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价融入教学案例熊海波
概述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的一大重点就是归纳总结课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能依据语言环境了解语句前后联系,能否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本案例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观潮》一课中理解语句和归纳课文段落的水平。
《观潮》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虽然前一单元已经有所练习,但是学生还没有摸索出合适的总结课文的方法,所以本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提领。
一、评价目标
1、会读“观潮 据说 笼罩 薄雾 闷雷 沸腾 天下奇观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等词。
2、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尝试归纳课文内容。
3、能在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产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二、课堂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阅读“潮来时”部分,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怎样描写“潮来时”情景的?(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生1:我认为作者从声音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情景。师;你从哪里看到声音的描写?
生1:我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近”、“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看出作者是用声音来写潮水的。
师:你阅读的非常细心。你看出作者用声音来写潮水。
生2:我认为作者主要还是描写看到的情形。因为这篇课文的题目叫《观潮》。师:你的观点非常正确。看到的我们叫——视觉,听到的叫——听觉。作者正是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情景。那么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来时”情景的?
生3:我从“再近些”、“越来越近”这些词中看出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的。
师:你的阅读真仔细。看到这些词就能知道潮水从远处涌来,越来越近了。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笔下的潮水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生4:我觉得作者笔下的潮水汹涌澎湃。
师:你的描述用词真好,那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吗? 生4:我是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个比喻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这些词语中感受到潮水的汹涌。
师;你真棒!不仅抓住关键词语,还带领大家从比喻句中感受到潮水的浩荡。师: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潮来时”? 生5: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样子。师:你能准确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作者笔下的“潮来时”情景。师:现在请你再读读作者笔下的“潮来时”,尽量读出汹涌澎湃的画面来。
三、案例简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评价,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要认真关注,倾听他们的发言,肯定他们的见解,及时有针对性的做出评价。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本案例中,教师以评价目标2为中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表达。针对教师提出的“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怎样描写“潮来时”情景的?”这一问题,有2位学生分别从“听觉”、“视觉”做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以认同学生观点的方式进行了回应,在评价中,尊重个体见解。当学生用“汹涌澎湃”来形容潮水时,教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同时提出“那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吗?”来让学生剖析自己的思路,更好的展示自己。通过这样的评价引导,让学生更大胆更主动的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文章的目标。
第二篇:评价融入教学美术案例熊海波
小学二年级美术评价融入教学案例 概述
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更自信,更勇于展示自己。教师在评价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肯定学生学习行为的基础上,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评价内容要涉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案例呈现
本案例以上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中《装饰的骏马》一课为例作具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马和人类的历史故事;发现马的造型特征,用基本形概括马的结构和动态;用创意的塑造、疏密的线条和变化的色彩来装饰骏马。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观察,发现骏马的特点。在交流、观察示范、创作中,初步学会在基本形上添加创意饰品,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装饰的奔马。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马的作品,感受马和人类的情感。增强对线条和色彩的认识能力,激发美术创作的乐趣,发现生活中的创意灵感。
二、评价内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认知特点,本课的评价内容主要围绕“学业成果”这一评价维度进行。课堂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马的基本形上创作,以及添加疏密的线条和变化的色彩装饰骏马。
三、评价方式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通过关注学生的创作、描述、交流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
四、课堂实录
(教学片段:学生在观察示范后创作自己的作品)师(巡视):能告诉老师你这里画的是什么吗? 生1:我给我的马加上了翅膀,我的马能飞起来。
师:你的想法太棒了!你画出了一匹飞马。有没有跟他想法一样,想画飞马的? 生2:我也画的是会飞的马,我给我的马加上了螺旋桨。师:你真有创意!这一定是一匹神奇的马。生3:我给马的腿上加装了火箭,它能飞的特别快。
师:你的马一定是最快的马。你们的设计非常有创意,让马飞到了天空。师(巡视)能说说你画中的设计吗?
生4:我给我的马加了裙子,她是一匹公主马。我会把裙子涂成粉色。师:你也是一位可爱的小公主,老师期待看到一匹穿粉色裙子的公主马,那要仔细画,注意线条哦。......师:同学们的创意让老师大开眼界,你们都有一颗神奇的脑袋瓜。老师希望你们还有一双神奇的小手,把画面画的细致、鲜艳,接下来请你们认真勾画涂色,能做到吗? 生:能。
师:那请你们安静、认真的将作品完成。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巡视并与创意精彩的学生交流,给他们展示自己创意的机会,同时对他们的想法肯定、鼓励。这样既让展示创意的同学更自信,也能让其他学生能够有借鉴创意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评价中,既有对作品创意设计的评价,又有对作品的要求如“要仔细画,注意线条”。还提出“有没有跟他一样想画飞马的?”问题,激发同样想创作飞马的学生的创作激情。在教师的评价中,还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勾画涂色做出了具体要求,这样学生就有一个规范的绘画方法指导,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篇:小学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熊海波
江桥镇民办庆宁小学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2013.9—2016.7)
一、自我分析
1、任教情况:我于2007年6月合肥师范学院毕业,9月份踏上了三尺讲台,至今已有6年,对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还算是个新教师。但这6年来,我立足于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到敬业爱业,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改革课堂教学,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期间我主要从教小学语文,对美术教学也较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
2、优势:这几年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小学语文高年级知识比较熟悉,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不足:备课时,我有时没有深入钻研、挖掘文本的内容。对文本的研读只做到浅尝即止。教学中,有时只注重了自己的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学法。理论功底薄弱,懒于动笔,对教科研缺乏兴趣,没进行专题研究。没有及时的反思总结。
二、发展目标
1、师德成长方面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使自己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学习优秀教育家的优秀品质,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方面
尽量多外出听课学习,获取新的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
3、教学科研方面
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使自己能较科学地、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学习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的书籍做到学用结合,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
4、理论学习方面
养成定期阅读教育教学相关书籍的习惯,收集材料,定期书写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心得体会。研读各类书籍,积极准备各种科研材料,完成有质量的科研论文。
5、进修学习、继续教育方面
积极研读各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在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上争取更上一层楼。取得更高一级的学历,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三、目标达成措施
1、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失败与成功注意积累。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中研,研中教,教学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多听课、评课、做好教学反思,取得教学成果。
3、反思:教师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
人的最大惰性是观念的惰性、思维方式的惰性。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它能增进教师技能,改进教学,使之成为一个更有能力,更有思想的专业人员。
四、总体目标达成标志
1、懂得自己学科的理论和教育理论,忠诚自己心智的事业。
2、有能力在自己的角落成就事业,敢做敢当负责任,能善于理性思考。
3、站在改革前沿,捧着一颗心,点亮孩子。
4、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唤起他们的力量,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创造,激发学生
创造的火花。
五、具体阶段性目标和推进计划
第一阶段:(2013.9—2014.7)
1、忠诚教育事业
2、乐于学习,注意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或案例。
3、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
4、通过本科学习得到学历。
第二阶段:(2014.9—2015.7)
1、认真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不断进行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2、提升科研理论素养。
第三阶段:(2015.9—2016.7)
1、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使自己能较科学地、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
划。
2、提升科研理论素养,努力实践、积极积累各项资料。
熊海波 2013/9/1
第四篇:教学案例:幼师如何融入课堂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幼儿教师、幼儿、环境(包括材料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意料之外”,可以说复杂多变,是一种多方的互动和互惠、互为成长,而不是幼儿教师为完成一个活动的组织而设,或仅仅只是一个教学空间。因此,课堂不是预设方案原原本本的呈现,幼儿教师不是预设方案的表演者,幼儿不是道具。曾经有专家说过,一个人不能走进两次相同的课堂。如果幼儿教师沉浸在自己预设的方案中,无视孩子的活动情况,无视活动的进程和路线,适宜地调整方案;无法倾听孩子的话语,对孩子的回答随口应付,师幼间的互动出现一种假互动的表面现象,幼儿教师呈现一种为完成预设任务而组织活动的状态,也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心不在幼儿身上,不在实际的课堂之中,而在预设方案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幼儿教师游离于课堂的现象。请看两个片断: 片断一: 在大班诗歌《摇篮》的活动中,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什么是鱼宝宝的摇篮,为什么?”一幼儿:“大海,因为鱼宝宝在大海里。”“真棒!”另一幼儿:“大海是鱼宝宝的家。”“太棒了!”一男孩喊到:“鱼缸是鱼宝宝的摇篮。”“真棒!”„„幼儿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完,和幼儿一起朗诵了诗歌,接着是仿编,幼儿教师又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摇篮?摇着什么宝宝?”„„“萝卜是小白兔的摇篮。”“太棒了!还有吗?”„„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预设方案为中心的例子。首先,幼儿教师只是在表演方案,幼儿只是配合者,幼儿教师无暇顾及幼儿的活动情况,无法倾听幼儿的话语,急不可耐地把所有的问题都提问完,一贯地按自己的方式和思维回应幼儿,被预设方案牵着走。其次,盲目、无原则地表扬幼儿。尝试教育的观念已成为幼儿教师和家长非常推崇的教育观念,有时甚至是无条件的使用表扬,“真棒!”“太棒了!”成为幼儿教师的口头禅,甚至无视对错,幼儿教师也一“棒”到底,至于为什么棒,棒在哪里,却无所谓,也不用让幼儿明白,只知其然,不用知其所以然;第三,无法敏感地抓住、接纳、重组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加以分析、判断,给予及时、适宜的回应,或是成为以后动态生成的资源。
专业的幼儿教师会注意倾听幼儿的回答,并无痕地帮助他们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啊,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因为鱼宝宝生活在大海里。”既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肯定,又随意地示范了完整的说法。当幼儿说鱼缸是鱼宝宝的摇篮时,幼儿教师在及时地给予肯定后:“太好了,你说出了不同的摇篮,鱼宝宝太幸福了,鱼宝宝还有不同的摇篮吗?”虽然仿编诗歌是在最后的环节,但在幼儿自发发散思维的时候,幼儿教师借这个契机顺其自然地引导仿编,将是事半功倍,所以大胆地离开一下预设方案未尝不可。至于“萝卜是小白兔的摇篮。”说明该幼儿对事物间的关系、对于什么是摇篮还不是很明了,幼儿教师会帮幼儿作进一步的分析。
片断二: 大三班的幼儿在玩服装店的游戏,试衣间建好了,在靠活动室角落的墙壁用大型积塑拼了一堵玩具墙,发现试衣间根本进不去,因为建得离墙壁太近,门太窄,幼儿教师过来了:“门太小了进不去怎么办?”幼儿说把玩具墙移出来些就可以了。于是四个孩子就试着移动玩具墙,由于玩具墙又高又长,一不小心就会弄倒散掉,孩子们又停下来,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幼儿教师帮小朋友把墙移出来了,试衣间可以方便地进出,幼儿继续玩着服装店的游戏。
幼儿教师帮忙的理由是:发现孩子们拼的墙有问题,移动时不小心就会散了,怕墙坏了,要重新拼,试衣间不能及时建好,影响游戏进程,所以帮他们把墙移出来。幼儿教师还是以预设方案为中心,怕“移墙”这一插曲阻碍了服装店游戏的开展,忽略了活动中有可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比较急,不善于耐心等待。
专业的老师不会游离于课堂,她会静观幼儿的行动,不急着动手帮忙,同时,她的心中在快速地拨着“算盘”:
1、让幼儿自己移“墙”可能会获得哪几方面的发展? 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
这些不正是游戏的目标?
2、假如移“墙”失败了,会是件坏事吗?我该做些什么事? 首先,移“墙”成功,幼儿获得的是如何集体协调移动一堵玩具墙的经验,移“墙”失败了,幼儿可能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比如:失败了不气馁,要有勇气重新来过;寻找失败的原因,不犯相同的错误;增强团结合作和拼插技能等等,不必担心影响游戏进程。
其次,还是静观其变,必要时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墙”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散掉?一是拼插的技巧问题,幼儿在拼时可能只注意拼塑向上的整齐连接,而忘了横向间的交差连接,所以不牢靠,需要改进拼插技术;一是协作的问题,几个幼儿在共同移“墙”时可能动作不协调,时间上不一致,用力大小不
一、方向不一等。
第三,假如移“墙”失败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游戏进程怎么办?该准备哪些应急措施?(比如,让其他幼儿想办法,先做个临时的试衣间)那么,幼儿教师为何会产生游离于课堂的状态,无法真正地投入到活动内容中,就是一些很老练的幼儿教师也感觉不是真正地融入?笔着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幼儿教师的观念问题。对课堂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幼儿教师的主体意识很浓,教的意识高于一切,角色意识单一,就只有一种角色:“幼儿教师”。缺乏倾听、等待、观察等意识;
2、幼儿教师的个性所致,如容易紧张、无童趣、平淡不灵活。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或是改变得很慢,所以,有专家说40%的幼儿教师天生是不适合当幼儿教师的;
3、经验能力不足,无法真正自如地驾驭课堂;
4、以预设方案为中心,对预设方案研究得不够深入,没有备择方案,需要时不能从容应对;无法让方案了然于胸,成为自己头脑中一种无形的自然;
5、对活动内容(教材)了解、分析不够透彻,对各种活动类型的特点不是从根本上的了解,或是还未真正的内化。
笔着认为,解决的措施如下:
1、另看课堂,改变观念
正确看待课堂,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那种习惯性的“幼儿教师主体”的意识,在潜意识中幼儿教师总认为自己是成人,而且是幼儿教师,面对的都是学龄前的幼儿,自己肯定是什么都比幼儿懂得多的,自然而然的就以自己为主体了,只有当幼儿教师认识到课堂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和沟通,师生互为主体,互为成长,幼儿教师的主体意识才会消减,而只有在这个时候,幼儿教师才会懂得站到旁边,耐心地等待、观察和倾听幼儿,在每一个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大胆、及时地调整预设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适应幼儿的活动,也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
2、了解情况,备择方案
了解情况指的是:一方面了解幼儿,了解幼儿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已有经验、兴趣,已有水平,需要哪些知识、经验储备等,只有了解了幼儿,所设计的方案才能适合幼儿,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才有多个备择方案。要组织好每个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了解活动内容,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经验、背景,以及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幼儿教师都必须事先调查、了解、研究透彻,自身先要有充分的储备。了解情况后再以此为依据设计活动方案,反复推敲,选择最佳方案,并根据幼儿的情况,预测在每个环节中,幼儿有可能出现哪些反应,应作哪些准备,于是多种备择方案就出现了,并且经过这么预测和推敲,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一切了然于胸,预设的方案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无形的存在,在组织活动时就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不管活动出现哪些情况,幼儿教师都会有备择方案加以应对,从容且适宜。应急机智来自于事先充分的准备,那些临时恰到好处地调整方案或较好生成的活动,无不事先有多方面的准备。
3、力排其他,全心投入
当活动方案推敲得非常透彻以后,就把方案从大脑中放下,不要去记着某个环节怎么做、某句话怎么说,也就是说不要再去死背方案,因为每个课堂不是你的表演也不是方案的再现,而是你和幼儿共同在生活中完成的每一件事,很自然地一起用心地去体验和经历,如片断一,如果你全心地陶醉到诗歌优美的词句、温馨母爱的意境中,和幼儿一起欣赏、体验、表现这种意境,你就不会时时地都在想着,下一步做什么,下一句话怎么说,从而经常游离于课堂。只有当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内容中,沉浸在课堂的角色中,幼儿教师才能排除个性中的一些不足,忘了紧张,忘了别人(听课者)的存在,轻松而随意,淋漓尽致地挥洒着聪明才智,与幼儿“玩”在一起,与课堂融在一块。
4、延缓判断,细心观察
作为成人的幼儿教师,当幼儿出现什么言行时都会比较性急,马上作出判断,忍不住地就去指导,甚至帮忙代替,这样会使幼儿失去许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让我们错过了了解幼儿的时机。因此,最好不要迅速地作出判断,而是应先想想几个问题:(1)幼儿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么说)?(2)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可以让幼儿学到什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行为习惯„„)(3)我应该怎么做? 在思考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边细心观察,进一步了解幼儿出现这种言行的各种原因,并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凡事三思,可以改变幼儿教师迅速判断的习惯,而细心观察可以让幼儿教师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从而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第五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页/【
2384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以“黑脸包公”为代表的京剧脸谱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在新时代下如何更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我认为应该注意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认同,是一个兼顾古今的科学系统。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三个层面的倡导: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中,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恰恰又是现代文明的标尺,因此在现代的教育教学当中如何系统性、科学性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到课堂教学之中,便是我等教师有必要关注、有必要学习、有必要推进的重要工作。
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转型升级的镇痛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古与今、中与洋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甚至在新兴科技手段的冲击下发生了洋进中退、厚今薄古的不良风气。因此,在广大学校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引导其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政方针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追求现代文明的和谐演进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胸襟的知礼守法的学生群体。
(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学习、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内容,也有悖于时代精神的内容。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甄别、去芜存菁,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发觉与当代转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明相融相通,与新型课堂相结合,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要求。
(三)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区域众多,一些有特色、有传承的地方文化亦可适当引入到教学中,起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作用,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地方区域文化中去教授给学生。XX省自古就是一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的沃土。这里不但人杰地灵,而且风景秀丽。因此,充分开展地域文化资源的体验课、兴趣课等课程,打造文化教育品牌,不断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现今的教学中不但很有必要,而且亟须开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现阶段的语文教材,我开展了一堂以“黑脸包公”为代表的戏剧脸谱兴趣课,将传统戏剧文化与地方历史名人融在一起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把“公正廉明”的优秀品德向学生做一定的普及与渗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
(一)《唱脸谱》歌曲MV及京剧《打龙袍》选段;
(二)对应《唱脸谱》中歌词所唱人物,配上京剧中的脸谱图片;
(三)重点介绍包公的脸谱,并对脸谱形象和人物生平做简要介绍,配上包公的画像、影视剧照以及包公祠、包公园的图片。
三、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对戏曲等传统文艺的兴趣;
(二)通过认识包公,引导学生从包公事例中汲取优秀、向上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首先询问同学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歌曲,歌名是什么,如有活跃学生可请其现场演唱几句。(生十分活跃,频繁举手报出歌名)
2.进一步发问:“除了歌可以唱,还有什么是可以唱的?”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唱戏”。(生答“唱戏”)
3.再提问:“同学们都会唱歌,哪有没有哪一位同学会唱戏呢?”(生不能唱,有答家中爷爷奶奶爱听戏者)
4.最后导入:“既然大家都不会唱戏,老师也不会唱,不过我们先来听一首有关于戏曲的歌好不好?”(生集体答“好”)
(二)播放《唱脸谱》MV
(生观看)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唱得是什么呀?”(生不能答)教师将脸谱这一词介绍给学生,点明脸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三)不同人物的脸谱展示
依次将窦尔敦、张飞、典韦等人物的脸谱图片放给学生观看,看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哪一个颜色的脸谱,为什么。(生讨论,各执看法)待讨论完毕,请学生回答。(生多喜欢鲜艳、夸张的脸谱)学生答后,教师将不同脸谱颜色对应的不同人物性格粗略地向学生讲一讲,以引入下一环节。
(四)包公脸谱介绍及包公文化概述
在大屏幕上展示包公的脸谱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黑脸”表现出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而后请学生回答。(生讨论,有回答严肃的,有回答厉害的,有回答很容易晒黑的)因学生答案多样,教师暂不总结,而是播放《打龙袍》高潮片段,通过戏中人物动作再次询问包公是怎样的人。(生观看,回答教师问题)根据学生第二次的回答,总结出包公的人物形象:正直、廉洁、公正。同时结合《打龙袍》的主要情节,将人物形象的关键词与包公的小故事相对应,播放包公的画像、剧照。最后询问学生:“大家知不知道包公是哪里人?”(生回答,不中)教师告诉学生,包公为合肥人,简要介绍其生平,同时播放包公园、包公墓等图片,并询问学生有没有去过现场,没有去过的可让家长周末时带去游玩。
(五)思想品德教育
以包公为榜样,询问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生多答“好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突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做欺软怕硬之事,要团结友爱,公平公正。
全课到此结束。
六、教学反思
戏曲艺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且其表现形式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深奥晦涩,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深入浅出,让学生有一个最基础、最初步的了解即可以。同时,抓住“包公是一个正直的官员,他出生在合肥”这句话,浅浅地点到思想教育,以免学生不知教师所云。
总的来说这堂兴趣课增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尤其是激发了学生去参观包公园的兴趣,这是开课前我所预料不到的。因此适当时候组织学生去集体参观,不啻为一个不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