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回答》赏析

时间:2019-05-13 05:1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岛《回答》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岛《回答》赏析》。

第一篇:北岛《回答》赏析

回 答

一、作者介绍:北岛,原名赵振开,另有笔名石默、艾珊等。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第四中学。1969年进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当过混凝土工、铁匠等。1970年末开始写诗。1972年开始写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写诗《回答》。其现代主义色彩的新诗歌形式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但也受到来自传统保守势力的批评。1986年被《星星》评为“我最喜欢的中青年诗人”之一。《北岛诗选》获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1985—1986)优秀新诗(诗集)奖。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取得文化代言人资格的,非那些朦胧诗人莫属。有论者曾在评价朦胧诗和北岛的存在时说:“从我们民族本身而言,从朦胧诗运动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启蒙和重建作用而言,从北岛在朦胧诗人中所居的重要地位而言,他无疑是我们新时期文学前十年中的大诗人,绝无仅有的诗坛偶像、文化英雄。”事实上,当朦胧诗的兴起以及随之所引发的那场人数众多的论争都时过境迁之后,北岛以及他所代表的朦胧诗派在尘埃落定之时,已经渐渐被理性的批评者所认可,而其诗歌代表作《回答》更是被称作“以孤篇压倒当代”。

二、背景介绍:《回答》写于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中,是那一时期最有个性的时代强音,是先觉者对“新的转机”的期待和呼唤,是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对现实的严肃“回答”。后发表于朦胧诗主要阵地的民间油印刊物《今天》的第一期。

三、赏析:

全诗共7节,北岛企图在一个封闭的逻辑空间内构建一个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并依靠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关系来强化这一形象的独立性。

第1、2节,是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黑暗体验并由此产生质疑。在诗中所描绘的世界里,卑鄙者以卑鄙的手段可以在世上畅行,高尚者的高尚品行却使其自身走向墓地。“镀金的天空”喻示着以辉煌的表象掩盖了一个时代真正的黑暗,到处是歌功颂德,到处是粉饰太平,人性被扭曲成“弯曲的倒影”四处凋落。诗人在世界的混乱与无序中,保持着清醒的痛感,对置身其中的世界提出了疑问:“冰川纪过去了”“好望角发现了”,这个世界明明已经经历过巨大的变革、阵痛,一个旧时代曾被庄严地宣告死亡,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和“千帆相竞”的“死海”的现实,依然显示着诡异和不公正?

从第3节开始,“我”作为抒情主体,出现在一片死寂、冰凉、规则混乱和缺乏公正的世界,以一种理性的声音,开始对世俗世界审判、否定和挑战,对一切习以为常的规则表示质疑:“我——不——相——信!”

在6—7节中,这个傲岸的“我”在对这个不义的世界与历史宣战之后,毅然表达了愿以个体的自我来承担属于全部人的一切,特别是人的苦难,此时的“我”是一代人中最清醒和坚定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的历史,真的能重新开始,就让所有的苦难只存留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民族的再生,需要一代人的伤痛作为代价,这一切就由我们来承担吧。这里,“海洋的决堤”、“陆地的上升”,都是以自然界恢宏阔大的沧桑变迁,喻示人类历史的涅槃和新生。

最后一节,对人类与世界的未来新的转机充满信心和期望:“闪闪的星斗”缀满天空,“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一个民族悠久和坚实的力量。既然诗人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承担起了重整乾坤的伟大使命,因而诗作中始终能感到历史的目光在注视。

“文革”结束后,文坛上先“伤痕”继而“反思”的写作,纷纷竞相展示苦难和控诉历史,在对历史的鞭挞中把现实指认为“新生”。而北岛的《回答》却是以清醒的眼光审视过去,愤怒而又不失理性,拒绝承认全部现实的新生性,以一种批判的立场,为了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庄严宣告。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向世界喊出“我不相信!”传达了一代青年人的心声,使由来已久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国家主义道德神话的大厦应声坍塌。

这里丝毫看不到任何撒娇的痕迹,只有愤怒和反抗挑战之声。新的一代人成熟了。曾经撒娇和哭闹的孩童,如今喊出了独立的、自我的声音。而作为一代人成熟的标志,倒不仅仅是他们已知道审时度势和懂得事物要害,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然拥有了自己的原则和信条,那就是“怀疑”,是说出“我不相信!”的勇气和能力。北岛的这些带有“怀疑主义”倾向的诗歌,事实上标志着一个新的启蒙时代的到来。它的伟大的精神光芒照亮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昏暗的天空。

但是,果真是什么都不相信了吗?也许。“怀疑一切”是理性的根本尺度,是“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但是,在北岛他们看来,有一样东西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自己的“声音”。因而,“我不相信!”这样的语句,首先是喊给自己听的,它提醒一代人注意到自己应有的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是更主要的)是喊给城楼上的父辈听的,它宣告了新的一代人的成熟,并表明了自己的反叛性态度。这是一次蓄意的、大胆的挑战。它典型地体现了朦胧诗中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呼唤,以及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等被践踏时的愤慨与反抗。

此外,作为北岛的代表作,诗作在抒情结构和意象的选用上,具有“北岛特色”:“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的抒情结构,以及“天空”“海洋”“陆地的上升”和“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等意象的拼贴与组合,追求陌生化和距离感,使用密集的意象群和飘忽不定的语义转换,从而产生“朦胧”的诗意和充满弹性与张力的结构。这与同为朦胧诗人的舒婷诗作中对于“星星”、“风铃草”、“鸢尾花”等意象的选用和诗意表达上的婉转、抒情和感伤相比,显得冷峻、势不两立和剑拔弩张。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

四、写作手法

1、《回答》最具特色的当属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通过不同意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含蓄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诗歌开头“冰川”、“好望角”、“死海”等意象,并不指真正意义上的地域,而是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序。在诗人眼中,所谓“冰川纪”,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旧时代。旧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了,但社会仍然还是那么寒冷;“好望角”这个地理名词被诗人巧妙地揉合在朴实的想象中,可当成“美好的希望”,人们所盼望的新生活到来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新生活的果实,那些“卑鄙者”仍在“死海”里“千帆相竞”。无论是卑鄙者,还是高尚者,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都已变成毁灭生命的“死海”。诗歌的结尾,诗人又运用了一连串的复合意象,表现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同时也将诗歌升华到具有历史性的哲理的高度。“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中国特有的象征性的符号,是神州大地的代称,是诗人“重新选择生存”的祖国。“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也意味着未来人类的焦点和希望之所在!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转机充满了信心。

《回答》典型地体现了北岛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即善于运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并且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成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镀金的天空”和“弯曲的倒影”这些超现实的物象无疑喻示了貌似辉煌实则黑暗的年代对于人的戕害与扭曲,而“到处都是冰棱”及“千帆相竞”的“死海”则象征着诗人所处的险恶的时代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诗人以傲岸不屈的“挑战者”的姿态对不义的世界进行了严正的回答。诗作的第四至第七节所突显的是一个怀疑和挑战现实、具有博大的胸怀及坚定的历史信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已经成为广为传诵的具有历史积淀意义的著名诗句。

2、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经历了“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等一系列的转变过程,让诗歌更具有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3、诗歌的语言也颇具特色,诗人灵活运用了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等不同的句式,同时还运用了对偶、排比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四句“我不相信”,强健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作为“挑战者”的怀疑与抗争,语言简洁、明白晓畅,显示出了一种冷峻而刚强的美,这在朦胧诗中是不多见的。

第二篇:北岛-日子赏析

09011036

刘学梅

北岛《日子》赏析

北岛,人如其名,他的确是一座注定一生漂泊的孤岛。1989年开始旅居国外,2007年才得以在香港与家人团聚,2011年才得以恩赐重返大陆。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生涯中,与其说他在漂泊,不如说他是在经历一场追逐自由与人性的流亡。北岛的诗歌很少有让人情绪异常波澜的悲歌壮语,然而其中却常常蕴藏着一种冷静的爆发、理性的失控,恰如阳光下的一点苍蝇影,虽然小,却是触目惊心。换句话说,在平淡理性的诗行下,往往就是深不见底的无奈和悲愁,其《日子》如是。

日子既是我们一天的生活,平淡至极,然而另一方面,日子的累加便是人生。我更愿意将北岛的《日子》理解为days,every day is life。我们不妨将《日子》分为三个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正是人生普遍的三个状态:

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 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

信投进信箱

默默地站一会儿 风中打量着行人

毫无顾忌

这是一种对青春年华的怀念和颂赞。青春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不仅如此,“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有秘密本是一种幸运,而青春时代掩藏秘密的那种忐忑和惊喜,往往比秘密本身来的更有魅力;“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一种青年人独有的自信和激情;“信投进信箱 默默地站一会儿”,有一个暗恋的女孩儿,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期待;“风中打量着行人毫无顾忌”,寄出情书的男孩,面带微笑地看着来往的行人,心中盛满了欢喜,还有什么需要顾忌?

在诗人的理念中,青春是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期待的日子,因为单纯,所以美好。诗人所选取的几个情节都是无比平凡的,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情节的普遍性,使读者能够迅速地与之产生共鸣,回到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然而诗人的旨意却并不在赞美青年时光的美好,反而是借着青年时代的单纯美好来渲染另外两种状态的残酷和无奈:

留意着霓虹灯闪烁的橱窗 电话间里投进一枚硬币 问桥下钓鱼的老头要支香烟 河上的轮船拉响了空旷的汽笛

生活并不总是美好,有一天人会成长,那段青涩的时光也会远去,正如每一天的黑夜总会降临。此时的日子依旧平凡,然而却不再是单纯的days,而是livelihood。此时的日子成了生活的碎片,而为了生活也就等同于为了生存。为了生存有一天我们不仅要丢掉那些曾经青涩美好的日子,甚至我们还要被迫离开那些日子里的人和物,离开那曾经暗恋的女孩儿,离开那还没有打开的秘密,离开家乡和亲人。很久以后你才发现,拨通的电话可能不再有人接起,橱窗里橘红色的灯光,也并不是为了等你,虽然你仿佛听见了它们越来越强烈的呼唤。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曾经的激情和期待,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孤独与彷徨。

桥下了独自垂钓的老人,黑夜里点燃的一支香烟,还有河面上偶然飘过的一艘汽轮,诗人用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冷的境界,将感情自然地过渡,同时也将情与景完美的融合。然而诗人至此仍然是以一种淡然甚至有些冷漠的语调进行叙述,在整个叙述中,诗人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讲几个镜头巧妙地接合,然后一声“空旷的汽笛”,用声音来打破诗歌意象的沉静,一方面将诗歌所呈现的空间无限延伸,同时又使得诗歌的情感有了一种延续感,更加烘托了那种孤寂的气氛。用诗意的表达则是,这时的日子是一声“空旷的汽笛”,绵延的是一种铺天盖地的孤独。在这种情感的基调下,诗人开始由回忆(或者幻想)转向诗歌中的现实,由外界转向自我内心的审视:

在剧场门口幽暗的穿衣镜前 透过烟雾凝视着自己 当窗帘隔绝了星海的喧嚣 灯下翻开褪色的照片和字迹

平淡的语言,平淡的日子,感情自然也不冷不热。然而于平静无波中暗藏惊涛骇浪,于云淡风轻中孕育刻骨铭心,这正是北岛诗歌的独特之处。在诗歌中,诗人以一个美妙的青春往事开头,将天空染成湛蓝,情感也似乎变得纯澈。然而从第二部分开始,诗人却偷梁换柱地将诗歌的情感引向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轻淡的,却又无法摆脱的孤独和压抑。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诗人成功的实现了感情和时间的过渡,而从第二部分到第三部分则是诗人由外部世界的描写转向自我内心的审视。

日子是一条直线,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而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其中的一小段。在这些线段中,我们有过青春的美好,也必要在走向社会现实中变得成熟世故,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怀疑,会迷惘,而有一天我们会向诗中的主人翁一样,“站在穿衣镜前凝视自己”,拨开迷雾,再见本心。而“当窗帘隔绝星海的喧嚣/灯下翻开褪色的照片和字迹”,指的便是如果幸运,在经历过迷惘和痛苦之后,或许我们能找到最初的那种纯真和美好,重新回到第一部分中的那种日子,而“褪色的照片和字迹”或许就是很久以前我们锁在抽屉里的秘密,沧海桑田以后再次拾回,或许就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

《日子》这首诗不仅仅是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简单叙述,更多的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的深层剖析,同时也是对人生三种心理状态的刻画。我尝试着将诗歌分为三个部分解读,第一部分所谓之青春期,并不确指青春年代,而是人心最初的纯真与美好,诗人从青春年代着笔,是因为青春年代往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期盼。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诗歌的三个部分是从childhood到livelihood,最后返璞归真。如此理解,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感情却有了一种哲学之美。

第三篇:北岛的《生活》赏析

这是朦胧派诗人被盗的一首诗,作者只用了一个字,甚至没有标点符号便将生活的内涵囊括,高度的凝练性下隐藏着深厚的意蕴。

看到“网”字,使人会联想到蜘蛛网、渔网、捕鸟的网。网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了捕捉的工具,这似乎也暗示这我们一旦 “入网”,一切便不再无拘无束。诚然,生活就如同一张网,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编制网的一条线,连着自己、牵着别人,亲戚朋友是一张网,同学老师是一张网,同事领导是一张网,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校园中还是身处社会,我们似乎永远都脱离不了那一张张网,这让我联想到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不管是我们的自由选择还是出于无奈,我们都是生活这张网上的一份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节点,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拼命的想要挣脱,但逃脱的结果可能是鱼死网破,但当我们真的逃脱了,或许我们就脱离了生活的轨道,这就是网这就是生活,语气反抗不了倒不如好好享受。

每一首诗的创作背后都有一段促使这首诗形成的的历史背景,在“文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字似乎更能体现认得内心的挣扎,迷惘,追求而不得的种种无奈,是人只用一个字来描述生活,但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与思考,已愈合象征性的完美结合成就了这首诗简单而伟大的艺术魅力。

第四篇:穿越历史的回答——北岛《回答》课件讲稿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取得文化代言人资格的,非那些朦胧诗人莫属。有论者曾在评价朦胧诗和北岛的存在时说:“从我们民族本身而言,从朦胧诗运动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启蒙和重建作用而言,从北岛在朦胧诗人中所居的重要地位而言,他无疑是我们新时期文学前十年中的大诗人,绝无仅有的诗坛偶像、文化英雄。”事实上,当朦胧诗的兴起以及随之所引发的那场人数众多的论争都时过境迁之后,北岛以及他所代表的朦胧诗派在尘埃落定之时,已经渐渐被理性的批评者所认可,而其诗歌代表作《回答》更是被称作“以孤篇压倒当代”。

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

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了这首诗呢?题目是《回答》,那么他在回答谁呢?

这首诗最早是刊登在《今天》,这是在北京创办的一个民间刊物,北岛也是创办人之一,是一个文学刊物。1979年是第一期创刊号,就发了《回答》这首诗。

1979年1月号《诗刊》杂志转载了《回答》,同时转载的还有舒婷的《致橡树》。《今天》本来是很小众的杂志,但是《诗刊》当时发行已经达到了60万册。因此这首诗在《诗刊》转发后影响比较大,在以后的诗歌史上成为了标志性作品。

发表是在78年11月,写作是76年4月。当时是正好在纪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前后。北岛这首诗并不能说是天安门诗歌运动的一部分,但它肯定是和这个事情联系在一起的,以这个为背景的。

说到它的对象,既然是《回答》,肯定先有疑问,就是说它要面对问题,或者是有问题。从诗里来看,回答的对象是谁?是世界。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时因为有一些语言策略上的问题,所以我想世界这个理解并不错,“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了绳索,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但是从更小的方面来说,他对当时76年前后谎言盛行的事件,压制心声,不敢说真话,而且一旦说真话就可能遭到巨大迫害的世界,文化上集权的世界,可以说是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回答,当然广义也可以理解为对世界的回答,因为诗人试图做这种表达的时候已经把范围扩大了。

那么我们接下来具体地分析一下这首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这是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黑暗体验并由此产生质疑。在诗中所描绘的世界里,卑鄙者以卑鄙的手段可以在世上畅行,高尚者的高尚品行却使其自身走向墓地。“镀金的天空”喻示着以辉煌的表象掩盖了一个时代真正的黑暗,到处是歌功颂德,到处是粉饰太平,人性被扭曲成“弯曲的倒影”四处凋落。这首诗起笔突兀,开头两句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将荒谬的时代总结为两行警句,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使读者刻骨铭心。卑鄙者畅通无阻,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往往是社会上最得利也最得意的人。那些恪守道德、坚持理想的人则处处碰壁,走投无路;要是像遇罗克、张志新那样敢于坚持真理不肯退步则必死无疑──后两句就是殉道者们追求理想(“镀金的天空”)的悲惨结局!他们在精神上信奉道德的力量,在现实中却是无能为力的弱势群体,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两句话绝不是愤世嫉俗的偏激之辞,更不是耸人听闻的夸张之语,而是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提炼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诗祖屈原也发出过类似的感叹:“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诗人与诗人的心是相通的,也许北岛概括得更简洁明了。世界就是这样充满罪恶,这样颠倒黑白,以前如此,现在如此──从来如此。这就是历史。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诗人在世界的混乱与无序中,保持着清醒的痛感,对置身其中的世界提出了疑问:“冰川纪过去了”“好望角发现了”,这个世界明明已经经历过巨大的变革、阵痛,一个旧时代曾被庄严地宣告死亡,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和“千帆相竞”的“死海”的现实,依然显示着诡异和不公正?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从第3节开始,“我”作为抒情主体,出现在一片死寂、冰凉、规则混乱和缺乏公正的世界,以一种理性的声音,开始对世俗世界审判、否定和挑战,对一切习以为常的规则表示质疑:“我——不——相——信!” 第三和第四节描绘了挑战者的英姿。纸──上面写着挑战宣言;绳索──挑战者作好了献身的准备和决心;身影──敌人只能捆住我的肉体,无法控制我的灵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专制,哪里就有反叛。带着为真理、信念而献身的智慧和勇气,挑战者向罪恶的审判者发出了挑战的呼声。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沛乎塞苍冥。“我不相信!”──这是从迷雾中走出来的人们对“文革”的第一声艰难的?喊,也是觉醒的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坚定回答。假定的“第一千零一名”,表达了挑战者无比顽强的决心和执着的追求。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第五节连续四个排比句,连珠炮一般发起了猛攻,犹如排山倒海,有雷霆万钧之势。前两句是对空洞的社会理想和统治者的谎言的否定;后两句是对崇高信念与客观规律的肯定。一前一后,先否定后肯定,表明了怀疑与信仰的分野。在那样或这样的社会里,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信赖?是否还有美、善、真理、正义、良知、爱情值得我们去追求?而当这一切都不可靠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又靠什么去支撑?这些问题实在是太大太复杂,根本上也不可能求得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们又无法回避。可以说,怀疑与思考就是一个寻求意义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和尊严的所在。“我不相信”与伟大哲人“怀疑一切”的怀疑精神一脉相承。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在6—7节中,这个傲岸的“我”在对这个不义的世界与历史宣战之后,毅然表达了愿以个体的自我来承担属于全部人的一切,特别是人的苦难,此时的“我”是一代人中最清醒和坚定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的历史,真的能重新开始,就让所有的苦难只存留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民族的再生,需要一代人的伤痛作为代价,这一切就由我们来承担吧。这里,“海洋的决堤”、“陆地的上升”,都是以自然界恢宏阔大的沧桑变迁,喻示人类历史的涅槃和新生。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最后一节通过新奇的联想与复合的意象,将诗请升华到具有历史哲理内蕴的高度。这既是悠久的历史上人民对理想追求的形象写照,又是对未来人们永恒的向往所作的形象暗示。这首诗通过多重意象的组合,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融为一体,简直就是一声穿越历史的回答。这声回答,震落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尘埃,唤醒了亿万昏沉的人民,重新激发了华夏文明的活力。在《回答》面前,谁还敢瞧不起新诗?仅此一首,就可以压倒古代的许多名家甚至大家!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如果从1979年北岛的《回答》在《诗刊》上公开发表,标志着朦胧诗派正式诞生算起,“新诗”又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如果用数学的形式表示,是一条从云端跌落的抛物线。

“朦胧诗”在特殊的思想解放时期成为了划破暗夜长空的利剑,斩解禁锢,为人们提供精神松绑和喘息的空间。由于没有成熟灵活的媒体渠道可以直接反映民众心声,大众的注意力轻易就被朦胧诗吸引了,他们需要这样的诗来表达他们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后的兴奋与热情,也需要这样的诗来表达一代人的新理想。

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诺日朗》);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等,这些诗作仍然带有浓厚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色彩。文革后的政治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全面松动催化了朦胧诗的崛起,召唤着遥远的历史记忆。对读者来说,他们是熟悉的陌生人,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折戟沉沙多年后再次浮出地表。

对诗史而言,朦胧诗最大的贡献在于让诗回到了诗歌和个体本身。同时,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同步。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确实,由于朦胧诗人大多经历了“文革”导致的精神危机,出现了类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后的现代主义背景,因此,朦胧诗人迅速被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吸引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向前跳跃了好几步,并逐步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走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第五篇:北岛经典语录

北岛经典语录

1、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2、即使没有一个字,呼吸也会在山谷里,找到共同的回声.3、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4、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5、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在公开地掠夺.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人民在褪色的壁画上,默默的永生,默默的死去.6、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7、一生中,我曾多次撒谎.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一个儿时的诺言.因此,那个与孩子的心不能相容的世界,再也没有饶恕过我.8、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9、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衰老.10、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路,怎么从脚下延伸.11、渴望燃烧,就是渴望化为灰烬.12、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13、这不是告别,因为我们并没有相见.尽管影子黑和影子,曾在路上叠在一起,像一个孤零零的逃犯.14、历史从岸边出发,砍伐了大片的竹林,在不朽的简册上写下,有限的文字.15、在大地上画出果实的人,注定要忍受饥饿.栖身于朋友中的人,注定要孤独.16、故去的,才会得到确认.17、没有长长的石阶通向,那最孤独的去处;没有不同时代的人,在同一条鞭子上行走.18、竹蔑般单薄的思想,编成的篮子,盛满盲目的毒菇.19、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他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20、对于自己,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畏惧黑暗,却用身体挡住了,那盏惟一的灯.我的影子是我的情人,心是仇敌.你走不出这峡谷,因为,被送葬的是你.

下载北岛《回答》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岛《回答》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父亲 北岛

    父亲(上) 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给父亲》 北岛一 九岁那年春天,父亲带我去北海公园玩。回家的路上,暮色四起,带解冻的寒意。沿湖边徐行,离公园后门两三百米处,父......

    北岛诗歌精选

    引导语:北岛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冷峻的风格和坚硬的质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岛诗歌精选,欢迎参考阅读!触电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当我和那些......

    对《回答》的进一步赏析

    回答:一诗中结构组织方面的对比原则及意象: 首先,讨论的是第一诗段所用的意象,如开头第一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它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这明显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

    舒婷《这也是一切》和北岛《一切》比较赏析zy 2

    舒婷《这也是一切》和北岛《一切》比较赏析 仔细看这两首诗,不难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也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这两首诗都是朦胧诗,但风格却迥然不同。这两首诗......

    经典英语电影赏析选修课 问题回答

    1 危情十日Misery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美人计 Notorious 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Note 电话谋杀案 Frederick Knott 精神病患者Psycho 八月迷情August Rush 当幸......

    顾城 北岛 名言5篇

    北岛 1. 从卖气球的人那里,每个孩子牵走一个心愿。 2.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3.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4. 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

    北岛文学社各部门主要职责

    北岛文学社各部门主要职责办公室:负责值班安排,处理外校来稿、信件的拆封和上架以及对外交流稿件的装封和邮寄;负责文学社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归类制作成员档案,负责对文学社社员工......

    《南方都市》北岛访谈

    《南方都市报》 北岛访谈——《今天》的故事 南方都市报:在采访黄锐的时候他曾经提到,《今天》的创办跟当时西单民主墙这个大背景有关,是这样吗? 北岛:这还得从“西单民主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