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次月考)

时间:2019-05-13 08:2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次月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次月考)》。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次月考)

清华园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 蜕(tuì)变 玷(diàn)污 诅(zǔ)咒 倔(juã)强 ....B 堕(duò)落 贪婪(lán)禀(bǐng)告 奢(shē)侈 ....C 应 和(hâ)水藻(zhǎo)澹澹(dàn)栖(qī)息 ....D 枯涸(hã)迸(bâng)溅 酝酿(niàng)梦寐(meì)....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酝酿 茏罩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B 镶嵌 湛蓝 以往情深 清澈见底 C 响晴 空灵 返老孩童 宽敞明亮 D 缘份 恩泽 波光粼粼 春燕啄泥

3、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D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4、仿写句子,要求与所给的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都相同。人类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5、语言表达

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6、默写

⑴,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⑶春天像,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

⑷《观沧海》中体现了作者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之势的诗句是: ⑸默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 ⑹《天净沙 秋思》中抒发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⑺何当共剪西窗烛,⑻,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⑽子曰:岁寒。(《论语》)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6分)

《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1)吾日三省吾身。()(2)学而不思则罔()..(3)死而后已()(4)勿施于人()..

8、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2分)

(1)(2)

9、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2分)

(二)现代文阅读 春(12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本文作者是朱自清,这是一篇(体裁)。选文分别是 图和 图。

11、选文①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12、“密密地斜织着”一个“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黄晕”是写色彩的,与选段中 和 两字呼应。

1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②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后母的三巴掌(8分)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4、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描写人物时运用最多的是 描写。(1分)

15、、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答:

17、“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2分)。

18、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2分)清华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1、C

2、C

3、D

4、略

5、文明游玩,爱护环境。不要破坏旅游景区的设施和环境。意思对即可。

6、我寄愁心与明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日月之心,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⑴反省

⑵迷惑 ⑶ 停止 ⑷强加、施加

8、⑴

9、略、散文

春风图

春雨图

11、.①吹面、抚摸;②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③清脆的喉咙、宛转的曲子、应和、嘹亮地响着;④鸟儿、牧童、短笛、牛。5.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12、春风

绿

13、①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雨多、细、密、斜、薄的特点。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4、母亲的三巴掌

语言

15、偷瓜;藏钱;不想念书(抓住大意即可,允许灵活表达))

16、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也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7、爱子心切,教子严厉(必须抓住“严厉”来回答)

18、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从近代开始,遭到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外来侵略。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2、“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李秀成C.叶挺

D.林则徐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B.虎门销烟使英国损失惨重 C.英国要进一步走私鸦片

D.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5、《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其中福建省占了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不属于《海国图志》一书内容的是 A.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 B.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 C.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科技的发展状况 D.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7、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渎到的历史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马关条约》的签订

8、“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杨靖宇

9、中国近代,确定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10、与右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日中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1、小明参加电视台“开心一刻”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 “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应选择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12、1895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屈辱年,这一年发生了

A.俄国割占台湾

B.英国割占台湾

C.法国侵入台湾

D.日本割占台湾

1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A.创办新式学堂

B.派遣留学生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创建近代海军

15、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从此富强起来

B.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政体

D.三权分立制度

17、“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8、“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山

19、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20、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A.张謇

B.孙中山

C.周学熙

D.荣宗敬

21、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2、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2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台湾

C.香港岛

D.辽东半岛

2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5、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侵略权益是 A.割地

B.赔款

C.驻军

D.开埠通商

26、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改变了中国命运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成立了中华民国

27、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 2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

B、李辛

C、王平D、赵洋

29、.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 30、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8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4 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2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 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4分)

材料三:右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 的中国社会状况?(2分)

3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12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 5 么?(4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2分)

3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4分)

(1)甲图的作者是谁?(1分)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2分)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1分)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2012—2013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B D B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C A B C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B B D A C D A

31、(1)1840年;(2分);

(2)左宗棠(2分);黄海海战(2分);(3)《辛丑条约》(2分)。

32、(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4分);《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4分);《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2)打开中国市场;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1)魏源(1分)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乙图:维新变法思想或君主立宪;丙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任意3个3分)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2分)

(4)共同点:向西方学习(1分)变化: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文化(1分)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元勋.(xūn)

雍.容(yōng)筵.会(yàn)忧心忡忡..(chōng)B.消遣.(qiǎn)

纤.弱(qiān)

别墅.(shù)

鲜.为人知(xiǎn)C.愠.怒(yùn)

憎.恶(zēng)

轶.事(yì)

黯.然惨悴(àn)D.谗.言(chá)

檄.文(xí)

亢.奋(kàng)

咄咄..逼人(chuō)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愧疚

鉴别

拟定

尤郁

锋芒毕露

心不在焉 B.伺候

踌躇

不朽

轻捷

熙熙攘攘

引人注目 C.魄力

遗憾

严竣

咆哮

踉踉跄跄

咄咄逼人 D.悼念

倒戈

揩范

怠慢

遗臭万年

猝不及防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犹豫不决,不知道向哪走)B.还有一个人,也和费米一样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C.没有你,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D.警卫排长和卫士不再催促毛泽东走。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刚好和预想的相同)4.请为下列句子排出正确的语序,只排序号。(2分)

①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福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②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③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

④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⑤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5.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6.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

⑴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⑵《沁园春 雪》中表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⑶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总特征的句子:。⑷运交华盖欲何求。⑸零落成泥碾作尘。7.你能听出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吗?(3分)

大学生:“我常常梦见了自己当了教授,有什么办法让梦想实现呢?” 教授:“少睡点觉。”

教授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48分)

(一)比较下面两首咏梅词,完成8—12题。(14分)

[甲]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乙]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在两首词的上阕中,[甲]词中的梅花,从一个 字以看出来;[乙]词中的梅花,从一个 字可以看出来。(4分)

9.[甲]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和[乙]词中的“驿外断桥边”是什么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0.[甲]词中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面的分析啊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11.[甲]词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12.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合两位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分别谈一谈各自在的写作目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8题。(16分)

海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战斗生活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哨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3.“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用了 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文中描写了各种鸟儿的丑态,用意是什么?(3分)。

15.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狂风和波浪的战斗、大海与乌云、闪电的战斗,有什么作用?(3分)。

16.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感情色彩表达不同的一项()(2分)A.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B.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C.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D.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17.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海燕象征()(2分)

A.勇猛冲杀的英勇战士

B.革命的预言家 C.革命群众

D.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18.“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4题。(18分)

如果A弦断了 朱萍

①在巴黎的一场音乐会上,著名音乐家欧尔〃布里发现小提琴的A弦突然断了!千百个聚精会神如痴如醉的人们正在倾听,他别无选择,只能用另外三根弦继续演奏。整场音乐会天衣无缝,甚至超越了平时的演奏水平。终场时,欧尔〃布里高高举起小提琴,那根断掉的弦飘荡着,让台下观众更加掌声雷动,向这位处变不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致以崇高敬意!

②事后记者采访欧尔〃布里,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人生!如果你的A弦断了,只能用其他三根弦演奏。”奇怪的是,上帝往往青睐于那些断了A弦的人们。比如海伦〃凯勒,这位又盲又聋的女士在美国史上写下了出色的一笔。她不仅仅是断了A弦,而是只剩一根弦!

③再比如麦吉,这位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毕业的美男子,23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腿,断了A弦后,他依靠一条腿精彩地生活,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30岁时,厄运又至,他遭遇生命中第二次车祸,从医院出来时,他已经彻底绝望——一个四肢瘫痪的男人还能干什么呢?

④麦吉开始吸毒,醉生梦死,可是这不能拯救他。一个寂静的夜晚,痛苦的麦吉坐着轮椅来到阿里道,望着眼前宽阔的公路,忽然想起自己曾在这里跑过马拉松。前路还远,他就这样把自己放逐?不!他惊醒过来:“四肢瘫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只能选择好好活下去!我才33岁,还有希望。”

⑤麦吉调整好生命小提琴上的最后一根弦——意志,开始了他的下一步人生。现在,他正在攻读神学博士学位,并且一直帮助困苦的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乐观的笑容,给那些逆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光明。他用仅余的弦演奏人生乐曲的最美音乐。将来升入天堂,天使必将亲自迎接——麦吉作了最大的努力,无愧于人生。

⑥掌控另外三根弦的能力,原来是在挫折中练成的。杏林子说,小苦难造就小智慧,大苦难造就大智慧。这位12岁就患风湿病的女作家,一生写下无数优美的小品,她的话绝不是泛泛而谈。我的一位女朋友常说:“幸福是一种胜利。”她说,人的一生总有低潮高潮,但是幸福和他人无关,只在自己心底。如果你消沉,除了挚爱你的人会关心,别人同情几句就不了了之,日子长了或者同情会变成不耐烦和嘲笑。所以,幸福只是自己的,是一种长期的修养,一种控制挫折的能力,一种控制心境的能力,一种把坏情绪控制到最低的能力,一种自得其乐的能力。人的年纪越大,这些能力就越重要。因为所谓的青春美貌都会离你而去,健康也会渐渐衰退,父母总比你早去,人生的弦终将不完美。但是还得演奏下去,直至谢幕。

⑦所以,幸福是一种胜利,一种即使在三根弦上也能演奏出美妙乐曲的胜利。记住:无论如何不能把最重要的一根弦——意志——弄断了。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如果你的A弦断了,只能用其他三根弦演奏”?(3分)

21.文章列举了欧尔·布里、海伦·凯勒、麦吉等名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还能列举一些其他类似的事例吗?(4分)

22.文章第⑥段杏林子说:“小苦难造就小智慧,大苦难造就大智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23.作者为什么告诉我们“不能把最重要的一根弦——意志——弄断了”?(3分)

24.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具有“掌控另外三根弦的能力”?(3分)

二、阅读(47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12题。(16分)

[甲]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乙]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8.[甲]诗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含义?(4分)

9.[甲]诗“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与诗中的哪一句呼应?(2分)

10.[甲]文中“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在[乙]文中有一句诗与它的意思相同,这句诗是。结合《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4分)

11.对下面诗句朗读音节划分正确的是()(2分)

A、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B、他的/下场/可以/看到C、躲进/小楼成/一统 D、管他/冬夏与/春秋 12.对下面诗句中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反语)B.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对比)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夸张)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对比)1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部分的含义说明正确的是()(2分)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A.“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相同。

B.“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不同,“多数人”是“他”服务的对象,“抬举”他的人是他死后的“多数人”。C.A和B都是正确的,因为“多数人”是不分时间界线的。

D.以上都不正确,“多数人”在意义上与“群众”有相同的部分,但不能完全等同。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19题。(16分)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的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4.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15.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6.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7.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无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18.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3分)

19.怎样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一句子的含义?(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5分)

齐白石的人格

松涛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⑾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 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⑿先生的傲,使他 ;先生的痴,使他 ;先生的谦,使他。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⒀欲,先 ——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20.本文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其中第①段为总起段;第13段为总结段;第()()()段为过渡段。(3分)

21.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2.请在第11段横线处各填一个字,将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补充完整。(2分)

23.请根据内容提示,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12段的横线处。(3分)

A.博采众家 B.精益求精 C.卓然不群

24.根据文章主旨,选择恰当的词句填充在⒀段中的空里里。并谈一谈填写理由。(4分)

三、写作(50分)25.“成功之花,人们只心慌它现实的明艳,却不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水,了牺牲的血雨”,如果人们总在平坦的大道上前行,肯定不会跌倒。但如果在崎岖的弯路上,你摔倒了,这很平常。能凭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那老师值得称赞的。

请以“逆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题答案

一、1.C 2.B 3.D 4.②④③⑤① 5.C 6.⑴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人民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⑶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⑷未敢翻身已碰头。⑸只有香如故。7.你少睡觉,努力学习,自然就能当上教授。

二、8.坚强美丽(或积极乐观)俏 寂寞凄凉(或凄苦孤独)愁

9.环境描写 [甲]词烘托了梅花坚强不屈,凌寒怒放的英姿。[乙]词创设了凄凉悲苦的气氛,写出梅花悲凉的身世。10.D 11.示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2.[甲]词写于三年困难时期,意在表现作者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充满自信的精神。[乙]词作者一生凄苦,借梅花表现自己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要保持高尚品格的精神。13.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14.与海燕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海燕的勇敢无畏的形象。

15.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气氛,为英勇善战的海燕提供了一个大背景,更加突出了海燕的形象。16.C 17.D18.表现了英勇的革命先驱者希望革命风暴来得更猛烈一些,能够彻底推翻黑暗的统治。19.坚强的意志能战胜命运中的挫折和磨难。

20.人生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前,某一项能力丧失了,还可以发掘其他能力,只有意志不倒,人生才充满希望。21.坚强、执著、勇敢地面对挫折。(举例略)。

22.人生的智慧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获得的,没有挫折和失败、便缺少了锻炼和进步的机会,所以说小苦难造就小智慧,大苦难造就大智慧。

23.如果意志没有了,就不会再有任何希望和勇气,也不会再发掘到任何能力。24.勇敢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不好情绪,乐观面对生活等。

二、8.前一个“活”是肉体的存在,后一个“活”指精神的所有;前一个“死”指心灵思想的消亡,后一个“死”指肉体的消亡 9.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10.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为民族解放事业不知疲倦地工作,对年青人无比热情地关心,对孩子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11.B 12.C 13.D 14.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民族的骄傲。

15.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16.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17.B

18.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有矛盾、彷徨。

19.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

20.第 ② ⑤ ⑧为过渡段。21不矛盾。说他“傲如古松”,是指他不慕权贵,自尊自强;说他“谦如空谷”,是指他虚心好学,尊重他人。这里的“傲”与“谦”,恰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加横线的词语是根据齐白石先生的故事提炼出来的人格写照,所以,应视为评分要点,即使不能完全吻合,也应该意思相近。)22.短、誉(“赞”,“夸”,“美”等近义词均可)23.C;B;A。

24.欲立艺者,先立人(或“欲成才,先成人”;“欲立身,先立德”等类似的具有对应关系的词均可)想要学好技艺,先要学习做人,做人是学艺之本,艺如其人,人品正,则技艺高。

三、25.略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泾川二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秕.谷(bǐ)收敛.(liǎn)确凿.(záo)脑髓.(suǐ)B.崎.岖(qí)祈.祷(qǐ)踱.步(duó)喧嚣.(xiāo)C.女佣.(yōnɡ)踌躇.(chú)重荷.(hè)荒谬.(miù)D.骊.歌(lí)花圃.(pǔ)脚踝.(huái)涉.猎(shè)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气势磅礴来势凶凶荒草萋萋惊涛澎湃 浩浩荡荡炯乎不同杂乱无章鲜为人知 人声鼎沸九曲连环亦复如是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妇儒皆知惹人注目一拍即合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陈教练当 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_______,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_____________。人生如茶,有时__________也是一种成全。A.浅显大功告成表露折磨B.浅薄大彻大悟流露煎熬 C.浅易渐入佳境吐露磨难D.肤浅大梦初醒透露痛苦

七年级语文试卷

5、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6、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轻捷.(快)讪.笑(嘲讽)人迹罕.至(稀少)B.山巅.(山顶)怪诞(荒唐的)心会.

神凝(领会)C.哽.住(声气阻塞)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锋芒毕.露(毕竟)D.鉴.赏(鉴定)宛转.(曲折)锲.而不舍(刻)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B、《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作者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C、《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D、《未选择的路》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8、下列句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②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③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④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⑤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⑦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A ③⑥⑦④⑤①②B.⑦⑥⑤④③②① C ⑤④③⑥②①⑦D.⑦⑥⑤①②③④

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9题8分,第10题2分,第11题2分,共12分)

(第 1 页,共 3页)

9.默写古诗(8分,每空1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2),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急!:相信吧,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夜发清溪向三峡。(《峨眉山月歌》李白)(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10.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2分)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2—15题。(共11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

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2.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13.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3分)

14.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3分)

15.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共9分)

偎依那座雪峰

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A)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B)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至远远超越了8848米!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 划: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1999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顶峰仅600米远的地 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75年的遗体。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以轻易摘到的美梦 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 死神? 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地找那张照片。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

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置到了他打算放

置 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

给爱 妻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飞?他不能啊——(C)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

要设法爬到顶峰去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

灵魂把那照片护送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子的玉照给珠峰

“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

峰的这两样礼物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

(D)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16、本文以为线索,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议论、抒情;首

尾以相呼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分)

17、文章第三段“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这句话中,“一个挚

爱”指什么?“另一个挚爱”指什么?(2分)

一个挚爱:___

另一个挚爱:___

18、文章第七段“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这句话字面意思不合逻辑,但细细琢磨又并不矛盾,请对此加以解释。(2分)

“万分失望”的原因是:____

“万分惊喜”的原因是:____

19、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20-23小题,共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

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20,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自.以为大有所益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舅家见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略写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3分)23,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3分)

五、24.作文(满分4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这事真让我 _______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

(二)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先补全文题,后写作。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贮(zhù)蓄 憔悴(cuì)瘫痪(huàn)匿(nì)笑

B、菡萏(dàn)攲(qī)斜 黑痣(zhì)感慨(kǎi)

C、尴尬(gà)须臾(yú)偌(nuò)大 笃(dǔ)学

D、酝酿(niàng)黄晕(yùn)刹(chà)那 蜷(quán)曲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并蒂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小心翼翼

B.清冽 洗耳恭听 自相矛盾 蛛丝马迹

C.急躁 鸦雀无声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D.诀别 得意扬扬 浑为一谈 不求甚解

3.下面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2分)

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 鲜为人知 的故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

B,能不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C,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和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上。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5.按要求写诗句。(10分)

(1)《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以声衬静的诗句

(2)《〈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的田园风光的诗句是,6.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填空。(2分)

(1)《繁星》《春水》是(作者)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在作品中,她把 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7.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班级举行以“走进自然”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上句: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下句:

(3)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下面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2题。(16分)

故乡的灶台前些天家里寄来包裹,打开一看,竟是两穗棒子,东北叫苞米,一煮一烤。母亲说是奶奶擦净老灶亲自做的,让给孙儿寄去热热吃。十二三岁的年纪,我家才换用煤气灶。电打火一拧,咔叭一声,幽蓝的火苗像一团飘动的彩绸。哪像灶台做饭,烟熏火燎的,一顿要烧两捆棒子秆。秸秆上积了一秋的土尘,稍有动弹,抖落一锅盖儿。秋冬时节,柴火填进灶坑,一缓霜,潮乎乎直往外燎烟,往往呛出泪来。终于旺起了灶火,伸臂拨两下柴火,又不慎抹一手烟灰。谁料这方便卫生的煤灶出活儿快,却全不对味儿。没了惯闻的烟火香,举箸间便觉失落什么。奶奶指着灶台上的灶王像说,灶王爷恼恨那块不锈钢抢了自个儿饭碗,就把煤灶上的菜香吹散了。真是这样,自从荒置老灶台,灶王爷看起来瘦了一圈,且严肃如厉目金刚,果然一副丢了饭碗的样子。往日烧灶台时,你在田野里常能远远地望见炊烟袅袅从烟囱口冒出来,翻滚升腾,直上碧霄。孩子们怀揣偷来的土豆和玉米棒子,兴冲冲奔回家焖在灶坑里。往往烤焦了才掏出来,却吃得香。每逢年关,最富年味的还是灶台。妇人家在伙房里挑枣做糕,炸鸡炖鱼,煎藕夹,孩子搭不上手,干巴巴瞪眼儿看。这时灶台发了威,一整天不熄火。孩子们或嫌年糕熟得慢,狠添两把柴火,鼓起小腮帮往灶里吹气,不免烟灰浮落满脸。待到糕点出锅,必得先敬过灶王。灶王爷一经上贡,即刻肠肥肚满友善如慈眉菩萨一般,耳畔两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美食”也熠熠生辉。隆冬时节,赖灶坑里烧饭的余热,土炕总热乎乎的。这种土炕和灶坑连通的取暖法,大概学自东北。外出时迎风沐雪,归家后暖炕上一卧,半日寒疲尽消。这是老灶的一大好处。时岁不居,日月如流,灶台边的童年短暂如浮沤的明灭,倏忽而过。此刻在吉大校园里捧着三千里外家人寄来的玉米,觉得手心丝丝暖流注入全身。马上回信儿说,其实校外有卖煮苞米的,白嫩鲜亮,贵得很,也全不对味儿。于是夸赞奶奶厨艺老而弥精,这两穗棒子没贡灶王,是灶王福薄。其实哪舍得吃,现在还捂在被窝里呢!我曾在给友人信中咏灶台“三餐果腹凭君侍,一腔灶火一副痴”“半载飘零

寒关外,一夜乡思徒唤君”。现下,眼前恍惚浮现老灶边奶奶偻着腰填柴禾、摇蒲扇、煮玉米的情景,又顿时融在爱与泪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8、这篇文章用第一人称行文,有什么作用?(3分)

9、从全文看,作者回忆故乡的灶台,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3分)

10、文章第2---7自然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什么叙述方式?试简要说说这种记叙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1、仔细阅读第8自然段画线句子,你能揣摩一下作者的心理吗?请你描述一下(3分)。

12、文章第9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7题。(15分)妹妹扮演的角色

(1)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2)“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3)“因为我的角色!”

(4)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5)“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6)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7)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8)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 用地爬进场。

(9)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10)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11)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2)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3)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13、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下表。(2分)

14、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3分)

15、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第⒀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17、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4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2)下车引之 引:______

(3)太丘舍去 去:_______(4)相委而去 委: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2分)

2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四、写作。(5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粗心、娇气等,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以我终于战胜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1C 2B 3D 4A 5略6略

7(1)、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2)、在青山绿水间纵情吟唱

(3)答案示例:结束语:走进大自然,尝尝那久违的山泉;体验大自然,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让我们一起努力!

8.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有一种亲切和真实感。

9.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对亲情的感激,对劳务的思念。

10.插叙;回忆了自己对老屋灶台眷念的缘由,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亲情的感激,对生活的热爱。(3分)

11.示例:难得我的老奶奶还记着我,惦念着我,把我的冷暖记在心上。我如何能够把这象征着爱心的玉米吃多肚子里呢,只能把它留作纪念!

12,、虚写;是情感的升华,深化了中心。

13、一脸冰霜 兴奋(或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14、(1)听从父亲的教导,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条狗(2)积极参加每次排练,非常投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费尽心思(3)演出时表演的惟妙惟肖。

1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16、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17、示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善于听取长辈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因为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18略19略20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能言善辩,刚正不阿,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答出两点即可)

2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

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

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次月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我们启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温馨提示:本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共......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初中三个月的紧张学习生活一定带给你不小的收获。现在,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希望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温馨提示:请你看清题目,认......

    七年级上册期中政治、历史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答案

    2012—2013学年上半年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4)夜泊秦淮近酒家 2.D3.D4.B5.D 6.(1)略(2)“继承......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青岩贵璜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以下词语中注音完全......

    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含答案)

    教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别: 成绩: 一、汉字识辨写。(共19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shān ɡǎi jiǎnɡ shù chánɡ yánɡ yú yuè z......

    2021-2022上册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三年级班姓名:一、我会写得又工整又好看。(2分)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fúzhuāngguīzéshìxiànyǎnzòugǎnjīchìbǎngyáo......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15初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姓名--------------- 班级--------------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下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