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中的童年

时间:2019-05-13 06: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散文中的童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散文中的童年》。

第一篇:鲁迅散文中的童年

鲁迅散文中的童年

从小就开始读鲁迅的文章。

场念文会× 20 = 400

微笑拗过老先生,有

头的从乡× 20 = 400

下来的长孩土,还有

工子20 × 20 = 400 的闰

鲁讨喜长

迅厌欢

又又的妈× 20 = 400

妈这从世

…些他界

…人的里× 20 = 400

走过,从此在

印他× 20 = 400

就了 的里。的

脑 鲁童

海迅年× 20 = 400

是的,他们

快至少向展

乐我示× 20 = 400 的快福的。讨

便乐厌

是幸他背× 20 = 400

书,因为要猖兴

去会奋五而得× 20 = 400

狂跳,他向玩村,心里

往的好乡20 × 20 = 400

一儿着捕

个的抓猹劲想鸟的× 20 = 400

夜晚,他也负不

欺己欢× 20 = 400

会自喜

的小孩子,有着孩

子20 × 20 = 400 的

顽劣天性。这仅

不仅鲁× 20 = 400

迅,也是我心中的自己。从他的

× 20 = 400

童年里,我了己。

看我 × 20 = 400

到自

当鲁迅面暗会,对的他决× 20 = 400

黑社

定起入白

要笔反色

拿投对恐× 20 = 400

怖斗中,便他 的知世

战他道界× 20 = 400 便无的黑暗。

是义反顾 × 20 = 400

得不到,就渴望。

越是越是 × 20 = 400

并不是鲁迅生活得不如意,× 20 = 400

他有结婚,己庭,有自的有事× 20 = 400

业有孩子。有常

他也平常20 × 20 = 400

平的

幸福,然而时难此苦愁× 20 = 400

他的忧

似乎多过小乐,他的于是× 20 = 400

小快

他己得乐

把不的全

自多快部× 20 = 400

加在了他年上,的生使得× 20 = 400

童活

他的童年过好,变分他或× 20 = 400

得美

许回初

是归的

想最生× 20 = 400

活,无忧无虑。鲁然迅 20 × 20 = 400

而回

不到过去光,无 的也就法20 × 20 = 400

时重新光平生活。拥明稳

有而的他× 20 = 400

寄情于他年,力 的他倾打20 × 20 = 400

童造

过去世界,一切变得

的让都美× 20 = 400

好。这种美与众 × 20 = 400

好是鲁迅多文

章黑截反的,中暗然 的是相甚× 20 = 400

至坚弃思。

有决的

种背意20 × 20 = 400

读的喊《

鲁《》狂

迅呐读人× 20 = 400

日记》读他的很多作品,会心情 × 20 = 400 沉落觉己

闷甚得也

低至自开× 20 = 400

始愤俗子时,有世的点嫉样你× 20 = 400

是不象作

绝会到品

对想他下× 20 = 400

的童年,如般。

清 水20 × 20 = 400

× 20 = 400

第二篇:鲁迅散文中的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鲁迅散文中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摘要:鲁迅的散文中记录了他的儿时的一些记忆,借以来怀念童年、同情弱者,或者批判军阀手下的文人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无常》。也有怀念朋友,学生,老师的文章,如《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阿金》等。在这些作品中,不仅仅是描写了幼时的记忆,也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些散文里,有对封建思想的批判,有对回忆的反思,也有对国家的呐喊。而除了这些,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被誉为是文学革命的主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篇文章探讨的便是在鲁迅的散文中,在刻画了当时的时代特性的同时,是如何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

关键词:鲁迅,散文,时代色彩,儒家思想、批判。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外部有肆意猖獗的列强,而内部,则是统治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思想。在清政府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以及延续的这个过程中,虽然,统治了中国漫长岁月的帝制消失了,但是,那些扎根在民众心里的传统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在这个时候,一场名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浪潮迸发了,这一场运动正如数千年前儒家思想崛起的那一次运动一般,只是儒家思想已经从当初的取代者,成为了如今的被取代者。但是,在儒家思想漫长的发展中,想要被完全取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依然深深地影响着那个时代。

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的主将之一,从揭露封建吃人思想的《狂人日记》到批判腐朽儒生的《孔乙己》、《白光》。这些文章对时代的呐喊,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除却这些小说,鲁迅先生的另一部分重要的作品,如《野草》、《朝花夕拾》等等,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色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发人深省。

这些文章,与鲁迅先生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鲁迅,出生于1881年八月初三。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而,鲁迅的母亲,也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德曾孙女。思想也颇为开通。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鲁迅的思想却没有受到封建思想全面影响,反而极为开明,不得不说,和长辈思想的开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在鲁迅先生早年的私塾学习中,肯定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在日后,也不可避免的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鲁迅先生又是如何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我们探讨这个,只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创作对思想的影响,并不是比较哪一种思想更具有先进性。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每一种思想都有其进步性,只是,哪一种更适合时代的发展。

从现在来看,儒家思想对于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问题,都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儒家思想在现在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即便在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被当作是推翻的对象,但也无法否认其所具有的优点。但是,在鲁迅先生那个时代,儒家思想作为受到攻讦的对象,也是具有其必然性的,而现在我们探讨的就是在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中,是如何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

由于散文的数量之多,在这里只会引用其中一部分散文来讨论这个问题。鲁迅在他的文章里曾明确指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鲁迅的“打倒孔家店”,正是着眼于孔夫子“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变得和自己的无所不为相宜”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4]

[3]

[2]

[1],着眼于“孔教徒怎样使‘圣道’,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

。诸如,称儒家传统代表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5]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宴”在的屠杀者”[7] [6]

;称顽固坚持儒家传统的国粹派为“现

;对“业儒”的男尊女卑,“表彰节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教的揭露;对“圣人之徒”鼓吹“伦常”、恩养、“孝”、“烈”的批判;等等。对于孔子学说中,类似这些直接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东西,也就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吹捧、崇尚的东西,鲁迅是深恶痛绝的。

《二十四孝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8]1“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了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这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8]12

从这些文字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这些所谓的“孝”的行为是不赞同的,如此的愚孝,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深思想而进行的思想教化。真正意义上的孝不应该是这种极端的行为。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对于那些封建时代对女子的思想迫害深恶痛绝,他在文中说到:“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到强暴,便死掉;将这一类任务,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了,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8]110”

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在她所作的《贞操论》,译文刊登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一九一八年五月)。文中列举了在贞操问题上的种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与态度,同时指出了男女在这方面的不平等现象,认为贞操不应该作为一种道德标准。

而鲁迅也在的这篇文章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照着旧派说来„„倘依新说,则男女平等,义务略同„„其余的一半男子,都该各尽义务„„不能专靠惩劝女子,便算尽了天职。”

[8]111

《说文解字》里对妇字的解释:“妇者,服也。”深。

[9]

可见,贞烈思想影响至破除那些封建的思想,所谓的贞烈观,真正的实现男女的平等,才是时代的进步。无论是以前的红颜祸水,还是后来的贞洁烈女,其实说起来,都是时代的悲哀,真正的强大,不是依靠这些贞烈去实现,而是所有的民众团结起来,方能实现。宋朝理学兴盛,对于妇女贞洁更是要求甚严,“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10]即便如此,宋朝还是被元朝所灭。“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8]

文中最后一段,作者在封建社会的习俗上呼唤自己的父亲,反而令父亲不能走好。者也成为了鲁迅先生认为对父亲最大的错处。这一段也批判那些所谓的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鲁迅先生的这些散文,创作的背景大部分是在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地区的人或者事情。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听闻的。有批判封建的孝道的,也有批判封建的贞烈思想的。这些带有浓烈的进步的时代色彩的文章在那个年代如同洪钟一般,警醒着世人。

参考文献:

① 搜狗百科.鲁迅[Z].② 鲁迅.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③ 鲁迅.华盖集:马上支日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 ④ 鲁迅.坟:春末闲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 ⑤ 鲁迅.坟:灯下漫笔[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

⑥ 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⑦ 鲁迅.:我之节烈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 ⑧ 鲁迅.鲁迅散文精选:二十四孝图、我之节烈观、我的父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

⑨ 许慎、徐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⑩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

第三篇:散文中的精品

散文中的精品

——解析《秋雨散文》有感

《秋雨散文》包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缰》五部分。

《文化苦旅》是作者第一部散文集,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全书共37篇,旨在探讨中化文明兴衰荣辱的内在原因,以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借鉴。本书中的序言有这样一句话:“我无法不老,但我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苍老后的年轻。”这段表述,表面看似作者在谈年龄,其实在谈中华文明百年的风雨与坎坷,百年的屈辱与无奈,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刻骨铭心,经苦涩后的回味,中国人要找回雄汉盛唐时的辉煌,即苍老后的年轻。

《山居笔记》是作者继《文化苦旅》后又一本探讨传统文化的散文集。作者在香港沙田的一个山坡上,完成了《山居笔记》的写作。文中表达了作者自觉承担起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让读者一起去感受中华文化中感人肺腑的辉煌和让人窒息的阴影。

《霜冷长河》是作者以探讨当今各种社会现象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反复思考,觉得中华文化留给现代最深的阴影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由此带来的处世观念,因此,作者在本书中逐一进行探讨。

《千年一叹》一书,是秋雨先生考察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波斯文明及印度河——恒河文明所写成的102篇日记。全书重在探讨这些曾孕育过全人类的古文明彻底坍塌的内在规律,同为人类古文明的中华文明得

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行者无缰》一书,是作者继《千年一叹》之后,考察欧洲文明所写的79篇游记散文。文中探讨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在充分肯定欧洲文明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欧洲文明“自满、自享、自闭”的隐忧之情。

秋雨散文,文字极尽优美,而情感却是沉甸甸的。它对我们反思传统、开拓未来,创建新世纪的精神文明,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第四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中

浅析冰心儿童散文中“爱的哲学”

内容摘要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开拓性。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散文。此文着重从创作题材、艺术特色、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来浅析冰心儿童散文中“爱的哲学”。

关键词 冰心儿童散文 创作特色 爱的哲学

一、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生于福州。童年在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幼年的私塾启蒙学习,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的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自1919年开始文学创作,到1994年基本搁笔,度过看她漫长的创作生涯。特别是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冰心可以堪称为实际的开拓者,比如《寄小读者》就是中国散文园地的一朵奇葩。冰心用她丰富的知识、纯洁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口。

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散文创作上,特别是她为儿童写的那些散文格外显得绚丽多彩。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评价其中的得失,对繁荣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促进儿童散文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冰心儿童散文前后期创作风格不同。冰心早期儿童散文以虔诚地讴歌母爱和童心为主要内容。这一特色与冰心超阶级的“爱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她幻想把“母爱”作为改造世界的原动力,用“爱”来感化世人。这是行不通的。如果把冰心这个时期“爱的哲学”进行简化说明,大体结构是:造物者上帝赐予每个人以母亲,又为人类创造了自然;母亲以爱联络了整个社会,自然以爱联络了整个宇宙;

1中人类是母亲的儿子,又是自然的儿子。这种境界最初在《往事·以诗代序》○表现过,她说:“人世间只有互助与匡扶,深山里兔儿相伴着狮子,海底下长鲸回护着珊瑚。”这时期作品中表现出的改良色彩,对于那些感到人生虚无的资产阶级青年来说起到了暂时疗伤的作用。他们虽然站在统一的战线,但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能在黑暗的现实中受到心灵的创伤。但是冰心提倡母爱和童真的积极面更值得关注与学习,冰心的爱的歌唱,既传达出全人类普遍认同、凡人皆有的一种高洁情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纯真、无私的感情的渴望。这种爱的启迪正是现代人性的初步觉醒,是典型的“五四”启蒙话语。从这个层面上看,这种“爱的哲学”是积极的。也正是从冰心开始,母爱才受到理直气壮的认可和普遍的文学关注。冰心是世界文学中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家之一。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伟大力量,把母爱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在她的笔下,母爱是博大、深厚、忘我的,母亲的爱又是具体可感的。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寻求安慰和归属的时候,母亲就成为最安全的避风港湾。特别是在国外几年写的《寄小读者》集中,她用细腻温柔的笔调把这种赤字之情写得深情动人。

2中,她这样写到,“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如在《往事

(一)之七》○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风雨中,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它承受了全部的风雨。这种联想,对崇高母爱由衷地赞叹,是多么值得尊重。

冰心还把对母亲的挚爱与对祖国的情怀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她散文中的思想情绪和爱国情愫赋予了它们更积极、更丰富的内涵。冰心总用一种亲切柔和的口气,娓娓道来,详略有致,充满了恳切的情意。这种“爱的哲学”充满了温柔的色彩。对童真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把儿童看做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和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

3里,冰心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海神:“海征。在《往事·十四》○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如此感染力正是冰心与儿童读者间的桥梁,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与情趣中,以情感人。她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爱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健康的现代文明人,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这种爱的启迪化作作者的真性情,化作作者的悄悄话传递给小朋友。她将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袒露在儿童面前,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相撞,不时爆出感情的火花。这种现代民主思想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是水火不容的。这方面的“爱的哲学”是积极的、值得倡导的。后来,冰心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国内外的现实生活,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有了很大扩展,作品中有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构成了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比如在《二寄小读者》中,展现了一幅幅国际间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画面和绚丽多姿的异国风情,她描绘出了意大利西海岸绮丽的风光,英国格拉斯哥城的苏格兰民歌晚会的情景,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的盛大;也向读者诉说了意大利农民和工人的苦难生活,美国、非洲黑人的不幸命运和他们的斗争。冰心基本放弃对身边琐事的描写,而努力用她的笔来吹响时代的号角。以新的革命的思想来教育小读者,再也看不到那种悱恻动情的亲子之爱的描写,转而描绘祖国伟大美丽的生活和时代风云的变化,还在文章中揉进一些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使小读者在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增添智慧,培养儿童的博爱之心和进取之心。冰心由一个“知心姐姐”变成一位慈祥的老师。跳出母爱的狭窄小圈子,并没有使她的作品特有的情感魅力消退,而是使她的作品题材面扩展了。继续传播她的“爱的哲学”,只是意义更深厚,内容更广阔了。这些变化都是在“左”的文艺思潮的影响造成的结果。

二、冰心儿童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除了极具特色的创作题材,冰心的儿童散文也是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要诠释冰心儿童散文中“爱的哲学”,还应该细致了解冰心在儿童散文创作过程中的艺术风格转变。柔和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含蓄委婉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是冰心早期散文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她善于攫取生活中的片段,将其融汇进自己的情感波澜中,用温柔的情思和微愁的意绪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的境界。这种微愁的意绪正是冰心所刻意追求的自己情感的独特性,也是她作品的主旋律。冰心幼年随父母住在烟台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海边那孤独的灯塔,萧索的村庄以及如诉如泣的喇叭声,都以忧郁的色彩深深地印进冰心的脑海里,化作一种潜在的情感力 量。形成她的作品的基调。《通讯·十六》便是这一时期作品里流露出来的主要情绪,去国怀乡,思念母亲。冰心写到,当客船一离开黄浦江岸,她便想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去苦”的诗句,这种客居生活的愁绪和童年生活的感情印记叠印在一起,表现为冰心作品中具有独特情感的“乡愁”。无边的乡愁,经过冰心着意的渲染和诗意的处理,变得格外凄恻感人。比如在《往事

(二)·六》4中,她这样写着乡愁:“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冰心的乡愁里深蕴着爱国情感。这种流贯于冰心作品之间的淡淡的乡愁,形成一种内在的旋律和笼罩整个作品的艺术气氛,使之更具艺术魅力。如果说,冰心是写母爱最成功感人的作家之一,那么。她也是写乡愁最成功最感人的一位作家。除此之外,冰心更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语言是冰心诠释“爱的哲学”最好的工具。

三、冰心更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

无数文人墨客对她的语言充满羡慕,有独到的见解。王欣先生说“她感觉细腻、想象舒展、谈吐生香、举止凌风,她用平易的白话文娓娓讲述,却旋起了数千年文学的优雅柔美的乐感。”王欣先生还说,“胡适甚至撇开了自己对文言的蓄谋攻击而明确的褒扬了冰心白话文中注入古典汉语诗文的首创佳绩。”并声称:“这一语言高度至今未被超越。”她的散文作品里,不但清新柔美的句子随处可见,而且文字铿锵悦耳,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和图画美。她善于把抽象的情感表达得十分具体生动,因而能抓住儿童的心使孩子们得到美的享受。温柔多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蓄不露的艺术表现,清新隽永的文学语言,成了冰心在作品中所努力追求和精心创造的艺术风格。这种语言魅力和作者早期的接触古典文学是分不开的。冰心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她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比较深厚的修养,在创作中合理地吸取和融入一些文言词汇和句式,精心地推敲、锻炼,变成自己独有的清新、古典的语言。在当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的文学语言。如《通讯·七》中有这样的词句,“痴绝的无数的送行者,在最远的最重的离愁,飘然西去!”这便是活用了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如果说冰心早期的创作在清丽,典雅与抒情韵味中既含着温柔、又泛着忧愁。那么解放后,她则保持了自己原有的语言个性,原来的清丽、隽永等风格也等到了发展,其中的忧愁荡然无存,取代的是喜悦、明快、刚健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冰心前后期儿童散文创作特色的一个重要区别。解放后,冰心不但大力呼吁为儿童写作,而且身体力行,写下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儿童散文。反映了崭新的生活和崭新的时代,在《还乡杂记》等作品中,依然洋溢这“冰心体”的迷人风采,且结构更严谨,笔墨更精湛了。冰心是一位用文字代替色彩的画家,她用极淡雅简约的笔调描绘。如《在寄小读者·通讯五》写西西里岛海边生活的风味:“枕上听得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仿佛也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冰心后期写的《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等篇章,感情真切,文笔扑美,具有高度文学性,既是优秀的传记作品,又是儿童散文佳作。从讴歌超阶级的“母爱”,到尽情歌颂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讴歌祖国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再以小资产阶级的情怀描写自然,而是透过美好景物的描绘,讴歌当家作主、用辛勤劳动改造和装扮祖国的美丽河山的人民。写得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之景,抒发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这些无不深深地刻印着伟大的民族艰难而稳健的足迹,无不凝聚着作家对历史的深刻的思考。几十年来,她也曾彷徨过,但她总是不停地进步,即使是泥泞、荆棘、她也踏过去,在时代的风雨里摸索这,跋涉着,寻找着真理,追求着光明。如果说,冰心过去那种风格只能得到旧社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所喜爱和追求,那么可以说,冰心后来的艺术,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艺术财富了。冰心儿童散文中“爱的哲学”,从只能充当一济良药发展到超阶级的现实扥大爱。

在冰心的创作生涯中,她的儿童散文在题材、艺术特色、语言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而易见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她的出生及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冰心出生于在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这个资产阶级家庭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有着联系,充满了儒家色彩。她从小接触了统治者视为禁书的宣传品,在家庭的小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父亲身上的传统爱国思想。之后,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冰心作为当时的以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有所否定和揭露,同情弱小者;但也对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有所肯定。在前辈们改革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情况下,她找不到出路,她彷徨、迷茫、忧愁,只只好躲进较狭隘的”爱的哲学“自我陶醉,远离现实斗争。这体现了一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形成冰心早期忧郁色调的本质并不是家庭,而是当时没有先进的世界观的指导,没有与广大群众密切结合,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答案。解放后,冰心回到祖国,享受到了党的关怀。得到可接近劳动人民和参加政治活动的良好条件,面对这灿烂的现实和英雄的人民,她的大多作品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她关心儿童文学,已不只是为解放思想,而是认识到如何培养革命的接班人。冰心在她的儿童散文中努力以全新的思想来教育读者,描绘社会只要祖国崭新的生活,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给小读者勾画了一幅幅国内外的美好风光。冰心用旧的手法描绘新的事物与她原有的风格有区别又有联系,逐渐形成她的新风格。解放后,冰心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战斗激情,明朗的艺术色调。含蓄地表现手法和清新秀丽的文学语言和俊朗明丽的美。

浏览阅读冰心的作品,可以发现“爱”的主旋律贯穿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她虽然很少正面地表现时代风云、重大的事件,但是。她的作品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使她的作品永葆不凋谢的艺术青春,赢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作家,也是在儿童散文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并取得非凡成就的艺术大师,作为一名女作家,冰心以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为本世纪之末的四个现代化的主人们写出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从冰心半个多世纪创作的儿童散文中,我们不但能得到美的陶冶,而且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儿童散文创作的宝贵的启示。所以,冰心对儿童文学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她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儿童散文大师!

注释:

冰心《往事》开明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参考文献: 〔1〕茅盾.《冰心论》.《文学》第3卷第2号.1934年8月出版 〔2〕王欣.《冰心佳作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3〕冰心.《樱花赞》(散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12月 〔4〕陈恕.《冰心佳作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5〕冰心.《冰心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0月 〔6〕冰心.《冰心散文选》.人文出版社.1953年出版 〔7〕汪文顶.《冰心散文的审美价值》、《文艺评论》.1997年第五期

第五篇:如何赏析散文中的议论

如何赏析散文中的议论

梁平

整理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熔情感、形象、哲理于一炉,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鲜活的形象感染人、以深邃的哲理启示人,因此,我们在赏析时,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融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捕捉特点、把握情思法

散文中的议论富有“思想”、“理性”、“理趣”,但往往又是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因情生议,以议托情,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看法等,并寄托着自己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的情思。如朱自清的《背影》与《荷塘月色》,其情思就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在赏析议论句时,既要知人论世,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蕴和气脉,更要透析文本,捕捉特点,深入理解文本独特的深刻的“这一个”情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例1.阅读章含之的《谁说草木不通情——忆冠华》中的片断,说说划线句子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这棵当年冠华最心爱的也是最茂盛的柿子树,自他离去之后逐渐枯萎,而今年,它伸展到卧室的屋檐下的全部枝干竟都枯死了!„„这柿树对冠华如此多情,他走了,它也逐渐失去了生命。但我不知道这柿树的一半枯死是对有情还是无情?每年我盼望它开花结果,又怕它开花结果。„„如今,他走后的第四个春天,柿花终于没有了,我连当年冠华抚摸过的枝叶也看不见了,它不再给我安慰,也不再给我悲哀,这是对我有请还是无情呢?

【分析】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柿树对乔冠华是如此多情,乔冠华走了,柿树也逐渐失去了生命。作者深感柿树与乔冠华“心有灵犀一点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通过对柿树荣枯的含情式设问,表达了对乔冠华的沉痛思念之情。

二、揣摩手法、感受形象法

散文中的议论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言,侧重于感性,极富“视觉冲击力”。作者常常采用新颖的比喻、生动的拟人、精彩的设问、整齐的排比、巧妙的对比等手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幻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境象,寓理于人、于事、于景、于物等。我们在赏析时,必须透过作者描绘形象并借以说理的文字,揣摩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再现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观点。

例2.阅读阿富汗当代散文家乌尔法特的《生活》中片断,找出议论性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制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中午耕过地。所以人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到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以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分析】议论性句子是后两段。作者运用对比法,对不同事物的特征加以比较,加以褒贬,揭示不同地位、不同经历的人对“生活”的不同体味。作者还运用设喻法,以不同的人对“水”的需求为喻,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困苦、艰难的人,才能够真正懂得“生活”的丰富含义,享受“生活”赐予的幸福芬芳。这样,寓深奥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中,韵味悠长。

三、领悟哲理、探究“思想”法

散文中的议论,是散文之“魂”,具有哲理性和思辨美。这些议论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作者直接说出来。作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明自己独到的感悟。二是由作品中的人物说出来。作者或托物入理,或托事寓理,或象征喻理,含蓄地揭示生活哲理。我们在赏析时,要参照全文进行理性思考,悟透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思想”。

例3.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片断,说说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哲理,并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分析】最后一句将环境、时间和个人的遭遇紧紧联在一起,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对现实的坚强意志。地坛这一独特的环境,使作者感悟到人生的艰难,而这种环境“弥漫”着沉静的“光芒”,又使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看到了自己残疾的“身影”。

四、准确定位、体会作用法

散文中的议论具有非同不可的作用,一般来说,用在开头,能揭示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用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条理分明,结构谨严。用在结尾,则点明意义,升华思想,起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还与开头相照应,首尾圆合。我们在赏析时,可以根据议论性句子所在的位置,全面体会它的作用。

例4.茅盾的《风景谈》写了六个画面,下面是穿插在六个画面中的议论性句子(或在段首,或在文末),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分析】首先,作者在描述风景后,发表几句议论,既是对前面描述内容的深化,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点睛之笔。其次,议论与议论之间紧密联系。总体来说,是“自然伟大,而人类更伟大→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更伟大→具有民族精神的人类活动,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这些议论既表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更步步推进,层层深入。

下载鲁迅散文中的童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散文中的童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瞿秋白散文中的忏悔意识

    试析瞿秋白散文中的忏悔意识 关键词:忏悔意识 俄罗斯文学 瞿秋白散文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瞿秋白的散文具有了深刻的忏悔意识,在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散文......

    龙应台散文中优美的语句

    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中的感人句子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

    史铁生散文中的意象分析

    史铁生散文中的意象分析 中文摘要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哲思型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到处流露出对生命困苦极限的体验、感悟和内省,他散文中的意象无时无刻都在体现着生命......

    相约童年鲁迅

    相约童年鲁迅 一、初步感知鲁迅形象,激情导入鲁迅童年 1、亲爱的孩子们,欢迎大家走进“语文大讲堂”。我们的口号是:(学生接:语文大讲堂,快乐满心房。语文大讲堂,学习喜洋洋。耶!)想......

    鲁迅回忆童年(精选合集)

    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图画美在优美散文中的体现

    图画美在优美散文中的体现 散文,是美的文学。美的思,美的情,美的景,美的色彩、音响,美的动与静。好的散文像一幅图画,具有图画美,除了要求感情灼烈以外,还应当意境隽永。“状难写之......

    苏轼散文中的山水与人性

    苏轼散文中的山水与人性 关键词:苏轼散文、山水之美、民生疾苦、豁达态度 序论:无论是求知若渴的学生,还是教书育人的教师,亦或是学识渊博的散文爱好者,苏轼的散文一直是学习的......

    余秋雨散文中的“寻根”情结(五篇材料)

    摘 要:文学上的“寻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余秋雨先生是散文中在寻根文学方面的先驱,余秋雨先生用深刻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对文化流失的愤懑,余秋雨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