成; • 抓主体发挥,促个性形成。

• 盘活三块阵地:

• 初二年级突出“巩固”.• 抓课堂情景,促兴趣巩固; • 抓合作学习,促互助巩固; • 抓分层推进,促分类巩固; • 抓特长培养,促技能巩固。

• 盘活三块阵地:

• 初三年级突出“提高”.• 抓信息研讨,促效率提高; • 抓课堂落实,促整体提高; • 抓诊测自评,促阶段提高; • 抓目标共振,促达标提高。

三、遵循“化虚幻为本真”的有效教学评价原则

有效教学认定的复杂性

无效教学——漠视的盲区 •

低效教学——无奈的现实 •

负效教学——期望的悖论 • 高效教学——认定的困惑 • 有效教学——基本的诉求

教学实施的普通性

• 教学是复杂的,但是教学也具有“三平”的特征:平常、平淡、平凡。

• 如何将 “平常” 之事做“精细”; • 如何将 “平淡” 之事做“精彩”; • 如何将“平凡” 之事做“精美”;

• 那就“不平常”、“不平淡”、“不平凡”了。

有效教学的认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业范畴。

案例:70岁以后哪个老太太更美?

评价的标准一定要“化虚幻为本真”

元研究:有效的五个必备要素

•(1)是有价值的; •(2)是有效果的; •(3)是有效益的;

•(案例:女人最好的毁容霜就是当班主任——一个班主任女老师对我的训诫。)

•(4)是有效率的; •(5)是有效用的。

讨论 :¡°有效性¡±认定的维度讨论

•• 维度1:

即时性认定+长远性认定 维度2:

可检测性+非(难)检测性

四、发掘教师有效教学经验 ••

1、有效讲授的经验

• 观点:语言的魅力和聆听的艺术,对我们的有效教学事关重大。

• 互动:小品《不差钱》里有什么语言你的印象最深?

案例:

• 同一位漂亮女郞坐两个小时,你会觉得只有一分钟。在灼热的炉上坐一分钟,你会觉得有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 [美国]爱因斯坦

案例:“爱”(愛)的诠释

• “爱”(愛)的本意是:

• 用手(爪)捧着,用丝绸盖着(ㄇ),把最好的东西(心),送给朋友。

有效讲授的标志性特质:

• “新”——总结的观点新 • “实”——操作的方法实 • “真”——提供的效果真 • “精”——表达的语言精

• 防止用华丽的理论性语言掩盖了经验的实质和精髓。

2、导向有效的适应性教学策略(重点)

• 观点:没有最好,适合就好。

• 案例:

• 当数学科代表与学习成绩的提升。

• 案例:

• 一个低学历的农民,养育了三个博士儿子的简单经验。

• 结论:简单的招式作到极致,也可以成为绝招。

案例:东 边 日 出 西 边 雨

• 一边是科学:研究的现实结论 • 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 •

教学方式 记住率 •

教师讲授 5% •

学生阅读 10% •

视听并用 20% •

老师演示 30% •

学生讨论 50% •

学生实践 70% •

学生教别人 95%

东 边 日 出 西 边 雨

• 一边是现实:长期而大量的策略劣选

• 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 • 教学方式 采用率 •

教师讲授 95% •

学生阅读 80% •

视听并用 70% •

老师演示 65% •

学生讨论 45% •

学生实践 20% •

学生教别人 5%

行动:综合学习、实践学习的主要方式

•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 以群体为组织的合作性学习• 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肖成全:***

电子信箱:xchq909@yahoo.com.cn

第二篇:江苏领导力课程,江苏领导力讲座

也谈孔子

文/钱锦国

孔子时下很火,他老人家在活着的时候没有一个在位者愿意真心用他并采纳他的主张,一度曾赌气要“乘浮桴于海”,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死后竟如此的大火特火了起来。自汉代以来就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追捧,并给其追封了一个又一个谥号,什么“褒成宣尼公”、“文圣尼父”、“文宣王”、“至圣先师”等等。然而,在清末的“五四”运动以及建国后的文革中,孔子又被批得不行,什么“王、公、侯、圣”全都被打掉,孔家店也被砸掉。这一会儿尊孔、一会儿批孔,翻来覆去,着实让普通民众糊里糊涂,无所适从。其实历史上无论是尊孔还是批孔,都是出于政治目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这意识形态都是靠孔子抓,靠他来把思想关,站言论岗。“五四”以来的批孔,同样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孔子只是个符号,打倒的也只是意识形态上的“假孔子”而已,与“真孔子”并不相干。近几年来,随着孔子上了百家讲坛、电影银幕之后,可以说又掀起了新一股孔子热,只是这股热潮与以往不同,少了政治因素,平添了大众气息。当然,作为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想也不必与政治扯上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原典的孔子、真实的孔子。

那么孔子到底是何人?圣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其学生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但孔子自己却不承认,《论语》里记载他老人家的原话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不要说圣人,就是仁人他都不敢当。但在他死后却管不了别人怎么做,以子贡、宰我、有若等为首的一帮弟子开始了造圣运动,直接把自己的老师树为圣人。到后来,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鲁迅先生说除了翻译成“摩登圣人”,没有其他法子。而易中天先生又说搁到现在,大约可以称他为“文化超男”。所以在易中天先生的眼里,孔子是一个“学人”,也是个“头号教书匠”(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而笔者倒是更欣赏李零先生在其《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中对孔子的素描: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在前往郑国的路上与他的弟子走散,他独自站在东郭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条丧家狗,垂头丧气。待子贡找到孔子后,把郑人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他,孔子欣然笑着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今人如何读《论语》?我觉得应像李零先生所说的那样,要心平气和地读,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如此也许更能接近于真孔子。于丹读《论语》,读出的是一个没有色彩、没有性别之分,只有温度的大众的孔子;鲍鹏山读《论语》,读出的是一个历经苦难,终究由凡入圣的孔子(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李零读《论语》,用他本人的话讲是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理解另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他读出的是一个孤独的、堂吉诃德式的孔子。笔者也爱读《论语》,但却不求学术之专精,而是抱着一种职业人的心态去读,试图从中悟出一些指导现代职场的道理,所以在笔者的眼里,孔子也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职业导师。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身份、地位在当时被称为“士”(当然孔子一度时期做到“大夫”),要搁到现在也就相当于是职业经理人,都是凭技能拿工资吃饭。尽管孔子从政的时间不长,加起来也不过十多年,但是他很懂得为政之道,他在鲁国从“中都宰”做起,很快就升到“大司寇”并“行摄相事”,短短几年政绩非凡。后因搞政治改革(堕三都)得罪了鲁国当时的权贵“三桓”而不得不辞官而退,周游列国。在笔者看来,孔子是深谙领导之道的,他指出正人当先正己(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领导的表率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也是位沟通高手,善于随机应变(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于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并指明沟通中直言不讳的弊端(直而无礼则绞。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最好是“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孔子还是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他既懂得要立足本职,权责明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清楚要因岗设人,选拔贤能,人职匹配(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更善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还精于职业生涯规划。其本人“自十有五而志于学”,直至“七十而从心所欲”,可说是终身学习的典范,终其一生坚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尽显其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情调。同时其弟子也是受其教诲各自有所长,其中精通“六艺”的有72人,更有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之十哲。当然,孔子的智慧远非笔者用现代的一些名词术语所能概括的,历史上无数儒生学者倾其毕生精力进行研究,也只是各执一见,未能穷尽。不要说后人,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也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其弟子子贡也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已。”子贡还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子贡把自己老师的学问比喻成深宅大院、太阳和月亮,非一般人所能窥得和超越。不过,也正因为孔子学深似海,才值得我辈孜孜以求,学而不辍,纵使不能全然领会,如能学海拾贝,得其一二也好。

备注:此系钱锦国老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钱锦国:儒学领导力创始人,国学应用智慧研究者,领导力发展培训专家,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南京《论语》读书会创办人

钱锦国老师近照

第三篇:有效变革课程教学管理应对新高考

有效变革课程教学管理应对新高考

[摘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是“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就是变以前的“被动负担”为以后的“主动努力”。对学生而言,学业内容不会明显减少,但是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感觉上应该比以前轻松。如何基于新高考选择考试科目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如何建立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我们需要迫切寻求出答案并实施在平时教学管理中。

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性教育”。要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目标,实现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标,变“过度选拔”、“课堂教人”、“一考定终身”为“差异选择”、“课程育人”、“关注综合成长”。高考改革后增加了新变量:不分文理科、8门科目的选择修习和两次学业水平考试机会、统一高考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性评价结合的“三位一体”选拔方式、学生选课引发教师专业结构变化、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等。这为学校的课程及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必须依据自己的办学条件,进行多因素的分析,找到最适合学校自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以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课程设置:培养追求智慧生活的经世之才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基于新高考选择考试科目的要求,基于学校办学实际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特色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夯实必学必考的必修课程教学,为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做好选修选考的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分层递进和深化设计,满足学生选择性;打造特色鲜明的校本自主性选修课程,作为必修选修课程的拓展延伸,课程方案力求定位准确、特色突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共同修习、差异化修习和选择修习三个逻辑进行编排,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

学校应自主开发选修课程,包括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从培养经世之德、之才、之能出发进行课程建设方案顶层设计,分基础、拓展、研究三个层级建立课程群,并逐层级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类、商业文化类、创意设计类校本特色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

选课走班:使学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新班级如何组建?如何管理?我校中招学生于多集中在班级中等偏上左右,这类学生仅凭兴趣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进入高中后,学生分化严重,高考成绩差异显著,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前按照学业考试成绩简单分快慢班的形式遭到很多家长学生的反对,教学效果也不好。现在,按照学科成绩分层走班,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感觉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更有兴趣;家长的心理负担轻了,接受程度高。在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方试变革中,我们采取了小步紧走不停步的策略。

首先,高一的语文、数学、英语和高二的语文、英语、生物、政治等必修课按学科成绩分层走班。为避免学生好高骛远或单凭对老师的喜好进行选择,造成适合的教育资源流失,在分层授课之前应进行细致的工作:①对学生学科重大考试成绩大数据统计分析,②对学习心理测试结果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③家长和学科教师意见征询等,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家长沟通,使得他们对分层分班授课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从新高一年级开始,学生按照新高考招生方案将有更大的学科选择权。按照“6选3”理论上的排列组合类型和学生实际情况,高考选考的结果必然是五花八门的组合,对教学组织管理提出挑战。我们拟按照以下三个逻辑思考安排课程:第一,将课程分成三个序列进行设置,其中语、数、外高考统考科目必修课周课时减少,拉长学习战线,为其他选学选考科目教学腾出时间;理、化、生、政、史、地序列探索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或多学程,尝试采用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等方式安排课程课时,既避免并开科目过多、赶进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让学生先获得课程体验再进行选科,避免盲目性;校本选修课和音、体、美序列在保证学时总量的前提下,课程课时安排更为灵活。第二,核心时间节点作为课程安排的关键点。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高考安排在6月。为保证各学科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拟按照学生从高二年级10月份开始参加学考,高三年级4月份结束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逻辑设计课程,适当延迟选考科目参加学考的时间,非选考科目学考靠前,错峰避谷,以免高三只开设语数外三门科目。第三,组团形式学习保持课程的系列化安排。学生一旦选择一门科目,学校必须为他提供的课程包括:必修(分层)课程、以学科为轴心的选修课程、学考指导、高考指导。鉴于大学招生要求和学校开设课程实际可能,学校采取“归并同类项”的方式形成主体教学班,个别特殊选择学生个别安排。

聚散依依:新班级建设实行分层有序走班 在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借鉴耗散结构理论来探讨教学组识管理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学校应将德育管理中已有实践基础的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机制用于教学组织管理,展开了“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小组管理模式,优化了学习和管理协作体,突破了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传统模式。目前多样化的项目合作小组——职业体验小组、学科互助小组、生涯规划小组、创意课程小组、理财研究会、学生服务中心、走班巡听课组等形式替代了整齐划一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多样的包容性容纳了个性的选择性,以灵活的组织满足了分类、分层走班、走校的教学管理,还从学段制、工作量“潮汐”制、选修授课合作制等方面服务“6选3”的小组教学实施。学校还成立了由科研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为主的课改研究攻关组,定期研讨大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小到选考走班后学生作业本的收发批改等问题,希望发现新班级教学组织管理的规律,提高学考走班教学的实效性。

智慧校园:助力高中新型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 适应新高考改革,满足每位学生的选择需求,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处理,助力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大挑战。作为安徽省新课程改革样板校,安徽身信息化学科特色学校,我校日常校务管理实现了智能精细化。

开放平台——三大板块整合个性课程管理。根据选修走班管理需求,除了卡卡通系统、智慧书包柜、智能门禁考勤系统和智能电教设备授权管理系统为走班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便捷外,学校还自主创新研发了智慧教育业务空间,整合了生涯规划指导、选课教学管理和师生个人业务空间三大板块功能,为新形势下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智慧教育提供保障。教学业务管理平台包括生涯规划指导管理、课程管理、选课管理、日常教务和监控评价五大模块,教师业务空间包括信息空间、教学空间、资料空间、生涯指导四大功能,学生学业空间包括信息空间、学习空间、资料空间、生涯规划四大功能。既满足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物品维护、走班考勤、资料查询、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等一系列走班选课管理,又能在平台轻松查阅课程建设、选课走班以及教学评价等情况。

智能选课——一人一表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在选课前,学生结合校本选课平台里的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意见和个人意愿,在选课任务里预选合适的课程进入“我的选课”,体现了选课平台的导向性和预选性;在具体选课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四类课程结构类型合理,平台预设相关比例并自动告知学生所选课程是否合理分布,如不合理,则选课结果不能成功提交;在选课后,导师能清晰把脉学生修习的课程领域与其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吻合度,掌握修习情况和学习业绩,合理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会根据课程的点击率来计划下一学期开发和开设思路,体现了选课平台的生涯助推性;同时,选修课表生成后自动与必修课表合成一生一表,并保存在个人信息空间里。

今后,一个学期结束,学生拿到手的不再是几个枯燥的分数,而是一份包含了历次测验分数走势、所处分数段、文字分析、综合实践评价以及下一步改进建议的诊断报告,诊断的目的是给学生修正的机会。比如,一个学段之后,学生可以对自己选择的课程层次进行调整。

数据分析——智能管理分班、考勤、评价等。必修课、选修课分层走班对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校研发的选课平台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学校根据必修课课程套餐选择数据结果,按选科相同或相近、教学时间设置相同进行教学分班,并结合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和个人意见选择合适的课程层级以适应新高考。在师生个人业务空间里,所有走班上课的学生通过门禁刷卡自动考勤,前后不到两分钟,便轻松完成后台点名,教师只要进入管理空间一浏览便知晓出勤情况;学生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情况、教师教学资料包等都能在选课平台里保存记录;学生在课后还能登录云电脑,对课堂满意度进行评价,对错题进行归类,对学业曲线图进行分析,轻松下载教师上课的课件和预留的作业。学校管理者也能通过其中的大数据分析诊断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更科学便捷地进行管理与决策。

好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我们不能太看重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愿景,以至于忘记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即便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参与的愉悦。真正的特色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个性,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培养出学生的成长增量,才能称为学校的绩效。而学校的绩效的外在表现就是在新高考实施后取得的成果,只有脚踏实地,手握新课程改革的利器,才能在荆棘中劈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

第四篇: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学校的校长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富有特殊的责任。”李岚清同志也曾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这些观点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新课程能否如实的推行,效果能否明显,关键在校长。

校长既是学校的一家之长,又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一个学校的发展潜力、发展规模、发展前景与有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会有一个科学的远景规划,会带领他的管理团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来实现它的规划。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在性格。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平等与优质兼得。教育发展的过程是教育民主化的过程,教育民主是衡量教育进步的基本尺度。其核心是:关注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体现为: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可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政府行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标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目标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目标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五: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这是我国近代史上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新中国成立恢复正常教育秩序相提并论的三大教育事件;

•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变革; •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的重要标志。•推进课程改革,就是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就应该以课程改革为载体

•“课改”即“改课”——唯有课堂改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课改” •变革课堂是教师、校长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使命

•通过课程管理方式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考试评价方式变革,牵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领导核心,以教师团队为主体,以学生、教师、学校为认识、研究、实践、评价的对象,通过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达到教师发展、学生进步、学校创新的目的。在工作实践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存在一些误区,有待于认识与改变。通过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认识、行动、反思等环节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长课程领导力。

一、什么是校长课程领导力

新课改还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有志有为的校长,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改下的课程领导力的认识与实践、落实与提升,以引领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什么是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有不同的表述。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控制力①。

也有人认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方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品牌的能力②。

又有人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校长能力的核心所在。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追随者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具体是指校长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发展的根本目的,用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绩,是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决策、引领、组织课程实施的控制力和执行力③。

还有人认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全面提升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调控、驾驭能力。它是校长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的首要能力、核心能力,包含了课程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课程规划与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要素④。

我个人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人物是校长,教师团队是领导力的主体,学生、老师和学校是课程领导力认识、研究、实践、评价的对象,通过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达到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创新发展是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目的所在。

二、校长领导力的内涵解读

1.领导力的界定

•领导,一是领——引领、牵领,给部下以方向感,知道往哪走;二是导——教导、指导,给部下以方法,知道怎么走。

•领导力是领导者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基础,以法定的领导职权为条件,对周围的环境、组织的发展和组织成员的成长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领导力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包含校长的价值理念、办学思想、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王铁军)

•校长领导力包括:一是战略思维能力,即对学校发展机遇的把握能力;二是组织协调能力,即将办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并团结各方积极因素的能力;三是课程教学的指导能力;四是评价与诊断学校现状的能力;五是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陈玉琨)

2.校长领导力的划分

•可根据领导力的不同板块划分:领导过程:决策力、团队建设力、信息沟通力、执行力;领导内容: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科研领导力;领导实践:危机管理领导力、日常管理领导力。

•也可如萨乔万尼根据领导力的对象和方式划分:技术领导力:校长通过完善的常规制度和娴熟的管理技能实现;人际领导力:校长驾驭社会和人际资源的能力;教育领导力:校长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思想、知识和技能上提供具体的指导;象征领导力:校长通过设立愿景,确立学校的价值定位而带领学校进行战略发展;文化领导力:校长通过仪式、活动和思想动员,对学校终极价值观的不断界定、传播和加强。

•还可根据校长的职业角色划分:管理者:建立在合法、有报酬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的支配行为;领导者:依靠个人影响以及模范作用,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教育者:引领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改革。

•管理者:把事做正确;领导者:做正确的事。沃伦•贝尼斯和伯特•南尼斯提出“管理者是做事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

•管理与领导的比较:未来与现在:领导更多地关注未来、考虑发展,管理更多地关注现在、面对现实;外部与内部:领导更多地关注外部,管理更多地关注内部;团队与工作:领导更多地关注团队、关注人;管理更多地关注工作、关注事务;决策与实施: 领导重视大的决策和方向,管理则重视决策的实施与执行。(吕型伟)

•校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又以领导者的身份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随之便以管理者的身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3.校长影响力的来源

•校长领导力重要的不在于权,而在于力,领导的“力”来自于法律赋权、公众认同,来自专业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

•具体表现为: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业权威、道德权威。(余新)

•校长领导力包括三层境界:第一层是事务管理;第二层是制度管理;第三层是使命管理。校长最重要的领导职能应体现在:倡导和确立办学理念、描绘和引导共同愿景、制定和落实发展战略、引导和激励教师发展、设计和完善规章制度、争取和挖掘教育资源、控制和处理学校风险。

•学校管理的三个境界:人治——人管人(随意性);法治——制度管人(机械性);文治——文化管人(认同性)。

美国学校校长标准(2008年)

标准一:学校管理者是通过提出、表达、执行、保持整个学校团体共享和支持的学习愿景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二:学校管理者是通过倡导、培养和维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职员工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和教育方案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三:学校管理者是通过对学校组织、运作资源的有效管理,保证一种安全、效率、效益的学习环境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四:学校管理者是通过与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合作,对社区的多样化的利益和需要做出有效反应,调动社区资源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五:学校管理者是通过诚信、公正的行为并以符合伦理的方式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标准六:学校管理者是通过了解、反馈、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从而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

•现代社会对校长的要求:识大势:认清社会要求;明大事:知道自己现阶段要做什么;成大师:成为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1.课程领导与校长课程领导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以校为本,推进课程改革的能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也是校长的核心竞争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包括:第一,规划学校的发展愿景和课改方案;第二,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课程开发组织;第三,引发教师内在动机,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第五,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以取得支持;第六,把有效的经验积淀下来形成制度,同时建设制度文化。”(张民生)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包括:第一,课程价值领导力。一是校长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把握、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能力;二是用校长的人才观统领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第二,课程规划能力。即校长把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转化为学校课程计划、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能力。第三,课程开发能力。校长领导教师着眼于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能力。第四,课程设置能力。即校长领导学校合理设置学校各年级课程的能力。第五,课程实施能力。一是学校开齐课程的能力。即校长领导学校能把国家规划的所有课程开齐。二是学校开足课程的能力。即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的能力。三是学校开好课程的能力,即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或校本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课程标准的能力。第六,课程管理能力。包括课程立项的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课程实施质量的管理等。(张志勇)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可体现为:课程的解读力,即校长对课程政策及“三级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即对校本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及对校外资源的统筹和整合能力;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即课程的选择、规划、设计以及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能力;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即对课程实施过程、方法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课程文化的建构力,即如何构建一种开放、分享、共进的课程文化,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围。(邱正可)

2.校长对课程的价值思想领导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的课程领导首先是价值思想的领导。价值思想是一个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所在,价值思想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走向。

•校长通过价值思想为学校发展定调,用价值思想去引导、组织、管理、评价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影响整个团队。

•教育者三问:一问:事实层面(教什么);二问:技术层面(如何教);三问:价值层面(为什么)

•价值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价值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一个缺乏组织灵魂的学校将会是一盘散沙。

追问我们的课程改革:

•第一,为谁而改?为教师而改?为学生而改?为学校而改?为政府而改?为知识而改?为课改而改?

•第二,为什么而改?改了怎样?不改又会怎样?改的意义?改的价值何在?

•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把握课程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3.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

•增强课程意识。校长应该对课程改革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既关注学校课程目标、课程推进策略的制定,也重视课程推进机制以及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课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提高两种能力。一是整合课程资源与开发课程,实现课程校本化的能力。二是保障课程有效实施的能力。即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校长既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更要具有合理调配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合理组织教学、教研活动,合理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能力。

•抓实三个环节。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包括课程计划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二是优化教师专业发展。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途径,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并为之创造条件。三是深化教研团队建设。校长必须把深化教研组建设作为提升课程领导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周成平)

•校长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学生对课程的丰富性要求与学校提供条件的有限性(从单一到多样)

——学校承载的升学压力与通过课程领导彰显个性(从外在到内化)

——校长的课程领导期望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匹配(从个体到团队)

——校长的课程领导与各类领导角色之间和谐一致(从控制到协商)

——认识自己的领导权力、特质与课程开发的关系(从管理到领导)

•领导力只是实现团队目标的一个因素,团队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同时也取决于改革者、开拓者、思考者,取决于可利用的资源、民心所向和社会合力等因素。

•除了那些在不同层次被称为领导的人外,在每个重要组织或社团中都有许许多多的成员,他们为了团体利益,本能地分担着领导者的职责。实际上被领导力研究领域忽视了的这些人,对其领导者和团体是至关重要的。

——[美]约翰•加德纳《论领导力》

【作者简介:王枬(昵称:卓然独秀),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原理”和“教师发展研究”。截至2011年底已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8部。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及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0项。代表性论著有《美丽教师——教师职业美的研究》《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等。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合作),二等奖2项(独著及合著各1项),三等奖3项(独著1项合著2项);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1998年获广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9年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称号。】

第二讲

给基础教育名校长工程学员讲“教师文化与学校发展” 文|王枬(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0月20日,遵照教科院的安排,为基础教育名校长工程及柳州市名校长工程的学员们上了“教师文化与学校发展”专题讲座。

其实,为这批学员我已不是第一次讲课了。上半年,4月份,我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讲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专题。

这一次集中培训,因主题是“文化”,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教师文化与学校发展”主题。

以下是讲课的要点:

校长的形象

有一个天天携一本书在校园里穿行的校长,全校的学生就会喜欢读书;

有一个把学生当“人”看待的校长,校园里就会弥漫着民主与自由的气息;

有一个穿戴整齐、风度翩翩的校长,学子们就会像君子一样优雅。

——高峰

校长的追求

校长是一所学校思想的灵魂,当一位校长离开学校时,给学校留下的最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漂亮的校舍和齐全的仪器,更重要的是先进的办学理念,给教师创造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姜学清

校长的综合素质

一双看到未来的眼睛;

一双提供变化并能控制变化的手;

一张表达团体意愿价值观的嘴巴;

一对能听到不同声音的耳朵;

全身充满感人的人格力量;

制度保障、创造性地行动、实现目标。

——楚江亭

1、关于教师文化的几种定义:

•《教育大词典》中将教师文化定义为“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

•也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包括职业道德、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情绪反应等”。

•有人认为,教师文化是教师生存状态及生活方式的观念抽象,表现为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情感倾向以及行为方式。其中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属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是隐型文化;而情感倾向与行为方式属表层因素,形发于外,是可直接观察的,是显型文化。

•有人认为,教师文化指教师的职业意识与自我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伦理与价值观等特有的范式性的职业文化。具体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各成员共享的态度、价值、信念、假设和处事方式等。反映在教师所想、所说和所做之中。教师文化是知识职业的群体文化,核心是共同价值观和主体精神。

2、教师文化的特点

•从教师文化与社会要求的关系来看,教师文化是“规范文化”;

•从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关系来看,教师文化是“权威文化”;

•从教师文化自身所属的“文化层次”来看,教师文化是“精致编码文化”。

教师文化的形态:

•哈格里夫斯将教师文化划分为四种形态:个人主义文化(Individualism),派别主义文化(Balkanization),自然合作文化(Collaboration),人为合作文化(Contrived collegiality)

3、基于校本的教师发展

建议一:从“建立规范”到“超越规范”(胡惠闵)

•制度“缺失”必然造成管理“空白”

•单纯依靠规范无法应对复杂的情形

•“超越规范管理”的机制的建立:从“他控”转为“自控”;由“他律”变成“自律”

建议二:从“追求知识”到“追求意义”

•仅有专业知识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具有专业德性才能成为一名道德教师;

•具有专业情意才能成为一名幸福教师;

•信念、反思和研究才能成为一名教育家。

建议三:从“个人发展”到“共同发展”

•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取向;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创造有助于教师发展的机制;

•建立专业研究制度。

第五篇: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华为缔造者—任正非

——领导风格及领导行为分析

2016年7月14日

0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摘要

基于这门课的学习,我们组经过讨论选择华为总裁—任正非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依据领导行为理论,针对其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做了具体分析,然后结合他的一些具体行为做法和政策做了一些总结,对这位伟大的商业传奇人物有了全面的认识,也深入认识了解该课程关于领导方面的知识。《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目录

摘要......................................................................................................................1 绪论....................................................................................................................3

1.1领导理论的研究背景...............................................................................3

1.2领导理论的发展与内容...........................................................................4

2任正非领导风格分析..........................................................................................5

2.1 亲和型领导风格.....................................................................................5

2.2 指令型领导风格.....................................................................................6

2.3 愿景型领导风格.....................................................................................6

2.4 民主型领导风格.....................................................................................8

2.5 领跑型领导风格.....................................................................................9

3总结..................................................................................................................10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绪论

1.1领导理论的研究背景

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是较早研究领导理论的人,他指出:“领袖是权利的行使者,是那些能够利用技巧和手段达到自己目标的人 ”美国政治学家伯恩斯更进一步地将“追随者”纳入领导的要素,认为:“领导人劝导追随者为某些目标而奋斗,而这些目标体现了领袖及其追随者共同的价值观和动机、愿望和需求、抱负和理想。”不同的政治学家,领袖们对“领导”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综合各方对领导定义的表述,领导力是权力和影响力的统一、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是一种自然性的领导方式,受影响者心悦诚服,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自愿、主动的特点;而权力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领导方式,下属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被动和服从的特点。领导力就象一把双刃剑,既需要领导的职位所赋予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权力支撑,又要有吸引追随者的内在影响力。同时,领导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领导的某些特质的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领导是一门科学;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有技巧性的方式方法,所以领导也是艺术。无论是运用权力还是影响力,领导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1.2领导理论的发展与内容 1)领导特质理论

早期的领导理论研究都着重在找出杰出领导者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上,称为特性论(或品质论)。传统的领导特质论认为,领导特质是天生的,Sir.F.Galton早在1 869年就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在早期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Ghiselli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他在其《管理者探索》中研究得出的八种个性特征为:才智、首创精神、督察能力、自信心、决断力、适应性、性别、成熟程度等,五种激励特征为: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权力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等。在 1969年Gibb的研究认为天才领导者应该具有7种特质:善于言辞、外表英俊、高超智力、充满自信、心理健康、支配趋向、外向敏感等。后来,Stogclill等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应包括16种特质。又有一种“新特性论”。R.M.Stogdill把这些领导特性归纳为六类:(1)身体性特性(2)社会背景性特性(3)智力性特性(4)个性特性(5)与工作有关的特性(6)社交性特性。

以上特性论对领导者的特质进行研究,在这个时期并没有把具有某些特质的领导命名为某种类型,后来出现了新特性论,新特性论中最有名的要数较近期的领袖魅力理论(House,1976),另外类似的有变革型领导(Bass,1985)、愿景型领导(Sashkin,1988)等等,形成了后来领导风格理论的研究。

2)领导行为理论

行为理论研究的真正萌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那时,许多管理心理学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领导行为与他们的领导效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基于此,为了寻求最佳的领导行为,许多机构对此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批研究人员,对领导的效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使用了多种问卷,做了大量测量后,发现总是有两种领导行为突显出来,这两种领导行为被称为“创立结构”和“关怀体谅”。创立结构是指那些把重点直接放在完成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组织绩效上的领导行为。关怀体谅,是指信任下级,友爱温暖,关怀下级个人福利与需要。在1964年,Blake与Mouton在以往领导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管理方格理论”,他们用纵坐标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横坐标表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两者按程度大小各分成九等分,从而形成一个方格图。这样,在理论上能组合成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在这81种领导方式中,可以选取5种典型的领导方式。同时产生6种领导风格,分别是指令型,愿景型,亲和型,民主型,领跑型,辅导型。

3)领导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学者们针对前两种理论研究的不足,在研究领导与绩效的关系时把情境因素考虑在内。权变理论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菲德勒模型(Fred fiedler)、Psul Hersey &Kenneth Blanchard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Graeo提出的领导成员交换理论、Robert House提出的路径—目标理论、Vector Vroom & Phillip Yetton提出的领导者参与模型等。

2任正非领导风格分析

2.1亲和型领导风格

任正非甘愿把自己藏于九地之下。商人们花巨资才可以现身的媒体盛事,企业家们趋之若鹜的工商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他守拙婉拒。别人的价值在广场上,他的价值在对企业经营的专注上。他是沉默、孤独、果决、不求闻达、坚持到底的人,而具有敢于胜利的大勇,总能对一切胜利者以及对每次胜利的偶然因素做出独立而精辟分析。

一个历经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人、看物都有了别样的视野。他常常根据企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不时抛出凝聚着深刻洞见和教益的美文,说公司、谈战略、话做人。他对中国人素质教育的建言、对“冬天”的忧患,以及对英雄主义的旷野呼喊,既能与一线员工保持共鸣,又能为广大公众所接受,有些思想甚至直接被国家领导人所熟悉和欣赏。《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2.2 指令型领导风格

在中国,领导体制往往具有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特点,华为大致上也沿袭了这种风格。但与这种十分强调“控制”的管理风格相比,任正非的领导风格呈现出不同特点。一方面,任正非大小决策必须亲力亲为,这也许与他曾经在军队服役有关。他严肃,有着强大的意志力,时刻把握决策权,在华为发展之初,他的意志力体现在坚持把奋斗和生存当做公司首要战略。当时华为的口号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但在决策执行上,任正非给了员工很大的自由空间。在华为发展的早期,在公司的发展战略、文化建设等重大决策方面,任正非坚持“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但在研发、干部任用、薪酬分配等方面却充分放权,这既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各层管理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带来了很大的随意和混乱;向西方全面学习了近20年的华为,今天在决策体系上越来越规范化和制度化,集体决策确保了华为更少地犯错误,更广泛地吸收集体智慧,但僵化的一面也凸显了出来,因此,任正非在华为高层决策过程中,有时更像“鲶鱼”,总是搅起不平衡,以激发组织的活力。华为今天的决策体制形成了一种"有限民主+适度集权"的风格,既避免了个人独裁带来的“一人兴邦,一人丧邦”的积弊,也防止了过度民主带来的效率低下、集体不作为现象。

2.3 愿景型领导风格

任正非是一个典型的愿景型企业领袖。他时刻关注华为公司的未来,对华为的自身定位有着正确和有发展眼光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对公司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战略有着清晰和明确的认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任正非能够从容和淡定的接受客观历史规律,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时刻准备着迎接企业发展的低谷。对一个企业家来说,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本节中,笔者主要从任正非对华为的愿景以及其时刻盈心的忧患意识两方面,简单的分析任正非所体现的愿景型领导风格。《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1)华为的愿景

任正非很早就提出了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其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愿景,使命和战略。在任正非的华为愿景中,他提出:“华为的愿景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存在,来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华为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和许多其他的企业不同,华为在整个发展阶段,一直将这个愿景作为自己发展战略的核心。华为始终坚守着属于自己的发展初衷,而并未像一些其他的企业一样堕入追求经济利益的狭隘圈子。这事实上正是任正非长期以来对华为发展愿景的坚守的结果。这一点从华为的许多战略举措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其中可称为最著名的一例,就是任正非在其《华为的红旗到都能打多久》一文中所提出的华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即:“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对于许多企业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是啊,信息服务业的利润高,成本低。比起设备供应的成本和利润,信息服务业简直就是摇钱树,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嘴上说的发展愿景就随便放弃这样的利润来源?可是任正非明确指出:“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率,而华为公司的追求是相反的,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将利润保持一个较合理的尺度。我们追求什么呢?我们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来为我们的顾客提供服务。”为了实现华为的愿景,保持华为的追求,任正非要求华为公司每年必须保持产品的研发经费必须保持在销售额的10%以上。今天华为能成为世界的顶尖级设备供应商和方案提供者,正式华为坚持自己的愿景和路线,绝不动摇的结果。这和任正非的愿景型领导风格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

2)华为的忧患意识

除了对企业描绘宏大的未来发展的正向愿景,任正非更加看重的,是时刻准备迎接企业的冬天,时刻为“负愿景”的到来做好准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清晰的体现了任正非的愿景领导的风格。

早在2001年,华为的发展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黄金时期的时候,任正非就在华为的内部论坛上发表了《华为的冬天》一文。他明确的指出,华为的萎缩甚至失败是一定要来到的,《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要随时为华为的冬天做好准备,并明确的指出了华为为应对冬天的到来需要准备求生的“棉衣”。他号召华为全公司上下积极开展危机讨论,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强烈的居安思危的意识的指导下,华为有备无患的度过了2002-2005年的危机期,并进一步顺利成长,直到今天的规模。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企业能对自己的未来提出这样强烈的“负愿景”。但这或许正是任正非的领导风格的独到之处。

2.4民主型领导风格

其实在对任正非领导风格的解读中,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华为的“全民所有制”和“轮值CEO制”所代表的民主型领导形式。的确,任正非通过近乎绝无仅有的“放权”和全民的股份所有制,极大的提升了华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任正非在其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明确的提出了自己在企业领导中的民主化领导思想。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举措,就是全民股份制和轮值CEO制度。任正非深谙利益共享之道,一方面,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让所有员工品尝企业发展的红利,才能使他们时刻保持高昂的战斗欲望;因此,任正非实现了华为全体职员集体控股,所有的职工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股份,这就使得企业和员工实现了同进退,这也是华为员工惊人的敬业精神背后的成因。另一方面,任正非明白,要想让华为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避免堕入追逐经济利益的陷阱和怪圈,就必须要远离资本市场,远离IPO,远离被资本控制。这保全了华为的全民股份所有制,成就了华为世界500强中唯一不上市企业的奇迹,也使得华为远离喧嚣的中心,专注自己的梦想和事业。

华为的轮值CEO制度也是成就华为奇迹的重点。华为在公司建立之初,就采取了放权给不同团体,由职员决定公司发展方向的“放权”模式,但是时间长了,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深化。为解决这一问题,使华为在避免一人独裁和派系内耗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任正非引入了轮值CEO制度,各派系的头脑轮番任CEO,保持了华为领导层的适时更新,杜绝了一派独大和内部矛盾的深化,甚至逐渐抹平了山头。《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民主的领导风格和事宜的领导制度和手段,是华为能够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保持正确的战略抉择,避免重大的战略危机的一剂良方。

2.5 领跑型领导风格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任正非道出了华为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过程:“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要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他在(20 世纪)30 年代学过经济学。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得如此鲜艳,成就了华为的大事业。”

无背景、无资源、缺资本、缺管理,又要与世界巨头和国企拼市场、抢人才,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家一起做老板,共同打天下。任正非坦陈:“不要把我想得多么高尚,我要是当初选择做房地产,地是我跑关系拿的,款是我找门路贷的,风险主要由我承担,我为什么要把股权分给大家?华为是科技企业,要更多的聪明人、有理想的人一起做事,所以就只能一起抱团,同甘共苦,越是老一代的创业者和高层领导干部,越要想到自觉奉献,只有不断地主动稀释自己的股票,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华为的事业中一起奋斗„„”

任正非用自己的努力筹资,创立了公司,以个人的努力支撑华为起家。但是他并不选择独自占有股份,而是将股份分给所有参与的员工,让每一位员工都把华为当作自己的家。他们充满希望和愿景,只有华为兴旺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因此员工会认真对待工作。

任正非是华为第一大股东,占1.4%,其余的98.6%为员工持有。截至 2014 年底,在华为15万员工中,有8万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没有任何外部资本股东)。这恐怕是全球未上市企业中股权最为分散、员工持股人数最多、股权结构最单一的,绝无仅有的一家公司,亦是人类商业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什么是华为的“核聚变效应”?在笔者对华为 100 多位高管的访谈中,多数人都认为是“工者有其股”的普遍持股制度 — 人人做老板,共同打天下。在询问到“如何评价任老板”时,几乎有一个共同的词“奉献精神”,或者“不自私”,《组织管理与领导力课程报告》

华为“蓝军统帅”白志东的评论是: “言行一致。这是最高的评价,全世界有几个老板能做到言行一致?说把股权分给大家,20 多年来就一直分,分给 8 万多人,自己只剩一丁点儿„„”

一个领导者如何包装自己都不过是伪饰,最好的权威是展现结果。

有观点认为,华为成在普遍持股带来的普遍激励,将来也会败在这一股权设计。花无百日红,万一哪一天华为发展缓慢了、停滞了,乃至亏损了,员工分红少了或者无红可分了,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出问题。此言并非危言耸听。那么,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可以确保一家企业在出现大幅、持续的经营危机时,大多数的管理层和员工不动摇、不懈怠、不溃散?上市公司可以做到吗?结论大概是相同的。根本还在于: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健康发展才有持久的对团队和个人的内聚力;反过来,发展的前提又是富有普遍激励意义的人力资源政策和良性的组织文化。

任正非采用股份分散的方法激励每一位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公司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保证企业的有效高速发展。

3总结

通过上面的一些分析总结,每种领导风格都有在任正非身上体现出,可见这些领导风格也并不是孤立的,也不会说某个人一定是哪种类型的领导,这些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现的。领导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潮流在慢慢发展,出现越来越丰富的评价体系和理论内容,因此在学习领导理论的过程,需要立足实际,客观分析,做到真正深入了解。

下载讲座06:课程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管理(肖成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座06:课程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管理(肖成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卓越领导力》培训课程总结与体会

    《卓越领导力》课程培训总结与体会 首先,很荣幸能够得到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前往郑州,近距离聆听郑秀宝老师的培训课程《卓越领导力》。 1、 通过培训学习,让我进一步认清自己,懂......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 ● 江苏省射阳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概述 “机制”一词根据《辞海》的解释,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使用此......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江苏省射阳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概述“机制”一词根据《辞海》的解释,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使用此词,指......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培训课程大纲[小编推荐]

    《领导力与领导艺术》培训课程大纲培训对象 企业中、高层经理、主管、企业后备干部等培训收益 【课程目标】 1.懂得领导的本质含义 2.在心理上,真正实现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过渡......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项......

    听《科学素养与课程改革》讲座心得

    听《科学素养与科学课程改革》讲座心得 王荣爱张家口宣化县阳河南学区二台子小学 我们现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至于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往往只是喊口号,对于它真正的内涵,也许我......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大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万古镇石牛小学王静【摘要】从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在日渐深入地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文章提出......

    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与思考

    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马伟中 内容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