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论文摘要翻译
China'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began in the 1980s.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played a very positive and even a key role to solve the “agriculture, peasant and rural issues".The Government is also deepening its cognition, thus formulate the financial and taxation support policies.But now, on the one hand, There are a few of issues appear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for instance obviously lag,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imperfect;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any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at the government's fiscal policy of endorsement.Without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fiscal policies,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can not emerge.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First part: the Introduction.Explain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is study and related research statu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Since then, pointed out the main point of innovation and inadequacies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Firstly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areas of tax and financial policy.Secondly analyze the theory that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xiaokai yang, Inframarginal Analysis,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collective action and choice theory and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economic theory.The third par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blems.Overall,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from three points which are the amount, type and distribution, and accordingly that pointing out the four-point problems existed.The fourth part: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our country's fiscal and taxation support policies.Firs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iscal policies of our countr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then a five-point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fiscal and taxation support policies.The fifth part: compare and reference foreign support fiscal policy.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support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France, and also lists the other part of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related to the policy.Part VI: improve recommend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taxation policy.Based on the analysis made in this article above, propose six policy recommendations.
第二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年终总结
文山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年终总结
2011年11月19日
2011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社科联和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缓解了千家万户小生产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推动了农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目前,全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61个。一大批以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发展迅速,农产品经纪人也有较快增长,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证书的有1261人,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一)依托供销平台发展了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农产品经纪人是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新生力量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培训一大批农产品经纪人是我协会的长期工作。今年来各县级合作联社共培训农产品经纪人250人,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农产品生产、储存、流通、销售等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依托供销平台规范、发展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代表着农村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村分散的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今年,全州县(市)级合作联社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6个。其中,砚山县10个,丘北县13个,广南县13个,富宁县5个,西畴县7个,马关县7个,麻栗坡县1个。在促进规范化建设上,完成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44个。指导帮助各县(市)新成立合作经济协会组织4个,其中,砚山、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各成立1个。从指导协会筹备工作到帮助制定章程、民政、工商部门登记,同业务部门衔接,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进行了全过程服务。使这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法律地位,集结了农村社会资源,并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协会正发挥着连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
(三)积极联络农产品销售上游客户,努力为我州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搭建产品销售平台
文山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成立来,一是以文山州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为导向,对前来我州的商家、企业、经纪人进行协会工作介绍和业务咨询。二是通过省、州两级供销网络宣传、介绍我州特色农产品,进行特色农产品展示和销售,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销售渠道。三是协会市场拓展部利用多年经营外贸的成功经验,与上海大宗农产品有限公司、上海果品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布吉斯农产品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多个大型农产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文山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了平台。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协会内部管理机制 协会组织机构成立了,各项工作在州供销社的指导下逐步展开,在协会会长黄贵方、副会长王位等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和完善了协会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对协会班子成员进行了职责分工,明确了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二是建立和通过了协会例行工作会议制度,规范了协会组织程序。三是制定和完善了协会第一届工作发展规划。四是研究制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基本规范了管理制度、理顺工作关系,为协会正常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五)营造了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社会舆论和范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弱势群体的工作,在这个新的发展领域,许多农户、农村对此工作不尽了解的情况下。一是通过文山日报发表文章,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性质、任务进行了论述,刊登协会照片。二是充分利用“三农网、供销网”这两个信息平台,介绍了我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三是协会自我编辑和出版了(经州新闻出版局审批)第一期“文山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会刊,作为协会内部资料,免费在协会、及各专业合作社中进行产、供、销、储、法律等方面进行交流,大力宣传党的惠农业政策、报道工作动态,传递农产品信息,褒扬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发展方式,反映会员诉求;使之成为加强部门沟通、内部协调、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的桥梁,更好地成为“农技培训、技术 交流、信息互动、业务咨询”等工作的服务平台。四是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成立为各县(市)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工作体会
一是今年来我“农协会”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得到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同。但在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同时,与上级“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在指导县(市)级农民合作经济的工作和销售等问题上不能平衡帮扶;协会刚成立,各项工作才起步,服务区域覆盖面不广,机制还不完善,环境还不够宽松。特别是兴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方面的作用还刚迈出第一步,文山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二是协会的工作离不开州社科联的工作指导和帮助,也离不了州供销合作社的关心和支持。三是在州民政、商务等部门的监督下,才得以规范和有序的开展。
三、2012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培养。抓好对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大户的指导和信息交流,扩大他们带动农户的规模和提高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现代农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中坚作用。
(二)有序规范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帮助各种协会、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注册,章程完善、制度建立等 工作,使其正常开展农产品经营活动。二是推动普遍发展,根据各县(市)生产力发展水平,适时成立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有计划的组织,把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经纪人作为协会会员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壮大合作经济队伍。
(三)充分发挥“农协会”的引领作用,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市场营销、科技、物资、信息等直接有效的服务,组织农民参加省级以上农博会、展销会、洽谈会,组织经验交流、技术考查,参加省社及国内大型企业组织的“千社千品”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服务三农”工作贡献。
(四)继续做好农产品信息收集处理和销售信息的发布工作。一是抓好农民实用技术、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信息服务,处理和收集文山本级城市农产品价格行情的信息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文山州供销合作网信息发布中心”这个工作平台,组织好我州特色农产品网上宣传和展示。三是维护好本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的产品认证和推荐工作。
文山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三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材料
xx乡组建新经济组织工作在上级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从事此项工作。今年,我乡共申办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额完成县里的指导任务数,其中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油茶合作社X家,带动农户100余户,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因地制宜,根据产业发展组建新经济组织。我乡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有力推进新经济组织建设。油茶产业是我乡传统优势产业,生猪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我乡充分认识到把单家独户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能够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于是我乡积极培育和支持油茶和生猪养殖等产业合作社建设。
二是典型示范,技术支持。今年创办的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都是产业发展大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能够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在技术支持方面,我乡积极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知识、油茶种植、生猪养殖等技术培训,大力组建农村技术服务队,发放相关技术资料1000余份,为新经济组织组建、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强化服务。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的材料准备、申办到运营、发展等环节,我乡工作人员都能亲自把关,认真搞好服务。在资金扶持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并积极提高相关致富信息,如我乡积极探索,引导油茶产业合作社通过油茶低改、油茶基地开发来发展壮大。
第四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年终总结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年终总结
2011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民政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缓解了千家万户小生产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推动了农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目前,全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61个。一大批以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发展迅速,农产品经纪人也有较快增长,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证书的有1261人,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一)依托供销平台发展了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农产品经纪人是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新生力量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培训一大批农产品经纪人是我协会的长期工作。今年来各县级合作联社共培训农产品经纪人250人,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农产品生产、储存、流通、销售等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依托供销平台规范、发展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代表着农村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村分散的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今年,全州县(市)1
级合作联社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6个。其中,砚山县10个,丘北县13个,广南县13个,富宁县5个,西畴县7个,马关县7个,麻栗坡县1个。在促进规范化建设上,完成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44个。指导帮助各县(市)新成立合作经济协会组织4个,其中,砚山、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各成立1个。从指导协会筹备工作到帮助制定章程、民政、工商部门登记,同业务部门衔接,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进行了全过程服务。使这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法律地位,集结了农村社会资源,并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协会正发挥着连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
(三)积极联络农产品销售上游客户,努力为我州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搭建产品销售平台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成立来,一是以州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为导向,对前来我州的商家、企业、经纪人进行协会工作介绍和业务咨询。二是通过省、州两级供销网络宣传、介绍我州特色农产品,进行特色农产品展示和销售,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销售渠道。三是协会市场拓展部利用多年经营外贸的成功经验,与上海大宗农产品有限公司、上海果品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布吉斯农产品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多个大型农产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了平台。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协会内部管理机制
协会组织成立了,各项工作在州供销社的指导下逐步展开,在协会会长黄贵方、副会长王位等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和完善了协会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对协会班子成员进行了职责分工,明确了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二是建立和通过了协会例行工作会议制度,规范了协会组织程序。三是制定和完善了协会第一届工作发展计规划。四是研究制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基本理顺了工作关系和管理制度,为协会正常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五)营造了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社会舆论和范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弱势群体的工作,在这个新的发展领域,许多农户、农村对此工作不尽了解的情况下。一是通过文山日报发表文章,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性质、任务进行了论述,刊登协会照片。二是充分利用“三农网、供销网”这两个信息平台,介绍了我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三是协会自我编辑和出版了(经州新闻出版局审批)第一期“文山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会刊,作为协会内部资料,免费在协会、及各专业合作社中进行产、供、销、储、法律等方面进行交流,大力宣传党的惠农业政策、报道工作动态,传递农产品信息,褒扬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发展方式,反映会员诉求;使之成为加强部门沟通、内部协调、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的桥梁,更好地成为“农技培训、技术
交流、信息互动、业务咨询”等工作的服务平台。四是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成立为各县(市)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工作体会
一是今年来我“农协会”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得到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同。但在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同时,与上级“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在指导县(市)级农民合作经济的工作和销售等问题上不能平衡帮扶;协会刚成立,各项工作才起步,服务区域覆盖面不广,机制还不完善,环境还不够宽松。特别是兴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方面的作用还刚迈出第一步,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二是协会的工作离不开州社科联的工作指导和帮助,也离不了州供销合作社关心和支持。三是在州民政、商务等部门的监督下,才得以规范和有序的开展。
三、2012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培养。抓好对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大户的指导和信息交流,扩大他们带动农户的规模和提高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现代农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中坚作用。
(二)有序规范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帮助各种协会、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注册,章程完善、制度建立等
工作,使其正常开展农产品经营活动。二是推动普遍发展,根据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适时成立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有计划的组织,把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经纪人作为协会会员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充分发挥“农协会”的引领作用,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市场营销、科技、物资、信息等直接有效的服务,组织农民参加省级以上农博会、展销会、洽谈会,组织经验交流、技术考查,参加省社及国内大型企业组织的“千社千品”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服务三农”工作贡献。
(四)继续做好农产品信息收集处理和销售信息的发布工作。一是抓好农民实用技术、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信息服务,处理和收集文山本级城市农产品价格行情的信息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州供销合作网信息发布中心”这个工作平台,组织好我州特色农产品网上宣传和展示。三是维护好本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的产品认证和推荐工作。
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
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第五篇:农村经济组织论文
关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已被各级领导、学者和广大群众所认同。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生产落后、农村社会不繁荣、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以市场为导向,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和建设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农村加工业和其他社会事业,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许多政策措施。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
(一)农户进入市场必须依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逐步地形成了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格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家庭经营模式逐步暴露了它的局限性。目前的家庭经营模式,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要单家独户闯市场。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千家万户的生产者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农民只能销售初级产品而又得不到农民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带领农民走进市场,使农民的生产与市场有效地对接起来,联合起来共同走进市场。而要联合起来,就要组织农户建立合作组织,以合作组织或合作组织的联合组织为单位共同进入市场。
(二)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必须依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的依赖程度高,所以,这些企业就必然与农户发生以交易关系为主的各种关系。其中一类是由企业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平等交易模式,这种模式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或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户生产农产品,并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统一与企业交易。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是同一个利益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统一代表农户与企业交易,农民的利益得到相应的保障。当出现各种纠纷时,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统一代表农户与企业交涉,从而保护了农民的权益,为农产品基 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交易对象是农户所结成的合作组织,因此,可以避免因农户个体而产生的各种弊端,从而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展农村加工业和其他社会事业必须依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农村工业落后,农户大多数只能出售初级农产品,而且就地销售的现象也很普遍,农产品加工和运输所应产生的利润,自然流入到其他部门或其他人手里;农业生产资料也从非农经营组织购入,农户同样也失去了应得的一部分利润。在销售农产品和购入农业生产资料经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户正在失去不该失去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导致了农民收入低、无力创办农村加工业、无力购置运输工具,又在农业生产经营当中造成流失利润的恶性循环局面。解决的办法 只能是组织农户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共同销售农产品,共同购买生产资料,积累资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越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起到了很好的沟通协调和服务作用,促进了科技成果推广,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统一产品标准,提高农产品品质,从而有效的进行规模经营,为农民获取了更多的收益,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大。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认识上和理解上的误差。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目前还有不少人弄不清楚。从政府部门来看,乡镇、部门对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没有具体长远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多数农民对加入农产品行业协会热情不高,参与意识不强。从农民角度来看,有的认为既然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要放弃家庭经营,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有的一提起合作社就认为是搞过去的人民公社,认为又回到了过去“一大二公”的老路上。这些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不够优化。一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注册登记管理上存在问题。2006年10月31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决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性问题,但有些合作组织没有进行相关的注册,各合作组织管理混乱,不利于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序进行。二是政府引导支持力度不够。当地政府虽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给予一定财政支持,但资金非常有限。政府在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也是很有限的,使得合作组织发展中资金问题很严重。三是农村市场经济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没有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这严重阻碍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合作组织应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目前有些合作组织内部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还有些合作组织缺少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甚至有些组织即使有规章制度,但因自身或其他因素也根本不去执行,规章制度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这种现象造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混乱。三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有的合作组织太过于强调利益的分配,没有留足合作组织发展的基金,影响了合作组织进一步工作的开展。有的合作组织却不注重利益的分配,没有很好地做到盈余返还,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四是服务机制不健全。有些合作组织更多的是进行对外经营以获取利润,忽视了对农民的服务和协调工作的开展。从而使部分农民的利益受损,产生了农民不信任合作组织的现象,影响了合作组织的继续发展。
(四)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管理者素质不高。现在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都面临着人才缺乏、管理者素质不高的问题。合作组织的管理者有的是农民,他们缺乏市场运作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农业技术知识了解有限,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长远来看,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推广和示范工作,就是要让政府和农民对合作组织有一个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要利用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上级文件和有关要求的宣传,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负责人、养殖大户等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研究制定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意见,引导政府各部门树立扶持合作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要让农民明白,参加合作组织,不是走回头路,不是放弃农村家庭经营体制,而是尊重自愿,保护农民自身利益的举措。从观念上改变农民,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依法引导,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其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扶持和服务。但要必须始终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政府部门不能“越位”,必须依法引导。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三个始终坚持、三个正确把握”:即: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始终坚持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要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确把握基本原则,坚持民办、民营、民收益;正确把握法律规范,创新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
(三)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政府应抓紧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要通过召开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开辟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组织送法下乡,开展知识竞赛,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中要与有关部门加强配合,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要依法办事、严格要求,保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更多的扶持项目和资金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在信贷保险、税收减免、市场准入、人才引进等方面,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三是政府要继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四)理顺关系,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运行机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完善好以下几个机制: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其权力和义务。此外,要健全相应的劳动人事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顺利发展。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要严格限制股金分红,以防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改变性质、蜕变为少数人控制的企业。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收益要合理分配,合理提取发展基金,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要坚持为成员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的增加成员收入,做好盈余返还工作,让农民得到相应的收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促进合作组织的正常发展。三是搞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成为政府和农民的纽带,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农村政策,并把农民的意愿反馈给政府。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开展培训与服务、帮助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努力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要构建服务平台,组建农村合作经济专业网站,逐步实现联网,为每个合作组织打造网上信息交流、发布和营销平台。适时的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给予相关生产技术方面的指导。此外,采取“政府支持、部门协助”的方式,组织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和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对农产品的销售方面给予相关服务,提高农民收入。要搞好自我服务,增强凝聚力,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
(五)加强联合和合作,在经营上实行公司化运作。一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联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是要取代“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要发挥好纽带、桥梁作用,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成员按照企业要求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代表成员利益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开展结各谈判等等。这样,既可以降低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成本,又能有效 地提高农民地组织化程度,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二是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地联合。面对日
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各合作社要逐步从小型化、分散化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合作组织间要加强联合和合作,从单一经济向多元化新型合作经济发展,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合作组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合作组织在经营上要实行公司化运作。要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努力开拓融资渠道,解决合作组织自身资金短缺问题。合作组织要逐步实行公司化的治理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提高合作社组织的经营运作水平。此外,合作组织在做好对农户盈余返还工作的基础上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创利能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促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公司化经营顺利进行。
(六)切实提高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水平的高低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否经营成功的关键。国外的合作组织大多都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作为管理者,极大的促进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因此,我们也应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合作组织进行经营和运作。在当前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下,可以先聘请一些退休的有经验的管理者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和运作,这对促进现在的合作组织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要加快合作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专业管理者加入到合作经济组织之中,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顺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