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爱红学习体会
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王庄镇花园小学 李爱红
假期业务学习期间,我精心研读了小学视导分析报告、《2011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三项内容。深入学习新《课标》,理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弄清语文课程内涵,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措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下面就来谈谈我学习后的粗浅的体会: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本次新课程突出了综合性,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所以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新课程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很多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或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和开放性,从而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地
成长。
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教与学的新观念是: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
学习后,了解到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就清晰明确多了。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科学性!
第二篇:李希红2014鹤壁现代教育观摩课学习体会
2014鹤壁现代教育观摩课学习体会
付庄小学李希红
2014年4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福田举行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期间,听了三名鹤壁名师的教学观摩课,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程玉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上”。
本课以“变魔术”开课,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
思考的空间。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出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这些,都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王方执教的《速度》一课,也让我深受启发:他的课堂客容量虽然很大,但教学效果却非常好。他的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听了名师的课,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给我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
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次观摩学习,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总之,通过学习,让我领略了许多名师的教学风采。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上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的紧迫性。
第三篇:学习体会--刘海红
“高效课堂”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杜蒙县江湾中学刘海红
近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便是自己有了尝试的欲望与冲动,因为专家的讲座让我们明确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把课堂真正的交给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是这一设想最佳辅助方案,这将是今后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方向;而一线教师的实践引领又给我以方法和动力,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在学生方面,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学生会学,乐学,顺利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在课前。就是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准备充分的话,课的教学思路就清晰可见,学习目标就明确无误。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二)是在课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在课后。就是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每课的“教后感”的质量,通过反思来促进教学的改良与优化。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让学生的学习积极而主动,让学习的内容优化而高效将是我今后的追求,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目标。
第四篇:李林森学习体会
李林森教会了我们什么
------学习李林森同志事迹有感 周小淳
听完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触良多。整场报告会全方位的展示了李林森同志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干部的关爱、对群众的深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敬佩,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震撼和思想的教育。可以说,这名基层组织部长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他曾经火一样的存在为也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我们缅怀李林森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和发扬他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优秀的工作作风。
我们要学习李林森同志对党、对人民的一片忠诚之心。李林森的忠诚,源于他对党的深深热爱,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对责任的勇于担当。担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他致力于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的工作理念,创造了“四评村官”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领先的工作经验,组织工作满意度各项指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开创了万源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他的忠诚,是他做好组织工作的动力源泉。
我们要学习他爱群众、敬群众的群众观。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地位决定了干部的品味。一些干部把群众当做对立面,当做达成目的的手段,这种丑化、矮化群众的行为无形当中也丑化、矮化了自己。李林森不然,他将群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面对被洪水威胁的群众,他喊出“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面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他流下男儿泪,并自掏腰包进行资助。不仅如此,他始终对群众保持一份敬畏,他深知群众欢迎什么、痛恨什么,坚持安贫乐道、两袖清风,做到一个布包、一个纸箱上任,也一个布包、一个纸箱离任。这种群众观,真正体现了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
我们要学习他一身正气,坚韧不屈的铮铮风骨。在身患肝癌的近三年来,他强忍病痛,依然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直至生命垂危。这充分体现了组工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境界。他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自觉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诠释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甘为人梯的职业精神,树立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崇高形象。
我们要学习他一颗丹心,真挚情怀为民奉献的精神。在灾后重建的艰难日子里,李林森总会三、五百元不等地把工资捐给困难群众,在五宝镇担任党委书记的三年间,他自己没有积攒下一分钱存款。他总是说,要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要把群众始终装在心里最重的位臵。他病危之后千人探望、病逝之后万人同悲的场景,诠释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深刻内涵。
其实李林森同志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对事业拥有如此持续的、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心系群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源于对党的坚定信念,还是因为我们本身来自于群众,明白群众所需所求所急所盼……不管是什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第五篇:爱课程学习体会
MOOC课程开启开放的学习时代
在上《数字化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已经接触过“慕课”这个概念,但是并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和对学习领域带来的革命性改变,下面我将谈谈我与“慕课”的初次遇见。
在爱课程网站上我体验了一下在线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进入网站时,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学习课程,分为“中国大学MOOC”、“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另外,还有一个在线课程中心,在这里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的名牌大学)的课程进行学习。这些高质量的课程,尤其是“中国大学MOOC”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尤其是进入名牌大学学习的高门槛,学习者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体现了在线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传统的学习,都是在学校进行的,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的精力有限,一个老师一学期只能带最多几百个学生,而通过在线学习这个平台老师可以带成千上万的学生,这极大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个大学可提供的公选课毕竟有限,几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选择范围其实很小,也没有几门课是真的是学生出于兴趣,真的想学习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则突破了这个限制,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我选择了四川大学开设的《化妆品赏析与应用》这门课进行学习。平台上有对这门课程的概述,有课程时长、证书要求、授课大纲以及参考资料的说明。进入学习之后可以看到课程公告、评分标准、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和讨论区。课程的学习其实与学校里面的网络公选课很相似,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课件、参与课程讨论、提交作业、参加期末考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整个过程十分地自由,每个视频都很短,看完视频还可以通过一道选择题对这一小节的知识进行自测。学习完整个单元的内容,我感觉良好,第一次有种真的是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才进行学习的感觉,而不是纯粹为了修学分。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喜欢已选择的课程也可以随时退出学习,转而学习别的课程。视频播放窗口的上面有一个“向老师提问”的窗口,让学习者有不懂就问的机会。窗口的下面贴心地设置了html5播放器和flash播放器的切换按钮和报告故障的链接,尽量避免视频播放不流畅给学习者带来的不便。爱课程还推出了客户端,学习者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分享到QQ、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除了学习的平台以外,爱课程还有自己的学习社区,学习者可以关注一些学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记录自己学习的课程、学习笔记、答疑解惑、学习资源和公开课学习记录,极大满足了学习者学习交流的需求。
这次的学习体验中,在线学习的便利、开放、自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说我并不赞同MOOC的学习可以取代大学的作用,但它的确开启了学习的新时代。不管是想学习更多知识的学生群体、还是想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的社会人士,这都是一个不错的学习的平台,是“活到老、学到老”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又一实现手段。希望不久的将来在MOOC的课程修的学分能够得到大学的承认,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