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戏剧治疗角色概念中建立自我的定位
從戲劇治療角色概念中建立自我的定位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系教授 張曉華
一、前言:
戲劇治療是結合戲劇與治療兩個概念而來的。「戲劇」是在集注人們生命中各種互動關係的表現及其影響,使參予者能夠學習,經歷並認知人生中的各種事物。治疗則是指疾病的診治與照顧,在心理治療方面則是指對精神、情緒之疾苦或調節不良者,以某種計畫或實例之實施,使案主恢復社會調適能力,舒緩社會性的緊張。
二、戲劇治療的定義:
一九七九年,英國戲劇治療師協會(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Drama therapists,簡稱BADth)在其發行的《戲劇治療》(Dramatherapy)期刊中指出:
戲劇治療是一種手段,用以協助人們去瞭解與疏緩杜會及心理上的難題,解決精神上的疾病與障礙(mental illness and handicap)。它是以簡單的象徵性表達、創作性的架構,包括口語與肢體的交流,使參與者藉著個人與團體來認知自我。(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ramatherapy, 1979.p.19.)。
美國國家戲劇治療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rama Therapy)在其出版的期刊中記載著:
戲劇治療(Drama Therapy)可被定義為採用戲劇/劇場的程序來達到減輕症狀,情緒上及生理上的整合與人格成長(Personal growth)的治療目標。(引:Landy, R.1994.p.62)所以,從上述之定義可知,「戲劇治療」係一種有完整結構的戲劇與劇場藝術之治療程序。它是將案主置於其活動中,藉個人與團體互動 的關係,自發性地去嚐試並探討生命中之經驗,藉以疏緩情緒、建立認知、解決精神上、疾病或障礙。以期達到促進人格成長、身心健康、發揮潛能、與建立積極人生觀之目標。
三、戲劇治療的目標:
一九九三年,英國戲劇冶療學會(The Institute of Dramatherapy)指出,戲劇治療的目標在於:
1.提昇以劇場藝術為本質的治療法。
2.集注個人在各方面的健康。
3.開發創作性戲劇(Creative drama)的天賦。
4.鼓勵本能、隱喻、戲劇性想像。
5.透過戲劇化,演練「生命與社會技能」(life and social skill)
6.以聲音與戲劇刺激交流(communication)
7.能夠以具「戲劇性距離」之事件(issues of dramatic distance)作活動。8.儘量闊大人格成長與社會發展的戲劇。(Jennings, S.ed.1993)美國學者茱妮〃依謬拉(Renee Emunah)認為戲劇治療的四項主要目標為:
1.循環運用表達與控制情緒:透過適當與可以接的方式,主宰自己情緒並能釋放強烈的感覺。
2.促進自我觀察能力:以我們的某部份,來證明並反映其他部份。
3.擴展角色的類別(role repertoire)與形象:認知、發現與表達我們自己潛伏的一面,演練這種與自己有關的新關係,藉以轉變、強化自己之形象,建立自我價值觀,瞭解,接納的尊重我們自己各個不同的層面。
4.增進杜會互動與人際關係的技能:以相關的模式,經歷人生某一層面,深入檢視瞭解,降低距離感,建立信心與能力。(Emunah, R.1994, pp.31-33)
從戲劇治療目標看來,主要是在於戲劇治療師與案主之間的配合,以期使案主能發現其心理土、社會上與所處理境中的適應感。戲劇治療目標不僅要從整體藝術的本質上來激發潛能、反應自我,還要能尌各個案主問題的基本情況與需求為依據。亦尌是從共同目標的方向,把握個別差異。天下沒有相同的個人,所謂All are individuals,正說明了戲劇治療目標的一致性與因人而異的彈性化特質。
四、戲劇治療的程序
戲劇治療在程序上一般至少必需含括暖身(Warm-up)、動作(Action)與完結式(Closure)三個階段。唯近年來,戲劇治療程序為求細緻、完整更具效益,英國戲劇冶療學者菲爾〃瓊斯教授特將此三階段擴分為暖身、集焦(Focusing)、主活動(Main Activity)、完結式與離開角色(Closure and de-roling)及完成式(Completion)五個階段。此外,茱妮〃依謬拉亦採五階段之同義名詞,分別為:戲劇性扮演(Dramatic play)、場景表演(Scene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總結扮演(Culminating)、戲劇性儀式(Dramatic Ritual)。茲將五階段之戲劇治療活動內容說明如下:
時亦可在演出中觀察案主內心的衝突、緊張、矛盾、不滿等因素。
五、戲劇治療的技巧:
戲劇治療在所進行的療程中採用多種戲劇的表現技巧,可視不同的階段與情況供治療師或領導者採用。目前技術的發展,以心理劇技巧、戲劇性投射技巧、戲劇性肢體表現技巧、遊戲扮演技巧、角色技巧、隱喻技巧及儀式技巧等七大類為主:
(一)在心理劇技巧方面:
所採用技巧主要為暖身、主角(Protagonist)、輔角自我(Auxiliary Ego)、角色互換(Role Reversal)、替身(Double)、完結式與自傳式表演(Autobiographical Performance)等。
(二)在戲劇性投射技巧方面:
係利用戲劇之創作或媒介物為主,包括:小世界(Small worlds)、視覺媒介物(Visual aid)、玩偶或傀儡(Dolls or Puppetry)、面具、說故事、劇本、劇場等。
(三)在戲劇性肢體表現技巧方面:
係以創作戲劇活動為主作身體表現,主要為身體感知(Potential Body)、個體轉換(Body transformation)、想像、記憶(Memory)與默劇表演等項技巧。
(四)在遊戲技巧方面:
以戲劇性遊戲(Games)為主要技巧。包括:身體活動遊戲(Body Play)、模倣、戲劇延伸(Drama Continuum)、戲劇性扮演(Dramatic Play),及發展性遊戲扮演(Development Play)。
(五)在角色技巧方面:
是以角色不同之類別,在選擇之後扮演之。其方式為角色準備(Enrolement)、角色活動(Role Activity)、離開角色(De-role)與角色融合(Assimilation)。
(六)在隱喻技巧方面:
係以戲劇象徵性的內涵意義作表演的活動為主。包括百科全書(Encyclopedia)、發展情況(explore situation)、結合生活現況(Connecting to the life)等。
(七)在儀式技巧方面:
則是以既有之儀式或規範演練或藉以延伸或發展出某種創作性戲劇。包括:規範儀式(Re-framing Rituals)、儀式形式之戲劇創作(The Dramatic Creation Using Ritual).綜觀戲劇治療的技巧,其表現的方式是依據以下幾種素材來作活動:
1.依個人的肢體動作,拓展想像空間,認識自己。
2.依與他八互動的關係,產生更多的類材,發掘並解決問題。
3.運用既有的故事或藉劇本創作出的角色,經歷某些想像的環境,以增進對現實生活之認識。
4.利用玩具、偶貝、面具等媒介物,表現感覺與經驗。
5.依故事、情況、所創作戲劇之主旨,瞭解人生的現買與目標。
6.依既有之儀式或慣例予以演練,以促進人際問的倫理關係。
正如生理上的免疫系統一樣,人類一直有一種隨環境變化而能自我調整、矯正與治療的天性與本能。戲劇治療的技巧,正是由戲劇治療師所選擇運用引導的一個模擬環境與過程,適切地在此假設且安全的狀況中去想像、創作、扮演、表演,以期使案主能更順利疏發情緒並激發、改變或產生新的觀念,進而產生更健康的人生觀去面對人生。
六、社會認知與角色分類(The Taxonomy of Roles)
(一)分析的角色
1.外型:年齡、性別、國籍、地域、身材高矮胖瘦、生理特徵、動作特質等。
2.社會地位:職業、身份、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經濟能力、宗教信仰等。3.心理反應:側隱、喜悅、憤怒、失望、悲傷、貪婪、羨慕、嫉妒等。4.道德表現:善良、忠貞、禮貌、邪惡、努力、墮落、儉僕、浪費等。
從平日生活待人接物等表現上來作人格的判斷,是一般人的評斷模式。奧地利心理學家莫雷諾(Jacob Leevy Moreno)則認為角色分為生理、社會與心理別(psychodrama)三類:
1.生理角色(somatic roles):主要是指人在生活、飲食、腄眠的角色特性。2.社會角色(social roles):主要指人在家庭、經濟與職業方面的表現。3.心理別角色(psychodramatic roles):是指個人在幻想上與內在生命的部份(Jones, 1996, p.196.)。
莫雷諾以心理劇的角色扮演,是從分析個人角色的三種層面來建立其思想與行為模式。與黑菲爾的行為經驗表現都是從外在分析來看內在的反應表現。(二)應用的角色
1.自我(ego):是真正的自我角色,部份為自己新知,也有許多的部份不為自己所瞭解。
2.人物角色(persona):是指他人認知的「自我」,個人在他人面前的表現、反應或經由傳播等,使他人認知的「我」。
3.劇本角色(script role):本指演員依劇本扮演的角色,但此通指人依照某
種模式,所以扮演的角色。
4.即興表演角色(improvisational role):是一種自發性創造的角色,於演之
角色是屬一種含糊卻有一標籤中的界定的人物,往往不自覺地表現出真實的人格特質。
5.心理劇角色:屬非常類似自我的一種角色扮演,將過去的經驗,以「行為人」自己所認定的方式表演出來。
(三)戲劇中表現的角色分類
戲劇歷史中豐富的角色類別予以歸納,使可以從中找尋到人們在生命中所表現的角色人格特質與社會關係。藍迪將戲劇中有的「角色類型」(role type)歸納為六大範疇(domain)分類如下:
1.身體方面(somatic)
(1)年齡(age)分類:兒童、青少年、成人、老人、縱慾者。
(2)性別(sexual)分類:宦臣、同性戀者、異性服裝癖者、陰陽人。(3)外貌(appearance)分類:美麗、勾引異性者、獸類、無邪獸類、平均的一類。
(4)健康(health)分類:精神病患者、生理殘障或形體破相者、破相卻超越者、疑病患者、醫生、庸醫。
2.認知方面(cognitive)
傻瓜、戴綠帽者、愛愚弄者、戲弄者、小角、心理矛盾
者、喬裝者、替身、批評者、智者、有智力者、假聰明/ 假道學者。3.感情方面(affective)
(1)道德分類:天真、惡徒、騙子、道德家、假道德家、理想主義者、邪惡、浪子、通姦者(男、女)、受害者、烈士、追求私利的烈士、投機者、頑固者、復仇者、助人者、庸俗的中產階級、守財奴、儒夫、自誇者、誇言的武士、食客、生還者。
(2)感覺的狀態分類:遲鈍笨人、失落者、不滿者、憤世嫉俗者、急躁者、機敏銳利者、反叛者、愛人、自戀者(自負者)、得意忘形者。
4.社會方面
(1)家庭分類:母親、妻子、岳母、寡婦/鰥夫、父親、丈夫、背叛/抗拒的兒女、私生子、女兒、背叛/抗拒的女兒、困境中的女兒/受害的女兒、姐妹、背叛/抗拒的姐妹、兄弟、背叛/抗拒的兄弟、祖父母、衰老或老人。
(2)政治分類:反動者、保守者、反戰者、革命者、首長、代理人/顧問/議員、官僚。(3)社會經濟(socio-economic status)分類:下層社會(勞動階級工人、粗魯的工人、革命性工人)、中產階級(暴發戶、商人/進貨員)、上層階段(實業家/企業家、社會名流、富人的僕人)、賤民、合唱團(人民的聲音)。
(4)權威與力量(authority and power)分類:武士、士兵、膽怯/誇張的士兵、暴君、警察、殺手(自殺者、弒母、弒父、殺嬰、殺害兄弟姐妹者)。
5.精神(spiritual)方面
(1)自然(natural beings)分類:英雄(超人、非英雄、後現代反英雄氣質表現的主角)、預言家、信守教義者(基本教義者、苦行者)、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懷疑論者)、傳教士(邪惡的傳教士、喪失精神的領導者)。
(2)超自然狀態(supernatural beings)方面:神/女神(智慧的神/女神、洒神類的神/女神、太陽神類旳神/女神、基督/聖人)、神仙、惡魔(撒旦、死亡)、魔術師。6.美學方面(aesthetic)
美術家、表演者、夢幻者。
藍迪從戲劇史中將所有的角色予以歸納成六大範圍共八十四種類型。任何一種類型的角色都與我們的社會認知有或多或少的關連性。在戲劇扮演或欣賞戲劇表演中,人人皆對角色認知與判斷的學習,肯定自己適時適所的角色定位。
六、結論:
(一)、戲劇的經歷讓我瞭解我是自己的主人:
不論任何戲劇都是在表現一個改變的事實或解決問題的經過。承如美國著名戲劇治療學者,艾利諾爾〃艾爾文(Eleanor Irwin)所說:「戲劇治療是有計劃的運用戲劇與劇場技巧去幫助矯治、身心重建、個人與杜會之適應,並藉一種特殊的調解形式(intervention)來引導成為內在心理、人際關係或行為上的改變。」(Irwin, E.1979.p.23)。正因為戲劇的演繹性是讓參與者去親身經歷、認知並作自我決定。戲劇治療很少採詢問治療,而多著重於案主在治療架構中,以創作來拓展、表達完整的戲劇程序。
(二)、戲劇治療程序讓我瞭解自我:
戲劇是藝術性的治療,戲劇的表現目的不在求真,而在似真的環境中求美。它提供了充份的機會,創作出任何可能發生的事物,再由自己作判斷、下決心或改變。因此戲劇治療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包容性,是客觀,也可以是主觀的直覺的。
(三)、戲劇治療是教師可運用的輔導方法:
戲劇治療可在一個經過設計的房間內或任何一個場所實施,只要能使人們的想像與某些事物連結在一起呈現時,治療的意義便已產生。承如英國戲劇冶療學家蘇〃珍妮斯(Sue Jennings)所說:「任何人能為他人創造出戲劇性的真實(dramatic reality),尌能建立戲劇性的美感距離,喚起戲劇性的想像,藉戲劇媒介之實作(the medium of dramatic enactment)或角色扮演,不論在劇場外空間或戲劇治療室內,都能進行內在想像世界與身心結合的治療工作(Jennings.S.1994.p.6)。可見戲劇治療可以在任何適宜的空間實施。
(四)、戲劇治療讓我找到自我的角色定位:
戲劇是人生縮影的一段模仿歷程,只要透過角色在戲劇性環境中的扮演,便可在事實或幻想中學習到人物在角色內定位與所發展出的適當行為,找到人生的現在、過去與未來。儘管,事件與故事可能是假的,但歷程中的認知與感受卻是真實的。我經歷了這個過程,我學到的我在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與應對,該如何作?我知道我的角色定位,我知道我將如何自處。
參考文獻
Heffner, D.(1969).Modern theatre practice.In Brockett, O.G.The theatre.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Irwin, E.(1979).”Drama therapy with the handicapped,” in Ann M.Shaw an Cj Steverns, eds., Drama theatre and the handicapped.Washington, D.C.: Amerian Theatre Association.Johnson, D.(1982).Principle and techniques of drama therapy.In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Vol.9.Jennings, S.(1994).The handbook of dramatherapy.New York: Routledge.Jones, P.(1996).Drama as therapy: Theatre as Living.London: Routledge.Landy, R.(1994).Drama therapy, concepts, theories and practice.(2nd ed.)Springfield, Illinois: Charles C.Thomas Publisher.Emunah, R.(1994).Acting for real.New York:Brunner/Mazel Inc.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ramatherapy(1979).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ramatherapy’s Definition of Dramatherapy as reprinted in Journal of Dramtherapy 2.No.4.(Summer)
第二篇:竞聘演讲稿写作中如何定位“角色”
竞聘演讲稿是为竞聘演讲而准备的书面文稿。为表明自己胜任某一职务,演讲者要介绍自己的经历、阐述自己的优势和工作设想,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先把自己假设成某一“角色”,也就是要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
一、要体现角色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此,竞聘演讲稿中应该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例如:
这次经深圳赴香港考察回来,特别是上个星期六下午听了陈总经理的动员后,感触很深。我们身为党和国家的干部,面对大改革、大开放的挑战,应敢于抓住有利时机,以实际行动迅速地汇入商品经济的大潮流,为咱们古老盐业的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竞选当股份公司经理。
作者开篇从自己的身份地位出发,阐述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建设商品经济、振兴古老盐业的责任感,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参加竞聘的原因,具体实在,令人信服。
二、要写出对角色的理解
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及笔者的研究和预测,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对角色的理解,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决定了他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例如:
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深感荣幸。审判长,是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职位。审判长,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执法为民的责任;意味着一副担子,一副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的担子;意味着一种使命,一种维护法律尊严的光荣使命,这就是我对审判长的理解。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了我平等竞争的舞台,为我们提供了一展才华的天地。参与审判长的竞选,我愿意,也有信心履行好这个责任,担负起这副担子,完成好这一使命。
例文中作者用一个判断句、三个排比句表明了自己对“审判长”这个角色的深刻理解,让人觉得有思想,有见解,可信赖,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
三、要抒发对角色的热爱
有人说,成功的起点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了爱,工作才有激情,有动力。在竞聘演讲稿中也应该体现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例如:
在学校工作的16个春秋里,不论是当教员,还是当校长,我始终没有放弃过教学。当一个教师在物质上也许并不富有,可在精神上却非常富足。每当我把一批一批的学生送到财税工作岗位上,又一次一次传来了他们建功立业的喜讯时,我就看到了自己人生存在的价值。记得在庆祝省财校建校15周年的大会上,目睹新老校友欢聚一堂,畅谈人生事业,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一首:“创业艰辛十五年,故旧重逢话变迁。忘我躬耕终无悔,讲坛三尺尽桃园。今逢盛世宏图好,寄语校友更加鞭。待到神州腾飞日,桃李春风奏凯旋。”
这里,作者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对比,表达出内心深处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深厚情感,“躬耕无悔”点明了情之深,爱之重,话语朴实,感人至深。
四、要展示胜任角色的优势
展示优势,是竞聘演讲稿写作的重要内容,能否获得听众的认同,提升自己的“人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胜人一筹”的条件。展示优势有多种角度,如经历方面的优势、素质方面的优势、作风方面的优势、经验方面的优势、成绩方面的优势等,但要注意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例如:
1995年夏,我调任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当时世行贷款业务正面临着艰难的局面,项目管理混乱,与世界银行关系紧张,巨额资金无法回收,随时存在着呆账的风险。我和我的同事们一道历尽艰难,共渡难关。我们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整顿内部管理,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强化项目监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内外债务管理,回收大量资金,提高了我省对外声誉。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用出色的工作赢得了世界银行和国家财政部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重新走上全面合作的道路。近两年来又有近5亿美元项目获准上马,世界银行贷款工作走上了正规化轨道。
上文中作者紧密结合所竞聘岗位的职责,以具体翔实的工作业绩,证明自己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不空洞,不浮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要描绘对角色的设想
一旦竞聘成功怎样开展工作,这是听众最关心的,因为对于经历和优势在平时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已有所了解,唯独这部分内容是全新的。角色设想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整体工作思路、做人处事原则,对竞聘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想可以从工作开展和自身建设两方面提出,要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例如:
假如当上审判长,我会更加刻苦地学习……不断积累审判经验,不断提高法庭审判技能和庭审艺术,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反应处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把审判长的角色演像、演活、演好。
假如当上审判长,我会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敬业精神。对工作我还会像过去一样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认真踏实、任劳任怨……
假如当上审判长,我会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假如当上审判长,我会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
作者从“刻苦学习”、“保持敬业精神”、“找准角色定位”、“牢记政治责任”等四个方面勾画了上任后的“蓝图”,指明了今后工作打算,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树立起一名法律工作者严谨求实、廉洁奉公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听众的信任。
演讲是竞聘成功的“助推器”。要想取得理想的演讲效果,必须具备强烈的角色意识。找准角色位置,进入角色状态,让精彩的演讲伴你走上事业的坦途。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位教师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位教师角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了“以人为本”?
有人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演员。那么作为“演员”就应该能够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能够扮演符合要求、观众喜欢的角色。
教育到底是为人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
教育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尽管人们要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也就是说通过社会的发展为人服务。
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备课情况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来确定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是教师适应学生还是学生适应教师?
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教师在新理念下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可是,对一些教师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新课程,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的同时,现在又陷入了新的误区。
新课程强调以能力为中心,倡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做中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改变“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我们的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该讲的知识内容没有讲了,该有的讲授环节给忽略掉了,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强调不了,那么,学生在缺乏应有的基本能力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便是一句空话。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需要在创新实践中去感悟。
学科教学应该根据需要突破本学科的限制。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但又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偏离主题,所以选择的内容、难易程度要恰当,使教学放得开、收得拢;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既“求同”又“求异”,不能以“求同”的思维定势扼杀学生的鲜活、新颖的思想和个性表达,使得原本可以有更多遐想的空间变得狭小,学生的思考能受到打击。
教师能否把握其所教学科的核心,能否将所引用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本学科教学之中,为本学科服务?
聪明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启发学生畅所欲言、个抒已见,使学生独立思考后个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因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同而不同,但就其共性,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即研究者。应该由教书匠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者、实践者。
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善与其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实现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到师生学习共同体关系的转变。
教师也是管理者。教师是构成学校的主要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有对学生管理的职责,它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还是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教师相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当然,我们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且在保持两者人格都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教师不能因为“师生关系”平等忽略、放松对学生的教语指导、严格要求的责任;学生也不鞥要求“平等”,就不尊重教师以及教师付出的劳动。师生平等应该体现在人格平等上,都视对方为人,双方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人的主体能动性是决定人的变化的内因。因此教育学原理中指出: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人。教学目的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改变旧的习惯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多年来形成的共识。但教学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教师“包办”,以“主导”作用代替“主体”地位的现象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心中建立“学生主体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重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一种“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主体意识。长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于被动接受,安于当听众的不良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导师,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构建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面向21世纪的学校教育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策略。1.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加速激活认知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没想好的充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批评。总之,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能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灵活运用方法,激发学生想学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灵活运用方法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运用综合的方法,在一课中变换教学方法,也可以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3.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挖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教师是无法代劳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的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少一些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师从“教”到“教会”到“不教”,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的效果。三.加强个体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知的过程、情感的长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不能越俎代疱,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实践活动才能落实。因此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学生的个体活动。首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设计个体活动,如带问题的阅读活动;走出教室的观察活动;强化实践的动手活动;气氛活跃的讨论活动;灵活多样的练习活动„„其次,在教学中个体活动时间要到位,一般说,一堂课学生个体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再次,个体活动的目标和过程要到位。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效果。
世纪之交,中小学教育的转轨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就一定能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如何在教育中突出以人为本呢?我认为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起点,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有很多旧的东西要改。1.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重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由权威转变为伙伴,课堂教学由教师表演的舞台转变为师生平等互动的舞台;课堂由个体孤立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重视探究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由忽视学生生命个体转变为关注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由师生单一互动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满堂灌”、“一言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他们视为需要点燃的火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生命的主体在课堂中灵动起来。
2.改进教学实践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同时重新思考定位自身的角色,及时调整转变教学策略并指导学生相应地改变其学习方式,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还要改进工作方式,善于合作、勇于探究,让课改成为自身专业成长的“加速器”。l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首先要 “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以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要“只见书本不见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现状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贴近该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个主体,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等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教学,乃至因地制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改变自身的教以适应学生的学。课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特别当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悖时,更要好好分析原因,多从自身的“教”上找问题,调整、改进教学,不要一味责怪学生。l 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还要关注同一群体内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把学生按实际水平并兼顾自愿的原则分层或分组,在目标要求、课堂提问、教学活动、作业布置和评估检测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实施有梯度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l 重新定位角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应由以前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独霸的舞台,而是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场所,充满了民主平等的气氛、洋溢着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要“蹲下来”,融入到学生中间,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的一份子;教师要“退回去”,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引而不发,让学生尽情、尽兴地释放个性、施展才能、放飞理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l 转变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变化,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注重自身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注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化以及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发心智,拓展视野;改变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体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使用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l 改变学习方式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格;提倡合作学习,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才能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学会学习。
l 改进工作方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合作、探究成为新的特点和亮点。教师间的合作、分享、探讨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频繁,以各学科备课组为基础的合作工作组逐渐替代了以往的 “孤军奋战”。同时,教师的工作也越来越强调探究性和研究性,探究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探究也是开放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思考、总结、改进才能日趋完善,逐步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的转变。总之,教师要学习掌握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贯彻新课程的精神,勤于实践、精于合作、勇于探究、善于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水平,在新课改中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四篇: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自我定位学习心得
《管理者角色定位与自我认知》学习心得
人力资源部 2018年5月29日
人力资源部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在管理实践中,岗位本身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承上启下等方面的价值和效用。作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更是应该毫不犹豫地坚持岗位本身的属性,清晰地定位与认知角色。
在参加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颇深。
首先是共识成本,即团队最大的成本是共识成本。只有共识,才能心在一起,像攥紧的拳头一样有力。结合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来看,体现在招聘、培训、访谈等方面。我们做招聘时最核心的就是寻找我们的“同志”,即志同道合者。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和工作理念的伙伴,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我们人力资源部在面试的时候,会让应聘者认真阅读《致面试者的一封信》,里面详细阐述了我们所坚持的企业文化和个人工作理念,以确保在选人环节就将共识的基础做初步的筛选与考察,在培训的过程中做进一步的强化与宣贯。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我们增大企业文化和工作理念部分的培训比重,通过典型事件分享,给新入职的员工宣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员工怎样的行为模式能够较好地匹配与适应我们的岗位需求。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也会协助或者主动发起对员工的访谈,无论是业绩和心态,或者企业面临重大变革的时候,都需要进行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在于建立共识基础。事实上,员工大多数的认知层次和水平因信息资源的限制或个人岗位的限制以及个人经验、阅历等因素,都需要进行充分沟通的。统一思想的旗帜是根本。这点在之前看的《跟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中,开篇就讲到这个问题。我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发生在我身上的关于共识的案例。比如三月份接到治疗室大规模扩编的情况,因为不甚了解这样去招聘的目的和意义,刚开始也有些许抗拒。后来再跟余鹏沟通的时候,了解到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复诊天数,顾客体验度等方面的原因,才进行这样的扩编。想来,如果没有共识,当自己面临这样的招聘任务时是迷茫,甚至怀疑的。同理,当我们给下属沟通、带教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沟通,由外在的被动式接受,转为内在的主动式动机,按照认知决定行为的思路开展员工工作,效果应该显著。
其次,做好被管理者。我们作为中层领导,对下属要求的同时,自身也应该无论在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要过硬。更多时候,我们履行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如果
我们所说的,没有监督和检查,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没有方案的建议是意见,我们对上的负责体现于不是将困难和问题抛出去,而是带着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案进行汇报请示。虽然刚开始会有不周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也是锻炼自己的管理思维、方法等非常迅速的途径。如果有天我们的方案得到上级的认可,那么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复盘,我们的管理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快的提升。
再次,不做民意地表、传声筒和自然人。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有自己的坚定立场。企业核心利益永远是
场而心生不满,因为我们前提是在选人、培训、带教过程中不断建立我们所坚持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理念。相反,只有那些没有原则和立场的,没有角色感和岗位属性的管理者,才会引发员工关于“不公平、差异化”带来的不满。要么是老好人,谁也不得罪,最后自己悻悻离开。要么是坚持原则和立场,按照制度和人性规律办事,最后自己步步为赢。
总之,角色认知与自我定位是内在认知问题,认知决定行为。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的做好一名管理者。
第五篇:就业中的自我定位
在择业前夕要搞好定位,必须要有正常的心理和正确的态度,要客观、冷静、要自信而不盲目,不怕挫折、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随时调整方向。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初步选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并开始付诸行动。择业过程中的碰撞,可以而且应当逐步细化和明朗。特别在择业初期,多方向、多层次投递材料是允许的,但应及时总结反馈信息、调整定位和择业方向。切忌孤注一掷、“一条道走到底”或 “这山望着那山高”、优柔寡断这两种极端。
因此,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自身优势。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要知道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第二,发现自己的不足。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譬如,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对难以担当组织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来,多跟别人好好聊聊,尤其是与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学、朋友等交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还有就是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对招聘单位纷纷打出数年工作经验条件的时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第三,通过以上自我分析认识,我们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方向的选择应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从内心自发地认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
大学就业难,宏观上的原因当然是僧多粥少,可微观上是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不断地转变就业观念,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充分认识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擅长做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就业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求职目标,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