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 四上Unit 8 At the shop(period 3)
Unit 8 At the shop
Period 3 Enjoy a story
一、教学内容: Enjoy a story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Panda’s glasses shop”,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句型。语言技能
1.学生能读懂故事“Panda’s glasses shop”,了解故事大意。2.能正确使用购物日常用语Can I help you?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大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1.学生能正确使用购物日常用语Can I help you? 2.学生能读懂故事“Panda’s glasses shop”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读懂故事“Panda’s glasses shop”。
五、教具准备: 录音机、卡片,课件
六、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Review 1.Greetings.Step2.Presentation
(一)Enjoy a story 1.T:I have three friends.Who are they?Can you guess?(描述panda,mouse,elephant 的外形特征,学生猜)
2.出示图片T: Look!My friend Panda has a shop.The mouse and the elephant are coming.What would they like? Let’s listen and put them in order.(学生静听后回答)3.再次听录音,学习故事中的重难点
(1)对比两个动物的特征,引出a pair of small glasses, a pair of big glasses.(2)出示图片,根据提示完成对话 Panda: Can I help you? Mouse:Yes..........Panda: Can I help you? Elephant:..........Panda: I have an idea!Look!I have some magic glasses Mouse:What a ____ idea!Elephant: What a ____idea!
(通过对于idea的拓展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熊猫很聪明,并把书本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描述。)
(3)学生理解The mouse and the elephant can play together,because they have magic glasses.及magic 的神奇之处。4.听录音,跟读故事内容。5.分角色朗读故事。6.完成True or False练习。
()1.The elephant has a glasses shop.()2.The mouse would like a small pair of glasses.()3.The elephant wants to play with the panda.()4.The panda has magic glasses.()5.The mouse and the elephant can play together.Step3: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44页。
2.给同伴讲一讲Panda’s glasses shop。3.完成练习册49页内容。Step:板书设计:
Unit 8 At the shop
Period 3 Magic glasses The elephant is not big.The mouse is not small.
第二篇: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模版]
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例
3、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图,谈话:同学们,你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每次限套15个,你能套几个?(请几位学生回答)谁套得准一些呢?
2、出示场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男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看,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儿的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最后在屏幕上显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2、展示、质疑:
(1)展示学生的几种错误想法:
预设1:男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9个,女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1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2:男生最差成绩是6个,女生最差成绩是4个,所以男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3:6+9+7+6=28(个)10+4+7+5+4=4(个)因为男生一共套中28个,女生一个套中3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2)质疑:
对于这几种想法,你有什么意见?
交流得出:①最好成绩或最差成绩不能完全代表男生、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②因为男生、女生人数不同,根据总数确定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不公平。
提问:那么什么数据才能表示男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呢?(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
引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能准确表示各自套圈的整体水平。(揭示、板书: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就是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3、提问 :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内议一议。可能的方法如下:
(1)(移多补少)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移动条形统计图中方块,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2)(计算)把每人套中的个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思考:为什么要除以4呢?
4、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你会求了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
5、提问: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6、讨论:你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
重点讨论:平均数代不代表那组每个人的数据?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教师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
(2)指名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
(3)提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
(4)一起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共同订正。2.练习八 1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3.练习八 3(1)在小组内讨论。
(2)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4.练习八 4(1)默读题目。
(2)指名估计第一个问题,并计算、校对。
(3)把第2个问题口答并说说怎样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认识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可以先依据较集中的数据来估计平均数。
(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三篇:四上《九寨沟》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 >
10《九寨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将奇异的景观准确而又形象的写了出来,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认识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诵第三、四自然段。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4.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九寨沟美景所采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写九寨沟美景的语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联系课文内容阐述你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课文从哪两方面来描写九寨沟的神奇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用“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的好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还有的恰似。”的句式概括湖泊特点。【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九寨沟美景所采用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拓展阅读】
一篇描写九寨沟美丽风光的文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教学新授
(一)细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读原句。b.九寨沟名字的由来——读原句。
c.一进入景区,象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课文第二段为我们做了介绍。
(二)细读第二段
1.学生快速朗读,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的。师相机板书: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2.师配乐朗诵该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九寨沟的美景。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二.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品读词句,抓住特征,感受其美)
(学习方法:读—找—想—读—讲)
1.自由练读,整体感悟
师: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美景,并用笔把它们划出来。
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师:(课件出示文中好词)请大家边读课文边想一想这些好词分别是什么的? 插入云霄 清澈见底 银光闪闪 雪峰插云 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 森林遍布
蔚为壮观 银花四溅 五彩缤纷 大大小小 高低错落平湖飞瀑 古木参天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词句,启发自悟,发挥想象,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选择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预设一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师点拨:它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这里的雪峰只有一座吗?(“一座座”——雪峰多)这么多的雪峰你该怎么读出来呢?
②“插入云霄”(雪峰高)你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吗?
③峰顶为什么会“银光闪闪”呢?(因为雪峰很高,积雪终年不化,很亮,所以银光闪闪。)
预设二 湖泊 A.“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师点拨:湖泊多吗?(“大大小小”“颗颗”——湖泊多)这么多的湖泊像什么呢?(宝石)想象一下,还像什么呢?
(师出示句式: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的好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还有的恰似。)
学生讨论,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其发散思维,加深情感体验,同时又 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学活用比喻句,从而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目的。】
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听你们说着说着,我也仿佛来到了这彩带般的河谷中,你瞧,我的脚边就是那„„(师故意省略:湖水)
B.“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师点拨:①这里的湖水清吗?清到什么程度?可以看见水底吗?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清澈见底”——湖水清)生齐读,个别读。
②既然湖水清澈见底,那么我们能在湖底看见什么呢?(石块)这些石块是什么颜色的呢?(生想象讨论并发言)文中用了哪个词来描写这么多颜色的石块呢?(“色彩斑斓”——湖石色彩多)
师过渡:清澈见底的湖水,再加上色彩斑斓的石块,真是美不胜收啊!文中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湖水的清澈?
C.“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点拨:湖泊的颜色多吗?为什么湖水会有这么多的颜色呢?(师出示画面和句式:因为 的石块,的天空,的云朵,的雪峰,的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学生讨论,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句展开深度想象说话,可以使学生的想象由朦胧变得具体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变形变得逼真。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想象,发展了语感。】
师点拨:除了这些颜色,你还知道什么颜色?文中用了哪个词来描写这么多的颜色呢?(“五彩缤纷”)
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颜色丰富的词语吗?(色彩斑斓,五颜六色)【设计意图:处于此学龄段的学生短时记忆力较强,但还不善于总结归纳所学的零碎知识,老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温故一下以往的相关内容,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精彩词语,使其短时记忆变为长时永久记忆,不断地积累语言,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师指导朗读:(指图)蓝天白云绿树花朵的倒影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使湖泊变得格外美丽。大家看,这就是五彩池,五花海的美丽景色,怎么样,美吗?谁愿意把这番美景读出 来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强化朗读感悟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对课文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
师过渡: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森林。预设三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师点拨:森林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遍布”——森林多)(出示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如此迷人的景色吗?(生自由说)师指导朗读:森林遍布,古木参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绿色的人间天堂吧!(生齐读)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 伟。”从读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使学生受到真情实感的熏陶,架起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这要比在课堂上进行繁琐分析而限制学生的思维来得简单而有效多。】
师过渡:欣赏完美丽的原始森林,我们继续前进,接下来大家又看见了什么?(出示瀑布图片)
预设四 瀑布:“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 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师点拨:①看着这幅图,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白色绸缎飞流直下)因此叫白练腾空。走近一些,水流拍打着岩石,溅起的水花又像什么?(那绽开的银色花朵)所以叫银花飞溅。想到哪句诗描写瀑布?
②这么多,这么长的瀑布从山顶直泻下来,你能想象当时的声音吗?让我们倾听一下瀑布的声音,感受一下瀑布给我们带来的激情震撼吧!(师配瀑布图播放声音)
学生模仿瀑布的声音
③假如此时,你就站在这瀑布前,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师指导朗读:(适当煽情)同学们,那瀑布冲进谷底,瀑声如雷,卷起千层浪花,向东奔去,蔚为壮观。你能读出它的壮观吗?(生齐读)【设计意图:以情激情,即以老师本身的激情来感染和打动学生,通过富于激情的话语、神情、动作等激发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与教师形成一种“心理相融”。】
4.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思考:课文描写了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金丝猴,羚羊(出示投影图片),大熊猫,小熊猫(学生用资料分辨)(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小节。A.出示学习方法。
a.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b.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B.学生学习,教师巡视点拨。(3)交流学后成果。
喜欢金丝猴的有哪些同学,交流。
金丝猴——体态粗壮,攀吊,眨巴,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朗读。指名几生读。
羚羊——突然窜出来,又消失了。朗读。指名几生读。
大熊猫——翰态可掬(是什么意思:朴实可爱)朗读。指名读,要读的慢一些。小熊猫——行动敏捷,美滋滋照镜子。朗读。指名读。(4)齐读该小节。
(5)同桌互读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句子。
师述: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大家都很爱这些动物,愿和它们成为朋友。
(三)细读第三段
师述:如此美妙瑰丽的九寨沟,令人热切向往。难怪作者在最后一小节动情地赞叹道„„ 齐读第五小节。三.总结全文
师叙述: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的自然风光与各种异兽珍禽的完美结合,九寨沟真不愧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相机板书:人间仙境 四.小导游活动 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真得去看看。可惜现在不行。那我们就先找个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饱饱耳福吧。——小导游解说。五.作业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选择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或者你们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 2.配乐朗读3-5小节,感受九寨沟的美 3.完成习题
()的雪峰()的森林()的湖泊()的瀑布()的金丝猴()的羚羊()的大熊猫()的小熊猫 作者在文中也用了一句话来集中表达了他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是哪一句?请画下来。(出示句子“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益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齐读。)
5思考,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在这个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里,你最喜欢哪?根据学生的叙述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读出美感。
①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同时出示九寨沟地理位置的图示)
②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四、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第四篇:四上古诗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1、学会“缘”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了一篇庐山的文章,一首庐山的诗,还记得吗?《庐山的云雾》、《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它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大家对苏轼了解吗?(介绍的不错,和老师找到的资料不谋而合。我们再来熟悉一下。老师这有一段介绍,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下。)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文学家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请大家再来读一读题目,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一些问题我们理解完题目你就能知道,还有些问题要等我们学完全诗,我相信你会找到答案)师解释。西林就是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这 “题”字就是书写,题写的意思。全题就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意思。
我们知道古人都爱游山玩水,看到祖国大好河山,常常诗性大发,一些名篇佳作也就由此诞生。他们常常走到哪写到哪,于是,山川上,寺庙的墙壁上,甚至岩洞中都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古诗,《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老师有个要求:读清字音,读顺句子。读完后可以读给同桌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读得很流利,字音也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他读的怎么样?同学们看这是七言,老师发现他还注意了节奏,就像音乐课打拍子那样,哒哒、哒哒、哒、哒哒,要有停顿,不错!谁还想来试试。咱们女同学读一遍,来开始。)2.抓字眼,明大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看看我们跟着苏轼游览庐山时都看到了些什么? 自己再来读读,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老师把一些难理解的词意都打在了屏幕上,可以参考一下,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句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远近高低看过去,所在的位置不同,庐山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谁首先来带我们欣赏一下庐山的风貌。读一读,解释一下。(大体说对了,它横看和侧看解释的不错,谁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还有补充,从正面看到的是怎样的山岭,给他个形容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谁还来说说。
你们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这样的画面。看图。都是庐山的图片,却让我们看到了它不同的样子,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理解了意思,谁能把它读美了,指导朗读(节奏、慢、气势,真有气势,我仿佛看到那直插云霄的高峰。)。庐山不仅横看侧看不同,接下来诗人又有发现。
(2)第二行谁来读一读,并解释一下。(看到什么不同,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大胆的把你的理解说出来。)诗人观察庐山的位置变了,看到的是各不相同的景色,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句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形态不一的庐山美景。听了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3)庐山因为它的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同样如此,抑扬顿挫才好听。咱们再来感受一遍,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读,师给配乐。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秀美啊,我听出了它的形态不一。你们读的真好,谢谢你们把这么美好的感觉带给大家,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庐山风景VCD,一起来欣赏一下。(4)千姿万态的庐山美吗?再来读读那两句。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看到的景色,所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看到的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庐山呢?古诗的最后两行给了我们答案。
(5)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说说,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是啊,谁再来说说?诗人处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局限了,看到的都是庐山的局部。这是诗人由所见发出的感想,这是诗人所感。3.想意境,悟诗情
(1)哦,诗人最后恍然大悟,发出了感叹,齐读最后两行。苏轼明白了什么,(解释全诗)你又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自己把全诗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一下。同桌交流一下。(2)生读全诗,谈体会。诗人为什么说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结合这首诗说说。说具体点,说概括些。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都不相同。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板书)每个角度,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让我们伴着优美的庐山风光,用心来体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千古名句蕴含的道理吧。
看山如此,看事和看人也一样。我们要明白读板书,所以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我们可不能犯了《盲人摸象》故事中,几个盲人的错误。他们错就错在把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当作了整体,好在我们的大诗人没有被各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不同风貌所迷惑,因为他清晰的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带着对诗句的理解,齐读全诗。听大家读诗真是种享受,我相信一定有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背诗。
游山西村(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教 学 目 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 学 过 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客中送客。(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示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死)
第五篇:四上习作教学设计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
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习作2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
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
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四、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详写、重难点)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初步了解通过对具体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亮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具体事情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长处。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闪光之处,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昨天,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以前的一个学生打来的。她说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缺点,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以至于心情郁闷,成绩下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她的心理医生,跟她聊一聊,开导开导她。
2、小组讨论讨论。
3、指名说说。(引出“发现自己的长处”这个话题)
二、读懂例文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
三、学生练说
1、同学们,读了这篇作文,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别令自己骄傲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
2、学生展示自己光辉一刻的相关照片做口头介绍。
板书设计:
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 长处
本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具体事情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长处。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闪光之处,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学生例文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作
1、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给大家听的内容写下来,要注意进行具体的描述,字里行间要洋溢着内心的喜悦和自豪。题目可以从课本提示中选一个,也可以自拟。
2、学生尝试习作。
二、读读习作
1、同桌互读互评。
2、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互评互助,作出修改。
3、大组交流,读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听,师生评议。
我是会写作的女孩
我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不喜欢和同学追追闹闹的。我很喜欢看书,童话、作文书看了不少,因此我的写作能力比较高。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文,不知该写什么。这时爸爸对我说:“你随便写点什么不就行了?”我听了气气乎乎地说:“怎么可以随便写呢?写作文是件大事,一定要选好材料。”我苦思冥想,突然,我灵机一动,看到了桌上的小闹钟,心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吗?我立即把小闹钟拿在手里,仔细观察:小闹钟的边金黄色的,圆圆的钟盘,透明的玻璃,浅绿色的钟壳,蓝色的钟面,显得格外美丽。……
4、学生讨论习作的长处和短处。
三、学生誊写习作。
习作3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习作指导】
写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信要符合书信格式。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写一段。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写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别忘了一定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上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同学们,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你们对近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电话学习、收看空中课堂等学习方式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你们对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对学校提供的这些学习条件的感谢,对老师的关心、惦念等,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我们感到,同学们确实在不断成长、成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要求还不够清楚,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
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
书信有固定的格式,请看这封信:
亲爱的奶奶: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您近来身体好吗?叔叔、婶婶好吗?
叔叔来信说,您经常念叨着我。奶奶,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更懂事了。昨天,爸爸不在家,妈妈下班回来忙着烧菜做饭,我见妈妈忙不过来,就帮妈妈洗菜、切菜。妈妈夸我说:“我的小学长大了!”奶奶,您说我是不是长大了?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要我告诉您,天冷要注意身体,穿得暖和些,下雪最好别出去。奶奶,您可一定记住呀!
祝奶奶
身体健康!
小雪
11月30日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1、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呼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如果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如果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己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如果是写给自己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仅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现。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与方格一些距离开始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书信的写法了解得更清楚了呢?有问题可通过打电话或上网与老师联系。
习作4 教学要求: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
2、各种配音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流水——哗啦啦北风——呼呼呼
青蛙——呱呱呱汽车喇叭——滴滴吧吧
3、谁还会模仿别的声音,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4、板书:象声词揭示学习内容
师述: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我们说话和写作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1、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厨房干什么?
2、爸爸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都发出了些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吗?
3、爸爸干活时心情怎样?你能给这个场景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4、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试着用象声词。
(二)出示课件
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你看: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和我们告别。。。)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三)放录音
闭上眼睛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它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赛场上,前锋队员抬脚一记劲射,只听“砰”的一声,足球越过守门员的头顶,射入球门。守门员奋力扑救,可惜球没碰着,却“扑通”一声摔到地上。“咚咚锵。。。”啦啦队员们高兴得敲起了锣鼓助威。)
3、师生互评互议,象声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
(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2、小组讨论,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或事情,说一说。
3、指名说说,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4、写作练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动手写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附:习作
锅碗瓢盆交响曲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水龙头”哗哗哗“唱起了歌,给嫩绿的小白菜们洗了个澡。”滋滋“爸爸将白菜倒进了锅里,用铁铲不断地翻炒着,”当当当“铲子和锅底亲热地打着招呼。放上作料后,爸爸从橱柜里”砰砰砰“拿出一个瓷盘,盛上刚炒好的小白菜。”开饭了!“一首热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爸爸得意地叫嚷声中结束了。
习作5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生习作师巡视指导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
班级中交流
习作6
一、导入
课件出示:我的好朋友。看到这五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1、我的好朋友呀,住在卡通王国里,是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它们变化多端、奥妙无穷,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它们的到来。(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合影)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
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用热切的声音呼唤它们的名字。
二、讲故事
1、这些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些卡通人物的故事片?
2、现在,放飞你自己的思绪,对这些卡通人物进行想象,还能想到哪些与它们有关的故事?
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评议:名字是否好听,有趣)
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
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
教师读范文。
三、写作文
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卡通人物的习作,你准备写什么?
联系平时写作中的要求,说一说今天的作文应该注意什么?
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成习作的构思。
把你最想写的,自我感觉最好的片段写下来。
四、交流学生习作片段。
(在学生写精彩片段时,由于平时没有这样的练习因而都是从头写的,还不如让他们从头写呢!)
习作7 教学目标: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习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