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4:0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第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秦皇岛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第十六中学

陈枫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更好的将读写结合,如何通过文本,让学生感悟到更多的精彩,体味阅读的快乐,也一直是我校语文教师思考探索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仍过分侧重技能训练,比如:划分层次、分析写作手法、修辞等等,多从文章学层面对文本进行剖析,以习题代阅读,以能力训练代替心灵感受,从而降低了阅读品位。课堂上教师仍在牵引回避问题,让学生被动接受预设的对课文的确定解释,不能容忍学生看来荒唐的问题,概念化解读课文。从而导致学生个性的迷失,由于考试指挥棒的桎梏,虽然课堂热热闹闹,但充斥着假性的活动学习,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但学生却无所适从,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新认识。现代对话理论被引入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指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育的本来目的越来越明确。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是整体的人。教育承担的任务是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构建人的精神世界,而语文课在情感培养方面更具优势,与教育教学这一本质目的理解直接相关的是阅读现代理念的建立。但怎样使学生真正自主,怎样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对话,怎样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仍没有得到应有的操作层面的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仍比较空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批注式阅读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批注式阅读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找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孩子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而这种触动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有了批注,就有可能抓住这种感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心灵受到撞击,也就得到了审美体验。

三、研究现状

批注式阅读历史悠久。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诗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的评点。张竹坡评点《金瓶梅》、金圣叹评点《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不过后来批注之风渐绝,近几十年来,这种阅读方式销声匿迹。东北师大附中孙立权老师从1999年再次提出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利用眉批、旁批、夹批等形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从接受美学看来,就是读者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符号进行了解码、编译。

有关批注式阅读的研究自从孙权老师提出概念以来,受到许多教师的重视,认为它是—种可操作性强的有益的教学方法。国内已有一些高中和小学教师对批注式阅读预习环节、方法的研究,但如何使初中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如何提升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特别是让学困生或语文知识积累并不丰富的学生也有兴趣批注,也能做出较好的批注的研究尚少,有没有—套比较完整、深入、可以掌握、可以调控的培养初中学生批注阅读能力的措施方法呢?侧重研究初中阶段这种阅读方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正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所谓批注式阅读能力,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

2、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可操作性步骤及模式研究,探索阅读教学新途径。

3、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与朗读、写作相结合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点评,发展有创造性的独特思维,希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完成以下目标:

1、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探索阅读教学新途径,构建批注式阅读教学新模式。

3、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促进阅读教学与朗读、写作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有关理论

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学习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引起个体认知结构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动态更替过程。建构主义尽管分支很多,但核心是

“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郑毓信认为:建构主义就是对传统认识的一种反对,即认为认识并非是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主体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过程。因为,归根结底地说,正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动地建构起了关于客体的认识。这就从认识论的角度,使我们理解了它的实质。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它主要有以下这些观点:①强调人的认知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具有主动性。②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具有建构性。③强调学习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己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具有累积性。④强调学生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学习过程中具有情境性.以上这些建构主义理论特征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正是学生根据已习得的经验对文本的积极主动的创造性解读的过,是读者获取外部信息,情感体验的过程。

2、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

接受美学又称 “ 文学的接受和作用论”。上个世纪6 0 年代中期兴起于当时的联邦德国,由康士坦茨大学的尧斯(德国人罗伯特 J a u s)、伊瑟尔

(W o l f g a n g是)福尔曼(N a n f r e d F u h r m a n n)、普莱森丹a(w o l f-9P r e i s e n d a n z)、施特利德(J u r i j S t r i d e t e r)五位年轻教授共同创立,其后在跨越国界、东进西扩的过程,又得到瑙曼(Ma n f r e d N a u m a n n),霍拉勃(罗伯特C H o l u b)等众多学者的补充,成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的一种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与以往把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作品本身的文本中心论相对.明确提出了读者中心论。强调读者不可低估的能动作用,强调读者不可或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创造。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家写出来的文本只是一堆印刷符号,只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启示性结构体系,而不是决定性的或自足性的存在,还不能称之为作品。只有当读者通过阅读对文本进行具体化,以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填补文本的“ 空白”处,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文本才变成了作品。也就是说,在接受美学中,作为客观存在的只是文本,而不是作品,作品只存在于人的主观观念之中,并且这个主观观念又不只是文本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还是接受者对文本的再创造。接受美学这一观点无疑有着极大的唯心主义成分,迷失为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但接受美学把读者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没有读者的创造就没有作品的存在,这给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警示是非

常深刻的,并引发我们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3、课程改革新理念: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互动性阅读、扩展性阅读、整体阅读

4、孙立权老师提出的高中生批注式阅读

东北师大附中孙立权老师从1999年再次提出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利用眉批、旁批、夹批等形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从接受美学看来,就是读者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符号进行了解码、编译。

七、研究的对象:

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八、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策略解决,然后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最后总结经验教训。

2、经验总结法:学习别人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实践,最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3、文献资料法。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注重调查研究,广泛搜集资料,务求信息客观,确定研究对象——三七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从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入手,在初三七班中普遍观察,采取个别谈话,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收集有关信息,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重点掌握其阅读范围、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不同分数段学生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差异,了解学生是否有评点习惯,最后对初三七班学生阅读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判断。

注意理论学习,务求分析科学,注意随时吸取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动向,吸收借鉴,研究参考。

搜集了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资料及相关理论依据,如建构美学有关理论、接受美学有关理论,明确基本理论支撑及相关研究问题已取得的成果,如东北师范大学孙立权老师的高中生批注式阅读的研究,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细化本课题研究方向、研究问题,明确本课题重点为探索操作方法,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能力。

根据准备阶段搜集的资料,拟定本课题的具体操作步骤,设定了具体实施。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教学环节,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及时作出阶段总结,每个阶段都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并及时进行调整,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务求充分科学的论证,每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都进行归纳总结,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析教学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

(1)了解批注历史,激发批注兴趣。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研究对象处于初三下学期,首先从激发学生批注阅读兴趣入手,介绍批注源头,古今评点名家点评的例子,如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的批注,同时,把推荐阅读著名小说的评点版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如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贾平凹的《秦腔》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批注的概念及批注的特点,激发学生批注兴趣。

(2)介绍简单的批注常识,初步养成批注习惯。给学生介绍常用批注符号,鼓励学生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批注,学生了解批注的基本常识后,有了批注的兴趣,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深入批注,使学生养成习惯,与课文内容理解相结合,既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又发挥批注独有的个性化解读文本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呢?初三下学期教材内容以现代诗歌和小说为主,我们选择了按内容练习不同类型的批注,课文有不同体裁,批注也因内容不同分为预习式批注、质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补充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具体形式,再结合具体文章体裁,针对文章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批注形式的训练,如现代诗歌,我们确定重点训练预习批注、质疑批注、感悟批注,具体内容侧重在掌握基本字词,作者背景,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如《我爱这土地》,在接受诗中意象——鸟儿、暴风雨、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代表了什么意思时,鼓励学生用铅笔写下自己的理解,课上提出讨论,作为小组学习的依据,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批注,继续质疑其他同学的观点,深入讨论,把预习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加深对意象的理解,而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人物描写与主题把握,侧重训练学生的评价式批注和感悟式批注,如陈枫老师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教师指出重点语句,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批注,如“孔乙己式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要求学生主要在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方面做出批注。在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作预习批注的习惯,鼓励学生养成思考问题、边读边写的习惯,初步了解批注的角度和方法。(3)针对不同文体,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

2008年9月开始,研究对象处于初四阶段,阅读教学内容以文体分类,面向中考,所以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不同体裁课外语段培养学生批注阅读能力,说明文侧重在针对语言的准确性和结构条理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议论文针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及论据进行质疑式批注,对语言和论证方法进行评价式批注,对所阐述的道理进行联想式批注。记叙文针对语言、内容情感、结构、表达进行感悟式和联想式批注,古文针对字词常识译文进行预习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对文章内容进行感悟式批注。同时各种文体继续练习预习式批注,以使学生掌握基础字词,强调补充批注,使学生在同伴的启发下完善自己的批注,进行二次思考,深入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的联想呢?李文华老师在教授散文《报秋》时,学生感悟到了玉簪花的特点精神,老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精神呢?学生评议,老师再做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将感悟深入,在练习联想式批注时,老师读相关语句,请同学思考联想到什么?最后老师总结——可联想人、事、物,联想之后再有深入补充感悟,一环一环深入进去,学生的批注思路也就慢慢深入,渐渐发散,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听课,认真评课,选取典型课例,深入分析研究。如陈枫老师的《孔乙己》、《茼蒿》、《榕树,生命进行曲》等,在教学设计时都几易其稿,力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中难点,有效的发挥批注的作用,锻炼学生的批注能力。

(4)、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检测教学模式效果,细化操作步骤,研究不同学生的培养方法。

例如针对课前布置预习批注这一环节进行研究,细化预习内容,形成具体的预习任务,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做比较全面深入的预习,形成比较规范的预习学案。

在预习内容方面,确定不同内容,按学生学习的能力自主选择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确定预习内容为:生字、词的音、形、义;段落划分;找到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读课文2遍,思考主旨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有自选题:如生字的形近字,关于本字结构发展的历史,词语的运用,相关作者背景资料整理等,针对不同文章,教师设计不同的有所侧重的预习学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疑问。对于适宜朗读的文章,主要尝试将批注展示与朗读训练相结合,尤其是学生做了有关人物情感,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欣赏式批注时,要要求学生朗读,用朗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是较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多读,确实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们还尝试了如何将批注与写作更好结合,是否能把一句话的感悟积累成文,怎样进行拓展延伸的研究。在课堂有效讨论之后,尤其是学生讨论热烈的文章,我们设计了结尾想象写,如《喂——出来》,看图想像写,如《云南的歌会》;段落仿写、句子仿写,如《榕树——生命进行曲》;个性见解写,如《端午的鸭蛋》,针对传统与民俗的诸多新闻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挑战文本写等等多种多样的方式。

3、课题总结

2010年6—7月,各位老师总结自己的研究情况,课题组汇总各位老师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准备接受专家鉴定。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批注阅读习惯,阅读文章也能随手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使理解更深入了,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增强了。

(2)因为更自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于学困生,可以在他读不懂的地方写下“不懂”,还有些地方提的问题虽然可笑,却有助于他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写出自己的疑问,自己独特的想法,令老师们感叹不已。我们觉得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让人惊喜的是,许多同学在批注过程中,写下了文质兼美的小段批注,形成了一篇篇优美的随笔散文。

2、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探索了阅读教学新途径,构建批注式阅读教学新模式。

基本模式如下:预习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质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小组合作——联想式批注(1)、预习式批注,侧重基础。课前可提前以作业形式布置,内容涵盖生字的音、形、义、形近字、识字方法、词语解释、尝试运用、作者简介、相关作品、背景简介、文章主旨把握、预习疑点、资料整理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选择:生字、词的音、形、义;段落划分;找到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读课文2遍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如生字的形近字、关于本字结构发展的历史、词语的运用、相关作者背景资料整理、相关作品、体裁常识、思考主旨等,课前开放批注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更广、可利用资源更多;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尤其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搜集资料的兴趣、巩固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学生们“

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课前作预习批注,能使学生有时间考虑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完全流于形式。(2)、评价式批注,整体感悟:

师生进入情境初读文章后,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总体印象,可以表达最突出的感受,可以涉及预习心得、概括大意、感悟主题、理解情感、品味语言等。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体会重点和特色,发现学生兴趣点,了解学生阅读理解情况,这时的师生交流实际上是对学生预习批注学习的肯定和检测,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作导向,调整教学目标。

(3)、质疑式批注,寻找问题:有了预习和初读,有些学生会有自己的问题,包括不懂的句子、文章的难点、不同的理解等,此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明确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4)、感悟式批注,细品文章:有了问题,就有自己的思考。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抓住问题进行批注,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批注,我手写我心,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自己内心的感动。教师可明确目标,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如“请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阅读感受、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挑战。”、“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写下欣赏理由”等学习要求,学生乐此不疲,兴致盎然。还可引导学生选择“

美文美读”、“快速阅读”或“跳跃式阅读” 等不同的读文方法与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5)、小组合作,批注共享。批注之后,小组之间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推荐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的优秀批注,班内交流批注。这一环节承载着答疑解惑、汇报收获、展示资料、延展学习、交流讨论的重要作用。如果“ 批注学习”是前提,那么“合作交流”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批注阅读的好处之一。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认识,鼓励大胆发言,以关注全体的视角给予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尊重与信任中,才能将自己在“批注学习”中的感受、疑惑、见解真实而丰富地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否能文字异彩纷呈、思想遍地开花,关键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展示得如何。对于教师而言,要认真倾听,巧妙归纳、引导,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追问,促使学生理解更深入,要引导学生在较为密集的汇报中,学会倾听。这是良性交流的前提。积极创设宽松、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鼓励有创新、有个性、有勇气的批注,这对批注式教学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这样,好的交流氛围才能形成。

(6)、联想式批注,超越文本:文本意境的升华和课外的延伸集中体现在这一部分。有了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会燃起更大的写作热情。在接受理解作者后,学生整合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个人兴趣,产生新的联想,文章就变成了一个触发点,学生会想到更多的人和事,此时的批注式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如看图想象写、段落仿照写、结尾发散写、个性见解写、挑战文本写„„从而超越文本,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还可利用课尾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反思意识进行培养,为课堂掀起又一次高潮。

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批注要因文而异,有些文章不适合批注,作批注要有所选择;批注与中考题型的结合;个性化批注要和格式化批注相结合,培养答题技巧要侧重格式化批注。

3、研究促进了阅读教学与朗读、写作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批注学习处处离不开读。理解从读中来,批注学习更要体现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实现“读议”结合。尤其是诗歌和散文。例如散文《榕树,生命进行曲》中的朗读指导:“大体说来, 速度: 1—5段慢, 6—9段快, 10—11段慢,12—13段快,情绪: 1—5段轻松平和, 6—9段欢快, 10—11段炽热, 12—13段高昂。”把这些写在段旁,帮助学生尽快入文。而现代诗《乡愁》特别注重节奏及重音的勾画。如第一小节: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倾斜为重读)。这类批注提示学生注意朗读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从语调的高低到节奏的快慢 ,再到感情的变化 ,比较全面的指导学生朗读。如果能按批注中的指导进行朗读,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经读者的视觉直入心灵,更能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对学生合作交流的批注也可进行展示读、表演读、赛读、个性读,使读书亲近学生,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批注即写作。或只言片语,或洋洋洒洒,都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在作文批改中,老师们也尝试了在作文中加入学生批注,包括自评和互批。为同学作文写批注,锻炼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批注,形式灵活而内容广泛,强调自主和灵性,能够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研究培养了教师研究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研究使老师们养成了反思习惯,了解了研究方法,学习了专业理论,在实践中获得了锻炼和提高。涌现了一些优质课,如陈枫老师的《孔乙己》、《茼蒿》等。总结了一些论文。教师成果姓名

作品 课例

论文陈枫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陈枫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陈枫

《孔乙己》

教学案例

陈枫

《茼蒿》

研究课一等奖

陈枫

《榕树,生命进行曲》

市级优质课

袁晓娟

《批注类中考题分析》

论文袁晓娟

《浅谈课程标准下古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论文袁晓娟

《批注的几种类型》

论文袁晓娟

《文言文“批注式”教学点滴谈》

论文陈枫

《批注式阅读教学 操作策略》

论文陈枫

《让评点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论文李文华

《批注式阅读实用 功能浅析》

论文李文华

《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有效途径》

论文陈枫《静读默思

个性批注》

论文

第二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促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初中语文教育投入较多的关注力度。初中语文是三个主要课程之一,与学生日后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2]

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控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探讨,最终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由学生完成课文的讲解。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组织和解答学生们最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四、注重联想与想象,提升学生作文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动了课程教学标准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德育、美育以及人文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写“自由文”“放胆文”,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作文的写作新意,强化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例如,就传统题材“龟兔赛跑”而言,在以往作文写作的思维定式中,多侧重于“乌龟精神”的赞扬以及“兔子骄傲自大”的批评。但是也有的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认为兔子与乌龟赛跑是基于不公平、不公正角度下开展的活动,是对兔子积极性的压制。这种突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具有创意的观点,为学生作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动,实现了学生对内心真实想法的抒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五、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自然而然,终结性评价应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地展示自己,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以往终结性评价基础上融入过程性评价,评价机制合理了,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学习动力,从而将精力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学习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传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阅读,然后依据学生对文后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判定。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评价机制,除了让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进行预习之外,还应当结合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利用联系的观点进行自主预习,并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讨,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表现应当纳入到评价机制当中,使得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4]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丁浩华.多元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语文天地,2017(35):95-96.[2]叶林鸿.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9):98.[3]尚军升.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课外语文,2015(12):97.[4]蔡方洪.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4(04):49.

第三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摘要: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下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在社会发展中不被掉队。学校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而初中语文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师生关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人格,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方法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只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发展相应能力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基础地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培养呢?

第一,通过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培养学生人格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因此,他的这种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反馈中,学生通过在一边观察教师和同伴的一言

一行,进行着“观察学习”,促进着自身的心理品质与人格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和同伴人格的发展引导着学生同化,因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互动学习中时刻都将他人发出的信息拉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规模中进行同化,加强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规模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人格,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第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开发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人格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的内容提及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人生遭遇和挫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范例。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开展培养学生人格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下的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语文教学课堂中不但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素质、高尚人格的因素,而且结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只因为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当中很多课文呈现给学生们的,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价值观等问题,还有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采取良好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知识。只有一个健康自信的心理,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那么学生将会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

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点拨学生融入课文,进入作者心灵,品读感悟,滋补大脑,热衷于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使他们深深地爱上语文课。通过介绍名家名著,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人格。

第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点评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点评,不但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指导点评中能促进培养健全学生人格。其实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框架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均具非常重要的意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扣住“文如其人”这一点,就会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塑能力.这说明是塑造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人是自己,每个人都具有认识自己、解释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改变自己等能力。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塑造着自己本身,塑造着自己良好的人格素质特征。在作文习作点评时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第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那些敢于挑战和改变自我的人才有可能适应于社会,则在失败和挫折中改变自己命运的这些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真正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和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方向去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组织

一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如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类似活动,学生既可以体验到失败的滋味,也能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拼搏。在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消除疑虑,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除了语文教学课堂外,还要发挥社会家庭教育的作用。常言道:“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家长给孩子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完美人格的塑造创造首要条件。现如今,国家为我们创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这个大环境,倡导公平竞争,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的客观现实,充分认识到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社会上一定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会霞.语文教学与人格培养[J].《才智》.2013(5);2.余志芳.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3.赵可云/薛庆文.教师的“博客观” [J] 《中小学电教》.2006(11).

第四篇: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浮、浅、散、空等问题,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态。批注式阅读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批注、课中阅读专题批注、课后延伸拓展批注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提升水平。

关键词:初中?Z文;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然而,反观现实的阅读教学,简单的师生问答占据了课堂,教师繁琐的分析替代了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浮、浅、散、假、空等诸多不良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生还没有读完,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文本还没深入研读,就联系课外,进行文本链接,或读、或写、或演、或拓展等。课堂上,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集体游戏,合作表演……马上开始,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未用“心”去品味、揣摩、体悟文本。根据以上问题,笔者努力尝试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真正能够潜下心来,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批注式阅读法,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线条、符号标注文本,或者在文本旁边进行简洁的文字批注,从而加深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特点等的感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只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

批注式阅读简单易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批注,启发学生的思维呢?

一、课前预习,自主批注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要求他们进行预习批注。具体可以要求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批注:标段落、品字词、知大意、标疑问。让学生标自然段,圈画出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做笔记;再读课文,概括大意;三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或用符号标出疑问之处,还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而且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阅读,专题批注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自由批注。在批注式阅读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答疑惑

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引导,同伴合作探究等方式,把自己在预习批注时遇见的疑难问题弄清楚,再把它补批在课文旁边。这样做,一则解决了疑难,二则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则使批注更加具体、完善。如《背影》预习中,有学生批注提问: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画出作者流泪的句子,要求学生旁批作者流泪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全班讨论分享。

(二)抓住矛盾

抓课文中的矛盾来确立探究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学习《猫》时,作者共养了几只猫,为什么最后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批注赏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

(三)赏析词句

课文中有许多语言优美、含义深刻的词句,这也是很好的切入点。如在《老王》的课堂批注中,有学生画出了关于老王的肖像描写,并在旁边批注道:“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刻画了一位将死之人的形态。”

(四)人物分析

课文中的经典人物,总能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动,受到人格的感化。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一位学生在感悟约瑟夫这一人物形象时,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他是多么善良,有别于其父母的势利,只有他不计前嫌,肯认无权无势的叔叔。孩子是未受社会污染的天使!”

三、课后延伸,拓展批注

“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实施,运用于课外,效果更佳。把课堂上学会的批注技巧运用于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开拓了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完课内文章后,教师可以拓展相关书籍或文章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时做好批注。

如学完《背影》,教师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贾平凹《写给母亲》,许多学生从作品中对母亲的描述,进而想到自己的母亲、甚至自己的亲人,然后把自己深刻的感受通过批注表达出来。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进行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不断合作、分享,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批注。教师要引领学生相互倾听、大胆质疑。

此外,在批注式阅读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地解读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主可以自由地去品味、去欣赏、去享受阅读的快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批注,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2] 郑志长.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3] 郑志长.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4] 魏红梅.新课程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4).[5] 李岩.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10).[6] 薛金梅.高中语文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5).[7] 林海.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2013(S1).[8] 陶晓丽.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4(6).[9] 汪妍.浅谈小学中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C].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2015(12).作者简介:龚鸣,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113中学。

第五篇: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好习惯”

课题实施阶段性小结

2014年9月开学后,我们致力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参加这个课题已经快一年了。经过不断的实践,批注法初见成效,学生已基本形成了只要读书,必然会手中握笔的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在研究试验中,我们先进行示范,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自由批注文章。方法指导过后,学生开始了批注尝试。此时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好文章拿来作为批注内容,学生一下子兴趣浓了,纷纷认真阅读自己手上的课外书,在写批注的过程中扩大了阅读量,提高了欣赏水平,虽然孩子们写出的批注有些不是很恰当,但还是感觉到学生用心去读书,用心去思考,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想也就足够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一个很爱表现的孩子,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很习惯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此时为孩子创设展示批注的平台,使他们的认真阅读得到众人的赞赏,从而激发了继续阅读的热情。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更有自主性。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来合理地分配时间,支配自己的阅读思

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有较大的思维自由。学生可以书写自己的理解、感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及评论,可以畅谈自己的认识,更可以想象文本的延伸等。批注式阅读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阅读过程。

2.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3.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

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

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展示,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我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与思维的积极参与,批注式阅读注重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方法的习得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了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同时也获得了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品位的提升,学生学得朴朴实实,扎扎实实,教学的效果也真实有效。

下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推荐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格 摘 要: 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模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在这一阶段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既关乎个体一生的幸福,也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语文作为一门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朱春林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一门......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文康 (宝鸡市陈仓区坪头中学,陕西宝鸡,721312) 摘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点明了小学语文......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范文

    艺术讲演,打动听说 通过认真看了两个有关听的案例,我觉得两个课标中关于“听”的内容的共同点是: 1、 都是根据小孩子的生理特点,通过看和听的渠道,使小孩子很容易地、主动地、积......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