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文科语文试卷T
1.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2)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__________,__________,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5)《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警句形式道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7)《观刈麦》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独特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1.)阅读《开花的课桌》一文,完成下题。开花的课桌(节选)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钢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
②有一天,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提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④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⑤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选自《人民教育》)
【小题1】从全文看,第①段描写户外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章描写时用词精美,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妙处。“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
【小题3】读完文章,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一句含义? 【小题4】文章是怎样有条理地表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根据提示,结合文中内容说明。
【小题5】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小题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当你......,你应该......)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小题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⑥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③既:尽,完了。④济:渡过。⑤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⑥陈:同“阵”,摆好阵势。【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彼竭我盈②请击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问其故及其未既济也B.登轼而望之既济而未成列C.未可高可二黍许D.公与之乘车六七百乘【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小题4】同样是作战,怎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曹刿、子鱼二人各有主张:曹刿主张 ;子鱼主张。(2分)
【小题5】战争的胜负与国君有着直接关系,请说说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临阵表现上有什么不同。(2分)
2.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1.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甘露寺多景楼① 曾巩②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钟呗③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②曾巩:北宋散文家,江西南丰人,嘉祐年间进士。③钟呗:梵音的歌咏。?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小题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抒发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B.感叹时光流逝,抒发怀念故乡的情感。C.抒发对官场黑暗现实的不满,向往隐居的生活。D.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小题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突出了多景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的特点。B.“云乱水光浮紫翠”,着重一个“浮”字,写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写出了动态美。C.“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动为静。D.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使之构成一副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2.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小题。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小题1】诗歌首句“ __________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小题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1.作文
题目:并没有结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篇:2014届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1.(7分)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2),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槲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4),关山度若飞。(《木兰诗》)(5)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2.按要求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①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观书有感》)②.,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③. 俱怀逸兴壮思飞。(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④.,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⑤. 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⑦. 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人生的纽扣王开岭
偶然读到一则故事:芬兰小男孩奥特索,用一个暑假在森林里采集浆果,并在祖母的协助下做了400瓶果汁,卖掉后得200欧元。缘起是他一年前,在动物园见到一只无精打采的熊,他想,若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树,说不定它会快乐起来。于是,男孩打定主意,捐一棵树给动物园。
读毕,心里像喝了一瓶果汁。我听见了熊的笑声。
这是一个从安徒生童话里跑出来的孩子,带着树叶的干净,还有清晨的氧气。只有童话里,才住着这样的树。这个故事有三重美:他发现了别人的不快乐;他想帮别人快乐;他用诚实劳动去兑换。一只熊不高兴,他觉得和自己有关,他觉得此现状应有所改变,这只熊的情绪于他很重要„„于是他诞生了心愿,诞生了能力。他承揽了一个幼小的义务,其实,这也是人类的义务__________,它由一个孩子率先发现。
由于清澈,孩子的眼总能比成人看见更多的东西。由于专注,孩子会把一件事记得很牢,看得很要紧,刻不容缓。
有人说,那只是男孩的一个冲动。不错,或许是,但冲动会沉淀,会积累出习惯,成为他和他未来的孩子的秉性,成为他们的常识、基因、家教和信仰。
儿子三岁,晚饭后,该散步了,他耍赖,不跟妈妈下楼,我脱口喊:“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月亮出来了,快去执勤!”他一怔,丢下玩具,冲下楼。
我醒悟,对小儿来说,童话情景就是生活情景,他从童话里认领的角色和命令,远比现实中委派的更具诱惑和号召力。
小时候,童话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长大后,它才被当成了文学。
好的环境,是佑护童话的那种,它支持童话人格,鼓励你一生携带。而坏的现实,不仅不保护童话,还狠狠撕咬它,粉碎它,靠背叛它换取“成长”的信任。列夫·托尔斯泰,曾深情地感念儿时父亲教他的书和游戏,他叹道:“我难道不是在那一时期里获得了我现在赖以生存的一切吗?我的收获是如此之大,并且神速。在我一生的其余岁月中所得的全部馈赠,都不及那时的百分之一。” 童年的价值观,是人生衣裳的第一粒纽扣,决定一生的精神走向和心灵格局。若它是端正高尚的,那么,在漫长的岁月里,请别让它轻易脱落,更别粗鲁地扯下它。
网络上曾疯转过一条“虐驴男”的图片新闻:西藏阿里,蓝天白云,一名戴墨镜、姿态傲慢的男子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手持刀刃,正从一匹下跪的藏野驴身上割肉,竟然,他还在笑。藏野驴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人们的愤怒和唾弃中,“虐驴男”很快被绳之以法。经查,此男子和同伴驾车途中,疯狂追赶、撞击藏野驴,并将奄奄一息的它开膛破肚,拍照炫耀。这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扮演了一头野兽,并沾沾自喜。虽衣冠楚楚,但精神上披着皮草,龇牙咧嘴。
他也曾是一位孩子,何以生成今日这副嘴脸?
或许他未读过安徒生们的童话,或许读过,却打扫得干干净净。总之,他属于系错了纽扣或丢失了纽扣的人。
又想起那些曾为“活熊取胆”和“狗肉节”辩护叫好的人。其实我很想看看,他们的胸襟里,是否有纽扣脱落的痕迹。是缝得不够结实?还是外力的摩擦太大,在与现实一场粗暴的扭打之后弄丢了它?或视之为幼稚而在某个夜晚,怀着虚荣偷偷埋葬了它? 全世界的儿童皆无区别,只是长大后才有了区别,乃至天壤之别。(选自《读者》2015年第8期)
【小题1】第四段中“人类的义务”指什么?
【小题2】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两个句子。(1)这是一个从安徒生童话里跑出来的孩子,带着树叶的干净__________,还有清晨的氧气。(2)他扮演了一头野兽,并沾沾自喜,虽衣冠楚楚__________,但精神上披着兽皮,呲牙咧嘴。
【小题3】作者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有何用意?
【小题4】联系文意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小时候,童话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长大后,它才被当成了文学。
1.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9分)【甲】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小题1】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今齐地方千里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小题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__________,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4分)
2.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D.能谤讥于市朝(讥讽.)【小题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1)时时而间进(2)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来源:学|科|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面的题。(共4分)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小题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2】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题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1.写作(55分)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1)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2)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第三篇:[百强中学]2016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文科语文试卷T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曹刿论战》)(4)《雁门太守行》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相近的诗句: 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__________。?。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厢》)
2.古诗文默写。(8分)
(1)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2)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李商隐《无题》)(3)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徜徉诗海,我们能感受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的坚定信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的伟大民族气节;龚自珍“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道德情操;还有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宽博的济世情怀。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挽歌
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离开农村了,而且这一离开就是永远,因为土地被征用了.房子被拆迁了,老牛头将不得不进城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过上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来源:学科网] 老牛头走倒不要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问题是家里那些牛怎么办。老牛头一辈子养牛,靠养牛养活了一家人,并送儿子上大学、在城里安家结婚。当听说非搬家不可后老牛头蒙头睡了三天三夜,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卖牛,一头一头油光水滑的牛给人家牵走了,那时刻牛纷纷回过头朝着他哞哞叫,老牛头背过脸去假装看不见,假装那是人家的牛。
可到只剩下最后一头最高最健壮、短短的黑毛如绸缎一样闪光的大黑时,无论人家出多少钱老牛头都不卖了,因为大黑非同寻常,它救过自个儿的命。前年的一场洪水中,是大黑用两只犄角把老牛头拱上了岸。
它是老牛头的救命恩人,也是老牛头对农村的最后一丝依恋,你说他哪舍得把它卖掉?可是不卖不行啊,城里那鸽子笼一样的房子哪能容得下一头牛?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大黑„„对不起你了„„”
老牛头把大黑牵上了集市。这样的一头大黑牛太馋人了,大伙纷纷簇拥过来,价钱出的一个比一个高。老牛头只是不言语,到最后老牛头问人家:“牛卖给你后你怎么对它?”
有人说耕田,老牛头黑了脸;有人说杀了卖肉,被老牛头啐了一脸的唾沫星子„„大半天过去了,谁也没能买走大黑。天色渐渐黑下来,他看到还有个人一直没走。那人老牛头认识,是邻村的一位老哥们儿,也是个常年养牛的。老牛头问他:“我说老哥,你怎么还不回家?” 那人听了先递根烟给老牛头,点上后叹口气,说:“我养了一辈子牛,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牛,老哥,你怎么就狠了心卖它呢?”
老牛头正抽烟,一听这话含在嘴里的烟就抖起来了,好半晌才开得了口:“不卖不行啊,房子全拆迁了,没处养它了。你们村子没拆吧?唉,真好啊!”
那人点点头,看着大黑的眼里全是赞叹的神色,又像老牛头一样爱怜地一遍遍抚摸牛,说:“我倒是想买它哩,它要是到我家啊,我天天让它喝最干净的泉水,吃最嫩最香的草,不会让它受一丁点委屈的,可是,我出不起钱啊„„” 老牛头大叫起来:“老哥,就冲你这番话,大黑——我送给你,一分钱都不要!我只有一个条件,隔三差五的我从城里回来时,你得让牛跟我做会伴!”
就这么谈成了,真的一分钱不要,老牛头把缰绳交到那邻村的老哥手里后,掉头就走,在夜色里一步也没有回头,任凭大黑一个劲地叫唤,他决不回头!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老牛头从城里回来了,直奔邻村。那老哥正在小溪边为大黑牛冲洗,一个多月不见,大黑的毛发越发乌亮了。乍见老牛头,那老哥一脸的惊诧,说:“我说,个把月不见,你白是白了,可精气神不那么旺哩。”
老牛头喉头涌动,双眼痴迷地盯着大黑看,说:“老伙计,可想死你了,我夜夜睡不着觉哩„„”便伸出手去摸,谁知大黑牛猛地一伸脖子,那双月牙一样的尖角示威似的一扬。老牛头大惊:“大黑,是我啊,我是老牛头啊!” 可是大黑还是冲他发脾气,一点也不让他亲近。老牛头终于双手捂脸凄叫起来:“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 【小题1】文章开头说:“老牛头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农村的青山就是他的骨骼,黑土就是他的肌肉,绿水就是他的血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分别说说其表达效果。
在一次又一次地给大黑喂过最鲜嫩最芳香的蒿草后,老牛头一遍遍抚摸着它,终于开口说:“老伙计__________,大黑„„对不起你了„„”
【小题3】请对文中画线的细节作具体赏析。
【小题4】文章结尾处写道“老伙计,连你都不认识我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老牛头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小题5】文章内容只字未提挽歌,却以“挽歌”为题,阅读文章,写出你的理解。
1.阅读《巨商蓄鹦鹉》,完成小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①半年方得释()②就笼语鹦鹉曰()③鹦哥谓之曰()④似不忍去()(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B.岁以大穰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日段生以事系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摘自《明史》)。【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字: ①六七始已()②读书之斋()
【小题2】张溥为什么将他的书斋命名为“七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全诗写景抒情,特别是“”一词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小题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在熙宁变法中,司马光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严重分歧,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小题1】
一、二两句写出了“石榴树”“槐树”各自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2】诗的第③句和陶渊明《饮酒》中的“心远地自偏”在文字上都写到“地偏”,但蕴含的感情有所不同,请就此作比较赏析。(3分)
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3分)【小题2】“心远地自偏”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改为改为
第四篇: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语文试卷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7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⑵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⑷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8分)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B.塑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⑵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正入万山圈子里。(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②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④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⑤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⑶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2分,本题有2分为附加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8分。)
伤春悲秋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但其实春秋各有情趣。春天,我们可以像赵师秀在《约客》里一样,约上朋友一起欣赏①“__________,”;秋季,我们可以像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一般和朋友约定②“__________,”。
3.默写(每句1分,共10分)(1)__________,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2)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__________,明灭可见。(《小石潭记》)(5)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酿泉也。(《醉翁亭记》)(6)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7)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9)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为什么制度关不掉一盏灯
①首先分享一个故事:某企业有一个开放式的大办公室,有200人在一起办公。由于管理不到位,经常发生办公室的灯、空调彻夜未关的现象。最近,公司高层也知道了此事,指示行政部必须强化管理,尽快解决问题。
②为此,行政部想了许多办法。他们起初想到贴上一张“人走灯灭”的温馨提示,并在早会上强调了此事,效果不佳;后来,行政部发出了言辞恳切的通知,要求大家务必注意,效果也不好;再后来,干脆出台相关处罚措施,抓到“犯人”罚款100元等......总之,他们期望通过制度进行管理,而所有这些制度实施之后开始还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时间一长,由于惰性使然往往不了了之,老问题还会继续发生。看得出来,因为每每采取措施之后效果总是不如人意,管理者往往会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加大力度......结果是,制度加码,管理复杂,效果不好,员工抵触。
③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酒店。酒店老板每当看到客人离开客房之后,电视和电灯都开着,很是心痛。他也曾想过用制度解决问题,但是他明白,客人不仅不会理会他的制度,甚至还可能因为这些制度坏了心情,酒店有可能因小失大。后来某酒店员工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房间钥匙(IC卡)既可以开门,还可以插卡取电。客人离开的时候取走钥匙,电源立即被切断。酒店的这个联动方法,属于机制的范畴,是防呆机制的一种(傻瓜都能做对)。它源于智慧,优于制度,管理简单,效果良好。
④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一个浅显而伟大的道理,制度固然重要,但机制比制度更重要,更可靠。所以管理者务必充分认知机制的力量,活用各种机制,把管理做简单,改善管理效果。大到国家或社会管理,小到企业或家庭管理,都要善用机制的力量。
⑤那什么是机制呢?所谓机制,就是一种牵一发动全身的结构化方法,它会对管理对象产生远大于制度的约束力。根据约束力大小,可分为硬机制、强机制、弱机制三种。顾名思义,硬机制产生硬约束,强机制产生强约束,弱机制产生弱约束。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各种机制并不是完全等同于三者之一,而更多地介于这三者之间。下面用个例子进行说明。⑥在一家企业,为了防止员工在装配机器过程中漏装螺丝(最容易犯的错误),人们提出了这样几种机制。第一种是,在复数个螺丝盒上安装感应器和蜂鸣器,只要作业者未按规定顺序从螺丝盒中拿取螺丝,蜂鸣器就会报警。第二种是,设计了一只有复数个手指的机械手,手指末端装有只能吸起一颗螺丝的磁铁。每个装配节拍开始的时候,机械手会自动吸起规定数目的螺丝,操作者只要把机械手上的螺丝装完就行。第三种是,事先把每台机器所用螺丝分别配送在不同工位上,各个工位作业者只要把配好的螺丝装完即可。虽然以上三种机制的约束力不同,但是都能不同程度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试想,如果有人试图以诸如“每漏装一颗螺丝罚款100元”这样的制度来解决问题,是十分可笑的。
⑦在诸如反腐败、减上访、防犯罪等社会管理实践中,机制同样十分重要。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观念,走出制度迷信和制度依赖的误区,善用机制的力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有利于建设和谐、平安社会。【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简析1—4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4】第6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据新闻报道,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开始早晚自习制度,但学生迟到早退的现象较多,针对此现象,学校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取缔传统的写检讨书的做法,而是写出自己的100个优点,还要其他同学作证是否属实,取而代之的新颖管理方式,令不少学生大呼“校会玩”,出勤率也大大增高。“以前犯了错就在网上百度一片检讨模板,稍加修改就能交差,现在犯了错还要夸自己,还得夸满一百条,真是太羞愧了。”该院的某学生说道。你觉得这种做法的好不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⑴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⑵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⑶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⑷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⑸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⑹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
⑺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⑻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心里“突突”直跳。接着老师又说:“今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⑼“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格雷特第一个请她。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在讲述的时候,格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说完,老师把标本递给了阿黛儿。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⑽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出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阿黛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⑾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卑感已经一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自己。
⑿一转眼,10年过去了。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小题1】题目“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回答。【小题2】格雷特老师为改变阿黛儿的自卑心理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小题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小题4】你认为文中的阿黛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题5】请分析选文第⑿段画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1.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20分)梅花岭记(节选)(清)全祖望
①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__________,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③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④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⑤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注】①今江苏扬州。②即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军事家。③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可法杀死,以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④即清兵。⑤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①吾 尚 未 有 子 ②乃 以 衣 冠 葬 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集诸将而语之曰()②吾上书太夫人()③德威流涕()④被执至南门()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小题4】请结合原文概括史可法的性格特征。(6分)
1.诗歌鉴赏(3分)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1分)【小题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古诗品读赏析。(6分)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1分)【小题2】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2分)
【小题3】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1分)
【小题4】这首诗以“望”为线索,表的了诗人之情。(2分)
3.诗词阅读(3分)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小题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1分)【小题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
1.作文题:一个平凡的人
提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看起来不显眼,甚至是社会弱势人群,比如,残疾人,清洁工,种田卖菜的,但他们身上往往也闪耀着美好品质的光辉,传播着社会的正能量。请选择这样一个或一群人进行刻画,表达对他们的尊重。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一篇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第五篇: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大联考2017~2018学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考试
历 史
2017.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
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 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
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由此可知,董仲舒 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告诫统治者必须实施仁政 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C.宣扬了“君权神授”观念
3.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民,不弃作业”。材料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单一
B.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
D.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 C.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 4.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 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 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 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
5.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没有成为定制。宋太祖开宝六年于讲武殿对新及第进士进行复试,“自兹殿试遂为常式”。宋初殿试成为定制 A.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实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 D.有效防止了科场的徇私舞弊
6.元朝行省内部实行郡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同赋也由朝廷制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行省官员有较大但都不可能独立行使的权力。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 A.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
B.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 D.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7.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8.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甲,十甲为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代地丁制度推行后,雍正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 A.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C.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 9.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B.民主共和渐成社会共识 D.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 10.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仔细观察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B.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11.陈独秀认为,孔子学说的特色主要是礼教和不言神怪,以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尺度衡量,礼教是反民主的,而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这反映出陈独秀 A.重视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C.批判传统儒学糟粕认同其思想精粹
B.反思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主张必须彻底地更新中国传统文化
12.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因素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这 A.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
B.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
C.说明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3.“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 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14.1961年,国家规定“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可以由出售的人自己决定出售价格,可以买卖双方自由议价,国家收购这些产品,也应当按集市上自然形成的价格收购”。这可以佐证当时我国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农村经济结构改变 管理的原则”。这一决定 A.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 C.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
B.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城乡经济政策宽松 D.经济体制发生变化
15.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16.
上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 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17.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卡努优斯制定法案,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26年,彼提留法案废除罗马债务奴役制;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使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这表明古代罗马 A.平民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 C.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日益扩大
B.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D.贵族与平民间矛盾不可调和
18.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岛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 A.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 C.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
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D.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
19.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政治》中写道:“美国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必须被看作它在具有潜在爆炸性的多种多样形态的社会里保证最低限度一致性的任务。”为此,1787年宪法
A.确立了共和体制 C.明确了两党政治 20.
B.遵循了分权制衡原则 D.赋予了总统行政大权
上表为英国女性劳动力在不同时期从事工作变化的统计表(单位:人)。该表表明英国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C.妇女社会经济地位提升
B.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D.社会经济出现全面繁荣
21.美国苏联史专家这样评价苏联现代化成就,“二战爆发前的十二年里,俄国经济发生了彻底变化,不仅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经济结构变化的速度也史无前例。”可以作为该评论依据的是
A.政府领导下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新经济政策取得重大实践成果
B.西方国家广泛借鉴苏联经验 D.苏联经济实现综合平衡发展
22.面对共产主义以朋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面孔在欠发达地区攫取权力的现状,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欠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第四点计划列入其中。这反映出当时 A.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C.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美国“冷战”重心发生转移 D.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23.有美国学者指出:“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时,许多欧洲人感到美国——虽然友好——在某些方面变得专横。美国的经济体制、资本和文化在入侵欧洲,尽管欧洲已经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这折射出 A.欧共体推动了欧洲的迅速崛起 C.美国主导欧洲体系遭受挑战
B.北约组织出现分裂倾向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24.下图为1819年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雪中的修道院墓地》。它虽然在透视上很准确,但画面的场景仍然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周围的森林过于对称,而且葬礼队伍也走的不是地方(葬礼不会发生在废墟中)。该作品
A.体现出画家对理性的崇尚 C.表达了画家对社会的赞美
B.反映出科技进步的深刻影响 D.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除了英国以外,在16—18世纪的尼德兰地区(荷兰)、法国西北部、德国等地的乡村手工业都有发展。这种乡村工业的主要部门先是乡村纺织业,后来为冶铁业及造纸、制革、制皂等行业。在英国的维尔特郡,当本地羊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至少17世纪起,呢绒商就向北至林肯、东至肯特的那些郡收购原料,有时还到北爱尔兰收购,而产品都是运往本国乃至欧洲各地。在1640年,英格兰乡村劳动力参与工副业的平均比例大约60%。由于乡村人口广泛参与工业活动,致使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得以改观。西欧的由家庭从事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商人资本所支配,手工业者逐步变成工人,使传统的农民家庭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内制工业”。西欧的传统乡村工业,为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准备了重要条件,被称为“工业前的工业化”(原始工业化)。材料二
中国传统乡村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家庭手工业,特别是手工纺织业。但这种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原因却是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紧张的人地矛盾。作为副业的乡村手工业自始至终就是传统农业的天然和必要的补充,成为传统社会的乡村调节人地矛盾、维持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中国的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达到一个顶峰,但中国却并未因此而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春辉《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欧传统工业发展相比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手工业没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因素。(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06年,清廷颁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晚清司法改革由此开始。大理院效仿西方,是近代意义上的最高法院,时人称其为三权分立之肇端。“改寺为院”的理由十分牵强——出洋考察的大臣们认为大理院名称更接近西方和日本的“大审院”,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实际上是地位较低的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可减少对皇权的制约,实现清政府大权统于朝廷的改革目标。法部与大理院分权后,一切司法事权全归以往参与陪审、复核死刑的大理院掌握,昔日大权在握的刑部竞成“闲曹”,于是部院相争,改革遭遇重重阻力。正是由于清延“大权统于朝廷”的内在需求,导致其官制改革方案,对于司法机构的改革路径,设计并不合理——为了以行政掌控司法,将位高权重、实质具有最高法院功能的刑部改设为最高司法行政机构,而将位卑权轻、并无最高司法审判权力的大理寺改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仍然压低其品秩,以便控制。这种角色错位,导致大理院与法部之间龃龉不断,据理力争的大理院与负隅顽抗的法部,陷入激烈冲突的漩涡,严重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同时,这种改革路径,致使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出身卑微,一开始就低人一等,位居行政机构之下,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
——摘编自韩涛《晚清官制改革中的“改寺为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影响。(6分)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长期以来,美国推行的“门罗主义”以及强加于拉美人民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他们产生了反美情绪。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德、意法西斯在拉美大量投资严重损害了美国在拉美的经济利益,使美国在拉美的地位受到很大打击,引起美国的不安。因此,美国推行“睦邻政策”。1933年罗斯福在“论美日”演说中强调“睦邻政策”。就是在政治上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奉行美洲国家之间的互惠贸易协定的政策。“睦邻政策”宣布后,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美国同拉美的关系。1934年,美国废除强加于古巴的“普拉特修正案”;同年,美国同海地签订了美军撤出海地的协定;1936年签订《美国——巴拿马协定》,取消了美国对巴拿马的干涉权等。“睦邻政策”的实施,受到了拉美各国的广泛欢迎„„福斯特在《美洲政治史纲》一书中指出“睦邻政策只是把旧的帝国主义改头换面一下„„但实质上,总的控制权还是控制在美国手里。”
——摘编自郑长彬《美国外交战略及其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拉丁美洲推行“睦邻政策”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在拉丁美洲推行的“睦邻政策”。(7分)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萧何(前257年一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萧何世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萧何的历史活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萧何的历史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