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4年春季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

时间:2019-05-15 15:3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版2014年春季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版2014年春季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

第一篇:语文版2014年春季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

2014年春季七年级语文科期中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李老师审题人:黄老师高老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A.融融泄泄.(xiè)蹇.(jiǎn)劣叫嚣.(xiāo)引吭.(kàng)B.忍俊不禁.(jīng)犀.(xī)利翌.(yì)日凝眸.(móu)C.络绎.(yì)不绝剽.(piāo)悍绮.(yǐ)丽丰腴.(yú)D 枯瘠.(jí)隽.(jùn)逸窥伺.(sì)伫.(zhù)立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哉哉如如然自得然有序手脚顾盼怒不可轻举动 3.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的年轮。()真正去认识一棵树()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只从细微末节着眼,()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

A.但却如果便B.因为就如果便C.而却因为就D.但就因为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他的笔记本上总是写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和他的深思熟虑的表情。B.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C.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尽力引导学生去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D.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下无贼》这样一部以小偷为主角的影片上映仅八天就赢利5000多万元的票房。

5.请将下列相关的篇目、作者、写作特点连线。(2分)《石榴》江口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海燕》郭沫若咏物寄情,情物合一

《白鹅》郑振泽善用对比手法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 《鹤群》丰子恺集中笔墨,描写群体 6.古诗词默写(8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2),江春入旧年。(3)问君何能尔?。(4),独怆然而涕下。(5)夕阳西下。(6),草色入帘青。(7)小燕子带了它的,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的天空之上。7.综合性学习(2分,每小题各1分)。

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携手接对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2)对对联: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下联:方悔读书8.名著阅读考查:(3分)

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__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中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书的精华。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________,这部作品叫《》。

二、阅读与理解(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9—13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10.用现代文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濯清涟而不妖(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12.【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2分)

13.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4—18题。(11分)石榴

①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②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

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③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B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④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⑤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⑥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⑦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⑧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⑨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4.第①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15.第①段文字中最能表达作者对石榴树感情的句子是哪句?(2分)

16.第②段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从中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点?(2分)

17.第③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石榴花的?(2分)18.“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这句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其中“夏季的心脏”的含义是(3分)

2(三)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9~23题。(12分)

差不多先生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2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断气了。

11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12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19、本文写了差不多先生哪几件事?(4分)(至少概括出4件事)

3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4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5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6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7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8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了十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9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10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

①②③④ 20、请具体写出第9段涉及哪几个人物?其中作者着重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结合本段内容,具体谈谈作者写其他人物对表现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21、为什么差不多先生“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2分)

22、“差不多先生”的做人的原则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23、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受到的启发。(1分)

三、写作(共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期中考试卷

(满分120分钟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方格中。(3分)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归省(shěng)赫然(hè)污秽(suì)人声鼎沸(dǐng)

B、踱步(dù)彷徨(páng)祈祷(qǐ)鲜为人知(xiǎn)

C、踌躇(chú)嫉妒(jí)哽咽(yè)回环曲折(qū)

D、重荷(hè)炽痛(zhì)哺育(pǔ)鞠躬尽瘁(cuì)

3、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的一项是(a)(2分)

A、深邃 怪诞 沥尽心血 来势汹汹

B、筹划 蝉脱 荒草萋萋 妇儒皆知

C、斑澜 菜畦 扑朔迷离 潜心惯注

D、田垄 肿胀 炯乎不同 锋芒必露

4、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B、东大街广场前的流动采血车在人潮中格外引人瞩目,等候献血的群众在车外排起长队,成为节日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C、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风光秀丽的桃源村,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5、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NBA官方宣布,姚明、沙克-奥尼尔和阿伦-艾弗森等10人正式被评为2016年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B、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C、能否克制自己,能否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D、通过体制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使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我国将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

6、下面的句子中,标点法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邓稼先而感到骄傲?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D、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7、下面的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安徒生——丹麦——《丑小鸭》——童话

B、鲁迅——《朝花夕拾》——散文集

C、普希金——俄国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莫泊桑——法国——《包法利夫人》

8、名著阅读(4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这段文字选自《童年_》,作者是高尔基。(2分)

(2)读完这部小说后,你认为主人公阿廖沙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2分)

答:坚强、勇敢、正直、勤劳、充满爱心

9、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山峦高大,树木才可以肆意生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包容。

10、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B)(2分)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临摹书法,可以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①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摩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②此外,还要经常读帖,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可以边读边用手“空临”。

③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摩。

④临和摩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

只要功夫下得多了,读帖和写字的能力自然回会增强,对书法美也体会得更深了。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11、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⑤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6分)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②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③又一年。

注释 ①除夜:除夕之夜。②客心:自己的心。

③霜鬓:白色的鬓发。明朝(zhāo):明天。

12、首句中“寒灯”这一物象,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第二句“凄然”一词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心情,以及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3分)

13、下面选项对诗歌解读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B、诗歌第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C、第二句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诗人看到旅馆的客人,故称“客心”。

D、诗中三、四句,诗人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12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①也。为人有大志,不修②细节。然内孝谨③,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④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⑤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⑥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注释:①少子:小儿子 ②修:这里指拘泥 ③孝谨:孝顺

④召:征召 ⑤辍:放下、扔掉 ⑥效:仿效、学习

14、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3分)

①不耻劳辱(以····为耻)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粗略地阅读)

③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事、做)

15、下面加点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人不知而不愠

B、尝辍业投笔叹曰 未尝识书具

C、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左右皆笑之 借旁近与之

1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家里很贫穷,经常被官吏雇佣去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意近即可)

17、读了文段,你觉得班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

要点: 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勤劳孝顺、勤学善辩。

附: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涉猎典籍。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到了洛阳。家里很贫穷,经常被官吏雇佣去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长时间的劳作后,有一次曾经停止抄录工作,扔掉笔感慨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也应当效仿张骞,出使异城,建立功业,来获取封侯的功名,怎么能长期做这种替人抄抄写写的事呢?”身边的人都取笑他,他说:“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0题。(9分)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8、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语言癌”。(3分)

答:语言癌,是指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上普遍存在的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的现象。例如话语中的非规范的网络语言、词不达意、欧化中文等。

19、下面的选项中对文章解读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的原因主要是中文的“恶性西化”和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

B、第④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语言癌”的方法策略。

C、笔者认为要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就应该严厉打击一切流行语、新生词,防患于未然。

D、本文用语精炼典雅,如“应者甚众”“积弊已久”“俯拾即是”“蔚然成风”等词都体现出这一语言特色。

20、治疗“语言癌”可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①从青少年抓起(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或: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引导教学,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考试及课纲的修订引导教学。)②推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或:倡导说话做到精准、生动、雅致。)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1-24题。(14分)

爱是一朵无声花

23年前,我在乡里的邮局工作。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地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围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近4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60岁上下的老大娘。如此冷的天气,老大娘的衣着却颇显单薄,她脸色铁青,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她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在这里吗?”

我点点头。

“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酸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若非太紧急太重要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嗯。”老大娘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地一愣。接着,她一边摩挲着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我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都裂开了大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她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她说完,自己又在心里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大娘一听,显得很高兴,正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在“六毛”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老大娘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她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她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了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

2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风雪交加中老大娘给远在异地的儿子发电报,表达念儿之情。

22、文章第二段作者浓墨重彩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出场做铺垫。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表现老大娘深切的爱子之情。

23、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老大娘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地一愣。接着,她一边摩挲着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答:“一愣”神态描写,“点头”“摩挲”“拿出”“打开”动作描写,以及“一边说”的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老大娘对电报的费用颇感意外,虽然经济拮据,却仍要花钱给儿子发电报,突出了老大娘深切的爱子之情。(抓住其中一种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答题即可)

24、文末写道“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这个冬日,风雪交加,异常寒冷,但老大娘的深深的爱子之情深深的打动了我,这份爱驱走寒流,让我倍感温暖。爱,让人温暖!

三、作文(50分)

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不过攀上顶峰固然令人兴奋,但攀登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所以结果固然重要,但体验的过程更令人值得回味!

成长过程中,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真切体验过、用心感悟过、努力珍惜过......让我们敞开心扉,把体验到的爱与恨、苦与乐、成功与失败等等情感凝聚在笔端,倾斜于纸上吧!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体验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②语言准确流畅,表达完整。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

第三篇: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20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 8分

()可爱 才华()披星()月()心裂()

()棋布 泰然()()不决 惊涛()浪

2、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3)缩句

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4)把句子写具体

湖水真清。

3、古诗连线 4分

百啭千声随意移,为有源头活水来。

何必奔冲山下去,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渠那得清如许,山花红紫树高低。

东风不与周郎便,更添波浪向人间!

二、阅读

一、《颐和园》节选(20分)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fú fó)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ǐ jī)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tī dī)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shù shǔ)不清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圈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2分

2、“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一句()句。2分

3、文章第一小节是按()顺序介绍的。2分

4、用直线划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这句句子写出了昆明湖的()和()。3分

仿写一句比喻句。2分

5、根据想像写句子。6分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有的,有的。

6、回答问题 3分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把句子中 “几乎”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二)绿手指(23分)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谓。

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纯白的如银似雪。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这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⒈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下打上“∨”。(2分)

悬赏:A指没有解决的问题 B奖品高挂着 C 用钱征求别人做某件事

兑现:A凭票据换取现款 B比喻实现自己的诺言 C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漫长——()怀疑——()特异——()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精心侍弄:

不可思议:

4、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和省略号的作用。4分

1)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谓。

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2)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

句中“……”省略了()。

5、对文中的两个“绿手指”,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⑴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⑵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6、回答问题

1)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3分

2)你对文中的老奶奶有什么看法?把你对她的评价用两三句话写下来。(3分)

三、作文(35分)

题目:第一次-------------------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把自己最难忘的的第一次做的事情写出来。

2.叙事要有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书写要认真,字数在350字以上。

第四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为加点字注音。(3分)

猝不及防()精神虐杀()处处炫耀()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在错别字下方作标记,并在每组右侧的括号内改正。(2分)

(1)人情事故 望洋兴叹 索然无味 怨天尤人()

(2)大动肝火 为富不仁 展露头角 花枝招展()

3.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学而不厌 言简意赅

含辛茹苦 泯然众人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5.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分)

删除号:换用号:

增补号:调位号:

(1)通过近一阶段的实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成功的关键。

(2)北京市将努力提高生态环境,以保证“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6.古诗文默写。(5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2)双兔傍地走。

(3),病树前头方木春。

(4)王勃用旷达的胸襟开创了赠别诗的新境界,体现在他的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便是那千古流传的名句:。

7.诗歌简析。(2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这首诗虽然只有28字,却如同一篇小记叙文,有人有事,有情有景,有时间有地点。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感的一个字是。

(2)仿照下面给出的“具体时间”,写出作品中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

具体时间:春天的一个傍晚 具体地点: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8.本文选自,主持编写者是南朝宋文学家。(2分)

9.解释加点词语。(2分)

(1)后贼追至(2)遂携拯如初

10.翻译句子(从以下两句中任选其一,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打“√”)。(2分)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11.起初“有一人欲依附”时,华歆为何“难之”?(2分)

12.你如何“定华、王之优劣”?原因何在?(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14分)

自我有记忆开始,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大的冰棍箱。让很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顺利利地长大,顺顺利利地代替了母亲常年用的那根光润的竹棒。小巷里人们不再听见那日日重复的青石板上有节奏的叩击声了。人们常年见到的就是我——一个丑女孩,每天搀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处缓缓地走到巷口。

……

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熏黑的碳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极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我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时问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老师笔记《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

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

13.从原文中选出三个能够体现“我”对小巷深处的家、对盲母的感情变化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方框中,与“悔悟”合在一起,组成对于选文内容的精炼概括。(3分)

悔 悟

14.从第5自然段中(省略掉的段落忽略不计)两个加点的“终于”,可以读出“我”当时怎样的心态?(2分)

15.文中加横线的语句与上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并形成对比?请在原文中用“ ”标志出来。(2分)加横线句中加点的“并已磨得又光又亮”可否删去?为什么?(2分)

16.画“ ”的句子很值得关注,从全文看,那刻,“我”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词语简要回答(答案不超过4个字)。(2分)

17.仿照选文例句的写法,运用形象思维,选择具体有代表性的事物并加上恰当的修饰语,写一段话,写出在你心中对家的印象或理解。(3分)

例句: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大的冰棍箱。

(三)阅读课外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6分)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8.简要概括全文内容。(3分)

19.“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20.(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完的话续写出来。(3分)

21.在母亲影响下,儿子的内心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请从文中找到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一处神态描写,用横线标志出来。(2分)

22.文中母亲的语言质朴感人。请在文中用“ ”任选一处,并作简略的品味。(3分

品味:

23.你赞成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母亲提一条建议。(3分)

三、写作(40分)

补全题目中的空格,成为自己的作文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如果需要出现人名、校名,请用“××”代替。

题目:想起,我真

第五篇:2013-201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运用(24分)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10分)

⑴《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情景的诗句是:

⑵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⑶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⑷《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⑹《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⑺,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请根据拼音在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填写合适的词语。(4分)

(1)不必说碧绿的cài 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qí dǎo()的钟声也响了。

(3)那是中华民族rân rãn zǎi gē()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4)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 fân tián yī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B.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来 ....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把“解决并发现”改为“发现并解决”)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关键”一词太绝对,要把“关键”改为“重要因素之一”)

C.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句中“阅读”一词与 “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事实上,不是“诱惑”“无法”,而是“现代人”“无法”,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5.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二、阅读(46分)

(一)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

C 即书诗四句孤常读书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蒙辞以军中多务 ....

7.翻译句子:(4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分)

8.文章详写孙权劝学的过程和鲁肃与吕蒙的对答,而略写了吕蒙是如何学习、如何进步的。为什么要这

样处理呢?(4分)

(二)望洋兴叹(9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以:()至于:()

10.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A.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并看不起伯夷的义的人,起初并不相信。

B.我曾经看见过少年孔子的事,看不起伯夷的义,我现在开始不相信了。

C.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并看不起伯夷的义的人,我现在开始不相信了。

D.我曾经看见过少年孔子的事,看不起伯夷的义,起初并不相信。

11.从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0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4分)

13.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14.“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3分)

(四)最好的老师(17分)

(1)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2)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那个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穿着一身脏兮兮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皱眉头。

(3)一天,校方要求汤普生夫人必须阅读班上每个孩子的档案。她把特德的那份抽了出来,放在了最后。然而,当她读到这个孩子的评语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4)一年级的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但这孩子很不幸,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将是一场考验。‛三年级的老师写道:‚妈妈的死给他很大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

(5)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圣诞节来临,孩子们都送来了精致、漂亮的礼品,煞是惹人喜爱,特德也送来一份,不过是用一张包装食品的旧褐色包装纸包裹着的。如果在从前,汤普生夫人会不由自主皱一下眉。而现在,汤普生夫人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6)当汤普生夫人把特德的礼品打开时,她感到一阵心痛。里面是一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和一只装着小半瓶香水的玻璃瓶。在孩子们的嘲笑中,汤普生夫人当即把手镯戴上,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随后,她又把特德送的香水洒在手腕处——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7)那天放学以后,特德一反常态待了很久,仅仅为了和汤普生夫人讲一句话。他说:‚老师,今天你的样子,和我妈妈一样,她常常像你那样,闻我送给她的香水。‛

(8)孩子走了以后,汤普生夫人哭了至少一个小时。从这天开始,汤普生夫人的教师工作多了一项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导孩子们。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给予特别的关注。现在,只要和他在一起,他的思维好像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她越是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敏锐。

(9)学年结束时候,特德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孩子中一员。不过,汤普生夫人‚一视同仁‛的诺言始终没有兑现——从前,特德是她的‚弃儿‛,现在则成了她的‚宠儿‛,一年以后,她在自家门缝发现了一封信。是特德写的,在信中,特德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10)六年过去了,汤普生夫人收到特德的第二封信,他写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在班上名列第三。转眼又是四年,汤普生夫人再次收到特德的信。特德说日子很艰难,但他顽强地抗争着,很快他就要以最优秀的毕业生身份离开学校。第二个四年过去后,一封信又不期而至。不同的是,这一次特德的署名稍稍长了一点,前面冠以医学博士的字样。虽然特德每次来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次他在信中都会对汤普生夫人说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那年春天,汤普生夫人又接到一封来信。特德说他遇上了一个好姑娘,并且快要结婚了。他想知道汤普生夫人愿不愿意在他结婚那天,坐在新郎母亲通常坐的那个位臵上。当然,汤普生夫人答应了。

(11)就在那一天,汤普生夫人特意戴上那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喷上那只玻璃瓶里的香水。他们拥抱在一起,特德在汤普生夫人耳边轻轻说道:‚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汤普生夫人。是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明白了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12)汤普生夫人含着泪花,大声说:‚你错了,特德。你才是那个教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在未遇见你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教我的学生。‛

(13)此刻,一股暧流淌过了在场每个人的心田。

15.文章第1段说汤普生夫人“撒了一个谎”,为什么这样说?(3分)

16.看了学生档案后,“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请根据文意回答:特德的问题在哪里?汤普生夫人为何会感到羞愧?(4分)

17.自从汤普生夫人给了特德特别的关注以后,她一共收到特德五封信,这些信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

18.第6段和第11段,两次写到汤普生夫人戴手镯和喷香水,分别体现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4分)

三、作文(50分)

当你身心疲惫准备放弃时,请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当你身处困境孤独无助时,请给自己一个微笑的理由,当你驻足巅峰傲然得意时,请给自己一个冷静的理由„„

请将题目“给自己一个的理由”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要写出真情实感。②要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附加题(10分)

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向上帝祷告,姥爷闯了进来,吼道:

‚上帝来了!老婆子,着火了!‛

‚什么?啊!‛

姥姥‚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叶芙格妮娅,把圣像像下来!

‚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

姥姥大声地指挥着。

姥爷则只是在那里哀号。

我跑进厨房。

向着院子的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

雅可夫舅舅一边穿靴子,一边乱跳好像地上的黄光烫了他的脚似的。他大喊:

‚是米希加放的火!他跑啦!‛

‚混蛋,你放屁!‛

姥姥大声申斥着他,出手一推,他几乎摔倒。

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

寂静的黑夜中,无烟儿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

黑云在高处升腾,却挡不住天上银白的天河。

白雪成了红雪,墙壁好像在抖动,红光流泻,金色的带子缠绕着染房。

突突、嘎吧、沙沙,哗啦,各种各样奇异的声音一刘奏响,大火把染房装饰成教堂的圣壁,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地想走过去,与它亲近。

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吐噜吐噜地走上台阶。

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蛇乱窗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姥爷、舅舅、格里高里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姥姥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地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

‚混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啊,格里高里,快拉住她,快!

‚哎,这下她算完啦……‛

姥爷狂叫着。

姥姥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

‚老头子,快把马牵走!‛

姥姥哑着嗓子叫喊:

‚还不快给我脱上来,瞎拉,我都快着了!‛

格里高里用铁锹铲起大块儿大块的雪往染坊里扔着。

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

姥爷在忙着往姥姥身上撒雪。

姥姥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

‚各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

‚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

‚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

‚格里高里,快!

‚雅可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

‚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

姥姥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

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

她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1.全书中,外祖母平常主要表现为慈爱、忍让、宽容、聪明、善良。选段展现了她不同平常的什么特点?请列举选段外能印证这一特点的另外一个情节。(3分)

2.为了突出外祖母的形象,选段主要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3分)

3.以孩子的眼光描述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选段谈谈。(4分)

一、基础积累。

1.⑴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⑵闲敲棋子落灯花。⑶野渡无人舟自横。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⑸凭君传语报平安。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⑺夜发清溪向三峡

2.菜畦祈祷任人宰割义愤填膺

3.A

4.B

5.示例:一颗飞鸟嘴里跌落的松籽,竟能苍然扎根于高山巨岩之中;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的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洋中似的自由遨游。

二、阅读

6.A

7.读书人(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8.文章围绕“劝”字展开,因此详写劝的过程和劝的结果,略写学习的过程。

9.以为到了

10.A

11.河伯开始的时候自满自得,后来见到了广阔无边的北海,知道了自己的浅薄,感到惭愧。(2分)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要满足现状,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2分,大意即可)

12.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13.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14.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15.因为她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可事实上她很不喜欢特德。

16.由于家庭的变故,特德的成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一个好学生变成“问题”学生。自己不了解学生,对学生心存偏见,缺少主动关心。(特 德本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只是母亲的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加上父亲对他又不闻不问,以致他破罐子破摔。汤普生夫人为自己不了解特德的真实情况就歧视他而羞愧,她为自己对学生有偏见、成见而缺乏关爱之心而后悔。两种答案都可,意思对就行。)

17.①内容上,表明了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反映了特德自从得到汤普生夫人的鼓励和关爱后,找到了自信,获得了新生,成为出类拔萃的学者,遇上了志同道合的爱人的过程,从而说明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及关心、鼓励是何等的重要。②结构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18.第一次:给特德以心灵的安慰,同时提高他在同学心目的地位,恢复他的信心。

第二次:表达了汤普生夫人愿意以母亲的身份参加特德的婚礼,表达了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的爱,流露出了自己和特德的母子之情。

附加题

1.选段表现了外祖母果断、刚强的特点。(1分)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情节还有用隐忍宽容的态度面对外祖父的毒打、在儿子和丈夫为争夺家产爆发的争斗中挺身而出保护儿子等情节。(2分,一个情节即可)

2.一是正面描写外祖母在救火现场的语言、动作;二是通过外祖父、舅舅等人怯懦、素手无策的表现反衬外祖母;三是通过救火现场的情景描写来渲染烘托。

3、用孩子的眼光描写悲剧性的火场,却充满了情趣和幻想的色彩,不显得过于沉重和悲哀。(2分)比如“各种各样奇异的声音一刘奏响”“大火把染房装饰成教堂的圣壁”“ 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 等描写(1分),生动而真实的再现了火灾现场(1分)。

下载语文版2014年春季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版2014年春季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5分)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又美观。(7分)1. 山间,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真是“,”。2. 我们很......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 读拼音,写词语。(8分)fǎng fú ruì shì kū long shè jiànxiàn mù pí juàn chèn shān cái jiǎn二、在括号里写出句子中带点词语的反义词。(2分)1.我们在生......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书法展台。(4分)请将唐诗《绝句》工整正确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迟日丽,风草香。融燕子,睡鸳鸯。二、读一读,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8分)1. 选出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A.芦荟(huì) 匿名(nì) 铮亮(cèng) 文绉绉(zhōu)B.诘责(jié) 解剖(pāo) 胡髭(zì) 黯然失色(......

    2018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五篇模版]

    2018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一、积累和运用(22分) 1.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殷(yīn)红 尴尬(gà) 烦燥 大庭广众B.倔j......

    2013年春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2013年春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倜傥(tǎng)秕谷(bǐ)撺掇(cuān)气冲斗牛(dǒu ) B、祈......

    景德镇2011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考试卷

    景德镇2011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考试卷命题人:景德镇市教研所谢红英校对:谢红英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6分)1.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朝臣,......

    2014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014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4年4月10日来源:网络综合培训课程加入收藏 百度推广 【网络综合 - 初中二年级】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4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