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以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例
盐城师范学院 110316 张超时
问题还是很多的,请抓紧修改:
1.整篇文章结合副标题的内容有些少,修改中可以结合副标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的现状与经验来写。
2.整篇文章结构应该是: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设计;三现状描述;四产生的原因分析;五缓解对策;六研究不足。根据上面结构整理下。
3.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中 研究内容部分重新写下。
4.第三部分 现状描述的内容 再充实丰富一些.5.原因分析 要针对现状的问题描述来进行具体分析
6.参考文献部分重写。尽量不要用网络的。
7.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QQ上跟我联系,修改好之后尽快发给我,我再看。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小班幼儿入园时普遍会出现哭闹、焦虑等,本文就是要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本文运用了观察法、,文献检索法以及访谈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对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什么形成分离焦虑以及如何应对进行研究,发现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环境因素、要求因素、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家庭和幼儿自身的因素。针对此五大方面的原因,开展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小班 分离焦虑 成因 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每年9月开学季,年满3周岁的幼儿就要开始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大事件——上幼儿园。要离开亲人的怀抱到幼儿园中开始集体的学习与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是适应社会的重要的一大步。因周围相处的人由熟悉的亲人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小伙伴,熟悉的家庭环境变成了完全陌生的幼儿园,在这期间幼儿往往会出现大哭大闹、不知所措、抱着亲人不愿离开、攻击同伴和老师、甚至不吃不喝等焦虑行为。严重的分离焦虑,既不利于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幼儿家长、教师以及幼儿园正常教学工作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并找到合适有效的对策,让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家长、教师、幼儿园工作的开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在新区实验幼儿园进行研究。在幼儿园小一班中的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进行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研究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以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例分析和研究,包括环境和家庭这两大原因,知道原因后,结合已学的理论及知识,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及研究,得出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调查目的和和假设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认识活动,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对观察的内容、手段、步骤、范围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的调查方法。
本次观察旨在对了解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二)文献检索法
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分离焦虑的相关资料及信息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语言资料的方法,是一种交流式的调查方法。
(1)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态度及策略。
(2)与家长的访谈:访谈幼儿家长,了解家长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及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要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作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即产生依恋后,当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此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三、现状描述
幼儿进入幼儿园生活、成长,是幼儿发展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分离焦虑多发生在6岁以前,其特征是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或自己被拐卖;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的分离,比如实验幼儿园小一班的孩子们中,悦悦在入园时就会有较大的反应,早晨入园时不愿离开奶奶,奶奶刚抱着她到班级,她就止不住的大哭,老师来抱悦悦,她会对老师作出反抗,紧紧拉着奶奶的衣服不愿松手,同时哭的更大声了。
因害怕分离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比如毛毛来到班级后,就开始哭,情绪激动,跟奶奶大声喊:“我不要来幼儿园!”等到奶奶离开后,毛毛哭得更厉害了,过了一会儿,毛毛发生了呕吐,脸都哭红了,喉咙也有些哑了。这足以能够看出分离焦虑对幼儿身体的影响,幼儿处于持久而不恰当的害怕独处,当知道要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分开时,立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发脾气哭叫等,其中小部分的幼儿甚至会出现呕吐、恶心、肚子疼、全身不适等症状,这样幼儿的社会功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但是当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程度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减弱,对幼儿园越来越熟悉,分离时的焦虑也就越来越弱。
现今,约有50%的幼儿在进入不熟悉的幼儿园后见亲人离去而表示不安,有时会向老师说要找妈妈,哭闹不止,而当家长来接时会表现出十分亲热,过几天后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幼儿就能安心玩耍,等候亲人来接。约有20%的孩子刚入园时并不哭闹,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焦虑不安但容易接受安慰,母亲来接时反而会回避。仅有20%的孩子进幼儿园时会哭闹反抗难以安慰,他们在亲人来接时会主动投入怀抱,但对母亲的爱抚又会有反抗表现因而难以对付。只有10%的幼儿,一入园即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参与各项活动,基本不哭闹。
四、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对于幼儿为什么会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环境方面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不但幼儿的生活环境改变,幼儿的心理环境也改变了,分别有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1.幼儿周围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现在的许多家庭中的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而由于幼儿园中一个班的配置大部分为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以及15-35名幼儿,所以幼儿面对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同伴、老师及阿姨,会产生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但教师无法像家里的爷爷奶奶一样,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对幼儿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及关怀,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安慰。幼儿独处的时间变多了,幼儿独自午睡,没有爸妈或爷爷奶奶的陪同保护,独自吃饭,独自面对幼儿园中的老师、同伴,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要学会与同伴相处,要知道听老师的话,这样一来,就会有心理落差,有时也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因此,幼儿会感到没有亲切感,安全感。
2.幼儿的要求变化
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子目标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目标2为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点说明幼儿园对幼儿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反映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还反映在生活与游戏中,如自己吃饭,自己脱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要求比在家中高。
3.幼儿生活的固有形式的改变
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不会像幼儿园一样有固定时间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所以会有有的幼儿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而有的幼儿则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会在家中睡午觉。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部分幼儿不愿来幼儿园的原因包括他们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觉得在幼儿园里喝的水,吃的饭都和家里的不一样,感到不习惯;有些孩子则是在家里养成了挑食的不良习惯,所以不爱吃幼儿园提供的饭菜;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白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白开水等。
(二)家庭的因素 1.家长的教养方式。
会在平时注意不娇惯孩子,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结交伙伴并与新伙伴一起探索、玩耍的家庭,其幼儿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他们的情绪也较少出现问题。而对于一切包办代替、娇宠溺爱、百依百顺孩子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有一些孩子会由于环境的巨大转折差异而在生理情绪上出现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
2.自身经验与个性
在入园之前与家长分离过的幼儿,有过一定的分离经验,就会比较容易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大胆的孩子要比性格腼腆、内向、安静的孩子更快的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比如小一班中倩倩和毛毛,倩倩性格外向,进入幼儿园后哭了一会儿后,就自己找玩具玩,不再哭了;而性格内向的毛毛入园后会断断续续哭一整天,会喊着要妈妈来接。
五、缓解对策
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入园前:
1.各类型的亲子早教活动,提升家长育儿能力。
除了常规的亲子课外,幼儿园还组织开展亲子阅读指导、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 表演秀、科学育儿讲座、亲子DIY等多种形式的亲子早教活动,帮助孩子和家长熟悉教师和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教学理念和方法。2.幼儿入园体验活动,帮助幼儿熟悉适应新环境。
幼儿园一般会利用暑期开放幼儿入园体验活动。让幼儿来园体验几天真正的幼儿园生活,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逐渐熟悉了解幼儿园里的老师、同伴、环境等,让幼儿建立对幼儿园的初步认识。但入园时间比正常入园时间会缩短,一般让孩子来上半天,体验一下幼儿园的晨间区域活动、体育锻炼和简短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也会让孩子品尝一下幼儿园的点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心和午餐。也有的体验活动则安排在平时,9月即将入园的孩子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和小班的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盥洗、点心和游戏,在观察、模仿中体验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9月的入园来一次“热身”。通过对参与过入园体验与未参加入园体验活动的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参加过的幼儿有80%的孩子在短时间内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而未参加的孩子则是20%,所以开展幼儿入园体验的活动的确有利于幼儿缓解分离焦虑。3.暑期家访,增进家园沟通互动。
一般在7月,幼儿园教师就会对小班新生进行家访,老师会以访谈、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质情况、家庭环境、家长期望、以及过往病史、食物过敏等特殊情况,进行家园双方的第一次沟通交流,相互熟悉。老师还会向家长发放一些科学育儿的宣传指导资料。如《如何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关》、《上幼儿园,你准备好了吗?》等,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4.召开新生家长会,做好家长指导。
新生家长会一般也会安排在暑期刚开始,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通过新生家长会的沟通,让家长有较长的时间调整自己以往的教养方式,如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在家的作息,利用暑假教会孩子如厕、自己用小勺吃饭、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入园后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5.组织专家讲座,帮助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幼儿园会邀请幼教专家、心理专家、保健专家进行各种类型的专家讲座,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如《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幼儿的膳食》、《亲子沟通的技巧》、《如何使小班幼儿顺利度过入园关》等。专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典型事例的剖析,让家长们受益匪浅,从而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如专家指出,在入园初期,家长的接送态度要明确。因家长态度不坚决,在幼儿入园时往往会依孩子的情绪反应而定。当家长一旦看到孩子情绪反应较大,哭求不停,就依依不舍:不愿离去、紧紧拥抱、表情痛苦、其场面甚至有生死别离之感受,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不但不利于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这种不良情绪还会加大人园时的难度,激活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幼儿的适应周期更长;所以家长要明确接送态度,送完孩子后离开,这样会更好。家长在与幼儿相处中不要出现消极语言、表情暗示,如果家长再送孩子进幼儿园之前表情悲伤,难过,这就会影响幼儿对幼儿园的整体印象,觉得幼儿园不是一个好地方,于是会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情绪。6.开通咨询热线和家长接待日,解答家长的疑问。
幼儿园还会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和开放家长接待日,由专业老师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难题,这样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小一班中的两位老师会及时回复家长的各种疑问与难题,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会细心与家长相互交流。
(二)幼儿入园后: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1.创设温暖、呵护、和谐的幼儿园环境,尽快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有50%的幼儿会不安,若想让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那么幼儿园不仅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在环境的布置上能够吸引幼儿,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创造适合幼儿的环境,比如设施的高度要适应幼儿的高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小一班中的玩具摆放高度和环境的创设设施都不会很高,基本都是在幼儿的所能达到的水平线,教师创造出了一个能让幼儿想玩、乐意玩、喜欢玩的游戏环境,老师们都很有耐心,也为幼儿创造出一个温暖、轻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充分关爱幼儿,尽快和孩子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这些条件在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经过我的研究发现:小一班大部分幼儿能够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教师根据的幼儿气质类型与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缓解方法。
(1)分离焦虑中幼儿的表现各不相同,是因为幼儿的情绪主要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暴躁型、二、波动型、三、恋亲型、四、忧郁型。
暴躁型的幼儿用简单的亲近方式和玩具无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多顺应多满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喜欢老师,喜欢来幼儿园。萱萱入园时只要亲人一离开,就会大哭大闹,一哭便停不下来,也会要求老师或阿姨抱她,后来老师抱起她后,她立刻停止哭泣,依偎在老师的肩膀上,当老师想放下她时,她又开始大哭不止,用脚或手勾紧或抱紧老师,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用语言给予抚慰,使其慢慢平静,过后老师都会较多的关注她,尊重她,过了两周后,萱萱基本能够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波动型的幼儿比较情绪化,容易被环境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该类幼儿能和老师互动,并主动和老师攀谈,但这类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发生打闹、争抢玩具。
恋亲型的幼儿经常与父母长辈住在一起,很少与别的同龄幼儿玩耍,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自理能力差。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这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别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小一班的月月在入园时不会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也很少和同龄的孩子交往,教师发现这一点后鼓励孩子慢慢学习自理,发现他努力、进步后给予表扬,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与幼儿家长沟通,采取这些措施后,月月入园一个月后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忧郁型的幼儿性格内向、害羞,表现出一种极不安全感。这类孩子往往借助布偶玩具来安慰自己,难以亲近陌生人。对于这类幼儿园,教师允许他们带上自己心爱的小玩具入园。幼儿刚入园时或有陌生感和孤独感,它们带上自己的依恋物则有助于幅为幼儿的不安情绪。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件或小玩具,把它们当成陪伴自己上幼儿园的好朋友,想家时看看它们,摸摸它们,对他们说说心里话,这样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小一班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有2-4个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带娃娃进班,过了有两个星期时间,这些幼儿都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2)开展生动有趣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有些老师认为开学初期,幼儿哭闹情况严重,幼儿情绪不易稳定,同时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少带孩子去户外锻炼和游戏,经常在班级里组织一些活动。其实实践表明,教师如果按照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的安排正常进行区域活动、户外体锻、教学活动、自主性游戏等各项活动,能很好地转移孩子的注意,让他们暂时遗忘家人,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即使活动中仍会有部分幼儿出现哭闹或不参与活动的情况,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正常地参与活动,少数适应能力强的幼儿更是体验到了参与活动的快乐,能激发他继续上幼儿园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中,老师能细心地观察幼儿,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进步,则更能进一步地拉进师幼间的距离,有利于幼儿新的依恋关系的形成,进而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3.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
教师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各项表现,教师利用家校路路通、班级网站,班级QQ群等及时上传孩子在园活动的照片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放心。在来离园的接送时间,做好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今天的学习进餐午睡情况等都是家长迫切想了解的内容。同时教师细致地做好保教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
六、本研究不足之处
⒈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只针对了实验幼儿园一个班的小朋友、家长和教师进行了研究,因此研究的样本不够大。
2.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生活经历、教养方式等使幼儿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分离焦虑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普遍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不断探讨。
七、参考文献
[1] 晏红.幼儿教师家长沟通之道.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滕婧,《宝贝要上幼儿园》;武汉出版社;2009-8-1 [3]朱小娟,《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滕婧,《宝贝要上幼儿园》;武汉出版社;2009-8-1 [4]胡庆芳,《捕捉教师智慧:教师成长档案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张富伟,《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与对策》《幼教金刊》;2010;第278期;13-19 [6]戴淑凤,《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7]姚国辉,《在交流中消除焦虑》《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06年09期
[8]顾荣芳,《从新手到专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1月 [9]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10]姚燕滨,《儿童分离性焦虑》《启蒙(3-7岁)》;2008年第8期 [11]吴瑾,《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12]季琳.幼儿入园适应及其相关环境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13]徐云.简析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园新生入园常见问题[J].《科教文汇》,2014.[14]陆建华.让初入园幼儿消除分离焦虑[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5]孙萍.浅谈幼儿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产生与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5.[16]陆建华,让初入园幼儿消除分离焦虑[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访谈提纲
教师
1.您做教师多少年了?
2.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幼儿分离焦虑? 3.您觉得有什么方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家长
1.您对孩子产生入园分离焦虑怎么看? 2.您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又什么好的办法?
第二篇:《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与主要策略》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与主要策略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
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以及幼儿自身的因素等有关联。
(一)家庭的因素:
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溺爱。
2、家庭环境使孩子缺乏交往的经验
3、亲子依恋关系质量的影响。
4、家长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二)幼儿自身的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是目前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2、生活节律的变化是导致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
3、个性因素也是造成分离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策略
分离焦虑给幼儿入园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对家长的情绪会产生困扰,对教师的工作也加大了难度。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密切合作。
(一)在幼儿园老师通常采取的主要策略:
1、精心设计活动室的环境。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3、尽快建立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
4、鼓励孩子学习自立与互助。
5、及时与家长沟通。
(二)建议家长采取的策略
1、尽快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及早调节孩子的生活节律。
3、温柔地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4、言出必行,不欺骗孩子。
5、调整、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
6、信任、理解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离焦虑,是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应对分离焦虑,需要家庭和幼儿园携手互助,共同努力!家园沟通好比“一车两轮”只有两轮互动、合力前行,孩子才能克服不足,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进步!
小一班
2014年10月
—
END
—
第三篇:如何消除幼儿分离焦虑
《如何克服幼儿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常见的现象。目前“如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将从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影响入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着重对幼儿园工作及家庭工作两方面进行剖析,探讨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什么叫分离焦虑
幼儿与抚养者之间分离时,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不良情绪。具体表现为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它会造成人心态失衡,还会促发和加重许多疾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分离焦虑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庭、幼儿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消除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与措施
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为了尽早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在实践研究中归纳了几点分离焦虑的缓解策略。
一、幼儿园方面的措施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幼儿园生活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幼儿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生活,开始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初入园的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心理上难免会有不适应。他们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工作至关重要。在幼儿园老师会这样做: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
1、庭院户外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围绕“玩”是幼儿的天性,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增添一些游戏设施、器材,如“攀登架”、“汽车”等,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娱乐。它与机体的快感相联系,可消除紧张状态,从而缓解分离焦虑。
2、活动室布置
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和设置活动角。在活动室墙面上可贴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墙面说话,调动幼儿的兴趣。面对眼前花花绿绿的世界,可以暂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供新颖、丰富多彩的玩具。现代家庭中常见的电器、桌椅、床铺、小厨房等,这些设施能使幼儿体验熟悉的生活环境,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有利于缓解分离焦虑。
(二)幼儿教师应采用的方案
1、感化幼儿
分离焦虑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早期经验缺乏所致。因此教师会理解、接纳幼儿。要善于向幼儿表达喜爱之情,可多用拥抱、拉手等肢体语言,多用温柔亲切的语言,尽量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通过互动初步培养幼儿与教师的亲切感,让幼儿感到教师的友好,转移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以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的情绪。研究发现,当幼儿与抚养者分离时,如果有其他人陪伴,就能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因而分离焦虑的反应强度也降低。而且幼儿分离焦虑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5岁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较高。幼儿入园后的情绪可以因教师的照顾而得到缓解并最终消除。
2、采取针对性措施
老师面对幼儿的焦虑情绪,会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消除。⑴依恋型的幼儿。
这类幼儿表现为:第一天上幼儿园与父母难舍难分后,就紧紧地跟着第一个接她的老师,吃饭、睡觉都要老师陪,一刻见不到就着急地哭:“那个老师呢?那个老师呢?”并且几天都是如此。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不能一味地安抚,在她情绪相对稳定后,会多引导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使其融入到小朋友之中,让他体会到老师是大家的老师,不是他一个人的老师。
⑵自由型的幼儿。
这类幼儿表现为:个性格开朗、颇有些小男子汉气。一来到幼儿园看到有许多玩具开心得到处翻到处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这类幼儿基本没有焦虑情绪,比较好带,但他没有上幼儿园的概念,老师依着他他就很高兴,不依着他,可能会大哭不止,甚至回家会说:我不上幼儿园了,老师不好„„之类的话。这是需要您多与孩子和老师沟通,共同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鼓励孩子来园。
⑶抗拒型的幼儿。
这类幼儿表现为:一直大哭不愿进教室,好不容易哄进来,发现上当后就躺在地上,来回打滚不肯起来。对于这类幼儿要转移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老师会用音乐来吸引她、稳定情绪,或者带他们到户外玩滑梯、荡秋千等,分散他们想亲人的心情。
⑷絮叨型的幼儿。
这类幼儿表现为:天天都是边哭边问:“我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我要回家„„”而且是反复地说,只有在家长快来解释才好一点。这类幼儿往往觉得不安全才不停地说,可给他创造一个熟悉的环境,以帮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给他的杯子、毛巾等贴上可爱的小标志,告诉他正确地取放方法,消除他的不安全感。
⑸孤独型的幼儿。
这类幼儿表现为:虽没有过多的反抗,却是极不情愿地进来的,坐在那看着其他小朋友游戏、活动他却不参与。这类幼儿可到活动区里充分发泄自己的情感、可以到这里哭一会儿,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样慢慢地幼儿就会由相信到接受你了,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你。
3、家园沟通
教师会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目前,家长为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基本上都知道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与之相对应,幼儿园会通过家访等形式,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便于因人施教。教师与家长个别交流等形式反馈幼儿的在园情况,并及时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以便家园更好的配合,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
二、家庭工作
幼儿进入幼儿园,就要由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一)消除家长的分离焦虑
把幼儿送幼儿园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一步,这对幼儿终身发展十分有利。家长要克服自身的焦虑情绪,因为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因此,在做入园准备时,教师也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家长。教师首先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建立起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第一次家访时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的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家长感到了教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缓解心中的焦虑。此外,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教师及时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在园情况等,都能有效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家长了解幼儿园,就能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实例和浅显的故事给幼儿讲道理,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适时分离
根据幼儿产生的“妈妈不见了”的倒退行为,在入园前可以用玩“捉迷藏”的游戏来化解这种倒退,增强幼儿对永久性客体的认识。父母可以先在熟悉的环境如家中、家附近的空旷地带幼儿一起玩捉迷藏,让幼儿找藏起来的父母一方,为了安全起见,父母中的另一方可以陪着幼儿一起找。以后慢慢移至不熟悉的环境而人又不是太多的地方玩捉迷藏。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幼儿对永久性客体的认识。知道只要妈妈是存在的,即使有一会或一段时间看不见了,妈妈最后还是会出现的,以减轻幼儿“妈妈不见了”的担忧,为亲子分离做准备。
(三)调整生活习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帼眉教授提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如吃、喝、拉、撒。正因为如此,才使幼儿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应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独立入厕,独立穿衣,独立吃饭,独立入睡等,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独立性,同时增强了幼儿的信心,从而减轻幼儿心理负担,使分离焦虑有所缓解。
(四)熟悉幼儿园生活环境
幼儿初入园时,为了消除幼儿本能的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害怕感,我们可以在其中增加认知因素,化陌生为熟悉。情绪是由这种评定引起的,可以简单表示为“情境--评估--情绪”。因此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在幼儿入园前的7、8月份应当带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及其周围的环境。父母可以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或吃完晚饭散步的时间带幼儿步行到幼儿园参观、游玩,以熟悉环境产生安全感。回家后可以和幼儿一起谈话,让幼儿慢慢产生去幼儿园的路线表象以及有关幼儿园的表象。对幼儿园产生一种良好的评估,有利于幼儿入园时良好情绪的发生。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园9月初开展幼儿入园适应期——家长陪同幼儿一起来园参加活动,逐渐使孩子能够心情愉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五)加强人际交往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的空间缺乏同伴之间的交流。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同他人交往,他就找不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的程度有关。幼儿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较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和接触外界的事物,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就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使幼儿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六)坚持送幼儿入园
实践中发现,幼儿在初入园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其中哭闹是幼儿入园初期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有的家长坚持天天送幼儿入园,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已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还有少数幼儿由于父母的一时不忍心,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每次来园都哭闹不止,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也应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坚持每天送幼儿入园,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集体生活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幼儿减轻了入园时与亲人的分离焦虑,并能愉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园与家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态度不仅为幼儿在幼儿园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而且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幼儿终生发展及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第四篇: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即将来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小班的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像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入园分离焦虑。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宝宝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
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在幼儿园里特别乖,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3.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4.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衣服上。5.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
6.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表情淡漠。消除宝宝的入园焦虑,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宝宝作好入园准备
家长可以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去参观,让宝宝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活动,玩耍,对幼儿园有一点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尤其要鼓励孩子去玩一下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如滑梯等。让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多和宝宝讲讲幼儿园开心、快乐的事,可以和宝宝子玩“幼儿园”游戏。使宝宝对幼儿园充满向往。
二、积极配合
宝宝入园后,如果哭闹严重,前几天家长可以多陪宝宝一会儿,当他在游戏中玩得高兴时再离去。另外,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宝宝的生活,培养宝宝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宝宝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宝宝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宝宝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要不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宝宝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宝宝:“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老师很爱他们”,帮助宝宝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长切记不可当着宝宝说:“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之类的话。其实宝宝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四、按时接、送孩子入园
在入园初期家长要按时接、送宝宝入园,没有特殊原因,家长不能因一时“心软”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宝宝入园,这样会让对幼儿园陌生感的时间增长,造成宝宝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另外,家长还要按时接宝宝,不能让宝宝在入园后的前几天里感觉离开父母的时间过长,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造成对幼儿园的恐惧,拒绝入园。
第五篇: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每一年的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最厉害的一个月,开学的第一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当他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刚刚还笑容满面可一看到快要进教室了,他们一下子就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怎么也不肯进教室。有些幼儿当家长抱着他踏进教室门时便紧搂家长的头颈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如果老师从家长手中抱过孩子,这些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有的甚至打老师,咬老师,当他们看到父母已经真的走了,他们当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就表现出情绪不稳、少言寡语有的甚至是拒绝喝水、进食。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虽说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反过来说孩子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也正是我们老师和许多家长所担心的问题。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二是对父母的依恋行为。为此,我园今年改变以往的方式,把新生幼儿的家长会提前到孩子入园前,目的就是要让家长首先要有个心理准备,了解什么是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家长应该怎样面对,怎样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幼儿尽快消除入园的分离焦虑情绪。幼儿进入幼儿园,家长如何配合教师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我们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孩子们建立良好、融洽、亲切、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亲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依恋对象不是单一固定的,可以是父母、祖父母、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因此,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提前入园,对于入园焦虑程度较高的幼儿,教师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适当增加与孩子的交往频率,经常和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拥抱、抚摸等。这样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建立起信任关系,等到幼儿入园后,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依恋,与家人的告别就相对容易了。
2.帮助每个幼儿建立起自信
首先我们会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学会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是独立的个体,帮助他们建立“我长大了,我要上幼儿园,我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的自信。其次是要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当幼儿体验到“我会”“我能”“我行”时自信也就随之产生了。第三是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
3.注重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还与幼儿的生活能力差相关,在幼儿园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这种不适应同样会引起幼儿紧张、焦虑。因此,在入园前请家长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例如要求幼儿坐好吃饭,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穿脱衣裤、鞋子,自己拿玩具等。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如按时午睡,按时起床,按时游戏活动等之类。
4.开展丰富的交流活动转移幼儿的消极情绪
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宣泄情感,练习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使现实变得不那么使他恐慌。教师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环境和区域角。同时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和道具,如图书、玩具等幼儿感兴趣的物品来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稳定入园情绪。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到以下几点: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3.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
4.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5.送孩子上学时,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6.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除了上述几点,家长们还要记住六个字,“坚决、坚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