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暂行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暂行规定》的通知
浙教学〔2007〕156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适应高校招生批次调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维护教育公平和高考制度的严肃性及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结合浙江高校实际,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从2007年9月10日开始,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统一使用《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附件1)。同时,启用“浙江省教育厅普通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专用章”(附件2)。
附件:1.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 2.浙江省教育厅普通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专用章印模
二○○七年九月十日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维护教育公平和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确有以下特殊情况,可以申请转学:
1.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能在原校学习,但尚能在其它高校学习的;
2.经学校认定,确有特殊困难,不转学无法继续学习的; 3.研究生因指导教师的原因,本学科或本单位无法继续培养的; 4.其他特殊情况确需转学的。
二、学生转入省内高校的,其录取时的高考分数应当达到拟转入学校当年相同生源地学生的同批次投档分数;单招录取的学生(含“三校生”、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小语种等)不能转入无此类招生计划的学校。
三、提前批录取的,一般不予转学。如学生确有特殊困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转学的,应当提交足以说明理由的材料。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实行学年制的,本科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或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以及实行学分制其学分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三分之二及以上的; 5.通过普通“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的和录取为三二分段制高职或五年一贯制高职的; 6.应予退学的; 7.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五、学生转学,应当由学生本人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报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批准后,填写《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由学校按照先转出后转入顺序办理转学手续。学生转学按下列程序办理:
1.省内高校之间转学。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在《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一式五份)上签署意见并盖章后,由转出学校报省教育厅确认;
2.由省内高校转到省外高校。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在《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一式六份)上签署意见并盖章,经转出学校报省教育厅确认后,由我厅再商转入学校所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3.由省外高校转入省内高校。填写我省或转出学校所在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一式六份),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签署意见并盖章后,由转出学校报所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再商我厅确认。
学生转学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学校不得擅自办理学生离校或接收手续。
六、学生转学,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可在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站(http://www.zjedu.gov)“表格下载”栏中下载;
2.转出学校提供的载有转学学生基本情况的省级招生部门“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复印件加盖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印章;
3.转学学生在校期间已学课程成绩单,并加盖所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印章; 4.转学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鉴定书,并加盖转出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印章; 5.与转学理由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因患病转学的,应提供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书,并加盖学校医院或医务所印章)。
七、转学材料应当由转出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报送,学生或家长报送材料的我厅不予受理。
八、办理学生转学确认时间为每年的2月、3月、8月、9月,其它时间不受理。
九、普通高校学生转学手续由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办理。
十、学校应按照本规定,切实做好学生转学工作。对学生转学申请应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如实提供申请转学学生的相关材料,对违反原则、弄虚作假和瞒报学生真实情况的高校,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一、本规定适用于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教育的学生。研究生转学的办理程序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十二、本规定由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负责解释。
十三、从2007年入学的新生开始,按本规定执行。之前入学的学生,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二篇:XX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程序
XX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转学确认办理程序
一、法定依据
1、根据2005年教育部第21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以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
2、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贯彻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5]22号)文中第七条:“转学使用统一规范的申请(确认)表,每学期末集中办理”。
二、申请条件
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十九条:“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2、根据《规定》第二十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4)应予退学的;(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3、按照教育部教学司[2005]22号文件第七条:“招生时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特殊类型专业学生不能转入其他专业;提前批录取的学生,招生时均有特殊要求,一般不予转学”。
4、为维护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严肃性以及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转学只能在招生时所在地的同一批次录取院校之间进行,或者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上一批次录取院校转入下一批次录取院校。
5、同批次录取院校之间的转学,应达到转入学校当年招生时转入考生所在地的同科类(或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三、申报材料
(一)转出学校上报材料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以下简称确认表)一式六份(转出、转入学校盖校章);
2、学生转学申请书(教务处盖章)一式两份(跨省转学三份);
3、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鉴定书一式两份(系上盖章,跨省转学三份);
4、学生每学期成绩单一式两份(教务处盖章,跨省转学三份);
5、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一式两份(学校招生部门盖章,跨省转学三份);
6、学生转学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一式两份(盖单位公章,跨省转学三份)。
(二)转入学校上报材料
1、转入学校提供转入学生当年被招生录取时所在地的相同科类(或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证明一式两份(学校招生部门盖章)。
2、招生时对录取专业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转入学校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办理程序
(一)省内转学
1、学生向在读学校提出转学书面申请,经转出学校审查同意,在确认表上盖章后联系转入学校;
2、转入学校研究同意并在确认表上盖章后,将所有转学材料上报省教育厅;
3、省教育厅经审查研究转学理由正当,并在确认表上盖章认定,其转学获得确认。转出与转入学校收到省教育厅盖章的确认表后即办理学生学籍转出转入手续,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以下简称学生信息网)上办理异动学籍,完成省内学生转学手续。
(二)跨省转学
1、学生向在读学校提出转学书面申请,经转出学校审查同意,在确认表上盖章后联系转入学校;
2、转入学校研究同意并在确认表上盖章后,将所有转学材料上报转出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
3、转出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经研究审查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并在转学确认表上盖章后,将所有转学材料寄往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4、转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审查确认转学理由正当的,在确认表上盖章后,再将确认表分别寄往:转出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收到确认表后即办理学生学籍转出转入手续,并在《学生信息网》上办理异动学籍,完成跨省学生转学手续。
五、办理时限
1、办理转学确认手续在每学期末(寒、暑假期间)和开学初的一个月内进行,其余时间不接收转学材料;
2、省教育厅自收到省内学校上报或外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寄来的转学材料(指齐备、完整的转学材料)之日起的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转学书面材料的确认。
六、联系方式
第三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试行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试行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和学前儿童入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教基[2004]172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随着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1991年原省教委•颁布的《浙江省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浙教普字[1991]第378号)中的许多款项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为此,我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浙江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小学管理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在广泛征捉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同时,我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浙江省学前√L童入园管理办法(试行)》现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学前儿童入园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学籍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最基本的常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学年都要检查贯彻执行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和完善学籍管理机制。
附件:1.《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2.《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3.《浙江省学前儿童入园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省教育厅
二OO四年七月八日
附件1: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管理,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浙江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小学管理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特制订《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依法应当入学至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包括跨县域流动的流动儿童、少年)。
第四条本《办法》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校长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入学
第五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原则。
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必须依法入学,按规定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盲、聋哑、弱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六条适龄儿童凭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发的《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到划定的小学办理注册手续,取得义务教育学籍,并由学校负责填写《浙江省义务教育登记卡》(以下简称《登记卡》)。
学生学籍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监制的电子管理系统。学生的学籍号分主号和副号,主号一律采用学生的身份证号,副号的号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
第七条获得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学校可接受适龄外国学生入学,并使其获得义务教育学籍。
外国学生入学必须符合教育部《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全部在户口所在地免试就近升入划定的初中。
第九条适龄儿童、少年因特殊原因需免学、缓学的,由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具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
缓学期一般为一学年,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第十条小学班额为45人以下,初中班额为50人以下。所有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招生区范围内的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三章休学,复学
第十一条凡因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须长期休学者,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出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经学校批准,方可办理休学手续,并发给休学证书。学校须将学生休学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学生休学期一般为一学年。休学期满后,休学生须持休学证书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出具的健康证明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复学要求,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复学。休学生复学后,由学校编入适当班级就学。休学期满,尚不能如期复学的,须办理续休手续。
第十三条毕业学年内一般不予休学,如遇特殊情况,确有正当理由,又必须休学者,须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凡由公安部门收容教养又属义务教育对象的在校学生,经收容教养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外试读者,原则上由该生原所在学校接收编入适当年级。
第四章转学
第十五条学生因家庭居住地和其法定监护人户口所在地变化或其它特殊原因须转学者,由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持转学证明、校长签名并加盖学校印章的《登记卡》,方可办理转学手续,并在三个月内转入有关档案。
第十六条转入学校因该年级学额已满,难以再容纳转学生时,应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转学生。
第十七条毕业班学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准转学。第十八条转学手续一般在学期结束前或开学后一周内办理;学生确因其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或其他特殊合理理由须转各学校对转入学生的转学证书和转出学生的转学证书存根,每学期应整理成册,并列档保存。有关名单报主管教育行
第五章借读
第十九条借读系指学生到非户口所在地或非教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指定的学校就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允许借读:
(一)外籍人员的适龄子女;
(二)父母双方长期在国外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三)父母双方在地质勘探、边防部队或从事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四)父母双方不在学生户口所在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的学生;或父母一方不在学生户口所在地工作,需随其不属本人户口所在地一方的父母居住的学生;
(五)父母双方均无法履行或父母离异后抚养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和丧失监护能力,需由其亲属抚养监护的学生;
(六)跨县域流动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在暂住地已取得暂住证的。
第六章退学
第二十条在校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退学:
(一)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免于入学,暂缓入学’’者;
(二)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龄,且已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因病因事准予休学的时间除外),学生法定监护人申请离校者;
第二十一条凡属第二十条第二项的学生退学,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按学校隶属关系报所在乡(镇)或区人民政府批准,方可办理退学手续。
第二十二条办理退学手续者,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退学后,年龄不足十八周岁的学生要求重新回学校学习的,学校无特殊理由,一般应准予重新回学校学习。
学校应将学生退学和重新回学校学习的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除属第二十条的学生可以退学外,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一律不办理退学手续。
第七章评价
第二十三条学校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每学期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本人成长档案。
第二十四条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综合素质和学科学习业绩两个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科学习业绩考核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学生的学科学习业绩考核,小学和初中每学期只举行期末一次。
第二十六条学期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科,应予以补考,补考可以多次,以最好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毕业班学生的补考时间,在学期结束前进行,其它年级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初进行。
第二十七条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核,必须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事先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批准,可以缓考。
第二十八条凡擅自缺考或作弊者,以不及格论处(注明“旷考”或“作弊”字样),并根据其情节和对错误的认识给予教育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九条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任课教师推荐,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提出单科免考申请,经学校审定,可以单科免考。
第三十条外国学生免修免考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
第八章升级、跳级、留级
第三十一条小学、初中在校生一学年升一级。
第三十二条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能达到上一级水平,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批准,可予以跳级。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
第三十三条小学、初中原则上实行不留级制度。极个别学生确因学习困难,可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报告,经学校批准,予以留级。学校要将留级生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严格控制留级学生数量,原则上留级率控制在0.5%以内,初中毕业班学生一律不留级。
第九章毕业,结业、肄业
第三十五条凡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均发给《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作为升学、就业、服兵役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学生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业绩合格,准予毕业,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毕业”。
第三十七条初中毕业班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者,按结业处理。初中毕业班学生经补考,必修科目仍有三科不及格者,按结业处理,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结业”。
第三十八条凡未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或属本《办法》中的第六章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可以退学者,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肄业”,并注明肄业年限。
第三十九条外国学生未按计划完成全部学业者,学校可发给写实性证明。
第十章奖励,处分
第四十条奖励和处分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要以奖励为主。奖励和处分都要在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十一条对德、智、体等方面均表现突出或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分别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第四十二条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并给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对极少数犯有严重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
对学生给予处分的,由学校教导处告知被处分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举行有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后申报,由学校校务会议决定,经校长签署公布。
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对学校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向当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诉,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作裁定。
第四十三条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经过半年教育,确有悔改表现者,经师生评议,学校批准,可撤销其处分。处分撤销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档案中撤出。受处分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尚未撤销处分者,应将其处分决定记入成长档案。
第四十四条对极个别品德行为偏常和有违法行为的学生,有条件的地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经学生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送到专门接受此类学生的学校继续学习。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相应帮教措施,让其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第四十五条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
校不得取消其学籍。
被人民法院宣告免刑、缓刑、假释、判处非监禁刑罚的学生,学校应继续让其留校学习,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教育、挽救工作。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
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此前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的各种规定,若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实施过程中若有异议,可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诉。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是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的工作部门。
第四十八条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四篇: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学生处《学生手册》2007-1-8wendy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高等学校校风校纪建设,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处分是思想教育后的管理教育。是思想教育的继续和必要手段,是通过管理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
第三条对学生进行行政处分,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着力教育,恰当处分,集体讨论、慎重处理的原则,做好学生行政处分的工作。
第二章对各类违纪行为的处理
第四条学生行政处分的种类分为:
1、警告;
2、严重警告;
3、记过;
4、留校察看;
5、勒令退学;
6、开除学籍。
留校察看期限为一年。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可解除留校察看,有立功表现的可提前解除察看,经教育不改者可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毕业班学生留校察看处分可酌情减期,毕业前视学生表现决定是否准予毕业。
第五条策划、组织和煽动滋事,扰乱学校正常秩序和公共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者,根据其错误情节和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分别给予不同处分。
1.张贴大小字报和非法宣传品,经教育本人有较好认识可以免于处分或给予警告处分;对错误仍没有深刻认识或坚持错误者;给予严重警告直至勒令退学处分。
2.违反有关法规,不听劝阻带头组织非法集会、游行,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3.组织或带头罢课、罢餐、扰乱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4.带头出版和传播非法刊物和组织非法组织,经教育对错误没有深刻认识并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六条违反国家法律、法令、法规、受到公安,执法部门处罚者,按其不同情况给予下列处分:
1.被处以警告、罚款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2.被收容审查释放者,视问题的性质和情节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经审查纯属无辜者不在此例)。
3.被处以行政拘留者,视其问题的性质和情节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4.对于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5.判处管制、拘役或送劳动教养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七条偷窃、诈骗国家、集体或私人财物者,除退还所窃财物外,视其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1.作案价值在100元(含100元)以下者,给予警告至留校察看处分。
2.一次作案价值超过100元或多次作案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3.经保卫和公安部门确认撬窃者,虽未窃得财物,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4.盗用他人证件冒领他人邮寄钱物者,根据具体情节,给予记过、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5.诈骗,强抢未成年或体弱病残者的财物者,依据本条所列款项加重一级处分。
第八条故意损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除进行赔偿并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罚款外,视其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1.损坏公物价值在100元以下者给予警告至留校察看处分。
2.一次或多次损坏公物,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聚众赌博者,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下列处分:
1.首次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2.屡次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条对滋事斗殴事件肇事、策划、参与、伪证、提供器械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下列处分:
1.肇事者(不守秩序、不听劝阻,用语言挑逗引起事端造成打架后果)。
(1)虽未动手打人,但造成滋事斗殴后果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2)动手打人而未伤人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3)动手打人致他人轻伤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致他人重伤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4)参与滋事斗殴三次以上者,一律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2.策划者
策划滋事斗殴,视其后果轻重,给予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3.参与者
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促使殴打事态发展,造成不良后果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4.伪证者
故意为他人作假证者,并使调查造成困难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滋事斗殴者,犯此款加重处分。
5.提供器械者
(1)造成他人受伤,视伤势轻重给予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2)提供匕首等凶器者加重处分。
6.殴打教师者加重处分。
7.打人致伤者,除按上述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外,均需赔偿受害者的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和其它损失,并给予罚款,如不按期缴纳赔偿费和罚款,加重处分。
第十一条对道德败坏、流氓行为,生活作风不正和恋爱越轨者,根据具体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1.在校内外涂写、勾画淫秽文字、图画或有猥亵行为,影响极坏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2.在校内外散布封建迷信、淫秽言论,传看封建迷信、反动淫秽书画、收看淫秽录像制品,经批评教育不改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3.学习期间发生未婚性行为者,视其情节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4.充当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5.与外国人搭讪、鬼混、有损国格、校誉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6.侮辱和诽谤他人而坚持不改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7.在宿舍内,男、女生混住,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8.以营利为目的,从事陪舞陪酒者,给予留校察看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二条一学期无故旷课累积超过一定学时者,视其具体情况;给予下列处分:
1.旷课10学时以上或擅自离校2天以内者,给予警告处分。
2.旷课20学时以上或擅自离校4天以内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3.旷课30学时以上或擅自离校6天以内者,给予记过处分。
4.旷课40学时或擅自离校8天以内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5.旷课50学时以上者或擅自离校两周以上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6.一学期旷课时数达到所修课程时数三分之一者除按1至5款给予处分外,取消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
第十三条对考试作弊、违犯考场纪律者,视其具体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1.考试作弊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2.考试协同作弊者,给予记过处分。
3.替他人考试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4.指使他人代考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5.违反考场其它纪律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十四条对其它违反校纪者,视其具体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1.酗酒、寻衅滋事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2.与非法经商者,情节轻微,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经教育仍不悔改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3.私拆别人信件、邮件、破坏私人财物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4.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结婚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5.违反学校消防、用电管理规定、造成失火或事故者;除赔偿损失外,给予警告直至勒令退学处分。
6.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私自在宿舍留宿外人,不听劝阻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私自留已知罪犯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7.教学实践、实习期间,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者,视其具体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第十五条本条例没有列举的违纪行为,如需给予处分的,可参照本条例第五至第十四条中类似条款的精神给予处分.
第十六条违纪学生有下列情况者,给予从轻处理:
1.违纪后,在组织尚未掌握情况下,主动交代者。
2.有立功表现者。
第十七条违纪学生有下列情况者,给予从重处理:
1.违纪后对检举人、证人进行威胁、打击报复或订立攻守同盟者。
2.重复违纪者。
3.违纪后向组织隐瞒,私自了结,被查出者。
4.同时犯有多项违纪行为者。
第十八条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同时给予下列处理:
1.一学年内不评奖学金。
2.一学年内不给予贷款金;已批准贷款金者,自公布处分决定的下一个月起停止发放。
3.受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者不授予学位。
4.享受奖助学金者,受记过以下(含记过)处分者,原奖、助学金降低一级(时间为一年);受留校察看处分者,奖助学金全部停发。
5.担任学生干部者,免去所任职务。
第十九条勒令退学的学生,只发给学历证明,开除学籍的学生不发学历证明。
第三章行政处分的审批与管理
第二十条学生行政处分决定的审批程序:
1.给予学生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由系提出处理意见,由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备案。给予学生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由系提出处理意见,经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审议后,报主管院(校)长批准;凡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者,在学校公布处分决定后,应及时报省教育委员会备案。
2.学生因政治问题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由省教委审批。
第二十一条行政处分公布前,审批部门必须将处分决定通知本人,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对本人的申诉要认真复查凡属正常的应予采纳。
第二十二条受记过以下处分的学生,在受到处分后一年内有显著进步表现,可由学生所在部门写出处分后的表现材料经审批部门领导同意,装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三条学生受处分(或解除处分)的有关材料,一律归人本人档案,不得撤销。学生所在部门可将其处分决定通知家长,以期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高校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第五篇: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退费暂行规定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退费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规范高校收费行为,维护普通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退费项目。退费项目包括学生因各种原因退学而应该按一定比例退给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
二、退费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退费。
(一)新生报到缴费至注册前,因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经学校指定医院确诊,无法继续在校学习,学校作退学或取消学籍处理,所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全额退还。
(二)新生报到注册后,经本人申请要求退学的,按以下标准退费: 1.新生报到缴费入学后一周内要求退学,按所收取本学年学费、住宿费的90%退还。
2.新生报到缴费入学后一个月内要求退学,按所收取本学年学费、住宿费的80%退还。
3.新生报到缴费入学后二个月至五个月内要求退学,按所收取本学年学费的60%退学还。
4.新生已注册并取得学籍,入学时间在五个月以上要求退学,所收取的本学年学费和住宿费不予退还。
(三)新生注册入学后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部队),凭新兵入伍通知书和退学申请办理退学手续,按报到缴费日起至提出退学申请之日止的实际时间(每学年学习时间按10个月计算),扣除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退还剩余部分。
(四)经学校同意转专业的学生,其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新专业收费标准多退少补。
(五)学生申请转学并经学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在上学期内办理转学,退还本学年学费的在下学期内办理转学,所收取本学年学费不予退还;住宿费一律不予退还。
三、学生因违纪受到开除学籍、勒令退学处分,以及触犯刑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所收取本学年学费、住宿费一律不予退还。
四、学生休学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所收取学费和住宿费直接抵交复学后应交学费和住宿费;学生休学期满申请复学,经学校复查不合格给予退学处理的,应给予退费,标准参照本规定第二条执行。
五、本规定自二00三年秋季招生起执行。
六、成人高等学校可参照本规定实施。
七、本规定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