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题 目:浅谈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杨美素
内容摘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课堂教学中爱与情感是一以贯之、须臾不可或离;同时教育教学推其极致而言,其本旨就在于情感教育。同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儿童,他们不太会判断,也不太会察言观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带有任何情绪性,即使自己再生气都必须把对学生的责任放在第一位,所以,小学教育也是一种责任教育。
关键字: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 责任教育
教师多重心理角色也决定了教师比别人有着更多的压力:他们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传承者,又是管理者、学习者,还得担当父母的角色、子女的角色。多重心理角色的要求常常使教师左右为难,应接不暇。人们常说:百人百姓百脾气。老师与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老师是成人,他们的思想已经成熟,对问题的认识、态度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学生个性开始显露,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思想不够成熟,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可塑性很强。如果老师与学生有了矛盾,适当适时地处理好,会有利于学生的进步、班级的发展。
一、何为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联系的环节、内容、方式不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
(三)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四)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的伦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构成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
二、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
小学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之间,处于人生的童年期。童年期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阶段。从发展速度上看,童年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童年期学生因其身体发展的平稳性和心理发展的无尖锐冲突性的特点,为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童年期也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此阶段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而其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师生关系而言,它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第一,极强的吸收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后,师生关系可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教”与“学”为核心这一层面。与幼儿教师相比,小学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多的是教学性质的。儿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第二,极强的依赖性。
这一阶段的师生关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一种依附关系,小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极大限度地依赖老师。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强,他们崇拜老师、信任老师、对老师的话一般的时候都是绝对服从。我们在学校里面经常听见小学生说一句话就是:“杨老师说„„”“邓老师说„„”“XX老师说„„”,从这点看出在他们心里老师说的话是非常有权威的,他们非常依赖老师,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小学老师的责任重大,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影响着学生,我们老师必须为人师表,对学生负责任。从这方面说,小学教育又是一种责任教育。
第三,很强的向师性。
源于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小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学生都有尊重、崇拜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教师能热情地、认真负责地教好他们,这就是向师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向师性更强,他们认为教师都充满智慧,是绝对的权威,是最完美的人。
第四,低中高段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
由于小学阶段历时时间比较长,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独立性逐渐增强,对老师的依赖会逐渐减弱。从亲密度来说,师生关系亲密度在一二年级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四年级以后师生关系趋于淡漠。从合作性方面来说,低年级的儿童更乐于与教师合作,甚至把能与教师合作看作是一种奖赏,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儿童越来越把与教师的合作行为建立在对老师、对任务的认识的基础上,虽然大多数同学仍愿意与教师合作去完成任务,但与低年级相比,那份高兴劲会降低很多。从主动性方面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与老师交往,且儿童本身具有活泼性、冲动性、模仿性和表现欲的特点,他们希望也很高兴与教师交往,并期望从老师那里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爱、关注和肯定。而随着年级的升高,与教师交往的主动性会降低。
三、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要勇于向学生道歉
在学生面前,老师也会犯错,特别是比较忙的那段时间,经常会忙昏了头,上课时偶尔也会把字写错,学生也跟着写错了,等反应过来或者某个学生提出来时才去改,这时老师主动说声“对不起,我忙昏头了!”学生更改作业时会少一些怨气。有时候,因为学生作业太乱或者有学生调皮捣蛋,偶尔也会骂错学生,对于小学生,大多数被老师骂错的学生在老师面前都不敢出声,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他们或是在心里恨老师,开始不尊重老师,或是认为老师居然这样看待自己而因此失去努力向上的干劲。老师往往骂到中间部分或者已经骂完了,才发现自己骂错了人,这时候,有一些老师会出于面子问题而选择什么也不说地停止了训话,这种做法我认为你是很不妥的,虽然小学生在老师面前什么也不敢说,但并不代表学生们不会在后面议论老师、表示不满,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到那个被骂的学生,而且会降低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对师生关系是极其不利的。我认为最好的补救办法是:发现自己骂错了学生时,应当及时改正过来,告诉那个真正犯错的学生你的这种做法不对,老师不能容忍你这么做,换做家长也不能容忍你这样做,接着向刚才错骂的那个学生道歉,并借此机会给全班同学上一课,用自己的实践告诉孩子们应该知错就改、主动道歉,老师都可以这么做,那你们更应该这样做了。另外,告诉那个真正犯错的学生,当你发现你的同学、你的好友为你背黑锅时,应当讲义气一点,应当勇敢一点,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二、敞开胸怀,宽容地对待学生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要严格教育,让学生懂得那样做确实不对,以后自己不能这么做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一个敞开的胸怀等待着学生回到正轨上来,当犯错的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时,应当及时表扬与肯定,必要时可以呼吁大家学习一下他及时改正错误的精神,给他加加油。让消沉在错误中、被责备与自责的低落情绪中的学生看到阳光的存在,看到只要自己向好发展,老师同学依旧会像以前一样接纳他,喜欢他。
第三、老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作为一名教师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学会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实际上,对于新生事物,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能比你更强。在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思想变化,注重培养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朋友。比如:课余时跟他们吹吹牛,跳跳绳,带着他们玩玩游戏,用他们喜欢的方言跟他们进行交流,学他们的好朋友一样称呼他们的小名,拉着他们到校园里进行疯狂拍照,闲余时把自己快乐的照片拿出来和他们一起分享,给他们讲讲老师读书时的故事等,都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不错方式。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近又崇拜,认为我是值得信赖的老师,能把我当作好朋友,从而树立起了老师崇高的威望。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教师要懂得缩小与学生思想上的差距
很多老师常常把学生的很多新奇的观念认为是标新立异,总是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去要求他们,他们肯定无法接受。想要与他们作朋友,就得认同他们的认知世界,否则,他们就会排斥你。只有学会缩小与学生的差距,学生才会接受你,把你当朋友,真心的与你交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第五、了解学生情况,避免误会学生
在我们做学生的年代,学生的所做所为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办,而今天我们仍以这个标准要求学生肯定不行。因此当学生有自己的主动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轻而易举的就去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判定他是在犯错,听听他怎么说,还要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弄清事情的原委以后再来作出符合实际的判定。
第六、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留一份面子
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新人,他们这一代人,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在家的兄弟姐妹也不多,在加上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他们在家想要什么有什么,从小就是掌上明珠,大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留一份面子尤为重要。
为了防止学生走极端,老师应该做到不管是上课的时候,还是在处理学生的问题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留一份面子给学生。这个学期我就遇到一例,男生与女生坐在一起,女生的钱丢了10元,恰好看见男生拿着9.5元,班上没有同学捡到过10元钱,每个人都说自己没有拿过那10元钱,我问那个男生他的钱从哪里来的,他说是妈妈给的,我接着问他妈妈给了他多少,他说10元,那给姐姐了几元?他说也是10元。下课的时候我单独问了他的姐姐,妈妈给了她多少钱,他姐姐说她只得了5.5元,第二节课,我又问他妈妈给了他多少钱,他说是20元,他说姐姐的被他用了,我问他还剩多少,他说没有了,而且那两天他经常不是没有语文作业本就是没有数学作业本,我问他为什么不买一点作业本,他没有说话。可见,他的话漏洞百出,而且平时他是一个喜欢哭鼻子又会撒点小谎的孩子,以我对他家的了解,他不住校,他姐姐住校,他姐姐只得5.5元的零花钱,妈妈不会给他那么多的,我想那10元钱应该是他拿了,但是因为没有学生看见,他也没有承认,他又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所以我也没有说钱可能是他拿的,我还安慰那个丢钱的女生,既然他说他没有拿过,也没有同学看见他拿,我们就不能随便说钱是他拿的,只能说自己放钱太粗心了,没有放在安全的地方。我还提醒了全班同学贵重东西和钱不能随便放在桌空里面或者文具盒上,还问了全班同学有没有看见其他同学进过我们班教室,提醒全班同学如果是本班同学拿的就自觉地改正错误,其实老师一看监控录像就知道是谁了(其实我们学校是没有摄像头的,只有电脑,天真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没有摄像头,只是我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老师会暗中观察他有没有主动改正错误,若他不知悔改,那老师就不会客气,在队会上公布这个事情,还要严惩不贷。第二天,扫地的同学捡到了10元钱。这样既给学生留足了面子,也给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同学来一个下马威。
对于那些偶尔犯错的学生,如果他的心理素质差,一次的打击,一次的面子损失就可能使他们产生更加严重的逆反心理或者对学习失去信心,可能使学生走上后退的道路。而有一些学生的脸皮很厚,如果你是在真正掌握情况的情形之下,可以用最打击的语言来让他记住你。难就难在怎样去区别和真正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这也是老师平常特别要注意观察了解的。
参考文献:
1.《“事”说师生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严育洪主编;
2.《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严育洪主编;
3.《中国教育问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王晓燕 谢云挺主编;
4.《师道实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陈桂生主编; 5.《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全国十二所大学联合编写;
6.《小学教育心理学》 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章志光主编。
第二篇: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如何与学生沟通?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2、教师要真诚。
3、要允许学生犯错。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犯错是很常见的,就是老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允许学生犯错呢?!学生犯错时,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学生要宽容。
4、要让学生明白你是真心为了他好。
学生都是有良心的,只要他明白你是真心为了他,他会感到你对他的期望而努力朝好的方面发展的。
5、要时常与学生交流。
时常与学生交流,不仅仅限于谈话,也可以通过班会、集体活动与学生交流,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契机与学生交流,塑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班集体,这样学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与你及时交流。
第三篇:如何处理与技校学生关系
如何处理与技校学生关系
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加上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有体会,一个人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50%以上是与学生的交往。技校师生间的关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学生都愿意与老师接近,都愿意与老师交谈,尤其是他认为重大的事情一定愿意告诉老师,他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得老师的重视。与学生具有“向师性”一样,老师也具有“向生性”。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身边能获得知识,健康成长。可以说,每个老师的心底都是爱学生的,技校老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来交往,给学生是有足够的尊重的;第二,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师生交往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人际交往,它是教师按预定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在教师对学生发生影响时,学生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教师,师生交往就是在这样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实现的。技校教师除扮演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外,还扮演着家长代理人、纪律执行者、模范公民、心理卫生专家、学生的知心朋友、团体的领导者和“替罪羊”等社会角色。由于这些角色问本身存在着矛盾,使师生问的交往变得复杂。教师若想胜任这种角色,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所以说,做个好技校教师是一门艺术。当前技校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疏远与冷漠这一不良倾向,主要是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师生交往仅仅只有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除此就没有更多的接触。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才愈来愈疏远与冷漠,导致目前师生交往与关系的如此难堪局面。年轻一代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教师而获得知识,技校生对教师的依赖关系逐渐下降,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吸引力减弱。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在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提前,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以外的联系自然减少。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技校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技校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其次,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再一个就是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一名成功的技校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新型的技校师生关系首先就建立在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教师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网络和信息时代中,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四篇: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我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先后接过三、四个班级。每个班级的特点各有不同,每个学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无论是那个班级,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留给我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因为这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教育好学生的首要条件。
我一直认为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不是一个应是几个。在学习中,老师与学生是师生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老师与学生是亲人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学生,问寒问暖,体贴入微;在社会中,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能理解学生,为他分享快乐和痛苦。
这是我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工作时,得出的一点结论。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还要从一件小事说起。那是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特点是学生的素质不是很高,缺乏组织纪律观念,我行我素是每个人的做事特点,学习意识缺乏,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接到这个班时,我按照以往的惯例对班级学生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学生的现状做了具体的措施,主要的办法就是以“严”为主。因此,在班级时学生经常看到的是我严厉的面孔,听到的是严肃的语言,学生也就不敢在我面前有说有笑,最重要的是不敢放肆。就这样,他们在我严格的要求下努力学习。班级每天都非常平稳,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就是打架骂人这样的事都很少见。我在学生的眼里就像是一位“母夜叉”。这种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占据了很长的时间,终于有一天,学生对我的认识改变了。那是我们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去动物园游玩。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是一个比较大的动物园,我们进园后一直再走很少休息。快到中午的时候,动物园有一项活动“动物大巡游”,就是很多动物在驯兽师的带领下围绕主要道路走一圈。我们选择好最佳的位置以便观看。为了让学生都能看到并注意安全,我让他们坐在道牙子上,并尽量紧凑一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可爱的动物。这时,我班的文娱委员突然说了一句话:“老师,你为什么在学校对我们那么严厉,这时对我们这么好呢?”听了她的话,我回答说:“在学校要学习,学习上不能马虎,这里我们是来玩的,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当然要关心。”
这次春游后,学生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不再是像以前一样被动的接受我的教导,而是主动学习,并且将班级看成是自己的“家”。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的反思,作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并且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用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第五篇:(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
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
一.前言
关于暑假实践,我个人并不在行。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身为班集体干部,如果时间能力极差的话,那么无论是在学校这个小集体还是进入社会大家庭都将会生活的举步维艰。
又是一年暑假却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高中和大学同时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而高中学的基本上是书面知识,大学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应该学好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活已经匆匆过了四分之一,是时候该想想步入社会该作何打算了.。我要尝试出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其实学校要求我们参加社会实践 , 无非是想让我们提前接触社会 , 了解社会 , 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 , 于是我才决定今年要真正的去接触社会 , 品尝社会的酸甜苦辣。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更应该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调查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希望通过这次认知实习更进一步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而且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我也想通过这次实习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二.调查目标
想来想去感觉自己可以通过调查班集体的同学与辅导员的关系及其同学对辅导员的认同感等做一个调查,于是我就有针对性的做了一个调查表,然后调查了30名同学,整理出报告的基础材料。以靠自己调查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30名同学来展示“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以小见大,从部分一般性学生推理到全校的学生,再到“高校”这一范围。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实施者,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辅导员和谐师生关系对创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从阐释“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的含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强调了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等不同层面提出了构建新途径。
三.辅导员的职责
辅导员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构成高校师生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
系之一。受来自辅导员和学生两方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多样关系模式。辅导员在两者关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他们从自身出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是辅导员有效地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对构建和谐校园甚至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具体状态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吸引和排斥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辅导员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联系最直接的老师,因此,辅导员与学生的人际关系自然而然成为大学生在校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辅导员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和成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较大影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辅导员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
据调查,被调查的人员中有4人在暑假给辅导员问过好;11个人认为辅导员严厉,18个人认为辅导员温和;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认为辅导员不能在心灵安慰上起到父母的作用;80﹪的学生愿意和辅导员搞好关系。
学生在心情不好时是否和导员谈心情及其可能性的比例如下
调查显示现阶段我们电科09级的大部分同学与我们的辅导员关系不融洽,多数同学表示与辅导员的关系一般,有甚者表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形同陌路,关系很疏远,我想这虽然那是少数同学的看法和体会,但毕竟也反映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科09级的受调查者与辅导员现阶段关系比例如下
学生对辅导员过去一年对学生的管理及要求的表示如下
导员做的不足,应该多抽点时间与学生交流;总体评价上辅导员为人温和,是一个称职的辅导员。
2.总评:辅导员与学生关系不和谐
我校是一般性省属高校,在调查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的立场上可以推广到其他一般性大学中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也普遍存在不和谐的关系。
3.目前辅导员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师生交往缺乏主动性。有的学生对老师怀有敬畏心理,与老师交谈感到拘束,加上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他们缺乏与老师交流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有的辅导员老师忙于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长此以往,就构成了师生关系被动、僵化的不和谐局面。
2、师生关系紧张化。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对民主和平等的渴望日益强烈。而传统文化“尊师重教”的道德要求,使教师天然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这种意识会随着教龄的增加而增强,面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会拉大,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化。
3、师生关系功利化。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强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们除了要求专业成绩优秀外,还要求得到“党员”“优干”等政治身份,为了功利性目的,刻意向老师靠拢;有的老师也为了评教考核中得优,一味地迎合迁就学生,甚至滥用权力,在评优奖励、遴选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等问题上夹杂功利色彩和非工作因素,严重损坏了辅导员的形象,扭曲了纯洁的师生关系。
4、师生关系淡漠化。90年代出生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班级利益和老师的教导不放在心上,对人对事的态度十分冷漠。也有一些辅导员老师缺少耐心和责任心,不能及时与这些同学取得联系和沟通,从而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化。
五.解决问题
A.辅导员方面:
辅导员起着管理的作用,他们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并布置到学生中的,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服务为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紧贴群众利益、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尽一切力量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予以帮助引导,如帮助贫困生解决勤工助学、申请贷款的问题;组织大型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注意了解倾听同学们对学校工作不足之处的批评建议,对合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学校反映。总之,要从全局着想,从点滴处着手,保障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
1.做“有心”的辅导员。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一定要具备“四心”,即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①爱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辅导员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辅导员要用爱心
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真心对待学生,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无论哪一类的学生都需要辅导员的关爱。爱与尊重是沟通学生心灵的基本方式。②细心。现今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扩大,大多是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进入大学后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生活环境不适应、孤独感和空虚感、学习方法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等,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辅导员独具慧眼,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对大一政治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③耐心。耐心能促使学生与辅导员交心。学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帮助解答,学习方面的、生活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甚至感情方面的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非常有耐心,仔细聆听学生们的心声,耐心地为他们进行开导,做一名倾听者和解惑者。④责任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是我们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有些辅导员工作确实太忙,无力做太细致的工作;有些辅导员不是很负责任,工作不到位,方法不得当,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导致班级建设跟不上,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以自己工作忙为由推脱责任或采取冷漠的态度。
三、要善于学习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
2.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辅导员同志在工作中除了争取培训交流的机会,还要在自我要求上下功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不仅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要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而且要谙熟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另外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和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去,并从中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造,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自我的认识能力,最终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B.学生方面:
1、尊师乐业,明理善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要秉承 “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给辅导员老师应有的尊重。其次在勤奋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文明礼貌待人处事等方面,与辅导员及时联系,主动沟通,交流反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大有裨益。
2、投身实践,增强集体意识。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谈薄。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寒暑假组织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机会,大学生可以走进基层,走进
群众,走进生活,在实践中磨炼品质、感悟人生,促进个人道德的社会化,增强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有自己的思想和一定的能力的群体,传统的家长式的组织管理方式非但不能有效的达到管理的意义和目的,而且极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渴望受到重视和尊重,渴望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希望辅导员是一个能够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支持自己,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即使通常难得一见,可一旦想起辅导员的样子,就会感到欣慰,而一旦相逢,心中就涌起聊一聊甚至倾诉的渴望。当遇到困难时,辅导员是第一个可以求助的人;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总是希望辅导员来分享自己的喜悦。这就是——朋友。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调查方案设计很不完善,致使调查无论从程序,还是最后结论的得出,都乏善可陈。但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获得了一些收获。
后附件:实践问卷调查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