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及感想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以及感想
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由来已久,地理教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然而进入到20世纪末的中国地理教育却陷入了困境,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重新思考。
地理学科教育内容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从远古到今天无时无刻不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起始于对居住环境和取食环境的有意识的选择。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直到现代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经过了依赖、顺应、掠夺到协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理知识不断积累,地理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人地关系的理论由曲折通向坦途。这些都体现了这样一种必然的结论:地理知识相伴于人类而产生,地理知识相伴于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地理学科教育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生产力。地理科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一方面,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丰富充实了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地理知识的积累,可以引导人类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活动,从而进一步加
深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中世纪的远征探险开始,每次地理发现必定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社会震动,推动了社会产业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地理研究方面的运用,使人们对地球环境乃至宇宙环境在更大范畴和更深层次上有了了解。如计算机制图使制图速度提高了许多倍;遥感技术的运用亦延长了人们的视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当然,地理学科理论的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尽全是有益的一面,与其它事物一样,地理学科理论的发展,亦走过了曲折的过程,如人地关系的探索,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世界人民经过了两次大的浩劫,追其根源与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有关。“地缘政治地理学”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工具,为统治者所利用。这种理论目前仍被西方政治家所推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学科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及地理教育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的需求促进了地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地理知识产生和丰富的过程也是地理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古代的地理教育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传授的内容主要是辨认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寻找食物来源和如何避灾。在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贵重金属和香料,以及对传播基督教的热忱,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加快了,各种探险活动风靡西欧,地理知识信息成为重要的商业信息。与此同时,因探险活动的需要,亦促进了地理教育的产生。据史料考证,15世纪的葡萄牙为了航海贸易的需要,出现了地理研究的专门学校,对水手和船员进行航海、测量、绘制地图等与地理相关的专业培训。17世纪中叶夸美纽斯率先主张地理在学校教育中单独设科教学,而1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洪堡和李特尔为地理学科体系的创立做了大量的工作。
随着地理知识的丰富和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地理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方法上,都较过去有了全新的发展。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已经确定在“地球表层”。现代社会,因为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需要从高空俯视地球并进行勘探,因此促使了地理学方法手段的更新。因研究内容更加广阔,拥有地理信息更加充实,研究方法从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走向定量模拟。所有这些在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中都得到体现。
中国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认同,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们一直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衡量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程度,这反映了地理知识的价值在一个人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对地理知识价值的认同。从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居址到末期的“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就有了从事地理位置测定及天象观察的专门人员,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尽管古代地理研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较强烈的迷信色彩,并常常与“风水”联系在一起,但在漫长的五千年文明中,它对古老的中国社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对地理科学也曾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丰富了世界地理科学的宝库,如古代中国的地理游记及制图是世界上领先的。我国是世界上进行地方志教育最早的国家,我国的地方志史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禹贡》等著作,为进行传统的地理教育作了素材上的准备。而像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那样,为我国摘掉“贫油国”帽子做出举世瞩目成就的老一辈科学家,激励了几代人投身到地理学科教育和地理研究的行列,也使地理科学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地理,选修课选了《地理科学与人文素养》,每次上课老师都会带给我心灵的震撼,青藏铁路、原子城、地震、南极科考„„回顾这些高中时学过的知识,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我喜欢地理,也想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因为现在的高中地理老师是很紧缺的,但我学的是外语,自己也一直在这中间徘徊着,希望能够得到李老师的指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以及感想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1级英语教育一班
学号:11022011008 郭爽
联系方式:***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
当前,许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尤其是对地理,作为一线教师也深有此感。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地理科学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地理科学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例如: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CAI课、录像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等,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本来就象张衡一样很爱好地理,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例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计价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为了养成当天知识当天消化的好习惯,我给初一的新生做个实验:三个中等学生每节课时的作业量若当时完成只要5分钟,正确率为98%。第三天完成要12分钟(做不出的可查书完成),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68%。一周后完成要半个小时,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45%。实验结果一出,学生笑了,我趁机问学生:这三人谁在“事倍功半”呢?有没有同学不喜欢“事半功倍”呢?从此,学生养成了今日知识今日消化的良好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同学能当堂完成作业并记住主要知识。到课前提问或考前复习提问时,大部分同学能快速回答出来,有次公开课,听课老师叹道“学生对知识非常熟悉”,口气不无惊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
三、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地理作为科学的一门,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用好地图。以中国政区图的学习运用为例: A、引导看图:省界线和国界线有什么不同?首都图列和一般城市的图例有什么不一样? B、启发讲图:你能数全33个省级行政单位吗?沿海省级自北向南有哪些?从鸭绿江口逆时针方向讲出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广东省的相邻省级单位有哪些? C、书中的图旁批注:“33=1+23+4+5”(指33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1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刚好是12345很好记),“三部填记法:一步1+4+5,二步东部11个边缘省,三步四个三(三步中的四个三指把剩下的12个省分为四个三:河南、湖北、湖南;云贵川;陕甘青;以及剩下的山西、江西、安徽)”; D、想突出的内容可以描图:用红笔描出首都北京和自己所在的广东省,用绿笔把我国的国界线描出来,用蓝笔把长江描绘出来;在四至点上“插上”四面红旗; E、多次填图:在书中的空白政区图上按三步法依次填出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在填图册中的政区图中按三步法依次把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出来,在书后面的地理趣题第2题(有33个分开的各省级轮廓图)中填出各自的名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F、课后画图或拼图:把趣题中的各省轮廓贴在一张硬纸上后剪开收集好,下一堂课拼图比赛并作为测验记成绩。G、以后各章中经常用图: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位于湿润区的有哪些省?等等; H、学生问图:在总复习时,让学生看政区图先由一二大组提问三四大组回答,再由三四大组提问一二大组回答。通过这看图、讲图、用图、批图、描图、填图、问图、拼图甚至画图的多步曲之后,同学们对中国政区图了如指掌,并且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学习地图了。
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地理在大学里作为理科的专业是有它的道理的,好象是记忆为主的学科,其实更需要理解分析。所以要求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要经常分析理解、积极联想。例如:在讲完三种旧能源(煤、石油、水电)和书上的风能、核能、太阳能、沼气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之后,我问学生:“新能源共有几种呢?”不少同学异口同声说5种,我含笑摇头示意错了,又有学生说6种、8种、10种等等,我要求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哪里还储藏有能量呢?”这时候学生顿悟:生物能、矿物能、地震、火山、泥石流、雷鸣、闪电甚至其它星球上等等,到处都有能量储藏,原来新能源可以有无数种,等待同学们将来去发现、去开采
有一次我让初二的学生把本节课的基础部分背下来,有一个学生给我问,老师为什么我们每个科目都要背,现在连地理都要背吗? 地理不是中考不用考吗?
然后我让他请坐,同时给全班同学大声的说了,虽然中考不用考地理,你们可以不重视它,但是初中不用考,不代表高中也不考啊,另一方面说我们现在是学习阶段因此,什么东西都
要认真去学,不能偏爱一两个科目。
从此我觉得,给同学们讲解地理知识的同时要介绍给他们学习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未来有什么作用,何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什么便捷。
@@@@@@@@
第三篇:谈谈对地理科学的认识
谈谈对地理科学的认识
摘要:
我学习地理科学前对地理科学的认识,以及之后对地理科学的认识,还有地理科学的特点,要如何学好地理科学,对地理科学的态度。关键词:
地理科学 认识 特点 方法
金秋九月我怀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师院。当初选择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之前,我比不太了解地理科学的这个专业。当时总以为地理科学让人认识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懂得四季五带、气候,教会人看地图,知道哪里的旅游景点好而已。在没有学习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之前,我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就是那么狭隘。
然而,在开始学习地理科学之后,我才逐渐认识到地理科学的博大精深,才晓得之前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地理科学不仅让人了解各地方的风土人情,会看地图,懂得四季五带的划分,还让我们了解地球的整体知识,了解地势地貌的知识,懂得气象学、气候学的内容。地理科学中还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世界地理学等等。
在学习地理科学之后,在上了地理科学导论课之后,我了解到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中地图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学要求我们掌握其基本原理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和表现形成,同时具有分析应用地图的能力。地球概论也是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和其他基础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地球概论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让我们感受到天体运动的奥妙,如:十二月十日的月全食,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那是多么的美妙啊!地质学让我们了解地球的结构、矿物、构造运动,与地球的发展简史,让我们知道广西区内主要有石灰岩。同时地理科学还是一门研究性学科,其中有许多实践课程。我们有许多次野外考察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健的体格,能经受住各种野外环境的严酷考验。我们在考察的时候要细心观察,及时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才能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充分运用各种知识,才能及时记录下来。野外考察是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要重视野外考察,不能抱着出去玩玩的随意心态,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地理科学博大精深,囊括万千,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科目,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汇合的产物。地理科学有其突出的特点,第一地理科学具有强烈的区域性,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区域概念和区域差异在地理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地理科学具有综合性,如: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及区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自然、人文、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各种因素。第三,地理科学具有人地关系性,地球是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地方,人类时刻离不开地理环境,所以我们要研究人地关系,以便人类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发展。地理科学的时间性、空间性的跨度很大,含有海量的数据,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取数据。
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好地理科学。其中信念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我们要具备良好的体质,还要有坚忍不拔的耐力。我们要学好地理科学,就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不按照课本讲就不听课,这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听讲,因为老师在你不经意间叙述了各地方的特色。每个老师都有他自己的讲课风格,我们要去适应老师,那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要有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我们除了学好专业之外,公共课也要认真学好。由于地理科学组成要素复杂多样,空间结构跨度很大,因而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十分密切。要学好地理科学的同时,我们也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地理科学的问题。如:学习经济地理学课程时,我们要懂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工、交、农、商、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着重理解区域与区域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不同的观察角度,如:当别人说这是一块石头时,我们则认为这是一块岩石,而且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岩石。
随着对地理科学的学习,我对地理科学越来越喜欢,而且有信念学好这门专业课。学好地理科学,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思维更开阔动手能力更强,主动性更强。还使我们领略到各地奇妙风俗等等,这些都将让我们受益无穷!
第四篇:信息技术对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帮助
教学目标的达成关键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对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帮助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地理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地理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地理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因此,教学目标几乎成了全部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那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解决地理学科知识时空跨度大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已明确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结合给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信息量大、知识开放性高的特点,既有大量的地图、示意图、地理数据需要学生记忆,又有许多自然现象、地理规律需要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既感兴趣又感到难学,地理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都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沃土”,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也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解读新课程、实施新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种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既定知识内容性目标的设计,而不强调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实现过程的设计。新课程持动态的地理观,这就要求教学要制定并实现多层次的目标。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综合选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多种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活动。为此,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全面论证信息技术在支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教学目标中的作用。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动手活动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一节中,在网上查找有关抗震救灾信息,建立兴趣小组,归纳总结自己的信息,在课堂上发表并谈谈自己对这些抗震救灾问题的认识和感想。结果,在师生共同操作下,学生们面对自己归纳、总结出的知识,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满足,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达成多重课堂教学目标无疑是有效的。
二、找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切入点,设计真实学习情境。
新的地理教学观、学习观要求教师重视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有学者认为,“现有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基本上是对‘以教学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改良,没有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的情境是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学习必须有具体的情境。实践研究证明,从情境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有效用的。情境是知识的寄居地、附着带、储存地和回忆、检索的有效提示。
技术的应用是情境化的,信息技术符合学生现实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如很多地理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亲身经历到,计算机提供的微型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获得正式地理概念(或思想)之前的地理现象的经验。当然,也要考虑技术的局限性,尤其要避免其对学生抽象地理概念形成的副作用。地理演进的漫长性与突发性、地理运动的空间性与复杂性,往往使地理知识的常规表现手法(板画、投影、幻灯)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甚至难以用实物进行模拟演示。而电脑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虚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大陆漂移、地壳变动的漫长过程可以在数分钟内形象展现,而火山爆发的瞬间状态可以缓慢地放“慢镜头”逼真地进行还原。另外,学生难以建立的地球、月球、太阳的空间关系概念,也可以在电脑虚拟化情境下逐步建立起来、清晰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体现地理学习本质。
探究性学习是初中地理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事实上,这些也正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所需要的。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没有技术支持很难或不可能获得的学习体验。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公转”这个难点问题时,可选用一个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课件。由于其友好的交互界面,逼真生动的模拟效果,可由学生自己观察学习地球的公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地球的公转规律。这样得出结论,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起来饶有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它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重要的工具,是对地理化活动过程的一种强化。
四、发挥信息技术在评价中的作用,实现评价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多样功能。
评价不仅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决定都要以经验证据为依据。信息技术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解决了诸多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能否达到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准则。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地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明显的优势,深入探究这一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积极寻找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具体模式,以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第五篇:军理感想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六个星期了。在这六个星期中,由艾跃进教授执教的军事理论课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还记得第一堂课,由于设备问题,上课时间被迫推迟了半个小时,艾老师便向同学们真诚道歉;在课程进行中,艾老师还多次关心大家的健康问题,提醒同学们礼堂温度低,要注意保暖,多加衣服,这着实令我们倍感温暖。
同时,艾老师又是一位雷厉风行的优秀教官。课程伊始,他便向我们强调:“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是在履行服兵役的义务。逃避兵役,是可耻的行为!”一席话令我们顿时严肃起来,对这门课程更多了几分庄重和敬畏。自此以后,我们的课堂变得纪律严明,禁止迟到早退,听到上课指令后立即起立、行军礼,课程进行中离开座位必须打报告,得到下课指令后起立,允许解散方能依秩序离开教室。在艾老师军事化的训练下,同学们的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之所以要开设军事理论这一课程,就是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艾老师以激情澎湃的讲述,辅以精彩的幻灯片演示,通过追溯我国历朝历代的军事特征以及国防原则,使我们认识到: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元帝国以永不疲倦的奔袭征伐创造人类历史上最为辽阔的疆域,而同样剽悍的八旗铁骑,却在入关后日渐萎靡,闭关锁国无法阻挡外夷的入侵。八国联军踏我疆土,掠我国宝,时至今日依旧安然自得,毫无悔过之意,而我国人激愤外竟只能接受不了了之的结局!谈到这些,台下哪个华夏儿女能不义愤填膺!再看当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反华势力更将触角遍布我国周边。从美日韩联合军演,到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再到菲律宾、越南之流占我蓝色国土、盗我海洋资源,更有甚者,国境之内,煽动西藏、新疆的反动势力进行分裂活动„„如此危急之局势,哪里容得粉饰太平!正是军事理论课,激发了我们沉睡已久的忧患意识和尚武精神!
遥想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内有军阀相互倾轧,鱼肉百姓。存亡关头,正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以其无与伦比的军事思想,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到解放!先是一肩挑起守土抗日之重任,又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救赎,功勋之闪耀,可谓空前而绝后。毫无疑问,共产党的政权,是用枪杆子一点一点打出来的,依靠的则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对我党的信赖,对领袖的崇拜,则完全发乎内心。然而,几十年过去,污秽的声音竟日益鼓噪耳畔,指责我们的开国领袖搞独裁专制,甚至提出给蒋介石翻案!艾老师的军理课,适时有力地打击了这些数典忘祖的无耻言论。
毛泽东作为“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其军事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完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历经实践检验并最终取得完全胜利。它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关注全局,把握关节,符合客观实际,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未曾失败的骄人战绩!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一大闪光点,其精髓就在于依靠群众:战争不是靠一件两件新式武器就能打赢的,在人民群众面前,反动派的一切武器“都是纸老虎”!这种气魄,是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最需要的,“美国不怕我军现代化,就怕我军毛泽东化”!
最后一节课上,艾老师将内容由军事扩展到了当代国民的全部生活。从传统文化被入侵,语言学习本末倒置,谈到转基因食品亡族灭种的恐怖威胁,再到新一代人身上存在着的崇洋媚外等不良习气„„课程结束而警钟长鸣,我们深感心情之沉重以及责任之重大。
说到对军理课的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对领袖军事思想传奇事迹的讲述,以艾老师的口才,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切地领略毛泽东主席的风采。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毛主席拥护者的愿望。另外,希望老师继续增加对实事的分析和评论,并将其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结合起来,帮助我们充分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