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谈七日谈

时间:2019-05-15 15:4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朋友们谈七日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朋友们谈七日谈》。

第一篇:朋友们谈七日谈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朋友们谈七日谈。|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关闭

挥杆兄——谈谈“七日谈”

小刚兄出了新书,名字唤作“七日谈”。

小刚兄新书的出版,是周围朋友们的一件乐事。早有朋友拿到书,请小刚兄逐一签上字,然后电话告知,闻者无不雀跃。还有朋友更是迅速,一两日便读完了,在我等还没看到时候,便意味深长的说,这,是本难得的好书。

单是看看是不够,朋友们还要聚在一起说说,单是说说还是不够的,我便和朋友约着要写读后感。先把话说出去,这样便给自己的疏懒找不到理由了。

朋友老孙眼界高,见闻广,曾做过某杂志的执行总编。读完“七日谈”,老兄说,我这个年龄的人,读小刚的书,会不时偷偷的乐。小刚有此书,可傲视同侪矣。

听老兄如此的评价,好奇心更强,只不过读此书之前,多了几分的忐忑,若是看了没有偷偷的乐,岂不是算不得读懂。

夜读“七日谈”,读着读着还真的乐了起来,原来的小小担心早就忘了。读着虽然乐了,七日谈所说的事情却并不轻松,想要读快竟然不能。既然是七日之谈,我便分作七天来读。

读完一遍,便有些后悔自己的承诺了,想要说出个一二来,太难了。再读,这感慨更加的强烈了。要说体会倒也有一二,总是嫌肤浅。

小刚兄的文笔,确实是少见的。语言是极其简单和平实的,正当我感觉如此的语言用来写成书,总嫌有些单调吧,突然而至的大段的铺陈,酣畅淋漓。其中关于文明的争论,饮酒者的自白,乞丐的行头的描述,偷书人对于一本书的挚爱,都可以反复的玩味,恍惚间竟有莎士比亚之风。

故事里搜罗社会、人间之万象,看似简单随意的处理,却能感觉到小刚兄一贯的从容。这种感觉在“中国好人”中,我曾读到过,在七日谈中,也感受到了。如同对于棋局的态度,当旁人在为复杂的局面而焦躁之时,小刚兄轻轻的把棋子挪动。后面的变化,我,看清了。

故事是两个人在讲,一个人讲的是每个人的事,另一个人讲的是所谓社会的事。对于个人,小刚兄是一贯的宽容,“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有点奇怪,但我相信,他们如此过活,一定有自己的原因。随随便便地判断别人的生活,总嫌粗暴。”对于社会之现象,小刚兄则更多是反思和调侃。不论是放逐之规,饮酒之法,还是文身的风俗,竟于荒诞中引人思索。

读的时候乐,读完了却乐不出来。这感觉竟是份外的强烈。

再次和孙兄茶聚,自然离不开“七日谈”。孙兄感慨,石家庄之地能有小刚的如此人物,旁人便不敢小觑庄里了。只是,若要在庄里,找出一人能写出篇匹配的评论,恐怕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了。小刚的写法借鉴的是“十日谈”的故事结构,而所呈现出来的气息很像卡尔维诺。

十日谈是多年前读的,早都忘记了,卡尔维诺头次听说,一查方知曾获诺贝尔奖的提名。重温“十日谈”。两相对照,又有新的感触。深夜短信孙兄。

张三:看了几段十日谈,从容的感觉很像。

孙兄:古代作家大都是从容的。因为当时的社会是慢速的。当代作家也可以模仿,但会很吃力。因为社会变了,也因此这样的作品成为绝唱。

张三:十日谈,故事明快有趣,所讽直指教会,文风泼辣率直。七日谈所喻社会、人性,面宽而委婉。

孙兄:中国文化有此传统,即孔子所谓谏有五谏,其中最优者为讽谏。小刚所作虽不一定是谏,但内涵丰富,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张三:如此而言,七日谈高十日谈远矣。

孙兄: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可以这样说。贱内曾说,我看蒙娜丽莎不怎么样啊,我说,那是你不知道那是艺术中的人类第一次出现微笑。

此文即将刊发于《北京晚报》。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4cbfd00100unlu.ht ml

子益兄——【七日谈】

倘若在书店里面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我大致是不会选择购买的,读后感《朋友们谈七日谈》。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要是你喜欢吃鸡蛋,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这是钱先生的幽默。但普通人大多有这种情结。如果隔壁电视里面有温婉柔媚的女声唱,一般也并不太在意,但如果告诉你,这是个男子的声音,就不免生出好奇心,进而跑出去看看到底是如何的一种形象,竟发出了这种声音。

啰嗦上面的废话,是要说明,因为小刚是朋友,所以朋友的新作尽管不是自己平日关注的内容,也立即拿来细读,这种做法,也无非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心理。

小刚是个极聪明的人。

聪明的人大抵不耐烦在一些没有技术含量、不考验智商的事情上用心思。因此,《七日谈》整体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并没有过多的设计,平淡、随性的书写和铺陈。然而小刚文笔一贯的犀利和敏锐,在很大程度上遮盖了这种随性。

读《七日谈》,很象和小刚面谈,是他全然的本身。随处可见的影射,含而不露的嘲讽,不动声色的调侃,他不在意读者是否理解。我想,在小刚的心里,倘若读者是懂的,自然没有问题。倘若读者是读不懂的,那么就说明读者还达不到读懂的程度。当然,这种读懂,更多的意味着观念的亲近和疏离,而非智商乃至学问的高低。

每个人都能依托个人的经验和阅历,在七日谈中感受到不同的滋味和体验,因此,我觉得这本书大约会引起一定范围的争论。争论是个多好的事情!如果有了争论,相信小刚兄一定会躲在角落里,嚼着花生米,啜着小酒偷笑。老孙读七日谈会偷笑,可能很多是来自于小刚对于我们习见的场景及人事,入骨三分、精彩纷呈的描绘。这种有无之间的隐约,经常在不经意间搔动了意识或者记忆深处的什么。

不是没有遗憾。小刚兄的智力可以举重若轻的驾驭书中来源于文字或者文字背后的信息,而对于平庸如我,就稍困顿于信息的庞杂。而主人公和张三,一例用着我们素来熟悉的小刚的语言在表达,不免让我觉得,小刚兄有意弄出两个人替他说话,不知不觉中被他占了人多势众的便宜。

小刚应该写什么?在小刚心中或者早有成竹。然而几个朋友凑一起,仍然偶尔会就这个问题替小刚瞎操一下心。这种操心,也似乎从来没有过结论,因为,毕竟是朋友们的聊天罢了。但就我自己的见解,倘若小刚兄仅以一个作家的面目呈现,实在是委曲了他的才学。

才学也好,智商也罢,小刚自己从来是不当回事的,随意的喝着酒,随意的写着字,随意的沉默和调皮,如此真切。

节录一部分书中关于喝酒的片段:

醉汉都爱讲话,而说出来的,没一句不让旁边的人尴尬。他和所有人亲热,不管是朋友的妻子,还是妻子的朋友,都像有几辈子的交情,连送菜上来的服务员,他还跟人家拥抱呢。如果他碰巧知道你一点不愿示人的秘密,那你就完了,因为他不但全部抖搂出来,还要编造一些,来证明你和他亲密无间。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勃然大怒,把桌上的人,一个不落地咒骂一遍。他就这样散发毒气,种植不和,最后他再也支持不住,还得由朋友把他送回家,代他受过,帮他领受太太的白眼。而他自己全然不知,比任何人都无辜,至少他是这么觉得,等到第二天,你向他叙述他的荒唐,指望他有所悔悟,他却笑吟吟地不以为耻。他会要求你把昨天的事,一一道来,连细节也不要遗漏,因为他自己记不清了,甚至全然忘记,所以要从你这里听来,用心记忆,当作自己的豪举或趣事,到下一个酒桌上去自吹自擂。

我不反对偶尔喝一点酒,自己也这么做,我不赞同的是酗酒,不是喝得烂醉,就是日日与这杯中物为伴。在饭桌上,因为我清醒的时候居多,对饮酒给人带来的变化,有些观察。只喝下一点的时候,对方是很好的伙伴,甚至比平时,更加令他人愉快,如果就此停止,该有多好。但我还没见过一个酒鬼,知道适可而止呢。用不了多长时间,随着他的脸变红,他脑子里也有个什么地方,不是变红就是变绿了,反正他开始改变,先是自言自语,似乎有什么东西纠缠着他,然后眼神迷离,不熟悉这种情景的人,会以为他困倦了,然而他马上精神起来,比原先还要精神十倍——如果狂乱也可以叫作精神的话。不管什么人在说话,他都要打断,把话头抢过来,他又说不出什么,因为他的舌头变长了,口齿不清,总是重复,执著地回到一个压根不存在的事情上,来折磨听众,如果在座的,有他的亲人和真正的朋友,到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为他羞愧了。他一会儿垂头丧气,一会儿激动万分,一会儿从别人的手里抢东西,一会儿又凝视空气,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他前面飞。他把筷子掉到地上,把碗碟打翻,最后把自己从椅子上摔下来,然后他爬起来,兴高采烈,说着胡话,企图坐到别人的腿上。如果他是在表演小丑,或者模仿得了失心疯的人,谁也没他演得好,但他只是喝醉了而已。

我知道饮酒由来也古,但人类难道不有很多野蛮的遗俗,起源更古,而仍然逃不脱批评?在我看来,喝酒,特别是醉酒,特别是以多饮酒为荣,简直就是荒唐的风俗。一个人只要是清醒的,谁要是看不出这种行为的可笑,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为什么不问问妻子们的意见?她们从古到今,年复一年,忍受丈夫的胡作非为,为他们开门,扶他们躺下,听他们的胡言乱语,清扫他们呕吐出来的东西,这还说的是好脾气的丈夫,至于那些不在少数的粗汉,酒后做出的事情,更是难形难容。据我所知,一个人只要喝醉了酒,就十分理直气壮,在他看来,醉汉就应当被优容、善待,仿佛有天生的特权,可以骂人,被骂的却不能生气,可以打人,被打者只好躲避,可以走在大街的中间,两边的车都得让路,到处扔石头,玻璃只能自认晦气。

此文已转载在我这里。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219e40100yhtx.ht ml

第二篇:北京日报七日谈110401

“稳中有降”展现了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

观点提要:

房价控制成败,直接关乎民众对楼市调控的信心,关乎政府的公信力。北京率先作出房价“稳中有降”的郑重承诺,不但表明北京市政府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的态度和决心,更开了一个好头,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事实证明,北京完全具备控制房价的条件,只要多管齐下,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房价控制目标就可以实现。

“稳中有降”,这是3月29日晚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的今年新建普通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这一目标的公布,使北京成为目前按照“新国八条”规定发布“限价令”的城市中,惟一一个对房价明确言“降”的城市。

从“暂停三套房贷款、二套房首付六成”,到“一家限新购一套商品房”,再到“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社保或纳税证明”,两年来,北京的楼市调控步步推进,且京版调控细则往往较中央调控大纲更为严厉。这次,与其他城市普遍将房价涨幅与GDP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不同,北京率先作出了房价“稳中有降”的郑重承诺。此举不但再次表明了北京市政府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的态度和决心,更开了一个好头,缓解了此前公众对“中央调控遭遇地方执行难”、“限价标准成涨价标准”的忧虑,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市场对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还将继续快速上涨的心理预期。毋庸讳言,在高房价依然没有出现明显松动、高流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很好消化的大背景下,控制房价的任务对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很艰巨。特别是对北京这样城市化进程快、存量土地少、外来人口多、开发成本高,住房供需矛盾、住房投资特征突出的一线城市而言,想要实现房价实打实的“稳中有降”更为不易。但在充分认识到困难的同时,我们更应认识到,房价控制成败,直接关乎民众对楼市调控的信心,关乎政府的公信力,明确目标并兑现承诺是政府责任所系。

从近期市场情况看,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北京楼市已经出现了投资投机性购房降温、价格涨幅趋缓的积极变化。而从诸多政策工具的准备情况看,今年北京完全具有实现房价“稳中有降”,缩小房价与居民支付能力差距的条件和可能性。

其一是土地价格稳定。这得益于去年4月,北京市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制度的改革。变过去“价高者得”的挂牌出让方式为“综合评标”,试点“限房价、竞地价”及“限地价,竞政策性住房面积”,这些政策从根本上决定了北京很难再出现不断加价“肉搏”的卖地场景,也很难再出现令人瞠目的“地王”,从而防止了因“高价地”直接造成“高价房”。

其二是投机性购房需求进一步消弭。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全国最严厉的限购政策,让北京楼市的热度降到新低,有说法称,现在投机购房在京已近归零。限购令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针对投资、投机行为过热,供求失衡,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市住建委负责人日前表示,只要投资、投机性

行为对北京楼市的稳定,特别是对价格的稳定还有消极影响,限购政策就要持续。

其三是普通住房放量供应。北京保障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建了40多万套保障房。今年的目标是: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保障房20万套以上;竣工保障房10万套;实现廉租房应保尽保,公租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廉租房和公租房逐步覆盖各类保障家庭。可以说,这些举措,不仅是中低收入家庭的福音,更意味着政府将对租房市场乃至整个楼市供求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普通住房价格将不会再那么容易被商品房推高。

事实证明,只要政府心头装着民生冷暖,多管齐下,敢于作为、善于作为,“稳中有降”的房价控制目标就可以实现。

当然,控制房价只是楼市调控的阶段性目标,光控房价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解决住房难。要实现“住有所居”,实现房地产业相对健康地发展,还需要解决更多深层次矛盾,作出更多制度性安排。从一定程度上说,迅速冻结购房需求、把房价上涨势头压下来,是在为普通住房回归居住性与保障性争取时间,是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取时间,也是在为改变土地财政和货币超发等痼疾争取时间。只有利用楼市调控各项措施出台的契机,抓紧建立梯级住房保障体系,同时倒逼投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住有所居”这一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结束公众对楼市“几年一调”、“越调越涨”的焦虑。

靠强化制度来严管地市“一把手”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工作。地市干部管理成为政治局议题,十分少见,凸显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会议聚焦正职干部,也就是常说的“一把手”,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

不论是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来看,还是从当前的政权结构和运行机制上来说,地市一级承上启下,处于关键环节,而相应地,地市党政“一把手”虽然属于省管干部,但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如果地市官员的权力缺乏足够的约束和监督,很容易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中央传递出从严管好地市“一把手”的强烈信号,可谓抓住了“吏治”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对新形势下政权建设、地方治理和干部管理的新思考。尤其是从今年开始,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将集中进行换届,地市一级干部调整更多地面临进退留转问题,在这一节点上,强化对这一级干部的规范和约束,出台更加精细、精准的管理措施,实有必要。

实事求是地说,不少市地州盟不仅在历史上行政地位就十分重要,对国家整体发展有着很大影响,而且时至今日,这种地位和作用并没有降低,甚至更显重要、更显关键了。在当前中国城市化、现代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这些二三线城市因其所拥有的人口、资源、地盘等优势,发展空间大,潜力也大,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辐射功能、带动推动价值更显突出。从现实情况看,地市一级也是发展矛盾较为尖锐、利益博弈十分激烈的肯綮之处,很多深层次问题显现在这一级,处理失当也往往出现

在这一级,容易对全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十分重视这一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配备。如果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行使权力,不仅可以造福一方,使地方发展更为坚实、更有质量,而且很多矛盾问题可能会解决得更好一些,不至于演变到影响全局的地步。

近几年,中央对地方和基层领导干部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制度不断完善。比如对县一级官员,就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将管好“县官”作为战略重点工程来抓。此次专门针对地市“一把手”进行研究,反映了中央在地方领导干部管理上的战略延伸,同样也有必要出台一些相关的规范文件或举措,回应老百姓对强化这一层级官员管理的诉求。最近有报道称,广东省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在被检察机关刑拘后的一个月时间内,不但其“裸官”身份彻底暴露,而且还供出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为同伙。罗荫国并不是惟一个案,近些年,地市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贪腐犯案层出不穷,对当地发展造成恶劣影响不说,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和公信力,惨痛教训不少,老百姓意见很大,必须铁腕治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对此,我们不应只重视省部级领导配备,而忽视、弱化中层和基层领导干部管理。“十二五”开局,地市一级发展任务同样繁重艰巨,这一级领导干部肩上的担子不轻。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有必要强化制度约束,从严管好地市“一把手”,在选拔、考核和评价机制上完善细则。最近中央还强调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用权,地市一级同样是关键。

百度版权纠纷凸显立法短板

百度文库开始删除未授权的文学作品,版权合作平台也正式上线。但无论这些所谓的“最新进展”意味着什么,这次作家联名声讨百度的版权纠纷,一半会儿恐怕还很难画上句号。

因为版权问题遭遇联名抗议和侵权投诉,对百度来说不是第一次,但百度似乎每次都做到了岿然不动,让维权者无可奈何,不得不慨叹:维权是个长期的过程。这次作家集体声讨,尽管势头猛,影响大,但百度是否会就此一改前非目前还很难断言。谁敢保证雷声大、雨点小一定不会成为这次版权纠纷的结局?

声讨百度的作家指责百度偷走了他们的作品,侵害了他们的权益;百度文库是一个“贼赃市场”。百度则认为,自己只是为网民提供了信息储存空间、一个文档分享平台,完全适用所谓的避风港原则。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认侵权。不难看出,双方之争虽没有对簿公堂,但实质上已经是有关互联网上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之争。而互联网立法恰恰是一个软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适用,难以厘清当事方的责任关系,是互联网上很多纠纷久拖不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是以百度文库版权纠纷为例。因为知名作家集体声讨,这一事件广受关注,甚至在海外引起巨大反响。但真实情况是,侵权行为在互联网上每天都在发生,早已成为常态。作家集体声讨百度影响

再大,充其量也只是互联网众多侵权案件中的一个个案。何以至此?原因就在于近10年来,互联网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却没能跟上。法律规范滞后,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当下的一些“无法无天”的网上行为缺少法律约束。互联网上乱象频仍,各种纠纷不断,这应该是深层次的原因。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一次或几次集体抗议、投诉,治标也许可以,治本则希望不大。

因此,此次作家与百度的版权纠纷,双方辩论、交锋,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最后会分出怎样的高低上下,而在于能不能在促进、甚至于加快完善互联网立法工作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催生作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虚拟的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在这个虚拟社会里,不仅有各种矛盾、纠纷,也充斥着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披露,仅在去年,就有45.8%的网民遭受过网络病毒的攻击;21.8%的网民被盗取过网络账号或密码。可以说,整治网络环境,杜绝“黑客”、肆意侵权等网络乱象,现在同样需要类似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公司法》、《著作权法》等有关互联网的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作家与百度的版权纠纷中,出版商代表曾表示,他们的根本目的,最终的诉求是要推动立法和司法,让立法和司法界能听到产业界的声音,而不是一帮法学专家坐在办公室里拍脑门子瞎写。这样的话,既是对当前互联网立法状态的一种不满,也表达了社会对完善互联网立法的期待。

低调高调都绕不开商业利益

这周,张朝阳先生及时且图文并茂的独家现场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纠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娱乐亮色。

“大小恋”,这段美女明星与豪门公子间电光石火的爱情故事,从一开始就新闻不断,犹如一部关系复杂、情节曲折的偶像剧,抓人眼球。及至婚礼,一台好戏渐入佳境,岂能低调地戛然而止?果然,婚礼“意外”地闹出直播纠纷。说意外是因为有诸多疑问。首先是大S和汪小菲这边,高调宣布婚礼时间地点,又高调谢绝媒体;严格限制嘉宾人数,认真遴选名单,却又请了大门户网站的CEO当伴郎。其次是张朝阳,赫赫有名的IT精英,本来还是伴郎,为抢独家新闻,就真能置友情于不顾?第三,当时现场拍照、发微博的不独张一人,一对新人为何单单对他恼羞成怒?

其后的发展煞是好看,先是新人发出律师函,继而张朝阳硬气地拒绝认错和道歉,再到婆婆张兰出面圆场,可谓节奏紧凑、环环相扣、一波三折,低调婚礼藉此有了一系列抓人眼球的高调后续。难怪有人狐疑,这是不是双方为炒作而安排的互动?

这台好戏事先有无剧本实在不好臆断,当事双方即兴发挥、借力打力也未可知,但双赢的结果显而易见。这一边,搜狐微博点击量飙升。去年张朝阳曾表示,搜狐微博走名人战略是必须的,这回可以说是在实战中打了一个大胜仗。那一边,不仅新郎家族的产业“俏江南”、“兰会所”频频成为新

闻,省了大笔广告费,身为艺人的大S也长时间保持了超高曝光率。

在全民娱乐的今天,八卦成了许多人的生活所需,由此演变为推广宣传的热门载体。有八卦的借助八卦,没八卦的制造八卦。许多人或有专业团体策划,或自编自导自演。他们用心编排、卖力出演,这一出出真真假假、或悲或喜的八卦大戏,尽管披着娱乐外衣,但很多时候心里包的却都是商业利益。

“思想自由”不是放水流舟

近日,北京大学将对“思想偏激”等十类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消息引发广泛争议。面对批评,北大学工部负责人回应称,“会商”并不是管制学生,而是“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原本是要“会商”学生的制度,倒遭到社会舆论“会商”。那么,炒得如此热闹的“会商”究竟是什么?据报道,大部分北大学生其实压根没有听说过“会商”,他们自然无法给出感性说明。而按北大学工部负责人的说法,所谓“会商”就是“学院牵头组织教学、教务、心理咨询等各方老师甚至校外专家,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会商”对象主要是学业困难学生,也兼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网络成瘾、经济困难等类型。至于何为“思想偏激”,这位负责人还举了一例:有些学生常夸大学校工作的细微漏洞,“比如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话说到这里,我们已基本找到了“会商”制度在北大校内波澜不惊而在校外不受待见的原因。在师生眼里,“会商”不过是心理辅导、学业帮扶等传统学生工作的升级,最多算是小小的制度创新。但在不少媒体和公众眼里,北大承载着很多人对于中国大学的期望,著名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传统更是令人神往,于是,原本并非重点内容的“思想偏激”成了媒体突出呈现、公众分外关心的对象,加之相关负责人“批评学校即思想偏激”的说法太过雷人,更让人坐实了北大打算“禁锢思想”的猜想。

可以说,是因为北大对“思想偏激”界定不清、解释不明,才让好端端的学业帮扶变了味儿,而社会舆论由此对北大的密集“会商”则更像是一场鸡同鸭讲的闹剧,显示出的是在大学精神日渐缺失的今天,公众对名校一举一动的高度敏感,以及其间夹杂的失望情绪。

背负“自由”盛名,北大现在似乎也有些讳谈“学生管理”。事实上,没有哪所世界名校不是校规严格、学业艰苦,“思想自由”绝不意味着放水流舟,不意味着学校放弃育人的职责。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大学失之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提供得太少,而不是精神层面管得太多。当我们看到大批学生因常常挂科而被劝退,更多学生把大学单纯当成就业服务站,华丽的大学校园里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盛行的时候,也许我们更该想想,到底是什么让大学与大学生渐渐流于世俗,这比盯住少数名校,抓住一星半点儿就上纲上线有意义得多。

第三篇:数学建模七日谈、三:怎样进行论文阅读

大家也许看过大量的数学模型的书籍,学过很多相关的课程,但是若没有真刀真枪地看 过论文,进行过模拟比赛,恐怕还是会捉襟见肘,不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真正比赛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笔者就自己的经验稍稍给大家谈谈,在看了很多数学模 型的书籍之后,如何通过论文阅读,将我们的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首 先,大家要搞清楚教材和论文的区别。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方法,前人总结出来的最经典的模型和算法,是方法导向型的,当然,教材里面也会举例子,但是这些 例子都比我们在实际建模问题和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要容易很多,因为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例子而进行过简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教材看了好多本,但是教材 上的方法都没用了:因为实际问题怎么可能那么简单!关于怎样阅读数学建模的教材和基础的数学知识,我会在其他的文章里面提到,下面回到如何读论文。

论文,实际上是别人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和相应的结果,而这个问题显然你不会再碰到了。所 以,你记住里面的结论,知道他是建了个什么名字的模型然后解决了一个叫什么的方法,显然是没有用的,这种浅层次的记忆只会让你抱着侥幸心理去想:下次能不 能够碰到一个背景类似的问题直接套用?很遗憾,这种浮于表面的想法无法深入到文章的思想,这样的生搬硬套就会像布包刺猬一样,总还是会扎人的,评委看起来 也会刺眼。其实,读论文最能帮助大家提高的办法是:从作者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出发,还原回去:他是怎么想到这么做的?换了我能够形成这样正确而可行的思路吗?

比方说,2012年A题葡萄酒评价模型,有篇文章用了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葡萄酒进行了评级,然后比较二者的结果,得出灰色关联的方法更加能够反映理化成分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的结论。这就是论文表面上给我们呈现的样子,但是我们就可以多想想以下几个问题:

1.葡萄酒的理化成分数据是怎么一个结构?作者用了哪些数据处理方法,缺失、异常数据怎么处理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数据分析的时候,有没有好的步骤?

简要来说,这道题的理化指标是一个多变量多对象的二维数据表,存在异常数据用spss验证数据功能予以去除,缺失值用插值方法补充,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降维,目的是能够减小变量个数。这样一来,数据分析的一套流程就比较清楚了。

2.他为什么选取了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方法来建模?遇到这类评价某事物的问题,一共有哪些建模方法?分别能够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各有什么特点?

回归分析能够忽略问题机理,只从数据上分析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得出结论;而灰色关联方法能够在机理没有完全摸清的情况下,部分挖掘变量间更深层次的联系,更能够准确地评价葡萄酒的好坏。在评价类问题上,我们还有TOPSIS方法,模糊综合评判等等,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处理的问题类型有较小的差别,大家可以自行学习。

3.在做模型检验时,他是用什么标准来得到判断灰色关联方法比回归分析要好的结论的?他怎么想法到这一点的?我遇到这种比较时能不能够想到这一点上?

该文章直接用了评价误差率指标来判别评价好坏,并且从模型的假设、简化等建立过程中分析出灰色关联方法更加优越的结论,于是我们在对两个模型进行优劣比较的时候,也应该从结果和建立过程分析,进而比较优劣。

从这个思路中间大家应该基本能知道,下次再遇到西瓜酒,葡萄汁,或者电脑的评价问题数据应该怎样进行处理了,我们要类比的是数学结构,而不是表面上这个东西是葡萄酒还是白酒,也许这篇论文读透了,以此为线索,整个评价问题你都解决了。而只有平时思考问题的思维达到这个层次了,不浮于表面,你的举一反三,联想能力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能够知道遇到一个新问题,怎么找到学过的知识予以分析,解决。

看懂一个问题,能够学会解决一类问题,这大概就是孔老先生之前教导我们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道理吧,读论文求精不求多,数学模型一共就那么几类,读透了,几篇论文加上之前书籍的积累,就能成为优秀的建模手,笔者与大家共勉!

第四篇:谈高考

不知不觉地,我们距离高考就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看着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长们,我的心中不禁涌出一种“羡鱼情”。虽然我这条“小鱼”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在一年以后,我一定能够咬住一个优秀“垂钓者”的鱼钩,成功地被“钓入”一个理想的大学。

作为一条还没长成的“小鱼”,面对我一年以后的命运,心中既有些忐忑,又不禁有些期待。毕竟高考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一次考验,它甚至可以决定人生的命运,有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高考是对我们三年学习的检阅,三年的努力是否能得到回报,就看这一次的高考了,于是我也心怀期待,等待它的到来。

既然高考越来越近了,那么我就要更勇敢地去面对它。所以,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立下自己的计划,一心为了高考而拼搏。

因此,在这一年的准备时间里,我需要对于高考的四门科目从不同侧重点进行复习。语文方面,要跟从老师的要求,并积累作文素材;在最重要的数学方面,要注意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做系统复习题和试卷,尽量达到“会的题目不做错”的目标;稍占优势的英语方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将高考大部分单词背熟,每天不断地滚动复习,并且整理出易混淆和记不住的单词,准备在高考前重点复习;在很擅长的历史方面,要把高中历史六册书中的大事年表整理出来,跟着老师的辅导。与此同时,我还必须要把在校外上课时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尽快吸收,来加强我的实力,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

这一年的每一分每一秒固然都很重要,但我必须要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保证每天有更充足的精力学习。初三的痛苦教训我依然记忆犹新,即使毅力再坚强,我也绝不要重蹈覆辙。因此,我在努力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劳逸结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满怀自信地备战高考。

高三这一年必定会很辛苦,既然为自己定下了如此高目标的计划,我就一定要去完成,毕竟这是为了自己未来更好的人生之路着想。所以,“拼”吧!

第五篇:谈高考

谈高考

在《高考天问》,主持人道出了当今中国大陆一些不平等的教育现象,如今的名牌大学都是为当地人而开办的,而外地人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甚少!虽然,一些优秀生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实力参加高考而步入这些名牌大学,可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而他们大学的招生指标是百分之九十几,为什么外地人进去的人这么少呢?很多人都认为,尽管当地人分数没有外地人高,但是他们多才多艺,而一些乡村人只知道读书,根本就没有什么特长,正是由于人们的这一种思想观念,而造就了如今的不平等现象。

大多数人认为高考是农村子弟走出农村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今中国内陆的一些大学,在那里就读的学子,只要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百年名校清华北大现在的现状有点像落日的余晖,没有光芒,建校才二十年的香港科技大学已经胜过了这两所百年名校;这又是为何呢?许多各地的高考状元都不愿去北大清华,而是去香港的大学,这又是为何呢?

这一些现象让我们想到了中国的教育情况和大陆名牌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理念,中国教育腐败吗?我认为也够腐败的!大陆名牌大学有几所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我认为大多数的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应该是:“向钱看”吧!不管中国教育多腐败,我们作为中国公民,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是很难得,但是,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教育希望有所改变。高考在以前叫做科举考试,老外对于中国的科举考试赞赏有加,这让我们为中国古代的科举感到自豪,中国的高考体制不错,在当今的社会中,考试在社会竞争中相对来说是最公平的,高考也不过是一次考试,而现在的高考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到处到处有悲剧发生,高考让人们的人格扭曲了,高考难道真的这么重要吗?考上了如何?不考上又如何?尽管经历高考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精彩,高考也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希望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高考!

下载朋友们谈七日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朋友们谈七日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读书

    第七周集中业务学习讲稿 永恒的经典,一生的邀请 ——关于教师阅读的交流 邀请,一种召唤的力量; 邀请,一种温暖的传递。 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 让我们一起温暖前行。 来吧,这是书......

    谈鲁迅

    谈鲁迅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代表,其代表作已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永垂不朽。 然而,在现在,鲁迅的价值似乎遭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质疑。有人说鲁迅的小说已经不......

    谈忠诚

    谈忠诚 “忠诚”,为什么人们推崇备至呢?根源就在于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生命的价值,如空气和水一样,须臾不可或缺,成为整个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精神品质。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

    谈雷锋精神

    形 势 与 政 策 论 文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0级1班 姓名:张佳琪 学号:541007020155 日期:2012年4月4日 谈雷锋精神 [论文摘要]当前的“学雷锋”......

    「谈经济发展」

    谈经济发展金句摘编1-要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的问题。2-我们要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

    「谈深化改革」

    【学习笔记请勿照抄】关于深化改革1、啃下市场壁垒“硬骨头”,把“无形之手”放得越来越活;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把“有形之手”用得越来越好;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把“开......

    「谈文化建设」

    1-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文化自信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

    《谈礼貌》

    《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背诵4、5自然段。 (2)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和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3)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