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时间:2019-05-13 04:1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数学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数学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数学课堂中差异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基本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

对于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但真的很难!差异教学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等等。每一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差异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小学阶段,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差异教学的形式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新课标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上采取的一些差异教学形式,就会有新的认识。例如:分层教学,在小学阶段就把学生分成A、B、C三等,是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伤害部分学生的感情,是否涉嫌用定性的方式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所以说,新课程标准下的差异教学就更难了。

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合作学习。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差异就不再是问题而是资源。合作学习一般而言有两种需要,一种情况是完成一项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单单依靠个体的劳动很难完成或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工厂里一般工人的流水线工作是类似的。另一情况是个体之间有不同的认识、观点、解法,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更好或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医院里的专家会诊是类似的。而后一种情况之所以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与可能也正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是知识拥有量的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如果学生之间没有这种差异,那么合作学习也就只是重复自己的想法,也就推动了意义。

合作学习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当然差异教学仅仅依赖于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践中,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些差异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是在具体的要求上体现差异。(1)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在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择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你有时间做几道就做几道!请你用圆规在纸上画两三个圆。(2)在思维难度给学生提出不现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探究活动,有些学生有独立探索的能力,但有些学生茫茫然不知如何入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是悄悄话,或是书面辅助材料(如果研究有困难,看一看下面的话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或是个别辅导。

二是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上体现差异。(1)在解决问题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视行为操作,多用实物与直观,而对优秀生则要有一定的抽象度。如20以内进位加法,有些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都需要依赖摆小棒。(2)要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解决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思考程序,而对于优秀生而言则可以简缩这个过程。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如:54-8=40+14-8=40+6=46),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如下基本程序:一看,看个位的数够不够减;二分,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三减,十几减几;四加,几十加几;五写,写上答案。又如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可以让有需要的学生建立如下基本程序:一看,看是改成用“亿”作单位,还是用“万”作单位;二找,用四位分级的方法找到万位或亿位;三点,点上小数点,点在万位或亿位后面;四去,去掉小数末尾的零;五写,写答案(单位)。(3)对于优秀生来说,要讲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灵活性。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关注与掌握一般的方法,普遍适用的方法,可以只掌握一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对于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不做具体的要求。例如计算467+199,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掌握把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多加了要减,少加了再加,这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要让他也能无中生有出一个整十整百数来就很困难甚至于不可能了,所以教学应该允许这些学生用多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来计算就可以了。

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无时无刻都存在,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也不可能消灭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也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教学应该在承认差异是一种需要的前提下,不断地寻找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促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l.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

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等。例如在教学?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学生提问:“为什么设桃树的课数为X棵而不设杏树呢?我们今天用的检验方法与过去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学生提问:“约数与倍数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呢?为什么我们以后研究约数和倍数时不包括0呢?今天学的‘倍数’与过去的‘几倍’一样吗?”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到多,甚至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难点怎么办——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提出的12个问题中,多数都是关于单位“l”的问题,这正说明学生首次认识单位“l”,最想知道单位“l”的含义。同时单位“l”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不全面。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3.学生提的问题过多怎么办——高度开放,鼓励提问。

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实在当堂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也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要远比教师讲十遍百遍大得多。

4.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怎么办——广开言路,相互补充。

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辞不及防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例如,有学生在回答“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关系”时这样说:“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类种关系。”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的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个同学的意思,因为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明白一些。

5.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实事求是,课外引申。

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要认为是学生在有意刁难老师。二要民主,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他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想找机会验证一下。有的可能是他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三要谦虚,学生的问题,有时教师也讲不清楚或一时答不上来,不妨明确表态,课后再寻找答案。

在这方面,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怕”,即学生怕提出来的问题受到责难,老师怕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自己解答不了,从而失去“威信”。这恐怕就是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难以真正实现的根本原因吧?

总之,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观上,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它既主张在主动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开放;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11

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摘要】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探究,互相帮助。

【正文】

自从2011年,我们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经过几年的学习,认识到数学教学的任务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变被动为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们培养成可不断创新的大脑,而不是储存文件的硬盘。同时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其他方面总是千差万别的。

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探究,互相帮助。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让他们正确认识分层教育的科学性,这是差异教学的前提。随着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减少,加上上级要求,必须均衡分班,导致农村学校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显著的差异会给数学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一个班级的教学在内容、进度上必须一致,如果不实施差异教学,势必会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差的学生迫于进度而疲于奔命,最终导致较高层次的学生“吃不饱”,较低层次的学生“吃不了”。这样就造成了较高层次的学生感到教师授课内容太浅且速度太慢,在课堂上显得索然无味、无所事事。而较低层次的学生则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偏难且速度偏快,学习提不上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的念头。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本人认为“差异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差异教学”的情境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

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任何方案目标的实施,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差异教学中的分层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的差异,而不是人格的差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实施差异教学之前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用生活中的事例教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并愉快地学习。

二、关注差异,分层学习,提出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组内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不同看法,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开阔人脑的思维,使之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思维状态。再通过活跃的思想达到求异、求佳、求新的目的。不管学生数学成绩如何,每个程度的学生都会有想法。学习的兴逐步提高。

三、关注差异,解决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

索,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生活实践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是为了未来更方便的应用,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四﹑实施“差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个人学习成长档案 学生学习档案

姓名 学科 编号 第 周 考试: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试卷 作业: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作业

评价:家长老师评价学生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表现

合作:写出一周内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究、解决了什么主要问题(仅限数学问题)。

体验:通过一件具体真实事例,写出对自己的评价,对数学的情感体验。积累:收集一周的错题,并改正,写出错误原因。

开始学生不爱做,只是应付,但久而久之,学生从中受益,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建立了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在享受尊严的环境中成长。教师往往对学生认识不全面,也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特殊需要,通过对档案内容的分析,了解

了学生学习落后的真正原因,这为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定期进行单元测评

考察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知识的迁移能力:举出现实生活中应用本章知识的例子。创造性想象能力:归纳常规题型的常规解法或辅助线的常规添法。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本章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测评方法:学生自己打分或两人一组互评。3﹑尊重差异,采取措施

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差异拉平,但客观上学生差异过大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些差异并不完全是学习能力造成的。例如:认知前提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等等。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差距就会缩小一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水平直接影响新知识学习,影响知识技能的迁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帮助一些后进的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前提,这样就有利于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质量。为学生做好认知准备是实施差异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

当学生要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开始学习新知识时,除了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通常在情感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对数学很有兴趣,愿意学习;有些学生则将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任务与要求,不学不行;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和讨厌学习数学等。如果前期的学习获得成功,受到成功的激励,具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在情感方面为后期的学习做好了准备,相反,在前期学习失败的学生,就不可能为后期学习做好情感准备。那些带着兴趣与热情进入后期学习的学生,比没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因此我认为为学生做好情感准备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如果学生在学习前,还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的

巨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的产生不仅为了满足个人的发展与情感需要,还有社会发展的需要因素,还有赖于学生的志向水平与所期待价值观。教学前,可以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难度适当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三、对正确看待差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差异

大千世界莘莘学子,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能力水平、习惯、作风各有不同,且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正视现实,承认差异,进而客观公正,心平气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

2、在心态上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虽存在着知识层次结构上的差别,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时候,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而不要轻视漠视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授课时,要用规范礼貌的语言对学生讲话。讨论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上人人平等。无论学生说得对与不对,教师都应给予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可用“你真行”“想一想”“肯定能说出来”“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等语言,给予鼓励。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

3、在教学态度上要尊重学生

实施差异教学,就要求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乐于从多角度评价学生、观察学生和接纳学生,寻找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去尊重一个孩子,换来的不只是孩子对教师的尊重,还有对教师的信任以及对学习的热情和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有时候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教育者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

总之,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

总之,课程改革在教学上的变化,不在于知识点的增减或教学形式的更换,而在于教育理念、培养要求和教学定位的变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目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如何对待差异学生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被程式化的倾向,这样的形式变化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教师只有真正从理念上得到转变,才能带动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省(市):单位:

姓名:

电话:

西省

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中学李关清

***

第四篇:实施差异教学(模版)

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 教育必须从人的丰富个性特点出发进行全面设计,实现个性化,才能深入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着针对不同学生差异,推进分层递进教学策略,采取集体——分组——集体的授课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个性化 分层 递进 差异教学

一、实施差异教学的依据

新课标强调语文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品质、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这样就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把脉问诊,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目标、创新的设计教学,灵活地组织教学,多样化地安排教学,分层递进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实施分层递进差异教学的内容

1、学生分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不仅要心中有数,而且要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学习情况层次能够浮动。

2、目标分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高、中、低层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结合1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的标记、理解、简单教材设计:○2中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运用、理解、分析。○3发运用。○展目标指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掌握较难的综合运用,对知识的拓展及教材内容的加深。

3、课堂训练分层:基本模式,集体——分组——集体。第一次为集体同授,为分组学习提供方法的示范和思路上的指引。分组是为教学的分层目标服务,教师可以出示教学提纲,让中高层学生自学,学习时间与自学同步。自学提纲基本包括:知识提示、1反馈;学习思路及所需思考问题提示。第二次集体包括○主要是了解2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中高层自学情况。○对中高层回答的难3合作:要求针对学习度问题进行交流,使底层学生共享学习成果。○内容分成若干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讨论,不强求4整合:通过教师总结,提示重点难点梳理知识。○5教学:针一致。○对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组织补救教学。

4、作业分层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每章节每课时的作业设计也应有层次,每个层次,作业量难度大小各不相同。

5、评价分层: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采用目标参照评价,不仅应用于课堂回答问题,作业练习、考试命题也是如此。对中低层学生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内进行自我比较,有进步就给予表扬,不公布考试成绩只指出学习的进步与问题,高层次学生则着重引导他们进行同质组内的比较,鼓励他们开展竞赛。

三、差异教学取得的效果

经过探索,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取得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尤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表现,教学设计彰显个性,教学过程凸现个性,教学方法重视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二)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 学生对自己学什么,有“做主”权力,可根据自己的基础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的个性化学习。以学习《向往奥运》为例,本文可设计如下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目标。高层次: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自己动手办一期奥运手抄报。中层次: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音准确、会默写并理解词义。

2、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低层次:

1、基本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音准确并会默写。

2、能正确朗读课文。

“合作” 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改变以往师生单向交流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形成研讨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就如上文中提到的学习《向往奥运》一文,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从各自最感兴趣的部分入手学习,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汇报。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其他同学的学习汇报,从中吸取他人的精华,充实自己经验,整合自己的认识,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探究” 指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参与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借助课文语言情境,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组合中,给各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演议等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陶冶情操,培养个性。

在课外学习指导中,善于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有阶梯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特长选择练习的方式和合作伙伴。

1、制定作业量的分层要求。例如:巩固生字词的抄写作业,对平时记忆字较快的学生要求抄写一至二遍,对平时默写错误较多的学生则适当多写几遍。

2、做好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布置

1朗读课文,了如下几项作业:○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3能根据课文合○谈谈你的体会。○理想象试编《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

3、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综合能力。在班级内每月办一期个人小报,让学生自主选材、自拟报名、自定刊头、学生自由设计,自任主编,或抄或写或剪或贴,有诗有文有图有画,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不是硬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发展水平自我调整,让所有的学生有了很大发展空间。照顾学生的每个方面,学生劲头大,实际效果好。由于优化作业设计,多从学生角度考虑,作业设计目标明确,对象分明,训练层次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有效的提高。

(三)采用分层评价形式注重个性发展

1、教师评价:为高层学生指明方向,为中层学生提供进步的阶梯,把更多的关注送给低层学生。

2、学生自评:一是发挥小组互动功能,二是实施学生自我综合评价。

3、个案跟踪评价:对低层中的特殊学生建立个案,从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由点及面带动整个低层群体遵守课堂秩序,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成绩取得明显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中低层学生成绩有较大提高,在乡中心校多次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我所带班级成绩均名列前茅。有多名学生的作文在《知荣辱,树新风》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和第一届“新蕾杯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获奖。[参考文献]

1、《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胡兴宜主编

2、《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

3、《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第五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第一章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

章节导入

老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看海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路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时时被提起,几乎每一本与教学有关的书上都能找到这句话。九九年毕业的我,或者领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学技巧不足,直到最近两三年才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魅力。

从学生到教师,一路走来,我绝对是个勤奋、负责的人。所教的学科、所带的班整体来讲还算不错。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时间的结晶。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怨无悔地付出着。可我自己心里知道,自己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正比,问题出在哪里呢?

认真审视自己,我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作了保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而我,却一直做着越姐代危的“傻事”!

其他暂且不论,就拿课堂教学来说吧。

我想,许多年轻的老师一定和我代样犯过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掌握不了重点,生怕文章学生不理解,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累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你所讲的仅仅是你所理解的,孩子们未必理解。你所强调的,仅仅是你看重的,未必能被孩子们接受。于是,你会发现,尽管一

个知识点你强调了好多遍,可考试时,孩子们仍然会出错。因为,你没有把叼门放在眼里!

为了图省事,以前课堂上我总爱叫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回答问题。结果,他们的确掌握得不错,可班上大多数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呢!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落落大方地站起,然后精彩地对你的问题做出回答。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知道了,这节课他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课堂上,我只是做一个引导者,具体的读书、思考、见解的提出,都教给了孩子们。绝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的学习中了.相信他们也感受到了美妙文字的吸引力。经过一番“改革”,语文课堂上孩子们参与意识强了。对于别开生面、掌声不断的语文课,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时我而言,语文课也上得轻松了。真可谓“一举多得”。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西方教育文献之中,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整合、集其大成,以飨各类老师的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是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简而言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在某种意义上,有效教学与教学最优化可以划等号。教学最优化的控制项目一般包括教育的时间量(t)、教学的信息量(U)、学习的负担量(C)、教学的成本(S)、学习的成绩(w)o如以E表示教学最优化程序,则有:E=f(w, s, c, u, t)。它表明最优化教学应是这五个量的函数,应以时间最短、教学信息量最多、负担最轻、成本最低、成绩最高来达到教学最优。

美国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人梦,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应当说两种课堂教学都不是我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但如果非要从中比个高低,哪个更接近有效教学标准呢?通过以上对有效教学的阐释,结果不言自明。

究其本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的意向。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实施方式?”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专栏1:有效教学的特征

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肖)II《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12条基本原理

有效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科学属性的特质决定了它有可供遵循的原理。这些原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被人深人领会,也只有付诸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下述12条有效课堂教学原理,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教材的组织与结构、激发学习动机、表彰与强化良t行为、教的技巧等。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特别强调学习的迁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所学与所用能结合起来。

1.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且组织、结构完善,则学习进程必定加快,印象更加深刻。标题醒目、条理清晰、上下连贯、及时小结或提问都有将有

助于学得好而记得牢。2.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所提供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须

以学习者自身特征为起点。教师应预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与现有程度,在教学中做到知已知彼,有的放矢。

3.必须激发学习动机。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考虑学生的意愿、需要、兴趣和激情。

教师应熟悉并关注学生的要求和所想。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佳。在教师一方,应表现充分的热情。

4.学生通过参与设定目标和策划学习活动,可激发学习动机。

备课本是教师份内的工作,但如能有选择地吸收学生参与,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尽量多地吸收学生的意见,重述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发言或演示。

5.成功(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

教材难度分层次掌握,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时刻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致于因为学不会而丧失信心。对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

6.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唾手而得时,可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任务尽可能安排成台阶型,让学生分步去征服。目标设置不要太低,如果可一缴而成,毫无挑战,则学生兴致索然。

7.当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进程,则其行为表现将比应知而未知者为优。

及时给学生反馈,让其对自己有正确评价。这样学生可从容做出自己学习的安排,不致掉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或补课。

8.学生行为得到表彰(奖励),意味着更值得去学习。

这是教育心理学中正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运用。被表彰意味着被肯定,那么所学的东西就有价值,就值得记牢和应用。

9.行为的奖励(表彰)尽可能及时效果才最好,而且让学生明白无误。

及时表彰意味着及时强化,这样才能在好行为与好结果之间建立明确的神经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受深刻。奖励和表彰应做得准确、恰到好处。

10.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有效。

有效教学以学生学了多少为衡量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教的责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明白学生是否学会所教的,是否达到目标期望值;教师应熟练地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及时评估学习的效果。提倡现场教学,以目标为导向。

11.应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而非处于“被教”地位,学习才达高效。教学中多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行为。

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才能改变行为。如果学生处于不明不白或似懂非懂境地,所获一定有限。所以教学目标的立足点应该是“学到什么”而非“教了什么”。教与学双方都应是主动的。

12.学生在实践中学得好。

实践往往被认为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其实远远不止于此。实践对知识的领悟、对知识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做中学”实有至理在焉,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的一种策略。

三、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而教师行为的有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

(一)五种关键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我们发现,这五种教师行为与希望学生达到的理想目标密切相关,它们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要点明确;(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口步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

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有效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在课堂上能够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一是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有:(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所有教师都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但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准备上,那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核心的教学内容,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人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内容的时间不同。它是指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翔实的内容,但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并没有真正投人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

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人学习。学生们的不投人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活动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纠正这种隐性类型的不投入非常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发学生投人学习活动。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人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

水平:(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2)中等成功率:学生部分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3)低成功率:学生基本上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投人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以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那些他们能够胜任的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促成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动机,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高阶思考,比如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等。在策略方面,这种高成功率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效能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

(二)五种辅助行为

为了描绘出有效性教学的图景,需要另外五个有效性教学的普通特征,称为催化性行为或者辅助性附加行为。尽管人们已就辅助行为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一方面辅助行为并不像前述的关键行为那样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如何运用这些行为尚处于探索之中,它们不像关键行为那样与学生的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者们认为辅助行为应该在关键行为有效 的背景下采用,把它作为催化剂,而不是代替关键行为,包括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组织、提问、探询和教师的影响。

1.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

这种行为是指教师通过认可、调整、应用、对比和总结学生的反应,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这些行为的使用可以辅助促进五种关键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认可:通过重复学生所表达的名词和逻辑联系来利用他们的观念—提高教学清晰度。

调整:通过改述或用自己或者其他学生的话来定义学生的观念—产生教学多样性。

应用:利用学生的观念来教授推论或者导出问题逻辑分析中的下一步骤—增加成功率。

对比:将一个学生的观念与其早先表达的观念进行比较,理出其间的关系—鼓励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总结:将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所说的作为摘要重述,或着作为对已教概念的回顾—加强任务定向。

最后,对学生观念的利用已经扩大于归因、问题解决和独立思考。通过教师引导性的对话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观念、体会和思维模式来重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引导性的对话并不仅仅是要求学习者对课本知识作出反应,而是要通过精加工、联想以及用学习者自己特有的思维来评价它,从而使它的意义内化为自己的。在这种行为中,鼓励学习者加工,鼓励学习者交流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形成自己对内容的定义和理解。虽然利用学生的观念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没有很大的相关

性,但是可以观察到的是,它对学生投人学习过程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因而,它成为一种常用的达到关键行为的催化剂。让我们 来看看一个简单的利用学生的观念促进其投人的教学对话。

教师:小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等式是什么? il、明:c2 =a2 +62。

通常在这个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很好!”然后就继续问

下一个问题。但是,这位教师继续说。

教师:我们来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是一个三角形,现在让我们来按照小明说的做。他说高的平方(我们称为a),加上底的平方(我们称之为b),应该等于抖边的平方(我们称之为c)o 小刚,你愿意上来用小明刚才给我们的公式,向大家说明你是怎

么得到c的长度的吗?

小刚:好的。如果a等于3, b等于4,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它们的平方相加,然后得出平方根,这就是ca 教师:我们把3平方,把4平方,再把它们相加,算出平方

根,结果等于,_5,这就是料边的长度。

在这个对话中运用了哪种利用学生观念的方法呢?第一,通

过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应用了小明的回答,将它带

人了下一步骤—推导证明。第二,通过口头重复小明所说的,教师向全班认可了小明参与的价值。第三,通过让其他同学证明

小明回答的正确性,对概念进行了总结。所有这些的完成都来自

于小明的一个简单的回答“c2 =a2 +b2"o 虽然利用学生的观念看似简单,其实也需要技巧和精心计

划。教师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以便能抓住将学生的观念结合于课

堂教学的机会。研究表明,利用学生的观念和参与(特别是在自

然的课堂对话中出现的)比之简单地用“很好”来表扬学生,对

学生的投人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一。那些用来认可和表扬学生的标准语句(如“正确”“好的”“对的”)已经被使用得过多了,以致于不能表达教师所期望的对学生的奖励,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作用甚微。

2.组织

教师为安排后继行为或总结先前行为所做的评论称为组织。组织在教学行动发生之前和之后都很重要。使用先前活动或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保持。使用对教学活动或问题的总结,可以强化学习内容,使之与其他内容发生适当的联系。这两种组织方法都与学生的成就相关,是达成关键行为的有效的催化剂。

前、后两种组织如下: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开始具体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国际或世界危机发生之前的政治和经济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动荡时期所共有的东西。

教师(上课结尾):我们发现经济困难和政治一动荡,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国把在经济发展和领土安全中的利益看得比战争所耗费的人口和资源还要重要 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如战争)。你们能想到最近这些因素在国家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吗?

上例呈现了一些可用于组织的方法。一种是指出内容所要发生的变化。清楚地指示提醒学生即将要发生变化,没有这种指示,学生就可能把新内容与旧内容搞混,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上例的“我们已经了解到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开始具体研究„„”,帮助学生做好调整,提供了一个使新内容更具意义的背景。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后继活动的先行组织者。

另一种组织的类型是运用强调。上例中,.教师使用了“特别是要重点研究„„”,他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的结论中所包含的知识和理解。此类“这是重要的”“以后我们还会回到这一点上来”“记住这一点”的语句,我们称之为口头标记(verbal makers)o它们往往是强调最重要的内容。

除了口头标记和先行组织者,效能型教师可以将课堂组织成一个活动结构(activity structure)。活动结构是一系列具有不同认知复杂程度的相关任务,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学习者控制的。活动结构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建立,如合作的、竞争的、独立的,以对学习者提出不同要求,使上课具有节奏和推动力。对效能型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投人学习过程,使他们从对事实的简单回忆发展到形成需要推理、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行为的更高的反应水平。在上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超越课本内容去思索战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这使得教师最后的提问更具意义(“你们能想到最近这些因素在国家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吗?”),教师期望学生超出所讨论的概念,上升到普遍性的高度。

3.提问

提问是另一个重要的帮助行为。对教师提问的研究是教学领域的永恒主题之一。有效性教学理论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类:内容性提问与程序性提问,这两类提问各有其作用。

内容性提问。内容性提问指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接运用所教的内容作出回答。此类提问的目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回忆和理解具体的材料,正确答案教师是事先知道的。研究者们对内容性提问作出了多种描述,如,它是直接的,即提问不需解释或选择;低要求的,即提问只需要回忆准备好的事实,不需要归纳和参考资料;收敛的,即不同的资料来源得到同一个答案;封闭的,即提问不需要普遍联系或旁征博引;事实的,即提问只需要回忆已被充分接受的具体知识。此类问题如:列举月球大气中的化学成分、计算机CPU的功能、48除以6,再减5是多少?

程序性提问。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内容性的,问题被提出来是有不同的目的的,是为了促成不同的认知过程。问题解决、指导、激发(如好奇)、鼓励(如创造性)、分析、综合、判断都是教学实践的目的,这些都应该在提问策略中反映出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内容就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同样,研究者们也对程序性提问作出了多种描述,如,它是间接的,即提问有各种可能的解释和选择意义;高要求的,即提问需要比简单的事实回忆复杂得多的认知过程;发散的,即不同的资料来源可以得到不同的最终答案;开放的,即不期望出现单一答案,甚至是不可能有单一答案;观念的,即提问需要概括、总结和参考资料。这类问题如:根据我们现在对月球大气的了解,要在月球上存活一年需要什么装备?分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家庭经济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除与减的相似功能,并对它们作出比较。

教师的程序性提问并不像内容性提问那样与学生成就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启动较困难,见效也是长期的。但是,这种高要求的提问常常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因为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和决策,这些认知过程是成人生活中最需要的。

4.探询

探询指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答案。教师可以采用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或者用其他一些可以转化、提升学生回答的指导语,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探询常常用于将

讨论提升到更高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和问题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性提问开始教学,然后通过引发学生的清晰回答、索求新信息,或转变回答,将之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使概念化、精练化,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能使“引发一索求一转变(如果有必要)”循环切实施行,学生就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下例就是一个典型的“引发一索求一转化”循环过程:

教师:小明,什么是科学实验?

小明:就是检验某种东西。

教师:那么,什么是检验呢?

小明:就是相信并且想知道它是否真的是正确的。

教师:它的意思是„„?

小刚:它的意思是作出一个预测。

教师:“预测”的同义词是什么?

小琴:假设。先作出一个假设,然后进入实验室检验它是否正确。

教师:好的。所以一个科学家作出一个预测或假设,接下来做实验来检验它是否能被证明是正确的。然后呢?

小田:就结束了。

教师:(等待了10秒钟)实验室跟现实世界一样吗?

小丁:科学家会尽力使它像现实世界,但它太小了,像我们书上画的绿房子。

教师:所以,如果要利用实验的结果的话,科学家就必须对它们做什么处理?(没有人回答,因此教师继续)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事物,我们会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发生吗?

小明:你的意思是如果它在特殊情境中是正确的,那么它在更普遍的情境中也是正确的吗?

小玲:这就是作出了概括。

教师:好的,我们知道了科学调查通常是以概括结尾的,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一项科学调查需要哪三样东西? 全班:一个预测、一项实验和一个概括。

教师:很好,同学们。

你能找到在这段对话中教师的索求、引发和转化行为吗?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假设、实验和概括的定义,只是偶尔用“好的”或“对的”之类的语言.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让他们自己得出概念的定义。教师的作用只限于引发学生的解释(“它的意思是„„?”),索求更多的信息(“它的近义词是什么?”)以及引导转化(“实验室与现实世界一样吗?”)。

引发、索求和转化的目的是促进探究,或者对教学内容的独立探索。通常,探究教学中所学材料的巩固率要高于常规的讲授方法。但是,短期内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J.教师的情绪

学生是教师行为所隐含的情绪的感受者,受此感染,他们往往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一个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通过面对面的表达、语言感染、体姿和行为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师,比那些没有这些行为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这些行为所提供的信号相应地减少或增加对课堂的投人。不管教师是否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这些行为,这都是客观存在的。

其中,热情是教师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热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活力、力量、投人度、兴奋性和兴趣。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学生,最常用的是语言感染、体姿、目光交流和教师的生气勃勃。研究表明,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成就相关,对促进学生投人学习过程也有重要的作用。

显然,一个人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不感到疲惫,什么样的热情水平是适当的呢?我们认为,适当的热情水平是语言感染、体姿、目光交流和动作的和谐平衡,教师要用时间和能力将这些行为组合为一个统一体,以适当的方式来运用每一种行为,传递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有活力、投人度和兴趣的信号。换句话说,这些行为要以适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才能传递出理想的信息。这样的话,与学生的无声的行为对话也可以发挥与有声的言语同样重要的作用。其中关键的是教师的热情必须是真实感情的表达。

下载浅谈数学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数学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学生差异的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学生差异的体育教学实施策略学生差异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依据。承认尊重差异,关注利用好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和收获,都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最有效的......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事实有效教学的策略 陕西省神木县第六小学 王晓露 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指:凡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发展,有效的数学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南昌市邮政路小学 徐瑢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有一种集体教学法„„把五十个人看成一个人,把八十个人也看成一个人,......

    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教学(五篇)

    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教学” 摘要: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若在教学中继续采用"一刀切"......

    《数学发现法教学及其课堂实施策略》课题简介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评奖项目 《数学发现法教学及其课堂实施策略》课题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陈青(2010-11-10) 一、项目内容及背景分析 本课题在布鲁纳的“认知——......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大全)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活动。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先学后教是......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高中生由于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

    陈肖英-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差异教学 河南省灵宝市豫灵二中 陈肖英 *** 【摘要】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