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马心宇
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即将结束,我的教学工作也开展的比较顺利,在各个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无论是在教学还是为人处世上。但是在许多方面与优秀教师还存在着许多的差距,以下是我个人在这期间对自身与优秀教师差距的总结。
首先,在知识的储备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优秀教师在知识储备上较为丰富,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将前后所学的知识以及各种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相关性上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联系过去,承接以后,将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丰富的知识储备,包括很多新奇的地理知识和现象,由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的同时获得乐趣,喜欢地理,爱上地理。作为普通实习的顶岗老师在知识储备方面有所欠缺,在一些知识的记忆上还比较模糊,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知识,而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则难以实现。这还是我比较欠缺的,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优秀教师在教学上除了单纯的使用讲授法来使学生获取书上的知识,还会结合讨论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利用几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实现课堂上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发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推高课堂氛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知识的吸收。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教学的新老师,在这方面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结合之中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反思的地方还很多。也是今后努力地方向。
然后,在课堂的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当课堂上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或者是突发的一些事件时,优秀教师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并给予公平公正的处理对策,而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方面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还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借鉴他们经验,努力辨清学生间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最后,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于其他老师的交流以及和领导的沟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在做事方面有所欠缺。而优秀教师则可以恰当的处理这些问题,在讲话和处事方式上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反思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我知道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在顶岗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收获颇多,我会努力改进自己,不断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我与礼仪差距
我与礼仪差距
我国是礼仪之邦,历来注重礼仪。四书五经中便有礼仪的记载,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礼仪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表现之一,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少数大学生礼仪知识较少,言行失礼现象较多。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诸多方面均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
1、在课堂上,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心安理得,无视课堂秩序,随便说话,看无关杂志书刊,接发手机短信,听MP3,玩游戏,公然吃东西,甚至呼呼大睡等等。
2、在图书馆里,无视馆内安静秩序,大声喧哗,随便接打手机,在读者自修室和阅览室的书桌上乱涂乱画,任意污损书刊,甚至窃为己有。
3、在食堂里,无视秩序任意加塞,在食堂就餐后餐桌上、餐椅上、水池里、地面上一片狼藉,缺乏应有的待客就餐礼仪常识,一些失态行为被人视为“没有家教”。
4、在宿舍里,宿舍卫生状况令人头疼,起床后不叠被,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任意浪费水电。
5、在移动电话的使用上,在参加音乐会、报告会、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时,不会注意自觉地将手机的电源关掉或将其切换为震动模式,不懂得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对他人的体贴和尊重。
6、在时间观念上,时间观念淡薄。没有注意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不知道守时其实就是守信,迟到或失约往往会动摇信誉基础。
7、在其它公共场所里,勾肩搭背,大声喧哗,讲粗话、脏话,乱扔纸屑果皮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礼仪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即时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使小小教室与大干世界紧密相联。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建立大学生礼仪教育网站,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式,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
第三篇:我与名师的差距
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哪里
很多老师,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自己学历也不低,工作也挺认真,为什么与名师相比会有那么大的差距?是啊,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当你读一读名师的成长历程,看一看名师的课堂,听一听名师的报告,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这里——
一、差在文化积淀上。
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以前我们常说,“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流淌不息的泉水”,否则就无法满足学生越来越广泛的求知欲,无法驾驭开放的课堂。全国名师窦桂梅、孙双金、李永正、薛法根、支玉恒、魏书生、李镇西等每一位成名的老师,无一不是爱读书的人,善积累的人。他们长年累月与书为伴,业余时间基本都泡在书海里了,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乐趣。什么古今中外的名著,韵文十足的诗词,天南地北的名人,都在他们的涉猎之内。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可以说,这些名师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再看看我们自己,工作之时,茶余饭后,读过多少专业书?看过多少文学书?我们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哪有时间读书啊?鲁迅不是说过吗,时间像海绵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只要你想读书,就会见缝插针,只有你去读了,才能体验到读书的好处。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所以要善于读书学习,不断汲取营养,用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有思想才有高度和深度,才能使一个人走得更远。
读什么样的书呢?一是要读专业方面的书,像吴菲的《不跪着教书》、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周勇的《跟着孔子学教书》、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郭道胜的《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上二年级啦》等等,还有窦桂梅的、朱永新的、魏书生的、王嵩舟的、支玉恒的、丁磁矿的,以及我们山东青岛苏静的、淄博常丽华的、潍坊韩兴娥的、高密王香兰的,都值得一读;还有一些名家的报告:任小艾的、高金英的、俞敏洪的、李振村的、崔红乐的、余世维的等等都很值得一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全国教育界的名家你不但要知道其人其事,而且要多读读他们的书,多看看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专场报告等等,只要打上他们的名字和相关材料的名字,在百度上一搜就能搜到。高密读书协会也推荐过一些大夏书系中的系列丛书,几乎本本是精品,确实值得一读。另外,学校图书室也有不少非常好的专业书籍,这些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非常适合我们阅读。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的确如此,这些名家的书读的多了,他们的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我们的思想中来,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仅仅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是不够的,还要读一些文学之类的书,现在的书实在太多了,读哪些好呢?不管是肖复兴之类的作家,还是教育界的名家,他们的观点是要读就读经典。下面引用窦桂梅的一段话跟大家交流读经典的问题。她在《成长,需要我们回到“学习的常识”》一文中说:虽说“一部论语打天下”的说法多少有点夸张,但至少可以说明:经典,可以打下精神的底子,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影响一生的人生走向。像《红楼梦》《约翰·克里斯多夫》《哈姆雷特》《呐喊》《红字》《复活》《平凡的世界》《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等。教师在“不厌百回读”中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与升华。韩非子的“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即是这个道理。同理,经典之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无法绕开的必读之书。当然,我并非排斥时文阅读,它们也闪耀着教育智慧的光辉,但我们必须要有经典垫底,才能有效地汲取其精、气、神。另外,各年级段都有读书书目及拓展的相关知识,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谚语、俗语、名言、中华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名著等等,每个学期读哪些书、拓展哪些知识老师们心里都要基本有数。我们最好能跟着学生一起读,甚至要赶在学生读之前读。这次我去参加经典诵读研讨会,有幸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有好书推荐课、阅读迁移课、对比阅读课、读书汇报课、阅读指导课等等,如果老师不参与读书或者不提前读书,这些课就无法上。如果读书没有选择,没有指导,没有汇报,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读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里没有积淀写不出好文章,老师肚里没积淀就上不了好课。曾经当过小学老师的肖复兴,对现在的小学教育提出批评:“很多老师以为,自己怎么样也比个几岁的孩子知道得多,就不肯多学习,有的老师甚至只是当自己是个孩子王。”“作文也好,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好,学做人做事也好,如果老师缺少读书,缺少学习,想教好孩子是很难的。”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要想拉近与名师的差距,让我们从读书开始吧。
二、差在认真执着上。
让我们来看看名师是怎样备课的吧。
时常有徒弟向贾志敏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备出一节好课?贾老师总是反问:课文你背下来了吗?“备课,首先要能把课文熟读成诵”——这是贾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啊,如果老师对课文不熟悉,又怎么能全神贯注于对学生的引导呢?贾老师教了五十多年语文,已经七十多岁的他,凡是教过的课文,均能张口就背,朗朗成诵,令人叹服!
窦桂梅老师备《丑小鸭》一课,不但研读了安徒生的全部童话,还研读了几个版本的《安徒生传》,并进而研究了童话文体的特点,与本校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讨论了10次,写下了12万字的备课札记„„一节课这样备下来,窦老师已经成了安徒生研究专家。我有幸在东营听过她讲的这节课,听过她的报告,亲眼目睹过她研究《丑小鸭》时的备课礼记,当时确实吃惊不小。
于永正老师执教公开课,不管课文教过多少遍,临上课前的晚上,他都一
定要手捧教材,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五遍方止,然后凝神静思,细细体悟。于老师备课,还有一个从不妥协的“规则”:对课文中的任何枝节问题,只要存有哪怕丁点儿疑惑,也要彻查。《全神贯注》中说:罗丹每次修改作品总要盖上一层湿布。为弄明白这样一个枝节问题,于老师专程跑到文化馆请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鲁迅送给侄女两本书《表》和《小约翰》,这两本书是谁翻译的?也是一个不起眼的枝节问题,于老师专程跑到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查资料,终于弄清楚是鲁迅翻译的,由此证明鲁迅关心的不止是侄女一个人,翻译这两本书是为了更多的青少年成长。
王崧舟老师备《长相思》,一开始细细读之,并无感觉,于是,跳出词外,他研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长相思》的评鉴文字,写下了1万多字的评鉴笔记;他又一步步走入了作者纳兰性德的世界——他的生平,他的性格,他的爱情,他的人生细节„„一段时间,他甚至精神恍惚,仿佛与纳兰性德相伴而行,同喜同悲。就这样,一首词的细读,王老师花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最后,他又将1万多字的评鉴浓缩为1493字的感悟。正是有了这样的文本细读功夫,在2005年《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讨大会上,王老师的《长相思》一炮打响,引起巨大轰动。
由此可见,课堂的精彩更多的是来自课外的功夫。王崧舟老师借大哲学家尼采的“精神三变”说来解读自己细读《长相思》的精神历程:先变骆驼,再变狮子,最后成为婴儿。骆驼意味着接受训练,听从指导,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文化;狮子则意味着唯我独尊,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婴儿象征着“完美的开始”,婴儿让人的精神重新回到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原点。
名师精彩教学艺术的源头就在这里:谁要是完成了从骆驼到狮子再到婴儿的转变,那么谁的课堂就进入了自由的王国和艺术的境界。
读到这里,我们再反思一下自己的备课吧。课文且不说背熟,想想上课前读过几遍?读熟了吗?重点、难点、疑点把握准确了吗?字斟句酌了吗?文中牵扯到的枝节查阅资料了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为什么公开课的质量比常态课要高?为什么公开课一般都深得学生的喜爱,留下的印象深刻,学到的知识全面?就是因为我们在讲课前下了大气力准备的缘故嘛。一分辛苦一分才,我们水平不够高,不是我们能力不行,是因为我们没舍得下功夫啊!
三、差在善于思考上。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孙双金的教学反思就是建立在他对课堂教学实践关照的基础上,用一种自我内省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自己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孙双金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针对自己的教学感受已经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稿,现已编集成书,即《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语文“情智教育”理念。这一“情智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他长期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结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写“教后记”,他在备课本上为自己开辟的一块园地。一堂课下来有时很兴奋,就赶紧记下兴奋点(即成功点);有时也有遗憾,就赶紧记下这遗憾。在记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会一下变成正确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他说,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
全国著名班主任任小艾在参与第一批专家论著的编写时,竟然找出几麻袋的教育手记,可以说,没有不断的反思,就没有现在的任小艾。
我们身边的谭海霞、小小飞雁、李爱霞、周升芳、管目荣、林新香等老师都是善于反思的老师,她们边教学、边思考、边总结。不要小瞧一篇篇小文章,这可是是她们思考的结果,技艺的升华。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文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相信这些老师如果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教育的专家或教学的行家!
再来看看自己,针对平日工作,我们思考过多少?针对所教学科做过多少反思?写过多少文章?不要找借口说自己文采不好,上海以作文教学著名的老师管建刚起初就是一个最愁写作的人,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可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但成为全国著名的作文专家,而且写了好多教育教学专著全国发行,销量很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你肯反思,最终你也会走向成功的!
四、差在持之以恒上。
读读名师的成长历程,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干劲,都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都能够忍得住寂寞,在学习上、研究上都舍得下工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日积月累,才有底蕴丰厚、经验丰富的一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每一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是无尽的付出,漫长的等待。可是,我们身边的好多人做事就是三分钟热血,不能坚持到底。最近听了一场报告深受启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钻研,可是没过多久干够了,于是一切恢复了老样子;有幸听了一节名师的课,再次热血沸腾,可是没过多久,又是故伎重演„„因此,我们不够优秀,是因为我们缺少名师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毅力,是因为我们付出的太少。
名师,一个多么鲜亮而又让人羡慕的称号,但是没有辛勤的付出,便不会有丰硕的回报。“成功之花,人们口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相信执着的付出一定能换来丰硕的回报的,让我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第四篇:我与雷锋找差距发言稿
“我与雷锋找差距”发言稿
南庄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级一班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但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并不是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但他同样被人们誉为“伟大”;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并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们所做的一切,同样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不褪色的魅力!
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就“我与雷锋找差距”主题班会进行了如下发言:1、2、3、学习雷锋精神,严格遵守纪律,具有为人民奉献精神; 勤俭节约,不浪费,对可利用资源加以使用; 关爱同学,热爱班级,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应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学习雷锋的宽容待人;
4、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一丝不苟;
5、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奉献之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6、7、虚心求教,甘于做一枚螺丝钉; 少使用一次性东西,保护环境。
要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不是难事,做一名象雷锋那样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这需要怎样一颗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心,需要怎样一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努力。
雷锋的精神有着广阔而深沉的内涵,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一个代号,而是新时代人类追求和谐的象征。我们的祖国会因为注入了雷锋精神而更加年轻,高举为人民服务的火炬,必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团结,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我坚信,雷锋精神会在我们这一代中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同学们,语言往往显得苍白无力,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打扫卫生、美化校园开始我们雷锋精神的实践吧,让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
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0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我与名师的差距》心得体会
学名师找差距心得体会
我校今天在礼堂召开了“我与名师的差距”的讲座。通过此次活动我受益匪浅。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纪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我认为学习名师关键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老师要无怨无悔
做教师要像蜡烛那样发光,像春蚕那样吐尽最后一寸丝。在听了优秀老师的事例后,我的灵魂深处被深深的触动了。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让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
二、做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听讲,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逐渐缩小与名师的差距,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