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调试小结
稳正项目调试小结1、1号调试情况
1号板在验证完电压采集、过充保护、欠压保护等基本功能后,在调试蓝牙模块时出现程序进入死循环情况,随后在没操作的情况下,单片机与蓝牙模块同时烧掉。
图
一、程序死循环位置 2、2号板情况
2号板没烧程序,没接蓝牙模块,刚上电时3.3V电源正常,后在没任何操作情况下,3.3V突然短路,测量得单片机已烧。3、3号板
3号板没烧程序,没接蓝牙模块,3.3V电压正常,限流为20mA上电后,截图所示的18或19引脚被烧掉,经对比上一版本原理图并无此部分电路。
图
二、3号板被烧引脚
4、下图3.3V上电波形
图
三、3.3V电源波形
第二篇:医药项目调试总结
某医药项目调试总结
天津诺和诺德项目的调试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该项目采用了当时极为先进的施工和控制技术,大规模的采用了定风量阀和变风量阀,且自控程度相对较高。抱着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的态度,我们投入了紧张而又忙碌的调试工作。
调试工作的重点是该项目灌装生产线的调试工作,该洁净生产车间送风采用机械式定风量阀+高效过滤器送风,保证了房间送风量、换气次数的相对精确;同时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工作采用DOP检漏法进行操作,此方法能有效测定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从而能更准确、直观的对过滤器的泄漏进行判定,为室内洁净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证。由于其采用了以上相对较新的施工技术,在此项目上我们大家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与提高,但也走了不少的弯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a)机械式定风量阀(CAV)的设定:
对于机械式定风量阀,其作用主要是为定风量系统的风量控制而设定的,其风量调节器为机械自动式结构,适应于送风与排风系统。同时CAV的外部设置风量值刻度盘,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通过刻度盘手动设置所需风量。
附图分别为CAV的外观图及其控制原理图:
机械式CAV外观图
机械式CAV控制原理图
对于CAV来说其设定风量的调整是通过改变其内部风量调节器的状态来实现的,风量调节器的运行无需外部供电,它依靠一块灵活的阀片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能将风量在CAV压差工作范围内恒定在设 定值上。气流流动产生动力,这一作用力再经由定风量阀(CAV)内的自动充气气囊放大(如图),作用于阀片使其朝关闭的方向运动,气囊还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由弹簧片和凸轮组成的机械装置趋使阀片向反方向运行,从而保证风管压力变化时风量恒定在微小的误差内。
对于送风形式采用机械式定风量阀+高效过滤器送风的系统,在进行系统调试之前先依据设计风量对定风量阀进行风量设定,然后对系统(空调机组)总风量进行调整,要保证空调机组总风量不仅能够满足系统设计总风量的要求,同时亦要满足系统最不利环路定风量阀的工作压力范围要求。本项目使用TROX EN型定风量阀,定风量阀两端的正常压降要求范围50~1000 Pa,风量调整精度±5%。所以欲使CAV阀正常工作,必须保证最不利环路CAV两端压力差大于50 Pa,同时考虑到风量调整时压力尚未做调整,压力调整结束后CAV两端压降会降低(假定空调机组出口静压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默认为房间压力为0 Pa,系统中房间压力最高为60 Pa,所以最不利环路CAV两端压力差必须大于50+60=110 Pa。如果兼顾高效过滤器使用过程中阻力不断增大的因素,同时须把高效过滤器终阻力与初始阻力的差值考虑进去,本项目采用康斐尔Camfil-H14高效过滤器,过滤器初始阻力约80 Pa,终阻力约180 Pa,所以考虑到高效阻力不断增大的因素,须保证最不利环路CAV的压降大于50+60+(180-80)=210 Pa。本项目调试过程中通过改变空调机组出口压力保证了最不利环路的CAV压降大于210 Pa的要求。当然这样作的弊端是为了保证CAV的压降提高了机组的出口静 压与机组频率,能耗相对来说相应升高。当然CAV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CAV压降,高效阻力进行监测,防止由于房间压力变化、高效阻力变化而导致CAV压降超出正常工作范围,从而有效保证CAV的风量调整精度,确保洁净区的风量、换气次数与净化等级要求。
b)安装旋流扩散板的高效风口风量测试问题:
对于安装了旋流扩散板的高效送风口,采用电子式风量罩对其进行风量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假设风量罩的尺寸大于过滤器、扩散板尺寸),实际测试过程中高效尺寸为600*600mm,扩散板尺寸670*670 mm,而电子式风量罩测试断面尺寸为2.5*2.5 Foots(约762*762mm)。如下图所示分别为旋流扩散板安装前后的高效过滤器:
旋流扩散板安装前后的高效过滤器
对于未安装旋流扩散板的高效过滤器,气流通过高效过滤器后的气流方向为垂直向下,可近似认为单向流气流流型,可通过电子式风量罩直接测量其风量。附图为风量罩外观图、风量罩测试风量示意图:
风量罩外观图、风量罩测试风量示意图
对于安装了旋流扩散板的高效过滤器,由于通过扩散板后的气流流形为旋转向下的气流流型,因此需要足够的扩散距离才能近似看做是单向流气流流型进行风量的直接测试。类似的问题《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亦有描述,其解决办法是采用 辅助风管的办法,使通过扩散板后的气流流型趋于均匀后再使用单点风速仪对其进行风速测试。
附图为《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非单向流风速(风量)测试的具体规定:
而对于安装完旋流扩散板后高效过滤器风量的直接测定问题,在天津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灌装生产线的调试工作中,我们采用在风量罩内增加十字架的辅助手段,使通过扩散板后的旋流气流被十字架所分割出来的四个扩散区域引导并扩散,并最终形成近似单向流的气流流型,从而可以通过风量罩进行风量的直接测定。附图为使用十字架辅助导流手段进行风量测试示意图:
图:加装了辅助十字架的风量罩 上述测试辅助方法来自丹麦,经实践验证采用十字架辅助导流手段进行风量的直接测定比直接使用风量罩进行测试的数据要偏小,偏小幅度大约在15~20%左右,但其更接近实际风量。由于此方法在国内参考文献中未见论述,因此我们仍需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逐步的验证。
天津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灌装生产线的调试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但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推广到类似的涉外项目的调试工作中:
1).对于涉外项目的调试工作,文档工作十分重要,要先行于调试的其他环节,因为文档准备是否完善是调试工作能否顺利开始的前提。文档的准备包括调试方案的编制,调试所用图纸、记录的整理等。最好的状态是能抽出专人负责文档控制工作,做好文档的编制、整理、归档以及对业主的移交。
2).与业主、外方技术人员的沟通问题,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要逐步适应外国人的工作习惯:即任何工作的开展要有预先的计划安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有合理的沟通途径,最常用的沟通途径是通过邮件,棘手的问题通过业主协调会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对于进度控制与工作协调的问题要有专职人员(项目负责人)做好与业主的协调与沟通,确保进度计划的及时更新,同时保证调试进度按计划推进。
3).做好调试工作的分解,把具体的分部、分项调试工作安排给相应的调试小组负责人员,让其对具体的工作做好统筹的安排与部署,包括相应调试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辅助工具的准备、辅助设施的 搭建以及和相应配合人员的沟通问题。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小组负责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也能相应的减轻自身的工作强度,抽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好项目调试进度的总体把握与推进。
4).做好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及时出具调试报告,做好项目调试的收尾工作。大型项目由于其系统繁多且复杂,对应的资料的整理工作也相对繁杂。所以必须定期的做好调试记录的整理与归档,尽量做到当天记录当天归档,特殊情况下不超过三天整理归档。这对整个项目调试的文档控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做可以把文档资料的整理工作分解到每天中进行,避免资料的过多堆积而无从着手的情况出现。文档整理完成后,及时出具最终调试报告,并做好签字与移交工作,为项目的顺利结束做好铺垫。
5).做好与施工方的协调与配合,争取施工方的最大力度配合,减轻自身工作量。同时做好同业主的沟通与协调,必要时邀请业主同各施工方进行工作协调,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推进,防止窝工、窝设备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大型项目的调试经验积累,相对来说一般项目的调试要相对简单一些,但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文档的准备工作,这些事项最好是在调试进场之前完成:包括调试方案的准备、调试图纸的编制、设计参数的整理、调试用记录的整理与打印等。提前完成这些工作,能够做到对调试项目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保证随时可以进场开展调试工作。2).做好与项目的及时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项目安装进度,做到及时进场。避免出现过早进场因条件不具备无法开展调试工作的情况发生。
3).调试进场后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尽早完成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开测定孔的工作、工具的准备、辅助设施的搭建等,为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4).做好调试记录的整理工作,做到记录与现场同步,并及时归档,方便最终的资料整理。
5).现场或者返回公司后及时出具调试报告,并归档调试记录,及时完结该项目调试工作。
总之,通过天津诺和诺德项目的调试工作,我们积累了涉外调试项目的工作经验,同时一些新的施工技术与调试方法的应用,也为我们之后进行其他调试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范本,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第三篇:IEC104规约调试小结
IEC104规约调试小结
调试IEC-104规约时对报文作了如下的分析,不对地方请指正。一、四遥信息体基地址范围
“可设置104调度规约”有1997年和2002年两个版本,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变化,02版只是在97版上扩展了遥测、遥信等信息体基体址,区别如下:
类别
1997版基地址
2002版基地址
遥信
1H------400H
1H------4000H
遥测
701H------900H
4001H------5000H
遥控
B01H------B80H
6001H------6100H
设点
B81H------COOH
6201H------6400H
电度
C01H------C80H
6401H------6600H 二、一些报文字节数的设置
类别
配置方式 公共地址字节数传输原因字节数信息体地址字节数
此配置要根据主站来定,有的主站可能设为1,1,2,我们要改与主站一致。
三、以公共地址字节数=2,传输原因字节数=2,信息体地址字节数=3为例对一些基本的报文分析
第一步:首次握手(U帧)
发送→激活传输启动
: 68(启动符)04(长度)07(控制域)00 00 00 接收→确认激活传输启动 : 68(启动符)04(长度)0B(控制域)00 00 00
第二步:总召唤(I帧)
召唤YC、YX(可变长I帧)初始化后定时发送总召唤,每次总召唤的间隔时间一般设为15分钟召唤一次,不同的主站系统设置不同。发送→总召唤 :
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
接收→S帧 :
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04 01 00 02 00
接收→总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
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同上)
发送→S帧 :
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04 01 00 02 00
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1为例):
68(启动符)1A(长度)02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4(可变结构限定词,有4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
发送→S帧 :
04 01 00 04 00
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3为例):
68(启动符)1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5(可变结构限定词,有5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号遥信)02(遥信合)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2(遥信合)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号遥信)01(遥信分)0B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1号遥信)02(遥信合)0C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2号遥信)01(遥信分)
发送→S帧 :
04 01 00 06 00
接收→YC帧(以类型标识9为例):
68(启动符)13(长度)06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9(类型标示,带品质描述的遥测)8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2个连续遥测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07 00(信息体地址,从0X0701开始第0号遥测)A1 10(遥测值10A1)00(品质描述)89 15(遥测值1589)00(品质描述)
发送→S帧 :
04 01 00 08 00
接收→结束总召唤帧 :
68(启动符)0E(长度)08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发送→S帧 : 04 01 00 0A 00 第二步:发送对时报文(通过设置RTU参数表中的”对间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20分钟)发送→对时命令 :
68(启动符)14(长度)02 00(发送序号)0A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01(毫秒低位)02(毫秒高位)03(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
接收→对时确认 :
68(启动符)14(长度)0C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毫秒低位)**(毫秒高位)**(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
发送→S帧 :
04 01 00 0E 00
第三步:电度总召唤(如果没有电度此步骤可以省略且可以在对时之前以送.通过设置参数中”全数据扫描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15分钟召唤一交,如果不需要召唤电度一定要将参数中的电度个数设为0)发送→召唤电度 :
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E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
接收→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
68(启动符)0E(长度)10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 :
04 01 00 12 00 接收→电度数据 :
68(启动符)1A(长度)12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F(类型标示)0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两个电度量上送)05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1 0C 00(信息体地址,从0X0C01开始第0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0(描述信息)02 0C 00(信息体地址,从0X0C01开始第1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1(描述信息)发送→S帧 :
04 01 00 14 00 接收→结束总召唤帧 :
68(启动符)0E(长度)14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 : 04 01 00 16 00 第四步:如果RTU有变化数据主动上送
主动上送变位遥信,类型标识为1或3 接收→变位遥信 :
68(启动符)0E(长度)16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发送→S帧 :
04 01 00 18 00 接收→变位遥信 :
68(启动符)0E(长度)18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1(遥信分)发送→S帧 :
04 01 00 1a 00
主动上送SOE,类型标识为0x1e或0x1f 接收→SOE :
68(启动符)15(长度)1a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e(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8 00 00(信息体地址,第8号遥信)00(遥信分)ad(毫秒低位)39(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
发送→S帧 :
04 01 00 1c 00 接收→SOE :
68(启动符)15(长度)1c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f(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遥信)01(遥信分)2f(毫秒低位)40(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
第四步:如果主站超过一定时间没有下发报文或RTU也没有上送任何报文则双方都可以按频率发送U帧,测试帧 发送→U帧 :
04 43 00 00 00 接收→应答 :
04 83 00 00 00 第五步:遥控
发送→遥控预置 :
68(启动符)0e(长度)20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82(控合)接收→遥控返校 :
68(启动符)0e(长度)0e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82(控合)发送→遥控执行 :
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1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接收→执行确认 :
68(启动符)0e(长度)12 00(发送序号)0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发送→遥控撤消 :
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1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8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接收→撤消确认 :
68(启动符)0e(长度)12 00(发送序号)0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9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
补充说明: 报文中的长度指的是除启动字符与长度字节的所有字节。
注意长帧报文中的“发送序号”与“接收序号”具有抗报文丢失功能。常用的类型标识:
遥测: 09———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每个遥测值占3个字节
0a———带3个字节时标的且具有品质描述的测量值,每个遥测值占6个字节
0b———不带时标的标度化值,每个遥测值占3个字节
0c———带3个时标的标度化值,每个遥测值占6个字节
0d———带品质描述的浮点值,每个遥测值占5个字节
0e———带3个字节时标且具有品质描述的浮点值,每个遥测值占8个字节
15———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值,每个遥测值占2个字节 遥信: 01———不带时标的单点遥信,每个遥信占1个字节
03———不带时标的双点遥信,每个遥信占1个字节
14———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遥信,每个字节8个遥信 SOE: 02———带3个字节短时标的单点遥信
04———带3个字节短时标的双点遥信
1e———带7个字节时标的单点遥信
1f———带7个字节时标的双点遥信
KWH: 0f———不带时标的电能量,每个电能量占5个字节
10———带3个字节短时标的电能量,每个电能量占8个字节
25———带7个字节短时标的电能量,每个电能量占12个字节
其他:
2e———双点遥控
2f———双点遥调
64———召唤全数据
65———召唤全电度
67———时钟同步
2、常用的传送原因列表:
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3———突发
4———初始化
5———请求或被请求
6———激活
7———激活确认
8———停止激活
9———停止激活确认
0a———激活结束
14———响应总召唤
第四篇:RSLogix5000调试步骤-项目总结(精选)
1、安装RSLogix5000,订货是V19版本,光盘内集成有以前所有版本,安装时可以选择所有版本进行安装,授权通用
2、Rslogix5000连接一个新PLC时,需要先给PLC刷新固件。连接PLC 的步骤:将电脑的有线网络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取,打开BOOTP/DHCP Server 设置子网掩码:255.255.255.0,会自动刷出PLC的MAC地址如下图。
双击MAC地址设置PLC的IP地址确认后点击Enable DHCP将地址下载PLC中,再点一下Disable Bootp/DHCP。
3、如果通过电脑直接连接PLC,IP地址要手动设置为:192.168.1.10,如果通过路由器则设置为自动获取。首先组态RSlinx Classic通讯驱动。Communications-Configure Drivers-Ethernet devices或EtherNet(此驱动只能连接PLC)/IPDriver(此驱动可以连接PLC和触摸屏)菲律宾项目用1769-L35E PLC与RSview 32上位机通过以太网通讯。RSLinx Classic设置如下 4.设置Configure Client Applications点击RSWho,会自动识别连接到的PLC
Rslinx classic组态好后在RSlogix5000中点击找到cpu所在位置点击go online
4、Compact-Logix 1769系列PLC,通过1769-SDN/B进行扩展机架时,相当于新加了一组子站,通过1769-SDN/B扫描新加子站,通讯方式为DeviceNet网通讯,如果距离近时可以通过终端盖板上的扩展电缆进行扩展。1769-SDN/B模块需要刷新固件后才正常通讯,将设置下载到1769-SDN/B模块中。新加子站需加1769-ADN通讯模块,1769-SDN/B最多可加三个扩展即三个1769-ADN,SDN与AND连接线需要在ADN末端2,4端子(红,蓝)线加一个120欧姆的终端电阻。SDN和AND连接线采用交叉连接,即SDN端1-(红色)电源24VDC+,2-(绿色)信号+,3-屏蔽线,4-(蓝色)信号-,5-(黄绿)电源24VDC-。AND端1-(红色)电源24VDC+,2-(蓝色)信号+,3-屏蔽线,4-(绿色)信号-,5-(黄绿)电源24VDC-
5、通过SDN扫描子站的结构RSLogix5000需要安装RSNetworx-DNet软件,RSNetworx for DeviceNet软件需要单独授权。
6、首先进行硬件组态,CPU主机架上CPU和电源占0槽,往后依次添加I/O模块,槽位依次从1往后排。1769-SDN/B占一个槽位,只组态主机架上的模块。子站机架1769-AND后挂的模块只能通过映射地址实现,不能在RSLogix5000上进行硬件组态。
7、首先通过RSNetworx for DeviceNet扫描出AND后挂的模块,无需组态,扫描的方法是,打开RSNetworx,点击Online
找到1769-AND模块,点OK能自动扫描出1769-AND后挂的模块,无需组态。
8、双击1769-AND模块,选Module Configuration弹出对话框Classic configuration,点Upload,能自动扫描出挂的模块如图:
模拟量输入和输出模块通道配置如下9、1769-AND后挂模块地址映射方法:在RSNetworx中双击打开1769-SDN模块,在1769-SDN Scanner Module中点INPUT 弹出对话框1769-SDN Configuration Applet点Upload
这个就是1769-AND中模块的地址,例如01槽位1769-OB32T 32位DO模块,对应的地址是1:0.Data[0]寄存器的0-31位。1769-OF8C/A/FW Rev 2.1 AO模块第一个通道CH0对应1:0.Data[1]的低16位,第二个通道CH1对应1:0.Data[1]的高16位
另外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Rslogix 5000 tool DeviceNet Tag Generator,选择程序所在位置,依次向下进行即可
完成后RSlogix 5000 controller tags中已经有D网SDN扫描的寄存器
RSLogix 5000 与上位机RSVIEW 32通讯
1、在RSlinx Classic-DDE/OPC-Topic Cofiguration 中新建通讯名称Phillippine_DM_STP关联到CPU
选择RSlogix 5000程序导出的excelg格式标签,并选择通讯路径
2、RSVIEW 32设置
历史报表的制作,原理是:通过ODBC将RSVIEW32数据定时保存到ACCESS中,用Excel有选择的调用ACCESS中的数值,具体步骤:
1、在电脑的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中找到Data Sources(ODBC)打开,在System DSN中新增access驱动
手动新建一个access文件,例如odbcreport.mdb,选择这个新建的access文件
2、RSVIEW32 设置Data log setup
设置完成后保存,RSVIEW32工程运行时自动根据设定的时间保存数据到odbcreport.mdb中。
3、Excel根据条件读取Access数据库中的值。
第五篇:项目小结
项目小结
(日常管理项目)
项目执行人: 方阳洋
随着日常管理项目的逐渐完善,我感到焦虑和压抑也离我而去。
在一开始,项目刚布置下来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项目,自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以前在学校做项目时觉得挺简单的,这个项目和在学校做的差不多。刚出学校的我忘了一点,在学校老师都把数据库架构好了,要做的功能都告诉我们。我们只是简单的代码编写,功能实现,到哪一步要哪样都知道了。在实际中,这是不可能的。刚架构数据的那几天,晚上做梦都是数据库。但这才是刚开始。
数据库的确定让我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UI了。在确定用B/S还是C/S我又不知道怎么办了,最后直接B/S+C/S,结果我的想法错了。B/S+C/S不太好做,在这上面我就卡壳了有两天。这时我差点崩溃!这时幸好王总给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的信心又回来了。接着是写源程序。有些功能不知道怎么实现,只能到网上搜,后来都解决了。
第一次项目大体框架做好,运行时自己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挺有成就感的。第二次的整体修改、第三次的整体修改……项目完成了。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以前没有用过触发器,项目中需要,自己到网上学习了。没有做过托盘程序,项目中需要,自己到网上学习了。信息提示没做过,项目中需要,自己学习了。还有……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学到很多,也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有为人处世,自我调节……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