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勤工俭学在教学中的策略
浅谈小学勤工俭学在教学中的策略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活动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它既是推进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过程,又是有效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发展的便捷途径。
一、当前农村小学勤工俭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小学的勤工俭学活动早已家喻户晓,许多学校把勤工俭学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工作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勤工俭学工作也不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甚至引起争议。当前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是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勤工俭学活动需要一定时间作保证,老师、家长怕处理不好学习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
2、农村小学校勤工俭学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特别是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和措施,更是振奋人心。这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开展勤工俭学,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神圣职责。正如教育部长周济2005年在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勤工俭学会议上所讲的那样,勤工俭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让孩子们多接触一些实践,多参加一些劳动,对孩子们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教室里学不到的经验。农村中小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勤工俭学工作,进一步强化勤工俭学服务素质教育的意识,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手可以作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在人们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于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里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可见,让学生运用双手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从新的人才观出发,重新确定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学校的标准,彻底抛弃单纯以升学率高低来衡量学校好坏的陈腐的、弊端丛生的旧观念和做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的智慧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凝结在生产劳动中生产技术成分的增加,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应用,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幻莫测和激烈竞争,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国家发现,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对立,校内教育与校外生活的脱节,教育内容与就业之间缺乏联系,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育对象对劳动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复杂情况缺乏了解的状况,是当代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和改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由此可见搞好勤工俭学工作、发展校办产业,对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勤工俭学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历来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尚未科学、规范化,在工作中实际开展尚未不足,我们也不禁产生了迷茫,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村中小学,建立一套科学的勤工俭学制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国家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现就农村小学勤工俭学教学策略进一步探讨。
发挥“主人翁”意识,培养孩子勤劳意识,节约意识,爱护校园意识、爱惜劳动成果意识。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们开展节俭活动,并且让孩子们把一些生活废品攒起来做勤工俭学用,在积攒过程中鼓励孩子们看谁攒的多,这样既让孩子讲了卫生又使国家得到了药材,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我觉得通过积攒生活废品活动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毅力,比比看谁买的钱多在用来买有用的学习用品,这样就使孩子们从小得到了坚强意志的锻炼。再就是孩子们平时喝了饮料罐儿就随手一扔,这样即污染了环境,又没有使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通过勤工俭学这一活动,孩子们再也不乱扔垃圾了,并且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垃圾还会捡起来,孩子们把捡的可回收垃圾攒起来卖钱,然后他们有自己的攒的钱买一些自己学习用品。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光依着他们,要让他们从小得到锻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使他们以后花钱就知道省着点了,学会节省了,从而他们自己也就体会到了钱是来之不易的。还有,就是我们可通过勤工俭学这个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他们的人生历程打下坚实基础,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觉得勤工俭学活动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2、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比如在劳动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学生关心老师。从互相帮扶,互相进步中促进了班级的和谐。通过劳动教育加深了师生情谊,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良好的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德立国和促进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3、体验劳动的艰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与父母家人共同参加劳动,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饭,和一样的水,流一样的汗,从而使孩子从小就体会到了父母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增强了对父母的爱和崇敬之情,同时在劳动之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交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还让他们知道垃圾也可回收利用。比如:易拉罐可以给小朋友们做笔筒、喝小洋人的小塑料瓶可以给孩子们做亚玲等等。放假期间也可以让孩子们捡废品赚些钱来做自己的零花钱,这样可以减轻父母的一点负担。勤工俭学的好处太多了,这一方面可以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尤其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以此也可以知道父母赚钱养活我们是多么的不容易,让我们很快成熟起来,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小就积累一些经验,等将来走上社会好在社会上有个立足之地。但有些家长认为这样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我认为这表面看来会耽误时间,事实并不是这样,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使孩子进行正常的学习,才能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做社会有用的人才。有的家长还认为,这样会不会对孩子天刻薄了,孩子会被人瞧不起的。我认为不会,孩子有了这段其他人没有的经历后能对将来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会让学生自己受益终生。总之,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全面发展,全社会应该关心、,支持和理解勤工俭学工作,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得到锻炼。
发挥“主人翁”意识,培养孩子勤劳意识,节约意识,爱护校园意识、爱惜劳动成果意识、每一次的劳动实习活动。
总之,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全面发展,全社会应该关心、,努力勤工俭学工作,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得到锻炼,以成就我们的未来。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几点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几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08-01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卿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作者工作单位:杨建凡,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微小学。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 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九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1.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2.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3.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4.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5.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6.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
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付自如。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动脑筋、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及育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以及帮助他人等精神。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并能够加以理解,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探索问题能力、问题解析能力。《新课标》要求在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将数学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与学生们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了解。这样,在了解学生们学习方面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便于引领。
1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其个人示范作用
首先,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更习惯于模仿教师行为,或者在解决问题时模仿教师的思路或者做法,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奉献社会、奉献国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言行规范,遇到事情能够有正确的处理方式,在避免给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因此,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素质以及能力,尤其对于道德素质的提升变得十分重要。其次,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有优秀的个人品格,在与人交流时,言谈举止恰当,仪表整洁,能够对学生们进行人格魅力的感化。教师对待教学的作风、对待学生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以及做事的观念,正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以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定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良性推动力。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有几点教师应该着重注意。第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要进正确的指引和教育,而不能使用粗暴的体罚方式。第二,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教师在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能够提升教师对本课程的领悟以及理解,从而在教学中展现不同的教法,适合于对于知识掌握不同阶段的学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班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们的人格塑造具有积极作用。第三,教师应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尤其对于学生和社会的责任感,对学生负责,给学生做榜样,这样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不断改正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错误。第四,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教师自己反复强调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做一个班级的良好表率,帮助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心灵,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故事启发、历史探究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2.1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从了解历史做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入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或者名人、科学家为我国数学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众所周知,数学发展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的成功史以及他们的奋斗史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德育教育材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各项数学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历史,也能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对于世界数学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同学们通过故事了解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具有更高的民族责任感、民族自豪感。
举例来说,在学习圆的时候,讲到圆周率,可以为同学们简要讲解古代“径一周三”的计算方法,这时可以为同学讲解祖冲之探究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不断推演,得出?A周率在3.1415926及3.1415927之间,并将圆周率计算的更加精确。正是由于数学家贡献,现在我们计算圆的周长及面积才能更加准确。祖冲之对数学的贡献使学生们能够产生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使学生们更热爱祖国、热爱数学,提升学生们的爱国情坏以及自豪感。
2.2树立榜样,教学中采用先进事迹
在数学领域不断发展中,数学家勤奋刻苦、追求上进、严谨治学的故事,都能够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各个数学家的先进事迹,给学生讲述不同的人生哲理。同时,可以让班级同学互相分享小故事,在懂得人生哲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们自身修养,也可以促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举例来说,在考试较难或这段时间讲解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时,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名人励志故事,如:华罗庚在一段时间染上重病,左腿落残,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研究数学,潜心研究,并不断发表自己的文章,这时,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发现了他的文章很有价值,于是邀请他来到清华大学,那时,华罗庚21岁。像华罗庚这样的数学家有很多,学生们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促使学生们不断上进,这些榜样的力量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
3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3.1通过探索问题过程,培养优秀品格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生活、发现生活的过程,在这段时间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们自我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答案。在学生自我探索过程中,通过不断改正与相互讨论,最后形成问题答案。这对于学生们理解问题以及课后反思,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画图演示,在一个原点出发,通过直尺测量找出所有距离这个点3cm处的点。学生们会找出一个大概的圆,然后,让学生们将所有的点用曲线相连。这样一个圆就形成了,然后和可以向同学们继续提出问题:“是只有平面上的这些点距离这个点3cm么,在它的上方下方还会有距离3cm的点。”这是学生们的头脑里会形成球这个立体图形,从而通过圆引入了球这个概念。这种教学过程,不仅给学生们打来知识,还有对于精神的熏陶。经过自身探索问题,能够使学生们养成自我探索,自我认知的习惯,使得学生人生遇事、处事变得有条有理,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
第四篇: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摘要: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事物认识、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与作用,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浅要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教学 作用 运用策略
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小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保证。因此,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健康体魄和运动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和特征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体育运动与游戏相结合的产物,即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以锻炼身体为基本目的,受体育规则和体育制度约束之下的娱乐活动。体育游戏既是一项运动,同时也是一项游戏,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游戏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同时达到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简单地说,体育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表现的体育活动。根据体育游戏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同时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和竞赛性的特点。
(二)体育游戏的特征
一是具有趣味性特征。体育游戏是一种游戏,而非正规的体育训练,因此,其天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姓。尤其是对小学生阶段的体育游戏而言,如扔沙包、跳绳、老鹰捉小鸡等,都是具有较强的娱乐氛围的,同时也融合了竞争性和技巧性,使得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枯燥性得以极大缓解,也更受小学生的欢迎。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会非常快乐地与同学进行互动,并从中得到快乐和锻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能够使小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期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参与欲望。
二是具有形式多样的特征。小学阶段的体育游戏相对来讲多比较简单,对场地、器械的要求也不高,往往拥有一块操场、一件道具即可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体育游戏的普及性,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小学体育游戏既可作为准备活动,也可作为体育课的正式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有利于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具有竞赛性的特征。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大多数都带有胜负的规则,如扔沙包要求替换被击中的学生,跳绳有数量和技巧的要求等。不论游戏主体是个人还是小组,最终都会有胜负之分。这就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互相配合与竞赛意识的形成,使小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在胜负中获得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体育游戏还具有明显的规则性和教化性特征。体育游戏并非是随意的游戏行为,而是在体育运动基础上进行明确规则约束的游戏,游戏参与者必须遵守相关规则,才能在玩耍中取得胜利,这就有利于小学生在游戏中自觉遵守规则。因此体育游戏也具有教化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特征,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育理论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中引入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大大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也更契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从而提高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可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可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完成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课程的课前热身与导入环节,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代替追逐赛跑教学,搭配教师对赛跑的理论讲解,既能达到热身效果,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以小组比赛的方式,代替学生个体进行项目学习,以集体成绩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个体学习中的枯燥乏味和心理压力。同样,在体育课结束的课后放松环节,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环节,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还巩固了教学内容。
(三)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规范养成
小学生受年龄和体质发展的限制,对体育课的部分项目会怀有反感、害怕等负面心理和心理负担。针对这些因素,有效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如“三人两足”“接力赛跑”等,把个体需要承担的长距离、重负担体育项目化解为团队行为,就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使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促进小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
此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阶段的限制,小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容易分散和转移,而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对体育课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利影响,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所占份额过多,将弱化体育教学的知识性、技能性要求,使小学生产生体育课就是“玩闹娱乐”的课程的想法,降低体育课的教学程度。又如,如果体育游戏与体育课教学内容不符、游戏组织结构不严谨等,都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必须科学选择、严谨安排、灵活运用。
(一)必须结合教学任务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而非盲目地选择体育游戏。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先参考教材的内容,将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序中加入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或者设计出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科学选择与应用体育游戏
在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小学阶段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各有不同,与他们相适应的体育游戏也各不相同。教师在选择时要因人而异,比如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要选择一些动作简单、活动量小、技巧要求不高的游戏,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避免学生运动量过大,或在游戏中发生意外身体伤害等。而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可以选择拔河比赛、青蛙跳水等,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育游戏的内容要有科学性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非是简单的玩耍,而是要服务于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是最为关键的。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游戏的教育意义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规范的组织、正确的示范和有效的指挥,还要维持游戏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活动中营造快乐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育精神。在良好的身体和状态之下,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很容易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予以公平的总结与点评,引导学生把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竞赛性、规则性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此外,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安全。教师要避免小学生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剧烈运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结语
綜上所述,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需要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在促进小学生体质发育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实现团队合作、荣誉感和思想品德的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保华.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2(15).[2]孔祥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操类运动项目教学方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3]陶翠芬.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3).
第五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索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索
贵阳市城西小学 宋再荣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之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积极思维,可使学生心颜顿开,形成一种欢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欢快的起点,不仅避免教师的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疲惫,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精心导入 创设情景 信息素养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才算好呢?我认为要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要做到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同时由于处于青春期,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是非观念还欠成熟,课堂导入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例如:在讲解在flash中引导层动画制作时,先展示几幅swf动画图片:奥运火炬的传递路线、嫦娥一号绕月运行、姚明投篮的抛物线入筐。这几个动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有学生问:“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然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火炬会按照我划的线进行传递呢?嫦娥一号为什么又会按照我划的椭圆曲线运行呢?同学们,电脑是神奇的,它能够把我们想象变成现实,你们想学吗?”学生立刻响应,兴趣高涨,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这几幅动画都结合时代主题,因此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有些学生不但学会了当堂课的内容,而且还制作出一些高难度的动态图,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老师的导入方式。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教学导入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学生虽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是他们的心理有惰性因素,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课堂导入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一个导入方式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那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久而久之,学生对之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时的进行变化和调整,使学生真正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快乐徜徉。
3、课堂导入方式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契入点,要与教学内容有某种必然联系。如果不考虑到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吸引学生,东拉西扯,那么再精巧的导入,也只是哗众取宠,对于课堂教学,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例如某教师在上《视频信息的加工》这一节课时,在课前播放了科幻片《变形金刚》片段,课堂是安静下来了,但是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多数学生无心再听老师讲解怎样对视频进行处理,而是在想课前播放的故事片《变形金刚》片段后的内容是什么,甚至少数学生还讨论电影的内容,争论“谁看过谁没看过”这些与教学完全无关的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4、课堂导入方式要健康活泼,避免低俗,不能一味地追求迎合一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例如某教师在讲解的《word2000图文混排》时,是在流行歌歌词中插入f4、蔡依林、周杰伦等图片,结果引得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尖叫,这样的课堂导入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不符合我们的德育方针,这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再如在《信息的下载》伊始,我结合语文课中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播放有关维也纳的文字、图片的PowerPoint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在教《规范使用计算机》时,教育学生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应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要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在教《遨游英特网》时,学生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