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经典故事

时间:2019-05-13 08:4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列子经典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列子经典故事》。

第一篇:列子经典故事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担忧那个怕天塌地陷之人的人,于是前去向他解释,说:“天是气的积聚,无处没有气。就像你弯腰挺身、呼气吸气,整天在天空中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崩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气的积聚,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向他解释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起来的气中有光辉的物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解释的人说:“地是土块的积聚,充满了四方空间,无处没有土块。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那个为他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来。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物质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难以观测,难以认识。担忧它会崩陷,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不会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列子听到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尹生学道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都学到了手,然后乘风而归。尹生听说了,便来跟列子学习,并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几个门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闲暇时,请求学习他的法术,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没有告诉他。尹生有些生气,请求离开,列子也不表态。尹生回家了。几个月后,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学习。列子问:“你为什么来去这么频繁呢?”尹生说:“以前我向您请教,您不告诉我,本来有些怨恨您。现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来了。”列子说:“过去我以为你通达事理,现在你的无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吗?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师那里学习的情况告诉你。自从我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三年之内,心中不敢计较是与非,嘴上不敢谈论利与害,然后才得到老师斜着眼睛看我一下罢了。又在两年之内,心中(比学道前)更多地计较是与非,嘴上更多地谈论利与害,然后老师才开始放松脸面对我笑了笑。又在两年之内,我顺从心灵去计较,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是与非;顺从口舌去谈论,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利与害;老师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块席子上。又在两年之内,我放纵心灵去计较,放纵口舌去谈论,但所计较与谈论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并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师,伯高子是我的朋友;这时身内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从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样,耳朵就像鼻子一样,鼻子就像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心灵凝聚,形体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觉不到身体依靠着什么,两脚踩着什么,随风飘游四方,就像树叶与干燥的皮壳一样。竟然不知道是风驾驭着我呢,还是我驾驭着风啊!现在你在老师的门下,还不到一个时辰,便怨恨了好几次。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元气所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所容纳。脚踏虚空,驾驭风云,又怎么能办得到呢?”尹生非常惭愧,好长时间不敢大声出气,也不敢再说什么。

列子射箭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拉满了弓弦,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的肘上,然后射出箭去,一箭连着一箭,前一箭刚射出,后一箭已拉满弦。在这个时候,他全身贯注,像木偶一样一动也不动。伯昏无人说:“你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无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面临着万丈深渊,你还能射吗?”

于是伯昏无人便领他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当临近万丈深渊时,他背对着深渊往后退,双脚已有三分之二悬空了,才拱手作揖,请列御寇上来。列御寇早已吓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脚后跟。伯昏无人说:“道术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潜入黄泉,他遨游八方,精神和真气都不会改变,现在你全身发抖,心中十分恐惧,你的这种心理也太糟糕了!”

津人操舟

颜回问孔子说:“我曾坐船渡过像酒壶一样陡的深渊,渡船的船夫掌船十分神妙。我问他:„掌船可以学吗?‟他说:„可以。能游泳的人可以教会,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学习自己就会。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潜泳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船,拿起舵也能掌船。‟我问他原因,他不告诉我。请问这怎么讲呢?”

孔子说:“唉!我和你在书本上讨论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却并没有明白它的实际内容,又何况要了解道术呢?能够游泳的人可以教会他,是因为他不怕水;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学习自己就会,是因为他忘了那是水。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潜泳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船,拿起舵也能掌船,这是因为他把深渊看成是山陵,把翻船看成是车子从山坡上后退了。千万件翻船、退车一类的事摆在他面前,他也不放心上,干什么事不自由自在呢?用瓦片投掷的人很有技巧,用银钩投掷便有些害怕,用黄金投掷就昏昏沉沉了。技巧是一样的,而有所顾惜,是因为看重身外之物了。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心里的素质一定很拙劣。”

吕梁观瀑

孔子在吕梁山游览,看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动,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泳,以为他是因痛苦而想自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他。谁知这个人游了几百步又出来了,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塘埂下漫步。

孔子赶上去问他说:“吕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动,刚才我看见你在水里面游,以为是有痛苦而想自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你。你出来后披着头发,一面走一面唱歌,我以为你是鬼怪。但仔细看你,仍然是人。请问游泳有道术吗?”那人说:“没有,我没有什么道术。我从这里的水的流势起步,顺着水有本性起伏,不知不觉就成功了。与漩涡一起进入水流的中心,与涌出的流水一起浮出水面,顺从水的流动方向而不另出已见,这就是我游泳的方法。”

孔子问:“什么叫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顺着水的本性成长,不知不觉就成功了?”那人说:“我生在山区就安心住在山上,这就是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长在水边就安心住在水边,这就是顺着水的本性成长;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成功却成功了,这就是不知不觉的成功。”

痀偻承蜩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人在粘蝉,就像捡东西一样容易。孔子问:“您真巧啊!有道术吗?”那人答道:“我有道术。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我把二个泥丸摞在竹竿头上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失手的次数就很少了;摞三个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失手的次数只有十分之一;摞五个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就像捡东西一样了。我站在地上,像残断的树桩;我伸出手臂,像枯槁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很多,而我只知道蝉的翅膀。我心无二念,不用任何事物分散我对蝉的翅膀的注意力,为什么会粘不到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心志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老人说:“你这个穿长袍大褂的儒者,怎么想起来问这件事呢?好好研究你的仁义之道,然后把这些事记载下来吧。”

沤鸟知言

海边有个喜欢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上去,跟鸥鸟玩耍,鸥鸟来玩的有成百只以上。他父亲说:“我听说鸥鸟都爱跟你游玩,你抓一只来,我玩玩。”

第二天他来到海上,鸥鸟都在空中飞翔而不下来。所以说:“最好的语言是没有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没有作为。同别人比试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浅陋的。

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饲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他养了一群猴子,能理解猴子的想法,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还减少家里人的生活费用,以满足猴子的需要。

不久家里贫困起来,他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又怕猴子不听自己的话,便先欺骗它们说:“喂你们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众猴子都跳起来发了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喂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吗?”猴子们听了,都趴在地上十分高兴。

动物之间以智慧与否互相笼络欺骗,都像这个样子。圣人用智慧来笼络欺骗那些愚笨的人,也就像养猴人用智慧笼络欺骗那些猴子一样。名义与实际都没有亏损,却能使它们时而高兴,时而发怒啊!

列子好游

列子原来喜欢游览。壶丘子说:“御寇喜欢游览,游览有什么可喜欢的呢?”列子说:“游览的快乐,是因为所欣赏的东西没有陈旧的。别人游览,欣赏的是所见到的东西;我游览,欣赏的是事物的变化。游览啊游览啊!没有人能分辨不同的游览方法。”壶丘子说:“御寇的游览本来与别人相同嘛,他还要说本来与别人不同呢!凡是见到的东西,必然会同时见到这些东西的变化。欣赏外物的变化,却不知道自身也在不停地变化之中。只知道欣赏外物,却不知道欣赏自己。欣赏外物的,希望把外物都看遍;欣赏自己的,也应把自身都看遍。把自身都看遍,这是最高的游览;把外物都看遍,并不是最高的游览。”

从此列子终身不再外出,自己认为不懂得游览。壶丘子说:“这是最高的游览啊!最高的游览不知道到了哪里,最高的欣赏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任何地方都游览了,任何事物都欣赏了,这是我所说的游览,是我所说的欣赏。所以我说:这是最高的游览啊!这是最高的游览啊!”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八千丈,原来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山北面有位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堵塞了山北往山南的去路,出入都要绕着山走,于是召集全家商议,说:“我和你们用毕生精力削平险峻,使道路直通豫州之南,到达汉水之阴,行吗?”全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他的老伴提出了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一个小小的土丘也动不了,又能对太行山、玉屋山怎样呢?而且挖出来的土块石头又安放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倒到渤海的海边,隐土的北边。”愚公于是就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的海边。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到换牙齿的年龄,蹦蹦跳跳地也跑来帮忙。冬夏季节变换一次,才能往返一趟。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着劝阻他们,说:“你愚蠢得也太厉害了!以你快要死的年纪,剩下的一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根毫毛也毁不掉,又能对土块和石头怎样呢?”北山愚公长叹道:“你的思想太顽固,顽固得无法说通,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要担心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话回答。操蛇的山神听说了,怕他们真的挖个不停,便报告了天帝。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山,一座放到了朔州的东面,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之南、汉水之阴再没有山丘阻塞了。

夸父逐日

夸父自不量力,要追赶太阳的影子。追到太阳隐没的隅谷的边上,口渴了想喝水,便跑到黄河与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不够喝,准备到北方大泽去喝。还没有走到,就渴死在半道上了。他扔掉的手杖,由于尸体中血肉的浸润,生长成了一片树林,叫邓林。邓林宽广,方圆达数千里。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辩。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山时离我们近,而中午时离我们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山时离我们远,而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山时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小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正是离人远的看来小,而离人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山时又寒又冷,到中午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离人近时热而离人远时凉吗?”孔子不能裁决。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啊?”

高山流水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大庄严地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浩荡荡地像江河!”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到。伯牙在泰山北面

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中悲哀,于是拿起琴弹了起来。先弹《霖雨之操》,又弹《崩山之音》,每弹一曲,钟子期都能领会它的旨趣。于是伯牙放下琴叹道:“你听琴的本领真是太高了,太高了!你心中想的简直和我想的一样,我哪里逃得掉你对声音的识别能力呢?”

子列子穷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杨布打狗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布衣服外出,天下雨了,脱下了白布衣服,换上了黑布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迎上去汪汪叫。杨布很恼火,准备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了。你也是一样。如果让你的狗白颜色出去,黑颜色回来,你难道不奇怪吗?”

齐人攫金

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第二篇:《列子》读后感

《列子》读后感

《列子》读后感1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战国郑人。据《汉书·古今人表》,列子在韩景侯、魏武侯之间。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认为,列子生卒年当为公元前450----前375年,先于庄子,故多为《庄子》所称引。

本书分为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每一篇都分为几小篇。其叙述多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涉及到当时的***、文化、军事、神话传说以及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可谓一部先秦史诗。

纵观《列子》全书,其主题思想也即首篇《天瑞》中所言“不声不化者”为“道”,以及“虚者无贵也”“静也虚也,得其居矣”的以清净、虚无而得道的思想。然后其作为一部道家著作的同时,亦作为一部总览万物、包罗万象的寓言史诗而传。

我最喜欢的是《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在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或许有许多的艰辛和磨练,但我们都要一一去克服,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半途而废。

《列子》读后感2

本章的22 小节在我看来均围绕一个主题即心凝形释四个字而展开来说。强调的也是各大宗教所推崇的自省二字。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自我反省,是及其宝贵的品质,这种品质与个人的.慧根悟性都有直接关联。开国创业我们需要有领头羊,需要英雄主义,但英雄也好领导也罢,他首先也是人身,在光辉品质的内心世界里难免有瑕疵有个人主义,我们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应注意到我们是否在静思的过程中检阅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的不足,看到管理中的不良机制,以及应拥有一颗足够包容与虔诚的心。

只有怀有这样一种胸襟的人,才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这颗心也可称之为德性,这就是所谓德全不危,才可以在长久的治理中,让企业走过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

才能引领一种自觉自律的工作环境,一个以柔克刚的工作氛围,带领员工,甚至是同一个体制下的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前行。这一切也没有离开心这个字,而跟随、忠于、均是对凝的注释和行动。

这也是列子所认可的理想主义,以柔治国,以己利人。这一点也恰好与小乘佛教的宗旨相吻合,即每个人先管理好自己的品德言行,那么大环境自然也就好了,每个人都心怀善意,不做恶事,对自己严于自律,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净化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如果我们企业的治理如果也能朝着这个境界去管理和发展,自然一切向好。

《列子》读后感3

今天中午,我读了《列子学箭》的故事,让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列子是战国时期的周人,他听说关尹子射箭百发百中,于是就下决心拜关尹子为师。

第一次,列子“嗖”地一箭射出,正中靶心,就以为自己学会射箭了。于是列子去找老师,跟老师说:“老师,我已经学会射箭了。”老师告诉他,射中一次不代表真的学会射箭了,要百发百中而且要知道射中靶心的道理。列子听了,羞愧地红了脸,低着头退了出去。

经过三年刻苦练习,不断地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列子终于明白了射中靶心的道理,而且射箭百发百中。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如何学到真本领的'方法和技巧。要学到真本领,要有虚心求教、刻苦练习的态度,要有善于动脑、认真用心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要领,才会明白学习和做事的道理,“心到、眼到、手到”,学到的本领才是最有用的。这也让我知道了,学习本领是自己的事情,但不是老师和爸妈交给我的任务,只有积极主动,多练多写,多读多记,把每一点知识都学好、学精、学踏实。

《列子》读后感4

《列子学射》是我国一个古代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这篇故事简要的说来就是在古代,列御寇自认为自己的射箭技艺那是相当的高,但是当和伯昏无人呆在一块儿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水平其实距离高超水准,真的是差了一大截!

虽然是古代的故事,但是古为今用,道理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做一个借鉴!因而在读完《列子学射》的时候,自己便写下了一篇读后感。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时刻在告诫自己,不要向列御寇那样,自以为技艺高超,天下少有。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时候你自认为的高超技艺,却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到发挥的效果。别的`不说,就说学生的。平时你觉得每一回考试成绩都比较的好,但是等真正的到了期中或者期末这样的大考,,这个成绩不知怎的就刷啦一下就溜下来,仔细的梳理寻找一遍,才发觉自己的成绩竟然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小考自己用的是一个平和的心态,所以能够仔细的分析问题,进行应对。而到了大考,因为紧张或者担心,本来会的问题,也变成复杂的了,如此状况怎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

因而在读后感的末尾,我加上了这样的一段:真正的技艺高超是你处在无论什么样的境地,都是自信满满,正常发挥,那才值得自己为自己点赞!否则,就千万不要自吹自擂,让自己难堪。

《列子》读后感5

前几天,我们的班主任谢文华老师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能力,所以给我们推荐了《列子》这本书。

《列子》一书是关于文言文的经典名著,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和说符八篇。

其中汤问篇就是讲关于神话故事的'。但它并非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而是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

我读的《夸父逐日》主要是讲的夸父不喜欢黑暗而喜欢光明,所以想把太阳捉住永远挂在天上。追了好一会后,他感到十分口渴,就把黄河水和渭河水都喝完了,但仍不解渴,于是他想去大泽喝水,可走到半途他便渴死了。他死后,他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桃林,桃林绵延弥漫,长达好几千米。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不要去做一些以自己现在的力量所无法做到的事情,也不要盲目追求梦想,否则就会失败。

还告诉了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做事情才会成功。一旦松懈、懒惰,哪怕即使是五分钟,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另外,夸父追日这种心怀大志、英勇不屈的精神也着实令人敬佩,让人学习。

看啊,只是这短短的一篇文言文,却带来这么多的益处!

《列子》,真是一本充满着道理的书啊!

《列子》读后感6

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它不是网上的那些小说,它也不是书店里的畅销书,它是一本古书,是《列子》。

《列子》读完给读者的感受不同于普通的文言文,普通的文言文有许多读不懂的词语,结合着注释,有时还会读个一知半解。我读的《列子·汤问篇》它就不是这个样子,它里面所包含的.故事大多都是一些寓言故事,比如像《夸父追日》《愚公移山》……书中的语言生动有趣,看着就像一个现代著名文学家写出来的作品,当然有了生动有趣的语言,也少不了人生的道理,《愚公移山》读完后,就会明白:“锲而不舍,金石可缕。”

纵观《列子·汤问篇》,它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以寓言故事形式出现,又多以问答来发展故事,这不与我们现代的《十万个为什么》很像吗?这一篇,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篇中的故事大多都是奇谈,奇谈不是为了故弄玄虚,弄虚作假而写,更多是为了展示大千世界的恢宏,社会风貌的积极向上而作,文章中不乏自然科学,一些辩证法思想,为人处世的道理,文章突破了人们的一孔之见,可以作为开阔视野的文章。

打开《列子》一书,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老师——列老师,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文言文的有趣之处,这就是《列子》的魅力。

第三篇:列子二则

张村田

导 学平台 课 标 要 求

1.了解《列子》一书。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课下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3.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和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4.理解内容,把握文章的寓义。5.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学 法 点 悟]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在必要时请老师做适当的指导;对难点的突破可通过与同学讨论探究解决,也可以利用辐射阅读的方式来完成。[整 体 感 知] 《杞人忧天》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似乎是“傻子”的杞人。但从现在看来他却是一位多么有远见的人,让我们为今天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杨布打狗》行文虽短,但词语不重复,富于变化。故事虽小,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让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人和事。[疑 难 解 析] 质疑:《杞人忧天》的寓意是什么?

解惑: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质疑:《杨布打狗》的寓意是什么?

解惑: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学习寓言,应以分析寓意为主,寓意也不可拘泥于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用一固定答案限制自己的思维,应从不同角度分析。[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列子》相传 著,列御寇,相传 时道家,国人。

二、字音字义

1.请为加点的字注音。

杞()崩坠()躇步呲蹈()舍然()缁衣()2.说出加点字的意思:(1)身无所寄,废寝食者:(2)若屈伸呼吸:(3)奈何忧天崩坠乎:(4)因往晓之:

(5)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三、语 言 积 累

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答:(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答:(3)奈地坏何?

答:(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5)衣素衣而出。

答:

四、问 题 探 究

1、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知”者的话你赞成吗?

(提示:结合生活实际来深入评析杞人的行为。)2、思考 ①“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②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谈你的看法。、③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人在担忧,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

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联系周围环境谈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将对我们目前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环境,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你能否对此提出点合理性的建议。

(提示:结合实际谈现象,建议要言之有理。)

4、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杨布之狗这样的现象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普遍现象的?学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提示: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提倡有个性的观点。)

五、欣 赏 评 价 《列子》是先秦时著作集,内容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直到现在,仍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及思想寓义。

《杞人忧天》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从环保的观点来说,还是有理由的。

六、课 内 阅 读

阅读《杨布打狗》回答问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衣表衣而出(穿)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D.子亦犹是也(好像)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七、拓 展 阅 读

阅读《歧路亡羊》回答问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

②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翻译: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作者yahoo.cn

第四篇:第二十节《列子》二则(DOC)

《列子》二则

主讲:黄冈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相关知识简介 关于列子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列子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庄子》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关于《列子》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继承前代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子》中反映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视和发挥。《杞人忧天》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的停顿。字音

杞qǐ

坠zhuì

寝qǐn

星宿xiù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授课PPT上为了讲解的需要分为两段,课文上为一段)

译文: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坠落,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担心他(身体)的人于是前去开导他,说:“天,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到处都有气体。就像是四肢弯曲伸展和自由呼吸,整天在空气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崩坠呢?”这个人说:“天果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那么日月星辰就不应当坠落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之中有光耀的,即使它坠落了,也不会造成伤害。”这个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塞得满满的,没有地方空着,你整天踩踏着它,整天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塌呢?”这个人放下心来显得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非常高兴。

2、课文分析

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后在“忧彼之所忧者”的开导下,“舍然大喜”。

3、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2)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4、探讨文章主旨

《杞人忧天》: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传统认为,这是庸人自忧,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世用“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杨布打狗》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的停顿。

字音

衣yì素衣yī而出

缁zī

天雨yù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穿着白衣服出门。天下起了雨,他脱下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家。他家的狗不知道是他,迎着他叫了起来。杨布很生气,准备打它。杨朱说:“你也不要打它,你也是这样的。如果刚才让你的狗白着身子出去,黑着身子回来,难道你就不奇怪吗?”

2、课文分析

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家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而对他“迎而吠”。

3、问题探究

(1)杨布家的狗为什么向杨布吠叫?杨布有什么反应?

明确:因为杨布“衣素衣而出,衣缁衣而返”。

杨布的反应是:杨布怒,将扑之。

(2)杨布的狗犯了什么错误?杨布又犯了什么错误?

明确:狗只看衣服不看人,所以认错了人。

而杨布没有认识到狗犯错误的原因和普遍性。

(3)如何理解“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要打它,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刚才如果让你的狗白着身子出去,黑着身子回来,难道你就不奇怪吗?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4、探讨文章主旨

《杨布打狗》: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家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而对他“迎而吠”。这则寓言批评了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三、难点剖析

(一)文言字词积累

杞人忧天:杞国的一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杞,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崩坠:崩塌坠落。

身无所寄: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晓:开导。

屈伸:(四肢)弯曲伸展。

行止:课文里是行动、活动的意思。

奈何:为什么。

只使:即使。

有所中伤:有被击中受伤的机会。中,打中,击中。

奈地坏何:地塌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办。

舍然大喜:放下心来显得非常高兴。

——《杞人忧天》

衣:

1、衣素衣而出(动词,穿)

2、衣素衣而出(名词,衣服)

曰:

1、杨朱曰(动词,说)

2、杨布之弟曰布(动词,叫)

使:

1、使契丹(动词,出使)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连词,假使)

天雨(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岂能无怪哉(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衣缁衣而返:穿着黑衣服回来。

扑:打。

犹是:也像这样。

向者:从前,前些时候;刚才。

——《杨布打狗》

(二)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同步测试

1、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B)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译:杞国国都中有人担心天坠落地崩塌。B.奈地坏何?

译:为什么大地会崩塌呢? C.因往晓之。

译:于是前去开导他。D.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译:(杨布)他家的狗不知是(杨布),就迎上前去并狂叫着(咬)他。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B)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3、选出对下列加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B.齐人固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显示提示 提示:

1、地崩塌了怎么办?

2、例句与B项都译为“犯罪”。

3、圣人是不能随便与他开玩笑的啊!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的近侍)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君王的侍御近臣)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缚者曷为者也()

②不如释臣()③晏子将使楚()

④王乃不杀()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赐晏子酒,酒酣(“酒酣”体现了楚王与晏子关系融洽,相逢恨晚)B.是臣无罪(译:是我没有罪)C.为其来也(译:为了迎接他的到来)

D.“谒者操之以入”和“因夺而食之”句中的“之”都指代“不死之药”。

6、比较甲、乙两文的相同点:两文都是以_____________描写为主来展开情节的;两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文段中的原句回答:甲、乙两个故事的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乙文中“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中辩者的行为,带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4、①通“何”,什么 ②释放 ③出使 ④于是,就

5、D

6、对话(语言)机智勇敢,灵活善辩

7、甲:寡人反取病焉;乙:王乃不杀。

8、(1)我问过谒者,他说可以吃,所以没有罪;

(2)客人献的是不死的药,如果把我给杀死了,就证明“不死之药”是假的,说明客人欺骗君王,所以我没有罪。

9、提示:机智灵活才能善辩;在某种意义上讲,善辩就是善于偷换概念的诡辩。

-END-

课外拓展

传统寓言叙事方式的局限及其创新

云弓

一、传统寓言叙述形式及东西方寓言的异同

传统的经典意义上的寓言,就其形式上而言主要是一些以动物或者抽象事物为角色的短小的故事,这些寓言总体上来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所要表达的寓意清晰明确,叙述上以平铺直叙为主,所谓小故事,大道理,或者滴水藏海,说的都是以小喻大,以点喻面,以特殊性寓意普遍性的表现手法。经典意义上的寓言,在西方以伊索寓言为其代表,在中国则以先秦寓言较突出。应该说伊索寓言与中国先秦寓言都代表着传统寓言的一个高峰,两者叙述形式上相似,但从表现手法及其产生背景上则有一定的区别。

伊索寓言与中国先秦寓言以及其他国家的经典寓言从叙述形式上都是一种简单的单故事形式,作品的篇幅均较为短小,这是其共同点。而不同点则在于,伊索寓言所讲述的故事表现形式上基本上全是以动物为故事角色,故事叙述比较简略,寓言所要表达的寓意非常明确,寓意与故事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同时故事的寓意通常是人类所熟知的道理,这些寓意本身并不深奥;伊索寓言有专门的专辑,当然这是后人整理的,但作为寓言的创作或讲述者伊索,其实他的创作是按照一定的比较成熟的模式进行的。而作为中国的先秦寓言,虽然从叙述形式上与伊索寓言类似,但产生的背景则有所不同,伊索寓言更多的是向公众讲述人类普遍的美德和智慧,而中国先秦寓言很大程度上则是为了向统治者讲述自己的思想,或者向读者解释自己高深的理论,因此,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并不是按照一个同样的模式而加以创作的,它的形式完全根据说理的需要而设置,因此表现手法更为丰富,故事中的角色除了动物更多的是人,比如《郑人买履》,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比如《列子》中的“力谓命曰”,先秦寓言的讲述对象不是普通公众,它的对象往往是各国的统治者,或者是其他有着相当知识背景的精英人物,因此,伊索寓言是一种公众寓言,而先秦寓言则是一种精英寓言,伊索寓言通俗易懂,而先秦寓言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非常深奥的,其寓意也代表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则很难完全把握故事的深刻含义。比如《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寓言,在当今即使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也未必能够了解其深意,又比如用九方皋相马的故事来讲述得意忘形的境界,也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二、传统叙事方式及其不足

传统的寓言叙述方式都比较简略,以单故事为其主要叙述方式,这种简略的单故事叙述方式尤其明显的不足,以伊索寓言为例,这样的叙述方式所讲述的故事虽然浅显易懂,但它的寓意本身也同样的通俗浅近,它的寓意虽然具有普遍适用性,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多数的寓意都已成为老生常谈,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一个谁都明白,谁都不会反对的道理,从现代寓言的要求来看显然是比较低级的,它缺乏应有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以中国先秦寓言而论,它的叙述方式同样以单故事为主,但它要表达的含义常常要深刻得多,这一点与伊索寓言不同,但是单薄的叙述方式与故事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相比常常显得不相匹配,常常不能把故事的寓意说透,或者无法让读者轻松地领会。举例而言,《狼来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人应该诚实,这个故事虽然与它的寓意非常匹配,但这样的寓意在今天还需要用故事来讲吗?而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则不能清晰地表达得意忘形的境界,虽然寓意深刻,但是却不容易说清楚,至少没有说透。同时,故事的寓意越深刻,那么它的片面性就越强,它的普遍性就越差,比如,一个寓言如果劝诫人们凡事应该坚持不懈,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坚持不懈有时候则成为一种顽固不化,不知变通。这样的故事说了一面却丢了另一面,显然起不到真正的启迪人生的目的。

因此,传统的叙事方法存在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1、简单的故事只能说明简单的道理,这样的道理讲述的必要性有限;2、简单的故事很难讲清复杂的道理;3、单一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往往具有片面性。

三、寓言创新中叙述方式的探索

传统寓言叙述方式上的不足并不是说我们要推倒重来,而当代我们所说的寓言创新也不是对传统寓言的否定,从现阶段来讲,伊索寓言的形式比较适合于青少年教育,而深刻的简单形式寓言则适用于感悟类作品,用一个小故事给人以启迪,让人思索,以达到滴水藏海的目的。寓言创新所作的一切努力其实都应该是对传统寓言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

近几年来,笔者试图突破传统的一个故事一个道理的寓言表现形式,以寓言的方式讲述较为复杂的道理,或者比较全面的道理。从叙事形式上讲,以多故事的形式表现寓意的多样性,从而能够从多角度展开问题,对同一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探讨。下面以笔者的几个创作寓言为例作简单的说明: 例1:做人没有方法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大师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分别挖井找水。井挖了很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源泉,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明白,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大师只是笑笑。

第二个故事: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发现了水的迹象,于是他在此深挖,最终找到了水源。而拙者则始终在原来的地方,一如既往,埋头苦干,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这?”年轻人有些迟疑:“我想也许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而不应该刻板,更不应该执迷不悟。”

大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两个人虽然都竭尽了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地方,两个人都没能找到水源。

“为什么?”年轻人疑惑起来:“那做人还有准则吗?”

“可能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水,”大师从容道:“其实为人处世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

以上的寓言与传统的单故事形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事实上,寓言中的三个故事都可以单独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寓言,第一个寓言讲述人应该坚持,第二个寓言讲述人应该变通,第三个寓言则讲述环境对人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局限性。三个故事都是片面的,但和在一起则对人的处事原则作了一次比较全面地探讨,与单故事寓言相比,显然这样的寓言有着它独特的优越性。例2:捷径

一群人行色匆匆。在漫长的跋涉中,他们都希望以最快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到达梦寐以求的终点。

这是一条通往终点的捷径,有一条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河水波涛汹涌,无法逾越。

人群在河边观望了很久之后各自散去,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新的路径绕过这道天然屏障。

最后河边只剩下3个人。

第一个人仔细观察河水。他先扔下几块石头试试水的深浅,又扔下几根树枝看看水的流速,然后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方,脱了衣服,勇敢地跳了下去。河面很宽,但他最终还是游了过去,到达了彼岸。他骄傲地挥动着自己的拳头。

第二个人在河边徘徊着,思考着……很快他走进树林,砍伐树木,制造木筏。他将木筏放到了水里,跳了上去。虽然河水很急,木筏在河中剧烈震荡充满危险,但这个勇敢的人也到达了彼岸。

第三个人显得非常瘦弱,夜幕已经降临,而他仍然徘徊在岸边。他既不会游泳,也不会伐木制造木筏,但他知道,也许这里是到达终点的惟一出路。他望着这道似乎不可逾越的河,观察着满天的星斗,坐在岸边,思考了很久,最终他决定先在岸边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日复一日,天气越来越冷,他静静地等待着机会的来临。终于,宽阔的河面结起了厚厚的冰,天堑变成了通途。他抖擞精神,没有费太大的力气,成功地到达了彼岸。

过了很多年,岸边出现了第四个人的身影,所有的人都放弃了,只有他于心不甘,这个衣衫褴褛的人,面对河流终于抑制不住号啕大哭起来:“上帝啊!这世上还有公平吗?”

突然起了一阵飓风,他随风而起,竟然落到了对岸。

这也是一则多故事寓言,这则寓言并没有简单地说明一个道理,事实上它对“捷径”提供了多方位的思索,捷径不仅仅是路,它可以是一种技能,可以是一种能力,有时候知识就是捷径,甚至有时候捷径就是好运气。按照传统的寓言叙述方式,总是试图要说明某一种方式才是捷径,那样显然就浅薄得多。例3:丛林法则

一、山中有一棵伟岸的大树,它枝繁叶茂,丰姿绰约,它的顶端极力向上,寻求最多的阳光雨露,它的枝干舒展扩张,占据最有利的呼吸空间,它的根系盘根错节,丝丝入扣,吮吸着大地最多的精华。可是,在大树的身边,几个弱不禁风的小树却在痛苦中挣扎,枝干瘦弱如草茎,叶子萎黄如残花。

小树忿忿地盯着大树:“你已经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为什么还要与我争夺生存的空间,你处处得天独厚,为什么却要限制我的发展?”

大树冷冷地说道:“这里是丛林,竞争就是丛林法则,因为你的生长对于我来说是个威胁。” 二、一棵草的种子落在了树下,在晨曦中,从土的缝隙探出嫩黄的小脸,羞涩地轻摇着自己纤细的腰肢,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滴雨露从大树的枝干上滴下,又是一滴,这珍贵的甘露滋养着饥渴的小草,草儿蓬勃地成长,她抬起头:“谢谢您,大树先生,谢谢您的慷慨和大度。”

“哈哈哈哈……”树宽厚地笑了起来,笑声在丛林中荡漾:“别客气,我们同在一个丛林,相依相偎,互相帮助是丛林的法则。尽情地长吧!要知道一个不想长成大树的小草不算好草,我会尽一切可能帮助你的,哪怕你长得比我还要高。”

小草感动地流出了晶莹的泪滴。

三、小草努力长高,可每当她长到一定的高度就无力地倒下,在她倒下的地方继续生根发芽,她一次次地长高,一次次地倒下,终于长成柔美的草坪。

“你在干什么?这么卖力地生长。”小树低垂着头,不解地问。

“是伟大的树,他的慷慨滋润了我,他鼓励我成长,我不能辜负他的希望。”

小树摇摇头:“他才不慷慨,你瞧他把我挤成什么样,我都要饿死了。”

“可这是为什么?他会如此的不同。”

“因为你的生长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你精心地呵护着他脚下的土地,”小树若有所思地说,“适者生存,这是丛林的法则。”

四、夜晚,刮起了强劲的台风,风声鹤唳,万木萧瑟。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风止了,大树折断了树干,庞大的身躯零乱地趴在地上,他看看身边的小树:“这么大的风你怎么没事?我如此坚强都不能幸免于难,而你却是如此弱小。”

小树在风中招摇着自己的身体,阳光暖暖地照在自己的叶子上:“你总是过于求大求高。你却忘记了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懂吗?这也是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不只一条,我们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可以成长的机会。

以上寓言则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故事,通过多故事的连接将“丛林法则”的理论从简单的弱肉强食加以延伸和扩展,从而让人们对丛林法则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了解,应该说这样的深度是任何单故事寓言所难以达到的。

新时代有着新的理论,新的思潮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已经日趋多元化,传统的单故事叙事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读者的要求,因此,探索寓言叙述方式的创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寓言唯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获得新的活力,寓言的创新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不断用新的视角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END-

第五篇:《列子》成语故事诵读1114

初二语文·《列子》成语故事诵读

(一)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当伯牙弹唱高山之声时,钟子期说:“妙啊!巍峨的样子好像泰山一样(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一样)。” 当伯牙奏起流水之音时,钟子期说:“妙啊!流动奔涌的样子好像江河(好像江河在眼前流动奔涌)。”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都能理解。伯牙在泰山南部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停在山崖下,心里感到悲伤,于是取出琴鼓起来。开始是演奏‘小雨’的声音,后来则是‘山崩’之音。乐曲每次奏起来,钟子期都能理解他的意思、意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奇妙啊,奇妙啊,你听我演奏!是用如我一样的心(思)在想像。我往哪里逃呢?”

【含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二)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含义】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三)余音绕梁

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曹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译文】曹娥向东到了齐国,因为缺少粮食。在经过雍门的时候通过卖唱、表演来糊口。虽然(已经)离开了歌声的余音仿佛仍然绕着梁(房屋的结构),三天歌声都没有消散。附近的人都以为她还没有离开。(曹娥)离开(雍门)以后,经过旅店时,旅店里面的人侮辱了她。曹娥于 是拉长声音悲痛的哭泣。方圆一里无论年长或年幼的人都伤悲愁苦,纷纷相对着流眼泪。三天都不吃饭。于是立刻去追(曹娥),曹娥回来以后,重新放声高歌。方圆一里无论年长或年幼的人都欢喜雀跃跳起舞来,不能够控制自己。忘记了(先前)的悲伤愁苦。于是就送给她丰厚的财物。因此雍门一带的人至今善于吟唱哭泣,大约都是学了曹娥留下的唱法吧。【含义】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四)多歧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译文】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童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

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学者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寓意】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 向,误入歧途。引申为泛而不专,终无所成。

(五)齐人攫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还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含义】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见钱眼开。

下载列子经典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列子经典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列子》一则 教学设计

    《列子》一则 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音乐导入: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师: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动听的音乐中感受......

    列子 汤问 教案

    《列子.汤问》二则教学设计 山亭区实验小学 马云苗 教学目标: 1.读懂《薛谭学讴》这篇短文,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2.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能有条理地表达出对短文的看法和自己的......

    《列子》二则教学设计

    《列子》二则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列子》的文学常识,掌握寓言及其特点;掌握并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寓言常用的表现手法;理......

    列子两则文言文翻译★

    下面请阅读列子的两篇文言文,杞人忧天和杨布打狗,以及其译文,希望可以帮到您!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列子小学清明节祭扫列子墓

    列子小学师生清明节祭扫列子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祭奠先烈的传统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为悼念先人列子,缅怀先人的丰......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

    29启东教育列子二则

    29《列子》二则 教学目标 :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

    列子学射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列子学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的更好。列子学射文言文习题及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原文列子学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