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构建“1+1+8”管理制度体系[合集]

时间:2019-05-15 13:3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构建“1+1+8”管理制度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构建“1+1+8”管理制度体系》。

第一篇:广东:构建“1+1+8”管理制度体系

广东:构建“1+1+8”管理制度体系

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分配管理,我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构建了以“1+1+8”(即一个总办法、一个管理平台、八个配套办法)为框架,多维度、全方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推进专项资金规范、透明、高效使用。

以一个总办法为基础,构建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框架

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审批、拨付、使用、监督、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链条规范,以加强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一是设立“三个载体”覆盖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即:在专项资金设立环节建立专项资金目录;在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分配环节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在信息公开环节建立专项资金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二是实行“三个明确”落实专项资金管理职责。即:明确专项资金设立、分配计划和省级预备费按不同额度的审批权限;明确专项资金管理中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专项资金设立、调整、申报、审批、分配、使用等各个环节流程。三是实施“三项制度”管理专项资金审批。即:建立专项资金主管部门专项资金审批内部制衡制度;对涉及多个部门工作职能的专项资金实施横向并联审批制度;实行年度安排总体计划及具体实施项目复式审批制度。四是建立“三个机制”监督专项资金运行。即: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规范的专项资金调整或撤销机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实行“八个公开”提高专项资金信息透明度。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申报情况、分配方式和分配程序、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和审计结果以及接受和处理投诉情况等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

以一个平台为总揽,实现专项资金网络化管理和透明化运行

依托广东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规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一是启动全新网络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理念,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管理网络,使用用户涵盖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项目申报单位(企业)以及社会公众,架设起专项资金管理部门与专项资金扶持对象及社会公众之间的网络化沟通桥梁,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审批、分配、公开、监督等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网络化管理。二是实现全方位信息公开。纳入平台管理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除涉及保密要求不予公开的信息外,包括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申报情况、分配程序和方式、分配结果等信息均通过管理平台主动公开。三是推进项目选取全覆盖。平台于2014年4月9日正式上网运行,分两批将280多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涵盖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各个行业、领域,关系到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八个配套办法进行细化完善,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配套制定专项资金管理系列制度办法——《广东省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目录管理办法》《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联席审批办法》《广东省省级预算预备费管理办法》《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办法》《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常规性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省级财政到期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从制度源头上全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透明,确保工作实效。

第二篇: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肖志恒 宋海 2011年7月21日南方日报

2010年,国家高规格地召开了全国人才和教育工作会议,也相继颁发了规划纲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职业技术教育《决定》和《纲要》,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人才、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动摇的重大政策。我们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2010年,国家高规格地召开了全国人才和教育工作会议,也相继颁发了规划纲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职业技术教育《决定》和《纲要》,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人才、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动摇的重大政策。我们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我省“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首先,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推进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导致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反过来又限制了产业的升级转型。因此,产业要转型,首先工人要升级,人才要优先发展。最近,汪洋书记访问德国慕尼黑手工业技师学院时指出,“广东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提升传统产业,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强大支撑,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世界银行在《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政策报告》中指出:“技能已经取代其他因素,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因素”。到2010年底,我省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约为24%,低于上海(约35%)、浙江(约27%)2007年的水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不到16%,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因此,我省要加快转型升级,就必须从建立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做起,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培养现代产业体系所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加快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仅是培养人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人获得幸福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使劳动者获得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提升自我幸福指数,同时,也能利用自

身的技能为社会生产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产品,为全社会带来幸福感。因此,无论是加快转型升级,还是建设幸福广东,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都至关重要。

二、实行“五个统一”政策,加快推进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尽管我省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大省,但还不是职业技术教育强省。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仍然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落后、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分散、校企合作尚未建立长效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其中,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化资源,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汪洋书记说过“体制机制创新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推动发展的方法”。当前,广东要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省创新举措,提出了实行“五个统一”政策。发展规划、招生平台、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最基础、最关键的五个要素。实行“五个统一”政策,就是要在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发展壮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上,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招生平台、统一经费投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其实质就是充分整合优化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扫除制约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发挥不同部门的优势,形成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合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一是统一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广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决定》和《纲要》提出,必须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也就是说,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要科学地、系统地、大规模地、可持续地为现代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如果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整体的设计,放任自流,那么就难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因此,统一发展规划,就是始终紧扣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目标不放,从理论上完善、在实践中探索,一边实践,一边完善。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朝着共同发展目标努力奋进。

二是统一招生平台,着力筑牢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规模基础。保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是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础。统一招生政策,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院校在建设、招生、经费、编制等方面步调一致、标准统一,有利于保证招生规模的稳定发展。通过统一招生平台,采取统一招生办法、招生计划、网上统一录取等办法,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共享毕业生信息资源,使原有的招生平台更加完善、招生网络更加健全、招生秩序更加规

范,为不断壮大我省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是统一经费投入,着力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稳定投入机制。职业技术教育由于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更强调实训实操,相比其他教育更需要大的投入,必须建立统一、稳定的投入机制。《决定》和《纲要》明确要求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首先强调了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拨款机制,继续实施以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预算管理制度,首次提出国家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参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标准设定生均基准定额,地方教育附加优先用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技工教育,同时也明确了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的办法。统一经费投入,极大地保障了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发展,使它们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上,大大加快了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进程。

四是统一资源配置,着力提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求高效地、合理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率。统一资源配置,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整合有限的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我省将通过逐步建立统一的师生信息库、教学数据库、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就业服务网络等,统一办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时,还计划从2010年到2020年,着力实施六项工程,即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示范性院校建设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工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从而为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

五是统一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企业,着力培养适应我省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我省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通过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我省紧缺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大力发展技师学院,着力培养技师、高级技师。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服务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考核、使用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三、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把“五个统一”政策落到实处

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事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幸福广东建设大局,是关系广东发展全局的战略大计,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全省职业

技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明确落实“五个统一”政策的责任主体。健全完善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议事和决策制度,落实由省直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实施“五个统一”政策的主体责任。省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经信、财政、国土、建设、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责,统一执行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决定。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抓紧实施“五个统一”政策。

二是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以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统揽,将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部署转化为行动,将“五个统一”政策落到实处。要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加强研究,制定措施,早出成效。

三是要动员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环境。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关心、参与和支持。要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积极推进参与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师资培训、共建基地、在职培训、捐赠助学等企校合作;增强吸引力增强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生动局面。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解读、研讨、访谈和报道,广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在广东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职业技术教育、关注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局面,推动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三篇:广东路灯标杆体系

关于印发《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

管理规范(第二版)》的通知

粤科规划字〔2010〕186号

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委),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兴宁市、南雄市、紫金县、封开县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LED照明产品评价标杆体系是评价LED产品质量和示范工程效果的创新方法和重要依据。自发布以来,标杆体系运作良好并取得积极成效。为更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我厅对《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将标杆体系评测执行机构调整为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管理规范(第二版)

2、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评测执行机构及检测机构(第二版)

广东省科技厅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一:

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管理规范(第二版)

为保证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以下简称标杆体系)正常运作,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㈠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计划、“千里十万”大功率白光LED路灯应用示范工程及其他照明示范工程的LED路灯产品标杆指数的指标确定、动态管理,以及LED路灯产品在标杆体系中的评价、检测。

㈡组织管理。

标杆体系的组织管理由三部分构成。

⒈管理机构。省科技厅负责标杆体系工作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以及检测机构的遴选。

⒉执行机构。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负责组织标杆专家委员会,开展标杆体系的定期修订、指数发布、检测数据核实、一致性核查等相关服务工作。执行机构接受省科技厅指导,并定期向省科技厅报送检测结果及推荐产品目录。

⒊检测机构。由省科技厅负责遴选。受企业委托,进行送检资料审查、产品样本抽取、一致性核查,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检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标杆体系的要求开展检验工作,出具检测报告,一份交企业,一份交执行机构。

㈢标杆体系架构。

㈣相关定义。

标杆指标:综合评价LED照明产品,并基本体现产品技术特性的评价指标。

标杆产品指标值:当期所有标杆产品的标杆指标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标杆产品指标值将进行动态评估并定期对外发布。

产品指数:检测产品的标杆指标测试结果经加权计算得出的分值,分为单项产品指数和综合产品指数。综合产品指数与标杆指数比对,可直观判断检测产品与标杆产品的质量高低及差异程度。

标杆产品:综合产品指数排名前10位的、产品等级为A级的检验产品的统称。在同期标杆指数下,其技术和质量总体上代表国内行业创新水平。

产品等级:以综合产品指数为基准,以产品指数为依据,根据产品分级方法对检测产品进行评级,反映当前产品性能的行业位置。

标杆指数:标杆产品的综合产品指数,固定为100。

第二章 标杆指标的测试方法 本规范所涉及标杆指标在符合目前国家相关安全与电磁兼容要求基础上,按性能指标、耐候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三类选取12项标杆指标,其中性能指标与平均系统光效平均相关色温、色度维持率、亮度照度及均匀性、眩光、环境比、功率密度等直接关联;耐候性指标与高低温循环、潮态耐久性、开关次数、电压浪涌、加速老化测试等直接关联;可靠性指标与室内、室外平均照度维持率、寿命过程IP、色度维持率等直接关联。

标杆指标测试方法如下表:

在产品应用过程中,将长期跟踪测量室内、室外平均照度维持率、寿命过程IP、色度维持率四项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测量方法如下:

第三章 产品指数的构建

产品指数的构建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检测产品的测试结果按照表

4、表5和表6计算得出对应的产品各标杆指标的单项原始分,再将各单项原始分按公式(1)计算得出单项产品指数,单项产品指数按公式(2)可计算得出综合产品指数:

公式(1):单项产品指数=抽检产品单项原始分×(100/标杆产品单项原始分)×权重系数

公式(2):综合产品指数=∑(单项产品指数)

产品可靠性指标产品指数,由于评测周期较长,暂不计入综合指标产品指数,但作为产品综合评价和示范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产品检测与一致性核查

㈠检测申请。

由申请单位(一般为产品制造商)向指定检测机构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经审查通过后就有关事宜与检测机构签署委托检测协议,并由检测机构提交一份给执行机构备案。申请书格式由执行机构另行制定。

㈡样本抽取。

由指定检测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1)从企业提供的100件同一规格的LED路灯中随机抽取7只样品,并随机编号。

(2)产品须经权威检验机构检验,符合GB7000.5和DB 44/T609-2009省地方标准。

(3)企业提供35只与灯具同批次的LED光源、5只驱动电源用于寿命试验。

㈢产品检验。

产品检验由指定的检测机构按照第二章“标杆指标测试方法”的要求具体实施。特殊情况如产品较大、运输困难、型式试验等,也可由检测机构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现场检验。型式试验原则上每个单元一份试验报告,但对于同一申请方、不同产地的相同型号产品,仅做一次试验。新的标杆指数发布后,依企业申请,同批次产品相同项目的检测结果继续有效,可直接进入新一轮标杆体系评测。

㈣生产的一致性审查。

生产一致性审查由执行机构会同检测机构在抽检产品生产厂进行,审查内容包括:一是对产品结构、规格型号、重要材料或零部件等的核查;二是对工厂的质量保障能力的审查。

㈤市场销售的一致性核查。

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有权对已进入市场销售贴有分级标识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核查,若核查结果为不合格,管理机构及执行机构有权取消该产品甚至产品所属单位参与标杆体系认证的资格。

㈥一致性变更。

任何关于产品的一致性变更,企业必须在执行机构和检测机构备案。视实际情况需要,执行机构有权要求对产品重新检测。

第五章 标杆体系的动态管理

㈠标杆指数的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标杆指数更新发布周期为半年,由执行机构在各类权威期刊、网站刊载公布。发布内容包括标杆指标及其测试计算方法、标杆产品指标值等。

㈡标杆指标的更新。

标杆指标根据产业发展和应用实际需要可更新和扩充。指标的更新和扩充,由标杆专家委员会提出,经技术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对新增或替换评价指标的技术成熟度、终端应用需求和检测技术完备程度进行综合测评。

㈢标杆产品的选取。

标杆产品将采取末位淘汰制,实行定期动态更新。即选取产品指数超过上一期标杆指数的产品,替代排名靠后的标杆产品,形成新一批标杆产品,而标杆产品总数保持不变,如此往复。

㈣分级与标识。

产品按综合指标产品指数评级,从高到低分为A、B、C、D、E共5级,由认可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并加贴分级标识。若出现单项指标值为0的情况,最高评级为B。加贴的标识仅在当期标杆指数下有效。

㈤产品推荐目录。

根据企业申请,志愿参与标杆体系检测。综合指标评级C级(含C级)以上的产品列入《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推荐采购产品目录》。《产品目录》每半年公布一次。标记规则是“当期标杆指数发布年份+月份+目录发布月份”。如标记“20100610”是指基于2010年6月发布的标杆指数进行评价,并于2010年10月发布的产品目录。《产品目录》自公布之日起有效期为一年。

第六章 检验机构的遴选

㈠申请成为检验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2)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3)拥有相应的实验室。实验室专职负责人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及5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

(4)检验人员的专业、人数应与申请检验类别和项目相适应,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其中中级以上职称至少4人;

(5)拥有与申请检验类别和项目所必需的检验仪器设备,要求量值准确、性能可靠、经过校准并在校准有效期内;

(6)检验机构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与标杆体系相关的标准检测资质。

㈡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单位,可以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相关证明资料。

(1)标杆检验机构申请表(由执行机构另行制定);

(2)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复印件);

(3)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4)拥有CNAS认可的相关标准检测资质证明材料;

(5)实验室及与申请检验类别和项目相关条件的情况介绍;

(6)相关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及状态;

(7)检验人员及负责人姓名、职称和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年限、职称证明材料以及人员资格认可证等;

(8)前期工作基础的总结报告,包括体现申请单位技术水平的检验报告等资料。

申请单位经省科技厅审核同意后,成为标杆体系的指定检测机构。

第七章 附 则

㈠本规范由省科技厅解释。

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二:

广东省LED路灯产品评价标杆体系评测执行机构及检测机构

(第二版)

一、执行机构

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

联系人:岳伟、詹浩

电 话:020-37239203、61086266、37238561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363号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科技综合楼215房(邮编:510650),协会办公室收

二、受理及检测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⒈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联系人:李自力

电 话:020-89232955

地 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海诚东街6号海珠科技园内(邮编:510330)

⒉广东省质量监督光电产品检验站

联系人:李本亮

电 话:0769-23077280

地 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工业南路2号(邮编:523808)

第四篇:管理制度体系

1、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在组织内部形成严格的运作秩序和规则,实现全部生产经营过程的规范运作,同时,促使健全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要将体系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明显提升。

2、清晰的岗位职责。每个岗位、部门、员工都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包括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岗位要求和标准、岗位流程、岗位职责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等,避免职责重复和职责缺位。全面分析、梳理、整合和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接口,做到纵向层级清晰、接口平滑,管理到位;横向职责明晰、衔接顺畅、高效运转,实现职能与流程的统一协调。

3、健全的标准体系。把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融为一体,使标准化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定量。标准化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要把目前行业已经形成的标准成果纳入体系范畴,同时,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充实、健全标准体系,真正实现标准化管理。

4、顺畅的信息传递。管理过程也是信息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通过体系建设,进一步形成畅通的内外部信息传递、采集、分类、使用的机制,外部与相关方之间、内部各单位、部门、岗位之间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协调渠道,提高信息传递和沟通协调的效率和效果,提升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积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为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撑。

5、严格的绩效管理。根据建立起来的制度、职责和标准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单位、部门和岗位绩效考核的有关内容、程序和方法。建立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形成良好的绩效计划、绩效信息收集、绩效反馈、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机制。以绩效管理为基础,在企业内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及影响活动的全部过程处于规范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消费者稳定地、持续不断地提供满足他们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从烟草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我省烟草商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效防范大企业病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规范经营的核心需求,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全员素质的有力保障。通过这项工作,各单位基本实现了自身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标准的有机融合,对规范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目前体系建设在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发展很不均衡,有些单位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误区。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经营主体建设的新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改进的建议

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几点今后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改进建议。

(一)、少数人员对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厂部质量目标、ISO9001标准和公司体系文件领会不深,意识不强。为此,还要采取各种方式适时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宣贯和培训,继续组织各部门对相应的作业文件、记录表格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完成审批发布工作。

(二)、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还存在一定差距。日常开展自查和改正工作不够,寻找质量体系改进机会的意识不强。为此,要进一步提升全员质量 意识,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提高内审员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为提高内审员审核水平及内部审核实效,继续对内审员进行审核技巧的强化培训和现场指导。

(三)、围绕质量体系运行过程和监视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记录、数据的分析及统计技术的应用能力存在不足。一是员工对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意识不强;二是员工对各种统计技术的掌握水平不高。建议加强对统计技术运用的培训工作,通过外派培训,再由参加外派培训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强化员工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意识。

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按照省中烟公司“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执行标准化”工作要求,在中烟公司统一策划和部署下,我厂质量体系得以建立并保持有效运行,全厂员工认真贯彻落实“支支一流,包包精品,追求卓越,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紧紧围绕省中烟公司和本厂质量目标,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强化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质量方针在全厂上下得以贯彻,员工质量意识、改进意识进一步提高,“以顾客为关注点”、“一丝不苟,不优不休”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质量目标圆满实现。

2010年第一季、第二季度我厂卷烟产品在国家局的各类检验中合格率100%;卷烟产品在委托省局质检站的各类检验中合格率100%;中烟技术中心监督检验合格率100%;本厂质检站成品检验合格率达100%,产品重大工序质量事故为零。井冈山卷烟厂圆满实现了两个季度的各项质量目标。

(二)、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更加良好,设备运行稳定,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合理配置,装置进行了全面检定,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视。截止5月底,我厂的综合设备有效作业为80% ;依据年初制订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计划执行表,对各时间段需检定的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执行,设备校准或检定率为100%;设备大、中项修及技改根据已批复项目,正在组织实施;生产计划执行率100%。

(三)、员工岗位任职能力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借助质量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有力地抓好了全年教育培训工作。并按照国家局204号文的岗位分类要求,结合各部门人力资源的状况,对照《各级人员工作岗位任职要求》,找差距、理思路,制订出全厂2010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政治理论、综合和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等几大类。半年来,我厂创新培训机制,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共计划培训项目51个,已实施完成26个,目前培训项目实施率达51%。

(四)、在现场管理方面,通过推行实施6S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整治力度。各车间设备、生产半成品、现场物品实行定置管理,车间物流有序,场所整洁,生产工作环境明显改观,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检查、改进和完善机制已建立,纠正预防性措施均已落实且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通过了2次企业内部审核(含1次公司级审核),累计发现问题5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均按要求对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经验证达到了预期目标。

(六)、按照“质量管理年”活动要求,一是5月开展了“找问题、查隐患、防事故”的主题活动,对我厂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隐患、防止质量事故等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查出问题11项,对查

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二是5月20日召开了“一丝不苟、不优不休”质量管理年主题座谈会,畅谈感想,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三是将季度质量例会改成了一星期一次的质量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会,使得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质量体系建设工作有条不紊,中旬组织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评审出49个文件须改进,并根据评审意见制订了文件修订计划。5月下旬对2009年相关部门内部及认证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改进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检查发现所有整改措施都有效。我厂质量体系工作有计划、有部署的方法得到了公司经济运行部的赞扬,并给兄弟厂学习借鉴。

第五篇:构建专业合作社体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村新论 > 农村新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发端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兴起。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产物。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要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央的农业政策也由长期的“以粮为纲”,转向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新农业政策,中国的农业发展从此进入全面结构调整的新时代。广大农户对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强烈需求和渴望也随之空前高涨。而当时围绕为粮食生产服务而建立的公共农技推广部门不能满足广大农户对经济作物生产的多元化技术需求。

于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那些对技术变革有冒险精神,并善于将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农户捷足先登,依托当地的科协组织,与当地有关的科研推广部门、大专院校、以及有关部门联系,率先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逐步发展成为农业专业户、科技能人。这些技术领先者和最先采纳者的成功对周围农户产生了示范作用,这些农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自动地紧随其后,模仿其技术行为,形成了典型的“农业踏板”式的技术推广路径。而技术领先者也希望通过这些农户的行为趋同性,实现技术使用的规模经济,降低个人新技术的引进成本。双方的利益兼容,诞生出了民间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这些民间自发产生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共同的特点是:①协会领办人通常是率先取得成功的技术能手、专业大户,协会的会员主体是与领办人从事相同农产品生产的、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规模的专业户和兼业户,成员具有同一性。②协会以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内容,即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是协会的组织宗旨。③协会的运行机制遵循会员自愿入会、人人平等、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基本原则。

中央及时洞察到了农民的组织创新,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农村中有着大量的能工巧匠、生产能手、知识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要发挥他们的特长,支持他们建立技术服务组织。同时还及时地提出,合作经济要向各项生产的产前产后的社会化服务领域伸展,诸如供销、加工、贮藏、技术、信息、信贷等各方面的服务等。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健康发展。它不仅弥补了农业公共服务的不足,为农户从事经济作物生产和畜牧生产等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并且成为21世纪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母体。

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

政府农技推广体系始终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力量。农业部门的多功能性,农业技术的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以及农产品的社会属性等特点决定了公共部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地位。但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技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设置是按照行政区划,从供给方的意愿出发,而不是按照作物区划或生产布局,从满足需求方的意愿出发。因此,存在着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供求错位等潜在问题。二是农业推广体系的设置目标是满足小农大众对大宗农产品一般性技术服务的需求,而现实中的小农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综合体,其技术需求呈现分层次、多样化的结构特征,单靠政府的农业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第三,在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将农技推广体系推向市场化,在相当多的地方没有了经费保障,导致农技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多年来始终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为维持生存,农技推广部门依靠经营促推广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而推广公益性、为农民服务的目标与以经营促推广的手段存在的内在利益冲突,导致公共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品牌缩水,公众信任度下降。在一些农民眼中,他们已经蜕变为私人供应商的代理人、或就是私人供应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体会是,“经营促推广”的做法是“促了推广、坑了推广部门”,并且也没有改善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收入水平。2006年10月中国农学会受中国科协委托,对203个县全国2万余名“全国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低于所在县域同期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普遍存在工作条件差、工作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为农服务的效果。

经过十余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私人部门已经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占据技术、资本和人才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私人企业在品种改良、新肥料使用、以及新机械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私人部门是一种典型的以供应方意愿为出发点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模式,其趋利本性使得他们在向农民提供服务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由于农产品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复杂,并非仅由投入品所决定,与土壤、气候条件、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私人企业存在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供虚假信息、夸大自有产品效果的负激励;如笔者在东北某粮食大县调查时农民反映,全市销售的玉米品种多达200多个,每家企业都说自己的品种好,农民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辨识。并且私人部门提供的服务项目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围绕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而展开,服务对象主要瞄准购买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农户,服务群体具有特定性、狭窄性。由于服务对象农户在区域范围上比较分散,私人部门的服务成本也相对偏高。

而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年的实践看,以其为载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农业公共服务部门和私人部门所没有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农业公共服务部门、私人部门的不足,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组织三者互相补充的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构成具有同质性强、地域集中的特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是从事相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同类农户,并且成员所在的区域相对集中,通常以同一村庄或相邻村庄为半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特性使得成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一致性程度较高,同时也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较低的组织运作成本开展服务,实现规模经济。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目标是为成员服务,以成员为导向,成员集所有者、推广者、使用者于一身,有利于提高农业推广的服务效果。成员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所有者,同时也是农业技术及服务的推广者、使用者,合作组织成员的三位一体性,是其他任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带头人不仅是技术服务的推广者,也是新技术、新品种的率先使用者。在开展某项先进适用技术或新品种的培训、推广中,他们率先采纳新技术、运用新知识、使用新设施。按照农业推广理论,如果推广者与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那么技术推广将产生非常显著的效果。

再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的基本原则,加入组织是成员的自我选择,合作组织的正常运作依赖于成员联合一致的集体行动。这种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非常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顺利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成员的主体地位保证了成员是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主动选择者,而不是作为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者;保证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反映需求者、用户,即广大农户成员的要求,而不是技术提供者、传播者供给方的意愿,从而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有效性,以及供给方和需求方双方较好的吻合性。

三、在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前景广阔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从增加产量为主进入优化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时期。“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加突出出来,面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超小规模的农户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与完善的任务也更加艰巨。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达到了1.67亿户,占乡村农户总量的75%以上,比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农户规模提高了4000万户,占乡村农户的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农业兼业户的数量和比例大幅下降,仅有950余万户,占乡村农户的比例不足5%(表1),它表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的分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6年的农业普查资料还显示,全国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5公顷,其中东部地区仅0.15公顷。并且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其中小学比例占到了41%,未上学的比例占到近10%。如果考虑到目前中国30岁以下90%的青年农村劳动力离开了乡村,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业劳动力的主力军,占到了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总量的60%以上,那么可以粗略地估计,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大多数是在小学程度以下。而全国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只有209万人,并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5%,初级技术人员的比例超过了70%以上,显然如果主要依靠政府的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队伍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广大农户的需要。

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指出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它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投入品的现代化进程。最突出的是引进推广新品种、广泛普及优良品种。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使用的先锋队。很多合作组织有效发挥其组织优势,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直接建立长期联系,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示范的重要试验地和前沿阵地。二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它是与投入品的现代化和规模化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品种、优良品种要求相配套的生产管理技术,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以合作组织为载体,有助于推进农户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安全化生产。三是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从成员的技术联合走向销售联合,开展共同销售农产品业务,在终端客户的“倒逼”下,向着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目前我国约20800多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他们当中不乏有一批是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广大农户通过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使用标准化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内在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增加了收入。并且,农户通过直接参与合作组织的各类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个人素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得以提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户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依赖性也将随之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以其服务成员为宗旨的组织目标,农户同一性强的组织基础,以及集所有者、推广者和使用者于一身的成员制度等独特组织优势,将成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有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平台,将有助于在农村地区形成星罗密布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生产的前沿阵地网络。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覆盖乡村的范围小,50%以上的村庄还没有合作组织,农户入社(会)的比例低,仅占农户总量的10%左右,并且领办人控制合作组织运作的现象突出,这种现状对有效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将形成严峻的挑战。从今后发展看,政府一方面要继续扶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扩大其在乡村、农户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不断规范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引导合作组织实现全体成员在重大事务方面的集体决策,从制度上保障农民专业组织开展的服务活动充分反映、满足广大成员共同的意愿和需求,推进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农民自我服务部门三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上一篇: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规则

下一篇: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政策导向 人民网农村频道 新华网 中国网 中新网 光明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三农资讯网 中农网 中国兴农网 中国乡村网 南方农村报 中国农村金融网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 CCTV—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社科院农发所 社会学视野网 中国乡村发现 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选举与治理 爱思想 您是第 15003322 位访问者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Copyright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鄂ICP备05015407号

Tel:027-67865845 Fax:027-67865189 Mail:newccrs@yahoo.com.cn

下载广东:构建“1+1+8”管理制度体系[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构建“1+1+8”管理制度体系[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习体系构建总结

    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广告学实习体系构建一.实习的目的:实践性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加强......

    构建校园安全教育体系

    构建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大东中心小学2010年3月29日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是3月29日。按照规定,从1996年起,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

    构建班级民主体系

    构建班级民主管理体系 吴家山二中 李震亚 班级管理主要指班主任为实现班级成员共同的目标,有意识地对班级成员、活动、环境条件等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我们必须清醒的......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

    智海精密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尖塔式企业文化体系结构:智海精密公司文化体系结构层次图第一部分:企业理念文化层面(顶层文化)一、公司使命:以拉削刀具制造为基石,适应市场拓展......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樊森 规划是国土空间管理的龙头,规划体系是规划编制、实施、修改、评估、监督全过程,涉及技术、管理和法规的集合和系统。我国现有各类空间规划层......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论语》有言: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一个民族的屹立之根;诚信,是一个国家富强之源!所以,诚信对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进一步构筑中国梦具有不可......

    “构建平安广东”学习心得体会

    “构建平安广东”学习心得体会近期,围绕“构建平安广东”及稳定话题,广东所显露的转型思路值得关注。2012年5月,初任政法委书记的**提出,广东社会稳定工作须有“四个转变”,......

    销售体系管理制度

    销 售 部 管 理 制 度目的:为公司稳步发展,营销工作有序开展,规范管理,特制定本部营销管理制度。 此稿仅算作草稿,随公司机构调整、流程变化,随时需要修正。 一、 职位说明 营销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