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科学教案第2章第二节 机械运动
第二节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3、能根据不同的特点将机械运动分类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教具准备
课件,两块磁铁 教学过程 复习
1、物体的 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下列运动分别属于什么运动,请填出运动形式。(1)、小鸟飞翔: 机械运动;(2)悦耳动听的歌声: 声运动;(3)灿烂的阳光:光运动;(4)我们长大了: 生命运动
3.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请填出能的形式。
(1)流动的水: 动能
(2)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势能
(3)我们吃的食物: 化学能
(4)正在燃烧的柴: 化学能和热能 科学探究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具体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者研究该物体是做怎样的运动,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某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
如坐观光电梯的人说自己是静止的,看到的是地面上的人在运动,而在地面上看电梯里的人相对于地面、空间、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可见:(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要选择一个标准,即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也不同
思考1:你能说出地面上的人和电梯里的人各是选取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吗?
思考2:“太阳东升西落’,这句话中的参照物是什么?
思考3:说说“月亮穿过云层”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思考4:指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的现象中,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2.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 运动。
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课堂小结
1、能判别物体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根据运动的特点,可以把机械运动分为那些类型? 思考2:“太阳东升西落’,这句话中的参照物是什么?
思考3:说说“月亮穿过云层”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思考4:指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的现象中,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2.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 运动。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课堂小结
1、能判别物体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根据运动的特点,可以把机械运动分为那些类型?
课堂练习
小鸟在空中飞翔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
1、小船在河里顺流漂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如果以人作为参照物,那么小船是 静止的。河水是 静止的,树是 运动的。河岸是 运动的。
2、空中有两架直升机,甲直升机的飞型员看到房屋在向下运动,而看到旁边的乙直升机却停在空中不动,则如果以地面作为参照物的话,甲直升机是 向上运动,乙直升机是 向上运动。如果以乙直升机为参照物,则甲直升机是 静止 的,地面上的房屋是 向下运动。
布置作业
作业本。
课后反思:
第二篇:六年级下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略
第三篇:七年级下科学教案第2章第三节 力的存在
第三节 力的存在
教学目标
1现象能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2、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理解力的存在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准备
小车、钩码
教学过程
引入]风吹草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风,却可以根据风力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判断风的存在。在科学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力的存在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来确认的
一、力的作用效果
l.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讨论:用一些例子说明力的存在。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呢?
实验.观察
手挤矿泉水瓶壁
风力使树枝弯曲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手拉皮筋,皮筋变长
运动员将标枪投出;
力能改变物体 飞来的足球被守门员接住
速度,还能
扣过来的排球被挡了回去
改变运动方向
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手握两只不同颜色的气球,用一只球压另一球.观察观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作用一个力时.乙物体反过来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讨论:汽车撞在柱子上,为什么反而自己受损?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汽车撞柱子时.汽车对柱子作用一个力,反过来柱子也对汽车作用一个力,所以自己也受损。
问题:生活中哪些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鼓掌时,两手都感到痛。
落到地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
人蹬地跳远等。课堂小结
你能说出力的作用效果吗?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理解了吗?
课堂练习
科学探究:马拉车前进时,马对车有一个拉力作用,那么车拉马吗?(l)提出问题:马拉车前进时,车拉马吗?
(2)建立假设:
假设①:马拉车时,车可能也拉马。
假设③:马拉车时,车可能不拉马。
(3)收集证据资料:
任何物体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像游泳、用力抛到地上的皮球会被地面弹起等。在马拉车时,马一定也受到车向后的一个拉力作用。
(4)得出结论: 马在拉车时,车同时也在拉马。布置作业
作业本。
课后反思:
第四篇:七年级下科学教案第3章第1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1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2.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
3.了解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共同性
教学过程
引入
一、动物的生命周期
1.书P.81图3—l不同生长时期的人中,人的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应是:婴儿期→
幼儿期 → 儿童期 → 青春期 → 中年期 →老年期
【思考】我们初一同学现在处于什么时期?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初一同学一般都已进人青春期。已经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和儿童期。
【讨论】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的?(看 P.82图3一 2回答)人从出生到生长发育,发育到青春期产生精子和卵,当形成受精卵后,经过一定时期成为婴儿出生,而人到青春期后再进人中年期、老年期,直至死亡,人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的。
2.书P.82图3—3不同生长时期的蛙中,蛙的各个生长发育顺序是:成蛙 → 受精卵→ 小蝌蚪 → 大蝌蚪→ 幼蛙
蝌蚪和成蛙的比较: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蝌蚪 成蛙 水中 鳍 游泳 陆地和水中 四肢
运动方式 鳃 跳跃
呼吸器官
肺和皮肤
像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 发生很大改变,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因此,青蛙属变态发育。
3.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它的发育也属变态发育,这种变态发育称不完全变态发育。
蝴蝶的一生发育中比蝗虫的发育多了一个蛹期,即一生经历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形式称完全变态发育。
【思考题1】 人、青蛙和蝗虫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阶段?
人、青蛙、蝗虫的一生都要经历从出生到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都会繁殖后代、自己进入衰老最后死亡等阶段,这就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思考题2】为什么动物的种类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
从人、青蛙、蝗虫的生命周期可以知道,由于动物发育到一定时期都能繁殖后代,这样就能使生命周期周而复始地进行,使种族得到延续,而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使种族灭绝。
二、动物的寿命
1.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但是,气候、食物、敌害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的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
课内小节:你能说出动物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几个阶段?
蝗虫、蝴蝶的一生发育有什么不同? 练习
1.蚊子的一生要经历的时期和发育形式是(D)
A.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
B.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
C.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
D卵、幼虫在、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
2.动物的生命周期是一生都要经历从出生、生长、发育、生殖、等阶段。
布置作业
作业本。
课后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
法脿中学课堂教学案
科 目:生 物 年 级:七年级下册 主备教师:吴长辉 参加讨论教师:
备课时间:2015-3-16 集体讨论时间:2015-3-18 备课组审批: 教科处审批:
温馨寄语:青春是生命的光彩,正视匆匆溜走的的时光,欣然面对每一个不可重复的今天。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三、课堂前置: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1)组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功能:a、阻挡__________的侵入。b、分泌物有__________作用。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1)组成:体液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功能:a、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__________,使病菌__________。b、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__________。
3、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而是对多种______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2)来源:人类在_____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功能。
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1)组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2)功能,产生__________,消灭__________,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3)举例,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__________在_______的刺激下,产生抵抗__________的抗体。等人病好后,__________还留存在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5、特异性免疫(1)概念 :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起作用的免疫。(2)来源: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__________功能。
6、免疫的含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________。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________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_______和______等。
7、免疫的功能:(1)自身稳定:清除体内
和损伤的细胞。(2)防御感染:抵抗__________的侵入,防止_________的产生。(3)免疫监视:________和_______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__________)。
8、过敏反应:(1)原因a 内因:抵抗_____侵入的功能过强。b 外因,有_____的刺激。(2)举例:a 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皮肤_________难熬。b 吸入花粉会发生_________或_________。c 注射青霉素会发生__________。(3)预防:找出__________,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__________。
9、计划免疫,(1)概念: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2)举例:a 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__________可以预防结核病
b 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________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四、小组交流:(以课堂前置为主)
五、分享表达:(学生归纳,教师只做简单总结)
六、展示提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