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引导干部创新工作
XX县以“加减乘除”法引导党员干部创新工作
XX县以“加减乘除”法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中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新招数,破解重建难题,抢占发展先机,推进创先争优,推动科学发展。“加”—加倍感恩。以开展“感恩歌曲大家唱”、“怀感恩之心、立成才之志”系列教育活动为契机,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社会风尚,形成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减”—减去压力。采取轮休、以训代休、强制性休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缓解压力;邀请心理学专家举办讲座,引导干部群众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采取新的举措、新的方法,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创新机制、提高效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进新兴发展。
“乘”—乘势前行。以开展活动为抓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破除小成即满、浅尝辄止的守摊思想,大力倡导永不满足、连续作战的精神,把成绩看淡一点、把问题看重一点、把标准放高一点、把眼光放远一点,不松劲、不闪火,乘势前行,不争第一不罢休,位居第一不止步。
“除”—除去怨气。结合“下访服务,公仆尽责”和XX活动,全面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工作,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群众,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消除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
第二篇:创新干部工作的汇报提纲
创新干部工作的汇报提纲
(2006.8.8)
近年来,科左后旗委组织部按照通组通字[2005]22号“关于贯彻<<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和通组通字[2005]32号文件要求,结合后旗工作实际,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和备用结合、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工作创新及贯彻落实《选举法》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将有关工作向市调研组领导汇报如下:
一、以提高发展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
根据新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旗委紧紧围绕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有力措施,合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
(一)、优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属于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把领导班子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选配领导班子的首要问题来对待。一是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与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校等培训机构和阵地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和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大规模地培训干部。近年来,共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14期,培训860余人次。二是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始终高度重视和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及思想作风。特别是对处在领导班子中核心地位的党政“一把手”的选任,则更加重视选拔那些政治上强、思想素质好的同志担任。三是强化干部的实践锻炼,加快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近年来,我们以培养立体、复合型领导干部为目标,大胆选拔一批年轻干部担任部门的主要领导,给他们挑重担,压担子。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到相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今年从农牧业局、环保局选派2名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挂任副职锻炼,效果很好,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优化领导班子的配置。
旗委在选配领导班子时,始终站在全局、战略和长远的高度,通盘考虑领导班子的优化配备,围绕全旗发展的需要、班子结构要求、个人成长要求三者的最佳结合配备班子,既考虑本单位本班子的人选,又综合考虑外单位的人选,既考虑现有班子中的人选,又考虑年轻干部的成长,既重视培养使用党员干部,又重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既重视班子建设的目前需要,更着眼班子的长远建设。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排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大胆地把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二是按照中央关于民族地区要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机构中的比例精神,在选拔任用干部、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时,注意民族结构。三是抓住各单位部门班子调整时机,切实解决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党外干部比例较低的问题,及时把有事业心、责任感,德才兼备,群众信任的优秀女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逐步实现领导班子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知识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相济的智能结构、相容的个性结构、协调的类别结构,强化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整体功能和合力。近年来,全旗共提拔科级干部87人,其中少数民族68人,占78.2%;妇女13人,占14.9%;非党干部6人,占6.9%;年龄在40岁以下的31人,占38.3%。通过大力选拔那些实绩突出、潜能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以及高知识层次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合力,尤其是配优配强党政“一把手”,促进了领导班子效能优化。
(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一是加快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步伐。目前,全旗年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特别是科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所占的比例有了较大提高,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11.7%。
二是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全旗少数民族干部247人,占干部总数的76%,其中蒙古族干部240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97.1%。第一、完善措施,不断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组织部门紧紧围
规章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后备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队伍的健康成长。一是推行民主监督制度。旗委组织部将审定的后备干部名单通知所在单位党组织,并在本单位一定范围内公开,充分听取家属、亲属、经常交往朋友、基层干群的意见,实施广泛的民主监督。二是推行动态管理制度。在旗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双重考核的基础上,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全方位调整充实,优胜劣汰,保持这支队伍整体结构优化及先进性。一是结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机关内部竞争上岗,把那些经过考试、考核进入前列,但因职数限制未能入选或未能上岗的22名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注意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那些群众公认的政治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动态掌握起来。三是推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后备干部管理档案,规范申报、审批和登记材料,同时,将考核材料和个人述职报告(工作总结)一并装入档案,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微机化动态管理。
(五)、抓好“备用结合”,创新使用途径。
及时合理使用是后备干部工作的最终目的。旗委建立健全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促使后备干部早日走上领导岗位。
在后备干部备用结合上我们坚持“四优先”制度:一是凡提拔任用干部,要优先从后备干部中选拔;二是履行民主程序时,向群众讲明,原则上应优先从后备干部中推荐;三是组织部门向旗委推荐干部时,优先从后备干部中考虑;四是旗委在拟定选拔任用干部时,优先听取相关部门后备干部管理部门的情况汇报。通过实行“四优先”制度,为干部成长搭建了科学平台,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平的选人用人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未来三年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对班子的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明确了各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数量以及非党、女干部的比例和文化专业结构等,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最大限度地使用后备干部,不断壮大年轻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工作
近年来,科左后旗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在扩大民主、竞争择优、严格监督、能上能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了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
一是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在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评价标准、考核方法、政绩认定和结果运用在内的政绩考评机制。在考评标准上,把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农牧民收入增幅等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考评方法上,通过任前考察、届中考察、换届考察、试用期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政绩;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全旗共有67名年轻干部因考核优秀得到提拔重用,26名政绩平平、无所作为的干部被降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初步形成了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用人机制。
二是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一是加大民主推荐力度,严格把好民主推荐关。采取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推荐职位、推荐标准、任职资格三公开。2003年以来,共对全旗53个部门的135个(名)空缺职位和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参与干部群众达1643人(次)。严格实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去年以来,共有27位县处级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科级领导干部人选56人。二是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今年以来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中层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并以此为辐射,推进全旗各级各部门、苏木乡镇普遍在股级职位中开展竞争上岗,加快了全旗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四是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研究制定了《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制度》,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公开选拔、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全旗范围内首次公推科级后备干部310名。在旗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对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进行了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24名。五是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制,每一职位确定不少于2名考察对象,实行差额考察。把考察工作的目的、要求、条件、程序、纪律及与考察工作相关的信息向群众公布,实行开放式考察,增加考察工作透明度。
三是全面实行干部任免票决制。为推进干部选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旗委制定了《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任用苏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2004年以来,对拟任用的238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拟任的34名苏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
四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完善任前公示制,制定《拟提拔任职的党政领导干部电视演讲公示制》,拟任科级干部人选都要通过电视演讲方式
进行任前公示。严格执行任职试用期制,2004以来,共对87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对54名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了试用期制。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理论测试制度》《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试行)》、《干部例行考察办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加强试用期干部教育管理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离任职交接制度》、《科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科级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干部试用期满公示暂行办法》等制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使干部进退留转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章可循。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形成了组织部门强化监督、人大依法监督、纪检监察廉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及社会舆论监督的格局,拓宽了监督干部的渠道。
四、认真贯彻落实《选举法》
我旗辖23个苏木乡镇。总人口39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282685人,占总人口的72%;其他少数民族7026人,占总人口的1.8%。全旗十八周岁以上人口257606人,其中男122549人,女125057人;选民人数257451人,无法行使选举权的155人。(以上数字均为2004年底止)。我旗共有区、市、旗、苏木乡镇四级人大代表1071名,其中自治区人大代表4名,通辽市人大代表40名(含市里下派代表5名),旗人大代表207名,23个苏木乡镇人大代表820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颁布实施以来,旗委、人大高度重视,历次换届选举工作,旗里都成立换届选举领导小组,成立旗人大换届选举委员会和换届选举工作办事机构,各苏木乡镇都及时组建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从组织上保证换届选举的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保证《选举法》的贯彻落实。落实好《选举法》对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了历次换届选举工作的圆满完成。
坚持依法安排选举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我旗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大体上都按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成立选举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确定选举工作方案,划分选区,分配代表名额,培训选举工作人员。依法划分选区,选区是组织选举的基本单位。旗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一是每一选区要按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一个选区应选代表超过三名的,选举无效。二是各个选区每一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在城镇和农村牧区大体相等,不能有太大悬殊。三是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第二阶段,广泛宣传动员,依法做好选民登记。保证选民名单不漏、不重、不错;第三阶段,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反复酝酿、民主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在直接选举中,旗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产生,需要提名、确定、介绍三个步骤。按照《选举法》的规定,代表候选人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是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位推荐代表候选人;二是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每种提名方式都不得超过本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坚持差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一项选举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换届选举中必须认真贯彻实施的一条重要原则;第四阶段,依法投票选举,按照法律规定,选民投票可以采用召开选举大会,投票站和流动票箱三种方式。各选区一般设立中心会场,并使用若干投票站和流动票箱。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不得重复投票。另一个原则是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不得采用举手表决形式;第五阶段,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在历次的换届选举工作和补选代表工作时,都是依法进行的,没出现违法现象。全旗也没出现破坏选举案件。通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选举法》,各级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有所加强,推进了我旗的政治文明建设。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虽然我们在以上工作中收到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领导班子老中青梯次结构还要进一步改善,班子成员中经济管理型人才短缺。二是在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培训教育、监督管理机制方面还要做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三是后备干部队伍门类欠齐全,专业技术人员和懂经济、会管理的后备干部短缺。四是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所占比例不高,党外正职后备干部数量更少。五是全社会对《选举法》的学习有待加强。
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设想及建议
(一)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新理念。领导班子结构优化要体现时代性,能够充分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要体现科学性,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入系统论等科学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重新审视和研究领导班子结构优化问题,树立更为科学的领导班子配置理念;要体现规律性,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赋予领导班子的新功能,不断研究在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
(二)引入开放型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首先要扩大民主,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到干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推荐、考察、任免等各个环节中去。其次,要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聘任制,使干部的上下进退成一种常态。再次,要坚持公开透明,建立对干部工作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
(三)建立领导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班子结构优化的源头是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要把领导干部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创造性当作一种资源,通过预测、规划、培养、使用、管理等环节,挖掘最大潜力,促进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根据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需要,充实各类人才库,实行“三支队伍”一起抓。采取举荐、交流、挂职、试用服务、公开选拔等方式和途径,实现“三支队伍”的互通互动,实现人才柔性流动,搭建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宽广平台。
(四)积级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牵涉面广,要发挥整体效应,不能单项推进,而要综合配套。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聘任制、任前公示、交流轮岗、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试用期、任期等制度同步推进,有效地避免单项改革容易带来的制约因素,从而增强改革效果,确保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要切实加强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换届选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活动,法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旗人大常委会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组织好换届选举工作,对本选区内换届选举工作的各个环节依法做出具体的、周密的安排。
总之,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旗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工作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按上级的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求实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科左后旗加快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篇:创新干部工作的汇报提纲
创新干部工作的汇报提纲
创新干部工作的汇报提纲()近年来,科左后旗委组织部按照通组通字[2005]22号“关于贯彻<lt;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工作安排>gt;的通知精神”和通组通字[2005]32号文件要求,结合后旗工作实际,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和备用
结合、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工作创新及贯彻落实《选举法》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将有关工作向市调研组领导汇报如下:
一、以提高发展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
根据新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旗委紧紧围绕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有力措施,合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
(一)、优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属于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把领导班子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选配领导班子的首要问题来对待。一是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与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校等培训机构和阵地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和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大规模地培训干部。近年来,共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14期,培训860余人次。二是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始终高度重视和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及思想作风。特别是对处在领导班子中核心地位的党政
“一把手”的选任,则更加重视选拔那些政治上强、思想素质好的同志担任。三是强化干部的实践锻炼,加快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近年来,我们以培养立体、复合型领导干部为目标,大胆选拔一批年轻干部担任部门的主要领导,给他们挑重担,压担子。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到相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今年从农牧业局、环保局选派2名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挂任副职锻炼,效果很好,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优化领导班子的配置。
旗委在选配领导班子时,始终站在全局、战略和长远的高度,通盘考虑领导班子的优化配备,围绕全旗发展的需要、班子结构要求、个人成长要求三者的最佳结合配备班子,既考虑本单位本班子的人选,又综合考虑外单位的人选,既考虑现有班子中的人选,又考虑年轻干部的成长,既重视培养使用党员干部,又重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
部和党外干部,既重视班子建设的目前需要,更着眼班子的长远建设。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排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大胆地把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二是按照中央关于民族地区要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机构中的比例精神,在选拔任用干部、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时,注意民族结构。三是抓住各单位部门班子调整时机,切实解决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党外干部比例较低的问题,及时把有事业心、责任感,德才兼备,群众信任的优秀女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逐步实现领导班子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知识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相济的智能结构、相容的个性结构、协调的类别结构,强化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整体功能和合力。近年来,全旗共提拔科级干部87人,其中少数民族68人,占;妇女13人,占;非党干部6人,占;年龄在40岁以
下的31人,占。通过大力选拔那些实绩突出、潜能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以及高知识层次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合力,尤其是配优配强党政“一把手”,促进了领导班子效能优化。
(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一是加快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步伐。目前,全旗年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特别是科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所占的比例有了较大提高,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
二是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全旗少数民族干部247人,占干部总数的76%,其中蒙古族干部240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第一、完善措施,不断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组织部门紧紧围绕全旗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规划,使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确保少数
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健康发展。第二、强化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旗委党校和基层党校的培训主渠道作用,2000年以来共培训少数民族干部2982人,占培训总数的70%。第三、注重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科左后旗2004—2008年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纳入全旗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并结合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工作,注重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缺啥补啥”的办法,进行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创新之我见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创新之我见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内容陈旧、案卷质量有待提高、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待创新。
一、增强对档案工作创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档案工作创新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当前,在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存在着内容的陈旧性和档案利用的局限性,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作为档案工作者,要深刻挖掘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新的内涵和特点,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适应今天的发展和变化,抓住时机,迎难而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去除旧的档案工作观念,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
二、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点和起点,也是其创新的基点和起点,因此,要在把握和维护档案材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开展和进行工作创新。
⒈建立健全归档制度,积极主动有计划地收集和补充干部档案材料
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形成材料的单位不能及时将材料送交归档、造成渠道不通的现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地收集归档材料,以免造成有的干部人事档案中缺少任免、考察、工资或奖励、学历等材料。对于考核、工资普调、表彰奖励等材料按照计划定期进行收集归档;一些零星的、不具有普遍性的材料可采用不定期收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平时留心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及时掌握信息,增强做好收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做到口勤、手勤、腿勤,消除收集渠道闭塞现象,将研究成果、进修培训、晋升考核、政审鉴定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
2.拓宽收集范围,丰富档案内容
为使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要把握干部档案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要抓住重点,收集能够反映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情操、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材料,特别是现阶段要根据人事制度改革和对人才信息的需要,注意收集那些能够体现人才能力、水平、专长、业绩的材料,使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完整,提高档案的价值和利用率。
⒊树立动态收集观念,及时补充新材料
树立动态的收集观念,就是要求与时俱进地不断充实个人履历的新内容,做到重大业绩随时记载,定向收集,一般情况按一定时间阶段记载,要使档案材料收集得完整、齐全,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抓住时机,以适应新时期干部人事工作和经济建设需要为切入点。
三、准确无误地做好鉴别工作
鉴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鉴别就是对收集起来的材料进行审定,识别其真伪,判定其价值,确定其是否归档的一项工作,是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是保证干部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档案人员应坚持原则、本着向组织负责的态度,首先要确定鉴别材料是否属于干部材料的范畴,对于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其次要对干部档案材料的内容是否真实进行鉴别,真实性是干部档案的生命;第三要鉴别干部档案材料是否完整,完整先是材料体系的完整,后是材料的内容和外部形式的完整,对头尾不清,来源和时间不明的材料,要查明后再作是否归档,做到取之有据、舍之有理、实事求是,特别是对剔除后准备销毁的材料,应慎之又慎,切忌草率处理;第四要鉴别干部档案材料手续是否完备。总之,经过鉴别后的归档材料必须是真实、完整、精练、实用,以确保档案材料的权威性。
四、搞好档案整理,提高档案质量
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档案整理必须做到:分类准确、加工考究、排列合理有序、装订整齐。要突出三个方面:第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真实地把能够反映干部个人历史和现实的材料整理出来;第二,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三,遵循档案工作活动规律,使档案材料之间内容和时间上的联系。提高案卷质量,应在以下的几项活动中加以研究和创新,首先搞好宣传是不可缺少的,要利用各种机会,反复地宣传提高档案质量的必要性和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与单位领导和指导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
五、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如何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档案工作全方位的创新仍将是档案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尚处在建设时期,因此,更需要制定信息发展战略,分阶段、有计划的加以实施,进而奠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首先遵循“科学、实用、适用”原则,要确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工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以“收集、管理、利用”三大环节为主线,以信息集聚、整合、发布为原则,构筑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消除各自为政、系统缺乏通用性、科学性的现状,促进档案管理社会化,发挥人文管理在信息化管理的作用。谢谢!
第五篇: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怎样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干部工作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以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为核心改进干部考核工作,促使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改变考核内容偏重于经济发展速度,考核对象偏重于领导班子,考核方式偏重于定量考核,考核结论偏重于组织评价等问题。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考核体系,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虚假政绩无藏身之处。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选人用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反对搞虚假政绩,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要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对于当时成效尚未显现,以后经实践检验确属突出的政绩,也要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当时被认为是政绩,经实践检验是虚假政绩、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因搞虚假政绩被提拔的,要坚决撤下来。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激励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不仅要靠加强教育和管理来推进,还必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保障。把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选准用好,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走好群众路线。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以拓宽监督渠道为主要措施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确保干部在政绩观方面不出问题,必须加强监督约束。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监督工作,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实效性。要发挥组织监督这个干部监督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上级党委要通过巡视、检查、调研、汇报等方式,及时发现下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纠正,防患于未然。