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字教学模式实施之感
24字教学模式实施之感
万荣县南街小学 董红梅 电话:*** 从教十多年来,回首教学模式的历程,自己倍感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虽然教学手段在不间断地频繁更替,但是高分低能的“人才”终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杜郎口中学先前大胆迈出一步——解放了教师,挽救了孩子,唤醒了教育。
一、新鲜事物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响应上级号召,更快地适应这种新鲜事物——24字教学模式,学校每个角落都布置关于这方面的标语,并派车往返于杜郎中、太谷,让骨干教师带头扎根两所学校寻宝取经,教师更是马不停蹄一方面潜心研究教法,另一方面交流实施策略与方式,虽然困惑重重,阻力接踵而至(教师几乎不讲,学生还要学会),但我们还得慢慢适应。记得刚开始每节新课将近三天的时间(六课时)才能马虎上完:
第一天(两节课),出示预习学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一眨眼就这样过去了,讨论无果,展示更无从谈起;第二天(两节课),继续进行上面的程序,怎知那种激烈的场面更加强烈,一分钟,两分种„„等来等去真可谓“杳无音讯”;第三天(两节课),开始展示,谁知有的“呆如木鸡”,有的“语无论次”,有的“错误百出”,有的“笑话连篇”,真可谓“答非所问”、“文不对题”气得你真是无话可说,但还不能多讲。
难道是自己的预习学案层次性和梯度安排上有问题?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开头就是这种局面?我反思后感觉到十分茫然。不过话说回来,可喜是大家共同合作学习后,学习兴趣更加浓烈,效率相当提高。实不敢相信,我们班的学困生郑博元、姚雨歧、张泰祯等同学个个都精神抖擞,学得可起劲了,再看看他们的书写字迹,也来了1800大变化——方方正正,工工整整,这难道就是小组合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面对这点可喜成绩,我倍增信心。每天活动时间在教室培训各小组组长的教态、教姿及数学术语,课下与同学科教师谈论新课改的改进方法和注意要点,闲瑕时在电脑上查阅杜郎口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那段时间自己几近“疯狂”。终于有一天,自己从“疯狂”的境界中冷静下来,那就是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历程一现:
第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诞生长达六年时间,可谓艰辛。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艰难性。
第二,这种教学模式得到省市领导的亲临指导和引领,可谓它非一所学校的“力量”所能达到。
第三,发挥“领头雁”作用。杜郎口中学主要以“头”为范,从教研领导做起,扑下身子,真枪实干。
这种坎坷的历程从这三方面足以验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艰巨性,更何况我们还是生搬硬套谈何容易?我们看到的只是人家的表面文章,实质性的我们或许略知皮毛,甚至一知半解,要想接受这一切的一切,只有慢慢、甚至很长时间的适应。这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二、领导常抓不懈“硬命令”实施,同行互相切磋“请进来,送出去”。传统教育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批转过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对一些年长的教师来说,这纯粹就是对他们生命的再一次洗礼,但改革就是改革。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有绝对的决策权。只有常督常抓,常抓不懈,把24字教学模式天天渗透天每节课堂,硬命令实施——违者辞退,不间断推门听课。习惯成自然,在强制的手段下,不会的会了,不熟的熟了,熟了就精了。
我们南街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艰难走过来。今年四月份,学校决定先听四、五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师的课,那知他们个个怨气十足,传统教学氛围弥漫整个课堂。那知,校方马不停蹄二次进驻他们的课堂,虽说他们心存怨气,但课堂效果非同一般,个个课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赢得了各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适应教改形势,学校再次与同行其他兄弟学校互相切磋,走进他们们的课堂,倾听他们的讲座。
今年三月份,我校所有数学教师分两批去县城北初中听了两节几何展示课,回来的路上,个个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好像在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神话„„
“请回来”就要“送出去”。当我们学校初露初角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另眼相看。于是,其他兄弟学校慕名而来,主动上门取经。这样一来一往,我校的“美名”不径而走。
每位教师不需再强制,自觉不自觉就用上了“24字教学模式”。听,每个教室激烈的讨论就是见证。教师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孩子的嘴角裂开了花„„ 三、一流的课堂,一流的评价,来自一流的学校。
一节成功的课可以印证你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口流利能压场的评语,我认为你可谓一名“高高在上”的教授。
今年四月份,我们学校三到六年级数学教师听了联区选送的课(因为是五年级的课),局领导让五年级五位数学教师进行评价,那知,他们一套套语惊四座的数学评语,一条条精湛的教材评析,一问问大胆的疑点设问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赢得了局领导的一阵阵赞叹和喝彩。那个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绘声绘色、人声鼎沸的场面不能不令所有在场人折服!
我为南街小学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出来的豪爽感到万分欣慰。乘着课改的东风,我所带的班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可喜的变化。
四、“一道面积题引发的争议”再次加深了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理解。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
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49页一道关于“求面积”的应用题。
这本是我留给孩子们晚上的家庭作业(还有51页的数学游戏),那知第二天早上上课时,一位同学精彩的展示,让此题在班上及教师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继而推向了更深的思维境界„„
首先,我布置这两道题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有助于思考的习惯。为此,我特意把“4分米”改为“4厘米”就是想把操作空间与思维空间融合于作业本这一界面上,更好地有机结合进行发挥、思考。第二,使两道题开形成显明的对比,悟出两个道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其次,我还想大讲特讲我对本题高深的理解。谁知几句问话竟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同学们,这道题你们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动手操作得到的?计算出来的举手——一半,动手操作的举手——一半。动手操作的同学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头低下,无语。一分钟,两分钟„„“老师,我知道”,突然,我们班的聂锦鹏同学举手示意,接下来,一番振振有词的讲解压服了全班所有在场的同学:大家看,正方形是个封闭的图形,所以先把细铁丝两头“合”住,然后围成“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要围成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一定要比4厘米长,长多少呢,我们假设长1厘米、2厘米、3厘米,但不能长4厘米,因为长边加1厘米,宽边就要减1厘米。如果长方形长边比边长4厘米长4厘米,那么宽边就要减4厘米,这时宽边就成了0厘米,就围不成长方形。大家看,我是这样围成长方形的(他边说边操作):要使长边比4厘米长,就要把正方形边长拉长,边长越长,就是长越长,宽越短。这样下去,长方形越来越扁,大家想一下,我感觉答案好像不是三种,有无数种,如果用毫米作单位的话,大家认为呢?教室死一般寂静,霎时,“哦”的一声,犹如睡狮猛醒,同学们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发出醒悟的喉音。这时,急促的下课铃声也来凑热闹,我和孩子们不得不在一阵又一阵的“喧闹”声中下课了。
回到办公室我畅开心扉与同学科的几位教师交流了这种方法,那知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最后,大家在切磋、商议、赞许下带着“聂锦鹏”法奔赴各自“前线”,大显身手„„
“24字教学模式”解放了教师,挽救了孩子,唤醒了教育。我已适应这种模式。我会朝着这条路坚定走下去的!
第二篇:浅谈字理教学之感
浅谈字理教学之感
(环江县东兴中心小学---覃桂巩)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过去的一些识字教学改革曾促进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但也束缚了我们老师的手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追求识字的结果,数量,忽视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忽视学生识字的情感培养。二是识字教学形式单一,对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不能做到海纳百川、各取所长。三是不重视写字审美教学,机械单调的写字占据了学生的书写活动。学生无法从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运用字理知识创兴趣
由于字理识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动力,使学生产生了对识字的需要,因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学习的成功,使学生有意注意较快地向主导地位发展。此时,通过字理知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在识字中创造美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理性层面上看问题、想问题的好习惯。看到一个生字,首先不是去记它的形、音、义,而是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他们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
律。在用字时,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也会联系它的语音环境去思考应该用什么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
正如学生们自行分析的汉字:“人”字就像一个人迈开双腿走路;“尖”字即上小下大;“尽”就是把坛罐口向下,水滴完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枯燥乏味的汉字变活了,使之成为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的过程中牢记了字的音、形、义,这未尝不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他们在锻炼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只有将兴趣融于我们的教学,才能产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二、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
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字理识字教学。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状的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的合体字尽管结构复杂,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认识到,陌生的合体字大都由熟悉的构件组合而成,合体字的形、义、音
是由构件的组合关系来体现的,这就决定了合体字结构的可分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合体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体字的形、义、音;再将合体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合体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合体字。如“葬”字的教学过程:葬:1.葬字读zang,本指掩埋死人。2.把葬字分解成(草)、死(尸体)、(双手)三个构件。3.将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葬字:手把尸体掩埋在草丛间。构件分解,形缀法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构件与合体字的内在联系,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我们在教学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而是要我们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创新字理识字教学的形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篇: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江泽民主席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校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好这一教学模式呢?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评价方式等相对客观因素短期不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唯有从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具体计划如下:
一、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分达标类任务和提高类任务达标任务是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思考、讨论、研究;然后用灵活新颖有创新性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种检测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提高类的任务由学生自主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特别是课后收集的资料,由课文内容向外发挥和延展,内容主要是围绕文章的作者、体裁、思想内容、社会作用及相关人物、事件等等方面,学生依据兴趣,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方面是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本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1、是教师导课,设置情境。
教师用灵活多样方式导课,具体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用多媒体声、像、形这一立体手段导课;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导课;三是用知识设置疑问,引发思考从而导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迅速的进入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是设置疑问,学生自主学习。
这个过程是首先教师出示本课的达标类问题。达标类任务由教师提出,问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学生自主讨论可以解决的知识;学生通过辅导书和资料可以解决的问题;本课与其它课联系较多的知识;本课与其它课相比较有特点的知识。这些问题提出的要求较高,其次是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过程是:自主思考、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总结。自学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然后,学生主动质疑,提出问题。这主要是对当课中学生心中疑惑,进行解答。
3、是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发表学习成果。
这个过程由学生自主的对课文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发挥,允许个人意见和看法。但要求言之有物,并要有充分的依据,说理要充分。最好要有必要的资料和信息来佐证。在课堂上一般不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文稿,只要求有大概的提纲。有真知灼见的可以课后写在随笔上。
这个计划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落实我校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大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计划
腰堡中学:刘春红
2017.9
第四篇:十二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十二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当前的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他们自尊心更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是小孩子了。同时,他们面对学科门类多、难度加大、学习负担变重的新情况,又产生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讨厌教师“满堂灌”,希望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我校提出 “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教学模式。
运用“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已经两年,效果很好。
在运用“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几点: 1.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得好,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更要鼓励、赏识后进生,发现闪光点就表扬他们。否则,课堂难以生动活泼,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2.既要坚持全过程引导学生学这一原则,又要灵活运用操作方法:初中低年级多“扶”一点(如教七年级),高中多“放”一点(尤其是九年级毕业班);学生基础差或教学难度特别大时,就多“扶”一点;学生基础好或教学难度小时,就多“放”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多,教师就多讲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少,就少讲一点;学生自学后没有不会的,老师就不讲。科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运用时可有所变动,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教效果好就怎么教。
3.中学运用“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教学模式,给学生看书、练习的时间要比小学长一些。辅助环节的时间要少一些,教师的过渡语要少一些,教师的讲要少一些,尽量节省时间,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突破重点、难点,不可使学生的读书、练习、更正、讨论走过场。
4.注意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初中教师要熟悉小学教材,熟悉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学生原有基础和水平上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学。5.要注意学科与学科的联系、渗透,如政、史、地课上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找出答案。语文课上教学文言文时,要注意不重复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学生已学过历史。
第五篇: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学工作总结
所谓“135”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我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中学,学生来源的整体素质相对较差,面对的学生较多的呈现出“四多”与“四少”的现象:即外出务工子女多、隔代教育托管学生多、单亲家庭学生多、非独生子女家庭多,家长文化程度高的少、家长综合素质高的少、家长教育子女的时间少、家长真正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少。因此,做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影响学生学习提高的非智力因素多而复杂,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校生物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就生物学科“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进行阶段性的总结,现将我们所作工作的总结如下:
一、听课的基本情况:
我们组织听了五节“135”互动教学模式示范课,其中有王桂娟老师的物理课和杨丽丽老师的物理课各一节,曹艳书、张继凯和刘志伟老师的生物课各一节。并且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评价的亮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教学目标、任务明确,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点。
3、学生学习兴趣高,展示愿望强,小组交流热烈,讨论积极。
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学习过程中少数同学不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2、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
3、学生展示后要做点评,多开展小组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5、个别学生不会使用导学卡。
四、“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1、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班级人数多,教学过程难于监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隐患;有教师听课和没教师听课,学生的表现差别较大,因此,表现出极大的反差。
2、自学时间花费的时间较多,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3、课堂中知识的难度和知识的广度难于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五、“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措施:
1.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如何更有效地完成预习课,达到预习的效果,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效果。
3.加强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长的培训,转变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确保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同时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不仅只是课堂上关注,还有课后的关心和帮助,让这部分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