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
《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
太谷县阳邑中学
侯斌
课题:《端午日》
课型:自主学习课
【课文简析】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民俗风情” 专题。这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文中洋溢着浓郁的湘西风情,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的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欢快场面。精彩的场面描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照“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文章情节描写具体、而且热闹,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湘西一带过端午的气氛。
【设计思路】
本篇教学设计主要完成《端午日》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激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倡学生利用“组组通”设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环境下进入端午的情境,了解端午文化,理清课文思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直接的体会,寓学于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及作者基本信息,收集端午诗句和俗语。2.概括茶峒人过端午的风俗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热爱中国传统节日。4.培养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加深对端午文化的理解。2.教学难点:如何深刻理解端午文化,热爱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组组通”环境下进行双平台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正式上课前,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节分初五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打一传统节日)这个谜语说的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呢?
生答:端午节。
师:请同学再说说看:我们这个地方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
生答:吃粽子、挂艾叶、系五彩线、贴门神等。
师:很好,你们还知道别的地方过端午有哪些其他的习俗吗?
生答:在南方水多的地方,人们过端午节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画王字、抓蛤蟆等习俗。
师: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因此同样是过端午,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的《端午日》,看看湘西茶峒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板书课题)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设置一个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生(齐读):1.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及作者基本信息,收集端午诗句和俗语。
2.概括茶峒人过端午的风俗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热爱中国传统节日。
三、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点开“探索新知”,按题目中的提示和要求自主完成【基础达标】的两个问题。并在“小组合作探究”模块下完成“探究活动一:上网搜集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或俗语。”
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一”)【基础达标】
问题一
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端午节由来”的资料,用简短的语言说说端午节以及一些端午习俗的历史由来,积累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或俗语。[参看“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PPT或视频(任选其一)]
问题二
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你能试着用几句话介绍作者吗?相信你一定行!(参看“沈从文介绍及写作背景”PPT)
探究活动一:上网收集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或俗语。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探究结果,请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待老师同意后派代表进行展示。
生:(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准备展示交流。)师:在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以使用录屏功能将你感兴趣的内容录下来,方便课后提取复习。或者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查看举手情况,点击“同意展示”按钮)
生:(小组展示搜集的诗句或俗语,并适当讲解)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组组通”教学学平台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通过网络搜索来进行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知识方面主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端午文化的系列知识,了解作者,能力上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计算机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师:下面请同学们回到“独立自主学习”模块,完成学案中“实战演练”的习题,完成提交以后对照参考答案进行修正。
生:(在平台上完成“实战演练”第一题)
师:(查看学生答题统计数据,获得反馈并简要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巩固。
师: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请大家再次点开“探索新知”,按题目中的提示和要求自主完成【整体感知】的3个小问题。并在“小组合作探究”模块下完成“探究活动二:课文提到湘西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习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大家可以利用平台的“问题墙”功能进行组间交流。
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二”)
探究活动二:课文写了湘西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习惯?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探究结果,请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待老师同意后派代表进行展示。
生:(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准备展示交流。)师:(查看举手情况,点击“同意展示”按钮)生:(小组展示思考结果)师:(总结)课文提到湘西茶峒人过端午节的五种风俗习惯,按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分别是: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龙舟比赛和追赶鸭子。其中课文重点写了龙舟比赛和追赶鸭子两种习俗,并且对龙舟比赛的场面进行了详细描写。(板书: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龙舟比赛、追赶鸭子)
师:我们再看第2个问题;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从文章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中能体现时间顺序的句子有:第一段第三行的“上午11点左右”; 第二段开头的“赛船过后”和第三段最后的“直到天晚方能结束”。
师: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端午节当天茶峒人的一些民俗活动。(板书:时间顺序)那茶峒民众参与这些端午活动的程度如何呢?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可以感受到?
生:茶峒民众参与端午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程度也很高。文章第一段开头的三个“莫不”能体现这一点。第一个“莫不”是说茶峒的妇女、小孩都参与穿新衣、画王字的习俗;第二个“莫不”是说“在城里住家的”茶峒人都要到河边看划船;第三个“莫不”是说茶峒的军官、税官和有身份的人也都要去有龙舟比赛的地方看热闹。这三个“莫不”基本包括了茶峒的所有民众,所以说茶峒民众对端午活动的参与程度很高。
师:第三组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一段开头的那三个“莫不”的句子集体朗读一遍,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茶峒人参与端午活动的那种热情。
生:(齐读课文)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带着“茶峒那个地方的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详写了哪些习俗?略写了哪些习俗?”这组问题听读课文。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课文思路。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一些端午习俗的由来,也了解了湘西茶峒人过端午的一些习俗,还积累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俗语、诗句,让我们对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湘西茶峒人过端午的诸多习俗中,作者重点描写了龙舟竞赛的场面,那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场面的呢?下节课咱们继续研读课文来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穿新衣
画王字
时
吃鱼吃肉
间
龙舟比赛(详)
顺
追赶鸭子
序 【教学反思】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民俗风情” 专题。了解斑斓多彩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节日进行分析、学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主题,按时间顺序写了争看划船——竟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表现了茶山同人同庆端午的风俗,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本篇教学设计主要完成《端午日》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加深对端午文化的理解”上,让学生对端午文化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深刻理解端午文化,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此外还通过对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做到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资源,如让学生在课外了解当地端午风俗,把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沟通起来,使课堂呈现开放状态,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篇:《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 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内容:
预习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破题导入
师:孩子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放假七天,大家猜这是为什么呢?
生:国庆节放假!
师: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吗?
生:1949年!
师:对!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而又激动之情来学习《开国大典》
开国:新创立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同学们,你们了解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
二、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理清思路是学习课文的钥匙和抓手,下面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典礼之前: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
第二部分:典礼之时: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
第三部分:典礼之后:
第()自然段
三、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篇课文虽然比较长,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很明确的,请按照老师的提示并结合文章题目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四、品读感悟
师:这场隆重而又盛大的典礼令我们激动自豪,更令我们鼓舞振奋,请大家带着这些美美的心情细细品读感悟课文!
(一)、速读课文,思考:
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在文中相应的段落处作出批注。
(二)、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本段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请用横线画出,并作批注。
(三)、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大典的主体仪式场面,按顺序排序。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四)、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写出自己的感悟。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____和____。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____两个排,接着
、______、_______、。当____ 部队经过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__,飞过天空。
(六)、请用波浪线划出阅兵式场面中群众表现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七)、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小组交流,批注感悟)
五、写法赏析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本文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描写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把你感受最深的场面描写读给同桌听。
六、质疑问难
课文中还有哪些你不明白的地方。用符号标出来,和同桌交流讨论。
(五)、快速默读第11—13自然段的阅兵式场面,思考并填空:
第三篇:第一课时端午的鸭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四篇: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
饮食文化是最讲实效的文化,不能靠哗众取宠,而要看真招子。真招子不一定非上名贵菜肴、祖传绝技,只要普通中见出众,一般中显特殊,就是好活儿。——邓友梅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一)、开头宕开一笔,衬趣。本文第一段叙述家乡的端午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午饭吃“十二红”。它们展现出多种多样的美:色彩之美,比如因丝线掉色而“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手腕,红纸,黄色、蓝色的纸条,朱笔画的“莫名其妙的道道”,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形状之美,比如“一个一个串起来”丝缠的小粽子。”手巧之美,比如用丝线拧成百索子,用丝线缠成小粽子。人情之美,比如寄名干爹“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亲情之美,比如“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童趣之美,比如用点着的黄烟子在板壁上写草书的“一笔虎”。这些美组合在一起,足够为人们描绘出一幅色彩浓郁的江南民情风俗图。而作者偏偏不写这些,转而写鸭蛋。不禁让人好奇:鸭蛋有什么好写的?还不就是鸭蛋?
(二)、中间叙事一笔,写趣。
先说鸭蛋。
1、名种。“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2、鸭多。
3、蛋多。
4、人巧。“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5、蛋奇。“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6、味好。“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以上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1、语意表达称赞。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行为表达称赞。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3、比较表达称赞。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4、先抑后扬表达称赞。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再说端午的鸭蛋。
打,打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手巧之极,宠爱之极)
挑,挑鸭蛋。“端午一早(急切),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郑重)”
挂,挂襟上。“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心爱)
吃,吃白嘴。“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美味)
玩,玩萤火。“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小心之极)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有趣)”
(三)、结尾联想一笔,增趣。
作者由小孩将萤火虫装入鸭蛋壳玩的事情联想起囊萤映雪的故事,作者的文笔已停而读者的思绪不止,余音绕梁。
第五篇:《日月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日月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13个会意字,正确书写生字“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知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教学难点:知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现学过的生字
1.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好吗?
2.怎么摘呢?别急,要是你们能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苹果自己就
乖乖地落到筐里去了。(点击课件)
3.真能干,我们满载而归啦!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更多非常有意思的的生字宝宝,好吗?
二、直观导入,形象感知
1.(课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
2.(课件出示月升)谁再来说?
3.师小结: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课件出示-明)开火车正音。
4.你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
5.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三、正确朗读课文
1.赶紧打开书,翻到97页,拿好书,看着书,听我读。(配乐师范读)
2.你们想读吗?把书摆好,用右手指着字,跟我读。
3.读得可真仔细!还想读吗?请拿好书,看着课文,再跟我读。
4.读得很有精神!自己轻声也来试试看,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宝宝
帮忙。
5.会读了吗?咱们分大组对读。
6.男女生也来比比看!男生先开始。老师给你们读课题。
7.大家一起读。
8.读得可真棒!开火车会读吗?开双轨火车。正音:鲜、尖(拼一拼,注意读准变调)休、灭(拼一拼)森、从(开火车读准平舌音)众(读准翘舌
音)
9.还有哪一大组再来试试?
10.听着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咱们合作读,好吗?拿好书,师读日月——,真聪明,就这么读。
11.好玩吗?同桌小朋友也这样来玩一玩。
12.去掉拼音会读吗?真的会读?那咱们就来试试看!合上书,放桌角,看大屏幕!哪一桌小朋友来读?还有人自告奋勇吗?
13.这么多人都想读啊!那怎么办呢?一起来读好不好?
14.一(2)班的小朋友就是能干!不用看拼音都会读了!再加大难度还会吗?(大屏幕隐去前面两个字,生字变红)现在还会读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A古人说,熟读成诵,多读也是学习的好方法!B你真会动脑筋想办法,看看是哪两个字组成的,就会读了!接下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读。)
15.不按顺序会读吗?我指到哪,你就读,会吗?指名读。会读的小朋
友都来试试。
四、层层递进识记生字并理解字意
1.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的,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猜一猜的游戏。看看图,猜猜是什么字,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课件演示:
灭:这一横就像灭火的树枝;
尘:尘土飞扬;
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休:人要变成“亻”人靠在树下休息。
林:捺要变成丶
2.会看图猜字了,那看字你能来想想画面吗?
出示:鲜、尖、从,自由选择来说。
师点拨:
鲜——我想起了一首儿歌,想听听吗?江南水连天,鱼儿味道鲜;塞北羊儿肥,羊儿味道美。有意思吗?如果你们也想起一些儿歌也可以来告诉大
家哦!
尖——找找看身边哪些东西是尖的?看看这些尖的东西都长什么样?
从——皇帝出行时,都有很多随从。
3.看图猜字会了,看字想画面也会了,再出个难题考考大家好吗?
猜字谜: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这是
什么字?
拿出卡片,师引说。
5.你能给“众”也编个字谜吗?
五、游戏复现生字
1.小朋友们用了各种好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我要奖励你们!奖什么呢?奖一首优美的曲子。配乐读课文。
2.听着你们这么优美的朗读,我都被陶醉了,小猴也听见了,想带你们
去看看牵牛花开。
3.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只要你们能正确地读出这些由今天所学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就能过河了。
4.牵牛花怎么没有开呢?原来是小猴还想出个难题给大家呢!只要你能认识单个的生字,就能看到漂亮的牵牛花开了!
六、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力”齐读。
2.师范写,一边说笔画。
3.问:你知道力是由几笔组成?第2笔是什么?
4.跟师写横折折勾。
5.跟师书空“力”。
6.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写横折折勾时应该注意什么?
7.第2笔撇应该注意些什么?
8.师小节:横折折勾要斜一点,撇和勾一样平,撇是放笔要比横稍长。
9.生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10.投影出示互评,指出优点(尽量不提缺点),再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