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

时间:2019-05-13 04: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

第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 2010-03-05 11:05:19 作者:龚静

[摘要] 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一方面变革着学习系统各要素,另一方面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又依赖于技术的参与。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及大学生学习规律,以新型教育观、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SCS教学模式,即“分散(Separation)_集中(Centralization)_再分散(Again separation)”,可简要概括为“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为分散、集中、再分散三个阶段”。[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SCS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正从传统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知识的创新和创新人才是极具竞争力的资源。世界各国的创新计划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要培养新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难当此任,全面深入地进行改革是高校教育的唯一出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将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内容和实质.因此,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师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设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本文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1]。

当前,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涌现不少成功的案例,有对传统教学模式改组的“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实验学习、兴趣学习”等,有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电子学习、网络学习、多媒体课件学习”等。其实质是: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建构主义和个体主义的教学的探索,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些教学模式着实推动了教学的改革,但并未形成主流。

在高校教学中,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仍占据统治地位,其基本环节是:“预习、讲授、复习”。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预习、复习只处于辅助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利于师生之间信息、情感的交互进而促进学习。其弊病则是:①不利于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能力、独立判断力。传统教学中,教师系统讲解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听讲、记忆、背诵,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使得学生对知识追求标准的解,很少主动对教学内容质疑和批判,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甚至视教师为权威,很少通过自己学习来获得知识,大大抑制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判断力。②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在创造性活动中渐渐生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创设真实任务,让学生实践完成等都是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但传统的教学却以系统传授知识为主,很少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机会。③不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充实、完善。信息时代知识的新旧更替加快,教学内容只有对新知识加工、处理,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及相关学科进展情况。而实际上,大多数高校仍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严重限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④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虽然各种信息技术被引入到教学中,但大多数教师对其运用只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而己,很少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选择性应用,教学的实质仍是“填鸭式”,除了“人填”还增加了“机填”。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既具“学术性”又具“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环境、手段,但怎样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知识的构建与创新?本文在不涉及具体学科内容前提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试图为改革高校教育寻求合理的总模式。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

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新型教育观、学习理论为指导。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

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念主要有:①学校观:除了学校教育,即传统学校的教室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②教师观:教师角色应该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意义的构建者、促进者;③学生观:学生地位应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④媒体观:由原来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⑤教学观:教学法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能反映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培养新型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先进的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③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而学习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之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4]。”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主动建构而忽视教师的作用,接受学习理论则与之相反,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否定学习者的主动地位。而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习,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主动建构;而一味地强调接受学习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两者相结合正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故将它们作为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

三、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将会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5],而教师的“教”只有适应学生的“学”才能取得教学效果。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一系列成熟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并且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提高,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的独立性加强,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愿意独立解决问题。经过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学习风格,大多数的大学生善于分析、深思熟虑,自控性强。因此,大学教学中应该提供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构建SCS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学习者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一)“SCS教学”模式

SCS教学模式可简要概括为:“两个中心,三个阶段”。即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分为“分散(Separation)、集中(Centralization)、再分散(Again separation)”三个阶段,简称SCS模式。如图1。

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平等关系,其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首先,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传道者、解惑者。当教师将信息技术用作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时,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发挥技术的作用,达到教学最佳效果。其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主动接受、发现知识、运用知识。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与构建知识。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获得充分的认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具有动态性、能反映学科前沿。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教材形式多样化,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如电子教材、学习软件、课件等),从多种感官刺激学习者,激发学习兴趣;而网络技术则为学习者提供了全球性的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习、创新需要,从网上各类教学资源中收集具有不同深度和广度并能反映学科前沿的内容,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向专家请教,获得所需的信息。

媒体是呈现信息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以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为主。媒体以其同步交互、异步交互(如BBS、ICQ、E--MAIL等)为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有大量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媒体的展示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超时空共享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利于学习者拓展思维,培养创新。

SCS模式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①分散,②集中,③再分散。其顺序可以根据学习情况任意组合为:①③或②①③或②③等。分散主要体现学习者自学和协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集中指教师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框架或解释概念、原理。再分散主要指强化练习、测试、实践运用。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者在最短时间获得经验,学会运用。

(二)“SCS教学模式”主要环节

1、自主学习:指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主人”、“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地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自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中“事实性、概念性、原理性、应用性”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所要掌握的内容,在足够的学习资料支持下、展开学习、互相交流、反馈信息、获取知识。常用的学习方式有:自学辅导、问题解决、掌握学习、情境探究等。

2、协作学习:指学习者形成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通过相互帮助、相互补充、修正,加深对每个问题的理解,并形成成果。在学习中充分体现“互勉”、“互助”、“互爱”[6]。建构主义者将学习分为高层次的学习和低层次的学习,高层次的学习要求学生除了能把握概念的复杂性,还应能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在教师提供的真实任务下,在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情景和模拟实验环境下,通过协商讨论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应用于较复杂的任务(非良构知识的学习)。较成熟的协作学习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

3、集中授课:强调学生主动接受,而非被动储存,不仅靠记忆,更需运用头脑。美国学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当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时,能学到很多东西。”故集中授课的关键是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多是间接经验,这些内容抽象、枯燥,且不易于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感性材料,形象、直观地展现所学内容,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联想,还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既听讲又动脑、动手、实践课堂内容。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概念获得、归纳思维、先行组织者、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4、教学交互:是指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流动。教学信息一方面就是教学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另一方面就是教与学双方反馈信息[7]。在SCS教学中,交互贯穿于教与学的各个阶段,表现形式多样,有人--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人--机--人交互。如利用ICQ、CHAT进行讨论,异地同步交流消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得讨论自由、学生敢讲敢想;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良好的情感沟通使得课堂气氛活泼,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交互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运用将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5、学习评价:传统教学以“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尺度,但分数并不能完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评价更应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评价。故在本教学中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习评价:①学习文件夹评定,利用学习文件夹收藏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成果”,如:文章、作品、成果等形成文档,用于对学习进行回顾以及开展自我评价和包括课程在内的外部评价[8]。②小组成员互评,在小组学习任务中,由小组成员对其组员根据其对小组任务所做的贡献进行评定并打分。③自我评定,由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做进行评价。④测试法,传统的评价手段,通过测试可以相对准确地获得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SCS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结合,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扬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也保留其优点,为传统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既是物质工具,又是方法技能。首先,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进行教学;其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逼真的情境,为学习提供认知、交流、决策、问题解决、实践的工具;第三,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SCS教学模式为教与学提供了多样的形式,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将三个阶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习能力,其主要特征为:①以人为本,培养自主、协作,培养创新;②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助,注重交互,教学相长;③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是学生认知的工具;④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实时性;⑤既重学科知识性培养、又重学生能力的培养;⑥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新颖的评价系统。本文所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对高校教学过程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优秀的教学模式,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常用教学模式之不足,构建的一个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针对具体内容将产生具体的子教学模式,目前对教学模式的应用正在实践中验证并完善。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http://etc.elec.bnu.edu.cn[EB/OL] [2]桑新民.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大会特邀报告)[R] [3]顾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1.277-278 [4]吴疆等.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18 [5]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2 [6]黄荣怀,刘黄玲子.协作学习的系统观[J].现代教育技术, 2001,(1)[7]蔡宪.论教学交互.http://www.xiexiebang.com[EB/OL] [8]徐晓东.学习文件夹评价法的理论与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 2002,(2)(贵州师范大学铜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55430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AYA01003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SCS教学模式创新人才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简)

兴蒙学校初中信息技术“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组

[基本框架]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设计任务——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合作学习,释疑解难—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示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头)

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引起积极地思维。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在小明的书房中,书桌和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书,而靠墙的书橱却是空的,他正在满头大汗地找课外书《哈利·波特》,地上、桌上的书越来越乱,还是没找到,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想出快速找到《哈利·波特》的办法吗?学生会说把书分类整理到书橱里,就能很快找到了。由此很容易引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将书橱比作文件夹、每层比作子文件夹、书比作文件。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四)、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课中)

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些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得出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只做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教师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把一张图片插入到幻灯片左上角作为徽标。教师没有讲操作方法,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操作,只是提示:从“视图”菜单中找有关母版的命令。学生从 “视图”菜单中找到“幻灯片母版”命令,在插入图片、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怎样返回普通视图呢?教师及时鼓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们仔细地操作着,然后在一起相互探究着。不一会儿,有一个小组的3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是这样吗?”其中的一个学生点击了母版工具栏中的“关闭”命令。“恭喜你们!你们成功了!”他们那灿烂的笑容像春天盛开的花朵,好美啊!有几个学生听到了,立刻围过来:“怎么操作的?”“噢!是这样啊!”“快回去试试!”学生们高兴地操作着、讨论着。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小结。

注意: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能紧扣教学任务,不偏离,设置的情境,一定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不盲目。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本环节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分析任务、找出方法、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分享交流,分享自主探索的方式、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交流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碰撞,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表格的插入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表格插入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完全有能力独立插入表格,还有小部分同学看书后,也能插入表格。在插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行数与列数的变化方法。大部分同学通过自学找到了行距、列距调整的方法。然后我们再通过小组交流,对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分享,交流方法和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过程:自主 探究 交流)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学生去自主探究(如理论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如果学习的新内容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就没有必要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范例式教学。

2、探究的任务要有探究的价值,要体现一定的难度和问题空间,要能够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难或太易都没有太大的探究价值。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适当提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方法,以求开阔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在此环节中根据学生合作情况进行适时点拔,启发诱导。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为完成一项任务常常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协作完成。在信息技术课中,为完成某项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也可以开展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组,共同完成任务。此时学生有可能提出较多问题,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提炼,提升。将问题交给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有时也会出现提不出问题的情况,教师此时要有意识的设计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直至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这也恰恰说明了合作的必要性。比如学过幻灯片的制作后,可以提出学生在幻灯片中设计一份研究报告的任务,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报告的主题,然后把任务分成子任务,小组的同学再分工,有的负责文字、负责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录入,有的负责版面设计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就可制作成一份出色的研究报告。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如下作用:

(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3)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

(4)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教师要注意进行引导和启发。

注意:

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只追求形式,合作的目的是集中智慧,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如果学生个体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合作。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本环节是教师在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评价。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以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在点评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

解读:

在本环节中教师设置的任务一定要适当,既不能低于学生的认知层次,让学生不屑于做。又不能设置很高任务让学生无法去做。任务的设计一定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都能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体验。学生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对个人心得的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三)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四)还要注意正确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我们发现,在所有的学科教师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评价语言是相当匮乏的。课堂上有的只是“对!”“很好!”“不错!”“OK!”等简单的词汇以及廉价的表扬。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交流语言也往往是 “你应该„„”、“你不能„„”、“你怎么能„„”这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干瘪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

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如“某某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问题外。”“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说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等等,当然,老师的评价要注意实效,既不要大肆夸张“你是未来的科学家„..”,也不要泛泛而谈“不错、很好„„”。让学生在赏识中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不断进取、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学生单纯的热情升华为对知识理性的渴求,引发学生心灵感悟,激发深入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

解读:

本环节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梳理总结(是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知识,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其次是拓展延伸(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并能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应用)。如何设计一个巧妙的结尾完成上面的任务?

常言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对教师来讲,要想让你的课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收尾。

1、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到的这样来进行结尾;借助图示来梳理知识脉络: 教学中我们一般借助于思维导图(概念图)进行图示收尾。在下课前,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法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明确重点、难点,明确知识的本身和外延。例如,一位老师在学完电子邮件一节以后,给出如下的图示:

对照这张图,教师就可以把有关电子邮件的知识由点到面地进行系统化。以这种方式收尾,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豁然开朗”。

2、联系实际,将知识活学活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外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督促他们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老师可以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索。

比如《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最后就制造了这样一个结尾。教师将一幅小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然后轻轻一点,出现了几幅不同姿势的小动物的图片,正当学生对此感觉惊奇,急于想知道答案时,教师嘎然而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课下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探究尝试一下。

通过巧设悬念,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始终保持急切、渴求的心态,为下一节的开展打下基础。

第三篇: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庞凤启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

经过半年的实验我们发现,采用“三五五”的教学策略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意义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有效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具体的“三五五”教学策略是:

一、落实三维目标

1.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

2.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3.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这五个贯穿始终是我们要遵循的五个原则。

1.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我们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真心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墨子曾说过:“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这就是说,人会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我们要努力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展示交流学生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多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落实五个环节

教学是最重要的,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技术活动的态度。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本环节主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分析任务、找出方法、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时行分享交流,分享自主探索的方式、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交流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碰撞,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熟感。

3.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适当提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方法,以求开阔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适时点拨,启发诱导。

4.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本环节是教师在学生理解了知识和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评价。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以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在点评时要充分肯定作品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

5.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学生单纯的热情升华为对知识理性的渴求,引发学生心灵的感悟,激发其深入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模式,学习方法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是直接影响着该学的教学效果,作为新兴学的信息技术课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有机整体,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应有其一整套较为学的学习方法。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正文】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3月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讨论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已明确提出,“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于2001年秋季开学从高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00年就为全区中小学正式编写了《信息技术》教材,这就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其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去探讨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本人作为一名从事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教师,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为此,我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认真探索、研究其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的问题,并总结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们参考、指正。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作为新兴学的信息技术课应有其新型的教学模式。

标------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的要求。

三、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顺序

一般课程的章节编排有其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宜调整其教学顺序。比如数学,没有前面的知识作铺垫,就无法讲授后面的内容。但信息技术课却很难讲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合理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材中Word 一章,我是这样调整的:首先讲授排版与打印,先做一份关于“参加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的申请书”的文件存盘共享。然后将其复制一份进行编辑排版,配上动态的标题和优美的彩色文字等各种效果存盘备用。上课时先展示编辑好的申请书,再要求学生看清示范操作后,调用共享文件进行排版,达到老师展示的效果。只有在课内完成任务的同学,课后才能申请加入活动小组。学生学习的气氛骤然高涨。然后讲授编辑方法、汉字输入、建立文档、高级编排技巧。而Word基本知识一节则溶入到其它各节中讲授,不再单独讲授。经过这样的调整,既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也能避免讲授第一节Word 基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及对第二节汉字输入的畏难情绪。特别是有些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自己先输入一段文字,然后再练习编辑等操作。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一两节课的学习,还不能使输入几十字的短文成为一项轻松的任务。并且,打字练习还是比较枯燥的。对其它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编辑等操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再如,Windows95一章,要设计比较有趣的任务还是不易的。因为这章中大部分内容就是重复训练简单的操作。我的做法是,将这章的教学内容分散溶合到Word、Excel等章节中讲授,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机械性练习,效果很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顺序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验课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互助精神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机房上课,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由于计算机的操作对初学者存在着许多细小问题,所以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人人都对计算机产生问题,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理论课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流程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般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来进行灵活安排。一般的流程如下:

⑴复习引入。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这是任何一堂课都可以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本堂课更顺利的开展,也使得课堂教学连接有序。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提出任务。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下发有关调查表格、评价标准等资料。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让各小组明确完成本任务的基本要求、目标,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⑶进行分组。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应采取异质性的分组,包括学习能力、先备知识、动机等,甚至应考虑性别的差异。

⑷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⑸小组汇报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⑹小组学习成就表扬。这也是合作学习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表扬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对于个别学生的表扬,可以根据其进步情况或特殊表现等具体说明。⑺点评总结。这是总结延伸阶段。教师评价各小组的合作成果,并对各小组在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评定,并给出小组合作学习得分和个人进步得分,通过口头评定、广播作品等方式表扬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一般要体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四十五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学科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之七

信息技术学科在校级《中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主课题研究方案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实际,申请并立项了《小组合作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象定位是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研究学科定位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研究范围定位是开展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内;研究方向定位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改变进行探索。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关键词自主学习从涵义、研究倾向和研究层次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研究和理解。

所谓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它与“他主”学习相对。

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自主学习作为学习事件或者学习活动来研究;二是将自主学习作为学习能力来研究。本研究拟重点从第二个方面对自主学习作进一步的深层次探讨。

学生自主学习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过去我们已有不少学生做到了,即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第二层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归纳整理,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较强的学习欲望;第三层次,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层次,即学生学习情感积极,学习意志坚强,善于独立思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能提出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策略。概而言之,就是要精力与智力投入并重,并且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有穷追深究的勇气与谋略。以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三真”课堂模式为出发点,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课堂实践操作性较强等学科特点,尝试总结出以自主探究为主体,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右图所示:该模式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老师和学生围绕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开展各项活动。教师开篇创设恰当情境导入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情境内容进行思维能力上的尝试,力求解决本堂教学内容的关键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常规学习小组为单位小集体,进行交流学习,并通过教师所提供的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素材进行实践加工操作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过程中。成果展示阶段其实质是学生实践情况的即时反馈和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再次升华。学生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改善学习的效果。

注:该模式为初期尝试性成果,必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还需在实施过程进一步调整和修改。

初中信息技术新授课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全区教学课堂模式创建的大形势下,逐步后走向正规,教学进度统一,信息技术从传统上的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模式中进行改革,逐步完善,形成了初中信息技术新授课“新五环节”教学模式。

二、模式内涵界说

初中信息技术“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想,以“情境导入目标激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组内质疑合作交流-----点拨拓展反思深化----作品展示总结评价”五个环节为课堂基本流程的信息技术新授课教学模式。

三、要素分析及课堂流程

模式中五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是逐步实现的,相互影响的,前面的内容完成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要素内容。先情境导入,再出示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进行反思深化,最后进行作品展示。

四、操作说明

环节

一、情境导入、目标激趣

课前教师用网络广播系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个FLASH动画,调动学习热情,或者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有目的。

目的:让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有明确了解,有利于学习的主动性发挥,避免盲目性。

意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注意:任务出示越具体越好,不要太笼统,容易产生距离感。环节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分成3-4个小教学任务,让学生分小任务进行,分成任务

一、任务

二、任务三等。

学生自主看书或根据学案自学,独立思考,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遇到的疑惑,自己不清楚地地方随时记录下来。按提示操作步骤进行练习。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参与其中,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积极思考,使学生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注意: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让学生能按教师的任务安排进行自学,特别是能根据课本或教师要求的步骤进行。

2、对学生不能失去控制,任其自由,要从学生总体进度上进行把握。环节

三、组内质疑、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遇到的疑惑,自己不清楚地地方随时记录下来。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想法,表达出来,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组内互帮互助,完成教学任务,防止出现小组内只是优秀学生代替学生操作,要让不会的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充分调动后进生进行学习。

教师积极地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独学和群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便于在优秀学生和教师的点拨中,有效地处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参与教学,特别是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积极进行组内交流,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注意:

1、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合作探究。

2、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

3、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环节

四、点拨拓展、反思深化

操作: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积极帮助他人的良好意识。教师结合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给予恰当的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并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拓展延伸,进行相关训练。在该环节中,教师所讲授的是全体学生所共同质疑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思考后问题会记忆更加深刻。大家共同切磋,共同分享讨论研究的成果,共同纠正错误,优化思想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目的:对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给予恰当的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并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拓展延伸,进行相关训练。意义:对本节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归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

注意:

1、拓展内容不能太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

2、抓住普遍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环节

五、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操作:全员展示或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合作学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意义:若后进生作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讲了;若后进生作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注意:

1、从正面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创作作品的评价,可以加上与其它学科整合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2、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

3、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解决生活中问题。

五、案例与评点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课,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它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是动脑和动手的有机结合,是模仿和创造的有机结合,其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灵活多样的运用。就现在看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效果会更佳。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重、难点,把“引导——探究——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环节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学生实践 ”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索中,如果学生出现偏差,不当之处,教师适当给与点拨与指导,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

如何来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小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在《多彩的艺术字》教学中,我先展示了几组设计效果不同的艺术字,又通过艺术字与普通文字的对比,让学生从中体会艺术字的美,从而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

(二)大胆放手,自主探究。

在讲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一边看书中步骤简介,一边尝试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我让个别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巩固新知。演示结束后,我 进一步引导 :“除了教材中介绍的方法外,你们对“绘图工具栏”中的按钮进行尝试操作,看 还有没有其他 插入艺术字 的方法?”一些学生的好奇心很强,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就在绘图工具栏上找到了 “插入艺术字” 的按钮。此刻,对于学生的探究给予肯定,并再次找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我继续引导,如果你对 已设计好 的艺术字不满意,该怎么修改呢?小组 合作 在“艺术字”工具栏中单击 各个 按纽,查 看 它们都有什么功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能会发现 :单击“编辑文字”按纽,会弹出“编辑文字”对话框,可以更改当前艺术字的文字、字体和字号。单击“艺术字库”按纽,会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可以重新选择当前艺术字的式样等,其它按钮小组合作交流他们的功能。最后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巩固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认识不足之处,我及时给予引导、点拨。

完成任务后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并修改作品。

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

(三)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

先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强弱搭配的方式,实行“组内互助”的学习机制。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通过组内讨论交流,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任务探究的效率。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万万不可将自己排除在外,而要以各小组流动成员的身份积极参与,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难发现,学生在这种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协作能力,教师也因参与小组讨论而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归纳总结,展示成果。

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以个人成果(如独立完成创意图、一个研究报告或是一个电子作品)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通过教师对其学习成果的分析、评价,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在《图形的翻转与旋转》一课的教学小结时,把收集起来的学生上机作品加以分析,也让学生相互评讲,最后把设计、创意等出色的作品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在学校宣传橱窗中展览。这一活动的开展,对丰富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起到很大作用,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称赞。

总之,一堂“任务”设计精巧的信息技术课能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明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演示、讲解模式: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生“图文混排”一节时,我采用的方式是:边出示用FLASH制作的课题画面边讲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依次展示“图文混排”的示例,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

3、小组协作竟争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也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2-5人的小组。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谁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准确;哪个小组的协作、沟通能力强、作品内容与风格都很不错„„这种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每个成员的学习、实践及成果为整个小组共享,每个成员的成功都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协作、互帮互助。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在下认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这门课的教材、教法研究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很不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加以应用,将有助于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

一、知识教学

具体操作方法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2、呈现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

3、讲解示范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操作演示基础技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讲解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以边讲边操作,使用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范。讲解操作的内容可一步完成,也可以分步完成。

讲解示范,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

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操作。

4、分层练习、内化知识

练习是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二、技能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一—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中,任务的提出非常重要。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即“创造性”任务,这种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设计并制作一份板报、上网查询资料并整理、打印、制作网页等等。这种任务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另一种任务是小任务,即“试一试”。如“试一试,把文件夹中我们的作业删掉,可以有几种方法?”“试一试,要给房子画一个三角形屋顶,应该在绘图工具中使用哪个按钮?”这种任务一般是结合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而设置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和尝试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具体应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如,教学“传情贺卡”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做用数字1-10组成节日游戏,问学生什么时候送贺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都想制作一幅精美的贺卡送给自己最尊敬的人,这样导课基本算可以了。

2、展示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

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主,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应以技能学习为主,同时要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条件匀许可用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展示,由教师向学生宣读;也可以边讲解边投影在大屏上;由教师直接用语言向学生说明等等。

3、信息处理

对于学生要掌握的信息技能的学习可以分成两种方式,一种学生可以通过看书、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第二种学生通过第一种方式难以把握的信息技能,可以采用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老师都是一个引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可请些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操作技能搭配分组,小组内学生之间就近落座,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帮助“对子”,促使本小组无掉队学生,全部达标。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发现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学生,特别是不断地关注后进者。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创新学习。

5、课堂检测评价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

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检测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展开讨论,同学帮教;进行自我纠正;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

6、拓展延伸

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己任的意识,要善于挖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因素,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想像和发散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勤思、善思、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检测评价环节,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更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在拓展延伸环节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或继续实践练习、或预览下一节的内容,环环紧扣的一堂课就此结束。

三、应用教学

1、确定主题

主题的确定可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任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确定主题时,应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信息技术学科和课程整合的特点。

2、分配任务

指导学生分组,小组讨论,研究任务主题内容,确定目标、小组分工。分组时应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

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

3、作品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等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研究任务主题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依据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和安排的任务,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活动的本身要求小组各成员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小组的任务和有关的作品。

4、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小组应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通过交流能分享本组或他人劳动成果的喜悦,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5、作品评价

引入评介机制可以激励优秀作品,增强竞争意识。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学生创新意识能力;

6、任务延伸

通过交流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报告或作品进行反思、总结,指导学生对本组的报告或作品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式、协作学习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但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利弊众说纷纭,关键是教师如何将弊转化为利,发挥它的优势作用,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为讲授法“正名”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它媒体向学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师教育历史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而本人则不这么认为,下面我就当前人们对讲授法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驳斥。

主要存在以下说法:

(1)由于讲授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有人认为讲授法就是“满堂灌”、注入式教学,老师一堂课讲到底。

(2)由于讲授法是面向全体同学,因此人们认为它不能顾及个别差异,不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因材施教。

(3)教师照本宣科,讲授法讲课形式单

一、枯燥乏味。

它有这么多的缺点,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中都要进行讲授?我们从上面就可以窥出一些端倪。其实,讲授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是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所引起的,而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例如,上课枯燥,是因为教师的讲课形式单

一、选取的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实际上,讲授法并不是单凭教师的一张嘴讲,方法本身可以辅助挂图、投影以及多媒体等。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讲授法受到责难仅仅是因为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使用它,例如:中国古代的私塾,老师用口传相授的方法传授知识。深受古代教学方式荼毒的人们急于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因此将责任归结在讲授法的身上。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式教学法出现,喜新厌旧的心理惹来人们对讲授法的诸多责难。

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因其各自的特点而适用于不同的范围。即便如此,也不是单一的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讲授法居于基础地位,只要是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使用到讲授法,只是讲授占据的时间比例不相同。有时以讲授为主导,有时以讲授为辅助手段。这主要取决于各学科特点以及教师因素。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讲授法是以讲授为主导,其他教学方式作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由此可见,讲授法只是单纯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用的是否得当。例如,实验法更多适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如果教师讲实验法应用于讲解《出师表》,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学科的性质以及具体内容等诸多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其实上述所列的一切缺点都是可以克服的。

下载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信息技术的SCS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SCS子课题阶段小结范文

    SCS子课题阶段小结 无锡市大桥高中英语组石海鸥 为贯彻无锡市教委关于开展“创新教育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教科室部署,英语教研组进行了“科学性、开拓性、激励性”......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逐步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懂信息技术,缺乏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修改版[大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范文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长 孙 唯 我校于2012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试点的重点内容是“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中心初级中学 刘晗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教师的教学......

    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术类论文 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中学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且信息技术是对于我们乡村中学来说一门......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引出学习任务。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精选五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这门课的教材、教法研究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