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剧单元的教学思考
戏剧单元的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两个单元的戏剧教学内容,在完成了这些教学内容之后,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总是觉得,在教学中缺少了些什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下反思,以期待将来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
第一,戏剧作品的教学是不是必须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确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用很具体形象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现的呢?我个人认为,过多的媒体使用,如视频、音频、图画,只能削弱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过于以来感官的刺激,而丢失掉语文教学本身对教材文字的钻研与感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是适时的、适事的,而不是随便为了让学生感兴趣乱来。只有在对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穿插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
第二,如何处理戏剧语言和戏剧思想内容的关系。不能有所偏废。教学中多数老师(包括我自己)对古代戏剧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大肆渲染,力图把课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忘却了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品味奖赏的要求。比如在教《长亭送别》中,我们就过于注重对两人对爱情的态度的分析,并且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希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爱情观。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由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本身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加深对文化思想的理解。尤其在《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的教学中,更应该将语言文字的赏析作为一个重点,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达到奇文共赏的目的。
第三,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古代戏剧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戏剧的文字本身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因为课文的注释相当详细。所有我们经常会自主学习、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必须加强教师对讨论发言的指导,任何没有教师引导的合作讨论都有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在教授《闺塾》一课时是最容易出现学生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讨论,这时也最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这时教师是否有能力进行指导很关键。这时的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也不是独裁的课堂,这时有些可以不用涉及的内容就不应该涉及。
第四,要处理好课文学习和课外拓展的关系,不能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要紧扣课文。教学中如果是紧扣课文的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是毫无联系的拓展将会导致学习目标的不得落实。比如在教《窦娥冤》一课中,有教师就在课堂尾声加了一个辩论“当你在受冤枉时是否会忍”。课堂是很热闹,但是这个问题与课文到底有多少关系,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有多少关系,不得而知。学生对窦娥的冤屈,也就是对古代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都没有很好的体会去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不是哗众取宠吗?
钱梦龙在教学经验总结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 教师应在教学中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茶馆》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思考它的结构特征,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茶馆》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强钟逊
戏剧单元的教学思考
强钟逊 2011-7-13
第二篇:第一单元戏剧教学定稿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本单元是戏剧文学单元,共有《威尼斯商人》(节选)、《江村小景》、《<陈毅市长>选场》、《一厘米》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不但作者的国别有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而且作品的戏剧种类、作品反映的时代生活、作品的主题也各有不同。《威尼斯商人》(节选)是喜剧,《江村小景》是典型的悲剧;《威尼斯商人》(节选)、《<陈毅市长>选场》是多幕剧,《江村小景》是独幕剧;《威尼斯商人》(节选)、《<陈毅市长>选场》《江村小景》是舞台剧,《一厘米》是电视剧。《威尼斯商人》(节选)歌颂的是仁爱、友谊和爱情,《江村小景》控诉的是战争的罪恶,《<陈毅市长>选场》赞美的是陈毅市长对科学文化的重视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一厘米》表现的是一个平凡母亲的高贵品质。《威尼斯商人》(节选)是全剧最为精彩的一场戏,讲述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与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在法庭上的一场生死交锋,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好的戏剧效果;语言丰富生动而又富于个性化,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
《江村小景》该剧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鲜明,学生不难理解。可引导学生进行戏剧情节安排上自主的探究,在情节的发展中,对于人物形象有一正确认识,特别是对长子这一形象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发现戏剧中被扭曲的灵魂,分析出灵魂被扭曲的原因,感受当时社会的罪恶。
《<陈毅市长>选场》全剧用十个片断、十个故事,写成十场话剧。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五场。该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各场之间在情节上不相连贯,都是独立成章,而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剧中的陈毅市长这一人物学生较为亲切,作为话剧的剧本,《一厘米》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用心揣摩情节的波澜起伏,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一、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对戏剧文学的巨大贡献、他的一些重要作品。2.能说出戏剧冲突逐层展开的过程并做简要赏析。
3.学会根据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分析并归纳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了解本戏剧的矛盾冲突。
2.难点: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品味本文语言的诙谐生动、高度个性化
一、走近作者,了解戏剧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的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2.老师简介故事梗概
三、阅读课文,熟悉剧本
1.说出本场戏中所出现的人物,并理清他们的相互关系。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场戏的矛盾冲突。
(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剧情,请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 和结局。
主要情节:前半部分:夏洛克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前半场是夏洛克的戏)后半部分:鲍西娅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后半场是鲍西娅的戏)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剧情的主要内容。
(鲍西娅利用她的聪明和机智,帮助安东尼奥打赢了“割一磅肉”的官司。)主要人物:安东尼奥、鲍西娅、夏洛克
5.阅读课文,说说鲍西娅在法庭上是如何一步步制服夏洛克的?并体会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样的效果。(见书后探究·练习一)
(明确:鲍西娅是欲擒故纵,先退后进。情节是大起大落,引人入胜,充满喜剧色彩。)三)归纳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准确把握该场戏的主题,夏洛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贪婪、固执、残酷,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憎恨,又多少带有一些同情。
鲍西娅:人文主义女性的典型形象,果敢、沉着、博学、聪慧。安东尼奥:慷慨仁义,忠于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戏剧主题:这场戏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义、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四)跳读课文,说出情节安排上的一些特点。
思考本文在情节的安排上运用了哪些戏剧技巧。明确:
(1)夸张:如夏洛克提出割一磅肉的荒唐要求;鲍西娅对“割一磅肉”的法律解释;鲍西娅与尼莉莎女扮男装和他们丈夫同时出庭丈夫却不明真相。(2)对比:公爵等人的“宽厚仁慈”与夏洛克“固执凶残”; 夏洛克开始的“嚣张气焰”与最后“哀怜绝望”; 夏洛克对鲍西娅的赞美与葛莱西安诺对鲍西娅的赞美。
(3)悬念:夏洛克拒绝一切条件,坚持履行“割一磅肉”的契约。(4)突转:如鲍西娅抓住契约中的破绽制服夏洛克,使冲突朝有利于安东尼奥的方向发展。
二、江村小景 教学目标:
1.能概括故事情节,并能说出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2.能概括出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3.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教学重点
剧情展开的技巧;剧本深刻的主题。导入课文: 同学们,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龙潭江边,有一普通的农妇,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天,兄弟俩意外地见面,却上演了一幕枪声中双双毙命的惨剧。这一惨剧是如何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现代著名的话剧作家田汉先生的一部独幕剧——《江村小景》,了解一下事实的真相吧!。
一、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寻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田汉以及他的作品、《江村小景》的历史背景。(学生介绍,老师引导并补充)明确:田汉(1898-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的作者,代表作有《获虎之夜》《乱钟》《文成公主》等。《江村小景》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了革命局势的混乱。据说《江村小景》是作者根据激烈的内战中一件真实的事情写成的。
二、读懂戏中事
1.学生自读课文,并能用简洁语言介绍戏剧情节。
龙潭江边某农家妇有二子一女,长子出外从军,多年不归,次子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天长子意外回家,母亲担心他被捕,急忙出去为他借便衣。恰巧这时他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道这是自己妹妹,便调戏她。妹妹大声呼救,弟弟回来刚好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愤怒。弟兄俩发生冲突,格斗中用手枪互击,母亲借衣服回来,兄弟俩都已死 2. 跳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表面上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军阀之间的矛盾冲突,兄弟俩只不过是充当了战争的牺牲品而已。
四、探究戏剧技巧 1.“无巧不成书,无巧不成戏”,本剧最大的技巧也许就是巧合了,请结合剧情的发展简析本剧中所采用的巧合手法。
2.有人认为,这部独幕剧的情节有许多地方不太合理。一是巧合太多,世上哪儿有这么多凑巧的事情;二是长子回到自己家里对回来的妹妹进行调戏不太可能,即使是不知道自己的妹妹,调戏到自己家里来的女孩子也不太合情理。请结合剧本内容和当时的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三、《陈毅市长》选场 教学重点
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
三、初读感知
刚才在交流预习的感受时,就有同学说,这是戏剧、这是话剧,那到底什么是戏剧、什么是话剧呢?它和其他的文学样式小说、诗歌、散文等,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下面,就让我们踏上发现直旅,走近陈毅市长,在比较阅读中触摸戏剧文学。撩开戏剧文学的神秘面纱吧!快速默读《我的叔叔于勒》《<陈毅市长>选场》,要求: 1.生——入神读。2.思
1)两篇文章各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 2)找出两篇文章中各自表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明确:《我的叔叔于勒》时空跨度大,《<陈毅市长>选场》时间主要是在深夜,地点在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先生的书房里。教师乘机精要点拨:受舞台表演的限制,戏剧文学的时空必须高度集中,而不能像小说一样上下几千年,驰骋海内外。)
四、精读品析
(学生跳课文,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理出情节,读懂戏中事。)
过渡:一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戏剧文学的时空必须高度集中,剧本有着自己特有的舞台提示,接下来,让我们二读文章,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快速地跳读两篇文章,并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两篇文章各自的矛盾冲突。2.两篇文章的矛盾冲突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请理出各自的过程。
明确: 我的叔叔于勒
《陈毅市长》选场
盼于勒(开端)
夜访被拒(发生)
赞于勒(发展)
限制谈话(发展)
谈 见于勒(高潮)
延时秉烛夜谈(结局)
躲于勒(结局
二、品读课文
(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破门”“破例”这两场戏,重点品位陈毅市长进入齐先生书房的台词及书后练习二中所出现的台词,从台词的研读中把握人物的性格。
(四)讨论: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语言各自有什么特色?请选用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明确: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机敏、风趣,普通话中夹有文言、方言,符合市长的身份。
第三篇:戏剧单元教学设计
戏剧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2. 学会分析戏剧个性化的语言,培养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准确表现社会生活、在 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能力;
3.通过戏剧文学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培养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材简析:
本单元为戏剧单元,共节选了3篇不同形式的戏剧剧本。阅读剧本,要把握剧中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特点。教学课时:7课时
雷雨(节选)
教学要点:
⒈ 了解话剧用矛盾冲突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⒉ 通过诵读,咀嚼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悟戏剧语言的个性。⒊ 通过课堂讨论、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课时安排:3课时。布置预习
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绘制八个人物关系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时,我们在何时使用过“戏”的概念? 例如:对某件事满意时――有戏(没戏)一些人在他人面前作出虚假表现时――太会作戏了
将发生某种一言难尽的矛盾、纠葛,人物关系突转时――有好戏看了 发生了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时——太戏剧性了 „„ 其实,生活处处都有戏。我们时常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下意识地观看或者是演出一出出的戏。当然,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戏都能成为艺术领域的戏剧。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戏”来体会一下戏之为戏的特殊品性。
戏之为戏的品性——戏剧性或带有戏剧性的事件与行为
二、戏剧性的概念理解
1.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说、做)。戏的信息主要是借演员演示给观众,演员的行动带给观众事情正在进行的直接、当面的感觉(外部形体动作、内部心理动作相互统一)。
2.戏剧性来自人的意志冲突,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一般性的冲突远远不够。关键在于要在人与人之间展开那种不同欲望、不同激情的冲突,在舞台上打一场情感对情感、灵魂对灵魂的战争。这战争改变了剧中人原有的处境、关系与生活秩序,突显了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性格、命运、环境等)3.戏剧性的具体艺术特征:
A.集中性。情节相对集中和紧凑。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戏剧的情节往往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在时间上环环紧扣,在事件内容上紧凑集。
B.紧张性。戏剧要快速地完成从某一“平静、舒缓”状态的打破到求得新的“平衡”的一个过程,戏剧的冲突让情节的紧张性快速地引起观众的紧张、期待反应。
C.曲折性。戏剧情节的进展中要有一连串前后呼应、环环紧扣、大小不同的转捩点,使矛盾冲突达到量与质的变化,最终实现情节上的突转,让人物发生情绪、性格、命运上的激变。突转的动力要来自于矛盾冲突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D.夸张性。为了让观众准确地看清演员的外部动作和内心波澜,演员表演时要赋予表情、动作恰如其分的夸张。
三、明确故事情节、人物关系 1.故事情节:略 2.人物关系、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鲁 家: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四凤。周 家:周朴园、周繁漪、周萍、周冲。B、五种关系(多种关系的交织):
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鲁侍萍 ③血缘: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
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
④不正当的性爱关系:周 萍——四 凤,周 萍——繁 漪 ⑤阶级关系:周朴园——鲁大海,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四.明确结构情节
1.课文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戏剧的矛盾冲突。这场戏共有几组矛盾冲突?你认为哪一组属于主要的矛盾冲突?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矛盾焦点: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补充:
第一幕(周家客厅)
鲁贵与四凤的冲突(用恋情要挟四凤)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避而不见)四凤与周冲的冲突(避而不见)
蘩漪、周萍与的鲁贵冲突(深夜幽会被发现)四凤与蘩漪的冲突(要求侍萍带四凤离开公馆)蘩漪与周萍的冲突(避而不见)周朴园与蘩漪、周萍的冲突(家长的权威控制)第二幕(周家客厅)四凤与周萍的冲突(出走)
蘩漪与周萍的冲突(因出走而激烈地争吵)蘩漪与侍萍的冲突(辞退四凤)第三幕(鲁贵家)
蘩漪与周萍的冲突(锁住窗户)周萍与侍萍的冲突(兄妹恋情被发现)第四幕(周家客厅)矛盾总爆发
2.这些矛盾冲突是不是所有的都需要在舞台上完整地呈现?舞台上的时间跨度是多久? 显在情节:一天之内发生在周公馆和鲁家小屋里的事情(结构上往往呈现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潜在情节:周鲁两家两代人三十多年的爱恨恩怨
戏剧受时空的特殊限制,往往遵循时间、地点、行动完整划一的需求(三一律),将全部剧情集聚在演出所限的时间之内来表现,把人和事情都聚集起来。情节处理上往往从快到高潮的关键情节入手,避免从头说起;同时不是事事都上台演出,而是采用“虚写”,在人物的对话中加以回顾和说明。
昨日之戏(隐藏的部分)和今日之戏(台上正经历的部分)互为映照,充满悬念,不断出现情节的逆转,同时保证结构的高度集中统一,从而体现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戏剧性。3.该戏剧中这一系列事件的原初事件是什么? 周朴园与侍萍年轻时爱情的变故
情节核:情节之“母”,是一系列事件的源头和基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好的戏剧作品往往有一个恰当的情节核,从而铺展开全部剧情。(无集中统一的情节的戏剧除外)《哈姆莱特》的情节核:克劳狄斯杀兄篡位,种下哈姆莱特复仇的种子。五.品味人物语言(模拟表演与探究)1.人物
外形特质:性别、年纪、长相、衣着、声音、手势、步态等。(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内心世界:情感、思想、政治、宗教等。在戏剧冲突中,通过自己的戏剧行动表现出来。(戏剧的灵魂)2.语言 剧作家的提示语言(舞台说明):对人物外形、内心的描绘;对某些性格的强调;对时代背景、生活背景的交代;人物表演时的某些提示等。演出表演的语言:对话;独白;旁白。
潜在语言(潜台词):戏剧人物有时在讲话时,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话语与深层含义完全不同。这种双层语言往往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而展现作品的主题。3.课文开头的这个提示语言有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从而感染了观众,使观众也随之产生了压抑感。同时预示着一场雷雨式的激烈矛盾爆发的到来,与该剧的悲剧剧情紧密配合。
4.周朴园寻问鲁侍萍身份的对话中,周朴园前后语气和神态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周朴园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明确:你——你贵姓?(用词文雅,突出自己的贵族风度)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对下人一副不屑的样子)(忽然起立)你是谁?(怀疑此人是侍萍时无比紧张,但心存侥幸)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你是——(确定猜测而被吓呆了,恐惧、焦虑而失态了)5.你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爱?
明确:曾经爱过温柔美丽的侍萍。在晚年不如意的家庭生活中(妻子不驯服、儿子敬而远之)他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侍萍,借以弥补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但这种怀念是自私而虚伪的。
6.面对周朴园的追问,鲁侍萍是怎样的态度?为何有如此的反应?
明确:侍萍一直没有揭穿自己的身份,但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侍萍带着三十年的积怨,想用自己的出现来拷问这个人的灵魂,来控诉他的罪行;同时,没有想到这里还保留着三十年前的痕迹,有着些许的感动。
7.结合周朴园对鲁侍萍前后态度的变化,概括二人在第一场戏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周: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欺辱、忽冷忽热、软硬兼施)鲁:善良、顽强、刚毅
8.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为什么没有顾及父子之情?在第二场中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人物性格?
明确:威胁到了他的切身利益,对鲁大海没有父子之情,只有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卑劣、毒辣、狡猾奸诈、伪善
总结:戏剧语言,塑造人物完全靠“个性化”,即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让什么人说。把人物置于他自己的合情合理的行动中,让观众从鞭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罕见其心灵的秘密。
窦娥冤(节选)
教学要点:
⒉ 明确元杂剧的相关文化常识。⒉理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⒈元杂剧相关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2.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3.赏析“三桩誓愿”
A.窦娥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愿?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B.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第一桩:血溅白练
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性格:不屈服的性格 第二桩:六月飞雪
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 性格:坚强不屈、宁折不弯 第三桩:亢旱三年 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 性格: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
C.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实现: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着力表现了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这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附: 悲剧的基本特点: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第四篇:戏剧教学设计
篇一: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
第一单元 走进戏剧教学设计
音乐组 姜明
课标解读:
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开设是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丰富多种形式的艺术体验。本模块主要是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影视配乐等。使学生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能选配适当音乐,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词、童话等文学作品;选择适当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小型音乐剧;能有表情的演唱我国戏曲唱段,中外歌剧选段。了解我国传统戏剧,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拓展艺术视野,培养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概念、基本特征、种类);
(二)了解话剧的发展史,基本特点。通过观看《雷雨》片段,体会音乐与戏
剧的关系,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台词片段;
(三)掌握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体验京剧“四功”里的“唱、念、做、打”
及做功里的“手、眼、身、法、步”。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一)通过观看《雷雨》片段,能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台词片段;
(二)体验京剧“四功”里的“唱、念、做、打”及做功里的“手、眼、身、法、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戏曲知识介绍。
1、什么是戏剧?
师:旧时专指戏曲。后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 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演员装扮人物,表演故事的表演艺术形式。
? 戏剧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故事性,表演性,综合性。
2、介绍戏剧课程具体学习的内容?
? 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 选配适当音乐,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词、童话等文学作品。
? 选择适当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小型音乐剧。
? 能有表情的演唱我国戏曲唱段,中外歌剧选段。
? 了解我国传统戏剧,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
3、戏剧的种类 a、按容量大小,戏剧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b、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c、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
d、按表演形式,可以分为戏曲、歌剧、音乐剧、舞剧、话剧、影视剧、傀儡戏(木偶戏、灯影戏);
二、话剧
1、简单介绍话剧的发展史,总结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穿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2、出示话剧的经典作品的剧照。
3、观看《雷雨》台词片段,感受背景音乐的风格,观察人物的表演
4、请学生上台有感情的朗诵、表演《雷雨》台词片段
三、戏曲
1、简单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史。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品种。它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特殊艺术。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
2、考考学生戏曲小常识 a、你知道哪些戏曲剧种及代表作品?
京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豫剧、吕剧等。
b、京剧的起源?代表人物?
“四大徽班”进京 “老生三杰” 谭鑫培、梅兰芳(四大名旦)
c、京剧两大唱腔? 西皮、二黄
d、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3、介绍京剧“四功”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中的四种主要艺术手段,也是京剧演员们的四项基本功,通常称为京剧四功。“唱”指歌唱,“念”是念白,“做”指表演,“打”是武打。这四功在不同的行当身上,都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4、观看两段视频分辨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功?
5、介绍“五法”: 手、眼、身、法、步
互动:基本手位练习
单山膀、双山膀、双托掌、提襟、云手、穿掌
注意:圆、曲、收
6、观看视频《卖水》片段,观察“五法”的运用。
互动:模仿做功中的手、眼、身、法、步。
数板: 红花姐,绿花郎。
干枝梅的帐子,象牙花的床。
7、欣赏京歌《说唱脸谱》,注意歌词中脸谱颜色对应的人物
8、教唱《说唱脸谱》 ?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 ? 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
?
绿色的魔鬼 斗夜叉
?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
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
四、课堂小结
五、学习效果检测题
1、下列不属于戏剧特点的是:()
a、故事性 b、歌唱性 c、表演性 d、综合性
2、话剧以演员的------和-------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3、被称为东方“歌剧”的是------,起源于-------进京。
4、京剧的“四功”指的是----、-----、-----、------。“四大行当”指的是-----、------、-----、-----。
5、将下列各地方代表剧种连线
山东 花鼓戏 浙江 黄梅戏
安徽 豫 剧 湖南 越 剧 河南 吕 剧
6、你知道京剧的哪些代表人物?请列举3个 篇二:戏剧欣赏教案
艺术欣赏教案
篇三:戏剧常识教案
戏剧常识教案
一、学习目标
① 了解戏剧基本知识,掌握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
② 了解戏剧语言的基本特点,并能对课文中的一些台词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③ 学会从人物语言、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戏剧主题。④ 学会运用比较与辨微的阅读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一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与辨析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⑤ 能尝试表演戏剧,体味戏剧之美。
⑥掌握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能把一些作品改编成剧本或根据生活创作短小的剧本。
二、单元概述
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本单元选编的四篇作者的国别有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有不同,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根据教材编排要求,教学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在体会戏剧台词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性格及主题等的基础上学会鉴赏戏剧,并可尝试改编或创作戏剧、表演戏剧,从中体味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渴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
三、教学内容
同学们,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是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夏洛克吝啬的表现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威尼斯商人》去寻求答案。第一课时:戏剧基础知识:
1.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2. 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篇四:戏剧美术教学设计
戏剧美术
三职中 刘丽
课题:《戏剧美术》
教材分析:
中国戏剧门类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初中学生学习戏剧美术最感兴趣的应该是勾画了的五色脸谱。把“脸谱”提取出来,做为本节的重点,并影射戏剧的基本常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都是周边农村的学生,与市区学生存在一定差异,美术知识掌握少,绘画基础差,但见识广泛,并且对美术有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对中国戏剧以及戏剧美术的面貌和基础常识初步的了解。
2、能够从戏剧美术中吸取感兴趣的艺术形象。
3、愿意亲近和了解中国戏剧及戏剧美术。
重点:
能够发现、总结戏剧脸谱的个性特征,并能表现于画面。
难点:
独立创作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唱脸谱》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3课《戏剧美术》(多媒体出示课题《戏剧美术》
二、讲授新课
什么是戏剧?戏剧包括什么?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一般可以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本节课所要探讨的戏剧美术,主要是指和中国传统戏曲相关的美术。
师:这节课要画脸谱,而今天要学习的题目是《戏剧美术》却画脸谱,两者有联系吗?(教师思考的表情)咱们先看一段视频从中找出答案。
生:戏剧美术中包括脸谱。(大家小声讨论,有的学生举手回答)
师:回答得对,但是不确切。话剧、歌剧、舞剧、戏曲都属于戏剧,脸谱呢是戏曲人物的脸部化妆。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谁来具体回答,什么是脸谱?(大家小声讨论,有学生举手)生:在戏曲舞台上使用的化妆艺术。
师:回答的很好,不过在它前面得加上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外国可没有。那是不是戏曲中所有的的角色都要画脸谱呢?
(学生有的脸上茫然,有的在小声说“不是”)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认识几个戏剧中的人物!(幻灯片放映不同角色的戏剧人物)(学生看着的过程中,便有学生小声说出了不同角色的名称:生、旦、净、丑)
师:有些学生己经说出了这些角色的名称,是什么? 生:生、旦、净、丑。(学生齐答)
师:对!戏曲中人物角色按行当划分,就分为“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让我们看人物对号入座吧!(重新看不同角色的戏曲人物,按人物出现顺序让学生回答)
生:生、旦、丑、、净。(学生齐答)师:看来大家对这些角色都认识得非常准确了,那么回头再看问题。(指着板书上的问题那是不是戏曲中所有的的角色都要画脸谱呢?)
生:不是,丑和净要画脸谱。
师:回答的很好。那“生”“旦”角呢?(重新回到“生”“旦”角投影)
生:画淡妆。(学生都笑了)
师:可以这样说,“生”、“旦”角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素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而“净”、“丑”角呢?(回到 “净”、“丑”角投影)用刚才这位同学的话说就是画“浓妆”了,即指“脸谱”,它以变幻的线条和夸张而强烈的色彩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是一种性格妆,“千变万化”。(教师总结并显现于投影)我们己经明白了什么是脸谱,也知道“净”和“丑”两行要画脸谱,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怎样画脸谱?(板书怎样画脸谱)哪位同学说说个人看法。(有的学生小声议论,有的学生举手)
生:勾好形之后上色。
师:对,那能不能说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生:形状和颜色。
师:对,这是脸谱中最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就先看形,再观色。
师:那么我们看脸谱的形也按这个顺序进行。(幻灯片演示,有的学生轻声说出投影上的人物名称)
师:从整体上看脸谱的形有什么感觉?(教师举例提示)第一组中包拯的脸谱俩眉埃得特近,什么表情?(教师也可做表情)
生:发愁!
师:张飞的呢?
生:笑。
师:这是我们得到的结论之一,(投影出示结论一:脸谱能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再看第二组的整体形。
生:画的形状差不多,而且都是眼和嘴部分面了。
师:这是脸谱的一种格式。“净”“丑”角色的勾脸虽是因人设谱,但仍存在一定格式,和我们学数学时一样,题千变万化但有公式存在,我们来看看脸谱中的格式。(放映幻灯片)哪位同学来完成连线?说错了没关系,我们再讨论。(学生完成连线,偶有错误其他学生争论,并达成一致,给出正确答案)
师:脸谱整体格式多样,局部刻画也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脸谱的局部细节,大家注意观察总结。(放映幻灯片)
师:这几个脸谱最有特点的是哪个细节?
生:前两个是额头部分,另一个是小老鼠(学生争抢回答,老师点头微笑以示赞成)
师:第一个杨七郎,杨门虎将,额头写一个“虎”,也有其他人物写“忠”“寿”等字的,这一个脑门上面的是?(给眼神让学生回答)
生:葫芦。(学生齐答)
师:孟度的脸谱,因为他善用葫芦火攻。
师:这个呢?
生1:脸上画老鼠(学生笑答)
生2:娄阿鼠
师:有的学生知道这个是“娄阿鼠”,老鼠代表这个人物,并反映他善于偷窃,鼠头鼠尾的性格。这几个例子,谁总结一下?
生:戏剧脸谱局部能表现人物特点。(学生举手回答)
师:很好,我们看完形之后,再来观察一下颜色。(放映幻灯片)
生1:红色代表忠诚
生2: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学生争抢问答)
师:颜色除有不同含义外,还有没有其他表示?
生:对现实生活中颜色的夸张。(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如学生不能回答,则引用书中关于描写关羽的文字“面如重枣” 来启发学生)
师:很好!让我们再看看其它颜色的象征意义。(幻灯片演示)大家一块来填空。
生:忠勇、刚直、阴险狡诈(学生齐答后幻灯片接着演示)
师:“唱脸谱”中提到的蓝脸的窦尔顿盗玉马,他是连环套寨主,一员威猛、桀骜不驯的武将。红色文字指的就是颜色的象征意义。再看“典韦”“廉颇”等 人物颜色,注意颜色的象征意义。(教师按幻灯片演示依次提示,学生不时有小声讨论人物和颜色的)
师:问题都解决了,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一个骁勇善战且忠诚的戏剧人物形象。哪位同学试着说说如何画?(有学生大胆的举于问答)
生:从整体到局部,先画头型,再画五官形状,最后涂红底色和其它颜色,红色代表忠诚勇敢。
师:对不对?
生:对!师:下面我们来画画。先画头型,定眼睛位置,在哪?(期待学生问答)生: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学生个别回答)
师:这点非常重要,避免找错五官位置。然后画眼、嘴周围及其他地方形状,加以细化表现他的骁勇善战,(幻灯片演示)画好形后上颜色,底色占大部分为红色,代表忠诚,其它颜色可稍微随意一些,最后调整画面作品就完成了。
生:(看完幻灯片演示后信心倍增,开始准备画脸谱)
师:哪位同学对画脸谱还有疑问?(稍作停顿,环顾学生)没有问题下面完成作业。
三、学生活动,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创作老师巡视辅导)
师:注意步骤,先整体后局部。
四、学生作品展示:
师:完成的差不多了,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展示几幅优秀的作品)篇五: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化妆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表演,体验戏曲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所以在学生作业时,老师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与自信心,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是本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以谈话与游戏方式导入,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的使美术属于每个学生,同时注意愉快教学,做到善教乐学。注意控制各个教学因素,如:内容方法、师生关系。使学生以愉快轻松、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⑴、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⑵、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人物进行化妆和设计。通过听、说、唱、演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⑶、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尝试用绘画、制作、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根据所表演的人物进行化妆和服装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四、教学方法
⑴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结合;
⑵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参与体验;
⑶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制作材料,收集戏曲知识资料
教师:课件、戏曲影像资料、课前准备工作
六、课前准备
1、《戏曲大舞台》节目创意策划。
2、师生角色转换:主持人和观众(小票友)
3、热身互动:播放录像(麻城东路花鼓戏《风筝误》选段)
七、教学设计
一)、情景设置,引入新课
1、播放“戏曲大舞台”节目片头。(课件)
2、主持人互动:亲爱的同学们,可爱的小票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今天的《戏曲大舞台》。我们的口号是——戏曲大舞台,人生大智慧。今天的节目将会引领你们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戏曲世界,品尝中华文化中最醇厚的一杯佳酿。
3、出示课题:请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彩的戏曲”世界!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梨园闯关我挂帅——戏曲知识竞赛
将课前搜集的戏曲知识进行整理汇报。(奖励小红旗)
① 戏曲的历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融音乐、美术、文学、表演、武术、灯光、服装、道具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国粹”。)
②戏曲的种类(共有317各地方戏曲,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③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
④京剧的脸谱(色彩寓意:红、黑、黄、蓝、白)
2、欣赏京剧片段《三岔口》,重点探究分析:戏曲的艺术特点和京剧脸谱知识。学生活动:
看一看(播放录像片段)、学一学(学生表演)、唱一唱(唱腔)、演一演(故事)
3、理解戏曲艺术中的美术表现形式:道具、服装、化妆等。
师生活动:
画一画(教师范画脸谱)、做一做(教师制作:服装、道具)
三)、艺术实践,分组合作
1、讨论创作构思,按照构思进行现场分工分组:导演组、道具组、化妆组、服装组、表演组。
2、实践任务: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用带来的材料进行制作,打扮成戏曲《西游记》中的人物并进行表演。
3、教师辅导,对在制作过程中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并进行合理分工。
四)、展示表演,共享成果
1、戏曲表演《西游记》片段。
2、学生展开评议、赏析:服装、道具的制作效果、学生化妆情况、表演情节等。
四)、课堂小结,靠后拓展
1、小结:师生共同谈谈这堂课的收获以及快乐体验。
2、拓展:课外收集麻城东路花鼓戏知识并学唱。
3、播放视频片段,师小结语: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美妙绝伦。通过这一堂课的共同学习,给予大家的是一种熏陶和指引,希望这节课成为学习戏曲知识的良好开端。
第五篇:高中戏剧单元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戏剧单元的研究性学习
最新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据此,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我们以戏剧单元为例,尝试着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效果不错:通过改编或排演课本剧,自主探究、创新,掌握戏剧知识,提高鉴赏 水平;通过排演活动获得情感愉悦、审美享受,活跃思维;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时间两周(每周四个课时),操作步骤如下:
一、铺垫
学生利用一节课整理复习戏剧的定义、分类、矛盾冲突、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等文体知识,概略地了解中外著名的悲、喜剧作品。教师还可印发一些讲义、补充有关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背景知识、评论文章(例如《〈雷雨〉导读》《我是怎样创作〈屈原〉的》等),提供几个较有影响的教育网站(http://等),教给学生查找、处理网上信息的方法。利 用三个中午的时间,播放《雷雨》《茶馆》的话剧录像,初步感受“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的演技。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一般缺乏自信,教师要精当地介绍课本剧的特点和表演要领,播放《祝福》《项链》等课本剧片段,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表演并非高不可攀,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在智慧和创造才能。在语文课代表统计了导演自荐者的人数、姓名之后,利用半节课精心组织一场公开招聘会。由自荐者书面、口头地阐述“创作意图”,“意图”侧重于对剧本的整体把握和创新构思。这时有意过一把“导演瘾”的学生就会主动、认真地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请教老师……
《屈原》节选部分的重点是主人公长达四页的内心独白,高潮是婵娟误饮毒酒之后的情景,因此在排练中要把这两段放在关键部位。屈原的内心独白在一定的程度上要考验演员的背诵和演讲能力,而婵娟误饮毒酒则要充分考验演员的表现力。婵娟在中毒后,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高兴要同时表现出来是十分难的;屈原要表现出在婵娟临死时心中的内疚、伤 心、愤怒等情绪也不容易。
——导演宓焘的创作构思
创意是属于郭沫若的;由于时间的仓促,加上历史剧的真实性,我决定不对《屈原》的原剧作太大的改编;同时为了表示我们对英雄的崇高敬意,我决定以真实为最大的创意。当然由于中学生的演技欠缺,考虑表演的效果,我会对部分细节作些修改。
——导演刘隆创作谈
在老师的共同参与下,课代表召开第一次导演工作会议,明确各自将排演的剧目,提出奋斗目标,落实具体职责,强调在进行演员组阁、成员分工和确定排练时间、场地等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发放各种颜色的招贴纸,着手准备秘密演出海报的设计。自此像模像样的课本剧表演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这几天的生活之中,最热的不是《雷雨》里的天气;最忙的也轮不上《茶馆》里的李三。
最热的当数我班的舆论,而议论最多的当然是新编《窦娥冤》了。在舆论的爆吵声中,忙得晕头转向的是导演。首先犯难的是剧本问题。因为演《雷雨》的剧组太多,《屈原》的台词
太抒情,《茶馆》的人物太繁杂,《窦娥冤》的语言太文言,课外的材料太生疏……
——学生李侃随笔
二、排练
剧本选定之后是更加忙碌的场面。
首先是各剧组导演忙着“招兵买马”:擅长表演的当演员;擅长丹青的搞布景或化妆;做事细心的就负责服装道具的筹集、保管。负责广告宣传的更是大显身手,短短的时间就贴出了语言生动活泼、绘图醒目清新又颇具广告效应的海报。这时你会惊叹:学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感兴趣,乐意做,何愁不会迸发耀眼的火花?
我被《屈原》剧组招至麾下负责海报的设计工作。我没有像陈佩斯在小品《主角与配角》
里一样有那么多的怨言,而是毅然放弃美国巨片《泰坦尼克号》的观看良机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因为导演看得起我。整个周末我都“泡”在了资料室。星期六的晚上,我按照宓导的意图全神贯注地设计海报。虽说只是一个绘画低手,但我并不轻言放弃。经过反复的推敲、绘制,屈原那飘逸的头发、婵娟那忧伤的眼睛终于跃然纸上。望着“男女大串”等醒目的广告语,望着那以黑白线条勾勒出的富有怀旧感的“屈原”与“婵娟”,我的欣慰之情难以言 表。
——海报设计者沈维源
“大牌”们忙,忙着攻下一段段的台词,忙着琢磨台词的潜在含义,忙着和其他“大牌”磨合;道具师忙,忙着绞尽脑汁,忙着翻箱倒柜,忙着东奔西跑。忙中之忙的要数那些身兼数戏,背负着几个剧组希望的演员了。他们不仅忙着排戏,而且还要忙着赶场,有时还要忙着聆听导演的“责问”,真恨不得立刻变成会分身的孙猴子导演从剧本整体构思、人物形
象塑造、舞美效果、服装道具等各方面进行悉心的辅导。在一次次的指导
下,演员们不断地排练,反复地修改,受益匪浅。应该说,在活动中学生的投入是多方位的,既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又必须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力。排练和演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又 能充分发挥想像,培养感情,锻炼能力。在我的印象中,上课应该是很严肃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除了讲题还是讲题,上课枯燥乏味,学生打瞌睡。同学们私下商量说:“要是把历史书上的内容 以电影的形式放给我们看,学习效果肯定比现在死学课本强上好几倍。” 上星期,语文老师布置我们自编自导自演话剧,霎时全班都沸腾了,大将都踊跃地报名
参加,狂热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下午……
虽是星期天,教室里却是三五成群,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拍摄现场,桌椅都已被挪了位,成了道具。那边导演正在给演员们说戏,这里是反串的现代窦娥;那边是夹着“吕宋烟”的周朴园;这边“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的声音还没停,“不,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的声音又传入了你的耳中。
——摘自观众张嫔华随笔
三、演出
由各剧组导演抽签决定上场顺序,依次表演。每一场演出时先由导演向观众(学生)简述创作意图。当演员们忙着表演时,台下的观众并不闲着,忙着大笑,忙着感动,忙着鼓掌。大家神情专注,结合自己对戏剧选段内容的理解,准备着对演出的评价。不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在一刹那明白了许多:“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在 此刻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曾经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付出,它比你收获的更绚丽、灿烂。”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引导学生结合戏剧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激化的过程,人物的潜台词挖掘,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等),对各剧组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鉴赏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最后教师发放表格,为每个演员的演技和剧组的综合水平打分,并评选出“最有创意导演、最有表现力男女演员、最具综合实力剧组、最佳效果海报设计、最佳道德风尚”等奖项。表格由学生自主填写,由非演员学生汇总统计,按得分高低确定,张榜公布评比结果。
与此同时,每人写一篇文章。按照实际情况分三类选择:导演写“……的创作构思漫谈”,演员写“扮演……形象的体会”,观众写“为表演活动而……(可填写„喝彩‟„烦恼‟„无聊‟„忙碌‟等词语)的我”。有位教育家说过,致力于某项创造性活动中的人,他们的心会变得敏感,目光变得敏锐,所有的一切都将赋予创造的意义。戏剧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雕塑、建
筑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既作用于人的视觉,又作用于人的听觉、嗅觉等感官,融语言艺术、形体艺术、时间和空间于一体,因此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不仅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扩大了语文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