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第一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邛崃一中
梁波
如何读现代散文
一、披文入境,把握形象。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那么阅读文本,“披文入境”,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阅读鉴赏散文的第一步。
二、深入剖析,品味情感。一方面通过解读文章语言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形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了解作者自身的生平际遇,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三、聚焦妙处,赏析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因文而异,就全文而言,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以小见大。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就是我们阅读鉴赏的重点。散文的精妙之处有时还体现在文章的局部,我们同样要作一番赏析。
四、反复诵读,咀嚼语言。现代优秀散文往往文情并茂,所谓“文”,即:“在遣词造语时,要注意文字表情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和回环之美;要讲究文字达意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力争做到简、雅、达,使写出的散文能观之悦目,读之上口,抑扬顿挫,文采斐然。”所以反复吟咏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深沉的情思、文章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 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3、揣摩语言还要学会抓取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1)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总结概述语句;(2)有称代和特指词语的语句;(3)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4)运用各种修辞格的语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语句;(6)运用“虚化迁移”手法或词类活用的语句;(7)语法结构复杂的语句;(8)有特别生动的词语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探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素、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他的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三、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再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着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巳无福消受了。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
3.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
四、具体赏析课文的美
1.赏析文章的“画面美”。
(1)提问:由文题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写“荷塘”,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学生明确:4、5、6段。
(2)学生齐读4、5、6段。
(3)教师提示:写景,须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一些文学技法,力求形象、灵动。请具体分析这三个段落写景的妙处。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负担一个段落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文章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这样三个问题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负责相同段落的两个小组可以私下交流一些看法。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文本显示如下,请学生完成A、B部分)
A景 B特点 C修辞
荷叶 —— 圆形舒展 —— 比喻
荷花 ——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 比喻、拟人
荷叶 —— 若有若无、轻淡飘渺 —— 比喻、通感
荷波 —— 凝碧 —— 拟人、词语的移用
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
例: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以耳当目,以目当耳,视觉、听觉互换,正写出指挥家高度专注如痴如醉的神态,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
通过对第4小节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中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修辞手法的运是举足轻重的。它能使写景状物更加生动形象鲜明。
师:刚才是从修辞中品位了这段语言的精妙。你们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段景物描写呢?
[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不求一致] 生:层次感、立体感
生:写景角度有远到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
生: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层层”“田田”…… 生:……
多媒体展示(上:层次 中:角度 下:音节)
师:这时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这见智,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合起来却有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但我们却能欣赏到如此优美的景致。朱自清不愧是散文大家。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口语表达或写作中能借鉴一下,尝试多角度的表达。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第4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动静结合。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晤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第二,文章不写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课文第5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朦胧、恬静、柔美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怖、杨柳的倩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虚实结合。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结合,写出了一种摄人心魂的意境。第二、侧面烘托衬托手法。单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案。
课文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本段在写景方面的特色主要是浓淡相间和以声写静。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迷蒙的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浓。然后,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声,随意点染,这是淡写,这也衬托了月下荷塘的寂静。
五、师生互动,赏析4、5、6自然段。
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
(一)、我们分成两组,第1组同学朗读第4段,第2组同学注意: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5)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6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6)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
教师分析:
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课件7)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课件 8)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9)
明珠——晶莹剔透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10)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11)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
闪电——突出快速
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
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12)
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2、两组交换,赏析5、6段。(课件13、14)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第5、6段:
重点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15)
重点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16)
重点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17)
重点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课件18)
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打出课件19)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六、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情景交融。
问题5:荷塘月色如此迷人,但朱自清回到家中时,是不是完全摆脱了心灵的苦闷了呢?
学生回答:没有。(如学生回答找到了,就引导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问题6:从后文的哪些抒情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
1、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打出课件20)
家———小路—————荷塘————家
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
教师补充小结: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第二篇:人教语文四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i
chí
cái
fù
zūn
yán
mènɡ
mèi
yǐ
qiú
shǔ
yú
xǔ
pèi
chē
kù
jiānɡ
xīn
bǐ
xīn
chuí
bèi
jiānɡ
yìnɡ
hào
mǎ
zǒu
jiē
chuàn
xiànɡ
hóu
jié
lì
wài
kuǎn
dài
mèn
mèn
bù
lè
dào
dé
shàn
liánɡ
bǎi
huò
mí
huò
bù
jiě
xiànɡ
pí
bēn
chí
shāo
xìn
miàn
chénɡ
cài
sè
kuì
zènɡ
pí
bèi
bù
kān
ɡǔ
shòu
rú
chái
féi
wò
bō
diàn
huà
lánɡ
tūn
hǔ
yàn
二、多音字组词。
咽
yàn()
为wéi
()
把bǎ
()
闷mēn()
yè
()
wèi
()
bà
()
mèn()
削xiāo()
难nán
()
扎zā
()
xuē
()
nàn
()
zhā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维()
尊()
喉()
睡()
驰()
唯()
遵()
猴()
捶()
池()
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i
chí
cái
fù
zūn
yán
mènɡ
mèi
yǐ
qiú
shǔ
yú
xǔ
pèi
chē
kù
jiānɡ
xīn
bǐ
xīn
chuí
bèi
jiānɡ
yìnɡ
hào
mǎ
zǒu
jiē
chuàn
xiànɡ
hóu
jié
lì
wài
kuǎn
dài
mèn
mèn
bù
lè
dào
dé
shàn
liánɡ
bǎi
huò
mí
huò
bù
jiě
xiànɡ
pí
bēn
chí
shāo
xìn
miàn
chénɡ
cài
sè
kuì
zènɡ
pí
bèi
bù
kān
ɡǔ
shòu
rú
chái
féi
wò
bō
diàn
huà
lánɡ
tūn
hǔ
yàn
二、多音字组词。
咽
yàn()
为wéi
()
把bǎ
()
闷mēn()
yè
()
wèi
()
bà
()
mèn()
削xiāo()
难nán
()
扎zā
()
xuē
()
nàn
()
zhā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维()
尊()
喉()
睡()
驰()
唯()
遵()
猴()
捶()
池()
四、填空。
1、言必信。《
》
2、与朋友交。《
》
3、己所不欲。《
》
4、精诚所加。《
》
5、爱人者,人恒爱之。
《
》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7、《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
;他是这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8、《尊严》一课中,我们学到了
9、写出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10、《将心比心》一课中,我明白了
11、说信:非常地相信叫
。忠实地信仰叫。
确实地相信叫
。坚决地相信叫。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
四、填空。
1、言必信。《
》
2、与朋友交。《
》
3、己所不欲。《
》
4、精诚所加。《
》
5、爱人者,人恒爱之。
《
》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7、《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
;他是这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8、《尊严》一课中,我们学到了
9、写出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10、《将心比心》一课中,我明白了
11、说信:非常地相信叫
。忠实地信仰叫。
确实地相信叫
。坚决地相信叫。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
第三篇:人教职高版第一册第四单元检测练习题及答案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职高《语文》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B.《浪漫的灵魂》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奥地利民族浪漫的一面,作者认为是音乐创造了这个民族的浪漫,而这种浪漫又创造了一切艺术。
C.《西安这座城》的作者贾平凹用深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故土,表现出西安所特有的文化魅力和地域性格。
D.《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的作者以游记的形式,引领我们走进罗丹在生活中发现和表现出来的美。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12分)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乎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8.文段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④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⑤《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汨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宠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⑥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⑦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1.文章的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三、语言运用(9分,每小题3分)
1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 2006年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标题:
1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宇到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正确的顺序是: 17.假如你在上课时听MP3(音乐播放器)被老师没收了,你想要回,你会怎么跟老师说呢?
答: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是观察一个民族的人生哲学、生活风俗、民族风貌、文化心理的窗口。近些年,校园流行“过洋节”,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等。对这类现象一直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迷失、文化跪拜,也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渗透、文化的交融,还有人认为这警醒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我们自己的传统的节日文化,如春节、中秋、重阳等等,这些节日,经过了千年的锤炼,有着动人的宝贵的内容,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怎么认识这种节日文化现象?节日文化对我们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请以“我和节日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
1.A 2.C 3.C 4.B 5.B 6.D 7.A
二、阅读理解(30分)
http://www.xiexiebang.comzj5u@163.com
欢迎投稿
稿酬从优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一)8.“很近”是指:胡同离闹市很近。“很远”是指:环境安安静静,没有车水马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9.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闹中取安的特点。10.①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②有人在胡同一住几十年,舍不得挪窝儿。
(二)11.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12.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13.①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②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14.D E
三、语言运用(9分)
15.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
第四篇:人教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
教材简析:
本册第二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括一篇识字课文,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多彩,充满童趣。《识字2》的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动宾词语,接着安排了《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说的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体验学校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单元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背诵课文《一株紫丁香》,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4、树立学生自信心,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和展示自我,懂得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5、知道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分钟。
6、体会《难忘的一天》中小作者激动、紧张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识字2
课文目标
1、认识“棋、弹”等11 个生字。会写“胡、戏”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课文难点 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棋、弹”等11 个生字。会写“胡、戏”等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展示学校生活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以及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词语,画出要求认识的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4、自由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朗读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四、指导书写
1、本节课指导书写“胡、戏、棋、钢”
2、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4、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2、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自己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
3、同桌互相读生字,互相检查。
4、用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二、诵读词语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老师提示: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时头脑中都要浮现出一个画面来。
3、学生读词语
4、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
5、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行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6、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范字,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读读说说”,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
五、拓展活动
学校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反思
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注意“工具性”又要注意“人文性”,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手找、发现大自然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美的熏陶。
5、一株紫丁香
课文目标
1、认识“株、踮”等8个生字。会写“休、伸”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课文重点
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课文难点
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株、踮”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言: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紫丁香也张开了笑脸。你见过紫丁香吗?
2、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教师作简单介绍。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是窗前有一株紫丁香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课文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节
(1)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这一节写了什么?(种了一株紫丁香)
(3)为什么要种紫丁香在老师窗前呢?
2、学习第二节
(1)像学习第一节那样,由一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齐读。老师对两个“老师”的读法加以指导,前一个轻短,后一个重缓。
(2)这一节写了什么?(让紫丁香的枝叶和老师做伴)
为什么要和老师做伴呢?你想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三节
(1)像学习第一节那样,男生领读,女生齐读。教师加以指导。
(2)这一节写了什么?(枝叶唱歌为老师消除疲劳)
(3)为什么要消除老师的疲倦呢?想象老师疲倦的样子。
4、自己学习第四节
(1)一组学生领读,其余小组齐读。
(2)这一节写了什么?(花儿像笑脸,感谢老师的牵挂)
(3)回忆老师平常对我们的点滴关怀,老师这样关心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我们会有什么想法?
5、学习第五节
(1)像学习第一节那样,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这一节写了什么?(劝告老师休息,愿花香进入老师的梦乡)
四、怀着激情,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
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
有尊敬老师的愿望。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诵读诗歌
1、学生先自由练读,再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看图,练习背诵诗歌
(1)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2)教师背诵每小节的前两行,学生齐背后两行。再交换背诵。(3)小组读读背背(4)指名背诵课文
三、识字写字
1、猜字谜:
2、小组自学要写的字
3、谈话交流
4、练习书写
5、进行评议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明天再批吧!”“老师,很晚了,您休息吧!” “老师,喝杯热茶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代替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且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6、我选我
课文目标
1、认识“委、补”等8 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 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我”是谁?他为什么自己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上述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同桌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朗读展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评议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利用字卡进行不同方式的练读。
2、认读要写的字,提出难写的字,小组 讨论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识字经验和写字要注意的问题。
4、学生练习写字。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课文
二、指名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完成课后的句式练习。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随机领读个别句子。
(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强调“选谁呢”“静悄悄”,引导学生读出教室里很安静和大家都在思考的情景。“突然,我选我”,读出王宁的自信。(4)学生仿照练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交流: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2)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
4、创造性地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分别扮演老师、王宁。(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教学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么样在开始的复检生字的环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白底黑字的生字卡片,摘苹果的识字游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失去了激发他们勇跃回答问题的动力,于是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了红心字卡,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激励他们的悄悄话。漂亮的红心字卡,神秘的“悄悄话”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全班孩子的小手举得老高,争着抢着要回答,得到字卡的同学,都用从未有过的响亮的声音,自豪的读着后面的话语“我真棒”“我是你们的榜样”……
7、一分钟
课文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课文重点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老师出示课文生字词课件。
2、给一分钟的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说说,一分钟内自己记住了几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做识字游戏。
三、朗读感悟
1、设疑激趣:元元仅仅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却迟到了20分钟呢?
2、学生朗读课文。
3、师生讨论上面的问题。
4、浏览课文:元元说了几句话?都说了什么?
5、指导朗读元元的话。(1)讨论:元元说话前都做了什么?他为什么叹气?
(2)叹着气说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范读、练读、齐读)
6、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7、指导朗读元元心里想的句子,读出其贪睡的样子和无所谓的语气。
8、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想象李老师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读、范读、练读、齐读)
9、发散思维:元元非常后悔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教学重点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趣读文
1、看图,学生配读相应的段落。
2、找出描述课文插图的段落,并有感情地朗读。
3、集体讨论:读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二、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出示“找找说说”内容。
2、指名学生按学习伙伴的提示组字,组词,贴出词语卡片。
3、找找本课的生字,还有哪些没有贴到黑板上。
4、摘词语比赛。
三、自主写字
1、学生仔细观察要写的字。
2、指名说说写这八个字要注意什么。
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写,其他同学在书上写。
4、点评黑板上的字,同桌互换给对方纠错。
5、学生练习写字。
四、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
教学反思:在学习课文《一分钟》之前,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验一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我在课前安排了一个特殊的环节。让孩子们都站起来,静静地站一分钟,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一分钟。问孩子们:一分钟长吗?孩子们都说不长。
在学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想一想: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孩子们得出了结论:我知道元元迟到了20分钟是因为,在上学的路上又要等红灯又要等车;如果早一分钟起床,他过马路时正好是绿灯可以很快地穿过马路,还能赶上公共汽车,这样就不会迟到;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他肯定非常后悔。
听完孩子们的发言,又引导他们思考,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的焦急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难忘的一天
课文目标
1、认识“计、算”等13个生字。会写“及、身”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3、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课文重点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课文难点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邓小平同志照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位爷爷吗?”
2、如果他老人家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心情会怎样?
3、出示课题
4、指着课题引导质疑:难忘的一天指的是哪一天?那天发生了什么使人难忘的事?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是否读通顺
4、抽读生字词。
三、朗读感悟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提示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语气的变化。
2、学生模仿朗读,边读边想:“我”见到邓爷爷之前、见到邓爷爷之后又、离开展览馆以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学生选读反映“我”的心情变化的句子。如,开始是“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后来“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抓住“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
4、讨论:这一天为社么让作者难忘?
5、进行朗读挑战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6、背背自己愿意背的句子或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教学难点
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读的内容,同学评议。
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什么想法。
二、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巩固生字词
(1)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2)给生字组词。
(3)开火车读出生字,并组词。
三、指导书写
1、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2、学生描红,师指导
3、评议
四、积累运用
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划出相应的词语,学生容易划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态和动作。前一个问题反应“词语”与“句子”概念混淆,跟原来没有专门的划过,感到比较陌生有关,从难度上看,划词语要比划句子难。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多在课堂上板书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这个概念的认识。课后抽查学生的语文书,及时纠正错误,个别指导,也告诉孩子如果划错了在同学汇报后要及时改正。
本课不足:重点句段的朗读多以齐读为主,个别读缺乏,使得虽然词句理解都比较到位了,但是学生朗读的质量不够好。我认为在检查读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以及展示读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触摸文本的机会,使文本能够开口讲话,让学生都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切实培养学生地认读能力。
园地二
课文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4、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内容。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课文重点 现和运用识字方法。课文难点
1、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2、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内容。
3、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教学重点
识字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指导发现识字方法。
(1)谁认识“湾”?是怎么认识的?
(2)分析“纺”字的字形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3)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4)交流识字方法。
(5)用卡片检查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并组词。(6)读“我会读”里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自己读一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上下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然后说一说。(2)用带点的字组词。、读“读读记记”中的内容,记姓氏
(1)
自读,引导学生发现姓氏的特点。
(2)说说自己认识其中的哪些姓氏,是怎么认识的。(3)扩展说几个姓氏。
2、学习查字典
(1)出示一个生字,让学生说说读什么,读不出时提示学生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学生读读课本上关于部首查字法的介绍,然后说说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3)出示例字,引导学生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4)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5)教师出示几个生字,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比赛,比一比谁查得又准又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内容。
2、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内容。教学难点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进入情境。
读一读《我选我》这篇课文,提出话题: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如果班里改选班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三、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各组推选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讨论:怎样当好劳动委员? 展示台:
1、讨论决定展示内容和方式。
2、分组进行展示准备。
3、正式进行展示。
第五篇:2018年人教新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洋小学金天峰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与课时数安排 1.数一数(1课时)2.比多少(2课时)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5.认识图形(1课时)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8.认识钟表(1课时)9.认识钟表。(1课时)10。9加几(3课时)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11。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