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资料清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5: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资料清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资料清单》。

第一篇: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资料清单

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的资料清单

1.营业执照 2.产品资质证书 3.环境的守法证明 4.安全的守法证明 5.防雷检测报告 6.查体报告 7.环境检测报告 8.职业病危害检测报告

9.各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清单 10.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表 11.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12.法律法规清单(环境/安全)13.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14.本年度在环境及安全方面的投入资金情况 15.岗位说明书

16.培训计划,及计划的实施情况记录 17.新员工的入厂安全三级教育 18.对内/外信息交流的台账

19.本年度环境及安全文件是否有变更,变更的审批? 20.文件清单,及文件受控状况 21.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台账,处理记录 22.污水的处理记录 23.废气的处理记录 24.噪声的控制

25.能源资源使用的考核

26.劳保用品发放的标准及发放台账

27.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装置劳保用品佩戴是否符合要求 28.配电室是否符合配电室的要求,证件是否齐全 29.各种特种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证件是否齐全

30.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存放是否符合化学品相关的规定 31.现场使用的安全及环境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经过了鉴定 32.现场安全三级教育日常的安全教育 33.手持电工工具的管理 34.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管理

35.与相关方签订的合同中有关安全及环境的要求 36.餐厅管理要求 37.应急预案 38.消防演练的记录 39.消防器材台账

40.消防器材检查记录,消防设施的检测报告 41.现场消防器材的状态情况 42.目标完成情况的每月的考核 43.日常环境及安全的检查

44.合规性评价记录及评价结果的报告 45.各种不符合的处置记录 46.记录的管理

47.内部审核相关的资料 48.管理评审

第二篇:ISO9001外审各部门需准备资料清单

ISO9001:2008审核应准备的资料

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管理评审计划;

10.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12.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内审计划;

16.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首次会议记录;

20.内审检查表(记录);

21.末次会议记录;

22.内审报告;

23.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合同评审记录;

26.顾客台帐;

27.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括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材料;

30.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仓储物流部:

34.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细台帐;

3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36.入、出库手续;先进先出的管理.七、质量部

37.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量具检定记录;

39.各车间质量记录的完整性

40.工具名细台帐;

41.量具明细台帐(应包括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及检定的证书的保存;

八、设备方面:

41.设备清单;

42.检修计划;

4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九、生产方面:

46.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不合格品台账;

49.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十、产品交付:

58.发货计划;

59.发货清单;

60.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十一、人事行政部:

62.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各部门培训需求;

64.培训计划;

65.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

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二、安全管理:

68.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国家、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说明:

 1.以上内容必须准备完善;

 2.强调各个部门的质量记录一定要完备;

 3.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掌握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4.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要掌握; 5.岗位责任要求每一员工都要掌握。

 6.以上内容,按各个专项负责人/班组的职责分工准备好资料

所有资料完成时间:

第三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外审常见不符合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审核常见的不合符汇总

方针、目标对应关系不明确;相关方不能获取公司的方针、目

1、标;2、3、4、5、外来文件未进行有效管理(如设备使用说明书)合同评审没涉及到所有相关部门 顾客投诉未进行统计分析;

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识别不全;评价不合理;针对重要因素没有制订控制措施;

6、法律法规识别不全;少其它要求;与环境因素不对应;有过期的;适宜性未作评估;合规性评价太简单。7、8、9、目标、指标未制定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未实施; 员工不熟悉岗位职责

相关方人员未培训;重要岗位少岗位任职要求;全员未进行基本知识培训;特殊工种证书不全或过期;

10、员工意见或建议无记录;重要环境没对外交流;

11、文件发放不到岗位;

12、MSDS没放置到现场;无劳保用品配置表;垃圾没分类;加班工时未统计;危废处理无记录;消防器材没点检;未对重点相关方施加影响;

13、消防、化学品泄漏、逃生未进行演练

14、未制订安环项目监测计划;有项目未进行测量;测量不合格没整改;职业病没体检;危废处理商无资质;

15、内审漏条款;不合格项未关闭

16、管理评审输入不全

17、统计技术应用不充分

18、供应商选择、评估没考虑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19、顾客满意度未进行测评 20、少预防措施及改进内容

第四篇:2011年外审需准备的资料

外审各项目:

从历年认证中心对我单位的审核情况来看,我们对审核重点进行了整理,总结了以下49项,请各项目总工对以下各项按照部室进行分工,作好相关内业准备工作。另外,给你们发去的“三体系在施工项目的实施指导”请项目各部室对此进行学习,该指导基本涵盖了贯标的所有内容,可以根据“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以及“三体系在施工项目的实施指导”对本项目的资料进行完善。

1、项目部组建文件:如果是以集团公司资质中标的要有集团公司下发的组建文件,否则要有公司组建项目部文件;项目经理任命文件,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及安全证书;

2、项目所有人员台账;

3、施工合同;

4、合同变更情况、工程变更以及人员变更的相关手续;

5、公司机关对项目的成本评估及责任书;

6、项目部的责任成本管理情况: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责任书、对下成本管控的监督检查记录;对上、对下的每月成本分析情况;

7、项目部施工预算、单价测算等“二次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

8、验工计价情况(包括对上、对下签字确认情况);项目部对劳务队伍的验工计价情况(没有计价的要有验工情况记录);

9、劳务队伍施工资质、劳务合同情况;对劳务队伍的工资发放情况(签字不能一人代签,要摁手印或本人签字);劳务上场人员动态管理台账;与劳务队伍单独签定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或(协议)情况;对劳务队伍的进场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培训人员名单与劳务人员的动态台账要能对应上);对劳务队伍的超耗材料情况如何规定;

10、施工现场调查报告;

11、图纸审核记录,要有监理、业主的确认;

12、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

13、工程部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要有对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与设计、现场实际消耗的能否对应、对应不上的要有变更情况记录;开累完成的工程量;

14、交接桩记录、测量技术方案、控制网复测成果、测量仪器检定证书、测量原始记录、测量人员岗位证书;

劳务队伍自带测量仪器的管控。要对其建立台账并验证其检定证书有效性;劳务队伍测量人员能力验证工作记录;

15、项目部施组的审批情况、质量、安全、环保目标在施组中的体现;重、难点工程情况;创优规划等

16、各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审批情况、交底情况(交到作业人员);

17、技术交底情况(包括签字、施工工序、技术要求都要记录清楚);

18、开工报告中进场设备要与现场使用设备相符,不相符的要能解释清楚;

19、桩基础的试桩总结以及桩基检测报告

20、砼、钢筋、水泥的实际消耗量与设计需用量之间能否对应上,它们之间的节超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相关记录;

21、项目部质检资料和过程控制情况记录:包括施工日志、隐检、验评资料要填写规范,签字完整,和试验报告(包括砼强度报告、砼配合比设计等)对应上,要有可追溯性;QC小组的注册情况、科技立项情况等;

22、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台账、证件,台账要登记清楚,属于哪个队伍,要查找方便;

23、项目部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记录;识别评价要反映此工程的特点,针对本项目实际存在的重要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对重要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是如何管控(其中重要危险源要列出它的危险部位、施工里程);高危工程专项方案的编制计划;

24、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计划;安全投入情况;

25、安全技术责任网络情况:对本项目高风险工点的安全责任网络要明确,尤其是隧道安全安全技术责任体系:按照作业面建立行政指挥、技术、安全、质量、试验、测量、设备设施保障、火工品等责任人员。

26、针对本项目的高风险隧道要有风险评估报告

27、安全人员的配置情况:台账(包括劳务队伍)每一支劳务队伍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安全员、证件;

28、各工序的安全交底记录,要交至工班作业人员;

29、项目总体应急预案与各专项应急预案以及培训教育情况;(应急预案的格式要接照新导则格式来编写,“新导则”见附件,针对本项目的重要危险源编制的应急预案要有演练记录)。

30、项目涉及既有线施工的要有施工安全防护方案、既有线施工安全教育、配合施工安全协议书的签订情况、应急预案等。

31、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安全鉴定情况,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组织设备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形成验收记录等。

32、火工品管理情况:出入库登记记录、装药和监炮记录、爆破器材的监管情况记录;

33、超前地质预报相关资料(包括预报计划、监控量测的相关资料;相关安监人员的培训资料;

34、监理通知单的回复情况、监理例会的相关资料;

35、业主、项目部自行组织的的各种检查情况记录;

36、法律、法规的收集情况要结合本项目实际;要进行合规性评价;

37、项目部的环境监测情况;

38、施工现场临电管理: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相关要求,完善本项目用电管理资料:临电施组、安全技术档案等;

39、原材料的每次进场验收记录;

40、原材料的进货、盘点、使用情况要对应上;物资发放、调拨情况;物料消耗统计分析情况;

41、砼使用情况:设计需用量、实际使用量、拌合站生产记录要对应上;(查原始记录)

42、搅拌站进场水泥清单及搅拌站水泥月度盘点记录。

43、交到货记录;

44、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业主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

45、安全负责人、安质部负责人的任命文件,及相应证书;

46、试验室授权书、试验室文件及相关人员的证件及任命文件;

47、各种试验仪器的检定资料;各种试验报告、强度报告要填写规范、合理、签字完整;

48、各部室的职责要明确,要有书面记录。

49、项目部获得各种荣誉台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第五篇:环境体系外审检查项目和提问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通用检查表

4.1总要求: 检查项目: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环境管理体系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中是否有针对环境问题的组织简介、厂区或社区简图、生产工艺简介、文件受控标识、发放清单、修改记录页

提问:

 最高管理者是否签署了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发布令?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ISO 14001的所有条款

4.2环境方针 检查项目:

 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了本组织的环境方针  最高管理者是否批准、签署了环境方针?

 环境方针是否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规模及环境影响相适应?  环境方针中是否包含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 环境方针中是否包含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 环境方针中是否包括环境目标、指标的框架?  是否传达到全体员工并付诸实施?  是否同上级组织的环境方针相协调?  是否可为公众所获得?

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评审、修订环境方针?

提问:

 由谁主持制定的?  何时、何地制定的?  如何制定的?  由谁批准的?  何时批准的?

 组织活动的性质和环境影响是什么?

 组织的产品的性质、规模及其环境影响是什么?  组织的服务的性质、规模及其环境影响是什么?  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的?  采取了哪些方式?  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 上级组织有否环境方针?

 本组织的环境方针是否征得上级组织的同意?  是否以上级组织的环境方针为基础?  为公众获得环境方针提供了何种方便?  何时、何地可以获得?  是否有定期评审规定?  是否进行过评审?

 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4.3.1环境因素 检查项目:

 是否建立了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影响程序  是否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做了识别  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识别的  识别环境因素应把握哪些要点  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 环境因素的信息能否及时更新

 在制定环境目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  是否评价了危险源的优先等级  受控文件发放情况 提问:  有无程序

 程序内容是否全面、适宜  识别时是否应用该程序?  识别的范围和对象  是否有环境因素清单?  识别的过程  采用的方法  收集的原始资料  是否考虑三种状态?  是否考虑三种时态?

 应考虑到的主要方面是否有遗漏?  是否考虑到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 是否全面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类型和以往事故事件?  评价是怎样进行的?  有无评价准则?  有无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 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 对新项目和变化是否进行了评价和事前评价?  在文件中是否规定了各类、各级环境因素的管控方式?  有无更新信息的规定?  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  哪些重大环境因素列入目标?  其他因素如何控制?  评价是否有准则?  评价是否合理?

 重大危险源是否有权责人员的批准后受控下发?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检查项目:

 是否建立了识别和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的程序?  实施上述程序的结果

 程序中是否包括法规信息及时变更的规定?  组织如何使职工了解有关的法规信息

 本组织的守法情况 提问:

 该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得法规的途径?

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对法规变更信息的跟踪及负责人? 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法规信息的内部传达要求及职责?  是否将收集的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进行鉴别(识别),建立受控的法规清单?  相关法规清单

 相关法规内容和要求明细表  法规要求特定设备登记表  法规要求特种物资登记表  由谁负责?  做得怎样?

 法规信息如何进行内部沟通?谁负责?  职工是否意识到不遵守法规的后果?  过去、现在有无违法?

 各项排放指标是否清楚?有无超标排放?

 有无守法证明性文件,如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证明、环保守法证明、消防验收证明等。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设定了环境目标和指标

 设定目标指标时应考虑的一些方面  目标、指标是否得到落实?

 环境目标、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 组织是否制定了环境管理方案?  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 方案是如何监督实施的?

 方案能否保证目标、指标的实现?  方案是否及时修订?

 有无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实施计划 提问:

 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 指标是如何确定的?  是否经领导批准?  是否形成文件并受控下发?  是否体现了环境方针?  是否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  是否考虑了法规要求?  是否考虑了相关方要求?  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

 有关职能和层次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指标?  目标是否具体、指标是否量化?  是否设置了可测参数?  是否明确了执行部门和负责人?  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  有关人员是否清楚?

 是否规定了目标指标的实施的期限和监测的频次?  环境目标、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 依据什么评审、修订?

 如何体现持续改进?

 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 是否所有的目标、指标都有相应的方案?  方案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批准?  是否明确了责任人?

 是否明确了实现目标、指标的措施、方法?  是否明确了时间要求?  是否规定了资源保证?  由谁负责方案实施的监督?  如何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

 如果方案在实施中发生偏差如何解决(由谁提出纠正和预防等) 是否存在一个评审方案的过程?  是否所有的目标、指标都有相应的方案?  有关人员是否参与方案的制定?  什么情况下修订方案?  是否进行过修订?  如果方案实施情况良好,在何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  计划是否分?

 计划是否经批准?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检查项目:

 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 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权限 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  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提问:

 是否有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组织结构图?  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是否文件化?  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文件化?  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其各项职责?

 最高管理者是否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并规定其职责、权限?

 为确保EMS的有效运行,最高管理层如何识别和配置需要的资源要求?  管理者代表是否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负责?  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如何传达的? 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

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环境方针之间的关系?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检查项目:

 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  组织是否制定了实施培训的具体计划 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  培训的记录和评价

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评审和修订培训计划  应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都经过了培训?  供方和承包方是否需要培训?效果如何?  对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效果如何? 提问:

 培训需求是如何确定的?需求情况如何?  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定了培训计划?  是否有与实现方针、目标指标相关的知识培训?  是否有提高职工环境意识的培训?

 是否有针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岗位的操作人员的特殊培训?  上述重点内容的培训是否得以实施?  对内审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 应急响应的训练是否进行了?  培训是否有教材?  对临时工是否培训?  培训是否有记录?  培训是否考核?  接受培训的人数和比率

 经过培训的人员是否达到了规范要求的a~d的效果  培训的内容  培训的效果

 哪些人员属于这类人员?是否明确?  这类人员是否都接受了适当的培训?  这类人员是否都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 是否对应法规(包括新增的法规)定期评价特定岗位的有效 4.4.3信息交流 检查项目:

 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的接收、传达、调整和作废的程序是否确立? 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有关记录  通报组织环境方针和环境表现的过程

 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的过程  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如何交流?  同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是否进行? 提问:

 是否有与环境因素及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信息的内部交流程序?  是否有对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答复的程序?是否文件化?  外部人员获取环境方针的途径和方法?  是否规定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交流记录?  接收和答复职工意见建议的过程和记录  是否同社区和周围居民进行过信息交流?  是否通报了有关人员?  采取何种方式?  是否彻底?

 是否参加政府环保机构组织的活动?  是否参加环保团体和地域的环保活动?  职工是否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志愿活动?

 是否同供方和承包方交流环境信息?

4.4.4文件 检查项目:

 本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是否明确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描述了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提问:

 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有多少?是否有摘要或目录?  电子形式文件使用是否有效?

 环境管理手册的内容是否满足ISO 14001要求? 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文件的接口是否清楚?

 表格、记录、报告、作业指导书、环境因素清单、法规要求清单、三同时报告、初评报告、排污许可证、组织结构图、地下管网图、现场平面图等。 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 文件是否便于查阅?

4.4.5文件控制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

 是否明确规定了制定、评审、修订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 文件编写的质量要求  文件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否到位 提问:

 文件是否有固定的保管场所和保管方法?  是否规定及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时效性?  是否规定重点岗位都应得到现行有效文件? 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办法?  失效但需保留的文件是如何标识的?  能否防止文件误用?  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 如何实施的?  由谁负责实施?  是否有记录?

 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  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

 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

 文件的标识、分类、归档、保存、发放、回收、更新、处置等是否有具体规定,执行情况如何?

4.4.6运行控制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根据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了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 对上述运行与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有程序之类的规定  运行控制程序是否被认真执行、是否有效  噪音管制  化学品管制  危险化学品的管制  大气/粉尘污染管制  固体废弃物管制  特种设备管理 提问:

 重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 与其相关的运行与活动确定了吗?  确定了哪些运行与活动?  如何确定的?  何时确定的?

 对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的运行是否制定和保持了管理程序?  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否规定了管理程序?  与环境有关的设备,是否有日常管理规定?  是否有原材料供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化学品和设备入厂前是否评价?有无程序?  运行程序中是否有运行标准之类内容?

 对关键设备和工序是否明确了须监测的内容和控制限界值,有无支持的作业文件?  程序、作业标准是否被认真执行?是否超越控制界限?

 是否向供方和承包方通报了与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信息?采用何种方式通报(控制)?

 有关的直接责任者是否按程序的规定实施其职责?  是否按要求记录?

 厂界噪音排放标准是多少?主要噪声污染源有哪些?  噪声防治设施和方法有哪些?  有无相关方投诉?  化学品的保管状况怎样?  是否按要求使用化学品?  使用中是否存在渗漏情况?

 储存的最高限量是多少?是否有超过限量?

 人员对化学品的性质是否了解?是否有相关MSDS(安全使用性能表)?  是否有应急措施或计划?  以往是否发生过泄漏?  有哪些危险化学品?  谁负责?是否有培训和资质?  如何管理的?是否有文件?  标准是多少?遵守情况如何?  污染源有哪些,如何控制的?  是否有监测计划?

 为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组织采取了哪些措施?  组织采取了哪些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运输途中是如何处理的?

 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组织采取了哪些管理和维护措施?

 危废是否有分类?如何分类?分类是否合理?是否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

 有哪些危险废物?是否包括了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

 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的设施、场所是如何管理的?是否有识别标志?

 危险废物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申报?

 是否存在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现象?

 是否存在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现象?

 转移危险废物时,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 直接从事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人员,是否接受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

 是否制定了在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进行了试验?

 公司有哪些特种设备?分布情况如何?

 这些特种设备是否有安全认可证?是否有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  特种设备是否经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注册登记?  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是否已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上?  是否已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 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否完整、准确? 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长期停用的设备?

 特种设备人员(安装、维修、保养等作业的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是否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 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是否已严格执行?

 检查中是否有发现过故障或隐患?这些故障或隐患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出现带病运行的情况?

 是否有保留详细的检查记录?

 是否有按期进行定期检定?是否有超期运行的情况?是否有及时更新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 特种设备是否带有安全装置?这些安全装置是否有定期检验或试验?结果如何?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项目:

 是否明确了哪些设备和作业可能发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事故或紧急状态  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 依据程序做出响应,能否防止或减少环境影响  有否对程序进行定期演练的规定? 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修订的规定? 提问:

 设备是否明确了?  作业(岗位)是否明确了?

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 以往是否发生过?

 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环境影响?  是否有程序?

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内容?  是否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规定了处置对策?

 是否明确了发生事件后,和政府等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方法和渠道?是否有效? 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论证?

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  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 如何规定的?  是否演练过?  演练的效果如何?

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 有无上述记录?  什么情况下修订?

 是否明确规定当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要对程序予以修订?  修订过程是否进行评审?

 对纠正措施和程序更改是否记录?

4.5.1监视和测量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监测和测量程序?

 该程序中是否包括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监测  对具有重大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环境绩效是否测定  程序中是否包括对环境管理体系日常运作的检查  有否定期评价法律法规符合情况的程序  测定值异常时应如何处置?

 是否对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作了规定,是否按程序要求保存记录 提问:

 该程序是否包括了对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的规定?

 关键活动及其关键特性是否明确?  这些特性是如何确定的?有哪些?  由谁、何时确定的?

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例行监测和测量,能否保证相关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 能否追踪目标和指标的执行情况?  是否包含对环境管理方案执行情况的追踪?  能否获得环境绩效信息?有无测定记录?  是否检查运行控制程序?结果如何?  是否检查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执行情况?  是否检查作业文件的执行结果?

 对重点工序、设备的日常监测,是否有记录?  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 是否按规定执行了?  测定了哪些环境绩效信息?  对比(评价)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 评价工作何时、由谁进行的?  评价结果是否有记录?

 评价信息是否向有关方面及时通报?  是否有明确的报告程序?向谁报告?  出现异常之后是否采取了处置措施?  处置是否生效?  是否有记录?

 监测设备有否校准规定或程序?  哪些设备必须按规定校准?

 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 监测设备是否贴有校准有效期的标志?

 监测设备的校准记录是否妥善保管?

4.5.2合规性评价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合规性评价程序?  是否有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价的规定?  评价能否达到其预定的目的?  是否根据程序的要求进行了评价?  是否根据程序的要求保持了评审记录? 提问:

 本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哪些?  是否对实施情况进行了合规性评价?  是否对评价情况进行了记录? 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了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  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得到实施

 伴随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 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 提问:

 是否包含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调查的内容?

 是否明确要求须针对不符合的原因采取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  是否明确规定调查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职责权限?  在日常监督和内审时是否发现了不符合?

 对已经发现的和潜在的不符合是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何?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 纠正措施的上述效果如何?能否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  对潜在的不符合是否进行了原因调查?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  策划时是否优先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项目的工艺或设备改进?  措施是否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 所有措施是否完成?是否生效?有无记录?

 对来自政府的监督和居民的投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 程序中有无关于纠正预防措施涉及文件更改的规定?  是否按规定对相关文件进行更改?

 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有否记录?

4.5.4记录控制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了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  程序的执行情况  记录的作用(功能)环境记录系统中是否包含下列项目: a)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评价记录 b)与适用的环境法规要求事项相关的信息 c)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有关的记录 d)环境管理方案 e)环境教育、培训 f)信息交流记录

g)与供方和承包方相关信息的记录 h)紧急事态的准备和应对记录 i)监测和测量记录 j)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k)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l)管理评审记录 提问:

 本组织与环境管理有关的记录有哪些?

 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归档?

 程序中是否包含对记录的质量要求?  是否有保存期限的规定?  记录是否便于查阅?

 程序的有关规定是否被认真执行?  对记录的管理是否符合程序规定?  记录的质量如何?

 记录是否被妥善保管,能否防止损坏、变质和遗失?

 为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本组织需要哪些方面的环境信息,现行记录能否提供足够信息?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

 为实现环境目标,本组织如何跟踪环境行为参数及其他有关数据?  记录能否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

 职工在需要时能否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应信息?  环境因素调查表  环境因素清单 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 环境影响评价记录 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 关键设备台帐

 适用法规清单及法规要求事项一览表  政府及社区的要求  本组织的规定  能源消耗记录  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  废弃物排放量统计表  其他环境因素记录  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记录  对特殊岗位的培训计划、结果记录  内审员培训计划、结果记录

 其他培训(环境意识、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知识、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专业知识和技能)记录  内部环境信息接收回答记录  外部环境信息接收回答记录  合同、契约书、许可书  有关环境信息的交流记录  紧急处置过程记录  紧急处置报告书  响应程序训练记录  程序修改记录  重要环境因素监测记录  水、气、声、渣等测定记录  监测设备检定、校正、修理记录  不符合原因调查记录  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记录  文件更改记录  内部审核计划  内部审核记录  不符合报告表  内部(含外部)审核报告  管理评审计划

 评审记录

4.5.4内部审核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 是否根据程序的要求编制了审核计划(方案) 是否定期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是否指定(任命)了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

 审核活动是否按程序和方案(计划)进行,审核结果能否判定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 环境审核报告书 提问:

 程序中是否包含审核的范围、频次、计划、方法以及实施审核、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 方案是否明确了审核目的、范围和审核准则?  被审核的部门及有关责任人 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和优先事项  明确参照文件

 现场审核的预定日期和场所  审核组成员姓名

 日程表(含与管理者交流的会议) 环境审核报告书的内容、发布时间及发放范围  对文件保存的要求事项  是否制定了环境内审计划  计划是否经管理层批准  计划是否发给有关方面(被审核部门、审核组及管理者) 是否按计划实施了审核?

 内审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 审核组能否独立地进行审核?能否保持公正?  审核是否全面,是否覆盖了所有要素和所有部门?

 审核是否抓住了关键环节(部门、设备、活动)和重要环境要素?  审核用检查表是否充分、符合要求?  是否按程序进行,是否符合审核原则?  是否由与被审核对象无直接责任人员执行审核?  审核结果如何?不符合是如何纠正的?  报告书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问题?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和标准要求; b)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 报告书的特定事项是否有遗漏(如日期、组长签字、发放范围、附件等)4.6管理评审 检查项目:

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

 管理评审过程中作为评审依据的内容是否明确  评审能否达到其预定的目的 提问:

 评审的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  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了评审?  最高管理者是否主持了管理评审?

 评审前是否收集了必要信息并向评审人员提供?  是否针对内审的结果?

 是否充分分析了客观环境(法规、市场等)的变化?

 对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其他要素修正的必要性  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 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须添加的资源有无形成报告提出?  是否根据初评报告中的问题来评估目前EMS在组织的环境绩效?  持续改进的承诺

 能否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 经过评审后是否提出了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针、目标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 有无不符合,如何纠正的?  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的其他文件?  评审的后续工作进展情况?

下载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资料清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资料清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外审需准备的资料清单

    新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外审需准备的资料清单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新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接受外审时,除准备全套现行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手册、管理程序文件)......

    2012年度“三大体系”CQC外审问题清单2012.8.28

    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2012年度 QE再认证S监督审核换11版审核问题汇总 一、针对共性问题的建议: (一)、有关QMS方面 1、设计管理方面, ⑴、重视设计输入资料的评审和整理如:以......

    2020年外审三体系问题清单[五篇模版]

    版本号:C BSC-09-S-13-T-2013 审核组发现并提请受审核方关注的问题项清单 组织名称: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编号:AWH14-033 序号 提请关注问题项内容 发现部门 标准及条......

    外审时各部门需准备的主要资料

    外审时各部门需准备的主要资料 管理层: 1、 内外部环境识别及评审表 2、 相关方需求及期望清单 3、 风险和机遇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 4、 质量总目标达成情况统计、安全总目标......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审核需准备资料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审核需准备资料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管理制度),<为初审或再认证版本>2、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本年度)3、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分解及考核(本年......

    安保体系外审通讯稿

    顺利通过安保体系外审 5月14日,上海市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第二审核认证中心的专家对某某工地进行了安保体系外审。 目前,施工现场安全处于可控状态,二台塔吊已安装防碰撞......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外审末次会议领导讲话(合集五篇)

    末次会议讲话 尊敬的各位审核组专家、各位同事: 你们辛苦了! 首先,我代表**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对**认证有限公司各位专家三天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认证审核所发现的......

    迎接外审各部门必须准备的资料5篇

    迎接外审各部门必须准备的资料 通用: 1、部门工作职责及人员情况简介。(简述) 2、熟悉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熟悉) 3、部门各类人员职责分工。员工岗位说明书。(提供相关文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