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渊明集序 阅读 及答案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陶渊明集序
萧统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①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②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③,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厘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注:①妒忌。②大自然。③xuán,远,悬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韬:隐藏 . B.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 吊:哀悼 . C.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 匹:相当、相等 . D.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饕餮:贪婪 ..【解析】选C.可以通过“子常、宁喜之伦”的“伦”同理推出为“一类人”之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亲己之切,无重于身 将有事于西畴 ..C.故道存而身安,鸟倦飞而知还 .. D.或货海东之药草
或命巾车 ..【解析】选C。A.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后一个“之”动词,往;B.介词,前一个“于”意为“比”,后一个意为“去、到”; C.连词,都表示表承接;D.前一个是不定代词,“有人”,后一个是“有时”。3.下列选项不属于作者编辑整理陶渊明集原因的是()①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②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③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④尚想其德,恨不同时⑤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解析】选D。②是说名陶渊明文中的瑕疵,⑤是说编集的意义。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炫自媒” 与“不忮不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方式,作者极力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
B.陶渊明诗中之“酒”,虽然是“寄酒为迹”,但也正是陶渊明借酒浇愁、以酒买醉等消极人生态度的表现。C.“安道苦节” “与道污隆”中的两个“道”字,说明了陶渊明的隐居避世达到了作者提出的人生最高境界--合于“道”。
D.作者对陶渊明《闲情赋》一文提出了批评,是认为这篇文章没有“讽谏”作用。
【解析】选B。陶渊明饮酒应该是他孤高不群品性的表现。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2)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王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
(3)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我崇拜他的品德,恨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一个时代。
附【译文】
炫耀自己推销自己的人,是(没有教养的)男女的丑陋行为;不妒忌无所求的人,他们的心就光明通达。所以说圣人隐藏声名才华,贤人躲避俗世。什么原因?追求品德,最重要的是不要超越道德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说道理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道理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应该和大气一样散散合合,随着时间任意放纵,怎么能总是为担心的事情操劳,庸庸碌碌的在人间生活!齐国赞扬赵女沉迷欢乐,各种珍稀的食物,豪华气派的车马,锦衣玉器的贵重,快乐倒是快乐了,忧愁也随之而来。祸福相互依赖难以预料,庆贺与哀悼相互依存。智慧贤能的人,生活就像如履薄冰;愚昧贪婪的人,争相追逐利益就像大水流淌。玉石产在山中,因为珍贵最终被开采;兰草生在山谷,就算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庄周在濠水边上垂钓,伯成在田野耕种,有人贩卖大海东边的药草,有人纺织江南鸟类的落毛。就像那鸳鸯的雏鸟,怎么能和鸢鸱的肉相比;就像那小小的州县,怎能获得文仲的祭品!至于子常、宁喜等人,苏秦、卫鞅等人,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怀疑,沉迷于它从不后悔。主父偃说:“活着享用不到五只鼎规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真的像他所说,岂不痛快!又楚子到周朝参观,被王孙满羞辱;霍光官爵尊贵,因为锋芒太露导致灾祸。贪婪的人,非常的多。
唐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国君接班人),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王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高明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揣着遗书被皇帝接见,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在清潭上击鼓,放弃政务享受乐曲。他的情趣不在于百姓政事,把政事寄托在情趣之中了。
有人怀疑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而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而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能跟他能相比的。其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以穷困为意。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我崇拜他的品德,恨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一个时代。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简单的作了一个集子。白色的玉璧也存在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如果没有劝谏世人的作用,何必写出来呢?可惜啊!陶渊明不写这篇就更好了。我简陋的给他写了传记,收录在这个集子里。
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逐名利的心思就会消散,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祛除,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不强求能奉行仁义,官爵俸禄也能舍弃,不必到皇帝身边任职,追求名留青史,这篇集子也有助于教化世人。
第二篇:《陶渊明集》读后感
《陶渊明集》读后感
《陶渊明集》收录诗文辞赋等作品共l42篇,以诗歌为主。陶诗以五言诗为佳,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传统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其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有晚年归田以后写的《杂诗》、《饮酒》、《咏贫士》等抒情言志之作。其田园诗包括中年出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后改为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星子)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对于陶渊明,我们知晓最多的非他的田园诗词莫属,他开创了田园诗词的先河,那种淡泊,那份飘然,远远地脱离出了但是那个昏乱的世道,我觉得他最大的成就在于他隐世避居之后的田园诗词,经历了世事的变故,在世俗中的游历,感悟,才有了那样一份飘然于世的情怀.《陶渊明集》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让其有了现在的丰富程度,让我们有幸了解更多,更深刻的陶渊明这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集总计七卷,其中搜录了陶渊明一生创作的大部分存世的诗词,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继承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艺术传统,以质朴、精炼的语言和“白描”手法,形成淡远淳厚的意境,具有平淡自然、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但是陶渊明的思想是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他思想中消极的东西也不少。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及时行乐的思想,如(《归园田居》其四)中“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虚无主义思想等等,都是值得考究的,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心理弱点,陶渊明这种避世,隐世的心理随着他的年岁的增长也越来越明显。又如中他对于那种避世而居的世外桃源的生活的向往被表现的淋漓极致,这篇文章完全的写出了他的心声,对于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隐逸独处的生活,是他心理最美好的想象,从他写渔夫再度去寻找而不得其踪的描写可知.他也知道这样虚无缥缈的地方并不存在,以上种种缘由也是他“田园诗人”之称的可考来源之一吧。
《陶渊明集》收录诗文辞赋等作品共l42篇,以诗歌为主,还有散文等。陶渊明的诗词中五言诗是最出色的,最具欣赏价值,而且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五言诗也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传统的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有晚年归田以后写的《杂诗》、《饮酒》、《咏贫士》等抒情言志之作;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这类诗以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为主的作品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他把田园自然风光看成是一种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描绘成一种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完全对立的理想境界,因而他竭力把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人生人格理想对象化,使田园与自我精神融汇为一。其咏怀诗其田园诗包括中年出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
中文092方晓旭
0901051022
第三篇:陶渊明集读后感
田园之乐,乐在其中
——读《陶渊明集》有感
陶潜,字陶渊明,东晋末年大文学家。他的诗文不华丽,不矫情,仿佛山野里的一片野菊,不抢眼,却开得烂漫肆意,生机盎然。捧读陶诗,如登高山,如临深溪,如掬清泉,如品香茗,说不尽那份清悠雅淡,浸润心田。
陶渊明的诗文纯真质朴,清新自然。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价极为中肯。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群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对陶渊明的文采也是推崇备至。陶诗艺术手法的活用和自然真淳的风格,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他的四言诗,如“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叠字的运用,使得诗句音韵和谐;比兴的手法,令诗篇更具情趣。在陶诗中,还能读出“庄子”的味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那种豁达开朗、超脱物我的大气令人颇受感染。最令人赞叹的是陶渊明在诗文中“无痕”的表现手法。虽用典,却似自家话语,与上下诗文皆能贯通,浑然一体;看似在状写景物,实则将内心所感一并融入,写景、抒情、议论并无严格的界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似写“人境”,实写心境——诗人那远离喧嚣、淡然沉静的内心。“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正道出了诗人对于出道为官的自责自悔以及重返田园的暗自欣慰。
读《陶渊明集》,对陶公的为人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陶渊明自幼家贫,却能饱读诗书,思想中受到儒家、道家两派学说的濡染。他胸怀远志,却恰逢乱世,报国无门。在他的诗文中,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描写了自己少年时宏伟的抱负。“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之遥,孰敢不至”,抒发了诗人怀志奋起的心意。有些文学评论说陶渊明“消极避世”,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恰逢东晋与南北朝的交替时期,连年战争、时局动荡,陶渊明苦于出身庶族,不受重用,只能做做“参军”、“祭酒”这样的小官,眼看军阀割据、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却无力改变,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最终选择避离乱世,这实是无奈之举。辞官归田后陶公的选择是自食其力,用现在的话说,他做到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如此勤劳务实,怎能说他消极?即使深受老庄的影响,倡导顺应自然与天命,他也并不迷信于黄老之术。诗云“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表明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否定;“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了他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最为难得的是,陶渊明能够荷锄躬耕,安享田园之乐。他不仅树立榜样——“舜既躬耕,禹亦稼穑”,以圣人之举劝人务农,还亲身参加实践——“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提起其中的乐趣,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苏轼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我觉得这番话对陶公的评价极为妥当,陶公为人真诚、坦荡、不虚伪、爱憎分明,其人品的核心词不正是一个“真”字吗?想来,也只有这样自然真率的人才能写出那样清新质朴的诗吧。
掩卷遐思,陶渊明的诗品与人品都给了我诸多启示:做人贵求真,教书务求实。生活可以忙碌、可以喧嚣,但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沉静;世界那样繁华、那样精彩,但自己可以放慢脚步、品味多样人生。都说校园是一方净土,那么每一个班级就是一小块田园吧,只要在这块小小的园地里躬耕忙碌,不必等到秋天,其实每一天都能收获喜悦。
做一个踏实的园丁,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素朴的心;做一个勤劳的园丁,在自己的“园地”里播种、收获;做一个幸福的园丁,分享小花小草成长的快乐„„
第四篇:《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1、简介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
2、目录
卷一 诗四言
卷二 诗五言
卷三 诗五言
卷四 诗五言
卷五 杂文
卷六 赋
卷七 疏祭文
3、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陶渊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为家居读书时期,29岁至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41岁至63岁为隐居不仕时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位人格高洁的隐士,而其诗文则不甚有名。自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集并作序之 后,他的诗文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而且越到后来影响越大。他可以说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书本开头便是萧统所著的一篇序言,其中一句:“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由此可见,作者对于陶渊明的评价是“贤人”,“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更加鲜明地表明作者对陶渊明的钟爱。
陶渊明今存诗歌凡120多篇,辞赋、散文凡11篇。他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诗人的身份被载入文学史的。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赠别,如《与殷敬安
别》、《赠羊长史》等;家训,如《命子》、《责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例如《归园田居》其一:“少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当作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描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憎恶。
(二)对自己劳动生产的体验: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是反映他特别强调劳动对人生、对自己坚持隐居的重大意义。倡导自食其力
(三)、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例如《和郭主簿》:“霭霭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做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描写了他闲居时的生活状况。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可以说是在上述各类田园诗基础上的一个升华。其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这种景象正是他诗中经常出现的恬静和谐的田园风光的概括。它所表现的是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这样安详和谐的理想社会恰恰与污浊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同样面对尘世的厌恶。
陶渊明的咏怀诗中一些作品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 掷人
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里就表现出了一种孤独、悲愤的心境。
陶渊明的咏史诗中颇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咏荆轲》写荆轲刺秦王之事,极其慷慨悲壮。《读山海经》歌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明陶渊明并不是一位缺少斗争精神的人。
1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创作题材,并将对社会、人生陶诗的艺术特色:○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有 ○3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洁的理想渗入诗中 ○
4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景物来增强诗的内涵 ○5风格:以平净 ○
淡自然为主,但也时露慷慨豪放之情
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人品和精神风貌为后世所钦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穷困也不肯屈事权贵的精神在当时就已为人所称道。陶渊明的真率性格对士大夫也影响极大,他那种不拘形式上的礼仪、讲求真情实感的生活作风常成为后世士大夫效法的榜样。这种真率性格表现
2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就是一种豪放超迈的风格。
(二)陶渊明的隐逸之路对后人的感召:陶渊明以其一生的探索与实践为后人指出了一条艺术化的隐逸之路。在陶渊明艺术化的隐逸之路的感召下,后世出现了很多风流清高,追求隐逸生活的人物。
(三)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后人的影响: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也就是说陶渊明是文学史上隐逸诗派的创始人,是田园诗的开派者。他以大量的反映田园风物、劳动生活及乡间情趣的作品,感召着后世作者,使他们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不断采纳田园题材,以质朴自然的笔锋写出了大量陶
渊明式的田园诗。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社会政治理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陶渊明,他理想做一个自由之子,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自由之子。于是,他避开了混浊的世事,息志于尘间,纵浪于大化,隐于酒,隐于松,隐于菊,隐于田园,隐于妩媚桃花一梦。为了自由,他将自己性格中峥嵘的一面压抑到无意识状态,自食其力躬耕大野,忍饥挨饿乐在陋巷。在后人的眼中,他是与清风共舞的高流大隐,是与明月嬉戏的田园诗人„„
第五篇:《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陶渊明集》读书笔记
1、简介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
2、目录
卷一 诗四言 卷二 诗五言 卷三 诗五言 卷四 诗五言 卷五 杂文 卷六 赋 卷七 疏祭文
3、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陶渊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为家居读书时期,29岁至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41岁至63岁为隐居不仕时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位人格高洁的隐士,而其诗文则不甚有名。自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之编集并作序之 后,他的诗文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而且越到后来影响越大。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书本开头便是萧统所著的一篇序言,其中一句:“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由此可见,作者对于陶渊明的评价是“贤人”,“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更加鲜明地表明作者对陶渊明的钟爱。
陶渊明今存诗歌凡120多篇,辞赋、散文凡11篇。他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都是以诗人的身份被载入文学史的。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包括:哲理,如《形影神》;赠别,如《与殷敬安别》、《赠羊长史》等;家训,如《命子》、《责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例如《归园田居》其一:“少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当作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描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憎恶。
(二)对自己劳动生产的体验: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是反映他特别强调劳动对人生、对自己坚持隐居的重大意义。倡导自食其力
(三)、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例如《和郭主簿》:“霭霭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做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描写了他闲居时的生活状况。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可以说是在上述各类田园诗基础上的一个升华。其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这种景象正是他诗中经常出现的恬静和谐的田园风光的概括。它所表现的是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这样安详和谐的理想社会恰恰与污浊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同样面对尘世的厌恶。
陶渊明的咏怀诗中一些作品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 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里就表现出了一种孤独、悲愤的心境。
陶渊明的咏史诗中颇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咏荆轲》写荆轲刺秦王之事,极其慷慨悲壮。《读山海经》歌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明陶渊明并不是一位缺少斗争精神的人。
1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创作题材,并将对社会、人生陶诗的艺术特色:○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有 ○3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洁的理想渗入诗中 ○4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景物来增强诗的内涵 ○5风格:以平净 ○淡自然为主,但也时露慷慨豪放之情
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人品和精神风貌为后世所钦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穷困也不肯屈事权贵的精神在当时就已为人所称道。陶渊明的真率性格对士大夫也影响极大,他那种不拘形式上的礼仪、讲求真情实感的生活作风常成为后世士大夫效法的榜样。这种真率性2 格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就是一种豪放超迈的风格。
(二)陶渊明的隐逸之路对后人的感召:陶渊明以其一生的探索与实践为后人指出了一条艺术化的隐逸之路。在陶渊明艺术化的隐逸之路的感召下,后世出现了很多风流清高,追求隐逸生活的人物。
(三)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后人的影响: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也就是说陶渊明是文学史上隐逸诗派的创始人,是田园诗的开派者。他以大量的反映田园风物、劳动生活及乡间情趣的作品,感召着后世作者,使他们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不断采纳田园题材,以质朴自然的笔锋写出了大量陶渊明式的田园诗。
(四)陶渊明的桃花源社会政治理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陶渊明,他理想做一个自由之子,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自由之子。于是,他避开了混浊的世事,息志于尘间,纵浪于大化,隐于酒,隐于松,隐于菊,隐于田园,隐于妩媚桃花一梦。为了自由,他将自己性格中峥嵘的一面压抑到无意识状态,自食其力躬耕大野,忍饥挨饿乐在陋巷。在后人的眼中,他是与清风共舞的高流大隐,是与明月嬉戏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在晋朝的时候,占主导地位的诗歌形式是游仙诗,因为自从三国时候以来,人们生活凋敝,曹操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后来的司马氏掌权后,文人的地位更加的低,鲁迅在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中,就说过方孝儒和嵇康的迂,这个嵇康写首纪念朋友的诗都要隐讳其辞,可见当时文网的严密,所以讲究逍遥出世的道教思想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间开始大量的流行起来,所以时人写作的诗歌也以虚幻飘渺的求仙诗为主,晋朝短命而亡,被刘宋取代,但是诗坛风气还是延续了下去,所以陶渊明的隐逸诗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一株异葩,这种诗融合了东汉张衡的归田赋这样作品的田园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在后世认为是诗家的正宗,例如苏东坡就极为推崇陶渊明的诗歌,尤其在他被贬杭州之后,更是每日诵读陶渊明诗。但是陶渊明到底是不是一个象诗中所写的那样的隐士呢? 宋代朱熹说:“渊明诗,人皆说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读这首诗,绝无那种饮酒自娱,达观闲适之情,反而充满着一种激昂慷慨的气氛,正是陶渊明对奇功未成的荆轲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诗
那么,一向委运任化的陶渊明怎么会写出如此豪气冲天的诗篇呢?原因就在于在他心里也包藏着一颗欲效法荆轲的壮心。也就是陶渊明想象荆轲那样,提剑入殿,以刺“豪主”,这里的“豪主”自然指篡夺司马氏江山的刘裕。陶渊明用“豪主”来影射刘裕是不为过的,在历史上,刘宋王朝是南方四朝中最强盛的一代,疆域极大,并战胜过北朝,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当然,荆轲是陶渊明自喻,在这首诗的最末两句,十分明显的表露出陶渊明的这种心理,“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荆轲虽然奇功未成身先死,但千载而下,这种为酬知己,为报知遇而不畏生死,庭刺豪主的慷慨之情是遗留下来了,在陶渊明的身上,就有如荆轲一般的肝胆与豪气。
陶家从陶侃起,身受晋朝知遇之恩,陶侃是作过丞相的。所以在以九品中正来取士的当时,只要陶渊明肯出山,是立刻有官做的。所以他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躬耕乡野,3 自己自足。也因此他对晋王朝是有感情的,清代蒋熏说:“摹写荆轲出燕入秦,悲壮淋漓,知浔阳之隐,未尝无意奇功,余不逢会耳,先生心事逼露如此。”这是很中肯的。陶渊明心中最大的一桩心事就是欲成刺宋武之奇功,所以才能写出这么一篇诗作来。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没有效法荆轲呢?这在诗中也有表现,他写道“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又写“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他知道自己是一介书生,根本无法成功。这些句子明这写荆轲,其实何尝不能看作自伤无能之语,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整天饮酒自醉,忘情山水,这不过是大志无法实现而心中苦闷的一种隐曲的表现而已陶渊明正是空有满腔忠君热血,却无法建立奇功,因而饮酒自伤,以醉来掩饰自己的本性。黄文焕说:“折之以忧时念乱,思扶晋衰,思抗晋禅,经济热肠,语藏本末,恿若海立,屹若剑飞,斯陶之心瞻出矣。”顾炎武也说:“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制而微见其情者,真也。”这些都可以说是看出了陶渊明隐藏的那付“荆轲胆”。
由此可见,真实的陶渊明应该是一个很有胆略、勇气,很有气概的奇男子,而不是柔柔弱弱的文士,与当时的士族的寄生虫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他还写刑天的赞歌,赞扬被天帝砍下头后,依然战斗不止的大神。陶渊明的为人的确不止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一身傲骨,还有着欲报国仇的铮铮侠骨
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龚自珍《已亥杂诗 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
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平谈”,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谈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谈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谈,还看到了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谈,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