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案例分析》写作及考核注意事项

时间:2019-05-13 09:0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学专业《案例分析》写作及考核注意事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学专业《案例分析》写作及考核注意事项》。

第一篇:法学专业《案例分析》写作及考核注意事项

法学专业《案例分析》写作及考核注意事项

为了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法学院决定从2016届毕业生开始,对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考核采用案例分析写作方式。鉴于“案例分析写作”与“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区别,特告知有关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一、确定题目。

分两步进行:(1)采取抽签方式将全年级分出70%的学生参加案例分析写作;(2)将教师命制的题目(代号)制作成题签,由参加案例分析写作的学生随机抽取后确定题目。不参加题目选择活动的学生,视为放弃“毕业论文”(必修课)的考核。

二、指派指导教师

案例分析写作的指导教师均由本院教师担任。学院按题目涉及的课程内容指派指导教师。

三、提供案例材料

学生选定题目后,应尽快(三周内)与论文指导教师联系领取(下载)案例材料。逾期不领取者视为放弃“毕业论文”必修课的考核。具体论文指导教师有安排的除外。

四、案例分析写作方法

《案例分析》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一)案情简介。学生应当对案例材料提供的“案件事实”进行整理,不得原封不动地照抄案例材料。案情简介不超过2000字。

(二)论述分析。根据题目要求,应用所学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结合案例事实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文章构架可参照论文格式。此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五、《案例分析》的基本格式

题目及副标题

摘要

关键词

案例简介(4号,黑体,居中)

论述分析(4号,黑体,居中)

一、.........................................二、........................................三、.......................................................................................六、有关写作考核日程、行文格式、考核要求等,按学院制订的毕业论文“写作考核补充规定”、“写作及考核日程表”、“毕业论文(法学专业)撰写规范”执行。

法学院 2015年6月16日

第二篇:法学专业刑法案例分析

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

基本案情:

被告人林忠信,男,1961年6月1日生,汉族,小学文化,吉林省东丰县人,个体业主。

被告人张金山,男,1958年3月12日生,汉族,初中文化,吉林省东丰县人,农民。

被告人邵永生,男,1959年7月1日生,汉族,小学文化,吉林省东丰县人,个体业主。

被告人刘忠利,男,1976年8月7日生,汉族,吉林省东丰县人,司机,住东丰县黄泥河镇洪岗村六组。

被告人林忠信于2005年6月25日晚五时许,在东丰镇内“美国加州牛肉面”吃饭时,因哈尔滨啤酒业务员吴文东无意间将菜盘子放在林忠信经销的华丹啤酒箱上,而与之发生口角,被他人劝阻。林忠信不甘罢休,打电话给邵永生,让其找人来“教训”吴文东,邵永生随即找到张金山,携带尖刀、水果刀(携刀情节林不知情),乘坐刘忠利的出租车至东丰镇内的“美国加州牛肉面”饭店,与林忠信会面后,林暗中指认了吴文东,并告之轻点整,别打出事,随后离开。邵永生、张金山、刘忠利三人待吴文东坐人力三轮车离开饭店后,乘坐刘忠利租来的一电动三轮车将其撵上拦住,邵永生用铁锁链猛击吴文头的头部,吴跳下车后,张金山用刀将吴文东左腹部、左肩胛部、左股骨、右股骨等多处刺伤,刘忠利因付车费,而没有参加打斗,此后刘忠利因被他人追撵而逃至“德客隆超市门口”,然后回车将邵永生等人接回,送回东丰县黄泥河镇。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吴文东失血性休克,左股动、静脉破裂,属重伤。

涉及争论的问题:

1、该案的总体定性,即林指使邵、张等人对吴进行泄愤报复,是寻衅滋事还是聚众斗殴还是故意伤害。

2、各嫌疑人行为的性质

关于总体定性:

第一种观点认为此案是一起寻衅滋事案。理由是:从动机上看,被告人林忠信是出于逞强好胜,以打人取乐,从而寻求精神上的刺激;从案件特征上看,具有“随意性”、“临时性”、及“寻求精神刺激性”;从案件的起因看,林忠信找人对吴文东进行殴打是没有原因和理由的,他所说的原因和理由是对其殴打他人和违背社会公序良谷的“借口”。因此,此案从总体上看应视为一起寻衅滋事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此案是一起聚众斗殴案。理由是:从主观方面看,被告人林忠信经销东丰县华丹啤酒,与吴文东所经销的哈尔滨啤酒宿有积宿,二人在“美国加州牛肉面”所发生的口角,只是一个导火索,因此,被告人林忠信是基于私仇旧怨,为争霸一方、报复一方这一不正当的目的,而召集人手对吴文东进行殴

打。从侵害对象上看,本案的侵害对象比较固定,主要矛盾是针对吴文东的。因此,此案系一起聚众斗殴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此案是故意伤害案。理由是:被告人林忠信动机目的明确,是为了泄愤报复;侵害对象明确,是被害人吴文东。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完全符合故意伤害的行为特征,所以此案是一起出于直接故意而进行的伤害。

此案应为一起寻衅滋事案。本案当中的邵永生、张金山、刘忠利与被害人吴文东在案发之前应当是素不相识,他们之所以会去打吴文东,是受了林忠信的指使,因此在本案当中林忠信的行为性质决定了本案的案件性质。被告人林忠信与吴文东二人在“美国加州牛肉面”所发生的口角,是本案的一个导火索,因此,这起斗殴的性质是一起流氓行为,所以本案应是一起寻衅滋事案。

综上,本案的总体定性应该是寻衅滋事。

关于各行为人人行为的性质存在以下不同意见:

(一)、被告人林忠信的行为定性

1、林忠信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林忠信因琐事指使他人随意殴打他人身体,致人重伤,他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了组织、策划、指挥的作用,系主犯,因此,林忠信虽然未对吴文东进行直接的伤害,但由于主要实行者千万了重伤后果,其行为性质转化为重伤,故林的行为应随之转化。

2、林忠信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本案中林忠信在打电话给邵永生,让其找人来“教训”吴文东时,曾交待让其轻点,别打出事,并且林忠信并不知道张金山等人是带刀去的,由此,可以证明林忠信只是想教训一下吴文东,并不想让其出现重伤或是死亡的后果,张金山等人带刀去打吴文东并致其重伤,这一结果超出了林忠信进行寻衅滋事的犯罪故意,因此,张金山的行为是过限的行为,因此,只能认定林忠信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二)被告人邵永生的行为定性

1、邵永生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本案当中邵永生用铁锁链猛击吴文头的头部,并致吴文东拇指受伤(轻微伤),因此,本案当中邵永生也存在共同伤害的故意,行为人对其共同行为人的殴打行为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应当有所预见,但他不加以制止,任其自然发展,所以邵永利在主观上是对危害结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在客观上他亦参加了殴斗,因此,邵永利与张金山的行为是整体的行为,在案件的转化过程中,应当一同转化,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邵永利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邵永利的行为,不应当随着张金山致吴文东重伤结果而对此案进行全部的转化,在本案当中,吴文东受重伤这一结果有直接的、明确的伤害行为人即张金山,因此,这一结果应当直接由张金山来承担,邵永利虽然也参与了殴斗,但其与吴文东受重伤这一结果无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在刑法上无必然的因果关系的犯罪,就应以其所实施的行为追究其责任,即对邵永利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被告人张金山的行为定性

对张金山的行为定性无争,均认为系故意伤害罪。

(四)被告人刘忠利的行为定性

1、刘忠利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刘忠利在本案当中行为性质,应当随着本案的主犯即林忠信、张金山的行为性质一同转化。因为刘忠利与吴文东并不相识,但是受林忠信之约而参与殴斗的,因此,他刘忠利在此案当中是从犯,那么他的行为性质就应当根据“主犯决定论”而一同由寻衅滋事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

2、刘忠利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刘忠利的行为不应当随着张金山的行为一同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刘忠利在此案当中的故意应当说仅限于寻衅滋事的故意,他所能认识到的结果吴文东被殴打的后果,重伤这一结果已超出的他的认识因素,且刘忠利未参加直接殴斗,吴文东重伤的结果与刘忠利的行为之间无因果关系,因此他的行为不应当与张金山的行为一同转化为故意伤害罪。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被告人邵永生、张金山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林忠信、刘忠利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对于被告人林忠信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争论的焦点就是林忠信在打电话给邵永生,让其找人来“教训”吴文东时,曾交待让其轻点别打出事,此后,张金山用刀将吴文东刺成重伤这一结果,是否是“过限”行为。一般情况下,只要参与滋事者实施的行为是其约定的一部分,不论行为性质、危害的范围及程序如何,都不违背其主观意志,首要分子都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只有实行人的行为方式、规模、程序、后果作了明确的禁止性要求,而实行人的行为明显超出首要分子的故意范围,违背了上述禁止性要求,其行为才属于实行过限,行为后果也就只能由结果的直接实行人单独负责。本案当中,林忠信在不知道邵永利等人是带刀过去的,并交待邵永利让其“轻点,别打出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所要求的结果不包括重伤、死亡这样的结果,因此林忠信对邵永利这一交待应当说是明确的,因此,张金山致吴文东重伤这一结果,作为本案的指挥者林忠信,不应对这一结果承担责任。

对于邵永生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争论的焦点就是张金山的行为是否超出了邵永生的认识犯围,笔者认为没有超出。因为邵永生作为本案的第二个组织者,他明知张金山是带刀过去的,并且邵永生亦用铁链击打吴文东的头部,邵永生与张金山是共同致害人,他对张金山的殴打行为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应当有所预见的,但他不加以制止,任其自然发展,所以邵永利在主观上是对危害结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在客观上他亦参加了殴斗,因此,邵永利与张金山的行为是整体的行为,在案件的转化过程中,应当一同转化,应一同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刘忠利的行为是构成故意伤害罪或寻衅滋事罪,第一个争论的焦点是在寻衅滋事在致人重伤后,是共同犯罪的每个人的行为都进行转化,还是区别的对待。本人认为应当有所区别,应当依照共犯构成理论及“实行过限行为”、“缺乏共同犯意的行为”加以区分。本案当中,邵永生接到林忠信的电话话,就伙同张金山搭乘刘忠利的出租车找到了林忠信,此时,刘忠利对邵永生等人的行为性质并不知情,在林忠信指认吴文东后,就为帮助张金山、邵永生二人租车找到吴文东,案发后又将张金山、邵永生接走,因此可见在整个案发过程中刘忠利仅起到中途运送及案发后的护送作用,因此对刘忠利的行为评价,应就刘忠利为邵永利等人雇车这一行为展开,对于其案发后的护送行为,应认为其是事后行为,不

能在本案当中一同评价。那么,被告人刘忠利仅有雇车这一行为是无法认识到张金山会用刀对吴文东猛刺,从而致吴文东重伤这一结果的,且刘忠利自身是没有持械行为的,因此,刘忠利对于张金山的故意伤害行为是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但仅对其三人进行寻衅滋事这一犯罪故意存在共同认识。因此,对刘忠利应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篇:《行政案例分析》考核论文写作规范

城市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

[案例]

[新闻一]3月17日的晚上十点,一个普通的年轻人——27岁的湖北籍公民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途径这里,被警察带走,原因是他身上没有携带有效证件,可能当时的孙志刚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竟然给他的命运带来了无法承受的转折。根据广州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有合法证件、正常居所、正常收入来源但未随身携带证件的,经本人说明情况并查证属实后,收容部门不得收容,但是有工作有住所的孙志刚,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也告诉了黄村街的民警,甚至孙志刚的朋友,带着孙志刚的身份证和钱,前来办理保释手续,但是种种努力始终没能让孙志刚离开这家派出所,在派出所孙志刚呆了一个晚上,他还做过什么样的努力,他的心情怎么样,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了,3月18日,也就是第二天,孙志刚还是被送到了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事后广州市警方承认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但是这一做法的错误所给孙志刚带来的伤害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在黄村街派出所呆了一个晚上之后,3月18日孙志刚被送到了这里,当天上午孙志刚的一个朋友接到了孙志刚从这里打来的电话,孙志刚几乎是在哀求他的朋友尽快前来保释,他的朋友把这一情况,反馈到了孙志刚所在的公司,当天下午当孙志刚公司的负责人办好各种手续前来保释的时候,由于过了下班的时间,他必须等到第二天再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天晚上的11点30分,孙志刚从这里被送到了收容人员救治站,从时间上来估算,孙志刚在这里呆了整整一个白天,对这样一个27岁的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他应该有很多机会为自己的身份,为自己的收入、为自己的住所进行申办,但是事实上他始终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3月18日的晚上11点30分,孙志刚被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送到一家医院,这是一家专门救治收容人员的医院,究竟是什么样的病痛使孙志刚来到这里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在黄村街派出所、在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孙志刚都向他的朋友发出了求救的信息,但是在这家医院孙志刚却没有向外界发出任何的求救的呼声,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孙志刚保持沉默。

事实上是3月19日,孙志刚的朋友通过电话查询到这家医院,并向医院提出保释孙志刚的时候,被院方拒绝了,院方的理由是只有孙志刚的家人才有资格这样做,而孙志刚已经不能等到他家人的到来,就在第二天,也就是3月20日的上午十点钟,孙志刚因为抢救无效死亡,从3月17日的晚上十点到3月20日的早上十点,孙志刚就这样走完了自己27岁人生历程的最后一段路程。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资料来源:北大未名http://.cn/c/2003-07-02/00081259648.shtml有删减)1

[解读]

收容遣送制度最早实施于195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收容国民党散兵游勇、妓女、吸毒者和流浪乞讨人员等。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于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乞讨、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人员予以收容、遣送。同年10月15日,民政部、公安部印发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细则》,详细表述了具体实施办法。既对被收容人员提出了认真回答工作人员的询问、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等要求,同时也规定了收容遣送站工作人员守则,如:不准打骂、体罚和虐待被收容人员;不准敲诈、勒索、没收、侵吞被收容人员的财物;不准任用被收容人员担任管理工作,等等。此后,各地纷纷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其中,1999年颁布的《北京市收容遣送管理规定》表示,对于流浪乞讨的,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在本市无合法居所、无正当生活来源的以及流落街头无人监护的精神病患者或者智力严重缺损等人员,依照国家规定予以收容遣送。《规定》同时界定了收容遣送机关的法律责任,提出“收容遣送机关及其人员,侵犯被收容遣送人员的合法权益的,被侵害人可以向上级公安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控告、申诉;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应当说,在这五十余年的时间里,收容遣送制度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城市形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运动的进行,涌入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作为社会救助制度的收容遣送制度逐渐演变成了治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法律加以监控,从而不时出现侵犯人们基本权利的行为。孙志刚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正是这一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并最终促使成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以及新的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

孙志刚事件暴露出收容遣送制度的诸多弊端:

1、变“自愿”为“强制”。各地设立收容遣送站的初衷主要是两点:一是收容救济因无力自行解决衣食住行而流落街头的生活困难人员,二是强制性地收容、遣送患有精神病,或流浪乞讨、影响城市秩序的人员。前者属于服务性质,必须以自愿为原则;后者属于监管性质,带强制性。而在实际执行中,收容遣送站的一切行动几乎都带有强制性,如罚款、限制人身自由、强迫从事一些劳动等等。

2、在实际操作中收容遣送的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严重侵犯了广大农民工的人身权益。根据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及民政部、公安部共同发布的《实施细则》的规定,收容对象主要是三类人: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乞讨以及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人员。在实际执行中,收容遣送范围常常被随意扩大,从流浪乞讨人员到所谓的“三无人员”,再到三证不全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常常成了收容遣送的主要对象。一些农民工来到城里,来不及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住所,未及办理“暂住证”、“务工证”等临时性证件,就被视作“三无人员”予以收容遣送。未被收容遣送者也常常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3、违背了收容制度的本质。正如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综合处一位负责人所说,收容制度本来就是救济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前沿部分,是对救济对象提供的一次性、临时性的紧急庇护。因为有弱势群体或者因为遭遇变故突然返贫的人群需要救济,收容制度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它可以为缺乏生活保障的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服务,并为一部分不良行为的人员提供约束。因此,作为一种救济制度,怎么能对救助对象采取强制行为呢?而现实生活中偏偏出现了强制性的“救济”。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被不恰当地纳入了同一个管理机构。这看似为社会管理所需,但实际上属于一种行政法规授权的模糊性。这种做法,实际上给玩忽职守和滥用权利者在执行中留下了漏洞,进而

导致某些社会制度的蜕化和变质。

孙志刚案发生后仅仅三个多月,国务院就废除了旧的收容遣送制度,实施新的收容救助办法。这一新办法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更具人文关怀。北京行政学院袁达毅副教授认为,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的出台,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进步。他说:“国务院制定新的条例,将原来的‘收容遣送’转变为‘救助’,法规名称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对于公民人权的尊重与保障,”“我希望这一新法规的内容与它的名称一样,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做到尊重人、以人为本。”新办法改变了以往强制实行收容、救济,并进一步加以遣送的不当做法,而强调自愿性的“救助”服务,尊重管理对象的个人意愿,注重保障其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和人道主义的关怀。

2、改“强制”为完全的“自愿”。以前的收容遣送,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辅以铁栏杆、铁栅栏等带有监所模式的设施,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新办法提出了全新的自愿救助原则,取消强制手段,把救助完全作为一种自愿行为。有关人员只要符合救助条件,就有获取国家和政府救助的权利,而救助站必须提供及时的救助,不得拒绝;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也不受限制,从而使救助站真正成为来去自由的开放式管理。

3、恢复救助制度的本质。早在2003年年初,天津市已在将收容站改变为纯粹的救济服务机构方面做出了一些可贵的尝试。该市的收容遣送站率先实行“全开放”服务模式:凡“困顿”在天津的农民工和儿童等人员都可以自愿到收容站,接受站方提供的食宿,而且“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收容站还为愿意在天津务工的农民工推荐就业岗位,发给市内交通费,以便农民工自行找工作;对于不愿在天津务工又无钱返回原籍的人,资助其返乡。这一做法,回归了收容站社会管理功能的角色本位。新办法正式从制度层面对此种做法加以确定,从而恢复了救助制度的本质。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变革也将导致收容遣送站现有管理功能的弱化甚至缺失,这就是对于患有精神病,或流浪乞讨、影响城市秩序的人员,收容站原本具有管理职责,必要时需加以强制性的收容、遣送,但新办法中,由于自愿原则的确立以及公安机关的撤出,其管理功能大大弱化。这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性变革来予以适当的弥补。

[启示]

1、折射制度问题。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与收容救济办法的实施,反映出制度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北京行政学院袁达毅副教授说:“我们要从制度层面上来分析当前的收容遣送法规,从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上提出改变才能根本杜绝类似孙志刚事件的发生。”他特别提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症结:“制度的衰变问题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规定扩大了工作人员的权力,有的地方为了个体的利益,原有的制度被扭曲。这就体现了地方执法的种种问题。”“我希望它(指新办法)对于具体程序、内容及监督措施有明确、严密的全国性统一规定。”“另外,健全监督制度是百姓权利的保证。老百姓要加强自身的权利意识,执法人员要加强宪法意识。”应该说,制度上的不完善是导致公民基本权益常遭侵犯的深层次的原因。旧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际上赋予了行政部门具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力。这与我国宪法以及《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是不符合的。一部违宪、违法的行政法规能照样实施,这反映出我国依法行政意识以及制度的欠缺。

2、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在我国,尽管政府部门是最主要的公共管理主体,但广大公民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事实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与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唤醒与增强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同时公民文化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公民参与管理的能力;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步推进,特别是政府职能向社会的下放、转移与归还,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这一事件中,公众的参与显示出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3年5月14日,作为普通公民的三位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的俞江、中国政法大学的滕彪、北京邮电大学的许志永)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去传真,认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有关规定违反宪法,建议人大对之审查。它是我国公民第一次依据《立法法》规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有关法规进行违宪审查的举动,以民间形式启动了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违宪审查权的程序。尽管,由于国务院法制办的快速行动,违宪审查最终未能启动,但该项行为对于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所起的推动作用,则是很明显的。

3、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应对。作为公共管理对象的公共问题,事关大众的利益,并且大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无论其决策或执行,都应该及时、尽快地做出。可以说,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为此树立了一个范例。这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正如中国改革杂志社社长温铁军所说:“从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从英雄政府时代进入了平民政府时代。像孙志刚案经媒体的报道,社会的强烈反响,学界的反应等等,被具有平民时代平民政府特色的领导班子所采纳,并且从谏如流,迅速改变原有制度,这是平民时代平民政府的表现。”这种平民政府,才更是公众的政府,才能更好地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责。

4、法规执行中的弊病。中国人民大学杨建顺教授认为,就其本身而言,被废止的《收容遣送办法》并没有太多的不妥之处,其法规所表达的“救助”原则甚至具备了当时难能可贵的现代性,我们应该肯定其立法宗旨。但是,其执行程序上的欠缺导致了地方执法的种种问题。对于新的“救助办法”,我们希望能够在执行纪律和法律责任上有更严格的规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指出,这个制度如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多方质疑,更主要还是执行过程中严重变形,甚至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敛财手段,演变成了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收容遣送制度在执行中明显存在歪曲执行、扩大执行以及野蛮执行等问题,从而酿就那么多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收容悲剧。

5、政府的管理应强化服务意识。在这次法规的变更中,我们已经看到以前以“维护社会治安”为目的的管理色彩已经转变,以“救助”为目的的新办法体现出社会本应具备的人文关怀和管理主体的服务色彩。这也应当是政府管理长远的发展趋势。

总之,旧的收容遣送制度是被废止了,新的救助办法已经开始实施。这一变化,最大的收益对象将并不是所谓的流浪乞讨人员,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流入城市的广大农民。这将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人口流动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生机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许多应运而生的问题。有理由相信,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发挥积极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要叙述城市收容遣送制度。

2、城市收容遣送制度为何终结?

3、试论孙志刚事件与城市收容遣送制度之间的关联。

第四篇:案例阅读及分析注意事项

案例阅读及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式案例在答题时先看问题,再看案例;

2、案例分析在阅读时,注意以下这些信息:

a)企业所处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建筑业等;

b)企业生产及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企业采购的对象;

c)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如果是引导式案例分析,请根据问题中提示的知识点寻找;如果是开放式案例分析,请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采购在该企业中的职能与地位、该企业的供应链结构、该企业的采购业务流程、该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该企业在供应链信息化运作水平等方面着手;

3、引导式案例分析在答题时,首先叙述问题中所提示的知识点(得分点),其次描述案例中企业面临的问题(得分点),然后根据知识点分析企业应该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在使用一些供应链管理策略后,企业将如何发展)。

开放式案例的答题方式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主要分为前言、现况描述、识别问题并进行要点分析、结论、建议5个部分:

1、前言(用简单的2、3句话描述企业的背景及案例分析所用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要求:语言简练)

a)企业背景:企业所处行业(是零售业,还是制造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企业的规模、行业地位等;

b)案例分析报告的逻辑描述结构:用什么样的理论工具进行分析?(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益?)

2、现况描述(要求:描述精确)

a)企业遇到的问题(流程问题、效益问题、采购人员问题(岗位设置、岗位权限、采购人员的绩效评定)、供应商问题(供应商选择、供应商绩效评定和问题反馈、供应商关系)、采购的商业环境、信息化工具的应用等); b)结合具体的分析工具(详见采购常用理论分析工具表),要求对所使用的理论分析工具进行阐述;

3、识别问题及具体分析

a)问题的成因(例如:教材第一章,案例1,问题4,使用了不合理的国际贸易术语);

b)问题的分析(为什么这个因素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4、结论

a)给出肯定或是否定的答案;

b)给案例分析一个结果(主要明确案例中所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在上述分析中找到重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5、建议

a)提出改进方案(针对案例分析的上述问题);

b)对改进的方案进行评估,并估算预期的收益(如果案例中提供数据,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

第五篇:案例分析与写作

《案例分析及教育写作》培训讲义

第一部分 案例分析初步感知

案例: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一位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非常好。另外一个同学说:湖泊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

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评分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不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基础理论

一、案例分析题答题所需基础理论复习重点章节

(一)新课改

1、第二章新课程理念

(二)教育学

1、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2、第六章第三节 教学原则

3、第七章第四节 德育原则

4、第八章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三)心理学

1、第二章

认知过程

(四)教育心理学

1、第四章 学习心理

2、第六章第二节

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五)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二、案例分析题答题重要知识点概括总结

(一)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二)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

(1)与学生学习,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2)与教育教学,教师是研究者;(3)与课程,教师是建设者和开发者;(4)与社区,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2)教学上,强调帮助者、引导者(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应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四)新的学习观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五)课程评价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六)师生关系原则

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充分了解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七)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八)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九)班级管理原则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十)认知过程

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感知觉规律与直观教学

3、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4、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5、思维的分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十一)学习心理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3、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4、创造性的培养

(十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3、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干预

(十三)其他相关教育理论

1、罗森塔尔效应(皮克玛丽翁效应)

2、最近发展区(蹦一蹦,摘果子)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7、建构主义理论学说

(十四)教育法规

1、学校、教师的义务。

2、学生的权利。

案例分析题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觉得难以把握。其实只要抓住规律,就比较容易作答。

一、案例分析题的类型

从考查内容及方式上来看,可将案例分析题分为综合型和单一型两大类。

(一)综合型:考查某一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单一型:考查某一个知识点的具体运用。

二、案例分析题的做题步骤

案例分析解题方法可以按照如下三步进行:

(一)审题。

(二)析题。

1、首先,确定案例考查类别

个别差异类(尊重、平等、民主、因材施教、赏识原则、平等教育、循序渐进)课堂教学类(以学生为主体,愉快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素养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家庭作业类(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突发事件类(教师机智、责任平均、关注义务)法律法规类(禁止体罚、泄露隐私,关注义务)

2、其次,全面考虑问题,理清思路。

(三)答题。

1、组织答案。完整的案例分析题答案应该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括分析。若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要首先做出明确判断,再进行简要分析;反之,只需概括分析即可。第二部分是具体分析。每一条包括三方面内容,也被总结为“三句话”法。第①句:列出科学的教育理论。第②句:对教育理论作简单阐释。第③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说理。第三部分是总结。

2、专业语言。

3、卷面整洁。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经典例析

一、个别差异类(班级群体中的特殊学生、差生:平等、尊重、因材施教、赏识、循序渐进等)

案例一:大块头案例„„开学之前,新生军训,全班同学都在等一个人,他迟迟不到。一会儿,操场上走来一个人,一米九零的个子,走起路来地动山摇。他一上车,车上立刻鸦雀无声。他一屁股坐在老师的旁边,看了一会儿老师说:“你看我是不是很壮实,我就是这儿的黑社会老大。”然后,伸出一个小拇指,对老师说:“如果你能扳倒我这个小拇指,我就服从你的管教,如果不能„„”

问题:请用教育理论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案例二: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他偶尔也有进步,但没有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走得也非常棒。请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类(学生没有和老师形成统一思路或指出老师错误:愉快教育、教师机智、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角色转换)

案例一: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尤其是早上一二节和下午第一节,如果你的学生在上课期间睡着了,你该怎么做?试用教育学原理加以解决!

案例二: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三、教师职业素养类(道德素养、能力素养等)

案例

一、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便认为的差班。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四、体罚学生类(与教育法规相结合)

案例一: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请评析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五、校园暴力类(教师应该如何处置)

案例一: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情绪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因此,学校中的学生自杀、校园暴力、学生患忧郁症等问题日益严重。请问:你认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案例二: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着手言归于好。整个事件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六、课程评价类

案例一: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七、教育法规类

案例一:2008年6月12日上午11点左右,安徽省长丰县某中学七

(二)班地理课上,学生杨某和同桌陈某发生争打。授课老师杨某没有及时制止,在同学把他们分开后不久,其中一人口吐白沫,被同学送往医院,不治身亡,死者年龄14岁。教师杨某没有参加救人,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某因此被人冠以“杨不管”的称呼。事情发生后,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学校、教师杨某和当事人家长达成了赔偿20.5万元的协议,杨某承担10万元的赔偿。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案件进行评析。

案例二: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参考答案:

八、综合类

案例一:“测验的时候,有一道题是作文。我看不大懂题目的要求,很想举手问老师,可我不敢,怕老师骂我。老师经常说,要学会审题,考试的时候她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就像毕业考试一样严格,这样考出来的分数才真实。我只好猜了猜,凭自己的感觉做了作文。结果我还是理解错了,作文被扣了25分!我真觉得冤枉,我不是不会写啊,只不过是走题了!我前面的基础部分不是考得很好么?如果考试没有作文就好了,或者不懂能问也行呀!” A教师认为:案例中的老师,在平时考试的时候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是对的,因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应考环境,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将要经历的毕业考试,所以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是不能问的。

B教师认为:评价应该重结果,更应该重过程,学生学习水平的真实,比分数的真实更重要。所以平时考试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点拨。A、B两位教师的观点,你是如何思考的?请阐述之。

案例二: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三:

(一)写得不错

小时候的达尔科夫生性极为内向的、胆怯、害羞,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有一天,他的中学女教师在班上布置作业:续写刚学过的一篇文章。他永生难忘的是,老师在他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下的四个字“写得不错”。

他说:“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但之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从此,在中学时代剩下的日子里,达尔科夫用课余时间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后来成了某著名出版社的主编。

(二)答得对

纽约大学医疗中心儿童神经外科主任爱泼斯坦,是世界上一流的脑外科权威之一。然而,他在读书时也是一名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有一次他站在黑板前,竟然把所有的e都写反了,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为了逃避上学,他还经常装病。到五年级时,他开始自认为比别人笨。

但爱泼斯坦的老师默菲却不这么认为,他把爱泼斯坦叫到一边,递给他交上去的考卷,上面全是叉号。“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一次呢?”老师叫爱泼斯坦坐下,挨个问考卷上的原题,他一一作答。“答得对!”老师微笑着连连说,“我知道你其实懂得这些题目!”

请用相关理论对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案例四: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案例五: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请问:上述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案例六: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案例七: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教育写作

第一部分

教育写作初步感知

杨元庆说:联想每卖出一台电脑,就帮别人卖一个视窗,帮英特尔卖一个芯。崔永元说:中国人挣的是包装的钱,并非是科技的钱。商务部长***说:中国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学科科学,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第二部分

考场作文写作技巧

一、招教考试作文总体要求

二、考场作文具体要求

考场作文既不同于竞赛作文,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

(一)美化外观,精心包装

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准备:

1、悦人的卷面

①书写

②标点

③行款

④修改

2、闪闪发光的标题

3、精彩的开头

4、难忘的结尾

(二)调用内功,以质取胜。

1、立意喜人

2、情感动人

3、文辞醉人

4、才识服人

5、创新拿人

三、教育写作万能模式(议论文)

题目:全文论述的核心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这是文章的开头,主要作用是点题。一般由3-4个句子构成。主要内容:

1、紧扣论题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2、过渡段1-2句,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续在第一段之后。注意事项:

1、对材料的处理;

2、展现语言功底(文采):引用、举例、排比等。第二部分:阐释分析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就论点进行具体分析阐述,一般由正反2个方面或并列的3-4个自然段组成。

主要内容:从正反两方面或并列的几个分论点进行具体分析论述。注意事项:

1、文章主体内容的几段为并列关系,首句为本段论述核心。首句的内容要确保并列,形式(文字表述方式)也要尽可能一致。

2、每一段是一个句群,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但几段之间互有关系,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不允许在每段前面出现“一、二、三”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表示逻辑层次的数字及词语。第三部分:总结升华

这是文章的结尾,一般由2-4个句子组成。

主要内容:在第二部分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观点再次概括总结,并有所升华。注意事项:

1、要做到与首段的呼应,如能有所升华更好。

2、最后的语言功底(文采)展示。

三、表达总论点的题目: ①介词短语式:

例:《以学生为主体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②动宾式:动词+宾语

例:《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成长》、《多管齐下,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③主谓式:主语+谓语

例:《德育的关键在于学校的预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第四部分

优秀作文选摘赏析

一、考场作文评分方法

二、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的特征及区别

(一)记叙文

(二)散文

(三)议论文

1、论点

2、论据:

3、论证

第五部分

教育写作模拟训练

一、德育就是要用“爱”的浪花推动青少年前进的风帆,用“善”的乳汁润滑青少年生命前进的车轮,用“美”的春雨沐浴青少年飞翔的双翼,用“真”的阳光照耀青少年生命成长的大道。美好的使命自然使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

我们要让青少年明白生命是美丽的,是神圣的,是伟大的,应该享受生命,体悟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并且要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让青少年懂得在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的意义,引导他们过精神生活,去追求真善美,去追求自己生命价值的最佳体现。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

二、《礼记·学记》中有这样的话: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要求教师要关注自身的成长,请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三、有人将教师的精神总结为“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通过对三平精神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职业,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四、作文题

“今天你感到幸福了吗?” “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幸福在哪里?究竟拿什么来衡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下载法学专业《案例分析》写作及考核注意事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学专业《案例分析》写作及考核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期中考核案例分析

    1、在有些幼儿园,我们发现存在下列一些现象:(1)偏重于创设智力发展 的环境;(2)在各年龄班随意投放活动材料,如小班投放了多种较难的智力游戏的材料;(3)环境的创设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等等......

    案例分析——如何做年终考核

    人力资源师考试:如何做年终考核(1)年终的绩效考核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因为无论如何,对于个人的评价和考核总是会引起被评价者的关注和敏感,特别是......

    电子版个人简历写作注意事项分析

    电子版个人简历写作注意事项分析 不同职位有不同的需要,你可以从招聘广告或该职位的职责范围中找到。试用红笔圈出一些描述资历、经验、技能和其他要求的主要字眼(Key words)......

    关于案例分析报告初稿的注意事项和案例分析报告

    关于案例分析报告初稿的注意事项和案例分析报告模板 一、 注意事项 (一) 要件齐全 基本要件应包括: • 标题 • 组别、小组成员姓名、学号(按照姓名拼音顺序排序) • 报告人姓名......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法学专业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根据玉林师范学院玉师教学(2007)17号关于《玉林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规定》的文件精神,结合法学专业的专业办学特色,拟就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制......

    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参考

    志丹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 志丹县法院工作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案件/纠纷当事人 调查目的: 调查志丹县法律服务市场现状,对现状分析,提出一些看法(正式写要表达......

    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参考

    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参考:题目调查对象: 一般是你调查项目涉及的人群调查目的: 一般是调查分析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调查方法: 收集资料、面谈、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聊等......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一、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1.论文在写作之前要有一个积累知识和材料的过程 进行任何一项学术性的研究都必须要在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上进行,不能凭空想象。我们在选择论文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