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5 13: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第一篇: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南溪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学焦

把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辐射川滇黔渝、带动川南的“新引擎”,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建设,构建促进川南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地处川南生态旅游圈地域内的云台山风景区,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把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与建设川南经济中心有机结合,成为当前南溪旅游开发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基本概况

云台山风景区地处南溪县大观镇、汪家镇,距宜宾市区53公里,南溪县城29公里,由云台山森林公园和云台湖(马耳岩水库)组成,以云台湖为中心,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约二万亩)。地属深丘,平均海拔450米。区内水系长江水系,有大小溪流5条汇入云台湖。有啄木鸟、画眉鸟、猫头鹰、老鹰、水鸟和松鼠、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

云台湖(马耳岩水库)主河道长11.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2.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800亩,坝高54米, 总库容1765万立方米,有效中容990万立方米,坝高54米,坝顶宽6米,坝顶长185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在水库取水的两个水厂供应着汪家镇、新添“丝丽雅”的人口饮水和工业用水。水库大坝始建于1958年,1986年扩建成坝高54米的中型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人口饮水、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云台山有许多供人追忆的历史遗迹。这里曾有过不少古寺庙,其中最为著名数云台寺。云台寺的前身,是元代和明代的云台书院。明朝的南溪籍进士汪忱、唐佐都曾在此寒窗攻读,留下无数不朽的篇章。改为寺后,累经开拓修整,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有三重大殿的名寺,是川南佛教圣地,与泸州方山齐名。每年来自各地的朝山者,络绎不绝。因此,云台山被人们称为“小峨眉”。在它的附近,有永安寨、平安寨遗址,寨墙高攀,古木寒藤。云台山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九一八年,朱德曾率滇军围剿盘锯云台寺中的土匪。朱德驻军南溪时的造币厂—铜元厂,遗址就在云台山下的铜家沟。1992年景区被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2009年确定为省级湿地公园。目前处于未开发保护状态,具备很大的开发潜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许多旅游资源还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全面的包装和深层次的开发。如当年朱德剿匪的故事深入人心,但具体遗址荡然无存,没有加以恢复重建。朱德驻军南溪时的造币厂—铜元厂遗址,无任何实物和陈设,没有在造币厂上下功夫。当年抗击土匪的古寨遗址虽在,但破败不堪,没有恢复重建,或加以修葺。

二是旅游景点的设施不够完善。要吸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必不可少。在“吃”方面,目前缺少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酒楼饭肆,菜式缺乏推陈出新,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在“住”方面,风景区没有相应的住宿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前来的游客大多选择短暂停留旅游方式。在“行”方面,虽然已修建了一条水泥路,但前往云台寺等景点的其他道路弯多路窄,且大部分是原始乡村泥泞小道,不便出行。在“游”方面,各景点比较分散、可观赏性比较差,难以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如云台山只有一座翻新的寺庙而没有其他附属景观,显得比较单一;马耳岩水库基本没有进行旅游包装;饮食方面也没有形成地方体系;没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展示和活动参与,难以引起游客的兴趣;在“购”方面,除南溪豆腐干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旅游产品比较缺乏,尤其在宣传画册等纪念品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在“娱”方面,没有大型场所和娱乐项目支撑,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三是缺少吸引游客较长时间停留的诱因。目前风景区的各景点比较分散而且比较单调;能够集中体现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配置严重缺乏;互动性和娱乐性的地方开发滞后,难以吸引停留较长时间的游客和回头客。影响住宿、饮食、娱乐、购物等与旅游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是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庞大,单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实现,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旅游投入机制,通过旅游项目招商、合作开发、股份共享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的投入,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进展仍比较缓慢。

五是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比较低。云台山风景区虽远不及长宁竹海、兴文石海有名气,但仍具有一定的本土特色和旅游差异性,尤其在以“山水”为核心的生态游,风格独树一帜,只要宣传包装到位,相信会有不小的吸引力。目前,云台山风景区还没有形成一个持续性的旅游宣传策划体系,未能借助节庆、摄影和娱乐比赛等活动逐步打造云台山旅游品牌。

三、对策与建议

(一)浓墨重彩,绘制“山水”生态旅游蓝图。聘请知名专家,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可持续、全功能的标准,依据自然、人文、历史、民俗旅游资源特点,进行全方位、战略性规划,突出特色、体现风格,避免与周围县区雷同,做到旅游布局科学合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借助科学规划、丰富资源、优势魅力来吸引外资,发展旅游经济。一是统筹区域发展,与长宁竹海、兴文石海等地沟通交流,优势互补,突出各自的特点,创建新奇的景观,共建旅游大格局,形成川南旅游环线,拓宽旅游思路,增加旅游内容。二是围绕山、水、林、草等资源,开发和增加水上、山上等符合云台山风景区特色的新颖旅游项目,拓展旅游时间和空间,形成春踏青、夏避暑、秋观光、冬登山四季皆景。三是严格按照旅游总体规划开发实施,体现前瞻性、原生态,力争20年不落后。同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确保所有景区景点都成为花园、植物园,防止破坏生态环境,防止浪费旅游资源。四是依据传奇历史文化故事和南溪豆腐干等土特产,采取新颖美观、品牌响亮、特色突出的设计理念,开发具有地方风尚的物美价廉、意义深远、包装精巧、携带方便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提高旅游收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五是着力对云台山风景区的景点、民间传说、民俗风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进行调查。根据传说和记载,把云台山打造成一座充满文化气息之山。建造人文景观,打出“山水生态”这块闪亮的招牌,亮出“登云台,享平安”的口号,切合当前人们的心理。

(二)点缀渲染,刻画“山水”生态旅游锦屏。没有大投入就不会有大产业,更不会有大发展,大投入单靠县内难以实现,必须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解决。一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筹集资金。采取政府投入、民间资金、企业投资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引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形成投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旅游项目的投入。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的优惠政策,在手续办理、土地使用、税费收取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用政策杠杆来撬动各种资金。二是扩大宣传,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画册、互联网络和各种户外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推出各类精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扩大发放或播出范围;以塑造云台山风景区整体形象为重点,搞好节气、摄影、娱乐大赛等活动,建立起政府组织、政企联合、内外互动的宣传促销新机制。三是争跑项目,把引进项目作为加大旅游投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跑办力度,争取国家投资。同时,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到一些人们旅游兴趣浓厚的地区,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展销会,主动在国内中心城市、重点客源地举办旅游促销会、招商会,以活动扩大旅游交往和合作机会。四是探索和建立旅游开发的新机制。加大重点基础性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开发力度。根据“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外商和企业投资开发经营旅游景点,开办旅游服务项目,推动云台山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上规模、上档次。充分调动和鼓励本地社会力量兴办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配套旅游服务,探索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旅游开发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旅游开发新机制。

(三)细腻浸润,谱写“山水”生态旅游华章。把管理作为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实现管理规范、竞争公平、发展有序的开发格局。一是搞好旅游队伍的管理,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不仅掌握景区景点状况,熟悉当地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还得对周边的旅游情况有所了解,更好地服务于游客。二是搞好旅游行业管理,制定详尽的旅游行业管理办法,对安全问题、卫生问题、娱乐及购物价格问题、旅游商品质量问题、旅游市场管理问题等,都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使游客开心而来,舒心而去,留恋往返。三是搞好旅游综合管理,营造旅游氛围,增强旅游观念,形成人人是形象、处处是景点的旅游态势,政府部门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狭隘的利益观念,培养和提高广大群众服务旅游、游客至上思想,逐步建立起旅游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同时,对旅游经营不规范、破坏旅游环境的行为严厉查处。四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细分旅游服务的对象。从游客的需求出发,根据游客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将旅游服务对象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消费群体,明确旅游景区的市场定位,制定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根据南溪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和产业基础特性,云台山风景区应定位为休闲度假旅游的旅游产业,旅游服务对象主要为周边地区休闲度假的人群。制订实施指导性意见,为游客提供经济实惠的消费环境,干净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放松、体验的娱乐环境。

(四)精工细裱,展现“山水”生态旅游画卷。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策划、协调作用,转变政府直接参与经营旅游的做法,运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变经营为管理和服务。一是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创造旅游特色。首先要使风景区得到文化的灌注,其次要形成自己不同于其他景区的特色。“古寨遗址”、“朱德剿匪遗址”和“造币厂”是三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应进一步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包装。可在云台山景区设置“南溪豆腐干” “红色经典”“ 铜元厂”专题区,介绍相关联的历史典故、实物展示,并提供一个能够体验南溪豆腐干生产和加工、制作过程的环境,让游客动手感受,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旅游质量。二是搞好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适应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设施,加强布局的合理性建设,抓好输电、供水、交通、通讯等景区要素配置,为生态旅游发展搭建良好平台。二是加强对山水景观、人文风貌的打造。加强对旅游环境、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支持系统建设,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三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大力实施防水治水、涵养水源等生态农业工程,植树种草,提高景区绿色覆盖率,建设生态观光园,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云台山风景区2011党员冬训总结

2011—2012党员冬训工作总结

云台山风景区管委会 2012年2月29日

根据全市部署,我区农村党员冬训工作从2011年12月20日至3月1日,历时72天。参加这次冬训的有64个党支部,参训党员干部达1500余人。我区冬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区党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新党章内容,紧密联系当前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党员建设的实际,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最新决策部署上来,把农村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区2012年目标任务上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强区富民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现将我区今年冬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区制定下发了《云台山风景区2011—2012年农村党员冬训实施意见》,各乡党支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做出了详细的培训安排,确保工作部署到位。花果山乡、云台乡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后,两乡党委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力求每名党员都参加培训,要求各支部拿出符合自身实际、有吸引力的冬训工作安排,制定详细计划报乡党委。

为了确保冬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党委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和冬训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按照领导包片,干部驻村制度,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包村领导到各个村党支部搞好冬训安排工作。在“冬训”期间,各级领导干部从帮助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搞调研、订规划、讲科技、上党课、访农户、援物资、建制度、抓党建,切实为农村党员群众办实事。

二、广泛宣传,氛围浓烈

我区党委对今年的党员冬训工作非常重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农村干部党员全面领会和把握中央、省、市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同时,我区将省、市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结合起来贯彻到党员冬训过程中,以引导基层党员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带头贯彻执行我市对农村工作做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把党员冬训当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整顿党员队伍的头等大事来抓,各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烈氛围,积极动员党支部成员参加冬训活动,广大基层党员都能克服工作上和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按时参加冬训各项活动。

三、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由于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学习能力等差别较大,单一的培训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与效果,为保证今年我区冬训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使所有参训党员有所学,有所得,真正收到冬训实效,我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区发展大局,全面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关于国土资源和征地补偿等方面政策,以大量印发学习手册和宣传标语等形式把各级土地征收等政策通过冬训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服务区中心工作。同时,我区还根据各乡实际情况,印发了一些关于新农村实用科技知识等学习材料,并有效利用各村远程教育平台,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要求各支部将收看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互动中学习经验、交流思想帮助党员干部着眼“新”字,学习理论知识新变化,树立生产生活新意识。

四、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为增强今年我区基层党员冬训工作实效性,我区积极组织全区各支部党员密切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自评和互评中,每一位党员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观念,都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乡经济发展大局中来。在今年的冬训工作中,花果山乡全面围绕“全、浓、新、实”四个字扎实开展冬训各项工作,并结合“三清四改一绿”活动,组织全乡各支部党员共同开展清扫街巷卫生、整治乱堆乱行动,共清除杂草、疏浚沟渠堆积物等活动,进一步扮靓乡村环境。另外,花果山乡还通过举办为困难老党员捐赠等载体活动,力求冬训出实效。云台乡今年的冬训工作以组织向西山村党总支书记封其桥同志学习为重要抓手,在广大基层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宣传封其桥同志心系群众、胸怀坦荡、对党忠诚、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同时,云台乡还开展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活动,积极向广大基层党员宣传党的政策方针。

第三篇:关于加快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发展的建议

2006-12-

312006年12月2日至12月5日,为借鉴、学习云台山风景区在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代重率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人大财经委和市财政局、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相关人员组成的考察组赴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深感云台山风景区发展速度之快和当地政府对景区旅游事业重视程度之高,值得我市借鉴和学习。现将云台山风景区发展建设的主要经验以及对加快我市东湖风景区发展的启示报告如下:

一、关于云台山风景区的基本情况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总面积190平方公里,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的景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并同时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等称号。

云台山管理局是目前云台山风景区的主要管理机构,为修武县正处级事业单位,修武县委副书记兼任云台山管理局局长,管理局实行事业单位管理、企业化经营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效益不断提升,门票收入从2000年的400万元攀升至2005年的1.2亿元,增长了30倍,2006年截至11月底共接待游客19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5亿元,创造了业内人士瞩目的“云台山速度”、“云台山效益”。

在旅游业发展拉动下,修武县域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势态,景区所在的岸上乡过去是有名的贫困乡,通过发展旅游,该乡2005年户均收入突破5万元。2005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5.4亿元,拉动第三产业和GDP分别增长了11%和

4.3%。焦作市也因此成功实现了城市的转型。

二、关于云台山风景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体制顺畅

云台山风景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就一直是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抓的“一把手工程”。大到景区的规划、建设,小到一处一地的环境卫生,市、县领导都是亲自抓,率先垂范。并采取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办法解决了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采取交叉任职的办法,即水利、林业、国土局长,岸上乡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云台山管理局副局长,解决了风景区的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为协调部门利益,焦作市成立了市委副书记牵头,市人大、政协、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旅游领导小组,协调矛盾、解决问题、研究发展。

(二)高起点的规划建设,高标准的服务水平

着眼于将云台山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云台山管理局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聘请北京建工建筑设计院、中科景苑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景区根据“自然、和谐、环保”的原则进行了重新定位,并编制了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为提升景区档次,2003年以来,管理局累计投入3亿元,完成了“电力、通讯、广电”三线治理地埋工程,建成了一个集主体山门、售验票大厅、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以及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完成了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办公自动化、GPS车辆定位、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在内的景区立体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

为实现高标准服务,管理局通过各种形式在职工中树立“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突出人性化”、“注重精细化”的旅游服务理念,强化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大投入、大手笔的宣传营销

突出体现在“四个大”。一是坚持大投入。近年来,云台山的宣传促销经费占到当年门票收入的15—20%,2005年,市、县、管理局三级宣传经费达到3000万元。二是依托大媒体。2001年以来连续在央视、旅游卫视、香港大公报和各省级重点媒体刊登、发布云台山的形象宣传广告。三是举办大活动。连续三年每年投资500多万元独家承办央视五套现场直播的“云台山杯”U-17中国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还不间断地举办“云台山红叶节”、“世界旅游小姐游云台”、“走进云台山”等节庆和旅游主题活动。四是创意大手笔。邀请知名作家、书画家、作词、作曲家到云台山采风,邀请众多重点高校将云台山作为产学研实习基地,通过这些特殊的平台宣传云台山。

(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两手抓

为正确处理好景区发展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管理局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净化蓝天、保护碧水、恢复青山、美化环境、和谐自然五大工程。累计投资上亿元,购置环保交通车,关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饭店、煤矿,新建生态厕所,分级保护自然资源,使云台山青山、绿水与红石相映,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

三、关于对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关于东湖风景区运行机制的建议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改革东湖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将景区范围内的村场交由新成立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托管,消除了困扰东湖多年的体制障碍,扩大了管理范围,设立了一级财政,从体制上实现了统一管理。市委、市政府设立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东湖的决策是正确的。它有利于管委会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与经营机制,将有力推动我市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

1、东湖风景区建设发展的运行机制

东湖风景区建设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议走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路子。目前,在西湖等城中型风景区和众多城市公园开放的趋势下,东湖继续走封闭、建园、卖门票的路子肯定是行不通的,而完全打开,变成纯公共产品,财政也买不起这个单。我们的想法是走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路子,即“大环境”的公益性与“小项目”的经营性相结合。形成既满足了市民需求(大环境开放),还湖于民;又可以在保护东湖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部分项目实行封闭性(收费)经营。这样,既丰富了景区景点,又可用封闭项目补充经费的不足。

2、规划中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与运行机制相适应,一是要为经营性项目的发展留足余地;二是要处理好风景区打开与封闭,收费与免费,引进经营项目与地方基础设施配套的关系。方便游客进入,实现经营项目效益最大化。

3、资金投入要与运行机制相对应

在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初期,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对于专项建设项目,由风景区按规定提出计划,纳入市本级基本建设支出、城市维护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经营项目的投入以市场的方式解决,即在《国家风景名胜区条例》许可的范围内,大胆采用租赁、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风景

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关于政策层面的建议

1、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大东湖”旅游品牌

东湖作为全国最大的城中湖,又是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城中湖,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生态的独特性,即城市与景区的交融,湖在城中,城在湖中。因此,借鉴云台山建成“好看”景区的做法,我们可以开发游乐、休闲、度假层次的新型旅游产品,将东湖打造成一个高水平旅游的景区,并整合利用东湖周边现有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工业、农业、商务会展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线,拉长产业链。用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水准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依托武汉这个特大中心城市巨大的人流、信息流,提高经济效益,打造“大东湖”旅游品牌。

对于托管的村场,可以通过规划调整,集中建设旅游小镇,将散居的村民统一搬迁到旅游小镇,引导农民从事旅游,并制定搬迁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可开发和经营用地,盘活土地资源,同时也为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留足余地。

2、完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

要研究引资的政策措施,包括举债的机制,通过“外发”而“内生”,在发展中学习,在发展中积累经验。云台山目前举债3个多亿,财务状况良好,银行纷纷主动要求延期还款。实践证明,只要选好、选准了项目,举债发展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可以考虑将东湖现在和将来的优质资产整合到一起,搭建融资平台,为风景区建设发展服务。

建议:(1)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的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有关政策性专项资金的支持。(2)市发改委、财政、旅游、工商、税务、外经贸等部门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吸引私人和民营资本参与风景区的开发建设。

3、引入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直接从事旅游经营的事业单位如何迸发活力?建议在市委、市政府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没有出台前,可以先行导入激励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充分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适时引入退出机制,精简人员,提高效率,最后根据需要,完成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好规划、好机制、好政策,关键在人,好的规划要因时因势,辨证施行才能与实际接轨,好的机制也要以高水平的管理来运行才能发挥效益,好的政策要能贯彻落实才能取得实效。因此,风景区各级干部职工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做旅游管理的专家,做旅游服务的行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在困难情况下改变面貌的能力。

5、加大宣传力度,改变营销观念

经过近五年持续的宣传推介,东湖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游客的认可度、美誉度不是太高,不少游客认为东湖虽美,但大而空,还有游客认为东湖几十年不变,还有更多的游客因旅行社的误导只匆匆游览了环湖风光。因此,有必要在重新定位和大规模建设后,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在各环节导入营销理念,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关于成立市东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建议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东湖的总体规划修编业已启动,为进一步加强对风景区发展的统筹与协调,建议成立由市领导兼任组长,市发改委、财政、旅游、税务、建设、文化、规划、城管、水务、园林、外经贸等相关职能部门,洪山区、武昌区、青山区等区参加的市东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解决东湖旅游发展中的有关衔接问题,形成全市支持东湖旅游事业发展的氛围。

第四篇:桂林漓江风景区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桂林漓江风景区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姓名: 学号:201230802203 专业、班级:旅游管理1203班

摘要:当前,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漓江作为桂林山水的代表,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随着过度的旅游开发,漓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阐述了漓江流域环境与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放宽资源视角,拓展漓江旅游产品,发展和保护造林绿化工程、兴建漓江补水工程,促进漓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关键词:桂林漓江 旅游生态保护综合治理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1982年,漓江作为神秀天下的山水名胜,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桂林市漓江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过度开发,漓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2007年末的国家旅游风景名胜区审核中,漓江等10大景区受到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通报,此次事件,为桂林开发旅游,特别是漓江的开发敲响了警钟!

1、漓江旅游现状及问题

目前,漓江景区的旅游产品是从磨盘山码头(国内游客从磨盘山码头,入境游客从竹江外事码头)上船,历时4~6个小时,中途不下船,尽管景区沿线分布的旅游产品有冠岩景区的岩洞观光产品、兴坪的古镇风情、书童山的刘三姐歌圩表演等项目,但是这前几种旅游产品基本上是依附于漓江旅游资源上发展起来的,核心旅游产品仍然是乘船游江活动,景区内的农业观光资源、居民习俗资源、生态体验资源等均未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

截至2013年漓江上大大小小20多家公司,拥有游船233条,实际运行220条。2013年10月3日“漓江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漓江景区投入140多辆游船。游船增加,致使该江段的江面上船来船往,破坏了景观的视觉美和听觉美,影响了景观价值。游船密度极大,漓江的“幽”和“静”便淹没在游船轰鸣的马达声和汽笛声中。大量游船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漓江水的污染。漓江流域环境现状及问题

2.1 水污染日益加重

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桂林市区每天也有数万吨生活污水和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漓江。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地下水管网设施和管理措施不配套,部份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沿岸乡镇企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洪水时,大量垃圾、泥沙、油污和农药化肥进入河道,导致水质含氧量低。部份工业废水和医院废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废水经处理后却达不到排放标准,第三产业污水排放对漓江水质造成油类污染和有机类污染。而河流自身的水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有限,到了枯水期,河流稀释与自净能力显著下降,河流污染逐渐加重。

2.2 生态与景观受到破坏

枯水期水量不足,鱼类等水生生物生息繁衍受到严重影响,漓江鱼类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减少,水生生态受到破坏。同时,为了便于通航与水厂取水,浅滩深

挖、河床渠化、严重破坏了山水自然景观。风景区上游水源林的快速减少,造成全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不足,易在丰水期形成洪涝灾害。枯水期则流量太小,严重影响了漓江的观赏价值和游览时间。且漓江两岸土质以粉质粘土为主,抗冲刷能力差,漓江流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及游船动力引起的水浪造成对河岸的冲刷,引起水土流失严重。另外,自然保护区的边界不明,动植物资源本底不清,又没有划定核心保护区的范围,也没有设置专门机构,也是造成漓江风景区生态系统受到损坏的原因。

3对策及建议

3.1、放宽资源视角,设计多种旅游方式与线路,不能局限于乘船观光。充分利用沿江村寨、农家田园、旅游社区风情等资源,创造条件发动沿岸的居民参与旅游经营。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受益。漓江景区沿江两岸可以形成吸引物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还包括沿江的村寨、农家,沿岸的民风民俗等,可依据漓江两岸不同江段相应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整合发展。

3.2、对漓江的游客承载力进行科学的计算验证,有意识的对游客人数进行控制,缓解景区环境压力。

3.3加强和深化对漓江流域全面保护、综合整治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调研。多渠道筹措调研经费,以保证调研工作持续顺利地进行,把对漓江的保护、治理和利用不断提高到新水平。流域治理须结合科学研究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水利、环境、节水等工程措施和实施宣传教育;解决好流域整体与局部、上游与下游、农业与旅游业、灌溉与航运、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蓄水与补水、泄水与防洪之间的关系,走流域可持续发展道路。

3.4建立健全调蓄系统,努力解决漓江枯水期缺水问题。首先是上游水源林的保护,落实上游发源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兑现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其次,运用科技手段和采取行政管理措施,利用漓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建立健全的调蓄系统,努力解决漓江枯水期缺水问题;认真编制、实施漓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科学规划蓄水,提高航道整治效果,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及水流运行系统等技术项目的研究使用;此外,还要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中水的利用,加强地下水开采、使用的管理。

3.5加强漓江流域环境污染防治,尽可能减少漓江水体污染。坚决取缔或搬迁漓江两岸、风景区主要旅游干道两侧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景观并经责令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的各类企业。加强对管理范围内排污者的水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3.6加强漓江风景名胜资源和漓江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改变人工技术工程护岸的现状,以增强漓江风景区天然生态本色,全面实施生态护岸;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计划地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加大水源林、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大力开展造林工程。上游营造1万hm2绿化林(水源林占73﹒8%),使流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营造护岸林,在漓江两岸建造80 m宽、175﹒5 km长的绿化带,对沿岸封山育林。

参考文献:

[1]朱继蕤,侯宇丹 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广东水利水2009-10-25

[2]林坤和,褚翔,莫玮,邓文俊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漓江风景区调调研报告

第五篇: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小城镇科学规划,促进经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今后,我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措施,重点抓好全市21个中心镇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把全市建成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群体,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机构人员,切实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小城镇建设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科学组织、强化管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原则:

一、规划要超前性。注重完善城镇功能,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科学制定适度超前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科学划分商贸、居住、工业、农业等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城镇交通道路、居住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用地规划;合理确定 1

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坚持标准,防止贪大求全和乱铺摊子,做好与土地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交通网络等方面规划的衔接协调,正确处理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关系,做到科学性、超前性、高标准、多功能,统一规划、分批建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二、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等,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培植地方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法推进,逐步发展。

三、以人居为中心,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要从提高城镇整体效益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要求制定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注意节约和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统筹安排小城镇行政区域内农业生产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加强环境的绿化和保护,为小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小城镇建设跃上一个新水平。

(二)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各地必须重视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围绕完善服务城镇、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经营等与小城镇结合起来,城乡优势互补,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结合。乡镇企业以小城镇为载体,充分利用当前乡镇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引导向小城镇集聚,成片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顺利实现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和城镇规模扩张。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相对集中布局,优化和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产品的精加工、流通、储藏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实现城乡工业融为一体,快速发展。

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要根据小城镇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基地。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信息等投入,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订单农业”,要切实办好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路子,带动农民致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一业一镇、一品一镇”等实施发展主导产业突出示范项目,建设各有特色的小城镇,推动当地小城镇发展。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结合。目前,我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就业机会不多。为此,各级必

须重视发挥小城镇功能,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文化、信息等三产业,提高小城镇吸引力和辐射力;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发展农产品市场、商贸市场等要素市场,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鼓励工商企业到小城镇进行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经营、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大力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活跃城镇市场,增强城镇实力,繁荣小城镇经济;要切实抓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技术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形成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活跃第三产业的合理的城镇产业经济结构,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促进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小城镇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由于条件的限制,进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低。因此,把提高小城镇居民素质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办法,全面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开放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让广大城镇居民成为现代市民。

(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设小城镇新路子

小城镇的建设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增加投入,完善和配套小城镇建设,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我市由于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社会资金投资,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加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明确融资主体,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广辟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筹资格局,想方设法,广开门路,增加投入。政府投资重点放在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采取各种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鼓励社会及个人投资开发房地产、商贸市场、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个体娱乐场所等公用事业,通过改善水、电、路、绿化、美化城镇,兴建医院、学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走出了小城镇建设新路子。有条件的镇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发展基金,将土地转让金收入、财政返还、基础设施有偿使用费和其它各项管理费、镇属企业上缴利润或股份分红、上级拨款、华侨捐款等都纳入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基金,由镇财政所管理或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定的规章进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解决资金瓶颈,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四)推进小城镇改革,增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小城镇改革,消除阻碍城镇化的体制,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

下载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大道开发对策与建议

    发展大道开发对策与建议2003年元月,xx市人民政府批准了发展大道片区分区规划,发展大道沿线将如何进行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以下是我对开发建设发展大......

    钓鱼台风景区开发策划方案

    钓鱼台风景区开发策划方案 钓鱼台风景区简介 姜子牙隐居垂钓和辅周灭纣之史事在《周志》、《水经注》、《搜神记》、《吕氏春秋》、《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许仲琳的神......

    湄州岛风景区开发策划书

    湄 州 岛 风 景 区 开 发 策 划 书姓名:周秀杰 学号:1003621029 年级:2010级旅游管理 学院:民生学院任课教师:李峰 旅游项目策划书-湄州岛风景区开发策划书一、项目背景分析 湄州......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了此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城乡一体化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同志们......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第三节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产业急需人才为重点,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

    旅游项目策划书-钓鱼台风景区开发策划书

    旅游项目策划书-钓鱼台风景区开发策划书(一)2009年02月18日 星期三 22:18旅游项目策划书-钓鱼台风景区开发策划书钓鱼台风景区简介姜子牙隐居垂钓和辅周灭纣之史事在《周志》、......

    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再开发研究

    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再开发研究 作者:张冬仙 指导老师:张理华 (安庆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摘要:本文致力于调查研究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于支持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樊城区财政局当前,发展金融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