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话式教学在“导课”中的一点体会
谈话式教学“导课”环节的一点体会
山东博兴 郑磊
谈话式教学在被古今中外广大教育者广泛使用,孔子、苏格拉底就是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大师。可见谈话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办公软件的学习包括Microsoft office套装软件中的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Frontpage2003在学习是可引导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找出彼此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声会影、Flash mx 2004技能操作要求较高,但生成作品效果明显这类软件的教学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评价中体味收获的喜悦。同时在引导中促使学生在制作失败的挫折中重新找到自信。
VB、机器人的教学中用到代码编写,编译的程序所见即所得的,多数同学感觉不理解有难度。我们在教学设计上除了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外,在导课设计上更要有所侧重,多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及时抓住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在充满自信心、保持学习兴趣中走入程序的乐园。
将谈话式教学应用到具体教学内容上时,要做到:谈话式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和非常自由的形式,在谈话式教学中,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自由的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和广播演示教学中广泛渗透着谈话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的能否有效应用,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至关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其课堂教学中,应用谈话式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信息技术课授课环境是在网络教室中上课,拥有先进的设备(包含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的支持),为多层次谈话方式提供了保障。第二,信息技术教师有较为先进的前沿技术,为创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维度谈话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第三,教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学生这一独特的教学结构,恰恰构建了谈话式教学的完备体系。
当然现在的谈话式教学已经不同于过去,原来通常是面对面的谈话,从空间和时间上是单维度的,现在通过通讯设备和网络设备,跨越空间(远程培训)、时间的界限,可以进行多维度交流。不管用那种方式谈话,教师都应做到:引导、主持、管控。
课堂生成第一点就是学生注意力的分配状况即学生有多少注意力在期待课的内容。而导课通常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一节高效的课堂,通常伴随着有效的导课。
第一:对比导课
《文章的修饰》教师在设计导课的时候,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不同,来和学生谈话,这是一种很高超的谈话技巧,教师只需说一句话“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不同?”,学生既可以把听觉和视觉调动起来,通过学生最简单的叙述,就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全部提出来。教师再依据学生的体验,细化知识点,逐层突进来完成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可采用这种方式导课的课题有很多,比如:初中第一册中《版式美化》、《滤镜效果》、《图像合成》、《图文混排》;第二册中《修饰演示文稿》。
第二:用尝试操作来导课
《设计加法器》教师在设计导课时,将做好的加法器生成exe文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尝试使用,然后教师通过谈话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个加法器中包含了几个按钮控件、几个文本框控件、几个标签控件?”学生在使用的同时加深了认识,在与教师的谈话中,完成了设计加法器的第一步任务:设计界面,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推进,逐步完成。同样,在电脑动画初步第二节《逐帧动画》、制作演示文稿的第四节《交互、动态设计和作品发布》以及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第四节《链接网页》都可以用类似方法,让学生先来认知、感受、体验进行导课。
第三:知识迁移来导课
Excel的第一节《数据的编辑》,在认识excel窗口组成的时候,教师通常谈到:“打开excel窗口,大家是否感到即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什么地方,陌生在什么地方?”在谈话中通过巧妙的设问?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思考方向,然后是学生的观察、思考、回答。观察的是excel窗口,思考的是学过的word窗口,回答的是两者的异同。经过这样处理学生就会非常自然的认识excel的窗口组成,很快为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样,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网页制作(几乎是第一册下册和第二下册的全部内容),它们之间都存着许多共同的联系,学生在认知、体验过程中加以对比,必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上述office办公软件套装之外。图像的获取与加工中的photoshop,动画制作中的flash、程序设计中的vb在窗口组成中工具箱和悬浮窗口的应用上,可采取类似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引导。
上述列举的三种方法,都是遵循了谈话教学的原则。谈话式教学让学生明确的方向,达成目的的形式又是非常开放的,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是不受限制的。
教师在导课中的谈话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是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带关联性、递进性、启发性、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身份,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裁判。
通过“谈话式”教学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投入学习。只要教学中敢于尝试、使用和完善自己“谈话式”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必然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学导式教学法实践体会
学导式教学法实践体会
青岛五十九中赵美香
一种事物从诞生到被接受认可、推广应用,都离不开反复实践、验证。在这其中可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困惑与不适,但在超越困惑之后,才会发现它真正的价值。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需要太多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对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一、入门时的兴趣
98年下半年,在读了姜守富老师关于《学导式教学法》的文章之后,我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它是在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教师的“教”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我梦想着在使用这种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大大提高,课堂上原有的那种讲台与教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学生通过自学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走到学生们中间,与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带着这种美好的构想,我从99年初一下半年开始了“学导式”的初步实践,可是现实并非想象。
二、实践中的困惑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惑,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自身的。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预习。面对24中生源特点,学生入校时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经过初一上半学期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养成教育,学生基本能建立独立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但对于课前自学,大部分学生仍不能做到。
其次,学生不会自学,看书时走马观花,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分不清这节课的—1—
重点难点问题,不能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因此,看似是学会了,提不出疑问,但自学检测效果却不好。
第三个问题,“学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精讲答疑”,怎样才算是“精讲”呢?对于学生自学后能基本掌握的知识,敢不敢放手不讲或少讲、或者让学生讲呢?万一有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越落越大怎么办?在这种心态下,虽然学生自学了,课堂上自学检测了,但我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点不落地讲一遍,反而感觉浪费时间,有时正常教学进度都进行不完,自己曾经一度想放弃,可每当看到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给予的关心与支持,每当想到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改、教研重担,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我想一定要坚持下去。
三、走出困惑
我努力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学生不会自学的问题,我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将教材的重点、难点以提问的方式组织成几个问题,根据学生认训规律与思维特点,设置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导学提纲,布置给学生,使他们在自学中有的放矢、有纲可循;针对学生不愿自学,我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鼓励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告诫学生面对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只有现在培养起自学能力,将来才可以有效地、主动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取自我发展的基础。通过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与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经常大力表扬、鼓励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尤其是对于上课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加赞赏,因为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深入地钻研了。当然,对于个别不自觉的学生,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帮教工作,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兴趣与习惯。
对于自学检测,针对课堂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对待,可以提问的方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先问再讲,检查自学效果,也可以检测的形式,收卷检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这样正常的教学进度就可以保证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而且基本形成了自学能力,每节上课前2分钟,我都要寻问学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可针对本节重、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了,而对于自学提问或自学检测中发现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可以简单介绍,大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更多地进行巩固练习了。
四、成功的收获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哪一天我忘记了布置自学提纲,第二天上课时,会有学生已经提前自学了,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发表自学的见解,提出的疑问往往比较集中,而且恰好是这节课的难点,这说明他们已经基本形成自学的能力,课堂上,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我动手让学生讲解,使他们及时体会到自学成功的自豪感,也加强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记得99年11月,我因病休假1个月,学生在几位代课老师的传统授课形式下,感到非常不适,这也证实了“学导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的优越性。
在对“学导式”教学法的探索实践中,在从困惑中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管理学习、调动学生、驾驭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中我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并指导自己在今后各课中多加注意。
五、反思与推进
(一)运用“学导式”教学法,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管理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魅力,调动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耐心的帮教措施,转化个别学生。
2.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在备课中能够设想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精讲的准备。
3.随机应变的能力,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自学时,思维不受教师的限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分析问题,因此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师应灵活对待。
(二)推广应用:
“学导式”教学法在数学组的推广应用,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全组教师具备的条件不同,有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教材把握不够,有半途接班的教师,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有的教师则欠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选择了两位条件成熟的青年教师,初一级部的赵之樱、张惠霞老师,张惠霞老师的特点是班级管理比较稳定,学生自觉性强,赵之樱老师的特点是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高,善于调动学生。我首先与她们一起探讨、研究学导式教学法的理论知识,然后采取分段推进法,第一个月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第二个月主要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主动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精心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答疑。
如今,两位青年教师已基本掌握了学导式教学法的授课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两位教师注意及时积累、总结。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动下,数学组的学导式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积极的推广、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学导式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所体现的意义,不能只用眼前学生的考试成绩去衡量,重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终生学习能力,是具有远大意义的。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三篇:“导学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导学式”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林晓涛
作者单位:揭阳真理中学
试论“导学式”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者通过运用问题情境策略、活动操作策略和交流互动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学前导趣、学中导思和学后导果,更好地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引导
互动
学习
提高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引导、交流互动、示范点拨、发展提高等教学活动程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在特定的空间、时间、人员和教学设施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要质量、要效率的活动,它既要能够完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把他们的知、情、意、行统一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这就需要教者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教材的要求去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拟订出教师和学生之间、教材和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方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达到认识上、情感上、思维上和身心上的积极参与,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运动的乐趣、获得了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和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那么,教师要怎样导得巧妙有序,让学生学得灵活主动呢?这是摆在我们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学前导趣,激发动机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学前导趣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学习内驱力,还可以让学生滋长出对学习活动的美好情感。所以,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设计好学前导趣的内容和形式,就必然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自然地跨进知识和技能的大门。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例如:我在进行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授动作要领,直接指导学生一味地进行模拟练习,而是利用电教设备,在实施教学之前先组织学生观看美国NBA篮球比赛的录像,让学生情绪活跃地进行观看和评论。当录像播放到美国NBA篮球比赛的一些精彩上篮的镜头,特别是一些身材矮小的队员做出精湛的技术动作,在身材高大的队员面前轻松上篮时,学生们都会情绪激昂、兴奋不已。这时,我立即抓住机会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篮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固然占有优势,但精湛的技术和战术却更为重要。你们看,NBA最矮小的队员身高只有一米六多点,而高大的队员身高却超过两米,虽然矮小的队员站着才与高大的队员齐腰,可是,他们却敢在如此高大的队员面前漂亮上篮,这不仅仅需要自信和勇气,更需要的是精湛的技术和战术去破解对方的防守。大家只要认真学习,你们也会有这么成功的一天。”学生们听后都跃跃欲试,特别是有那些身材比较矮小的同学,受到了很大的鼓励,表示要认真学习,战胜身材高大的同学。
这样的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中导思,诱发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更是特别强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去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就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复杂的心理体验,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发展了自身的情感和知识技能。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而创设的。它可以是以设问的方式,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中引入,还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题材。
如学习立定跳远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什么动物跳得远?”学生通过思索后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答案:青蛙、袋鼠、蝗虫、猫科动物„„。学生作出这些回答后我又设置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起跳前,这些动物会做什么样的准备动作?你们能模仿吗?”学生们稍作回顾后又继续回答:深蹲、前倾、磴„„。这时,我不仅充分地肯定了他们在平时能有注重观察和勤于积累的好习惯,还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引入了学习的内容——立定跳远。由于具备了合理的思维导势,所以我先有组织地让学生模仿上述动物起跳前的准备动作起跳,并与没有做出任何起跳前准备动作而起跳的效果作比较,要求他们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当他们得出结论之后,我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分析出所得结论的成因,并为他们点拨、示范起跳前正确的动作要领,要求他们要配合双手的前后摆动,协调身体,在最后磴跳的同时两手臂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带动身体向前上方方向跳出,跳出抛物线的路径。示范讲解完这些动作要领之后又组织学生揣摩练习,在他们对这些动作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我再根据他们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给予分析和点拨。通过上述的教学程序,学生们很快就能领会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给予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既能把他们置于一种“愤悱”状态,又能将其引入一种要求参与体验的渴求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地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2、导思学创、自我实现
创新能使人快乐,求美能使人愉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调动所有知识结构中能解决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之能自觉地去经历生疑、思考、联想、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使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
例如,上体育课时,我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套简易徒手操之后,又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自行创编一节或多节徒手操,并在组内推荐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学生们在接受这一个任务之后都兴致勃勃地展开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和赞赏;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过程及成果带来的最新、最美、最快乐的感受。
三、学后导果,不断提高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不仅仅是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而且还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经验和技能。当然,运用知识不能仅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还要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等。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应该十分注重学后“导”果这个重要环节。
如学习定点投篮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投篮并记住十个投篮中投中的个数。接着又让部分投篮动作协调、投中个数多的学生介绍自己投篮的动作要领和经验体会。然后,再帮助学生归纳出投篮的动作要领,组织他们进行第二轮的投篮练习并与第一轮作比较。在学生初步掌握定点投篮的动作要领之后,我又组织他们进行投篮的分组比赛,并在赛前宣布对优胜者要有适当的奖励。学生比赛结束后,我给予优胜者奖励后又对学生说:“比赛不过是给你们增加心理压力,现在大家再以组为单位进行非比赛形式的投篮。”学生接着进行第四轮投篮,投篮结束后,我让学生自行比较四次投篮的结果,引导他们对四轮投篮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轮投篮由于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命中率很低;第二轮投篮由于了解了正确的动作要领,改正了错误动作,成绩有所提高;第三轮投篮由于动作初步掌握,尚未熟练,心理压力和求胜心理影响了动作的发挥,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在解除精神压力,心情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第四轮投篮的成绩最好。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科学分析和总结归纳去获取正确结论,积累了成功经验,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
“导学式”教学法说到底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循环的链式学习方法:学习、掌握——分析、研究——总结、概括——经验积累,然后运用积累的经验又开始新的学习。从“我教你学会”向“我教你会学”转变,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求》
2.肖紫来的《试谈当前困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3.张文国的《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思路》 4.刘益明的《运动技巧形成过程》
第四篇: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所谓学导式教学法是指把教与学重点放在“学”字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真正将高中数学打造成“以学为中心”“以主动求知为核心”课堂。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三角函数;演练环节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学导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对如何有效地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中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一、自学环节
该环节是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熟练掌握y=sinx;y=cosx;y=tanx的图象与性质;能熟练进行图象的平移伸缩,等。组织学生带着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如:有学生提出:在函数图象的移动中,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应该怎样移动?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在制作图象时,我们只能选择0、π/
2、π、3π/
2、2π这样的
特殊值?更有学生提出:能否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进行图像转化?„„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入“解疑环节”,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解疑
在自主学习环节,我们不要急着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而要在解疑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使其能在互相讨论中顺利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当然,除了上述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如:(1)三角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除了有平移变换之外,还有什么变换?(2)函数y=sin(2x+π/3)的图象可由y=sinx怎样变换而得?(3)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且,这样的问题探究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锻炼学习的能力。
三、进入精讲环节
精讲环节是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保障,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结束了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我组织了师生“讲”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除了教师“讲”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讲”。也就是说,在精讲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精讲,比如:“请用多种变换方式来实现函数y=sinx向y=2sin(2x+π/3)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将自己小组得出的变换方式展示给其他学生,之后,有补充的也可以进行补充,等等。接着,进入的是教师精讲环节,在这个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针对学生在上述环节中未能解答的问题以及存在模糊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结合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组织学生进入演练环节
该环节是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该环节,我们要精心选择相关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下面几道练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演讲,如:(1)用多种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sinx(x∈[0,2π]),y=cosx(x∈[-π/2,3π/2])的图形,通过观察两条曲线,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2)想一想,函数y=sin(x-3π/2)和y=cosx的图形,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草图。
(3)若函数y=cos(ωx+π/3)(ω>0)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间距离为π/2,则ω等于_____
„„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在自主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上述的几个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
第五篇:“学导式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的体会1
我校《儿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内儿科 肖建武
一、《儿科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部分,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本人作为我校的一名中年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做学生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以达到我们儿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从“满堂灌”、“填鸭式”向“和谐、趣味、激励、互动、探索、多元”即“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能发挥临床诊治疾病和社区调查、研究的优势。我国开展高职教育的时间不长,至今为止尚未有一整套良好的可行性模式,学生实践时间少、缺乏参与、动手的机会仍是普遍现状,由于我校同其他中专卫校共同存在的附属医院规模小、学生见习机会不多,教学手段仍以一本书、一支笔为主,学生缺少早期建立医学理念、医生形象、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意识,学生来源不
一、素质各异,我认为现阶段从改革教学观念和方法入手,对社区定向教育进行有意识的探索和实践,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临床专业课弥补临床见习不足的有效途径。
二、使用“学导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本人经过多年儿科学教学的实践,通过反复钻研教材,学习学生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在儿科学教学中对“学导式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儿科学教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实践,现将本人体会总结如下,请校领导和同道们指正,以期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如能对我们临床教学有所益处,则更感欣慰。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为了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更加主动的学习,国内外很多医学教育机构相继尝试建立以问题为基础(Problen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 教学模式。它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老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只起导向作用,保证学习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有效运用知识和获取新知识,扩大知识外延,解决可能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学教程(Problem-oriented pediatrics curriculum,简称PPC),其典型教学过程大致分为:①教师提供临床病历或问题;②建立假说,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现有知识解答问题;③教师指导学生思维方法;④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讨论收集资料并得出一个或多个答案。其中学生自学或讨论与老师精讲相结合,讨论多由教师主持,少数可由学生主持,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已见,与前面发言者观点和依据相同者不再重复,只说明新的观点或补充新的依据,或反驳不同观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掌握时间,归纳概括并在黑板上简要记录各种观点,依据和疑问,教师在一旁酌情给予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去综合分析,解决疑点。对学生可能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通过课堂讨论,将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合于一系列的临床问题之中;⑤论证假说,教师给出正确答案;⑥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并扩展相关知识。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挑战。教师教的重点不是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目的是鼓励学生思考,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在授课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专业、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有如下优势:①围绕临床问题综合了解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有助于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医学的整体原则;②学习过程通过解决相关问题来进行,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再现和应用;③小组讨论形式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④有利于发展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⑥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PPC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行PPC教学法,教师除对本学科专业知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的知识面愈广,组织教学就愈灵活,教学就得心应手。“教学相长”在PPC教学法的实践中更能得到体验。我目前仅是初步对PBL教学法进行研究、2 探索和实践,PBL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还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培训考核、学生考试制度等多方面,我将在校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进一步对各种教学法做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