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儒家学说对人生观形成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3 06:3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儒家学说对人生观形成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儒家学说对人生观形成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谈谈儒家学说对人生观形成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谈谈儒家学说对人生观形成的影响

班级:12小教2s

姓名:姚佳

学号:12231311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们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它的思想内容和原则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依然在左右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学说中关于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论述对人生观的影响重大。

【关键词】:儒家学说 精髓 人生观 意义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毛泽东曾经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其中人生哲学理论最为丰富的就是儒家学说。

一、儒家学说的源起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在这里,太史公准确扼要地指出了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当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颇为自诩地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正是这种出自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景仰和狂热追求,才产生了他创建儒家学派的根本动力。自汉代以后,儒学定于一尊。儒家学说以孔、孟、荀为代表,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人生理论。儒家学说,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极为珍贵的理论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珍品。不仅在历史上灿烂辉煌,而且在当今社会也为世人推崇,并作为行为规范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与活动。

二、儒家学说的精髓

儒家学说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视作人类文明的核心,从一开始儒家学说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仁 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它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它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这个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对“有教无类”的思想理解比较深。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永远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准则,它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人都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尤其是作为老师,更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成绩、外貌、家庭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学生“差别对待”。

(二)义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者宜也。是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见利思义的呼吁愈来愈深切。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豆腐渣工程等这些无不反映着在拜金主义的腐蚀下,中国人的道义观念在下滑,一切向钱看的思想风行的严峻形势。而儒家的义利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抉择标准。有人说儒家这种观念轻视利益,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是大错特错。儒家虽然不热衷于追求物质利益,但是也绝不排斥。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都反映了儒家对义利的选择标准。尽管儒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一定都切合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但事在人为,我们要在正确理解它的基础上,赋予它时代的意义,使其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礼

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子将“礼”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他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仁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地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把“礼”引申开来,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和谐”思想,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下人们提的比较多的话题。我校的校训“实”正体现了我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

(四)智

同“知”,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孔子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人,自己一点要有渊博的知识,这一点应是即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所应追求的一个道德范畴,是教师的行为规范。

(五)信

“信”作为儒家的五常之一,指待人处事的诚实,言行一致的态度。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认为它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要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人无信则不立,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未来的教师若想受学生尊敬、爱戴就要能够让学生信服,使学生“信其师”,进而“信其道”。

(六)忠

孔子很注重“以身作则”的品质,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我们要忠诚老实,对待朋友、亲人甚至是陌生人都要真诚,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同样真诚的对待我们,只有通过这样的相处,彼此才能真实和谐地相处。

(七)恕

意思就是能宽恕、容人。这点对于我们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一点。忠恕之道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衡量别人和自己。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待学生要宽容,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可以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而不是一味的责怪。

(八)孝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反观当今社会,人们口中的“孝”也许只是逢年过节回家几次,父母生病回家看望或是给父母一些钱,以至于出现“空巢老人”这种现象。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似乎不太现实,但至少我们能做到有时间多陪陪父母,这才是父母想要的,他们只是希望能多跟自己的孩子待一会儿,能亲手做顿孩子爱吃的饭而已。

(九)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他的弟子后来根据这一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古代社会一般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比较多,所以父母会很重视“悌”,会从小教育他们要尊敬兄长。但现在一般独生子女比较多,可能对这方面没有很深的体会。但我觉得我们可以爱我们的同学,爱我们的朋友,把他们当做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社会就会很和谐了。

除此之外,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都会对我们的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学对中国的文化品格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至今存在且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而不可磨灭。虽然儒家学说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种文化都有糟粕,需要遗弃。儒家文化也不例外,然而,毛主席告诉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所谓拿来主义是不错的。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的泰勒博士,对儒家思想作过这样一段评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儒家思想及其价值观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思想之精华,不仅对过去,而且对当今和未来都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有责任弘扬儒家文化,并运用儒家思想来指导我们,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曹军.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的规范[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 [3]夏显泽.“天人合一”: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9)

[4]吉青.儒家传统思想的精华及其现代价值[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115—118

第二篇: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

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 庄河第十二初级中学

郑琦

思想品德课不仅能够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这是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功能。为了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被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

一、现阶段初中生形成人生观的现状及成因

1.中学生的人生观

大体上来说,多数学生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他们憧憬着未来,希望通过现阶段的努力,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观陷入误区,比如:有些学生没有认清学习的目的,主观上学习的能动性较低,没有一个值得拼搏的理想。再比如:有些学生被社会中的金钱物质欲望所影响,变得拜金,崇尚享乐,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不可取的。

2.初中生错误人生观的成因

(1)家庭因素。现阶段,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促使他们在平日里的教育方式上出现极端化,有的父母只看分数,放任孩子发展,过分的溺爱,导致,有着学生虽然取得较好的成绩,却沾染上了很多不良习惯和嗜好,成了所谓的“慈母多败儿”。有的父母则崇尚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只要哪点不对,就会拳脚相向,这种情况更加糟糕。我们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很重,你越是采用极端的方法对待他,他越有可能和你对着干,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厌恶学习,反而走上歪门邪道。

(2)学校因素。尽管近些年来,应试教育在中学教育中逐渐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可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远没有结束,这在一些年长的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同时,考试分数仍旧在学生的学业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就导致很多学科被边缘化,思想品德教育自然也在其中,抛开了思想品德这四个字,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思想。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能得到真正的教育,在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思想引导。

(3)社会因素。社会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社会是一个大的集合体,涵盖经济、文化、政治等等,同时充斥着各种不良诱惑,比如金钱欲,物质欲等。这些因素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学生将来必须要走出学园走进社会,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将其和社会割裂开来,这就给了社会中的各种不良诱惑以可乘之机,电视、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将含有暴利、色情、低劣、庸俗的书籍影像兜售给学生,这对逐渐形成人生观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着现阶段中学生人生观的行程。

二、利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1.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时代在进步,历届中学生的思想层次在发生变化,对于“做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现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是说教,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人生观的建立。比如,在进行《战胜挫折 开拓进取》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哪些挫折,是如何克服的。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能够回到过去再次面对这些挫折,自己可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

2.引用实例,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我们学生经历了小学六年的灌输式教育,到了中学,如果在思想品德这门相对枯燥的课上继续满堂灌,很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需要多联系实际,通过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进行《树立法治观念》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中学生由于误入歧途,而违法犯罪的视频,比如有人迷恋上网,在缺钱的情况下进行抢劫。这种与学生有着关联的案例,最能震撼到他们的内心,从而认识到法不可违。

3.重视家庭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一天主要在学校和家庭度过,同时他们人生观的形成也分为两个部分,学校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这就要求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到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中来,通过家长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可以给学生的家长“布置作业”。例如,在学习《感受社会变化一课》时,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给学生讲讲社会的变化,并要求学生写一个“听后感”。每个家长对社会的变化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他们的讲解比教师生动得多。通过他们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的变化。

初中生的人生观形成过程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影响,但目前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呈现多元化、消极散漫化的特点。

第三篇:儒家法律思想及其影响

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极其影响

一提起儒家思想,人们往往会想到“德治”、“仁”、“礼”,法治的标签一般都被贴在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上。但是,虽然以德治为主,儒家也有一套自己的法律思想。而且从古至今,这套思想也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思想。本文将从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名词、核心内容及其影响这三个方面浅析儒家法律思想,最终得到自己的结论。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名词探究

儒家法律思想,顾名思义,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的关于法律方面的思想。儒家法律思想一直强调礼和德的重要性,而法律只不过是前两者的辅助工具而已。在流传于世的儒家经典文献中,“礼”、“仁”、“德”、“孝”等字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想要了解儒家法律思想,必须了解儒家法律思想的这几个核心名词

(一)德

“德”也是儒家思想认为一个“君子”应当具有的品质。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古代儒家曾经提出过“明德配天,以德慎罚”、“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思想。可见,“德”在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仁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礼 《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即,礼,为在日常生活中,君子行动所遵守的方法和规则。《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在儒教中,礼甚至作为了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人”的标准。

在儒家思想中,礼的集大成者当然是孔夫子。尊崇儒家思想的人,奉孔子为圣人,像孔夫子一样尊教重道,是每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人的理想。遵守礼的人,会合宜且虔诚地参加古老的仪式典礼。他会根据他的身份习尚与礼节—儒家思想的根本概念—表现优雅而庄重地控制着自己所有的举止、身形姿态与动作。可以说,“礼”体现出一种典雅和自治以及儒的尊严。

但是,礼并没有在古代中国的全民中适用,它只是贵族的特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古语便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四)忠与孝

忠是维系国君与臣民之间的纽带,而孝则是维系家庭关系的一条纽带。忠是指臣子对国君的绝对的沉浮,孝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家长的绝对的支配地位。这也体现出身份在古代中国的重要作用。这两个字,好像戴在中国人头上的几千年的紧箍咒。至今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影响。“百善孝为先”,便体现出了这个道理。一个不忠不孝的人,会遭到刑罚的处罚,同时也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二、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国有国法,家有家法

在古代中国,家和国史两个非常重要的单位。若干人组成了一个家,而若干家便又组成了一个国。“国家”一词便由此而来。在国家和家庭中,都有着自己的规则和方法。这些规则和方法统称为宗法。

因为由国和家之分,所以便有大宗和小宗之分。“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是古代宗法的基本原则。除了这个基本原则之外,还有很多纷繁复杂的规则,在内在和外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比如在家庭中,以父亲为最具有权威的人。而父亲去世后,长兄即为最具有权威的人。还有,一个女子,需遵守三从四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从三从四德等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法律思想对秩序的严格要求。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妇女必须忍受无数规则的束缚和约束。这样下来,虽然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水平。但是,一是因为当时教育普及范围不高,所以老百姓只是在被动的遵守这些规则,二是这些规则确实压制了人们尤其是女子的内心和行动的自由。所以,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几百上千年后迟迟不愿接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封建统治异常稳固的原因。

(二)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分析这句话。道德和法律同时为调控社会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儒家法律思想的支配下,道德显然站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但是道德和法律虽然有不同,但是也有相通的地方,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孔子遍是希望通过“德主刑辅”达到“德治”。“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听讼,吾犹人也,必使起无讼乎”(《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以德去刑,以仁去刑,而非以暴治暴,以刑止刑,其所侧重是违法与犯罪之防范,以道德教化来进行防范,本身就是法律向道德的转化,由刑辅德,为德治提供了硬性保障,这一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体现法律与道德之地位比较,更重要的是促成一种法律文化的形成,一种法律社会化的底蕴。

礼和刑事古代调控社会的两种手段。虽然礼法并用,但是在儒家法律思想中,礼显然比刑更加重要。比如在家庭中,三从四德等规则是礼的一部分,这些规则控制着中国人几千年。而刑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是明显低于礼的。除此之外,礼和刑并不是对所有人适用的。周朝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刑不能适用于大夫以上,里不能适用于平民百姓。这是赤裸裸的不公平。也是当时当时社会的法律适用的最准确的概括。

除此之外,在古代中国,道德和礼还能干预司法。“春秋决狱”遍是最好的证明。“春秋决狱”是指审判者运用儒家经典如春秋等判决案件。这样的做法在现在来说是极不合理的,严重的干预了司法的稳定性、严肃性权威性。但是,也许“春秋决狱”给司法注入了一些人文精神和道德关怀。但总的来说是绝对的弊大于利的。

所以,在那个时代,法律是居于道德和礼的后面的,德和礼占据着统治的地位,法律终究视为前两者服务的。那时候的法律人,可能是哭泣的。

(三)法律的适用张弛结合 孔子曰:“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这一思想乃其“仁”之思想的体现,但欲达到“中”,他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就是“宽猛相济”。《左传.昭公二十年》载:“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而在《礼记.杂记》中:“子曰: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亦反映了孔子之如此思想。如果说“德主刑辅”作为其法律思想的主导思想原则,而“宽猛相济”则是其法律思想的具体指导方针。“择其二端二用,”也是孔子政法思想的中庸之道。如古代对破坏社会基础家庭基础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十恶)采取了极其严酷的刑罚,甚至违法犯罪人会千刀万剐。而长辈对小辈的侵害则可以从轻或减轻抑或免除处罚。这样做可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但也破坏了司法的平等性。

(四)仁的核心地位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孝悌是仁的基础。其法律思想是主要是基于对国家或社会,家族或宗族的兴衰的关注,而过分压抑了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在其思想中体现强烈的国本位和家本位思想,而也是这一点一直支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在仁的支配下,不仅是立法、司法还是执法都必须体现仁的思想。但是近现代,随着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之风的吹来,仁思想与西方思想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和越来越实质化的交流与碰撞。

三、儒家法律思想的影响

儒家法律思想史我国中国古代起着支配作用的法律思想。而历史是传承的,法律思想也是传承的。时至今日,儒家法律思想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法治的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慎刑的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这反映出儒家法律思想感化教育为先为主,惩罚为后为辅的思想。反映在当代法律中最显著的就是刑法的罪刑法定的原则。

罪刑法定是指被告人的罪名和刑罚都必须要有刑法来规定,既不能由非刑法的东西如习惯契约来规定,也不能由除刑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来规定。而且刑事诉讼必须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进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虽为处罚犯罪人的法,但是它更是保护犯罪人的法,处处体现着慎刑的思想。这与儒家的仁和德教的思想史不谋而合的。

除此之外,其他法律领域也体现着这种谨慎处罚的思想。不仅如此,在立法、司法、执法中,也体现着这种思想。比如行政法的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

(二)国家为上的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强调君权皇权至上,权大于法。这种思想和基调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法律。在古代中国,中国史法治和法制的中心,掌握着最高的立法权、司法权。“法由君出”。而且,中国的法律一直是统一的,没有出现欧美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法域的套路。在今天我们国家与此也有一定的相同的不同。在当今中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权属于人民。而且我国的法律也是统一的。但是,当今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这决不代表人民就能随意干涉法治。这与古代中国权大于法的思想是不同的。

(三)厌讼的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强调道德礼教和调节的作用,其核心在于:注重人际和谐,轻视法律诉讼;重视道德教化,注重犯罪预防;重视贤人政治,轻视个人权利。这也就导致了人民厌讼情绪的出现。古语有云:“好讼之子,多数终凶”。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厌恶诉讼,爱好息事宁人的思想。这种厌讼的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有的老百姓甚至认为一打官司就会触霉头。这种思想与当今社会的法治是有一定的矛盾的。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厌讼,因为诉讼是我们的合法的权利。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就应该拿起诉讼的武器。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道德和调解的作用,不能成为讼棍。总之我们要把握好诉讼的度,既不能厌讼,也不能一味的依靠诉讼。

(四)人治的思想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儒家法律思想强调人治,强调“为政在人。”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也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都把统治者道德的好坏,看成是影响民众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而在当代中国,强调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法为上的思想渗透着整个国家。但是在强调法治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的作用。

首先,不管是立法、司法还是执法等,都是人来实行的。“徒法不足以自行”。缺少了人的法治是无法想象的。其次,法律人的带头示范作用也是非常作用的。倘若每个法律工作者都能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我国的法治也应该会更早更快更好的实现。否则,只是有着完善的法律,而没有拥有信仰法律、掌握法律的法律工作者,那法律只不过是一张充满着生硬辞藻的废纸而已。

(五)仁治的思想

儒家法律思想强调仁治的思想,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也是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的。首先,法律不仅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的规则,而且也应该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仁爱观念。生硬的法律只能被人们所遵守,而不能被人们所信仰。其次,在司法过程中其实是一个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如果一个法律工作者没有仁爱的价值,而是一个偏执的法律狂,我们也很难想象他能驾驭好法律,他也很难运用法律保护当事人权利,做到惩恶扬善。所以,即使是法治,人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六)家庭因素

前文说过,宗法分为大宗和小宗。大宗即国法,小宗即家法。在现代社会,家庭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我国是有这几千年儒家思想积淀的国家。比如,在我国,当今父亲仍然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和权威。对于这种思想和习惯,我们不能抱着全有全无的态度去处理。我们应该抱着扬弃的态度去处理。比如,对于孝这个观念,我们应该要大力弘扬的。毕竟,家庭依然是维系社会的纽带。但是对于那些不好的因素,比如“三从四德”这类的,我认为应该是坚决抛弃的。在这个男女平等,甚至女权愈来愈大的社会,我们应该解放妇女,还妇女以自由。而不应该继续的毫无人道的用旧观念来压迫他们。总是,我们应该用扬弃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儒家的家庭观。

四、结语

儒家法律思想史流传于我国数千年的法律思想和法律传统,对我国古代的法律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儒家法律思想依然有着自己的可取之处,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抛弃的糟粕。而且,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清风已经吹入中国很长时间,不断的、越来越强的影响着中国的法治。在此种情况下,中国的法治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抉择。留给我们的任务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我认为,面对不同的法律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管是儒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等,我们都应该抱着这种态度和方法来进行抉择。只有这样,我国的法治才会向着包容化的方向发展。会越来越完善。

第四篇:网络文化影响下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思考

网络文化影响下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思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一中学黄征兵010400

摘要:现代科技发展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极大方便,特别是包括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整合,它都将有可能改变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状况,改变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也不同程度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一、网络文化的双重性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世界的电脑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进行通讯或分享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时代下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如恶劣凶杀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各种事故等人难以预测和左右的外界条件,是产生冲击力的不健康的网络环境因素。但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中学生冲击甚大。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是造成中学生非正常心理的一大因素。与此同时,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学校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弊端。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的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另外,很多学校口头上说是实行素质教育,实际是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使许多学生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等等。还有部分教师欠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惯于不自觉地将许多本来属于心理问题的东西看成是思想意识问题。如:把学生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这种把学生心理看成思想问题来处理的方法,必然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失误是网络时代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直接表现。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修养。

二、网络时代各种消费观念对青少年的冲击

青少年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各种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因此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好坏,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更有些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冲击以及西方后工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其社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现代人与传统人在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上的巨大反差,是现代社会大环境中的突出特征。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大环境中的主流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而不是计划经济的。这至少可以说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环境更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开发和应用,只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都很强的人,才有可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然而,对于今天还在成长中的独生子女们来说,他们所面对的小环境,却大部分都处在一种家庭计划经济的氛围内,而且与我们过去“贫穷”的计划经济不同,今天的孩子,既“享受”着计划经济的“无忧无虑”,又享受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与满足。就物质环境的富裕来讲,常言道:“逆境出人才”,客观的顺境生存状态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孩子自强自立的氛围,但更主要的不在于顺境生存本身,而在于家长主观的意识、自身的素质。新近有调查证明,现在许多家长虽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家教”素质却普遍偏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溺爱过度。当代青少年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各种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因此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三、当代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信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冲击越来越大,在一些学生中,认为有钱没钱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这种社会风气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可以由被动教学变为自发地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改变。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学生整体素质面临新形势,由于当前纷繁复杂的消费观念与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影响,学生需要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把握一切发展机遇,以先进的价值观和高素质的思想修养,排除一切腐化堕落思想的干扰,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迎接一切挑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难题,积极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对青少年

开展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审美教育。学校要配合家庭积极引导青少年合理消费,对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拒绝,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要经常性地与社会相关部门联手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种种活动,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利于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价值取向。中学生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建设者,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大多数中学生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在当今网络文化泛滥的构建时期,只有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对青少年学生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冲击。面对这些冲击,通过与社会相关机构联手组织活动,进一步开展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符合时代发展并且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

四、素质教育中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论

在当代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缺乏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剖析的相关内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般的批判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而是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因为他们把资本享有的人权粉饰成抽象的、普遍的、人人都享有的人权,这种人权,对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往往只能是欺人之谈。人权又成为吸引人民同它一道推翻专制制度的旗帜和口号。但是,在资产阶级利用人民达到自己的目的时,无产阶级也利用资产阶级来争取和实现自己的人权。在资产阶级统治的现实王国中,人权本质上只属于资产阶级,在应然领域,资产阶级人权是作为一种愿望、理想和要求而存在的,它宣布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享有天赋的人权,甚至在宪法中加以确认。

结束语: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相结合的原则,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工作目的,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根本任务,所有这些都包含着尊重人权,发展个性,维护人格平等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人生

观教育无疑是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2 教案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专题式学习。他们思维较活跃、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史料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进行判断能力也有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是,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叛逆性很强,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高二学生已经完成了文理分科,本学期对于理科班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如何让理科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对于文科班学生而言,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尝试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史料研读法等自主性学习。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

〘导言〙

〖文科〗如何学好历史?

一、自求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菩萨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问:真的是一百家吗?

答:不是。‚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问:‚争鸣‛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问: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对立、相互批驳吗? 答:不是,还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

课本P7‚知识链接‛:‚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我们可以想象,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各政治派别的学者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在思想文化领域该是怎样的一种繁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老师先来讲一个故事: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投影: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挣了钱呢? 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后呢? 生娃娃!

生了娃娃,让他干什么? 当然是放羊!!

看了这段对话,我们不少同学都笑了。但我们在笑过之后,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放羊娃会有如此单纯、幼稚,甚至可笑、可悲的想法呢?

答:因为他受的教育太少了。问:为什么他受的教育太少了呢? 答:因为他家太穷了。

问:他的想法归根结底受到什么问题的制约? 答:经济问题,生存环境。

这折射出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大家想想,是什么规律?

答: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我们能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说一说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呢? 答: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旧制度走向崩溃;东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诸侯崛起,诸侯为了在争霸中胜出,纷纷招揽天下人才,士大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贵族在战争中沦为平民,不少士大夫兴办私学,评论时局,寻求恢复社会秩序的良方,把本来只保存在贵族阶层中的知识带到民间;……

投影:

⑴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社会重大变革

⑵经济:井田制崩溃

⑶阶级关系:‚士‛的活跃

⑷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儒、道、法、墨四家。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现在我们就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个学派,开展分组学习。

投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问:这是哪位历史人物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呢? 答:孔子。

下面让我们共同解读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投影:孔庙

答: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投影: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问: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

〘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投影: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由材料可知孔子的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同学们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所创立的这一套学说,我们后人称它们为儒家学说,而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在儒家的历史上还有一位‚亚圣‛,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

答:孟子。投影:

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

孟子的意思很明确,国家治理得不好,国君不能胜任,人民有权使他易位。基于这样的理念,孟子发展了孔子‚德治‛的思想,提出‚仁政‛的学说。孟子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答:民本思想。

因为孟子对儒家学说作出了这样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人把孔子和孟子并称为‚孔孟‛。

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儒家又出现了另外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荀子。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的观点,什么是‚天行有常‛呢?

答: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正因为荀子认为自然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所以荀子又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号召人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当然,荀子也很重视‚礼‛,他认为学习的目标就是认识和把握‚礼‛。

投影:孔子问道于老子

相传一代宗师孔子曾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才的老子,这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后世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动人的故事。

阅读教材,结合下面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投影:

韩非是当时韩国的贵族。在春秋战国那个特殊的年代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阶层,他们衣食简单、生活简朴,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这个派别,我们称它为‚墨家‛。

投影:电影《墨攻》海报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特别强调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建立了自己的‚兼爱‛、‚非攻‛的主张。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著述讲学,周游列国,思想互相激辩,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刚才我们一起感悟了学术大师们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碰撞出的璀璨的思想火花。那么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到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历史影响呢?

投影:诸子百家在现代中国

9月28日,2009己丑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孔庙举行,来自国家、省、市有关领导、海内外的儒学专家、孔子后裔、孔子崇拜者数万人参加这一典礼。

——摘自《中国新闻网》

投影:诸子百家在世界

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弟子‛。

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投影:海外孔子学院分布图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板书)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⒈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⒉儒家思想在吸收各家之长融合积极因素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其实,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百家争鸣中的各派思想直到今天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请大家各抒己见,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百家争鸣中的各派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答: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建立和谐社会;八荣八耻;以民为本,取消农业税;建立节约型社会;义务教育;诚信;孝;因材施教等;……

可以说,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今天,每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要从那个时代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灵感。

投影:

现在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儒家代表: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楚浪费水电的行为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我想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了。

道家代表:我们建议采用‚无为‛的办法,让这种浪费的行为再维持一段时间,等水电部门停水停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立起节约的意识。

法家代表:我们觉得应该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制度,对浪费水电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成立一个督察队,对浪费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有力的惩罚措施。

墨家代表:我们会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他们的节约意识。另外,我们会身体力行做节约的典范。

下载谈谈儒家学说对人生观形成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儒家学说对人生观形成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形成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形成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经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塑造与不断完善。作为一个社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青年人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年人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有世......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

    人生观教育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种精神动力;为不同群体提供共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在新时期人生观教育有新的特点,人生观教......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录 中文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

    儒家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篇模版]

    “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研究背景 孝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几年来人们把“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分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都不是圣人想出来......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范文模版)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安塞县第二小学 黄文梅 摘 要: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日本就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教大的国家之一。......

    浅谈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浅谈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邰丽娜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也随之出现。我们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

    古代小说对近现代小说的影响(共5篇)

    古代小说对近现代小说的影响: 1.《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诗意践行》徐德明著,2008年6月第一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13我们必须回溯白话小说中的韵文产生的表演机制体认识宋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