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5:4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有感想可发,切实提高作文观察能力呢?我从意义、兴趣、方法、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高兴趣、能力培养、积累素材、观察、方法、特点、想象。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作文时,却往往出现无话可写,言之无物记流水账的毛病,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应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饱含真情实感呢?在作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对这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我们对观察能力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求写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们正是由于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缺乏观察与积累,而又极少的参与实践活动,写起文章来无素材可用、无灵感可取,即使勉强成文也往往是内容空洞,题材陈旧贫乏,毫无创新可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叶老的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留心观察和生活感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做为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细致观察、静心感悟、激发灵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注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贴切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意义

古语常说 “事事留心皆学问”其实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感

悟并加以思考,就能发现别人所不曾发现的东西,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于平凡处见惊奇。认识事物,离不开观察。鲁迅生前就重视观察,他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试验、亲身实践。这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取得作文材料的根本途径、因此,作文之前,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十分重要。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 :“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由此可见,观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努力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并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感悟能够正确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这样就会对人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写出具体、生动又有较深思想内涵的好文章。作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吗?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入手,正是达到作文教学目的的好方法。

二、在作文中培养观察的兴趣

(一)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将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增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定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观察就在身边。

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事物。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直观具体、色彩鲜艳、形式新颖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然而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如观察猫呀,狗呀,小蜻蜓,小蝌蚪什么的,对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也就熟视无睹了。但当问起如公鸡每天叫几次,是否天天是定时的?猫走起路来为什么没有声音,为什么能很轻易的爬到树上?小蝌蚪长大了,尾巴哪儿去了?最后

又变成了什么?这些问题孩子们感到很平常,但又回答不上来,这样逐步把小学生的观察积极引导到有目的有意识的具体细致观察的轨道上。通过重新细致观察,学生发现了许多新东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又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兴趣与日俱增,观察得也具体细致了。因此说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学生观察得越细,对被观察的事物就越了解,了解得越深入,感受也就越深刻,产生的疑问也就越多,思维也就越活跃,理解得越透彻,写起来也就越有兴趣,越能把握事物特征,这样才能使其更生动形象的跃然于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映象。

2、积累语言文字孕育写作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书中善于发现名词佳句,摘抄与积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汲取知识的“营养”为我所用,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做到信手拈来即可举一仿三依葫芦画瓢,贴切的表达出内心的所感所想。为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展示积累的好词佳句好句好段,并加以及时点评,指导应用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引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

3、组织活动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一段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留心皆文章”认真的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和景,就会有所发现,手头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如:新学期的第一天,同学们踏进校园,都会发现学校变了样,沿着校园墙角的花坛里也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尤其是花坛里开得正欢的朵朵花儿,芬芳艳丽,香气逼人,它们正昂着头在春风中翩翩起舞,迎接着我们的到来。更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面对此情此景,所有的人都感到为之清新。上课第一天我就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校园春景。观察后,再在课堂中让学生口头表达出来,篇幅不需要太长,但能深刻形象的表达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及自己真情实感。有一个同学这样说:“我最欣赏的是旗杆两旁花坛里前一大片鲜艳的一串红,叶子并不十分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花。那鲜艳的小花,开得小巧别致,长

在翠绿的茎上,就像一串串用绿线连起来的红铃铛。仔细观看,花儿里面还藏有娇嫩的花蕊。微风拂过,花儿轻轻摇曳着,好像一个好客的小姑娘在向你微笑、点头”„„。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着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观察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内,应随时随地的去观察,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新自去体验,这样的观察所得印象会更加深刻,观察更加具体,感受更深,这样学生的习作也在观察中不断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生有兴趣观察,同时也明确了观察目的,但因缺少相应观察知识经验,观察往往不可能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所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条理性,体现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一般的方法观察事物,还注意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其变化进行细致观察,从中获得写作素材。如:一天下午正上课,天气异常闷热,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这时有部分同学开始蠢蠢欲动,小声的议论着,整个课堂陷入了一片混乱。这时,我灵机一动,停止正在讲授的内容,把话题一转,说:“同学们,现在老师让你们感受一下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的名句“黑云压城城欲催”,希望你们有新的发现。”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即将来临的大雨,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下冲出了教室。我继续说:“同学们,快下大雨了,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不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往下落,我又说“同学们,下大雨了,远处你看到了什么?

近处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对这场大雨你有什么想法?”这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有的说:“远处模模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有的说:“那粗大的雨点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那雨帘就像珠帘一样。”有的说:“操场上水汇成了一片汪洋。”有的说:“好多天都不下雨了,今天,田里的庄稼一定会喝个痛快,我们也不再缺水了。”„„大约过了二十分钟,雨慢慢地小了,空气也不再那么闷热了,接着我又说:“同学们,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感觉校园的树木、花草又什么变化。”观察完后,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境写下来。同学们都能抓住“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变化写出各自的特点。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观察要多感官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

(1)指导学生运用耳、目、鼻等多感官去观察。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眼前的事物。观察不等于只是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耳、目、鼻、舌、脑并用,用“耳”听其声,用“目”看其形“色”,用“鼻”闻其气味,用“舌”尝其味道。列如观察“雨”时教师就要有目的的调动和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体会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变化。如眼前景物的变化,所能听到的风声雨声和其他声音的变化鼻腔所能感受到的气味的变化等。从而能更深层次真切体味雨景的特点为自己笔下的传神描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各种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人时,要重点观察其外貌、语言、行动等;观察一件事时,要注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观察景时,要抓住一年中春、夏、秋、冬景色的不同变化或者一天中的清晨、傍晚等的不同变化;而观察实物则可以从形状、颜色、用途等方面观察;观察动物时,可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做为重点来描写。要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事物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抓住事物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例如在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学生总喜欢用上“炯炯有神的眼睛”、“苹果似的脸蛋”、“一笑就有酒窝”等把所有的人都美化了,造成“千人一面”。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我先请个头一样高、性格差不多的两位同学

站在讲台上黑板前,再请一位同学给他们“画像”。结果把两位同学的外貌描写得差不多,分不出是男是女,更不能准确的突出其特点。听得其他学生都笑了。我说:“大家为什么会笑呢?可能请你们说也是一样啊。现在我们把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好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在认真进行观察、描述,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当讲授到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二《当老师不在时》,我故意创作了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当无教师的课堂进行到十多分钟的时候,我悄悄的从教室后门进入教室,当同学发现我时,刚刚还喧闹异常各行其是的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一本正经装模作样的拿出课本正在漫无目的的翻看,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我走到讲桌前放下课本然后对大家说到:“同学们,刚才老师不到教室时,老师想知道你们在做些什么?这可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的作文呢。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刚才老师不在时教室里发生的事,想想老师不在场时你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你身边的同学又在做什么?有没有令你映像深刻的事情发生?„„”重点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尽可能的将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各自梳理,确定本次习作材料,在小组中交流后再写出来。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俗话说得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老师不再班级里顿时沸腾起来了。听啊!有聊昨晚电影晚会上看的电影的;有在讨论今天的英语课的;甚至还有的在用纸团相互打闹的„„唉,这下可忙坏了本班长了,刚刚让这边俩位写会儿作业,另两个又无法无天了,劝好了这两个,刚才那两个又叽叽喳喳地讲起话来„„实在制止不了。没办法了,我就用教鞭敲打讲桌震慑一下,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丝毫没有改变,反而说得更变本加厉了„„这个办法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

正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语文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了教室门口,一脸严肃地看着那些各行其是的同学们,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唉!终于消停了。” 短短的小文章把教室里刚才的热火朝天的打闹场面描写的一览无余。也将老师没在时和老师来了之后进行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更真实的再现了这堂课中形形色色的同学们。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正是学生善于观察

并能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子将所见、所感、所想刻画出来才能写出这样一片生动形象的佳作来,可见“处处留心皆学问”有多么重要啊。

再比如让学生观察树叶时,可让学生多观察不同的树,引导学生说这些树的叶子各有各的特点,仔细看它们的形状,还要注意看它们的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这样学生也就发现树的叶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有掌形、披针形、针形、圆形、心形等,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有的叶子四季常绿,有的到秋季或冬季会落叶。这不仅认识了自然科学知识,更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了创作素材。

(3)观察要进行比较和联想。

比较是细致观察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因此在观察时,要进行比较,可对邻近事物进行比较,也可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时间地点中进行比较,具体采用哪种,要根据所写的具体事物而定,如习作《家乡变化》时,我要求他们把家乡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快,作文很有特色。

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向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具体而生动的。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对于观察能力的训练,主要靠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来安排实际的写作训练。从方法到内容,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先观察大轮廓再观察细节;先观察静止物,再观察变化现象;先观察显著特点,显著变化,再观察一般的特点和微小变化;先求观察质量,再求观察速度。对观察活动的指导,也应逐步简化、逐步放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化难为易,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高水准的作品来。

4、在生活中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笔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就应当指导学生

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我告诉学生要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活跃的课余生活,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丰富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的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组织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 还可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和积累更多的素材。

四、结语

“写”得从观察开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观察生活,题材自然不会显得单调,文章也就会更富于生活气息。相反,如果不面向生活,不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那么即使是勤恳的人也会觉得无从下笔。作文教学只有充分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改变教师难教、学生怕写,“作文难”的问题。学生学会了观察,观察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还使学生乐学乐写,常写常新,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当然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把日常观察的事物记下来。观察笔记不受字数、格式的限制,通常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长期的坚持能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不知不觉地激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下笔时就会文思如泉涌。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艰难的,教师要不段地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把培养观察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要参考文献:

1、方斐卿《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透视》浙江大学出版社

2、王益芬《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

3、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篇:小学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开阳县第六小学 王晓红

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毛病,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对这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我们对观察能力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小学生作文就是写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们正是由于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缺乏观察与注意,又极少的参与实践活动,作起文章来无料可取,即使是写成的文章也往往是空泛泛的,内容没有新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叶老的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生活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做为老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容易接近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挥才能,激发灵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求实创新。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关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忽视了培养观察力这项工作。

当然,学生年级有高低,年龄有大小,智力有差异,性别有不同,爱好不一致。要针对这些情况,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并使他们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点。如果不在教学中做大量细致,艰巨的工作,如果不能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按照规律办事,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注意积极引导。

唯物辨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告诉我们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不可忽视“培养”二字。这里据说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能力。

二、小学作文观察能力的内涵

那什么是观察呢?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因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学生们就能够分辨出事物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就会对人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写出具体、生动又有较深思想内涵的好文章。作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吗?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入手,正是达到作文教学目的的好方法。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和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呢?

三、培养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策略探讨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小学生虽未具备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可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是学生向未来探索的起点,因此抓好兴趣与好奇心这两把钥匙,尽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从学生喜欢做的事入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在发生变化,从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就是连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测学生的心理,把握契机,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们主动自愿的观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会取得良好观察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培养与提高。比如:学生们喜欢做游戏,不妨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精彩的游戏,学生们兴致勃勃做游戏,在玩中观察,玩中求乐,同时观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喜欢玩具,况且玩具的种类颇多,各具特点,那么在写类作文时,让学生把玩具都拿来,开个玩具展示会,各具观察自己的玩具并向别人做精彩介绍。孩子们喜欢户外运动,那么不妨试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的万千气象,发现季节的不同变化,景物的变化。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习作练习,写一处家乡的风景。在此次训练中,我改变了教学方式,由室内课堂搬到了室外课堂,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家乡一处有名的风景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学生在观察中不时用笔记下自己眼中的景物。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有了收获。下节课学生们就把观察到的景物都迫不及待的表述出来,好词好句也就呈现出来了:一排排梧桐树就像守护家园的士兵;走进风景区就迎面扑来一阵清香,哦!那是桂花树散发出来的;一片绿茶就像染上绿色的地毯;你看,小丽同学快乐地像一只小鸟„„从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可以肯定,他们的本次作文将是丰富多彩,那是因为观察使得他们取得了成功。

2、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一段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必要时可以请学生把各种玩具带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通过亲眼目睹,这样观察所得一定是深刻的,写出文章一定是真实的。再比如写水果时,可以请学生把各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这样的观察出来的作品是有内容的。教学《石榴》一课时,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写作前我让大家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上让大家先观察,再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橘子,说橘子穿上了一件皮大衣,扒开桔皮,一个个桔瓣还披上了一层白纱,扒开白纱还看见了一个个弯弯的“小月亮”。有的同学拿来了红红的苹果,说像小姑娘的脸蛋。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着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观察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内,应随时随地的去观察,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新自去体验,这样的观察所得印象会更加深刻,观察更加具体,感受更深,这样学生的习作也在观察中不断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生有兴趣观察,同时也明确了观察目的,但因缺少相应观察知识经验,观察往往不可能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所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观察目的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如观察动物,就要明确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各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如讲课文《穷人》一课时,渔夫和桑娜在对待西蒙孩子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有何变化,从而体会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例如写作《××秋色》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景物中,能找出秋天与夏天的不同之处,找一找秋天的景物有什么变化,秋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通过观察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风韵。

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序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可以使观察程序清楚,作文条理清楚。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逻辑思维能力又不占主导地位,观察时容易把顺序混淆的毛病,这样写出的文章也是杂乱无章。在观察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按事物的发展观察,主要观察事物的活动情况,顺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事物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事物处的空间位置观察,可收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按事物的特点观察,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2)分类法。根据不同类型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既可培养学生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又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对于植物,主要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对于动物,主要观察它的生活习性,样子;对于人则主要观察外貌、行动、语言等。

(3)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异同的能力。例如观察力,教师可让学生留心小孩,中年人的异同,就会发现小孩天真活泼,中年人稳重成熟。

(三)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作者的观察特点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5]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段。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选入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许多课文是通过作者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写成的,是学生很好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特点,领会作者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具体”。如六年级教材有一篇课文《山雨》,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生动地写出了山雨来得快,变化快,具体地写出了山雨使大自然的颜色变化多,变化快。我们在教学时注意点拨,学生就能打开思路,真切地领会到作者观察特点,为今后自己观察事物打下基础。

(四)分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

教师要求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看、听、感觉”,进行生动的直观,获得客观事物的表象,最好要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要求写得真实、具体、细致、集中、新颖;然后将材归纳分类。也可集中学生上观察课,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独特性、深刻性、全面性等。

分散训练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主要有几点措施:

(1)在要求学生每周写几篇日记,内容不限,形式不限,自由选择,自由发挥。(2)定期交上日记,教师进行评阅。

(3)评出优秀,定期举办展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分散训练机动灵活,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度,所积累的材料也就丰富多样了,集中训练则要求教师进行更为细致具体的指导。

作文教学中可以设计“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学期,我布置了《我喜欢的一位同学》的作文,公布了观察提纲:

①确定写哪位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肖像、动作、习惯的神态和口气;

②了解这位同学的一般性格,注意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和特定情况下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③观察这位同学对集体、对老师、对朋友的态度,具体记录他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迹; ④观察一个月,选取这位同学的典型事例,集中写出他的特点

活动结束,及时进行总结,表扬观察认真细致的学生。这种集中性的阶段观察,好处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被观察的同学一举一动、音容笑貌都非常敏感,及时分析比较积累资料,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写起来效果就好。后来作文时,同学们能根据所积累的观察材料,描写人物,作文有血有肉,形象鲜明,真实可信,扫除了以往作文内容空洞,语句生涩,人物特点模糊的毛病。这样的训练一学期搞二、三次,再加上督促他们坚持写自由观察的日记,学生观察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同学们便逐渐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很多学生把写观察日记当作一件乐事,而不是教师规定的作业了。

(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对于观察能力的训练,通用教材还没有明显的序列,主要靠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来设计。从方法到内容,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先观察大轮廓再观察细节;先观察静止物,再观察变化现象;先观察显著特点,显著变化,再观察一般的特点和微小变化;先求观察质量,再求观察速度。对观察活动的指导,也应逐步简化、逐步放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六)在生活中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笔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6]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我告诉学生要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活跃的课余生活,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丰富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才能酿出蜜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把日常观察的事物记下来。随时把观察的事物记下来,能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观察笔记不受字数、格式的限制,通常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对于作文特长生来说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寻于作文后进生来讲,也是比较简单的,不像写成一篇作文那样困难。这样,不知不觉地激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下笔时就会文思如泉涌。

第三篇: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摘要:

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常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文也如此。写好作文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害怕作文,不讨厌作文,提起作文没心理压力。写好作文,重在观察。本文就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由于自己受能力有限、知识面狭窄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望诸位理解并及时指正。

关键词:联系实际

拓宽知识面

合理想象 一:联系实际 仔细观察

俗话说:“观察是写作之本”,细心、敏锐的观察是基础。因此,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如:观察景物,首先要把握景物特点,其次,注意观察顺序。在人教版四年级《画杨桃》一文中,我们知道,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出来的物体也不同。“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也是这个道理。写《我们的校园》可以先按空间顺序写,给自己在校园中找一个目力所及的立足点,可以从远到近从高到底、从左到右等顺序写出校园所见景物的状态。

2亲身体验。

我们经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小学生写作来说仍然如此。我们小学阶段的作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来写作记叙文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写身边事,写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小学写作特别是启蒙阶段的写作,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一句话、一段话入手。因为作文都是由一句句话、一段段话构成的。其次:在学生能正确、清晰、完整地达到以上要求以后,我们在确定作文主题时还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可以写我的同桌、我的父母、一件有趣的事等等。只有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他们爱上写作、主动写作。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次:在学生写作时我们老师也应及时给予指导。这是我们许多老师一直以来忽视的地方。在学生写作时,我们如果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既可以让学生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和学生增进感情,让学生真正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的。培养自信心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老师作文好难”“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其实这是很多学生写作时的通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帮助学生呢?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当遇到困难以后很容易消极倦怠。比如某次作文太难,或者是在启蒙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等等,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对作文丧失信心、丧失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很明确的:从学生自信心入手。比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他们才能轻松的完成。从而逐步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拓展知识面

1、课外书籍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抱怨的一句话是“老师我没有东西可写”。其实这主要是和学生的知识面太窄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阅读时我们不能对学生放任不管,而应该有选择性的读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书。并且让学生注意从叙事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在学生看完以后我们还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比如让学生说说文章的大意,谈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有什么收获等等。在学生谈了收获以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试着仿写一篇相同的文章。并借此来巩固他们的收获。只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多练相信他们在写作时不会再遇到没有东西可写的状况。

2、网络电视

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反对学生上网和看电视。固然有为了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电视的原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和电视虽然有消极面,同时也有它的积极一面。问题的关键不是在该不该做而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网络和电视有很多的新知识、很多的适时要闻,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就能趋利避害,让网络和电视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优良平台。

三、科学的观察方法:创造想象,是创新作文的翅膀

1、假象:联想和想象。

确定自己习作的“起点”以后。展开合理、大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对声音的描摹.准确运用象声词描摹声音,同时注意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进行想象,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阅读过的一些文章,并借鉴一些好的方法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

2、幻想:

看图作文与别的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要根据于提供的图画进行习作。看懂图画,理解图意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基础。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清图上画了什么?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周围环境如何?从而把握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接着观察图上的细微之处。如: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的细节等等。再次联系中国历史,了解日本侵略中国那惨无人道的卑劣行径,可以看出这位记者是在控诉,是在谴责,在揭露日本侵略者,唤醒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对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图上的内容变成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这是看图作文的根本要求。因此合理的想象、适当的幻想是看图作文的关键。

3、扩写改写:

把一篇文章改写扩写出来,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边读边想。读出真情实感。把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弄明白好在什么地方,才能考虑这篇文章改写扩写的方向。扩写改写不是简单的改变原文的字数。写的时候,紧扣原文,抓住原文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最触动心灵的点去写。

总之学生写作是一个艰巨而又繁重的过程。它和学生的自我素质有很大关系,但是只要我们立足于学生实际,用心去做真正地做到以上要求。相信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第四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各种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因此,探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教给学生科学观察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从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 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由此可见,观察力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立足于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我们的起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奇心就是一个起点,一种力量,它会推动一个人寻求对他或她所看到的现象的解释,这是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也是实施观察能力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观察,同时把他们的观察兴趣引导到有益的方面来,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从而使观察兴趣真正成为观察力发展的原动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用发挥得好,学生观察能力就能更好的得到培养。所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候,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上课前创设好情境,提供观察材料

现代学习方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而科学课中的观察活动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最直接的表现。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观察活动的准备工作,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观察、研究的情境,为其保持“庐山真面目”。因为一切学问皆来源于客观观察,而不是某个神或人。例如:在上《蜗牛》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蜗牛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盘子里放的蜗牛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这时,我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这时,还需要教师用眼睛和耳朵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帮助他们开展有实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2.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做适当引导,提高他们观察的实效

科学课上,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师的作用不是告诉,更不是灌输,而是帮助,是引导,引导学生把研讨朝中心问题方向靠。教师要处在中立的立场上为孩子们服务,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谁对,谁错,要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发言是可靠的,教师可把获得大多数同意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即使是“错误的观点”。如当堂课没材料,没实验证明它的错误,教师可在下一节课带些会产生矛盾的材料,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研究,用事实说话,促使学生认清事实和概念,澄清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在科学教学中一般可以让学生尝试以下几种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不借助任何仪器,凭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方法。直接用眼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等。科学课中最简单的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运用一定的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像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等设备。在间接观察前,如果是首次使用要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间接观察可以延伸人类的感觉器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手段。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表面的气孔,用放大镜观察纸的纤维等。

3、全面观察法。综合运用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水的观察,让学生运用眼、耳、鼻、舌等感觉,对水进行全面观察,从而归纳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4、分解观察法。分解法就是将比较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部分逐一地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认识,以便了解其全貌。如观察客轮,先看客轮的外形,再对客轮的船首、船身、船尾、船舱进行观察,最后将各个部分的观察综合起来,就认识了客轮的全貌。

5、比较观察法。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自然教学中,运用比较观察容易发现自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如在研究“哺乳动物”时,利用幻灯片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猫、牛、猴、狮子等的特征,就容易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在繁殖、喂养方面的共同特征。又如,在研究“鸟类”时,指导学生先观察鹰、喜鹊、家燕、大雁、啄木鸟等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再通过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它们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尾、翅膀、腿六个部分。

6、顺序观察法。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序”,在空间上有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也就是说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次序。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每一种观察法都有利弊,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另外,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深入指导、启发、点拔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前言: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科的教学就是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搜集、分析、解释信息,做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

摘要:

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依靠仔细地观察现象,并从观察中发现能成立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由此可见,观察力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 培养 方法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整个科学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呢?下面就谈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于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好奇心就是一个起点,一种力量,它会推动一个人寻求对他或她所看到的现象的解释,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也是实施观察能力的切入点。要使孩子学会观察,我们的起点就是立足于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好它,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爱护学生的直接兴趣,鼓励学生多观察,同时把他们的观察兴趣引导到有益的方面来,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从而使观察兴趣真正成为观察力发展的原动力。如教《植物的叶》一课时,师生共同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给叶子找妈妈”的游戏,认识这些叶子都是什么植物的叶,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观察这些叶的形状像什么,比较这些叶有什么不同。学生学习兴致盎然,不但认识了教材中的几种叶形,还认识了当地一些常见植物的叶子。

二、备足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

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典型的观察材料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找出其特征;新颖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

为儿童准备充足、典型、新颖的观察材料,是保证儿童有意观察、主动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础条件。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蚂蚁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昆虫盒里放的蚂蚁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这时,我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这时,还需要教师用眼睛和耳朵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等帮助他们开展有时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力”。例如,我在教《导体和绝缘体》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我鼓励他继续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在教学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必将点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科学探究的引航灯。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当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变成怎么样?当学生联想到没有摩擦力汽车将会横冲直撞,人们不能走路,人们将会很难拿起物体等多种很难想象的事情,世界将会变得一塌糊涂。通过这样的突破常规的想象,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存在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适时引导,提高学生观察的实效

观察不是随意的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情绪性明显,注意力常集中到次要的或与观察不相关的方面去,有些同学甚至以为观察是玩耍,因此,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比如教《认识水》一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所以,观察目的明确,观察重点突出,就能避免学生在观察中偏离观察内容,提高观察效率。

六、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在科学教学中一般可以让学生尝试以下几种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不借助任何仪器,凭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方法。直接用眼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等。科学课中最简单的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运用一定的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像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哈勃望远镜和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将原来看不到的东西现在都能看到了。在间接观察前,如果是首次使用要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间接观察可以延伸人类的感觉器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手段。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表面的气孔,用放大镜观察纸的纤维等。

3、全面观察法。综合运用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水的观察,让学生运用眼、耳、鼻、舌等感觉,对水进行全面观察,从而归纳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4、分解观察法。分解法就是将比较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部分逐一地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认识,以便了解其全貌。如观察客轮,先看客轮的外形,再对客轮的船首、船身、船尾、船舱进行观察,最后将各个部分的观察综合起来,就认识了客轮的全貌。

5、比较观察法。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自然教学中,运用比较观察容易发现自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如在研究“哺乳动物”时,利用幻灯片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猫、牛、猴、狮子等的特征,就容易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在繁殖、喂养方面的共同特征。又如,在研究“鸟类”时,指导学生先观察鹰、喜鹊、家燕、大雁、啄木鸟等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再通过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它们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尾、翅膀、腿六个部分。

6、长期观察法。如观察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观察蚕的一生变化,一周的天气变化。长期观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毅力品质,并能做好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

„„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每一种观察法都有利弊,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另外,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深入指导、启发、点播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总结和应用观察结论,达到增强学生观察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的观察效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小学科学课中的十种观察方法》 杜志刚

3、《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刘生梅

下载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作文训练中观察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作文训练中培养合作能力

    于作文训练中培养合作意识 靖江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刘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这......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搜寻身边的有趣现象。在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对科学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

    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 东华小学 黄雪萍 作文是小学生最难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三年级刚起步学写作的学生显得更难。升入小学三......

    作文教学中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安龙县海子中学 岑永韩 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写作思路的开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

    浅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造,第一要观察”,要让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