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政策评述
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政策评述
2010-7-19
一、国务院公布九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4月6日,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我国将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在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淘汰落后产能既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已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而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作为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行政性手段必不可少,也需要不断完善官员考核机制、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但若想从根本上淘汰落后产能,必须不断地、有力地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的改革,使落后产能无利可图。否则,行政干预下落后产能的淘汰只能是暂时的,利益驱动下落后产能很快会卷土重来。
落后产能的淘汰和退出不可能凭一时之非常手段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唯有通过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依靠市场的自发机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才能建立起淘汰落后产能的最基本、最有力和最长效的机制。《通知》从完善政策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
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
4月8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9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培育保险市场、实施文化产权评估交易等具体举措,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2009年9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出台,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政策和加大金融支持。因此,《指导意见》实为从金融支持角度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的配套政策。
《指导意见》要求银行、证券和保险相关金融机构,均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全方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1)银行要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如并购贷款、应收账款质押、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权质押贷款等。(2)支持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上市。(3)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如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等。
《指导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将打破长期以来,以轻资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不通的困境,有利于文化企业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国务院出台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4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及加强市场监管。《通知》特别强调,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通知》还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
与此前的调控政策比较,《通知》在以下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对投机性购房需求的遏制是历年来最严厉的,投机者借贷炒房的路径被封;二是差别化的房地产财税政策有可能再次加强,非自住性购房和持有房屋税费加重的预期放大;三是土地“招、拍、挂”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将不再是单纯的价高者得。;四是借助股东的融资便利大打折扣,囤地、炒地房企的贷款、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将受限。
国务院此次调控政策的目的,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是表,预防房地产泡沫、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才是根本。此次调控对购房贷款的严控不仅仅是加大了投机者炒房的成本,更是掐断了投机者借贷炒房的路径,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部分二线城市,此类投机性购房者占较大比例。在收紧购房贷的同时,开发商借助股东融资、获得开发贷款和证券市场融资也有条件收紧。资金是房地产行业的命脉,购房贷和开发贷的同时收紧对开发商的资金状况会产生较大影响。
四、国务院确定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九大任务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会议确定了2010年重点改革任务。一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三是深化水、电、燃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实施城市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等处理收费制度;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六是协调推进城乡改革;七是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八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九是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可持续发展。
此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令人注目的地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提出,这与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的文章观点相呼应,谢旭人指出,将强化税收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是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这说明是从体制机制上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效的价格杠杆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对非公经济的鼓励引导,政策向民间资本的倾斜。由于民间资本的流动性优于国有体系,对其有效利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流动性过度投机,另一方面更能支持小企业摆脱筹集资金的瓶颈问题。
三是提出对户籍制度的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的最主要问题是城乡分治,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得到的国民待遇相差很大。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的问题解决了,农村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五、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完成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距2008年6月的17.5%的高点仅有一步之遥。
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回归,主要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数据显示,2010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回落至22.50%,正在向着17%的调控目标有序回落。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连续第2个月回落。
根据全年7.5万亿元新增贷款和全年均衡投放的要求,M2和M1增速将于第四季度回落至20%以内,这一态势将有助于减缓通胀压力并稳定通胀预期。央行这一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的原因可能是居高不下的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基础货币量增加,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情况下,如果不加以对冲,将不利于流动性的控制。
六、国务院通知要求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5月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通知》提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承担的任务,包括“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加快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和“实施节能减排预警调控”等14个方面。
《通知》指出,“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通知》同时提出,今年第三季度,国务院组成工作组,对部分地区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情况进行检查。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特别是节能的形势非常严峻,全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与“十一五”20%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在国务院提出的种种节能减排措施之中,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之下,能源资源价格改革2010年将提速,包括天然气价格改革、阶梯式电价和资源税改革等。
七、“新36条”出台,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未禁止行业
5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新36条”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其政策效果值得期待。首先,经济危机或萧条往往是孕育新一轮增长动力的时机。其次,“新36条”有望带动一批投资热点出现。再次,我国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迫切性更加明显。此外,在国家提出严控新增项目投资的背景下,“新36条”有望接过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接力棒。2010年1-4月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6%,远远低于地方项目和民营投资增速。再加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逐步被各界重视,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而近期的楼市调控也有可能影响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如果民营投资升温,无疑将成为相关经济领域的一大亮点。
同时,“新36条”增加和细化了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领域,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意义。这份被经济界人士称为“新36条”的重要文件,意在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有利于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经济各自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经济体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必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国务院批准长三角规划,2015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
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九、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范围增加河北等19个省市
6月3日,商务部、财政部、环保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家电以旧换新推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决定,自2010年6月1日起,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国。
实施近一年的首轮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原定2010年5月底到期,由于市场反应良好,截至2010年5月23日,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500亿元,作为国家着力推动的家电以旧换新在刺激消费方面功不可没,政策拉动家电消费作用进一步显现。2010年初,三部委已联合下发文件,要求未开展以旧换新试点的27个省市提出申请意见。此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范围的扩大,19个省市虽然经济欠发达,但规模效应明显。乐观预见,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延时扩容,将直接拉动家电行业的消费高峰。
十、央行推进人民币汇改,增强汇率弹性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
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当前我国进出口渐趋平衡,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显著下降,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十一、取消钢铁等部分两高商品出口退税
6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7月15日起,中国将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406个税则号商品的出口退税。
这是中国自2008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首次对这一政策进行反向调整。根据两部门通知,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涉及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银粉、酒精、玉米淀粉、农药、医药、化工产品、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等共计406个税则号。
从两部门列出的取消出口退税商品清单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控主要针对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此举是5月初国务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以来,政府出台的又一“铁腕”调控举措。从前期频繁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到此次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如此大力度政策调控更加凸显决策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图。
优化贸易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是我国近年来一以贯之的政策取向。早在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即出台措施调整和取消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其中553项是“两高一资”产品。此次调整延续了危机之前的调整,这意味着被金融危机暂时打乱的调整步伐将逐步回归常态。
根据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商品清单,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此次调控目的性很强,对于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无疑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两高”产品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产生了大量污染,并增加了贸易摩擦,对其进行调控势在必行,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后,运用更为有效的经济手段,无疑可以避免一些过剩的产能转向出口。在外贸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这一力度空前的调控措施更加突显我国决策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促“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的决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
第二篇:2013年第二季度饭店经营数据统计评述
2013年第二季度饭店经营数据统计评述
二季度参与统计的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56.57%,平均出租率同比2012年二季度的66.71%下降10.14%,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53.71%提高了2.86%。二季度平均房价为362元人民币,其中散客平均房价为408.11元人民币。平均房价同比2012年二季度的457元人民币降低了95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453元人民币下降了91元人民币。
二季度饭店单房平均收益为211元人民币,同比2012年二季度的单房平均收益303元人民币下降了92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244元人民币下降了33元人民币。
二季度客房收入比为38.87%,同比2012年二季度的44.63%降低了5.76%,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39.92%降低了1.05%;餐饮收入比为46.19%,同比2012年二季度的43.27%上升了2.92%,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46.03%提高了0.16%。二季度饭店平均食品成本率为43.04%,同比去年二季度的44.23%降低了
1.19%,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45.13%降低了2.09%;平均酒水成本率为39.28%,同比去年的37.19%上升了2.09%,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37.52%上升了1.76%;平均人工成本率为30.23%,同比去年的25.40%提高了4.83%,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35.26%降低了5.03%;平均能耗成本率为12.52%,同比去年的8.45%提高了4.07%,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13.08%降低了0.56%。
二季度员工平均流失率为17.49%,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4.58%上升了
2.91%,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13.52%上升了3.97%。
分项统计:
二季度自行管理的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4.63%,同比去年二季度的66.92%下降了12.29%;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53.99%提高了0.64%。平均房价为296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472元人民币下降了176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421元人民币下降了125元人民币;单房收益为167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305元人民币下降了138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228元人民币下降了61元人民币;员工流失率为19.00%,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5.25%上升了3.75%,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14.94%上升了4.06%;员工平均月薪为2073.16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2463.85元人民币下降了390.69元人民币。
二季度国内公司管理的饭店平均出租率为60.13%,同比去年二季度的66.21%下降了6.08%;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53.3%提高了6.83 %;平均房价为454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406元人民币上涨了48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474元人民币下降了20元人民币;单房收益为269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272元人民币下降了3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252元人民币上涨了17元人民币。员工流失率为13.82%,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3.51%上升了0.31%,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12.09%上升了1.73%;员工月薪为2377.02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2413.83元人民币下降了36.81元人民币。
二季度国际公司管理的饭店平均出租率为62.03%,同比去年二季度的69.47%下降了7.44%,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54.25%提高了7.78%;平均房价为681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765元人民币下降了84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558元人民币上涨了123元人民币;单房平均收益为427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546元人民币下降了119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307元人民币上涨了120元人民币。员工流失率为18.17%,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5.56%上升了2.61%,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12.61%上升了5.56%。员工平均月薪为2855.24元人民币。环比2013年一季度的2715.64元人民币上涨了139.60元人民币。
二季度五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5.24%,同比去年二季度的60.35%下降
5.11%,环比今年一季度的49.00%提高了6.24%;平均房价为636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666元人民币降低了30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605元人民币上涨了31元人民币;单房收益为360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414元人民币下降了54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306元人民币上涨了54元人民币。
二季度五星级饭店员工流失率为15.24%,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3.32%上升了1.92%,环比今年一季度的12.31%上升了2.93%;员工平均月薪为2577.23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2651.11元人民币降低了73.88元人民币。二季度四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8.44%,同比去年二季度的68.78%下降了10.34%,环比今年一季度的56.77%提高了1.67%;平均房价为367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412元人民币下降了45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417元人民币降低了50元人民币;单房收益为222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289元人民币下降了67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240元人民币下降了18元人民币。
二季度四星级饭店员工流失率为17.76%,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5.12%提高了2.64%,环比今年一季度的15.34%上升了2.42%;员工平均月薪为2262.84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2494.63元人民币下降了231.79元人民币。
二季度三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4.38%,同比去年二季度的78.74%降低了24.36%,环比今年一季度的60.76%下降了6.38%;平均房价为196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260元人民币降低了64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267元人民币下降了71元人民币。单房收益为109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73元人民币下降了64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141元人民币下降了32元人民币。
二季度三星级饭店员工流失率为16.6%,同比去年二季度的14.13%上升了2.47%,环比今年一季度的9.7%上升了6.9%;员工平均月薪为1904.55元人民币,环比今年一季度的2174.88元人民币下降了270.33元人民币。
第三篇:总部经济政策
北京:
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大利用外资力度,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市进行投资,发挥首都资源优势,促进首都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外跨国公司在本市行政辖区内设立的具有地区总部性质或职能的企业(以下简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跨国公司在本市行政辖区内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由市对外经贸委负责认定。
第四条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本市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用于在本市进行资本性再投资的,可在税法规定的再投资退税基础上,由市财政按照其实际上缴地方的企业所得税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免征地方所得税。
第五条 在国家外贸商品类别规定的范围,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依法取得经营其所属生产性企业产品的出口权及自用设备的进口权。
第六条 支持具备条件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本市依法设立合资外贸公司和合资批发企业。
第七条 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本市依法设立经销公司,销售其境内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
第八条 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本市依法设立财务公司,向其投资的企业提供财务支持。
第九条 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本市依法设立投资性公司和投资股份公司,根据国家政策,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时,可以适当放宽其经营范围。
第十条 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银行除开设外汇资本金账户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一个以上的外汇帐户,并保留较高的外汇结算帐户限额。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可以依法在境内划转外汇资金。
第十一条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根据实际需要,经海关批准,可以设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
第十二条 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京设立所属的研究开发机构、培训机构、技术支持中心等机构。有关部门优先办理其立项、规划、可行性研究、登记、开工建设等事项;并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前提下,可以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并按程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第十三条 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所属的研究开发机构从外省市引进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确属本市紧缺的中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市对外经贸委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可以办理调动手续。
第十四条 市公安部门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高级职员中的中国公民优先办理5年因
私护照;为其中的香港、澳门同胞优先办理一年暂住及一年多次往返签证,并根据实际需要,为其中的台湾同胞优先办理1至5年暂住及多次往返签证;为其中的外国人优先办理居留延期和多次往返签证。
第十五条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在本市投资企业所需的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设施,市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供应,其供应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政策享受国内企业的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 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在本市投资企业的外方高级管理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对其家属的出入境、居留、子女入学等问题提供帮助。对为本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在本市投资企业的外方高级管理人员,予以表彰。
第十七条 跨国公司为设立地区总部而成立办事处和投资性公司,市有关部门将积极、优先、从速审批和申报。北京市外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加强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联系,并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在本市的投资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及代理服务(公民因私出入国境事项除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遇到具体问题,本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帮助解决。
第十八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对外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
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2008年7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市设立地区总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是指在境外注册的母公司在本市设立的以投资或者授权形式,对在一个国家以上的区域内的企业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唯一总机构。
跨国公司可以以独资的投资性公司、管理性公司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组织形式,设立地区总部。
投资性公司,是指跨国公司按照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设立的从事直接投资的公司。
管理性公司,是指跨国公司为整合管理、研发、资金管理、销售、物流及支持服务等营运职能而设立的公司。
第三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范围内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下简称“地区总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外资委负责地区总部的认定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对地区总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工商、财税、外事、公安、劳动保障、人事、出入境管理、外汇管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地区总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五条(认定条件)
已经设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可以直接申请认定为地区总部。
管理性公司申请认定地区总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母公司的资产总额不低于4亿美元。
(二)母公司已在中国境内投资累计缴付的注册资本总额不低于1000万美元,且母公司授权管理的中国境内外企业不少于3个;或者母公司授权管理的中国境内外企业不少于6个。
(三)管理性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美元。
第六条(申请材料)
申请认定地区总部,应当向市外资委提交下列材料: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地区总部基本职能的授权文件;
(三)公司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及验资报告(均为复印件);
(四)母公司在中国境内所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及营业执照(均为复印件);
(五)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对拟任地区总部法定代表人的授权文件和拟任地区总部法定代表人的简历及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身份证明为复印件);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前款规定未列明提供复印件的,应当提供文件的正本。
第七条(审查)
市外资委应当在收到申请书等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认定或者不予认定的决定。予以认定的,应当颁发认定证书。
第八条(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
地区总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从事下列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
(一)投资经营决策;
(二)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
(三)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
(四)国内分销及进出口;
(五)货物分拨等物流运作;
(六)承接本公司集团内部的共享服务及境外公司的服务外包;
(七)员工培训与管理。
地区总部因经营需要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审批和登记便利。
第九条(资助和奖励)
新注册的投资性公司和管理性公司经认定为地区总部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开办和租房的资助。
地区总部具有经营管理、资金管理、研发、销售、物流及支持服务等综合性的营运职能,且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取得良好效益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奖励。
地区总部的法定代表人等高级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地方政府的奖励。
资助和奖励的具体实施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资金管理)
地区总部可以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管理体制,对自有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涉及外汇资金运作的,应当按照有关外汇管理规定执行。符合条件的地区总部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参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境外放款等试点业务。
投资性公司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可以设立财务公司,为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企业提供集中财务管理服务。
第十一条(简化出入境手续)
对因商务需要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地区总部的中国籍人员,提供出境便利。
地区总部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1至5年多次入境有效、每次停留不超过1年的访问签证;有关临时来本市的外籍人员,应当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入境签证,时间紧迫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申请口岸签证入境。
对需要在本市长期居留的地区总部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3至5年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许可。
地区总部的法定代表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被优先推荐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第十二条(简化就业许可手续)
地区总部需要在本市就业的外籍人员,可以向市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一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和《就业证》。
第十三条(人才引进)
地区总部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引进国内优秀人才的,可以优先办理本市户籍。
第十四条(提供通关便利)
对符合条件的地区总部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为其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便利。
地区总部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和分拨中心,进行物流整合的,海关、外汇、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对其采取便利化的监管措施。
第十五条(参照适用)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本市设立地区总部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海珠区
关于加快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加快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对总部企业纳税大户的奖励
(一)资金奖励
1、在本区认定的重点总部企业中,上纳税额排名前30位,对区财政贡献额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以下类推)且同比上年增长幅度超过10%的,按超出10%以上部分的10%给予奖励,最高限额50万元。本项奖励不适用于新总部企业。
2、对区财政贡献特别大的,或者受市级以上政府奖励的重点总部企业,区政府给予特别奖励,具体奖励金额由区总部办报请领导小组决定。
3、区总部办牵头,区经贸局、区统计局、区财政局,海珠区地税局、海珠区国税局负责,于每年6月联合审定重点总部企业纳税大户前30名的名单,核算有关企业上两个对区财政贡献情况。区总部办会同区财政局根据核算情况提出奖励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后,由区财政局根据审批意见将奖励资金划拨到受奖重点总部企业。
4、奖励情况由区政府向社会公布。
(二)义务教育优质学位奖励
1、本区认定的重点总部企业中,上对区财政贡献100万元以上,且对区财政贡献额同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免费提供区属省、市一级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学位共两名,区属区一级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两名。
2、该学位仅适用于重点总部企业本部或其管理的下属机构全职员工的子女,并且必须在当办理,不予结转下一。
3、重点总部企业原则上须于每年3月向区总部办提出预留学位申请,由区总部办会同教育局给予安排;预留学位保留至6月份。
二、鼓励发展新总部企业
(一)新重点总部企业是指被认定为重点总部企业但在本区进行税务登记注册未满两周年的企业,包括新办或迁入企业。
(二)新重点总部企业,按照其在我区进行税务登记后第一个完整纳税对区财政贡献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限额30万元。上半年在我区进行税务登记的,经企业申请,可按该对区财政贡献额的10%核发奖励,最高限额30万元。对区财政贡献特别大的企业,奖励限额可适当提高;受市级以上政府奖励的总部企业,区政府可发给特别奖,具体奖励金额由区总部办报请领导小组另行决定。
(三)迁入我区的重点总部企业,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首次认定后,可按注
册资本0.1%发给搬迁费,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四)区总部办牵头,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海珠区地税局、海珠区国税局、海珠区工商分局负责,于每年6月联合确定新总部企业名单,核算其对区财政贡献情况。区总部办会同区财政局根据核算情况提出奖励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后,由区财政局根据审批意见将奖励资金划拨到受奖新总部企业。
三、总部载体建设扶持
(一)本区扶持的总部载体对象是在本区注册的企业在本区投资新建5万平方米以上高级写字楼、升级改造(含由工业厂房、仓库等非办公用途物业改造)2万平方米以上高级写字楼,且项目建成后入驻企业90%以上在我区办理税务登记的项目。
(二)总部载体建设扶持措施采用项目申报制度。项目启动前,建设开发主体必须向区经贸局申报总部载体项目登记,提交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策划书、建设主体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资料,并书面承诺项目建成后入驻企业90%以上在我区办理税务登记。由区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接到完整申报资料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三)对已登记的总部载体建设项目,给予规划、建设等方面政策扶持。经企业申请,领导小组或受其委托的区总部办可召集规划、建设、国土房管、消防、城监、环保、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基本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支持总部载体项目建设,将其纳入城市重点建设项目,采用绿色通道审批模式,加快办理。区发改部门应积极协助将总部载体项目纳入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
(四)对已登记的总部载体建设项目,建成后由区总部办牵头审核,达到甲级写字楼标准,且承诺进驻企业一半以上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报请区政府认定为“海珠区总部企业基地”并授予牌匾,有效期3年。期满后,入驻企业使用面积占基地总面积80%以上,且已入驻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超过50%并且都在我区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的,由区总部办报请区政府重新认定并授予牌匾(有效期3年)。
(五)本方案颁布实施之前已经启动建设、建成的总部载体项目,符合有关条件的,可以申请补办登记、认定手续。
(六)总部企业基地可享受如下扶持政策:
1、预约工商、税务、消防、卫生等审批部门上门为其引进的大型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提供有关审批事项咨询服务,有关职能部门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落实,并安排专人跟踪后续服务。
2、入驻企业使用面积占基地总面积80%以上,且已经入驻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超过50%并且都在我区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的,按照每平方米10元给予项目开发主体资金补助,最高补助资金不超过30万元。项目开发主体必须在基地首次挂牌3周年内,于每年4月底前向区总部办提出项目资助申请,提交申请报告、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入驻企业情况及工商、税务登记资料。区总部办和区财政局负责,海珠区工商分局协助,于每年5
月上旬联合审核企业申报资料,提出资金扶持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后,由区财政局根据审批意见将扶持资金划拨到开发主体。
四、为重点总部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五、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深圳:
一、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总部经济的扶持力度
(十六)制定总部企业认定标准。根据深圳的产业政策,参照国内外通行惯例,合理划分总部企业类型,制定不同类别的总部认定标准。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优势企业,建立科学的梯度扶助机制,明确分类扶持政策。
(十七)设立总部经济发展资金专项。加大对总部经济资金扶持力度,自2008开始,在市政府产业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发展总部经济专项,纳入深圳产业发展资金计划,在企业总部的设立、办公用房、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十八)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资源,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总部企业积极利用外资,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鼓励总部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发行债券、引进创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十九)实施积极的土地支持政策。加强总部企业用地保障,将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满足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用地需求。企业总部需购置和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根据总部类型,给予必要的资助。加快园区功能置换,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综合工贸园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生产环节外迁的企业将管理、物流、销售总部留驻综合工贸园。
(二十)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人才。加大总部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总部人力资源贮备库,打造人才高地。构筑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总部企业接受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和技能人才实行优先保障和绿色通道制度。鼓励和协助总部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培训机构建立人才培训的渠道与平台,在重点领域积极引进境外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和项目。鼓励总部企业配合标准化建设开展专业化认证培训。
二、提供便利措施,为总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十一)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对话沟通。建立市长与总部企业对话机制,举办“市长—CEO对话会”。市企业家服务机构对总部企业实行常态化服务,定期与总部企业进行沟通。建立专人、专线联系制度,随时倾听总部企业诉求,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机制,及时提供有效应对和救助服务。
(二十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新办企业总部办理注册登记时,属法律、法规规定应进行前置审批的事项,实行前置审批部门预核和企业承诺制。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纳入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名单,重大产业项目享受市重大项目便利直通车服务。
(二十三)总部企业人员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计划。结合国内和国际培训,积极为总部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岗位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和总部企业的需求,举办有关国家和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形势、有关法律法规、WTO专业知识、国外反倾销态势、国际经贸惯例等业务知识培训。
(二十四)为总部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总部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享受“红色通道”专柜服务。对于总部企业或项目,实施标准化分类通关模式,优先纳入客户协调员企业制度或高信誉企业模式的便捷通关通道,实行前推后移式通关监管管理。积极为企业做好政策辅导、通关业务咨询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推动口岸“大通关”进程,实现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数字化监管和信息化服务,提高出入境人流、物流效率。
(二十五)建立异地深圳企业服务机制。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以政府协调为依托,组建异地深圳企业服务机构,加强与各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开拓异地市场中的问题,把政府服务贯穿于区域合作全过程。推进政府服务前移,主动接洽,为拟来深圳投资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十六)提供高层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便捷服务。人事、外事、公安、劳动等部门优先办理企业总部人员的因公出境申请,积极为企业总部申办深港两地车牌照提供支持和服务。对企业总部聘用的管理人员及家属办理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其家属优先办理入户手续。主动为总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
三、推进区域合作,拓展总部企业市场空间
(二十七)深入推进深港合作。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推进深港两地在金融、贸易、航运、中介等服务领域的合作。探索开展银行离岸业务、同城同币结算、资格互认和联合监管,加深两地在金融基建、人民币业务、后勤支援服务、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创新、保险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信息共享,加大对新设立的香港企业的服务。开展深港协同招商,促进深港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十八)鼓励企业参与区域合作。加快实施“南融北联东补西通”的合作策略,以深港合作为核心,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基础,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开拓异地市场。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经济发展和东北经济振兴。积极发展深圳异地工业园,稳妥推进加工企业转移生产环节,实现管理与生产的空间分离。充分利用高交会、文博会及其他国际性和区域性展会,组织总部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以及市政府组团的国内经贸科技类会展。
(二十九)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引进总部企业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重点,以更好服务于自主创新、服务于循环经济、服务于生态市建设为目标,以引进总部企业为核心,力争实现在弥补产业链条缺失、引进高端服务业项目、拓展招商引资来源等方面的重点突破,实现招商引资向提升质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发挥深圳作为招商平台的作用,鼓励总部企业开展招商活动和业务推广。
(三十)鼓励品牌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本市跨国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境
外投资及工程承包,开展跨国并购、跨国经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行业协会整合行业的整体力量在国外建立营销渠道,通过设立境外加工企业、建立海外零售网点和进入国外主流流通网络等形式,拓展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搭建政府合作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经贸洽谈会和展销会,指导企业制定“走出去”发展战略。对于符合国家有关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持条件的总部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积极推荐我市总部企业参与国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
四、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发展总部经济工作机制
(三十一)建立总部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政府领导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审核有关资助和奖励,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十二)加强政策协调。制定《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和《深圳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我市现有扶持和补助等优惠政策涉及总部企业的,按原政策确认后,报联席会议统一审核发布。市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按照总部经济的总体发展要求,提出和细化配套政策和便利措施,纳入全市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
(三十三)加强总部经济运行分析和监管。依法健全总部企业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总部企业统计分析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及总部企业联系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总部经济发展状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维护产业和经济安全。
(三十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做好总部企业的引进、培育、资格评定等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总部企业健康发展。
(三十五)加强总部经济研究和宣传。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要加强总部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高把握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宣传媒体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总部经济的政策、作用和进展情况,在全市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0 0八年一月三日
青岛
市北区鼓励参与青岛中央商务区招商引资的暂行规定
为加快青岛中央商务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鼓励参与青岛中央商务区招商引资暂行规定如下。
一、青岛中央商务区内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电信、信息服务和咨询等行业。积极吸引国际组织机构、国外跨国公司总部、各级对外经贸机构、国际知名中介事务所、商会组织和外商代表机构等入驻青岛中央商务区。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进行金融、保险等行业对外开放试点;鼓励外资金融、保险机构在中央商务区内按照国家规定开办相关金融业务。
二、鼓励国外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央商务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分销中心等机构。在商务区注册的国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自营业之日起,其上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财政实际所得部分,前2年按50%比例予以奖励,后3年按25%奖励。
三、鼓励在青岛中央商务区建设和经营商务楼。建设和经营商务楼,其上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财政实际所得部分,前2年按50%比例予以奖励,后3年按25%奖励。
四、在青岛中央商务区新办企业,一次性购买商务楼房款在500万元以上的,自营业之日起,其上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财政实际所得部分,前2年按50%比例予以奖励,后3年按25%奖励。
五、在青岛中央商务区一次性租赁商务楼面积在1000平方米且租赁合同期在5年以上的新办企业,自营业之日起,其上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区财政实际所得部分,前2年按50%比例予以奖励,后3年按25%奖励。
六、在青岛中央商务区注册的科技企业,享受国家、省、市的有关科技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七、奖励为中央商务区引进项目的中介人。引进项目资金到位后,以实到资金(人民币)为基数,按以下标准奖励:
400万元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为8‰; 1000万元以上至4000万元(含4000万元)为6‰; 4000万元以上至8000万元(含8000万元)为5‰; 8000万元以上至2.5亿元(含2.5亿元)为4‰; 2.5亿元以上至4亿元(含4亿元)为2‰; 4亿元以上至8亿元(含8亿元)为1.5‰; 8亿元以上为120万元。
八、引进商务楼建设项目的中介人奖金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提高1个千分点,其最高奖励金额提高到150万元。
九、对招商引资项目中介人的奖励范围,不包括中纪办〔2001〕220号文件规定不应适用地方政府对引进资金、项目的物质奖励政策的人员。
十、对青岛中央商务区内企业的奖励由区财政部门审核和实施。
十一、青岛中央商务区招商引资中介人的奖励程序是:
1.招商引资项目洽谈成功后,由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确认项目中介人,报区招商局审核。引进商务楼建设项目由商务区管委会确认。
2.项目资金到位后,由商务区管委会会同区招商局根据本规定确定奖励人员和奖励金额。
3.商务区管委会将奖励意见报区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后,按程序对中介人实施奖励。
十二、按照优质、高效服务的宗旨,为投资者建立专门的一条龙服务部门,从立项、审批、注册到开业投产的全过程,协助项目单位无偿办理各种手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收取的费用除外),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和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
在各项报批资料、手续完备的情况下,在市、区各职能部门规定的审批时限内,尽量缩短办理项目工程建设和企业注册各项手续的时间。
十三、设在青岛中央商务区内经有关部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急需的国内外高级商务人才,可按本市有关规定办理《工作居住证》或常住户口;对外籍人员子女入学,可按照青岛市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到青岛中央商务区内企业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保留其原按国家规定明确的身份,并在今后的流动中予以承认。被聘用到青岛中央商务区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其人事档案由区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管理。
十五、在青岛中央商务区建设国际化医疗、教育机构及其它生活服务设施,创造有利于国际商务人士工作、生活的人文环境。
十六、本暂行规定由青岛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十七、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青岛:莱西 税收优惠
⑴新办的经营期10年以上的生产性企业,自获利起,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除享受“免二减三”优惠外,后3年再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实际上缴所得税全部数额、后5年上缴所得税50%予以资金扶持。企业自投产之日起,由同级财政部门按企业第1年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部数额,后2年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50%给予资金扶持;被认定为青岛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前2年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部数额和后3年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50%给予资金扶持。⑵帮助企业最大限度获得国家投资政策的支持,争取列入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使用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已设立的鼓励类、限制乙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在原批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内,利用投资总额以外的自有资金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⑶新办工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2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上缴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的全部数额给予资金扶持。⑷进入园区的餐饮娱乐、商业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服务业项目,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前2年上缴所得税全部数额、后3年上缴所得税50%和第1年上缴营业税全部数额、后2年上缴营业税50%给予资金扶持。⑸投资水、电、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自获利起,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前5年上缴所得税全部数额、后5年上缴所得税50%给予资金扶持。⑹投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自投产之日起,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前2年上缴的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全部数额,后3年上缴的农业税、农
林特产税50%给予资金扶持。
收费优惠
⑴对新建企业,在投产前的审批、建设过程中免收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⑵新建企业自投产之日起,行政性收费前2年免收;第3年到第5年,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按下限收取,省、青岛市规定的收费项目按实际上缴数额收取;以后按市政府《关于印发莱西市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收费工作意见的通知》(西政发[1997]21号)执行。⑶新建企业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减按20%收取。
天津
天津市促进企业总部和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
各委办局,各区县财政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鼓励境内外企业到我市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支持金融业加快发展,经市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制定了《天津市促进企业总部和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第一条为促进我市经济加快发展,鼓励境内外企业来本市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大力发展金融业,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总部或地区总部,是指境内外企业在本市设立的以投资或授权形式,对多个区域内的企业、机构行使管理或服务职能的唯一法人机构。
外国跨国公司以独资的投资性公司、管理性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在本市设立地区总部。
在本市设立的地区总部,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母公司的资产总额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
(三)母公司已在中国投资累计总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四)在中国境内外投资或者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3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
(五)实行统一核算,并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符合本条规定的外商管理性公司注册资本应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第三条对在本市新设立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含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2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以下、5亿元人民币(含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15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以下、1亿元人民币(含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人民币。
第四条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在本市投资企业所需的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设施,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供应,供应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政策享受本
市企业的同等待遇。
第五条总部或地区总部引进外省市和出国留学人员及外方高级管理人才,需解决本市常住户口或本市居住证的,可向人事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予解决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或本市居住证,其子女入园、入学可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六条总部或地区总部按照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可税前扣除并免征个人所得税。总部或地区总部职工按照不超过其工资总额15%的比例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七条总部或地区总部聘任的境外、国外高级管理人员,按规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高于境外、国外的部分,由同级财政部门返还其已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
第八条对金融企业在本市规划的金融区内新购置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九条对在本市新设立的金融企业,自开业起的三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减半返还营业税;自盈利起的三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全额返还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新购建的自用办公房产,免征契税,并免征房产税三年。
第十条在2010年底前,金融企业向本市中小企业、个人和农户发放贷款和扩大集合信托规模,年末余额每增加1亿元,由市财政资助15万元。
第十一条对金融企业连续聘用2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指符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人员),在本市行政辖区内第一次购买商品房、汽车或参加专业培训的,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上一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奖励,累计最高奖励限额为购买商品房、汽车或参加专业培训实际支付的金额,奖励资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奖励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
第十二条本规定由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重庆:
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06〕114号)精神,进一步做大做强重庆金融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金融机构总部是指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注册地址在重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总部。金融机构地区总部,是指直接隶属于法人机构,单独设立的业务总部,并以重庆为中心,管理周边省市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市级机构,是指管理全市范围业务和分支机构非法人金融机构。
本细则所称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获得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资格认定,担任金融机构市级机构及以上法定代表人、对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权或对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的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行长、总经理、副行长、副总经理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责的人员。
第三条 鼓励金融机构落户重庆,对在渝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对金融机构总部,注册资本在10亿元(含10亿元)以上的,奖励1000万元;注册资本5亿(含5亿元)―10亿元的,奖励800万元;注册资本2亿(含2亿元)―5亿元的,奖励600万元;注册资本2亿元以下的,奖励500万元。
(二)对金融机构的地区总部、市级机构,营运资金在2亿元(含2亿元)以上的,奖励500万元;1亿(含1亿元)―2亿元奖励300万元;1亿以下的奖励200万元。
(三)以上一次性奖励主要针对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一次性奖励由市政府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根据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金或营运资金、从业人数、纳税情况等方面因素综合评定,给予适当奖励。
第四条 鼓励金融机构入驻中央商务区。金融机构在中央商务区内购置的办公用房,对市级机构及以上的管理机关自用部分按每平方米100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享受补助的办公用房,5年内不得对外租售。
第五条 鼓励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来渝发展。交流到本市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市区域内享受一套商品房购房契税的等额补助。
第六条 帮助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解决子女就读问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交有关材料后,由市、区县(自治县)教育主管部门就近安排在市、区县级公办学校就读;对在高中教育阶段就学有实际困难的,由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七条 对新设立或迁入金融机构的奖励,由市政府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审核后,市财政局一次性支付。具体支付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政府金融办制定。
第八条 对入驻中央商务区金融机构的购房补助资金和对交流来渝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商品房购房契税补助资金由金融机构入驻区县(自治县)全额一次性支付。具体办法由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并实施。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政府金融办负责解释,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重庆(万州区)
万州区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总部经济”发展
优惠扶持对象包括新设立在该区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总部及区域研发生产中心、销售中心、金融和采购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
一是注册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5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自注册登记日起5年内,按实际上缴税收地方财政实得部分的50%分给
予企业奖励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
二是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引进入驻的总部企业或分支机构,属生产型企业的,按投产之日起一个内缴纳税收地方财政实得部分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属于流通服务型企业的按营业之日起一个内缴纳税收地方实得部分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
三是凡在该区新设立的总部或实行独立核算纳税的分支机构,除享受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对口支援的国家及重庆市外来投资政策外,同时享受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等优惠政策。
杭州: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对从市外引进、在杭州设立的各类企业总部(不包括房地产企业),根据其年地方财政贡献环比增长额,自开业之日起实行3年期的财政奖励。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8000万元(不含)的,实行30%的财政奖励;注册资金在8000万元以上的,实行40%的财政奖励。奖励期满后,按杭州市促进大企业集团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执行。对从市外引进的房地产企业总部,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视其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符合产业导向,进入总部集聚区建设总部大楼、租赁购买写字楼的总部,视其对地方财政贡献能力给予适当补贴。奖励、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和所在区、县(市)按财政体制分成比例分担。
(二)来杭总部设立科研中心的,其用地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鼓励企业建立和引进研发机构实施办法的通知》(杭政办〔2006〕25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经市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审查并报市政府批准为总部用地的地块,可采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为保证总部用房作为总部经济发展的载体,对已约定为总部办公用房部分不得分割转让。
(四)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研发性总部及进入杭州高新开发区的企业总部,经认定后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
(五)从低收取总部企业的行政管理性收费。进入杭州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及钱江新城区块的总部企业,免收其属市级执收和有权减免的行政性收费。
(六)总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在5县(市)设立生产基地,参与西部大开发、“山海协作工程”等,符合杭州政策导向的,可优先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
(七)总部企业可参加杭州市劳模、先进等评选活动。市有关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总部企业负责人旁听。
(八)允许有条件的集团总部建立相应专业的评审委员会,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集团公司总部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职务任职资格。
(九)企业总部负责人及家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需办理户籍入杭的,按照市政府《关于鼓励来杭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2001〕6号)执行。
(十)新引进总部的企业负责人未成年子女入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照顾安排。
(十一)总部企业引进人才进入绿色通道。其高层管理人员要求柔性流动到杭州工作的,给予办理人才居住证,享受相关市民待遇;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杭州市引进人才专项用房;引进的有突出贡献人才可按相关规定申购杭州市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
(十二)对促成市外企业总部进驻杭州的个人(不包括公务员)或中介组织,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外地来杭投资项目引荐者实行奖励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01〕6号)及补充意见的规定给予奖励。
厦门: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境内外企业在厦门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鼓励境内外企业来厦设立地区总部,将厦门建设成区域性企业总部的基地,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境内外企业在厦地区总部,是指在厦门设立的以投资或授权形式,对多个区域内的企业、机构行使管理或服务职能的总机构。第三条 境内外企业在厦门市设立的地区总部,符合所属行业以下全部条件者可申请享受本规定的各项鼓励政策:
一、制造业
(1)在厦门市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制造业企业;
(2)在中国境内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2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3)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2亿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下同);(4)母公司在厦门市投资总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
二、金融业
(1)在厦门市新注册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2)拥有跨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务;
(3)母公司资本金总额,银行和保险机构不低于4亿美元,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低于8000万美元;
(4)母公司在中国境内投入资本金,银行、保险机构不低于1亿美元,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低于2000万美元。
三、工程、会计、法律中介服务业
(1)在厦门市新注册的工程咨询(设计、咨询、监理等)、会计服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机构;
(2)在中国境内(不含厦门市)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少于2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3)母公司资产总额,工程咨询机构不低于1000万美元,会计、法律中介服务机构不低于500万美元。
四、旅游和会展服务业
(1)在厦门市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服务机构、会展服务与代理机构;(2)在中国境内(不含厦门市)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少于2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3)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 500万美元。
五、物流和商贸业
(1)在厦门市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航运公司、物流公司(包括采购中心、营销中心、配送中心等)、商贸企业(以异地采购货源且异地出口报关为主的企业除外);
(2)在中国境内(不含厦门市)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少于2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3)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
第四条 厦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计委)负责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享受本规定各项鼓励政策的在厦地区总部进行认定。
第五条 在厦地区总部企业向市计委申请认定时,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地区总部及履行基本职能的授权文件;
三、母公司的资信证明文件、注册登记文件及法定代表人证明文件;
四、母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及营业执照;
五、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对拟任地区总部法定代表人的授权文件和拟任地区总部法定代表人的简历及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 市计委收到在厦地区总部企业的申请材料后,在30日内,分别会同本市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为享受本规定鼓励政策的在厦地区总部企业(以下简称“总部经济企业”)的认定。
第七条 总部经济企业可在鹭江道、湖滨北路外贸仓库段、金尚路北段、会展中心周边及岛外区域等本市统一规划的商务集中办公区内,申请建设自用的办公楼,其申请地块经公示后,由市政府批准以协议方式出让建设用地。协议出让的项目不能擅自改变其原有用途。
第八条 由市政府在本规定第七条所列的商务集中办公区内,划出部份地块,以征地拆迁成本加配套费为挂牌底价,面向社会挂牌出让专门用于建造商务办公楼的建设用地。
第九条 通过本规定第七条或第八条获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必须按城市总体建设规划要求,以每平方米建筑造价不低于3000元(不含室内装修)和规定的容积率、建筑立面要求及建设年限,按时完成建设。建成后不能对外销售、出租或分割抵押。
第十条 由市、区两级财政根据总部经济企业在厦形成的利润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补贴年限为五年。
著名跨国公司、境内外较大金融机构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来厦设立地区总部的,可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
财政补贴比例和奖励资金额度由市、区政府根据总部经济企业对市、区两级财政的贡献情况具体确定。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和奖励资金限用于企业在厦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第十一条 总部经济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享受以下出入境便利:
一、中高级职员中的中国公民可在厦办理因私护照;
二、香港、澳门同胞可办理1至5年的《厦门市华侨港澳同胞居住证》,台湾居民可优先办理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和1至5年暂住及多次往返签注;
三、外籍人员可优先办理居留延期和多次往返签证;
四、中资或中资控股企业总部的中高级职员中的中方人员出国可办理因公护照。
第十二条 总部经济企业可享受以下注册登记便利:
一、支持外资企业地区总部在我市设立面向中国大陆的商品批发与零售机构;
二、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地区总部在我市依法设立财务公司,向其投资的企业提供财务支持。
第十三条 参照我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促成区域外较大企业总部进驻厦门的个人和中介组织根据企业注册资本金和实际到资的额度大小进行奖励。
第十四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成都:武侯区: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在武侯区设立企业总部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功能升级,鼓励内外资企业在本区设立地区总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总部,是指跨国公司或国内大型企业在本区设立的区域性总部以及研发、采购、投资等功能性中心。该企业总部以投资或授权形式,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第二条
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在我区且集中核算、统一纳税;在我区外设有分支机构;所得税在我区集中汇缴,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按统计法规纳入我区统计口径的企业,符合以上条件的内外资企业总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在我区设立的企业总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制造业
1、在本区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投资或者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2个,累计在我区及其它区域投资额不少于2亿元人
民币或等值外币;
3、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4、研发中心不受本条第2款的限制。
(二)工程、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业
1、在本区注册成立的工程咨询(设计、咨询、管理等)、会计、评估、法律等服务机构;
2、业务范围跨区域;
3、母公司资产总额,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不低于4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工程咨询机构不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三)旅游、会展服务业
1、在本区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服务机构、会展服务与代理机构;
2、业务范围跨区域,旅游服务类企业总部投资或授权管理分支机构3家以上;
3、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4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四)物流、商贸业
1、在本区注册成立的航运公司、物流公司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贸企业(含采购中心、营销中心、配送中心等);
2、业务范围跨区域,总部投资或授权管理分支机构3家以上(采购中心、营销中心、配送中心除外);
3、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五)投资性公司(中心)
1、在本区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累计在我区及其它区域内投资管理的企业不少于2个,投资额不少于2.4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3、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6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六)其他
在上述范围之外,但在我区设立独立法人资格机构,为我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具有实质性企业总部和功能性中心职能的企业组织,也可认定为企业总部。第四条
企业总部正常经营并在我区开始正常纳税后:企业总部购置办公用房的,按每平方米50-1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米);企业总部租赁办公用房的,按每月每平方米4-8元给予补贴(补贴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按补贴,补贴年限为2年。补贴资金由受益财政解决。第五条
从企业总部纳税之日起,制造业:前两年政府按其解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四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给予扶持,后三年政府按其解缴的“四税”地方留成部分分别按80%、60%和40%给予扶持;其他企业:第一年,政府按其解缴的“四税”地方留
成部分的80%给予扶持;第二、三年,分别按其解缴“四税”地方留成部分的60%和40%给予扶持。补贴资金由受益财政解决。第六条
在享受完第五条扶持政策后,企业总部解缴的“四税”之和较上年的增加部分,政府每年按其地方留成部分的40%给予扶持。补贴资金由受益财政解决。第七条
企业总部在我区内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贷款,按成武府发【2003】66号文件实行政府贴息。补贴资金由受益财政解决。第八条
对于引进企业总部入驻的商业楼盘业主,从纳税之日起,第一年按营业税和房产税地方留成部分的40%,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扶持;第二年按营业税和房产税地方留成部分的30%,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40%给予扶持。补贴资金由受益财政解决。第九条
对于年缴税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主导产业的企业以及经认定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导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安家补贴。经批准,3年内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的安家补贴。
(二)财政奖励。经批准,前3年按本人上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给予奖励;后3年按本人上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70%给予奖励。优惠期满以后的奖励政策视具体情况再定。
(三)保障服务。急需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或随迁;有工作单位的配偶,可由政府人事、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安排或推荐就业;未成年子女入托、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按照就近原则安排。
(四)享受以上优惠政策按成办发【2007】21号文件规定的有关程序办理。第十条
设在本区的企业总部需申请办理进出口经营权者,区政府将协助办理。第十一条
政府采购招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总部设在本区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第十二条
对设在本区的企业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并对其高管人员及其家属的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便利,对企业的人才档案管理提供全额补贴。第十三条
在本区范围内设立的外国企业总部,将列入我区重点项目并上报列为市重大项目进入审批“绿色通道”。第十四条
对特大型企业总部的优惠政策,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成都市武侯区对外开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第十五条
企业申请企业总部认定,应向武侯区商务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财税部门审批同意在我区统一纳税的批复;
(二)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三)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企业总部及履行职能的授权文件;
(四)母公司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注册登记文件及法定代表人证明文件;
(五)企业总部投资或授权管理区域内企业或机构的批准证书及营业执照;
(六)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署的对拟任企业总部法定代表人的授权文件和拟任企业总部法定代表人的简历及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
(七)认定机关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经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实施相应政策。第十六条
企业总部在享受本办法相应政策时,我区颁布的其它文件与此相同的政策条款不重复享受。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武侯区商务局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6月5日起执行。
武汉
武汉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武经协办[2009]5号
六、制定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20、合理制定总部企业认定标准和程序。根据武汉产业发展政策,参照国内外通行惯例,合理划分总部企业类型,制定不同类别的总部企业认定标准。从科学便捷高效等原则出发,制定总部企业认定工作程序。
21、实施总部企业奖励和补贴措施。对从市外引进的各类企业总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资助。奖励、补贴资金由市政府和所在区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确定的分享比例共同负担。
22、加大对总部经济资金扶持力度。从2009开始,在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按总部企业类型,分别纳入相应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在总部企业的设立、办公用房、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23、拓宽总部企业融资渠道。重点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总部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开发区,采取更加灵活可行的政策措施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总部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发行债券、引进创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总部企业积极利用外资,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24、加强规划引导和服务工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层次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为总部企业项目的发展预留规划用地;在各项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对总部企业项目的规划引导;在审批过程中,为总部企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25、实施积极的土地支持政策。加强总部企业用地保障,对总部企业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全市土地供应计划,满足总部企业的用地需求。总部企业购置和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根据总部企业的类型,给予必要的资助。
26、充分发挥武汉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加大总部企业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完善各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训体系。对总部企业接受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和专业技能人才实行优先保证。
27、其他支持政策:
(1)总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符合武汉产业发展导向的,可优先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
(2)在市、区劳模、先进人物推荐评选活动中,给总部企业代表人士安排一定的名额;
(3)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总部建立相应的专业评审委员会,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企业总部经营管理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职务任职资格;
(4)企业总部负责人及家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需办理户籍入汉的,由公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优先办理;需办理工作调动手续的,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其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和户籍的同步转移;新引进总部的企业负责人未成年子女入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照顾安排;
(5)总部企业引进人才进入绿色通道。其高层管理人员要求柔性流动到武汉工作的,享受相关市民待遇;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武汉市引进人才专项用房;引进的有突出贡献人才可按相关规定申购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
28、总部企业如可同时享受我市其他支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可从其优享受。但原则上不重复享受同类政策。有关区、开发区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财力的实际和发展需求,确定本区(开发区)总部企业引进的重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南京
南京市鼓励境内外大型企业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鼓励境内外大型企业在南京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促进我市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总部是指境内外投资者在本市投资设立的,对其在中国境内外所投资的企业、机构行使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唯一法人机构。
本规定所称地区总部是指境内外投资者在本市投资设立的,对其在中国境内外一定区域内所投资的全部或部分企业行使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法人机构。
第三条
在本市范围内设立的境内外大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发改委负责境内大型企业在本市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认定,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本规定相关政策。
市外经贸局负责境外跨国公司在本市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认定,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本规定相关政策。
市财政、税务、公安、工商、人事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本规定相关政策的落实。
第五条
境内外投资者在南京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由市发改委或市外经贸局对下列文件进行审查,并作出认定:
(一)以投资性公司形式设立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基本职能的授权文件;、母公司的注册登记文件(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投资性公司的批准证书(外资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及验资报告(均为复印件);、母公司或投资性公司在中国境内所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外资企业提供)、验资报告及营业执照(均为复印件)。
(二)以管理性公司、服务性公司或具有总部性质的生产性企业等形式设立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由投资者签署的设立管理性公司、服务性公司或具有总部性质的生产性企业等公司的申请报告;、投资者签署的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基本职能的授权文件;、投资者的注册登记文件(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已投资设立的企业批准证书(外资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和验资报告(均为复印件)。
上述文件注明为复印件的,在申请时应出示原件或在复印件上加盖企业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上述文件未注明为复印件的需提供原件。非法定代表人签署文件的,需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委托依法设立的中介机构办理设立申请手续的,需出具由投资者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
市发改委和市外经贸局应当在收齐上述材料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认定
工作。
第六条
在本市设立并经认定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享受本规定的相关政策: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 15 亿元人民币;
(三)母公司在中国投资累计总额不低于 2 亿元人民币;
(四)在中国境内外投资或授权管理和服务的企业不少于 3 个,且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金合计不低于 2 亿元人民币;
(五)实行统一核算,并在本市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国内行业排名前五名企业和成长性、具备发展潜力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的认定条件可适当降低。
第七条
对新引进的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在企业营运初期,按照 “ 谁受益、谁负担 ” 原则予以适当补助。
对新引进的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在南京市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按购房房价一次性给予 1.5% 的补贴;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三年内按年租金给予 1.5% 的补贴。所需资金由所在区(县)财政负担。对自建办公用房的给予适当扶持。
第八条
对新引进入驻河西新区 CBD 的金融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按照宁政发〔 2005 〕 132 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一)对注册资本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注册资本 10 亿元(含 10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 1000 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 10 亿元人民币以下、5 亿元(含 5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 800 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 5 亿元人民币以下、1 亿元(含 1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助 500 万元人民币。
(二)对新引进入驻河西新区 CBD 金融机构总部副职待遇以上、地区总部正职待遇以上高级管理人员在河西新区租房居住的,按每个职位每月 1500 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被入驻河西新区 CBD 的金融总部或地区总部连续聘用 2 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河西新区购买商品房的,按其上一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 80% 予以奖励。
第九条
对在本市设立的具有研究开发功能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可以享受《关于鼓励在宁设立科技研发机构若干政策的意见》(宁政发〔 2002 〕 278 号)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外籍人员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出差补贴、探亲费、语言培训费、子女教育费等,由纳税人提供合法有效凭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免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及职工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 12% 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南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3 倍。单位和个人
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条
行使投资管理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可以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管理体制,对自有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涉及外汇资金运作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 2004 〕 104 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支持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依法取得外贸进出口权,为其所投资和授权管理的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原材料及出口产品。
鼓励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在本市设立跨国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跨国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后,可以享受退税政策。
第十二条
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在本市的投资企业所需的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设施,市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供应。供应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政策与本市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
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所属的研究开发机构引进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确实属于本市紧缺的中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市人事局批准,可以享受下列政策:
(一)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二)优先晋升高级职称;
(三)解决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四)子女入园、入学可享受本市居民待遇。
第十四条
为因商务需要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中中国大陆员工提供出境便利。
(一)赴香港、澳门
对因商务需要赴香港、澳门地区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中国大陆员工,可以申请办理多次有效的《往来港澳通行证》。
(二)赴台湾
对因商务需要赴台湾地区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中国大陆员工,如提供入台许可证和国务院台办批件,可凭本市户口簿和身份证优先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三)出国
对因商务需要出国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中国大陆员工,可凭本市户口簿和身份证在本市申办护照。
第十五条
对设在本市的外国跨国公司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中的外籍人员:
(一)对设在本市的外国跨国公司企业总部中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一年多次入境有效签证;对其中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人才,可按规定申请二至五年多次入境有效签证。
(二)对需在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工作并长期居留的外籍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副总经
理、财务总监等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人才,可按规定申请办理二至五年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许可。
(三)对受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邀请临时来本市的外籍人员,如因紧急事由未及时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申办签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向省公安厅口岸签证部门申请口岸签证(按规定不受理口岸签证的国家公民除外)。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资料来源:中国南京网站 2007.2.14)大连:
大连市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的部署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委发 [2008] 7号),抓住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加快构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为大连率先全面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第一条 设立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各项补贴和奖励。
第二条 鼓励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性管理总部及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大连。对在我市新设立金融机构总部,注册资本10亿元(含1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奖励1000万元;注册资本5亿元(含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奖励800万元;注册资本1亿元(含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奖励500万元。
对在我市新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注册资本2亿元(含2亿元)以上,业务管辖范围覆盖环渤海经济圈的,奖励300万元;注册资本1亿元(含1亿元)以上、2亿元以下,业务管辖范围覆盖东北地区的,奖励200万元;注册资本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业务管辖范围覆盖辽宁省内的,奖励100万元。
对在我市设立分行、分公司的金融机构,一次性奖励50万元。
第三条 对在我市新设立的金融总部或区域性管理总部投资建设自用办公、营业楼的,按其缴纳地价扣除动迁成本后的50%给予补贴;购买自用办公、营业用房的,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租赁自用办公用房3年以上的,按每平方米500元一次性予以补贴。
新设金融机构购建的自用办公房产,3年内按实际征收的契税、房产税额给予补贴。
第四条 对新设立的金融总部或区域性管理总部,自开业起3年内,按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50%予以补贴。
第五条 新引进的金融机构总部副职以上、区域性管理总部正职待遇高管人员,3年内按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60%予以安家费补贴。
第六条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对贷款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金融机构,按新增贷款的0.1‰给予奖励,单个金融机构奖励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第七条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支农信贷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对当年新增涉农贷款按增长额给予1‰的奖励,单个金融机构奖励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八条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实施为期3年的中小企业融资培育计划,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综合运用信贷、保险、信托、基金、上市融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等各类融资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金、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具体奖励和补贴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 鼓励金融机构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式就业。对于完成当年发放任务的金融机构,按当年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的5‰给予奖励。
第十条 设立金融创新奖。对在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成果显著,以及在引入金融机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对专项资金管理及各项补贴、奖励的申报、审核、评定和批准等事项,由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另行制定实施办法,各项奖励、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暂定3年。
大连: 沙河口区
沙河口区发展总部经济优惠政策(http://www.xiexiebang.com)
发布日期:2006-07-11
为了推动沙河口区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此项优惠政策适用于区本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外来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及子公司和国内知名或较大规模的公司在沙河口区设立的地区经营总部、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不含推广中心)等(与大连市同样条款的优惠政策不能同时享受)。
第一条 实行手续代办(协办)工作制度
对新入驻我区的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及相关手续办理中,凡属于市级部门办理的手续,由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免费全权协办;凡属区级办理的手续,由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限定工作日全程代理服务,并免收行政办理费用,此项行政费用由区政府财政承担并转移支付各行政部门。
第二条 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区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总部经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和用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企业项目贷款的贴息。
第三条 办公用房区政府补贴支持
对新入驻我区的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经区政府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确认后:
1、自建办公自用房
连续三年内区财政给予补贴,用于自建办公自用房。补贴的标准为:区本级收入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补贴其区本级收入额的70%;区本级收入在100万元(含100万元)—300万元的,补贴其区本级收入额的60%。
2、购买办公自用房
连续三年内区财政给予补贴,用于购买办公自用房。补贴的标准为:区本级收入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补贴其区本级收入额的80%;区本级收入在100万元(含100万元)—300万元的,补贴其区本级收入额的70%。
3、租用办公自用房
连续三年内区财政给予补贴,用于办公自用租房补贴。补贴的标准为:区本级收入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补贴其区本级收入额的30%。区本级收入在100万元(含100万元)—300万元的,补贴其区本级收入额的20%。
此条款在本实现区本级收入(不含房地产营业税)后当年兑现,区街按分成比例承担补贴。自建、购买或租房不得再出租或转租。
第四条 帮助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解决安家和子女就学问题
1、对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连续三年内区财政给予安家补贴。
补贴标准为:总部机构或企业区本级收入额的10%。
补贴方式为:在本实现区本级收入后当年兑现给予总部机构或企业,区街按分成比例承担补贴。
2、对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的子女就学,可以任意选择区属中小学就读。具体事项由区政府安排区教育部门办理落实。
第五条 对入驻沙河口,区本级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总部经济机构和企业,由区政府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讨论、研究提出意见,报请区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按一事一议,个案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对于自建办公自用房需要购买土地的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由区财政一次性给予一定额度的土地出让金补贴。
对于用于企业发展,需要贷款的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由区财政给予部分贷款贴息或全部贷款贴息。
第六条 为鼓励引进总部经济机构或企业的中介人,对引进当年实现区本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总部机构或企业的中介人,区政府一次性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具体情况由区政府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讨论、研究提出意见,报请区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当年兑现。
第七条 此优惠政策适用于新引进(办)的企业,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行,由沙河口区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福建(福州)
福州开发区推出优惠政策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
福州开发区将在江滨大道黄金地段推出122亩沿江地块,用于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
1.对符合条件的入区企业,按其3年内在福州开发区新增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中区级财政收入部分予以适当扶持。
2.总部企业负责人及家属、中层管理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需办理户籍入区的,相关部门予以优先办理。
3.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子女优先安排就近入学。同时,配备银行、邮政、超市、餐饮、娱乐等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备的商务及生活支持。
济南市
市政府出台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要求,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目标,吸引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采购等职能型总部,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在培育本地企业总部的同时,重点引进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企业,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及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二、总部企业的认定条件
(一)总部企业。本《意见》所指总部企业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我市办理税务登记并汇缴企业所得税、在我市以外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2家的下列企业:
1.国家及各部委确定的大企业(集团);
2.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民营企业500强以及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3.各类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
4.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内外资企业;
5.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上述5类企业在我市缴纳的所得税中,来自市外分支机构的汇缴额,须达到20%以上。
(二)其他企业。我市以外注册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生产基
地的,视同总部企业,享受本《意见》政策。
三、实施鼓励扶持政策,促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1.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根据其对地方年财政贡献环比增长额,实行为期5年的财政扶持,其中前3年按新增地方税收的30%给予扶持,后2年按新增地方税收的20%给予扶持。
2.总部企业建设或者购买自用办公用房单幢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每平方米100元财政扶持。
3.新入驻的对我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总部企业,在享受上述政策的同时,还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
以上扶持资金由市、区两级按照财政体制分成比例分别负担。其中,市级扶持资金从市财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中统筹安排。自2009年起,每年1季度之前对上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兑现扶持政策。
(二)保障总部企业用地。
1.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
2.总部企业用地可优先进行规划选址,按“一企一策”办法经市政府批准后挂牌出让供应。为保证总部用房作为总部经济发展的载体,对已约定为总部办公用房部分不得分割转让。
3.引进总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的,其研发机构的专门用地可按程序以科研用地办理协议出让手续。
(三)积极为总部企业人才提供服务。
1.鼓励总部企业引进的中高层次人才来济落户。对总部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科研项目带头人在我市购房的,连续3年每年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的80%给予补助。
2.对总部企业聘用的外地员工,在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便利。
3.加大总部企业的人才服务力度。对总部企业所需人才,采取举办专场招聘会或组团赴外地引进等方式,提供专项服务。完善总部企业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积极为总部企业各类人才提供相应的岗位培训。
(四)支持总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利用外资,引导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发行债券、引进创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四、健全完善总部经济服务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制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认定总部企业资格,审核有关资助和奖励事项,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工作。
(二)规范管理行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总部企业审批事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对企业乱收费、乱摊
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对符合我市产业导向和布局要求的总部企业,凡属市级执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收费标准有上、下幅度的,可按下限收取。
(三)强化规划引导。市、各县(市)区、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都要编制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并按照适当集中的原则,明确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加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与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健全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四)加强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平台,健全完善信息网络,及时提供便捷、畅通的信息服务。定期向总部企业发布我市发展规划政策、重大改革措施以及项目投资、楼宇供需等信息。
除上述政策外,总部企业还可以申请享受我市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但其他优惠政策与本《意见》规定的财政扶持政策属于同类型的,不再重复享受。市发改委负责对本《意见》进行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高县
五、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在高县设立总部,修建总部办公大楼、仓储设施、市场、货场其投资强度在200万元/亩,实现税收在50万元/亩年以上的用地,均按工业用地出让或租赁。新建房屋设施均为自用,不得分割转让。对围而不建、建而不成、成而不产的,给予三个月至半年的生产经营开发期,逾期仍不能达到目标的,责令其退出,其资产由县政府按成本折价收购。
(二)对从县外引进、在高县设立的各类企业总部(不包括房地产企业),根据其当年地方财政贡献实际,自开业之日起实行前3年期50%、以后每年递减10%的财政奖励。对从县外引进的房地产企业总部,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视其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符合产业导向,进入总部集聚区建设总部大楼、租赁购买写字楼的总部,视其对地方财政贡献能力给予适当补贴。
(三)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研发性总部,经认定后可与县人民政府商议,享受其他相关政策。
(四)凡进入高县的各类企业总部,免收其属县级执收和有权减免的行政性收费。
(五)鼓励总部企业带入或创立品牌,每带入或创立一个省级著名商标的,县政府奖励10万元,每带入或创立一个国家级驰名商标的,县政府奖励50万元。
(六)总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在我县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可享受《高县促进投资办法》规定的扶持政策。
(七)总部企业可参加高县劳模、先进等评选活动。县有关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总部企业负责人参加。
(八)允许有条件的集团总部建立相应专业的评审委员会,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集团公司总部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中、高级经济师职务任职资格。
(九)企业总部负责人及家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需办理户籍入高县的,可优先免费办理。
(十)新引进总部的企业负责人未成年子女入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照顾安排。
(十一)总部企业引进人才进入绿色通道。其高层管理人员要求柔性流动到高县工作的,给予办理人才居住证,享受相关居民待遇;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相关规定申请高县引进人才专项用房;引进的有突出贡献人才可按相关规定申购高县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
(十二)对促成县外企业总部进驻高县的个人(不包括公务员)或中介组织,按照《高县促进投资办法》的规定给予奖励。
六、打造总部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一)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高县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负责总部经济布局规划、政策制定、资格认定、证书颁发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商务局,具体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日常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总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大力发展各类新型服务业,大力引进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和特殊人才,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完备的产业支撑、良好的科研支撑和充足的人才支撑。
(三)加大对总部集聚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为总部企业创造优良的商务环境。
(四)县工商、经商、财税和统计部门要增加总部企业识别标志,建立总部企业信息库。县各部门要将总部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定期召开经济情况通报会和意见征求会。
(五)总部企业凭认定书可享受由县招商部门全程代办工商税务等相关手续、在县级各管理部门优先办理相关手续、享受行业重点企业待遇等服务。
(六)为总部企业融资、上市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七)配合做好通关协调工作,为总部企业在货物进出关、主要高级管理者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县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永安市
中共永安市委 永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四、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1、优惠总部企业建设用地。由市政府规划部门统一规划一块总部经济企业建设用地,规划建设总部大楼。原则上一家总部经济大楼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5 6亩范围内,若建设高层可适当放宽至8 1 0亩范围内。总部经济大楼建设用地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市政府将按略高于成本价收取供地价格,超过部分先征
后返用于补助大楼基础设施建设。
2、为鼓励外地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经济,该企业前三年缴交所得税市本级实得部分按50%比例予以奖励(其中20%奖励给企业经营班子)。
3、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业主,落实政治荣誉及享受相关待遇。
五、保障措施
1、总部企业五年内不得外迁,否则该企业应补交地价优惠部分以及退还税收奖励部分、各专项奖励等。
若本市企业总部外迁,其主要负责人享受市政府相关待遇的予以取消。
沈阳
沈阳市日前公布了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新政策。根据新出台的政策,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在沈阳设立的地区总部,沈阳市将按实际开办费用给予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
此外,沈阳市还将对在当地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区总部,包括投资性公司、管理性公司,按相当于新增纳税额地方留成部分20%的额度给予奖励。对自建或购买自用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50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对租用办公用房,按租金40%给予补助。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成为趋势,总部经济应运而生。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城市软环境建设,促进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力与辐射力。当前,国际国内都十分注重总部经济的发展,城市和企业总部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各类数据显示,凡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必是总部经济云集的城市;凡是总部经济活跃的城市,都有很好的政策保障和指引。各地纷纷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纵观各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措施,有如下特点:
一、突出战略重点,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各城市十分注重突出促进总部经济战略重点,引导总部经济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
1、发展总部经济与提升城市功能相结合。
政策制定注重发展总部经济与提升城市功能的结合。各地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旧商业区、旧工业区、旧城中村、旧住宅区改造,实现产业置换和宜居环境更新;通过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配套发展高档住宅、高档商场、高档酒店、商务中心等,提供优质高效生活服务环境;通过促进信息、管理、研发、会展、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总部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结合区域市场、产业布局、交通设施建设,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2、引进国外企业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相结合。
北京最早出台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随着发展总部经济竞争的加剧,各地视野更加开阔,态度更加务实,手段更加多样,注重国内企业总部与国外企业总部相结合,集团总部与区域性总部发展相结合。对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设立总部分别作出规定,要求将境内、境外企业在本市设立的以投资或授权形式,对多个区域内的企业机构行使管理或服务职能的唯一法人机构引进本地。
3、引进总部与培育总部相结合。
部分城市(如杭州)要求鼓励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发展态势良好、关联带动力强的企业扎根本地,并明确要求扶持本市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规模效益明显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总部企业。
4、发展总部经济与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各地结合自身区位、交通、国家战略、市场需求等因素,将发展总部经济与发展支柱产业相结合。天津力图打造北方金融中心,杭州市要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重化工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厦门市重点发展制造、金融、工业会计法律中介服务业、旅游和会展业、物流和商贸业。
二、立足更好发展,确立工作目标
立足加快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确立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
1、确定长远目标。
各市确立了长远发展目标,要求从政府服务、政策导向、中介组织等方面着手,让本地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摇篮”,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企业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促使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总部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总部经济的规模效应明显提高,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的总部集聚区初具规模。深圳要求经过5到10年的努力,争取有一批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一批企业进入专业领域世界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2、明确具体目标。
各市的具体目标有一定差异。深圳要求到2010年,总部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对全市税收直接贡献率达到18%。上海在促进总部企业落户的工作方向上则由注重跨国企业到国际国内并重,数量上要求实现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上海已经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8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未来5年,上海要求对民企、国企和跨国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实行普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力求总部企业要超过3000家,大型总部企业对上海GDP增长有较大贡献。
三、立足长远发展,突出规划导向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总部经济制订针对性政策措施,通过发展特色总部、形成总部聚集区、发布总部经济地图等手段,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规划。
1、注重发展特色总部。
上海、南京等城市对投资性公司、管理型公司、服务性公司、研发中心或具有总部性质的生产性企业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杭州市、南京市还就总部设立研发中心的,专门制定了激励促进政策。
2、注重总部经济聚集。
各地明确要求高端服务业总部相对集中、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园区紧密结合的总部集聚基地。大部分城市设有CBD,深圳设有福田、罗湖、南山三个金融中心,杭州设有“一核、八区块”,分别集聚会展、国际商务、服装、生物制药、动漫、文华等不同的产业。
3、引导总部经济布局。
为了更好地规划布局,发挥企业总部和产业聚集的效益,各地纷纷发布总部经济地图。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2007年发布了上海首张总部经济地图,明确了16家予以重点扶持的总部基地,包括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民营企业上海总部基地、南京西路跨国公司总部楼宇区等。广州依托中央商务区、产业园区以及总部基地,打造“两大综合发展片区、多点专业集聚区”的总部经济空间布局。
四、建立服务支撑体系,营造良好运营环境
通过推动信息平台、金融创新、自主品牌战略、政府服务等支撑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建立总部经济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服务的水平对总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圳率先提出数字深圳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系统,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资讯。
2、推进金融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为总部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是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手段。深圳市支持总部在各地的金融机构参与政府组织的债券发行、银团贷款、国有资产重组和企业上市。许可企业总部统一管理自有资金,满足总部企业资金管理需求。
3、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各市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申请具有独创性和显著性的企业商标和商号,支持和推动企业加强商标、商号管理和运作,通过专利研发、广告策划、品牌收购、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等方式丰富提升品牌营运能力。深圳市积极引进、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构建良好的名牌建设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支持和培育骨干企业、标志性产品形成著名区域品牌。浙江省近期发布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4、政府部门协同做好管理和服务。
市(区)政府成立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或指定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具体负责,明确要求政府工商、财税、外事、公安等职能部门注重协同,搞好协调服务,对企业总部所需的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设施,要求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供应,积极扶持总部经济发展。
五、贴近本地实际,规范认定标准
各地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规模、性质、资金和管辖权限等方面,制定了总部企业认定标准。
1、规模标准。
部分城市对外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要求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国内企业总部则要求全国500强、大型企业集团或上市公司的总部或分支机构等。南京市提出国内行业排名前五名企业和成长性、具备发展潜力企业设立总部的标准可以适当降低。杭州市明确在本地设立总部的企业的排名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民企100强。
2、性质标准。
各地对总部、地区总部都有明确规定。总部是指境内外投资者在本市投资设立的、对其在中国境内外所投资的企业、机构行使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唯一法人机构。地区总部是指境内外投资者在本市投资设立的,对其在中国境内外一定区域内所投资的全部或部分企业行使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法人机构。认定为总部的企业都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实行统一核算,在本市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3、资金标准。
资金标准主要涉及到总资产、注册资金、在中国境内投资的企业或被授权管理的企业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出资额、年销售额等。因为城市发展水平和政策出台时间的不同,各地的标准存在差距,杭州市于2007年发布的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人民币、总资产不低于1亿人民币、年销售额不低于3亿人民币(房地产企业注册资金在3亿元以上)。南京市2007年发布的意见要求,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5亿人民币,母公司在中国投资累计总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4、授权标准。
上海2004年发布的鼓励国内大企业在浦东新区设立总部的暂行规定要求,在管理区域内投资或者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5个,其中至少有1个是跨省企业。其他城市大部分要求在中国境内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企业合计3个以上,并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
六、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和人才培育等手段,对总部经济加以扶持和激励。
1、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珠海市、绍兴市等统筹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在企业总部的设立、办公用房、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上海对注册在浦东新区,且税务登记在浦东新区的跨国公司总部,自认定之日起,其三年内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区地方财力部分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发展;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三年内在浦东新区的个人所得税所形成的区地方财力部分建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员工培训。
2、给予企业总部多种资助。
各市对企业总部给予资助范围比较广,资助对象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促成引进企业总部的个人或中介组织。资助手段有企业开办、租房、购房实行优惠、补贴或免税,给予企业一次性财政奖励、返还高管人员部分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税前扣除、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息补助以及行政收费的减免。
3、制定土地支持政策。
加强总部企业用地保障,将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企业总部需购置和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根据类型给予必要的资助。珠海市在城市用地规划中预留用于总部企业办公用地。
4、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人才。
各市制定政策,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人才。加大总部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总部企业接受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和技能人才实行优先保障和绿色通道制度。南京市为了吸引高级管理人员,在职称晋升、户口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
七、提供便利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1、简化行政手续。
各市简化行政手续,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便利。支持外资企业在本地设立面向中国大陆的商品批发与零售机构、在本地设立财务公司,各地有关部门积极、优先、从速审批和申报。
2、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对话沟通。
一些城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广州市给总部企业颁发“市长证书”。深圳建立市长与总部企业对话机制,举办“市长?DCEO对话会”,市企业家服务机构对总部企业实行常态化服务,建立专人专线联系制度、紧急事态应对机制,定期与总部企业沟通,及时提供服务。杭州市规定有关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总部企业负责人旁听。部分城市则吸引总部企业参加各级人大和政协代表、参加多种评先评优等活动。
3、为总部企业高层人员提供工作生活便利服务。
各市为总部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积极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提供优质服务。对总部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享受相关便利。积极为企业总部做好政策辅导、通关业务咨询等配套服务工作,有条件地实现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数字化监管和信息化服务,提高出境人流、物流效率。相关部门要优先办理企业总部人员因公出差申请。北京市对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办理居留许可、子女入学等提供便利。
第四篇:宏观经济政策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着力防控地方债风险,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三、结构性色彩更浓
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
2014年虽然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也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其目的、内涵和做法上将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结构性色彩将更浓,将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财政政策更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一是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国内需求结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支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农业“休养生息”,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产品国际供给能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支持精准扶贫。三是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有效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完善机制,堵塞漏洞,规范运作,公开透明,千方百计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四是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并支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五是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六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同时,加快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和审查的重点由现在的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转变。税收将不再是预算确定的任务,而是转为预期目标,从而克服以往预算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其对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推进政策公
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预算。二是完善税收制度。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消除重复征税问题。调整消费税制度征收范围、环节、税率,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减少房产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费,清费立税,提高保有环节的税收。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动资源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发挥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特别是征管职能划分,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在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础上,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间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四、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从本次审计署债务审计结果看,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到2015年末需要偿还的债务占比达到53.9%,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再融资的压力较大,加之地方融资平台自身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较弱,将不可避免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虽然债务总体可控,但局部信用风险不排除一触即发的可能,这就使央行面临两难局面。央行既希望通过信用事件来降低金融领域风险偏好,又要防控局部信用风险上升成为全局风险的可能,因为一旦引发系统性信用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收缩必将刺破金融泡沫。今年的目标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平稳,又要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还要为改革留出充分的空间。因此,央行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替换了2013年强调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14年,预计央行将通过综合运用存准率、正逆回购、央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状况,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在2013年取得实质突破,2013年7月,中国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这是近年来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先后实现市场化,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有上限管理。也就是说,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今后改革剩下的问题在于如何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来看,业界呼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望于2014年推出。目标是通过利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开放资本账户来建立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价格体系。
五、区别对待、公平竞争:
区域政策的特点
我国一系列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了经济整体活力,区域增长格局已出现重大转变。2014年,实行区别对待仍是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4年,将加快制定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性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扩大退牧还草范围。加快出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前海、南沙、横琴、平潭等重大平台建设,抓紧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我国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路桥的轴线开发,带动更大范围的腹地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推动云南、广西等地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支持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着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支撑带。为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还将推进对口支援,支持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等跨越式发展,落实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实施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在注重区别对待的基础上,也将更加注重公平,即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内容。通过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实现不分区域、城乡、工农、公私、贫富,一视同仁地实施财政、金融等公共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公民享有的同权化;加大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与此同时,税收优惠将与区域规划脱钩。据统计,目前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共有30项,同时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者出台“土政策”,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制造税收“洼地”,严重影响了国家税制规范和市场公平竞争。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扎实推进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工作,清理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执行到期的将彻底终止不再延续,对未到期限的将明确政策终止的过渡期,对带有试点性质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将尽快转化为普惠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今后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
六、激活民间力量:
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是短期的政策着力点,也是中长期的战略选择。
就扩大消费而言,要扩大居民消费规模,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居民消费质量,关键在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这就意味着需要推动实现稳定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2014年,扩大消费的重点将在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近年来各个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也将成为我国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重点将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合理确定投向,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在管好用好政府投资的同时,为民间投资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有效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七、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一是推动规划实施。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并尽快发布实施;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三是编制配套规划。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五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是发展城市群,优化城市布局。着力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培育并引导城市群发展,完善大中小城市结构,强化综合运输交通网络的支撑,优化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分工协作。
八、集约用地、保护农民利益:
土地政策的主要方向
2014年,国土资源部将会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用地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和减量供应,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供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全面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细化各类用地标准。在全面总结各地征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着力于建立完善多元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以公平、公开、有偿的方式配置土地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清理存量划拨用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用地类型提供不同的有偿使用方式,弥补一次性收取地价款单一方式的不足。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居住用地供应。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要求,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不动产登记办法》等规章制度,整合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做好国家层面有关不动产登记衔接工作。
特别是,在土地政策中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的财产性收益的路子。(执笔:胡少维)
第五篇:钢结构公司经济政策
XX钢构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人员经济政策(2013年)
一、项目经理职责
1.在公司授权范围内代表公司行使项目全过程管理,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业主要求组建项目部,并对项目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实施、有效控制承担直接责任;
2.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期管理、现场5S管理、成本风险控制、变更签证配合、工程款回收管理、工程分包管理、业主投诉管理、分包单位的结算配合、业主结算配合、施工资料管理、废料管理、设备管理、对项目的有效运行、有效控制承担直接责任;
3.负责组织领导项目部、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岗位的工作布置、工作指导、工作检查、工作督促、工作考核。现场项目经理对组织领导的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开展、有效实施、有效控制承担直接责任;
4.负责组织分包单位招标,签订分包合同报公司评审、确定。负责组织领导各分包施工单位劳务管理、培训管理、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安全管理、现场5S管理、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成本控制。对各分包单位的施工管理是否有效开展,有效实施、有效控制承担领导责任。
5.负责组织各分包施工单位贯彻公司质量控制操作手册等标准,要求对各岗位人员包括普通民工进行上岗培训。每个新开工工地必须先进行培训考核,所有岗位必须考核合格发放上岗证后才能上岗,否则坚决不容许上岗工作。现场考试考核前必须书面通知总工程师委派授权人参加监考。对于后续施工中增加的人员培训考核同样必须要进行培训考核,考试合格才能上岗,考试考核监考一样操作,总工程师可授权项目部其他岗位人员监考,安装前必须有安全、技术、质量、进度交底,并有书面记录,签字确认;
6.负责组织实施各分包施工单位各岗位的工资发放控制工作,必须绝对要求各分包施工单位对各岗位的工资发放采用工资卡形式,要覆盖各分包单位现场施工全过程。工资发放必须由各分包单位工资造册后由现场项目经理或现场项目经理授权其他人员现场亲眼核实每个分包单位的各岗位人员在工资表中签名,一式三份,一份现场项目经理保存,一份公司财务部保存,一份工程总监保存。财务部协助把公司应付的款项直接打入各分包单位的合同账户内。
7.负责现场经公司授权范围内的紧急需要的辅料、相关材料的采购,对采购质量、采购数量、采购价格承担直接责任;
8.现场项目经理应保证工程项目施工日常内容记录在施工日志上,并经常查询有关工程构件车间制造计划、发货计划方面的情况,对在查询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9.负责对项目管理费用进行合理的使用与控制,负责项目管理人员差旅费用的审核,对项目管理费用的支出控制承担责任,对于由于非施工原因发生的费用,有权提出拒绝从项目管理费用中支出的建议;
10.负责分包单位的现场签单,属业主原因的必须取得业主签证,属于公司原因的,必须取得公司综合管理部签字盖章,对签单的合理性承担责任;
11.施工项目的进度严格按合同执行,对施工工期负责,对进度款、竣验款、结算款负责,对项目竣验负责,对月末业主或监理确认进度负责。
二、项目其他管理人员职责
1.施工员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完成施工计划和材料供应计划的编制,并在施工过程管理中对项目经理负责;
2.安全员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完成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并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对项目经理负责; 3.质检员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完成质量检查验收、质量控制工作,并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对项目经理负责;
4.资料员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并在资料管理中对项目经理负责;
5.其他管理人员均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向项目经理负责;
三、经济政策 1.工程管理费
1.1以单个合同额为标准结算项目管理费:
合同额在500万元以下,结算标准为:0.50%; 合同额在1000万元以下,结算标准为:0.45%; 合同额在1500万元以下,结算标准为:0.35%; 合同额在2000万元以下,结算标准为:0.325%; 合同额在3000万元以下,结算标准为:0.30%; 合同额在4000万元以下,结算标准为:0.275%; 合同额在4000万元以上,结算标准为:0.25%。
1.2以上结算费用为项目部结算,由项目经理按公司相应规定批准支付下属工地伙食补贴、各种资料费用、办公费用、经营费用、多余的款项属项目部集体所有,由项目部经理提出分配方案,经项目部人员讨论同意,报部门领导、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批准,报财务部、工程部备案,由现场项目经理审批按公司程序发放。该费用的支出,每月按总预算及工期(合同工期+2个月)平均分摊后,每月最多只能支付65%,工程完工后业主监理签字盖章确认后支付到80%,余10%在验收合格、资料归档后支付,若工程完工后二个月内无法完成竣验签证,工程部可委派他人参与验收,该费用不再支付原项目经理,做为竣验费用。余10%在工程决算余款(不包括质保金)回收后全额支付。
1.3公司级领导到工地现场所发生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1.4项目经理每周必须报施工小结、计划(有分区安装进度计划和构件进场计划)和形象进度图、每天按规定记载施工日志,未按公司要求执行的,除按公司相关制度考核外,另每月结算费用只结当月费用的80%。每月完工进度按公司规定格式由业主或监理签字盖章确认,在月底或次月1日报公司,超过次月3日还未报的,以后按每延一天考核100元扣罚。
1.5工程管理费范围:工程管理外聘人员工资、租房费(含物业管理费、水电费)、通讯费、临时住宿费、招待费、娱乐、旅游、办公消耗品、邮寄费、驻外或工地现场伙食补贴等。
1.6项目经理或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收款的责任。
1.7费用报销在规定的额度内报销,发票必须符合国家税务和公司财务部门规定。指导意见:房租费500元/月(开发票);
交通费不计入管理费,具体报销政策参照《工程部交通补助标准》执行;
工地现场伙食补贴 :20元/天•人,按工地实际考勤计算;
通讯费:项目经理200元/月,其他人员100元/月。
2.现场项目部施工管理业绩奖罚规定 2.1 质量目标奖
按照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质量目标进行奖励,并按照合同额分一次验收合格、业主表彰奖、各级政府杯奖、钢结构协会奖、国家级奖。
一次验收合格奖,按照合同额的0.08%奖励; 业主书面或锦旗奖,按照合同额的0.05%奖励; 各级政府奖杯(标化工地),按照合同额的0.10%奖励; 钢结构金奖,按照合同额的0.10%奖励; 鲁班奖,按照合同额的0.15%奖励;
结算时间为竣工验收后,有评奖的在奖杯拿到后结算。
2.2 工期目标奖
按照公司与业主的合同规定工期按期完工并一次性验收合格进行奖励,按照合同额的0.10%进行奖励。(有业主、监理确认工期顺延范围内的时间完工的也视为按期完工)
结算时间为竣工验收后经公司法务部门确认后办理。
2.3 安全目标奖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各分包施工单位在内没有发生重大工伤事故的,按照合同额的0.04%进行奖励。出现安全事故的,扣最终项目奖金的50%。
2.4资料归档奖
按照国家、公司有关规定,资料整理全面、完整、合格及及时归档,包含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和报验资料,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资料,工程完工确认单等。按照合同额的0.02%进行奖励。
结算时间为公司档案和工程地城建档案馆接受合格后。
2.5 收款目标奖
工程进度款(含验收款、决算款)按时回收的,按照回款额的0.05%进行奖励,承兑部分按0.9
比例奖励,实物抵款部分按0.7比例奖励,结算时间为每笔款到帐后7日内,但每笔结算时,只能结算每笔总金额相应比例的50%,余50%必须决算款一起全部收回后一起全额支付。如项目部放弃决算款的回收,余50%部分不再给予结算。进度款超节点15天,验收款、决算款超节点二个月以后收回的,该节点款不再奖励。节点由综计办确定。
2.6 签证管理奖
由于合同变更签证(包括工程量增加和合同规定的材料价格差)按照签证额的0.1%进行奖励;超合同范围的材料价差等签证按照签证额的5%奖励。
因为项目部认真负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包括额外签证、工程量增加签证。给予公司按最终决算确定签证额度扣除公司应得部分后的增加值总金额的20%奖励。
结算时间为与业主工程结算完成经过经营部确认后办理。
2.7 废料管理奖
因为项目部认真负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对废料有效受控处理,经公司同意在现场处理,按处理总金额的10%奖励。余料处理按公司发运量核算退回,按公司成本价的10%奖励,如公司同意在现场处理,按处理金额的3%奖励。
注:以2.1-2.7项奖励款为项目部集体所有,分配方案由现场项目经理和下属员工讨论提出,主管部门领导审批,报公司资产财务部备案后执行。当出现项目经理不作为或工作有障碍,以上各类奖项不是项目经理为主取得时,工程部有权重新分配。
四、结算
计算工程管理费时,合同额不包括土建、水电、运费、规费、配合费、管理费、中标服务费、防火涂料费、劳保统筹费、中介费等与钢构工程无关的额外费用。如能给公司创造10%以上净利的土建费、水电费、防火涂料费可作为合同额计算。合同量有变更的,以最终实际合同额扣除与工程无关的费用后为准,合同已签,但未生效或未收到足额预付款的,不作为合同额业绩,合同中途停建、缓建,停建、缓建部分不作为合同额业绩。法务介入进行诉讼的剩余合同款额不作为合同额业绩。
五、对本文件执行违规处罚
对在执行本政策中可能发生有关个人或多人结帮、弄虚作假、欺骗公司、窃取公司利益者,一经检查发现或员工举报查实,对事实成立者,按查实金额的2-10倍处罚、扣款,情节特别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按职务侵占罪处理。
对在执行本政策中可能发生有关个人的严重失职、渎职行为,造成公司利益损失,一经发现,须通报批评警告。如造成公司利益重大损失达5万元以上,一经发现,除尽可能地追回损失外,失职渎职行为人须承担 10%-50%的损失赔偿,并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恶劣者作除名处理。
六、其他相关规定
公司所有干部员工工资性收入、奖励收入,都为税前收入,由收入所得者自己承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但部门集体活动费用、学习费用、与员工沟通的茶水费用,个人的工会经费、养老保险的个人缴纳部分等只要符合国家税务部门的税务政策,合规合法,有正规发票,在部门集体、个人
的奖励结算金额范围内公司财务要允许其用发票进入奖励款列支。
七.本文件的批准执行:
本文件由项目经理、施工管理人员、部门领导、公司副总、总经理等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审核会签后,经执行董事批准后执行。
本文件自执行董事批准之日起生效,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XX钢构有限公司
201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