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剧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4:5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音乐剧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音乐剧论文》。

第一篇:西方音乐剧论文

《西方经典音乐剧欣赏》课程结业论文

题目:

院:经济学院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国贸1402 学 号:1404080405 姓

名:贾元韬 组

别:第一组 成绩: 授课教师:何 悦

二○一五 年

十二 月

《我与音乐剧》我与音乐剧

说起音乐剧,以前不是很了解,仅仅是看过一些《歌舞青春》、《猫》的片段,知道百老汇,对《妈妈咪呀》、《卡门》有个模糊的印象。但音乐剧作为西方一种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已经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本学期有幸选上了何悦老师的《西方经典音乐剧欣赏》这门课,让我有对音乐剧有了直观的认识。我希望通过写这篇文章,能让我对音乐剧的特色、风格、历史有个系统的更深入的了解,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去网上找了几部音乐剧观摩学习。

在这之前,我对音乐剧与歌剧的概念常常混淆,认为音乐剧就是歌舞剧,但细细了解以后,发现还是有区别的。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而音乐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 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音乐剧的音乐形式是歌剧化的,它是古典歌剧艺术的现代传承。是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音乐剧与歌剧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断代。与其说音乐剧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倒不如说音乐剧是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虽然它具有艺术手法的综合性,但就艺术形式来说它依然独具歌剧的传统。

其实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在英语课上看过一段《雨中曲》的片段,那时候不知道这就是音乐剧,但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又温习了一遍经典的《Singin' in the Rain》。据说这是一部折射好莱坞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剧作,可以说是一部电影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影片,从这部《雨中曲》开始,有声的电影开始充斥我们的听觉世界。记得曾经看过仓央嘉措文集中的一段话“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美丽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灰尘”。不一样的信仰,却折射出一样的真理,外表的绚烂不一定能长久,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像电影中的配音姑娘一样找到自己的爱情,收获自己的幸福。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小配音演员转变成为电影中的主角,心中有爱,强过虚假的外表。最初的女主角虽然美艳动人,但是蛇蝎一样的心 肠最终让她失去了演艺事业和爱情。爱情没有矫情,没有做作,没有暴露的亲密镜头,但是却能用唯美的雨景打动人心。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三个撑 着雨伞欢快唱歌的情景,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深深爱上那首雨中的旋律,尤其是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上天也安排了一场雨,你甚至会不由自主的哼上或 者舞上一段。在这样的雨天里,没有郁闷,只有快乐在跳跃。唐在和凯西道别时,二人互吻了对方。此时的男女主人公之间已经是彼此爱慕着,因而唐的内心充满了对爱情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喜悦。导演在这里并没有单纯地为唐安排一首独唱或者一曲独舞。相反,导演却让天依旧下着大雨(之前有交代下雨),而非让天空放晴,以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喜悦。或许大雨是扰人兴致的,但有了爱人的祝福,唐早已不在乎自己的衣服会被打湿。他不再将伞撑在头顶,而是将伞作为道具,在雨中开始自由嬉水,并唱着那首家喻户晓的歌。在这段场景中,金·凯利迈着舒缓的舞步,在大街上纵情高歌。他流连于雨中的街道,仿佛此时此刻什么都显得那么可爱和美好。直到警察前来阻止,他才很绅士地把伞送给无伞的过路人,独自继续在雨中散步。在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放了好几个版本的《Singin' in the Rain》,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本次表演的节目,就是选自《歌舞青春 High School Musical》的主题曲when there was me and you。初次观看《歌舞青春》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候不太懂得音乐剧,只知道当时的音乐老师有着和我们差不多的青春激情,总是那么活力四射,富有激情。他在上课之前,有一段时间放给我们看的正是这部作品。绚丽活泼的青春形象,配以悦耳的音乐、舞蹈,很吸引人。他给我们介绍说,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是美国一部获得艾美奖的电视电影。它于2006年1月20日发行,迪士尼频道最成功的原创电影。人气席卷全球创造了青春神话。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故事主角Troy Bolton是个篮球天才,自小以篮球为目标,他的父亲兼教练,指引着他。Gabriella Montez 则是难得的理科奇才,又有“爱因斯坦”的称号,而且她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绩,而且心地善良。他们两人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新年假期的一次卡拉ok比赛中,将重唱发挥的淋漓尽致。假期结束后,他们更发觉由于Gabriella的妈妈调换了工作环境,Gabriella和Troy就读于同一学校!他们迅速相识并相恋了。学校音乐剧角色的选拔也即将开始,于是 Troy 及 Gabriella 打算参加试音,希望成为学校最新音乐剧的男女主角。后来受到各种阻挠为了梦想,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在选拔赛上,Gabriella 和 Troy 唱出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最终获得了冠军。在篮球赛和学术比赛中他们因为勇气再次获胜。高一生活告一段落,东高中野猫队正准备大肆放松、尽情享受暑假。男主角Troy在获知一流的乡村俱乐部要录用他时,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好运。但实情是,这份新工作是暗恋他已久的Sharpay让Troy远离女朋友Gabriella的计谋。他们的感情后来出了些裂痕,最终和好如初。这部作品在美国首播之后,随即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新加坡、东南亚、中国等国家不断创造新的收视佳绩,全球已吸引超过1亿7千万收视人次,一股强劲的“歌舞青春”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该剧之所以深受众多年轻观众喜爱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男女主角清新脱俗的形象和动感精彩的歌舞表演以及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鼓励青少年坚持追逐自己梦想的积极和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青春流行摇滚乐,让这部原创电影回味无穷。影片以歌舞这个世界性的语言,鼓励着青少年相信自己、表达自己、不断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部原创电影回味无穷。我们知道音乐剧主要的特色在于融入了音乐和舞蹈。如果说《猫》、《剧院魅影》和《西区故事》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音乐剧是以情节和唱段取胜,那么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原版美国迪士尼音乐剧《歌舞青春》,则是以扑面而来的偶像气息和热力四射的场面称霸一时。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许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剧作品,每周四晚上的课程都是一场视听盛宴。而且老师的讲解也很生动,对每一部剧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自己的喜好。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又喜欢上了音乐剧这种精彩纷呈的艺术形式!我想中国观众也会慢慢喜欢上这种艺术形式的,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去伦敦西区或百老汇看一场精彩的音乐剧!

第二篇:西方音乐剧论文

歌唱艺术欣赏及技法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袁梦 学号:201100030148 音乐剧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

前言:

首先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教学,让我进一步更好的探索了音乐的奇妙,知道了各式各样的音乐类型,欣赏了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知道了许多音乐家的生平。然而命运是一条不可预知的道路,没有人知道它将去往何方,通往何处。就像现在,我们已经接触各式各样的音乐一个学期了,其中音乐剧尤其让我感兴趣。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就越发喜爱。在欣赏过一部部音乐剧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几乎每一部音乐剧里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爱情的成分。从完美的爱情,到绝望的爱情;从两情相悦,到单方面爱恋;从奔放的爱恋,到遗憾的爱恋„„不胜枚举。西方音乐剧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以下就是我对于音乐剧里的爱情一点总结性的理解。一.《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又可译为:歌声魅影、剧院魅影和歌剧院的幽灵

(一)有关这部音乐剧:

1、改编自加斯通*勒鲁的原著《歌剧幽灵》。作曲:安德鲁*劳一德*韦伯1986年首演,1988年时获得7项Tony奖,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部音乐剧之一。2、1986年在伦敦首演时有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曼分别担任男女主角,而至今全球已有16个版本。

3.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盖斯东·勒鲁(Gaston Leroux,1868-1927)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因为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隔壁的包厢,而那幕吊灯突然坠落的戏也着实令气氛紧张刺激到极点,前排观众的惊叫与台上演员的呼声连成一片,在这方面,舞台设计玛莉亚·布琼森自然功不可没。

4、在全剧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复出现,罗尔与幽灵对这首歌的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于女主角克莉丝汀不同的爱情,最后这一主题在管弦乐中浮现,显示了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

(二)关于这部音乐剧里的爱情: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什么是爱?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如果说两情相悦才是幸福,那么和劳尔相比,魅影对于克里斯汀的照顾是不是就变成无谓而悲壮的自我牺牲了呢?太多关怀,变成宠爱;太多宠爱,让人依赖;太多依赖,幻化成爱;而爱,一旦离开,恋恋不舍的汹涌思念,会纠缠着人积累成痴。于是,被爱,变成悲哀;被爱,变成伤害。魅影对于克里斯汀的宠爱和照顾有目共睹,但是,爱到成痴,恋至癫狂,爱情成了纠缠人心的可怕情绪,变成了不可理喻的强烈占有的欲望,甚至搭进众多的光阴和生命,只为一己的利益,这又岂不是太自私?

魅影,一个天生的王者,一个少有的天才,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情倾注到了克里斯汀——这样一个在他看来是所有理性(对音乐的热爱)和非理性(对爱的痴狂)的令整个巴黎倾倒的女子身上。这种行为既可敬,又可悲。可敬的是,他为自己所信仰的东西找到了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依靠点,但同时又很可悲的是,这个他认为十分可靠的依靠点竟然背叛了他:当克里斯汀和劳尔在歌剧院的楼顶上海誓山盟的时候,魅影的心碎了,他感觉到的是被抛弃的绝望,向着天空凄厉地呼喊,似乎也不能减轻他内心的伤痛,命运,已然如此。

魅影的复仇,是不够彻底的,这也许源自于那原本就不残忍的心灵,他所渴望的,只是被世人所接受,所尊重,所包容,而这一点,克里斯汀做到了。她不在乎他的容貌,为他的声音和才能所倾倒,以至于让她能够在最后的时候,给他那样深情的一吻。这时候的魅影,该是十分幸福的吧。暂时忘却童年那些悲惨的经历,抛弃下自卑的人格,用自己的真心去倾诉爱恋,去渴求温暖,最终从一次次的伤害中获得成长,获得常人难以体味的幸福。

给与克里斯汀力量的人,从始至终就并非魅影一人。可以说,魅影所给与的是歌唱上的能量,但是,劳尔所给予的却是真正能够舍弃生命的爱情。看似脆弱的劳尔,宁肯被魅影吊死在地下,也不愿放弃对克里斯汀的守护,正是伟大的爱的力量给了他勇气,对爱的执着的追求,给这个脆弱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勇气,促使他忘记一切恐惧,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也正是这种爆发的执着震撼了魅影,让他能够心甘情愿地选择离开,选择告别。

魅影和劳尔给予克里斯汀的感情,已经不能仅仅看做是两个男子对于同一个女子的爱恋了,因为这场爱恋太过震撼,太过薄软,一触即破,以致灰飞烟灭。转身隐匿的魅影着实令人心疼,拍卖会现场垂垂老矣的劳尔又让人感叹时光飞逝。当看到那个最后来到蜿蜒曲折的地下室的女孩举起魅影留下的面具,仔细端详、定格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动从心而生,一种心醉的魅力喷涌而出,荡气回肠。

(三)相关曲目: PROLOGUE OVERTURE-HANNIBAL THINK OF ME ANGEL OF MUSIC LITTLE LOTTE-THE MIRROR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E MUSIC OF THE NIGHT MAGICAL LASSO I REMEMBER-STRANGER THEN YOU DREAMT IT NOTES-PRIMA DONNA POOR FOOL-HE MAKES ME LAUGH-IL MUTO 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RAOUL I'VE BEEN THERE ALL I ASK OF YOU ALL I ASK OF YOU(REPRISE)MASQUERADE-WHY SO SILENT MADAME GIRY'S TALE-THE FAIR GROUND JOURNEY TO THE CEMETERY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WANDERING CHILD THE SWORD FIGHT WE HAVE ALL BEEN BLIND DON JUAN THE POINT OF NO RETURN-CHANDELIER CRASH 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 25 LEARN TO BE LONELY 二.《奥克兰荷马》(Oklahoma)

(一)有关这部音乐剧:

改编自Lynn Riggs1931年舞台剧作Green grows the Lilacs,Oklahoma!,是美国音乐剧史上公认的革命性作品之一,原本剧场公会中意的是已成功合作Jumbo、《酒绿花红》(Pal Joey)等剧的大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洛伦兹·哈特((Lorenz Hart)再创佳绩,但哈特因醉酒重病,却意外促成了理查,罗杰斯和奥斯卡*魔曼斯坦二世合作,开创了其雄霸百老汇近20年的音乐剧黄金时期。本剧探讨深刻戏剧题材,使音乐剧不再是只有浅薄易朗朗上口的旋律加上妙龄女子们踢踢腿,间或穿插笑料的娱乐,除了在心理描写方面有深入笔墨,也涉及男女平等等议题。汉麽斯坦特意写出平民性质十足的通俗歌词,果然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印第安占里区的风貌。

(二)关于这部音乐剧里的爱情:

可以说,这是一部围绕四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而展开的音乐剧。在剧中,柯利和劳瑞互相爱恋,但是又都不好意思讲出口,所以在音乐剧的前半部分就可见二人甜蜜的斗嘴和不甘示弱的嬉闹。劳瑞是一个标榜男女平等的新时代女性,所以从她的行为之中处处可见这种理念的作用,她虽然很渴望与柯利一起去参加舞会,但是却迟迟不肯答应柯利的旁敲侧击的邀请。然而爱情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当面对身体强壮可怖的农场劳工查理的穷追猛射时,劳瑞就不得不答应与他一起去参加舞会,虽然心里是百般的不愿意。当在舞会现场查理向劳瑞邀舞并欲强吻她时,内心的天平终于完完全全的倒向了柯利那里,面对着强悍的查理,劳瑞最终选择奔向柯利以寻求安稳的抚慰。两人历经重重磨难,终于能够得以结婚并幸福的生活。

而另一方面,剧中的另外一对主人公则显得活泼许多。傻小伙威尔为了得到心爱的女子——小安妮的法官父亲的认可,去到了城市,来赚取安妮父亲所要求的50美元。在那里,他感觉到的是和乡村里完全不同的现代气息,也看到了一些难于启齿的色情事物。但尽管这样,威尔心心念念想着的还是他在村子里的小安妮,并为了赢取她而努力着。终于赚到了一些钱,为了让安妮高兴,他买了些礼物,谁知安妮的刻板父亲坚持要50美元现金,而另一方面,调皮的安妮禁不住诱惑,和卖货郎阿里纠缠在了一起。两人的爱情一时陷入了困境。但爱的力量如此伟大,卖货郎看似喜欢安妮,实际上只是在戏弄她,这样的感情怎能与威尔给安妮的爱情相比?于是在最后的舞会上,历经重重考验的两人终于能得以在一起了。在两人的对唱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两者各半的爱情行不通!”这是一句多么深刻的话语!在爱情里面,只有双方都全身心的投入,方能修得正果,如果两人都不够用心,换来的只是悲哀的结局。好在威尔和安妮两人尽早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成就了他们奥克兰荷马式的经典爱情。在剧中,强悍的查理让人感觉又可怜又可恨;柯利和劳瑞的感情让人神往;调皮的小安妮时常让人捧腹大笑,又不得不为那个傻傻的威尔捏一把汗„„就是这样几个活泼朝气的年轻人的爱情纠葛,构成了这一部经典的音乐剧。

(三)相关曲目: 第一幕 Overture Oh, What A Beautiful Morning The Surrey With the Fringe On Top Kansas City I Cain't Say No Many A New Day It's A Scandal!It's An Outrage!People Will Say We're In Love Pore Jud Is Daid Lonely Room Out of My Dreams 第二幕

The Farmer and the Cowman All Err Nothin' Oklahoma Finale 结语:

音乐剧难免与男女之爱有关,如果将音乐剧中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相爱的片段集锦成影碟或是“转译”成文字,那对于爱好追逐异性的人士来说一定能触类旁通。许多音乐剧的梗概已经很模糊了,但是剧中男女之间获得默契或得爱的勇气的一系列动作和眼神依然清晰。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段爱情似乎都会把我的心上弦轻轻拨动,唤起久未有的爱意:音乐剧中爱情的极限震撼莫过《歌剧魅影》,爱情无价,凡人难逃,看似简单的爱情却充满着动人心魄的气势,伟大的爱情可歌可泣,似乎所有的忠贞爱情都只有这一种选择,爱是他灵魂深处最纯净的世界,也是他生命存在的意义。又好像《奥克兰荷马》中的柯利与芳瑞,他们在对方眼里能找到的全部世界全是爱情,他们认为,思念让爱情残缺、生命孤独,他们认为,爱情一旦消失,幸福也就过去了。抑或百老汇音乐剧《我爱你》,青春可以告终,然而有爱存在却生命消失时,爱却仍旧永远不会改变,永远如水晶般透明、坚固,尽管在死神的魅惑下我们和剧中人一样都有些许的无奈,但相信美好爱情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定会继续再延续,《国王与我》让我知道其实我什么也不懂,有时候爱或是喜欢一个人只是命中注定,在我看来,缘分的确是很重要。可是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怎么知道谁才是自己的缘分,只有不断地去争取,去尝试,才能知道哪个是。就像说的王子和青蛙,你只有吻了,才知道他是不是王子。《音乐之声》一度让我向往简单快乐的感觉,陪伴一生,即使随时间的流逝,我们省略了所有的语言,但是那一种无言,就是相濡一生的默契,就是天地间最强烈的温柔,有一份简单的爱情真好„„感人至深的爱情给世人留下了对现实世界的遗憾,同样,也因为这样的爱展现了人类生命中最美的世界„„

第三篇: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 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演专业的来说,音乐剧给我的视觉冲击很强烈,我喜欢那种场面,佩服演员的唱功、表现力,有时那种华丽的场面、动人的故事,真的是会让我回味很长时间。其实仔细看来很多音乐剧中都极其注重舞蹈的表现,大多都运用芭蕾舞、现代舞,用舞蹈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想法,不再仅仅用歌唱的形式。用芭蕾舞展现音乐剧的时候,往往都是那种皇家贵族的场面,给人高贵、典雅的视觉;用现代舞是,多用来展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内心,动作较为自由、夸张。随着舞蹈的深入发展,音乐剧中更多的加入群舞场面,来烘托当时的社会场景,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在逐步完整化。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以为音乐剧和歌剧只是叫法不一样,现在才知道原来两只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都很大的戏剧样式。它们之间虽然是相对独立,但又可以看两者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联系 歌剧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是以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简陋。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终于相对定型为正歌剧,19世纪是歌剧最丰硕的收获时代,当今歌剧舞台上的名剧大多出现于这一时期。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在“ 歌剧”词采释义中说“: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 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音乐剧等类型。” 音乐剧这种诞生于20世纪的大众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综合性、通俗性、娱乐性、多元性、灵活性、现代性和商业操作性等特征。舞台呈现形式的通俗和完美,给予当代观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和愉悦,越来越受到全世界观众的欢迎和戏剧艺术家的青睐,成为20世纪最重要、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

音乐剧与歌剧两者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点。首先,从综合成分来剖析:歌剧与音乐剧都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同时容纳了文学、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其他成分。它们在音乐上很丰富,包含了声乐、器乐,声乐中又包含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尤其是音乐剧,它把传统歌剧、轻歌剧以及近代的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其次,从音乐剧多元化的发展源流来追溯:早期的音乐剧确实是从欧洲古典歌剧中吸取了大量的艺术养分,从中借鉴了它的情节、独特的展开方式以及音乐的喜剧风格与创作手法等等。不可否认,音乐剧在很多方面都与歌剧存在着某种关系,但它又因独立的艺术品位和个性而区别于歌剧,尤其是传统歌剧。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歌剧具有典雅性,音乐剧则具有世俗性。歌剧一向追求高贵、华丽、壮观、严肃、厚重的艺术品格,所以歌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以前大多在宫廷表演,属于“贵族化”的艺术。现在歌剧一般也是在有权威的华丽的剧院演出,观众着装要特别讲究。音乐剧则以现代、通俗、灵活、新颖、精美为追求目标,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它的观众主要都是都市市民,属于“平民化”、“大众化”的艺术。音乐剧一般都是在百老汇或伦敦西区的商业剧院上演,观赏音乐剧是都市市民一种休闲方式,这与观看歌剧有所不同。音乐剧紧跟时代潮流,引导着时代时尚和流行风潮,灵活吸收各种艺术元素,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综观音乐剧与歌剧,两者虽然存在异同,但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其中所包含的艺术魅力。

在选修这门西方经典音乐剧课之前,对音乐剧的认识可以说只是表面的,就只知道音乐剧是在舞台上的,看过的少之又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音乐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每次上完课都好想把一节课讲的那部完整的看完,总觉得意犹未尽。现在闲暇的时候喜欢上上网搜音乐剧看了,不再是电影电视剧的看了;没事喜欢听听那些音乐剧的音乐,不再只是流行歌曲了。

我想音乐剧带给我们不会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是给我们以心灵的触动,让我们得到的远不止是音乐、舞蹈上的,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领域的不同知识,对我们的成长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以前练琴真的是单纯性的把技术拉好,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情去演绎,现在我觉得每一个曲子都是一个故事,都有生命,每一部作品都应该让人有震撼的感觉,就像音乐剧一样,应该把这首曲子所想表达的带给试听的人,让他们也真真切切能感受得到相同的感情,音乐剧真的给我触动很大,对我以后对音乐与演奏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篇:音乐剧论文

题目:经典照进现实——————中国文学

经典的改编与创新

系别:南京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 专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

姓名:陆依然 学号:B140904018 2015年5月13日

摘要

文学经典是历经岁月淘洗和历史检验而确立下来的文学精品,它对于保存艺术成果、传承优秀文化、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如今许多文学经典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有的甚至完全脱离原著被改得面目全非。面对这样的情况,文学经典的改编将何去何从?

本文通过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对文学经典改编的成功范例分别从文学经典改编的现状、原因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向人们解构文学经典的改编与重塑。

关键词:现状 原因 问题 发展

一、文学经典改编的现状

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符合了人们浅层次视觉化的审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加快了文学名著的普及,很大程度上也有效地规避了新剧本带来的票房或收视率上的风险。

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这一现象由来已久,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改编名著的现象,古今中外有很多文学名著不断被搬上银幕,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学作品视觉叙事的不足又能适时引发思考而逐步被人们所认可。这几年名著改编在好莱坞也很盛行,其中不乏《乱世佳人》《广岛之恋》《肖申克的救赎》等这样的经典作品,在好莱坞,起码一半以上的电影与文学有渊源。

那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文学经典的改编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无论是已经被炒了无数年“冷饭”的四大名著,还是金庸、古龙笔下的翩翩大侠和娉婷玉女都逃不过被再次改编的命运;可是当我们走进影院听见小孩子被一直奉为英雄的“齐天大圣”的恐怖造型吓哭时,当我们坐在屏幕前惊讶于武侠剧中那大段大段的雷人台词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离经典早已背道而驰并且渐行渐远了呢?

当然,近些年中国在文学经典上的改编上也是取得了些成绩的,无论是从莫言的《红高粱》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是从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姜戎的《狼图腾》,都在业界内和社会上获得了不少的赞誉。事实上,大众对于文学经典进行改编这一形式还是较为喜闻乐见的,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都比较快,所以造成了没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于是文学经典的改编便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失。人们不必再抱着那些大部头的书去一个字一个字地啃,或许只需要动动鼠标或是买张票,便可以享受文学经典的饕餮盛宴了。

说到文学经典的改编,别不得不提到近些年被频繁改编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了,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似乎都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要数《聂小倩》了。其实有张国荣与王祖贤版的珠玉在前,相较之下刘亦菲版本的《倩女幽魂》便少了几分韵味,然而三宝与关山的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无疑又使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就看单场巡演的次数来讲,迄今为止似乎没有什么剧目能与之相比了。

二、文学经典改编的原因

谈到为何要将这些文学名著进行改编,或许有些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为了赚取商业利益,博取收视率和票房;又有些人可能会讲为了提高创作团队及演员的知名度等等。是影视产业化、商业化的需要还是视觉化、读图时代的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是我们迷失在了文学经典改编的道路上?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说书人开篇四句定场诗,似乎启动了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向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凄美致敬。这一不平凡的开场似乎注定了三宝的“聂小倩”是改编版中最为特别的一个。

然而无论是与王祖贤版的抑或是刘亦菲版的“聂小倩”相比,三宝的这个“小倩”较前面二者似乎更为悲情,除了貌美聪慧外,这版的“聂小倩”有着身心饱受男人欺凌不堪回首的痛苦前史,特别是那段飘忽缠绵宛若天籁的“小倩主题歌”,只要唱起,就会让人印象深刻,百感交集:“你的心里,可曾有个鬼?你可曾有否,与她同醉?你可曾与她,饮满此杯?你可曾与她,不醉不归„„”

与同题材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不同的是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除了坚持“爱情”故事的基本框架和桥段外,还保留了原著的另一重要戏核——详实展现了聂小倩用“色、财、命”三种方式引诱宁采臣的情节。在整部剧里我们似乎并没有再让鬼去改邪归正,而是以天界、冥界所普遍尊崇的真情为重心,让鬼来揭示平常人在爱情面前的那种矫情、虚妄、欺骗与懦弱,发出“人不如鬼”的感叹,也通过聂小倩和宁采臣之间最后断了的“情”,来映射现实中人们的无奈。这正是这部文学改编作品的独特之处,更是三宝与关山创作这部剧的目的所在。

作为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编剧及作词,关山把整部剧的构思、内容以及歌词意义都设在非常悲伤绝望的基调上,其实这正是他对这部文学经典改编的灵魂所在,他曾说过“我们很多人都渴望有真正的爱情,找到自己真正心仪的工作和事业,但是当我们真正要为他付出代价的时候,会有什么态度?绝大部分人都是‘叶公好龙’——背弃了理想,无奈的接受了现实。”而这部剧就是通过聂小倩和宁采臣之间最后断了的“情”,来映射现实中人们的无奈。

文学经典的改编难道只是追求那些浮华的物质利欲吗,难道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博人一笑吗?其实都不是,正如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所呈现给我们的那样,或许在悲情的结束之后留下的是我们对人性脆弱的思考与对梦想的抉择时,文学经典的改编的真正内涵才由此被揭示开来,这才是文学经典改编的真正原因。

三、文学经典改编的问题及发展

近年来中国由名著改编的作品不断增加,但这些影片(剧目)的质量却并不高,甚至还出现了很多被吐槽的大烂片,《满城尽戴黄金甲》就是一个广受诟病的典型,它的故事内容虽取材于《雷雨》,但却一点都没有做到与《雷雨》的形神兼备。因为涉及到文学经典的剧本更需要编剧花大量的时间去打磨,编剧要认真地去发掘相关文献,制作团队也要精心地去考量,而不应是仅仅靠玩技巧。再比如同为聊斋系列的电影《画皮》,整部影片下来除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爱纠缠,似乎便再无其他的记忆点和引人思考的地方了。而与之相反的则不得不又提到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虽然同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鬼故事”,但似乎后者更有人情味和深度,在表演上并无技巧的堆砌,而是运用简约凝练的风格并且融入了中国的戏曲唱词和舞蹈艺术,给人带来的视听感受是超越了电影的数字化观感的。

其实这部剧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相反由于是太过于熟稔的故事反倒让人有些厌倦,但是关山在剧本创作中吸取了大量的戏曲元素,使得整部剧既继承了古典戏曲唱法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意识和时尚律动,用新奇的手法展现出人物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凸显了鬼魅在面对苟活利益面前时的决绝与耿然。这样的奇妙组合不仅赋予了音乐旋律以倾诉情感的充足的感染力,还增添了这个古老故事的文学品质,反映了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对于文学经典改编的瓶颈的突破口吗?利用音乐艺术弥补视觉的空缺,或者利用视像艺术去描绘音乐的律动,不都是不错的尝试吗?

正是三宝与关山对于文学经典的大胆改编,才有了这么一出用现代方式唱出的古典浪漫,才会在剧末仍然留有疑问:“我们经常会遇到梦想中的聂小倩,但最后我们都是宁采臣。”

通过以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为例的文学经典改编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文学经典改编的前景还是很明朗的,只有鼓励原创、加大对编剧的能力和文学素质的培养,才能在日后的改编中获得认可,正如三宝所说“我做音乐剧的初衷,就是做有中国气质的音乐剧,而不是模仿百老汇音乐剧。”同时我们的文学改编也要紧跟时事与潮流,就像编剧关山一再强调的“叶公好龙”式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等,这些都是当下都市人的通病,如此便与观者有了共鸣。

文学经典的改编之路或许才刚刚起步„„

第五篇:音乐剧论文

论《猫》的成功

姓名:朱恺东学号:班级:广告

2013012301

131

前言

本学期十分荣幸的选到了《音乐剧欣赏》这门课程,我也在课程教学中被它深深吸引。尤其是对《猫》这部音乐剧十分喜爱。当然课上并没有看完,课后我认真地看了一遍。

正文

不像《歌剧魅影》中繁华褪尽似的无奈,也不像《巴黎圣母院》里动人心魄的悲壮,《猫》给我的影像是神秘莫测的,也是统一唯美的。1 《猫》是英国作曲家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伦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并包揽了伦敦纽约所有戏剧大奖。该剧曾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的称号,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其间在美、日、法、德等国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往往一票难求,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源于此剧的经典情歌《回忆》早已家喻户晓,堪称音乐剧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舞蹈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优美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纯洁无暇的美。——体现了白猫纯洁的心灵。

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怪不得母猫们对他如此迷恋。

音乐

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并被前后录制了600余次,多次获奖。现在《回忆》已经和《猫》剧紧紧地连系在一起,成为该剧的招牌和象征。

当众猫们沉浸在欢聚的幸福之中的时候,魅力猫来到场上,猫儿们都避开她,月光下,孤独的魅力猫回忆着自己年轻美丽时的幸福时光,《回忆》这首歌曲感觉唱完了吗?魅力猫第一次唱出回忆的时候,歌声表达的是意犹未尽之感,音乐表达了孤独、无助、凄凉的情绪。而第二次响起《回忆》,猫儿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悲天悯人,宽大为怀。同样的旋律此时演唱者的身份已发生了变化,音乐情绪是和睦、温馨、幸福的。最后全体猫儿们起立的一刹那,表达了猫儿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企盼,盼望幸福的降临。

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百度百科 舞台美术

《猫》的制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面貌,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首先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也是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形象逼真。236只猫,36种造型设计,100多种道具,250多套服装,让人们平日里所熟悉的猫—这种性格多变的动物惟妙惟肖地出现在音乐剧舞台上。设计师对它们的形象和服装设计尽量贴近猫的原型,但并没有因为描述的是非人类社会的生活而一味地追求怪异。因为对这种人们熟知的小动物的生活进行演绎,首先要引起人们的亲切感,拉近人与“猫”之间的距离。其次,整个剧场都被装饰成一个大垃圾场,观众从步入剧院那一刻起,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硕大的垃圾场。从观众大厅一直到观众席,到处都是垃圾状的道具,这些“垃圾”一直延伸至舞台深处。这种先入为主的情境设计将观众与舞台表演,虚幻的“猫”与现实生活,想像空间与现场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整地构成了“猫”的舞台。舞台设计者以猫的眼光观察世界,把舞台上的背景道具按现实生活中的比例扩大了三倍,总共用了2000到2500个道具。在任何一个座位上,观众都能以自己的角度看到剧中垃圾处理场上1500个超大型的碎卡通、碎碟子、牙膏筒和其他各种垃圾。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观众观看后面的演出做了很好的铺垫。逼真的再现原始情景,再将其夸大、变形,是韦伯的音乐剧中经常运用的手段。《猫》的舞台设计以挑战的姿态开辟了音乐剧的新领域。它给人们带来的想像空间异常宽阔,日本著名的四季剧团于1993年在上演该剧时,专门设计了可移动的帐篷式剧院,所有的部位都可进行拆卸、组装,内设1050个座位,为四季剧团在本国内的巡回演出立下了汗马功劳。

剧情总结

送魅力猫升天,领袖猫最后一个动作包含了爱与宽容的博大胸怀。最后一个运作是舞蹈主题动作与戏剧的完美结合。《猫》的故事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

3《猫》剧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要表达的主题意义。它是拟猫而不是拟人,但是又是按人类社会来描写猫族的,从音乐一开始就是族群仪式的场面,而到最后“魅力猫”升入九重天,每一只猫都接纳了它,这也是人类社会惯用的,很像早期的宗教仪式,很神圣,感觉比人类社会的宗教感还强烈,甚至会让人类觉得惭愧,但同时又带着一种欢愉的东西,一种神秘的东西,它也来自于几千年来人们对猫的揣测、认识,神秘、信仰的东西都在里面了,看的时候会觉得很真切,但又不会太直白。所以,一场戏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猫群就是一个人类的缩影,同时也告诉观众一个爱与宽容的主题。

总结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将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以《猫》为代表的现代派音乐剧,使用了大量的音乐、舞蹈,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戏剧更加通俗化,大众化,普遍化。音乐是音乐剧 23《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及其带来的启示》黄雅 音乐剧《猫》成功之处 的灵魂,戏剧是音乐剧的基石。

下载西方音乐剧论文(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音乐剧论文(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剧论文

    浅谈音乐剧欣赏 在音乐剧中徜徉 摘要:音乐剧诞生于上世纪初,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主要回顾音乐剧的历史及发展脉络,并且结合自身在课堂上观看到的音乐剧和老师所讲......

    音乐剧论文[最终定稿]

    浅谈音乐剧 摘要: 1、起源:起源于20世纪初,流行于纽约和伦敦。 2、特点:就是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 3、神话与标题性:神话所对应的是人性化,将剧中......

    音乐剧论文

    音乐剧赏析期末论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观后感旅游学院 欧阳思成 110143814《剧院魅影》作为20世纪音乐剧经典剧目,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音乐课上不止一次欣赏过这部......

    音乐剧论文

    【摘要】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塑造人物形象也是音乐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物的塑造是集合了作者的......

    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剧——期末小论文

    2012年辅修课程音乐剧欣赏期末论文 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剧记得第一次看音乐剧,是在高中的时候,同桌上课的时候抱着MP3抹泪,跟她聊起才发现她看的是《茶花女》 ,其实对于《茶花女》......

    音乐剧欣赏论文

    中外音乐剧的欣赏与反思一直以来,我对音乐剧都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畏惧感。从小学过唱歌,弹钢琴和电子琴,最终都被老师授予了个五音不全的称号而半途而废。在大一的时候,几次同学介......

    大学音乐剧论文(合集)

    信阳师范学院 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欣赏论文 摘要 《猫》不仅是一部充满神奇魅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剧,同时,它也饱含着人生哲理和世间情怀。就像有人说,这是一部“从猫的眼中......

    音乐剧赏析论文

    音乐剧赏析 论文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姓名:林佩贞 学号:201230850420 班别:12级英语翻译二班 《猫》---诠释音乐剧的魅力 摘要: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