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岁丧父,家庭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
1908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堂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因参与**被校方开除,次年春改读蕙兰中学。
1913年,9月随长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
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毕业后被分发至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三部。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7年7月毕业,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担任《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编辑,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为日本宪兵所杀害。郁达夫精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第二篇:郁达夫简介与生平
郁达夫简介与生平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既有表现对旧社会的抗争与愤激的直抒胸臆,也有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悒郁感伤的心灵倾诉,形成感情意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
代表作《沉沦》,深刻地表现了受压迫的留日学生的苦闷与彷徨,并塑造了一个性格忧郁和心理变态的青年形象,具有强烈的反旧礼教色彩。
1896年12月7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899年达夫3岁时丧父。1903年7岁时进入私塾启蒙。
1911年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夏考入之江大学预科,不及半载因参加**被校方开除。
1913年进入杭州蕙兰中学,因绝望于教会学校的奴化教育,遂回家闭门苦读。
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
1914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开始接触西洋文学,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9年7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
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
1922年3月《创造季刊》创刊,主编第1期。
1922年7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
1923年5月,《创造周刊》创刊。同月发表《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引起广泛注意。
1923年7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之一。
1923年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集《茑萝集》出版。
1923~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
大、广东大学任教,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
1927年1月因发表政论《广州事情》引起创造社内部争论,从而声明退出创造社。
1928年春秘密加入太阳社
1928年9月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作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1930年3月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2月与鲁迅、茅盾等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
1932年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其中游记尤为出色。
1935年发表《出奔》,描写尖锐的阶级斗争。
1938年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主编《星州日报》等报刊副刊,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
1942年5月由于日军进逼撤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七八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50岁。
第三篇:精选郁达夫诗词
残秋天气最凄清,缓步池塘夕照明。看到白云归岫后,衡阳过雁两三声。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郁达夫经典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1、《寄曼陀长兄》
悔将词赋学陈琳,销尽中原万里心。
书剑飘零伤白也,英雄潦倒感黄金。
三年铅椠貂裘敝,一服参苓痼疾深。
闻说求田君意定,富春江上欲相寻。
2、《寄养吾二兄》
与君念载鴒原上,旧事依稀记尚新。
苜蓿未归蜒驿马,烟花难忘故乡春。
悔听邹子谈天大,剩学王郎斫地频。
来岁秋风思返棹,对床应得话沉沦。
3、《寄曼兄》
谁从乱世识机云,兄弟飘零几处分。
天下英雄群与操,富春江树幻耶真?
如今国事归经济,敢把文章托盛勋。
记取当时灯下语,阿连有力诤诃纷。
4、《木曾川看花》
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轻帆细雨刚三月,宠柳娇花又一春。
翠络金鞍公子马,绿罗芳草女儿裙。
阻风中酒年年事,襟上脂痕涴泪痕。
5、《自题《乙卯集》两首》
枉抛心力着书成,赢得轻狂小杜名。
断案我从苏玉局,先生才地太聪明。
着书原计万年期,死后方干倘见知。
我亦好名同老子,函关东去更题诗。
6、《正月六日作》
回首家山路八千,烽烟横海浪连天。
草堂明日是人日,客况今年逊去年。
泗上文章初识命,淮阴风骨亦求怜。
飘零湖海元龙老,只合青门学种田。
7、《无题三首》
草堂春梦绝孤凄,悔放游槎到海西。
正是牵衣伤去国,疏帘风过午鸡啼。
绿波容与漾双鸥,触我离怀万里愁。
春水长天回首望,白云堆满海西头。
书生风骨太寒酸,只称渔樵不称官。
我欲乘风归去也,严滩重理钓鱼竿。
8、《三月十八夜寄木津老师》
日抱虫鱼伏茂陵,旁人争笑客无能。
吟诗未就先研墨,看月初升故灭灯。
野泽夜深闻鹤唳,高楼春暖解壶冰。
明朝欲待游仙去,自草蕉书约老僧。
9、《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
寻春我爱着先鞭,梢上红苞吐未全。
一种销魂谁解得,云英三五破瓜前。
归帆淼淼拥云烟,江上朝来霁色鲜。
东望浣溪南白帝,此身疑已到西川。
10、《由柳桥发车巡游一宫犬山道上作三首》
田塍来往七香车,宛曲西行路几叉。
今日始知春气息,一宫四月祭桃花。
麦苗苍翠柳条黄,倒挂柔枝陌上桑。
天意不教民逸乐,田家此后正多忙。
春游无处不魂销,钞过苏川第二桥。
白帝城头西北望,青山隐隐雪初消。
11、《访担风先生道上偶成》
行尽西郊更向东,云山遥望会还通。
过桥知入词人里,到处村童说担风。
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本君,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
今日穷途余一哭,同他才尽说江郎。
12、《不知两首》
王粲登楼伤此日,卢生逐梦悔当年。
不知群玉山头伴,几到须弥第一天。
红豆秋风万里思,天涯芳草日斜时。
不知彭泽门前菊,开到黄花第几枝。
13、《梦逢相识两首》
相逢仍在水边楼,不诉欢娱却诉愁。
三月烟花千里梦,十年旧事一回头。
竹马当年忆旧游,秋风吹梦到江楼。
牧之去国双文嫁,一样伤心两样愁。
14、《懊恼两首》
生太飘零死亦难,寒灰蜡泪未应干。
当年薄幸方成恨,莫与多情一例看。
百丈情丝万丈风,红儿身上可怜虫。
荼蘼零落春庭暮,九子铃高倩影空。
15、《微雨夜口占》
湿云遮路夜乌飞,瘦马嘶风旅客归。
细雨小桥人独立,三更灯影透林微。
16、《春夜初雨》
小楼今夜应无睡,二月江南遍杏花。
笑我浮生真若梦,年年春到苦思家。
17、《夜泊西兴》
罗刹江边水拍天,山阴道上树含烟。
西兴两岸沙如雪,明月依依夜泊船。
18、《相思树三首》
吐雾含烟作意娇,好将疏影拂春潮。
为谁栽此相思树,远似愁眉近似腰。
江水悠悠日夜流,江干明月照人愁。
临行栽取三株树,春色明年绿上楼。
我去蓬莱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
他年倘向瑶池见,记取杨枝舞影斜。
19、《赠隆儿两首》
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人事萧条春梦后,梅花五月又逢卿。
我意怜君君不识,满襟红泪奈卿何。
烟花本是无情物,莫倚箜篌夜半歌。
20、《别掌书某君》
道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怜君亦为儒冠误,流落人间但掌书。
21、《别隆儿》
犹有三分癖未忘,二分轻薄一分狂。
只愁难解名花怨,替写新诗到海棠。
22、《谒岳坟》
拂柳穿堤到岳坟,坟前犹绕阵头云。
半庭人静莺初懒,一雨荫成草正薰。
我亦违时成逐 客,今来下马拜将军。
与君此恨俱千古,拟赋长沙吊屈文。
23、《湖上杂咏三首》
歌舞西湖旧有名,南朝天子最多情。
召集劫后河山改,来听何戡唱渭城。
细草红泥路狭斜,碧梧疏柳影交叉。
荷风昨夜凉初透,引得麻姑出蔡家。
碧波容与漾双鸥,莲叶莲花对客愁。
明月小桥人独立,商量今夜梦扬州。
24、《晴雪园卜居》
元龙好据胡床卧,徐福真成物外游。
望去山河能小鲁,夜来风雨似行舟。
有明梅影人同瘦,日夕潮声海倒流。
猛忆故园寥落甚,烟花撩乱怯登楼。
25、《元日感赋》
逆旅逢新岁,飘蓬笑故吾。
百年原是客,半世悔为儒。
细雨家山远,高楼雁影孤。
乡思无着处,一雁下南湖。
第四篇:郁达夫的情书
致王映霞 这一封信,希望你保存着,可以作我们两人这一次交游的纪念。两月以来,我把什么都忘掉。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 而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我的爱你,总算是切而且挚了。我几次对你说,我从没有这样的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自身不可的。内心既感到了这样热烈的爱,你试想想看外面可不可以和你同路人一样,长不相见的?因此我几次的要求你,要求你不要疑我的卑污,不要远避开我,不要于见我的时候要拉一个第三者在内。好容易你答应了我一次,前礼拜日,总算和你谈了半天。第二天一早起未,我又觉得非见你不可,所以又匆匆的跑上尚贤坊去。谁知事不凑巧,却遇到了孙夫人的骤病,和一位不相识的生客的到来,所以那一天我终于很懊恼地走了,那一夜回家,仍旧是没有睡着,早晨起来,就接到了你一封信,——在那一天早晨的前夜,我曾有一封信发出,约你在今天到先施前面来会 ——你的信里依旧是说,我们俩人在这一个期间内,还是少见面的好。你的苦衷,我未始不晓得。因为你还是一个无瑕的闺女,和男子来往交游,于名誉上有绝大的损失,并且我是一个已婚之人,尤其容易使人家误会。所以你就用拒绝我见面的方法,来防止这一层。第二,你年纪还轻,将来总是要结婚的,所以你所希望于我的,就是赶快把我的身子弄得清清爽爽,可以正式的和你举行婚礼。由这两层原因看来,可以知道你所最重视的是名誉,其次是结婚,又其次才是两人中间的爱情。不消说这一次我见到了你,是很热烈地爱你的。正因为我很热烈的爱你,所以一时一刻都不愿意离开你。又因为我很热烈的爱你,所以我可以丢生命,丢家庭,丢名誉,以及一切社会上的地位和金钱。所以由我讲来,现在我能最重视的,是热烈的爱,是盲目的爱,是可以牺牲一切,朝不能待夕的爱。此外的一切,在爱的面前,都只有和尘沙一样的价值。真正的爱,是不容利害打算的念头存在于其间的。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我对你感到的,的确是很纯正,很热烈的爱情。这一种爱情的保持,是要日日见面,日日谈心,才可以使它长成,使它洁化,使它长存于天地之间。而你对我的要求,第一就是不要我和你见面。我起初还以为这是你慎重将事的美德,心里很感服你,然而以我这几天自己的心境来一推想,觉得真正的感到热烈的爱情的时候,两人的不见面,是绝对的不可能的。若两个人既感到了爱情,而还可以长久不见面的说话,那么结婚和同居的那些事情,简直可以不要。尤其是可以使我得到实证的,就是我自家的经验。我和我女人的订婚,是完全由父母作主,在我三岁的时候定下的。后来我长大了,有了知识,觉得两人中间,终不能发生出情爱来,所以几次想离婚,几次受了家庭的责备,结果我的对抗方法,就只是长年的避居在日本,无论如何,总不愿意回国。后来因为祖母的病,我于暑假中回来了一次——那一年我已经
有25岁了——殊不知母亲祖母及女家的长者,硬是把我捉住,要我结婚。我逃得无可再逃,避得无可再避,就只好想了一个恶毒法子出来刁难女家,就是不要行结婚礼,不要用花轿,不要种种仪式。我以为对于头脑很旧的人,这一个法子是很有效力的。那里知道女家竟承认了我,还是要我结婚,到了七十二变变完的时候,我才走投无路,只能由他们摆布了,所以就糊里糊涂的结了婚。但我对于我的女人,终是没有热烈的爱情的,所以结婚之后,到如今将满六载,而我和她同住的时候,积起来还不上半年。因为我对我的女人,终是没有热烈的爱情的,所以长年的飘流在外,很久很久不见面,我也觉得一点儿也没有什么。从我这自己的经验推想起来,我今天才得到了一个确实的结论,就是现在你对我所感到的情爱,等于我对于我自己的女人所感到的情爱一样。由你看起来,和我长年不见,也是没有什么的。既然是如此,那么映霞,我真真对你不起了,因为我爱你的热度愈高,使你所受的困惑也愈甚,而我现在爱你的热度,已将超过沸点,那么你现在所受的痛苦,也一定是达到了极点了。爱情本来要两人同等的感到,同样的表示,才能圆满的成立,才能有好好的结果,才能使两方感到一样的愉快,像现在我们这样的爱情,我觉得只是我一面的庸人自拢,并不是真正合乎爱情的原则的。所以这一次因为我起了这盲目的热情之后,我自己倒还是自作自受,吃苦是应该的,目下且将连累及你也吃起苦来了。我若是有良心的人,我若不是一个利己者,那么第一我现在就要先解除你的痛苦。你的爱我,并不是真正的由你本心而发的,不过是我的热情的反响。我这里燃烧得愈烈,你那里也痛苦得愈深,因为你一边本不在爱我,一边又不得不聊尽你的对人的礼节,勉强的与我来酬应。我觉得这样的过去,我的昔楚倒还有限,你的苦楚,未免太大了。今天想了一个下午,晚上又想了半夜,我才达到了这一个结论。由这一个结论再演想开来,我又发见了儿个原因。第一我们的年龄相差太远,相互的情感是当然不能发生的。第二我自己的丰采不扬——这是我平生最大的恨事——不能引起你内部的燃烧。第三我的羽翼不丰,没有千万的家财,没有盖世的声誉,所以不能使你五体投地的受我的催眠暗示。
说到了这里,我怕你要骂我,骂我在说俏皮话讥讽你,或者你至少也要
说我在无理取闹,无理生气,气你不肯和我相见,但是映霞,我很诚恳的对你说,这一种浅薄的心思,我是丝毫没有的。我从前虽则因为你不愿和我见面而曾经发过气,但到了现在——已经想前思后的想破了的现在,我是丝毫也没有怨你的心思,丝毫也没有讽骂你的心思了。我非但没有怨你讥消你的心思,就是现在我也还在爱你。正因为爱你的原因,所以我想解除你现在的苦痛——心不由主,不得不勉强酬应的苦痛。我非但衷心还在爱你,我并且也非常的在感激你。因为我这一次见了你,才经验到了情爱的本质,才晓得很热烈的想爱人的时候的心境是如何的紧张的。我此后想遵守你所望于我的话,我此后想永远地将你留置在我的心灵上膜拜。我这一回只觉得对你不起,因为我一个人的热爱而致累及了你,累你也受了一个多月的苦。我对于自己所犯的这一点罪恶,认识得很清,所以今后我对于你的报答,也仍旧是和从前一样,你要我怎么样,我就可以怎么样。你(以下两行字用墨涂了——编著者)。
映霞,这一回我真觉得对你不起,我真累及了你了。映霞,你这一回也算是受了一回骗,把我之致累于你的事情,想得轻一 点,想得开一点吧!
我还希望你不要因此而断绝了我们的友谊,不要因此而咒骂一班具有爱人的资格的男人。
这一回的事情,完全是我不好,完全是我一个人自不量力的瞎闯的结果。我这一封信,可以证明你的洁白,证明你的高尚,你不过是一个被难者,一个被疯犬咬了的人,你对我本来并没有什么好恶之感,并没有什么男女的私情的。万一你要证明你的洁白,证明你的高尚,你将这一封信发表的必要时候,我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抗议。不过若没有这一种必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你保存着,保存到我的死后再发表。
最后我还要重说一句,你所希望我的,规劝我的话,我以后一定牢牢的记着。假使我将来若有一点成就的时候,那么我的这一点成就的荣耀,愿意全部归赠给你。
映霞,映霞,我写完了这一封信,眼泪就忍不住的往下掉了。
郁达夫,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抗日战争时,在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郁达夫《沉沦》赏析
郁达夫《沉沦》赏析
billsport
郁达夫(1896-1945)著名小说家,创造社发起人之一,1920年开始创作小说,他的处女作是《银灰色的死》。192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后又创作了许多优秀小说,并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有相当高的造诣。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沉沦》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与超我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因此,小说敢于大胆而深刻的自我揭示,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若要赏析这篇小说,就必须探究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自身与社会原因。《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当他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在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症的根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他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自己感官上的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自拔。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后是更大的空虚,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循环。郁达夫在《沉沦》中描写色欲是极其重要的部分。这些情节的描写既不是纯粹的肉欲挑逗与官能刺激,也不是遮遮掩掩含蓄的描绘,而用一种“露骨的真率”来描绘。这样写既达到对“深藏千年背甲里士大夫的虚伪无情的揭露”同时又不失美感,真实而生动。这样写色欲是
一种创新。
《沉沦》是一篇深受五四思潮影响的作品,作者身在海外,就更多的吸收并接见了外国文艺理论的思想。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在他早期作品,诸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等都有借鉴外国作品的痕迹。但在《沉沦》却有一种很大的创新。《沉沦》的“自叙体”是受日本的“私小说”的影响;“零余者”的形象借鉴了屠格涅夫在1850年的《多余人日记》的影响;深刻的内心剖析是借鉴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理论;同时法德的文学思潮也对其创作影响很大。其中对《沉沦》影响最大的是日本的“私小说”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以自我为原型,浸透了主观色彩的“私小说”将小说从外部世界的纷繁复杂引向了人物复杂的内心。这种风格被郁达夫所借鉴,从《银灰色的死》中“清瘦的人”到《沉沦》中的“他”都是类似于“私小说”的人物形象。不过在《沉沦》中这种“私小说”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创新。小田岳夫在《郁达夫传》中指出:《沉沦》虽受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的影响“但两部作品在根本上是不同的”,《沉沦》的苦闷不再是“私小说”根源于人生固有的寂寞,它超越了“私小说”的局限,由个人外推,而具有某种时代、社会意义。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道路,对后来的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在《沉沦》中作者充满清醒的病态心理解剖意识,成为新文学自觉描写灵与肉的冲突的二重人格形象的佳作。在《沉沦》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多层次的“我”的形象:追求肉欲的本我、矛盾的自我、道德的超我。这与传统的单维结构与静态呈现的作品有很大的超越。它使得作品更加深入内心,真实而多层次的显现人的“双重”性格。打破了古代文学脸谱化的呆板。这也是《沉沦》的突破之一。但是,《沉沦》在一些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小说仍旧停留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问题小说”上,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前途方向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在语言上过度的诗化、散文化的倾
向,有过分雕琢的嫌疑。郁达夫的《沉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在许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将小说引向了关注内心世界的新高度。对于我们当代小说创作以及文艺理论都
有许多值得研究与学习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